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任务来源

根据广州市标准化促进会标准立项通知(穗标促〔2020〕2号),《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列入2020年团体标准化项目。

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心负责组织调研、试验并起草制定。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广东是我国荔枝的主产区,荔枝种植面积410多万亩,占全国荔枝总种植面积的45%,年产量12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广东荔枝种植历史悠久,产业链条完整,经营手段成熟,市场规模成型,在全国乃至世界荔枝产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荔枝蒂蛀虫以幼虫钻蛀为害果实,是影响荔枝品质和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荔枝产业上的头号防控对象。该虫在广东一年约10个世代,具有繁殖快,发生范围广,危害隐蔽等特点,幼虫一旦蛀入果实就很难防治。做好蒂蛀虫防治工作,减少其发生危害,是保障荔枝产量、品质和食用安全的重要前提。

荔枝蒂蛀虫防治技术目前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已总结出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较有效的技术措施。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各地荔枝蒂蛀虫防治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果农都是凭经验操作,并主要依靠喷施药剂来防治,其手段单一,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药剂乱用滥用现象较普遍,不仅防治效果没保证,还影响荔枝果实的质量及食用安全。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套适合我省推广使用的权威性防控技术标准,推广部门不知所措,果农无所适从。此外,我省荔枝蒂蛀虫防治仍然停留在千家万户分散防治的传统模式上,但荔枝产业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需求日渐增加。要实现荔枝蒂蛀虫从传统分散的防治方式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制定荔枝蒂蛀虫防治技术标准是其必要前提。

为了能更快、更好、更科学地减少荔枝蒂蛀虫发生危害,保障荔枝高产稳产,有必要将该虫先进、有效、安全、低碳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整合,制定一套荔枝蒂蛀虫防治技术规程,供技术部门推广,供统防统治专业队伍及果农使用,让好技术和好方法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产生最大效益。

二、标准的制定过程

为编写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从2011年开始深入调查了解广东荔枝各主要产区荔枝蒂蛀虫的为害情况,明确荔枝蒂蛀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据此制定了一套荔枝蒂蛀虫的预测预报技术,该项技术于2017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发表荔枝蒂蛀虫相关研究论文13篇。同时摸索了一套综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的防控技术,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荔枝园作为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进行应用示范和推广。本规程的具体起草工作过程如下:

(1)2020年1月

总结前期工作基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了《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结构框架和内容。

《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结构框架

(2)2020年2~3月

编制小组对本团队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进行总结,并向各地区广大植物保护技术人员征求意见,结合相关学术刊物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获得编写标准的基本素材。经制定小组认可后开始编制本标准初稿。在小组内部讨论后进一步修改,形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制定原则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严格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1.2-2002)的要求和规定编制起草。同时参考了《无公害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NY/T5174-2002)、《农药安

全使用规范》(NY/T1276)、《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17997-19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等相关标准,并根据荔枝蒂蛀虫防控技术要求,应用前期研究成果,参考国内文献资料,确定本标准的指标设置和各项指标要求。本规程在制定过程中力求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语言表述规范,用语简明准确,并充分借鉴国家标准经验,确保规程易于操作和推广。

(二)主要指标的确定

1.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技术

目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的方法较多,常用的包括:分龄分级预测法、化蛹进度预测法、成虫羽化进度观测法等。分龄分级预测法测报信息精准,且能提前10天左右发布虫情信息,但该方法专业性较强,可操作性差,难以被到基层植保工作者及种植户掌握。而成虫羽化进度观测法尽管也能准确预测荔枝蒂蛀虫发生危害高峰期,但测报时间往往离成虫发生高峰期较近,不利于后续防治工作的部署和开展。

本规程中我们选用了化蛹进度预测法,该方法仅需将收集的落地果带回室内,每日记录荔枝蒂蛀虫预蛹数和蛹数,从而计算出化蛹高峰期。根据化蛹高峰期便可推算成虫的高分期和卵孵高峰期。公式具体为:成虫高峰期=化蛹高峰期+蛹历期;卵孵高峰期=化蛹高峰期+蛹历期+产卵前期+卵历期。推算公式

中各虫态在不同温度的发育历期,均为严谨实验分析所得,数据表发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该测报方法测报精度高,操作简便,通常能提前3~5天发布测报结果。该测报方法还荣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2.防治适期和防治方法的确立

由于荔枝蒂蛀虫幼虫钻蛀为害的习性,导致该虫整个幼虫期均为防治空白期,各类防治措施难以对其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因此找到该虫的防治适期至关重要。跟我们多年对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的跟踪研究,发现荔枝蒂蛀虫卵孵初期至蛀入寄主需要较长的过程,且初孵幼虫自然抗性往往较弱,结合预测预报技术,预测其卵孵高峰期便能对其精准打击。此外,荔枝蒂蛀虫成虫目前对杀虫剂的抗性较低,结合预测预报技术,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便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因此,本规程将荔枝蒂蛀虫的防治适期定为卵孵高峰期和成虫发生高峰期。

荔枝蒂蛀虫世代发育历期短,繁殖能力强,加之广东省荔枝种植区域处于亚热带地区,十分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一般一年能发生10-12代,世代重叠严重。因此,在该虫为害早期一定要尽量压低虫口密度,否则一旦前期防治效果不佳,到果期便无法有效控制该虫的为害。针对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本规程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防治策略。入冬后全园喷施杀虫剂一次,能有效压低入冬的虫口密度,减轻后续防治的压力。花穗期和果期是荔枝蒂蛀虫种群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结合预测预报技术,针对荔枝蒂蛀虫的卵孵盛期或成虫发生高峰期,喷施高效低毒杀虫剂,配合果园生草、合理栽植密度、果穗套袋等多种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手段,便可有效控制蒂蛀虫的为害。同时多种手段配合使用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关于化学药剂的使用

在本规程中,化学防治依然是防治荔枝蒂蛀虫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威胁,因此在防治荔枝蒂蛀虫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无公害荔枝生产技术的规定执行。施药措施严格依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1276)、《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 17997-1997)的要求执行。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对比

现阶段国际上并无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相关标准。本标准采用荔枝蒂蛀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发布荔枝蒂蛀虫在越冬期,荔枝花穗期、中期落果期、果实膨大期各世代的发生高峰期,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有效防控手段,形成这套有效实用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荔枝绿色产业的发展。

五、与有关现行标准、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依据有关现行标准、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制定,各项标准与其没有冲突。

六、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为了贯彻实施本标准,建议在荔枝种植区的农户及基层植保工作者开展本标准的培训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