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结构大型实验

数据结构大型实验

数据结构大型实验
数据结构大型实验

[大型实验基本要求]

1.原则上可以1-3位同学组成实验小组,进行分工合作,但必需保证每位组员都充分参

与实验过程,每位组员应对实验程序的结构、算法、主要技术完全掌握,方可参加实验验收。但一个小组内最终只能一个人得到优秀成绩。

2.每组可参考下面大型实验题目和要求,选择一道实验题目,共同设计开发。

3.大型实验时间从第8周开始至16周,要求在考试之前全部验收结束。原则上,申请大

型实验验收后,若实验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可再次申请验收,故请大家务必确认程序正确(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后,再申请验收。

[报告规范]

实习报告的开头应该给出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完成日期,如果是多人完成的,必须写明所有同组人员的班级、姓名和学号,并标明谁是主要负责人,其它为参与者。实验报告要求有以下五个内容:

1.实验内容分析:明确实验题目目的,设计实验的基本数据结构、类、以及程序的基本流程,程序流程要求以程序流程图明确表示,类及类间关系需明确图示,并给出各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可以适当粘贴关键代码进行说明;

2.实验验证分析: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2)输出的形式;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4)测试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3.调试分析

(1)讨论分析调试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至少3个);

(2)技术难点分析(至少3个);

(3)印象最深刻的3个调试错误,及修正方法;

4.测试结果:

(1)展示程序的运行结果,包括输入和输出,分析数据的正确性;

(2)应用边界数据、或极端数据测试系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5.附录:附上源代码,并标明源代码的所属文件,并且源代码必须有注释。

[提交内容]

1.电子压缩包:包括实验报告电子稿和所有源代码文件(包括.h文件和.cpp文件)。

2.压缩文件名为:“学号+姓名”;如果是多人合作的,则压缩文件名为:“负责人学号+

负责人姓名+参与者1学号+参与者1姓名+参与者2学号+参与者2姓名”。

[考核方式]

1.以小组方式进行面试,教师提问,结合工作分工和系统完成情况评分。

2.原则上前50%完成的小组均可获得优秀成绩,但小组内只能一人得优。

[题目]

一、用户登录系统的模拟

【问题描述】在登录服务器系统时,都需要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如telnet远程登录服务器。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服务器程序会首先验证用户信息的合法性。由于用户信息的验证频率很高,系统有必要有效地组织这些用户信息,从而快速查找和验证用户。另外,系统也会经常会添加新用户、删除老用户和更新用户密码等操作,因此,系统必须采用动态结构,在添加、删除或更新后,依然能保证验证过程的快速。请采用相应的数据结构模拟用户登录系统,其功能要求包括用户登录、用户密码更新、用户添加和用户删除等。

【基本要求】

1.要求自己编程实现二叉树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以存储用户信息,不允许使用标准模板类

的二叉树结构和函数。同时要求根据二叉树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平衡操作,即A VL 平衡树操作,四种平衡操作都必须考虑。测试时,各种情况都需要测试,并附上测试截图;

2.要求采用类的设计思路,不允许出现类以外的函数定义,但允许友元函数。主函数中只

能出现类的成员函数的调用,不允许出现对其它函数的调用。

3.要求采用多文件方式:.h文件存储类的声明,.cpp文件存储类的实现,主函数main存

储在另外一个单独的cpp文件中。如果采用类模板,则类的声明和实现都放在.h文件中。

4.要求源程序中有相应注释;

5.不强制要求采用类模板,也不要求采用可视化窗口;

6.要求测试例子要比较详尽,各种极限情况也要考虑到,测试的输出信息要详细易懂,表

明各个功能的执行正确;

7.要求采用Visual C++ 6.0及以上版本进行调试;

【实现提示】

1.用户信息(即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存储在文件中,当程序启动时,从文件中读取所有的用

户信息,并建立合适的查找二叉树;

2.验证过程时,需要根据登录的用户名,检索整个二叉树,找到匹配的用户名,进行验证;

更新用户密码时,也需要检索二叉树,找到匹配项后进行更新,同时更新文件中存储的用户密码。

3.添加用户时,不仅需要在文件中添加,也需要在二叉树中添加相应的节点;删除用户时,

也是如此;

【运行结果要求】要求能够实现用户登录验证、添加用户、删除用户和更新用户密码功能,实验报告要求有详细的功能测试截图。

【考核要求】要求程序能正常运行,全面完成题目要求。

【题目难度】难,成绩等级高

二、优先级作业调度系统的模拟

【问题描述】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都支持同时运行多个作业,但作业的执行顺序却因调度算法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操作系统都采用优先级作业调度,即操作系统根据作业的长短来设置优先级大小,优先级高的作业先执行,优先级低的作业后执行。作业调度的详细情况如下描述:

一个作业J i的长度为t i =(s i,e i),s i为作业运行的开始时间(进入时间),e i为作业运行的结束时间(离开时间),t i则为完成作业J i所需要的执行时间(单位:秒)。作业调度的基本任务是从作业队列中选取一个来执行,如果没有作业则执行空操作操作。而优先级作业调度,是指每次选取优先级最高的作业来调度,优先级可以用优先数(每个作业一个优先数p i)来表示,优先数越小,优先级越高。作业J i进入系统时,即s i时刻,系统给该作业指定其初始优先数p i = t i,从而使越短的作业优先级越高。该优先数在作业等待调度执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减小,调整公式为:p i = p i - w i,其中w i为作业J i的等待时间:w i = 当前时间-s i。一旦作业被调度,该作业就一直执行,不能被抢占,只有当前执行的作业完成时,才产生下一轮调度。所以需要在每次调度前动态调整各作业的优先数。在每次调度的时候,如果出现相同优先级的作业,则按照先进先出(FIFO: First In First Out)的原则进行调度。

【基本要求】

1.要求自己编程实现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从而实现优先级队列,不允许使用标准模板类

的堆函数和优先级队列;测试时,各种情况都需要测试,并附上测试截图;

2.要求采用类的设计思路,不允许出现类以外的函数定义,但允许友元函数。主函数中只

能出现类的成员函数的调用,不允许出现对其它函数的调用。

3.要求采用多文件方式:.h文件存储类的声明,.cpp文件存储类的实现,主函数main存

储在另外一个单独的cpp文件中。如果采用类模板,则类的声明和实现都放在.h文件中。

4.要求源程序中有相应注释;

5.不强制要求采用类模板,也不要求采用可视化窗口;

6.要求测试例子要比较详尽,各种极限情况也要考虑到,测试的输出信息要详细易懂,表

明各个功能的执行正确,包括何时作业进入,何时调度哪个作业,何时离开,每个作业等待多长时间,优先数的动态变化情况等;

7.要求采用Visual C++ 6.0及以上版本进行调试;

【实现提示】

1.优先级队列可以采用最小堆来实现;

2.作业长度,即完成时间,可以用随机的方式产生,并由此设定各个作业的初始优先级;

3.可以在一轮调度的间隙随机地插入一定数量的作业,保证队列不会长时间空闲,也不会

太长。

4.优先级队列要求完成主要的功能,包括作业的插入、最小优先级作业的提取和删除、各

个作业优先级的修改等;

5.作业的执行过程,可以调用sleep函数来模拟;

【考核要求】要求程序能正常运行,全面完成题目要求,实现各项主要功能。实验报告要求有详细的功能测试截图。

【题目难度】次难,成绩等级次高

数据结构实验8实验报告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习题6.37 6.38 6.39 指导教师孙世良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8 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地点实验楼三楼机房学生姓名林炜哲学号2013053005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系专业软件工程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月日午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理解二叉树的结构特性; 熟悉二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掌握遍历二叉树的各种操作及其实现方式。 理解二叉树线索化的实质是建立结点与其在相应序列中的前去或后继之间的直接联系,熟练掌握二叉树的线索化的过程以及在中序线索化树上找给定结点的前驱和后继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6.37试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写出先序遍历的非递归形式的算法。 6.38同题6.37条件,写出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提示:为分辨后序遍 历时两次进栈的不同返回点需在指针进栈时同时将一个标志进栈)。 6.39假设在二叉链表的结点中增设两个域:双亲域以指示其双亲结点; 标志域以区分在遍历过程中到达该结点时应继续向左或向右或访问该节点。试以此存储结构编写不用栈进行后序遍历的递推形式的算法。(三)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 (四)源程序

6.37: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void create(bitree &T){ char t; t=getchar(); if(t==' ') T=NULL; else{ if( !( T=(bitnode*)malloc(sizeof(bitnode)) ) ) exit(0); T->data=t; create(T->lchild); create(T->rchild); } } typedef struct{ bitree *base; bitre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S.base=(bitree*)malloc(STACK_INIT_SIZE *sizeof(bitree)); if(!S.base) exit(0);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 void Push(sqstack &s,bitree e){ if(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base =

数据结构实验五矩阵的压缩存储与运算学习资料

数据结构实验五矩阵的压缩存储与运算

第五章矩阵的压缩存储与运算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稀疏矩阵的两种存储结构(三元组表和十字链表)的实现; 2. 掌握稀疏矩阵的加法、转置、乘法等基本运算; 3. 加深对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结构的理解。 第一节知识准备 矩阵是由两个关系(行关系和列关系)组成的二维数组,因此对每一个关系上都可以用线性表进行处理;考虑到两个关系的先后,在存储上就有按行优先和按列优先两种存储方式,所谓按行优先,是指将矩阵的每一行看成一个元素进行存储;所谓按列优先,是指将矩阵的每一列看成一个元素进行存储;这是矩阵在计算机中用一个连续存储区域存放的一般情形,对特殊矩阵还有特殊的存储方式。 一、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1. 对称矩阵和上、下三角阵 若n阶矩阵A中的元素满足= (0≤i,j≤n-1 )则称为n阶对称矩阵。对n阶对称矩阵,我们只需要存储下三角元素就可以了。事实上对上三角矩阵(下三角部分为零)和下三角矩阵(上三角部分为零),都可以用一维数组ma[0.. ]来存储A的下三角元素(对上三角矩阵做转置存储),称ma为矩阵A的压缩存储结构,现在我们来分析以下,A和ma之间的元素对应放置关系。 问题已经转化为:已知二维矩阵A[i,j],如图5-1, 我们将A用一个一维数组ma[k]来存储,它们之间存在着如图5-2所示的一一对应关系。 任意一组下标(i,j)都可在ma中的位置k中找到元素m[k]= ;这里: k=i(i+1)/2+j (i≥j) 图5-1 下三角矩阵 a00 a10 a11 a20 … an-1,0 … an-1,n-1

k= 0 1 2 3 …n(n- 1)/2 …n(n+1)/2-1 图5-2下三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反之,对所有的k=0,1,2,…,n(n+1)/2-1,都能确定ma[k]中的元素在矩阵A中的位置(i,j)。这里,i=d-1,(d是使sum= > k的最小整数),j= 。 2. 三对角矩阵 在三对角矩阵中,所有的非零元素集中在以主对角线为中心的带内状区域中,除了主对角线上和直接在对角线上、下方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外,所有其它的元素皆为零,见图5-3。 图5-3 三对角矩阵A 与下三角矩阵的存储一样,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一维数组ma[0..3n-2]来存放三对角矩阵A,其对应关系见图5-4。 a00 a01 a10 a11 a12 … an-1,n-2 an-1,n-1 k= 0 1 2 3 4 … 3n-3 3n-2 图5-4下三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A中的一对下标(i,j)与ma中的下标k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公式中采用了C语言的符号,int()表示取整,‘%’表示求余。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大纲及实验内容详细要求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大纲及实验内 容详细要求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实验学时:32学时 三、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数据结构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的基本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一些典型的数据结构算法及程序设计方法,要求学会分析数据对象特征,掌握数据组织方法和计算机的表示方法,为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处理算法,要求具备算法分析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掌握开发复杂、高效程序的技能。 在实验前要预习或者自行补充部分学时,同时进行部分代码准备,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四、课程基本要求 1.学生应根据每个实验的任务和教师所提的要求,带C语言教材和课程教材。 2.完成指定的实验任务,保存源代码并输出、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对于未完成部分,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补充完成。 五、实验安排 本实验课程共32学时,五个实验(单元),分16次实验,每次2学时。 实验一:C程序编程、调试实验 1、实验学时:4学时(学生堂下自行加4学时) 2、实验目的: 1)巩固复习前期所学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和自定义数据类型等知识点,强化 学习数据结构语言和编程基础。 2)巩固复习前期所学C语言的函数参数传递、指针和结构体等知识点,加强学

习数据结构语言基础。 3)能够较熟练调试程序 3、实验内容: 1)学生信息的显示。具体要求如下: ●定义一个结构体描述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设计一个函数,用于显示单个学生信息,函数的参数为前面定义的结构 体类型; ●设计一个主函数,在主函数中输入学生的信息,并调用前面定义的函数 进行显示(学生人数不少于5人)。 2)输入若干个整数存储到数组元素值,然后按输入顺序进行逆置存储,最后打 印出逆置后的元素值。要求用指针和动态内存分配方法实现。例如输入:1023045,逆置后显示为:5430210。 3)编写扑克牌发牌程序。在VC++的调试环境下观察数据存储位置、存储数据的 变化、数据之间的逻辑次序、物理存储位置次序。 4)对上述C程序进行调试,运行,从中理解数据和算法的概念,总结调试方法。 实验二:线性表的存储及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1、实验学时:6学时 2、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特征 2)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 3)理解循环链表和双链表的特点和基本运算 4)加深对顺序存储数据结构的理解和链式存储数据结构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 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5)掌握顺序表和链表的概念,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 结构 6)和实验一一起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学习效果 3、实验内容: 使用顺序表和链表两种存储结构(linked list),存储输入的一组数据整数,能够进

数据结构实验五-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11 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 (3)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 (4)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同一组数据分别进行冒泡排序,输出排序结果。要求: 1)设计三种输入数据序列:正序、反序、无序 2)修改程序: a)将序列采用手工输入的方式输入 b)增加记录比较次数、移动次数的变量并输出其值,分析三种序列状态的算法时间复杂 性 2.对给定的有序查找集合,通过折半查找与给定值k相等的元素。 3.在冒泡算法中若设置一个变量lastExchangeIndex来标记每趟排序时经过交换的最后位置, 算法如何改进? 三、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2.算法设计

3.编码 package sort_search;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ort_Search { //冒泡排序算法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temp; int count=0,move=0; boolean flag=true; for(int i=1;ir[j+1]){ temp=r[j]; r[j]=r[j+1]; r[j+1]=temp; move++; flag=true; } }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为:"); for(int i=0;i

数据结构实验五图子系统

数据结构实验五图子系统 实验五 实验题目:图子系统 指导老师:王春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105班姓名:李慧2011100521杜丽20111005122 白莹2011100523王媛2011100529 2013年 5月23日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室_软件实验室一__ 一、实验题目 1 图子系统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图的存储思想及其存储实现 ,(掌握图的深度、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思想及其程序实现 ,(掌握图的常见应用算法的思想及其程序实现。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二:所有顶点对的最短路径 1(设置4个村庄之间的交通,村庄之间的距离用各边上的权值来表示。现在要求从这4个村庄中选择一个村庄建一所医院,问这所医院应建在哪个村庄,才能使离医院最远的村庄到医院最近。 2(设计分析

用有向加权图表示的交通图中,有向边表示第i个村庄和第j个 村庄之间有道路,边上的权表示这条道路的长度。该问题的实质是求解任意两顶点间的最短路径问题。即求出每个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的最大值,最大值最小的顶点作为医院所在村庄。 3(结构类型定义 typedef char vextype;/*顶点数据类型*/ typedef int edgetype;/*边数据类型*/ typedef struct { vextype vex[maxsize]; edgetype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xnum,arcnum; }Mgraph; 小组分工: 组长:王媛定义结构体和主函数 组员:李慧 void juzhen(Mgraph *G) 白莹、杜丽void panduan(Mgraph *G) 四、实验步骤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0 #define min 0 typedef int edgetype;

《数据结构设计》内容要求要点

禁止抄袭,否则一律不及格。机会仅有一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一、基本要求 (1)选择一个与线性表、堆栈和队列、数组、树、图、排序、查找等相关的专题,利用C语言或java来实现,解决具有一定规模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题目。 (2)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封面、正文、参考文献等,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引言、系统分析设计、系统实现和小结几部分组成。 (3)论文格式参考下面文档《模板》撰写课程报告。 (4)特别要求自己独立完成。 (5)第15周周一提交课程设计论文、电子版、源代码。 二、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善算法性能、友好的人机界面。 可选题目列表: 1.运动会分数统计 任务:参加运动会有n个学校,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项目编号为男子1……m,女子m+1……m+w。不同的项目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积分;取前五名的积分分别为:7、5、3、2、1,前三名的积分分别为:5、3、2;哪些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由学生自己设定。(m<=20,n<=20) 功能要求: 1)可以输入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成绩; 2)能统计各学校总分, 3)可以按学校编号或名称、学校总分、男女团体总分排序输出; 4)可以按学校编号查询学校某个项目的情况;可以按项目编号查询取得前三或前五名的学校。 5)数据存入文件并能随时查询 6)规定:输入数据形式和范围:可以输入学校的名称,运动项目的名称 输出形式:有合理的提示,各学校分数为整形 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存储结构:学生自己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自己设计,但是要求运动会的相关数据要存储在数据文件中。(数据文件的数据读写方法等相关内容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书上,请自学解决)请在最后的上交资料中指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5(电大)

实验报告五查找(学科:数据结构) 姓名单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实验五查找 5.1 折半查找 【问题描述】 某班学生成绩信息表中,每个学生的记录已按平均成绩由高到低排好序,后来发现某个学生的成绩没有登记到信息表中,使用折半查找法把该同学的记录插入到信息表中,使信息表中的记录仍按平均成绩有序。 【基本信息】 (1)建立现有学生信息表,平均成绩已有序。 (2)输入插入学生的记录信息。 (3)用折半查找找到插入位置,并插入记录。 【测试数据】 自行设计。 【实验提示】 (1)用结构数组存储成绩信息表。 (2)对记录中的平均成绩进行折半查找。 【实验报告内容】 设计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5 struct student{ char name[10]; float avg; } void insort(struct student s[],int n) { int low,hight,mid,k; char y[10]; float x;

low=1; hight=n; strcpy(y,s[0].name ); x=s[0].avg ; while(low<=hight) { mid=(low+hight)/2; if(x>s[mid].avg ) hight=mid-1; else low=mid+1; } for(k=0;k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015级)及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015级)及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专业__信息管理学院______ 年级__2015级___________ 学号___ _______ 学生姓名___ _ 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编

I 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中有若干习题,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完成其中的两道习题。 2.上机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编好程序,经过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 3.独立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切忌抄袭、拷贝他人程序。 4.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放在调试过程和小节部分,总结出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以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II 实验内容 实验一线性表 【实验目的】 1.熟悉VC环境,学习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进一步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基本操作。 3.熟练掌握线性表的综合应用问题。 【实验内容】 1.一个线性表有n个元素(n

的顺序不变。设计程序实现。要求:采用顺序存储表示实现;采用链式存储表示方法实现;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2. 从单链表中删除指定的元素x,若x在单链表中不存在,给出提示信息。 要求: ①指定的值x由键盘输入; ②程序能处理空链表的情况。 3.设有头结点的单链表,编程对表中的任意值只保留一个结点,删除其余值相同的结点。 要求: ①该算法用函数(非主函数)实现; ②在主函数中调用创建链表的函数创建一个单链表, 并调用该函数,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LinkedList Exchange(LinkedList HEAD,p)∥HEAD是单链表头结点的指针,p是链表中的一个结点。本算法将p所指结点与其后 继结点交换。 {q=head->next;∥q是工作指针,指向链表中当前待处理结点。 pre=head;∥pre是前驱结点指针,指向q的前驱。 while(q!=null && q!=p){pre=q;q=q->next;}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实验一~实验四任选一题;实验五~实验九任选一题。 实验一运动会分数统计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两种存储方式 (2)掌握链表的操作和应用。 (3)掌握指针、结构体的应用 (4)按照不同的学校,不同项目和不同的名次要求,产生各学校的成绩单、团体总分报表。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参加运动会的n个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项目编号分别为1~m和m+1~m+w。由于各项目参加人数差别较大,有些项目取前五名,得分顺序为7,5,3,2,1;还有些项目只取前三名,得分顺序为5,3,2。写一个统计程序产生各种成绩单和得分报表。 【基本要求】 产生各学校的成绩单,内容包括各校所取得的每项成绩的项目号、名次(成绩)、姓名和得分;产生团体总分报表,内容包括校号、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和团体总分。 【测试数据】 对于n=4,m=3,w=2,编号为奇数的项目取前五名,编号为偶数的项目取前三名,设计一组实例数据。 【实现提示】 可以假设m≤20,m≤30,w≤20,姓名长度不超过20个字符。每个项目结束时,将其编号、类型符(区分取前五名还是前三名)输入,并按名次顺序输入运动员姓名、校名(和成绩)。 【选作内容】 允许用户指定某些项目可采取其他名次取法。

实验二停车场管理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栈顺存和链存两种存储方式。 (2)掌握栈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3)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设停车场是一个可停放n辆汽车的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信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n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外,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车场院,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交纳费用。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基本要求】 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以及到达或离去的时刻。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信息为:若是车辆到达,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的停车位置;若是车辆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留的时间不收费)。栈以顺序结构实现,队列以链表结构实现。 【测试数据】 设n=2,输入数据为:(A,1,5),(A,1,15),(A,3,20),(A,4,25),(A,5,30),(D,2,35),(D,4,40),(E,0,0)。其中:A表示到达(Arrival);D表示离去(Departure);E表示输入结束(End)。 【实现提示】 需另设一个栈,临时停放为给要离去的汽车让路而从停车场退出来的汽车,也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输入数据按到达或离去的时刻有序。栈中每个元素表示一辆汽车,包含两个数据项:汽车的牌照号码和进入停车场的时刻。 【选作内容】 (1)两个栈共享空间,思考应开辟数组的空间是多少? (2)汽车可有不同种类,则他们的占地面积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如1辆客车和1.5辆小汽车的占地面积相同,1辆十轮卡车占地面积相当于3辆小汽车的占地面积。(3)汽车可以直接从便道开走,此时排在它前面的汽车要先开走让路,然后再依次排到队尾。 (4)停放在便道上的汽车也收费,收费标准比停放在停车场的车低,请思考如何修改结构以满足这种要求。

数据结构实验——查找算法的实现

实验五 查找算法实现

1、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及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上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 2、问题描述 查找表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操作,试建立有100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进行查找,然后用原数据建立AVL树,并比较两者的平均查找长度。 3、基本要求 (1)以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建立、查找和删除。 (2)根据给定的数据建立平衡二叉树。 4、测试数据 随即生成 5、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define LQ(a,b) ((a)>(b))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关键字域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STnode { ElemType data; int bf;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BSTnode,*BSTree; void InitBSTree(BSTree &T) {T=NULL; } void R_Rotate(BSTree &p) {BSTnode *lc; lc=p->lchild; p->lchild=lc->rchild; lc->rchild=p; p=lc; } void L_Rotate(BSTree &p) {BSTnode *rc; rc=p->rchild; p->rchild=rc->lchild;

数据结构集中上机实验报告

XX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008级《数据结构》集中上机 设计题目:迷宫求解(非递归求解)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目录 一、实验内容 (2) 二、需求分析 (2) 三、总体设计 (2) (一)存储结构 (2) (二)流程图 (3) 四、详细设计 (3) (一)基本算法解析 (3) (二)为实现算法,需要的象的数据类型 (4) (三)函数的调用关系 (5) (四)算法时间、空间复杂度 (5) 五、代码 (5) 六、运行结果分析 (10) (一)迷宫路径探索成功 (10) (二)迷宫路径未找到的情况 (13) (三)程序的优缺点与改进 (13) 七、参考文献 (14) 八、心得体会 (14)

一、实验内容 任务:可以输入一个任意大小的迷宫数据,用非递归的方法求出一条走出迷宫的路径,并将路径输出。 二、需求分析 1、可以输入一个任意大小的迷宫数据,用非递归的方法求出一条走出迷宫的路径,并将路径输出;要求使用非递归算法。 2、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输入所需的迷宫,其中1表示迷宫的墙壁,0表示迷宫的通路,从而建立迷宫。 3、可以自行输入迷宫的入口和出口坐标。 4、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 (1)构造栈函数。其中包括了构造空栈InitStack;压入新数据元素Push;栈顶元素出栈Pop。 (2)构造求迷宫路径函数。其中定义了二维数组maze[M][N]存取迷宫数据;输出找到的通路MazePath。 (3)建立一个迷宫initmaze。其中包括输入迷宫行数列数以及各行各列;加一圈围墙并输出迷宫。 三、总体设计 (一)存储结构: 首先用二维数组存储迷宫数据,迷宫数据由用户输入。 一个以链表结构作存储结构的栈类型,然后编写一个求解迷宫的非递归程序。求得的通路以三元组(i,j,d)形式输出,其中(i,j)指示迷宫中的一个坐标,d表示走到下一坐标的方向(东南西北所用代表数字,自行定义)。 1.从入口出发,顺着某一个方向进行探索,若能走通,继续往前走,否则沿原路退回,换一个方向继续探索,直至出口位置,求得一条通路。假如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但没能到达出口,则所设置的迷宫没有通路。 迷宫的入口点的下标(a,b),出口点的下标(m,n)。为方便,可在迷宫周围加一周障碍。对于迷宫的任意位置,均可约定有东西南北4个方向可以走通。经过的位置把0变成-1,输出迷宫路径。 2本程序有三个模块; (1)主程序模块 (2)三个模块即其对象,实现栈链表抽象数据类型 (3)迷宫存储迷宫,寻路径,输出迷宫。

数据结构-实验五-图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五:图的相关算法应用 姓名:cll 班级: 学号:

【程序运行效果】 一、实验内容: 求有向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 实验目的: 掌握图和网络的定义,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和十字链表等存储表示。掌握图的深度和广度遍历算法,掌握求网络的最短路的标号法和floyd算法。 二、问题描述: 对于下面一张若干个城市以及城市间距离的地图,从地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中求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及路径,给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值及途径的各个城市。 三、问题的实现: 3.1数据类型的定义 #define MAXVEX 50 //最大的顶点个数 #define MAX 100000 typedef struct{ char name[5]; //城市的名称

}DataType; //数据结构类型 typedef struct{ int arcs[MAXVEX][MAXVEX]; //临接矩阵 DataType data[MAXVEX]; //顶点信息 int vexs; //顶点数 }MGraph,*AdjMetrix; //邻接矩阵表示图 3.2主要的实现思路: 用邻接矩阵的方法表示各城市直接路线的图,之后用Floyd算法求解两点直接的最短距离,并用递归的方法求出途经的城市。 主要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VEX 50 #define MAX 100000 typedef struct{ char name[5]; //城市的名称 }DataType; //数据结构类型 typedef struct{ int arcs[MAXVEX][MAXVEX]; //临接矩阵 DataType data[MAXVEX]; //顶点信息 int vexs; //顶点数 }MGraph,*AdjMetrix; //创建临接矩阵 void CreatGraph(AdjMetrix g,int m[][MAXVEX],DataType d[],int n){ /*g表示邻接矩阵,m[][MAXVEX]表示输入的邻接矩阵,d[]表示各城市的名称,n表示城市数目*/ int i,j; g->vexs = n; for(i=0;i < g->vexs;i++){ g->data[i] = d[i]; for(j=0;jvexs;j++){ g->arcs[i][j] = m[i][j]; } } } //求最短路径 void Floyd(AdjMetrix g,int F[][10],int path[][10]){ int i,j,k; for(i=0;ivexs;i++){ for(j=0;jvexs;j++){

《数据结构》2012级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C6.0开发环境下C/C++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 2.通过实验回顾复习C语言中关于结构体、指针等知识的应用。 3.了解学习数据结构的主要方法和课程的主要知识框架。 二、实验环境: 个人电脑、Windows XP、VC6.0或以上版本。 三、实验内容、程序代码、程序测试运行界面 1.设计一个程序,输出所有小于等于n(n为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的素数。要求:(1)每行输出10个素数;(2)尽可能采用较优的算法。 2.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任一输入的正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编写一个程序,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为“回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称为“回文”),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四、心得体会与建议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概念及各种基本操作的C语言实现。 2.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的单链表的概念及各种基本操作的C 语言实现。 3.了解双向链表及循环链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环境: 个人电脑、Windows XP、VC6.0或以上版本。 三、实验内容、程序代码、程序测试运行界面 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假设顺序表的元素类型为char),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初始化顺序表L; (2)采用尾插法依次插入元素a,b,c,d,e; (3)输出顺序表L; (4)输出顺序表L长度; (5)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6)输出顺序表L的第3个元素; (7)输出元素a的位置; (8)在第4个位置上插入元素f; (9)输出顺序表L; (10)删除L的第3个元素; (11)输出顺序表L; (12)释放顺序表L。 程序代码如下: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课程大纲 本大纲是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对数据结构的基本要求而编写的。 一、目的与任务 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上机作业。通过上机作业,要求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存贮表示、基本数据结构的选择和应用、算法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风格及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为应用软件特别是非数值软件的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内容 1.顺序表的表示和运算(0-2学时) 2.链表的表示和运算(2学时) 3.栈的应用(2-3学时) 4.队列的应用(2-3学时) 5.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和应用(2-6学时) 6.图及其应用(2-6学时) 7.排序(4-6学时) 8.查找(2-4学时) 三、基本要求 1.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和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理解并实现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存贮表示、运算方法及其典型应用;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设计算法的 数据结构,并具有一定的比较和选用数据结构及算法的能力。 3.理解并实现常用的查找和排序的基本方法。 四、学时分配

五、实验内容 注:带*的内容以及练习与思考题,可根据实际学时、专业方向特点等具体要求,做相应调整或从略。 实验一、顺序表 实验目的: 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下列的要求: (1) 设数据元素为整数,实现这样的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 (2) 键盘输入10个数据元素,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建立该表。 (3) 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找出表中的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据元素(用于比较的数据元素为整数)。 (4) * 若数据元素为学生成绩(含姓名、成绩等字段),重新编程,实现上面的要求。要求尽可能少地修改前面的程序来得到新程序。(这里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练习及思考题: (1)不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所对应的顺序表在类型定义和操作实现上有什么异同? (2)顺序表的操作上有什么特点? (3)不固定数据元素的个数,而通过特殊数据来标记输入数据的结束,实现这样的输入操作。 实验二、链表 实验目的: 熟悉链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的特点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链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下列的要求: (1) 设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元素为学生成绩(含姓名、成绩字段),实现这样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 (2) 键盘输入若干个数据元素(用特殊数据来标记输入数据的结束),利用链表的基本操作(前插或后插算法),建立学生成绩单链表。 (3) 键盘输入关键字值x,打印出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数据。(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4) 输入关键字值x,删除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5) * 释放该链表(删除所有结点)。 (6) * 若要求建立的学生成绩单链表为有序表,重新编写算法和程序实现前面的要求(3)。(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练习及思考题: (1)不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所对应的链式表在类型定义和操作实现上有什么异同? (2)有头结点的链式表,有什么特点?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5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5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目:四则运算表达式求值 学生姓名康小雪 学生学号 20090810310 专业班级计科三班 指导老师李晓鸿 完成日期2010-10-24

一、需求分析 1.该程序可以从通过从键盘输入一个中缀表达式,判断该表达式是否合法,若合法将 其转化为后缀表达式,并计算其结果,否则说明该表达式错误 2..输入的表达式包含数字和运算符及括号,之间用空格隔开 3.数字可以为整数和小数 4.运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输入输出举例 输入:21+23*(12-6) 输出:21 23 12 6 -*+ 二、概要设计 在表达式中每个运算符应对应两个操作数,与二叉树中非叶子结点和叶子结点之间的关系刚好相同,于是,本题可采用二叉树来将中缀表达式变为后缀表达式。 最后用堆栈来实现后缀表达式的计算。 抽象数据类型 二叉树 ADT BiTree {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集合 数据关系R: 若D为空集,则R为空集,则称BinaryTree 为空二叉树; 若D不为空集,否则R={H},H是如下二元关系: (1)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 (2)若D-{root}≠空集,则存在D-{root}的一个划分{D1,Dr} 且D1∩Dr=空集; (3)若D1≠空集,则D1中存在唯一元素x1,∈H,且存在D1shang de guanxi H1=H;ruo Dr≠空集,则Dr中存 在唯一的元素,xr,∈H,且 存在Dr上的关系Hr∈ H;H={,,H1,Hr}; (4)(D1,{H1})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左子树,(Dr,{Hr})是一棵 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右子树基本操作P: InitBiTree(&T)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的实验报告 学期: 2010 至_2011 第 2 学期 2011年 3月 27日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09 级5班实验编号: 03 实验项目:栈和队列实验指导教师 _冯山_姓名:朱群学号: 2009060548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2)实现基本的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算法程序。 二实验内容:(类C算法的程序实现,任选其一) (1) 设计与实现基本的堆栈和队列结构下的各种操作(如堆栈的PUSH、POP 等操作)(必做); (2)以表达式计算为例,完成一个可以进行算术表达式计算功能的算法设计 与实现(选做); (3)以迷宫问题为例,以堆栈结构完成迷宫问题的求解算法和程序(选做)。三实验准备: 1) 计算机设备;2)程序调试环境的准备,如TC环境;3)实验内容的算法分 析与代码设计与分析准备。 四实验步骤: 1.录入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和算法分析; 2.编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过程 一设计与实现基本的堆栈结构下的各种操作(如堆栈的PUSH、POP等操作)(1)问题描述 实现堆栈各种基本操作,如Pop,Push,GetTop等操作,即输入数据,通过Push入栈,再通过Pop操作输出出栈的元素,即入栈a,b,c,d,出栈d,c,b,a (2)算法实现及基本思想 堆栈是后进先出的线性表,由Push输入元素,Pop输出元素,堆栈的Push 操作思想,即插入元素e为新的的栈顶元素,先判断栈满与否,追加存储空间,然后将e值赋给栈顶指针Top。输入数据时用for循环 堆栈的Pop操作思想,先判断栈是否为空,若栈不空,则删除栈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 (3)数据结构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

《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实验要求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讲述①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等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特点、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基本算法。②各种查找算法③典型内部排序算法。 二、实验的作用、地位和目的 数据结构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实验深刻理解各种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的特性,培养为实际问题分析其数据对象、基本操作,选择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灵活应用基本算法,设计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应用程序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 ①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基本完成程序设计。 ②实验时,每位学生使用一台微机,独立调试,完成程序。 ③程序调试好后,由指导教师检测运行结果,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教师评出检查成绩。 ④学生记录程序的输入数据,运行结果及源程序。 ⑤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报告。 四、考核方式与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源程序质量、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报告质量、实验纪律等方面给分。 学生在实验后的一周内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照首页附件中实验报告模版书写。实验报告中应包括如下内容: ?实验内容按任课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填写(具体实验题目和要求);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算法设计思路简介 算法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或流程图等方式 算法的实现和测试结果:包括算法运行时的输入、输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源程序清单与实验结果或其它说明可打印,并装订在实验报告首页之后。 ?实验报告雷同者,本次实验成绩为0分或雷同实验报告平分得分

五、实验的软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PⅡ以上微型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98/2000, VC++6.0或turbo C 六、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线性表应用 实验时间:2016年3月14日1-4节(地点:7-215) 实验目的: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特点;掌握顺序表、链表存储结构,以及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以及线性表合并等操作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算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的灵活运用线性表来解决问题,实现相应算法。 具体实验题目与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大纲自己指定) 每位同学可从下面题目中选择1-2题实现: 1.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的计算器 1)问题描述:用线性表表示一元稀疏多项式,设计一个一元多项式运算器 2)要求: (1)采用单链表存储结构一元稀疏多项式 (2)输入并建立多项式 (3)输出多项式 (4)实现多项式加、减运算 2.单链表基本操作练习 1)问题描述:在主程序中提供下列菜单: 1…建立链表 2…连接链表 3…输出链表 0…结束 2)实验要求:算法中包含下列过程,分别完成相应的功能: CreateLinklist(): 从键盘输入数据,创建单链表 ContLinklist():将前面建立的两个单链表首尾相连 OutputLinklist():输出显示单链表 3.约瑟夫环问题 1)问题描述:有编号为1, 2…n 的n 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正整数密码。开始给定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按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报数,报到m者出列,不再参加报数,这时将出列者的密码作为m,从出列者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人开始重新自1开始报数。如此下去,直到所有人都出列。试设计算法,输出出列者的序列。 2)要求: 采用顺序和链式两种存储结构实现 实验报告格式及要求:按附件中实验报告模版书写。(具体要求见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