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二定律试题

牛二定律试题

牛二定律试题
牛二定律试题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下列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由ma F =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 .由a

F

m =

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 .由m

F

a =

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 .由a

F

m =

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所受的合外力和它的加速度而求得 3. 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 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 的作用.已知物块P 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 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 .一定变小 B .一定变大 C .一定不变 D .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4.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 .加速下降

B .加速上升

C .减速上升

D .减速下降

5.如图所示,ad 、bd 、 cd 是竖直面内的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c 、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上最高点,d点为圆周上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有一个小圆环,三个圆环分别从a 、b、c 处由静止释放,用t 1 、t 2 、t 3依次表示各环到达d 点所用的时间,则

A .t 1<t 2< t 3

B .t 1>t 2> t 3

C .t 3>t 1> t 2

D .t 1=t 2 =t 3

3 题图 4题图 5 题图 6题图

6.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5s 时间内受到力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A .第2 S 末速度方向改变

B .第2 s 末加速度为零

C .第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

D .第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

7.如图所示,A 、B 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

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θ

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θ

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8.如图所示,质量为m 2的物体2放在车厢底板上,用竖直细线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1的物体1连接,不计滑轮摩擦,车厢正在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接物体1的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物体2仍在车厢底板上,则

A .细线拉力为m 1g cos θ

B .车厢的加速度为g tan θ

C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θ

cos g

m g m 12-

D .底板对物体2的摩擦力为零

9.质量为0.3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v ~t 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平拉力可能等于0.3N B .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N C .物体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1N D .物体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N

10.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 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 ,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 A .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

B

A

1

a θ 2

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实验题

11.(1)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

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x,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合外力F=________.

④改变,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经过、不经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有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乙中的A图线.试选择正确的说法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乙图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A.钩码的质量太小,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拉力

B.小车的质量太大,惯性大,很难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C.系统的摩擦力没有平衡掉

D.每次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工作很长时间后才释放小车

②乙图图线上部弯曲,这说明

A.钩码的质量相对小车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

B.钩码的质量相对小车的质量大到不可以忽略

C.在拉力过大时,加速度a不再与F成正比

D.牛顿第二定律是理想情况得出的,因此在现实实验中不能严格遵守

三、计算题

12.(8分)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

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

13、13.(12分)如图3-9所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向右运动,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条水平绳和一条斜绳(斜绳与竖直方向θ=30°),把该小球系于车内,不计绳的质量,求下列情况下,5两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1)车以加速度a1=g

3运动;(2)车以加度度a2=

2

3g运动.

14.(14分)如图19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o,从A到B的长度为16m,传送带以V0=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的放一个质量为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 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in37o=0.6,cos37o=0.8)

第十六讲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满分班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注意事项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盘,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均匀的,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3.不重复平衡摩擦力: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4.实验条件:M ?m 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5.一先一后一按住: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6.作图: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 误差分析 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误差.以小车、小盘和砝码整体为研究对象得mg =(M +m )a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得F =Ma ;求得 F =M M +m ·mg =11+m M ·mg

热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2012·安徽高考21·Ⅰ)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图1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3)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 AB=4.22 cm、x BC=4.65 cm、x CD=5.08 cm、x DE=5.49 cm,x EF=5.91 cm,x FG=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图2 【跟踪短训】 1.如图3所示,为某同学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小车的前端固定一个传感器,和砂桶连接的细线接在传感器上,通过传感器可显示出细线的拉力.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 图3 (1)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同学在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小车和传感器的总重量为M,做好此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M?m的条件. 热点二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典例2】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及应用一中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方程: F 合 = (m 1 +m 2 +……)a 分量表达式:F x = (m 1 +m 2 +……)a x F y = (m 1 +m 2 +……)a y 2. 应用情境:已知加速度求整体所受外力或者已知整体受力求整体加速度。 例1、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A,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的斜面上。现对A施以水平推力F, 恰使B与A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对 A的压力大小为( BD ) A 、 mgcosα B、mg/cosα C、FM/(M+m)cosα D、Fm/(M+m)sinα ★题型特点:隔离法与整体法的灵活应用。 ★解法特点:本题最佳方法是先对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B受力分析得出A、B之间的压力。省去了对木楔受力分析(受力较烦),达到了简化问题的目的。 例2.质量分别为m1、m2、m3、m4的四个物体彼此用轻绳连接,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拉力F1、F2分别水平地加在m1、m4上,如图所示。求物体系的加速度a和连接m2、m3轻绳的张力F。(F1>F2) 例3、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等于 ( ) A.F F F F 3、B 解析: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先选整体,求出A、B共同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B,B 在A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将m1、m2看做一个整体,其合外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1+m2)a,再以m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2=m2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F12= ,B正确. 例4、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1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 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D )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组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二、对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1.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方程:b c a

牛顿定律实验

【知识点六】牛顿运动实验 1实验原理与方法 (1)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依据是牛顿运动定律,即F =Ma ,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变化时,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有力F 、质量M 和加速度a 三个变量,研究加速度a 与F 及M 的关系时,先控制质量M 不变,讨论加速度a 与力F 的关系;然后再控制力F 不变,讨论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是: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 ;用天平测出. 小车受到的拉力F 认为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 . 小车的加速度a 利用纸带根据Δs=aT 2计算. 2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砝码. 3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盘,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 (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4.在小桶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再重复步骤4. (6)重复步骤5两次,得到三条纸带. (7)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 (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 ,作用力的大小F 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9)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交流与思考:若由实验结果画出的小车运动的a-F 图线是一条并不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图线 的斜率有何物理意义?实验中并不画出a-M 图线,而是画出M a 1 图线,这包含了哪些物理思想方法? 4注意事项 (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陈法伟 1.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由知,加速度与力有直接关系,分析清楚了力,就知道了加速度,而速度与力没有直接关系。速度如何变化需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反之减小。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有极值。 例1. 如图1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选CD。 例2.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与 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答案选C。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三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课型:实验课制作人: 审核:高一物理备课组 1?知识与技能 (1)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对a、F、m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实验结论(定量分析)。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探索牛顿第二定律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1、实验器材: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平板,钩码,砝码若干,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

2、实验原理: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小车的运动可以通过研究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的点的运动而得出;小车的拉力由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来确定;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 3、加速度、质量、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平衡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a-F, a-1/m图象,并不严格地位于某条直线上,或直线并非准确地通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6、实验中我们采取了近似处理:近似认为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这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 于小车的质量。 【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一)实验步1。用天平测量出小车的质量。 2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的一端,同时把这一端适当垫高,直到小车在平板上均匀下滑为止。 3调节平板另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保证细线与平板平行。在细线的一段连接一个钩码,小车和打点计时器连接好纸带。 4打开电源,让小车从顶端自由滑下,得到一条纸带。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质量,进行第四步的相同操作,得到又一条纸带。重复三到五次,然后对所得纸带进行分析。 (二)数据分析:设计表格,把同一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系统牛顿第二定律(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 主讲:黄冈中学教师郑成 1、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如图,动摩擦因数μ=,在木楔的倾角α=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至s=时,速度v=s,在这过程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g=10m/s2) 解法一:(隔离法)先隔离物块m,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v2=2as=s2

而N′=N=,f′=f=地=-Nsin30°+fcos30°=- 说明地面对斜面M的静摩擦力f地=,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左. 可求出地面对斜面M的支持力N地 N地-f′sin30°-N′cos30°-Mg=0 N地= fsin30°+Ncos30°+Mg=<(M+m)g=110N 因m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分量,故整体可看作失重状态 方法二:当连接体各物体加速度不同时,常规方法可采用隔离法,也可采用对系统到牛顿第二定律方程.=m1a1x+m2a2x+…+m n a nx =m1a1y+m2a2y+…+m n a ny 解法二: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把物块m和斜面M当作一个系统,则: x:f地=M×0 +macos30°=水平向左y:(M+m)g-N地=M×0+masin30°N地=(M+m)g-ma sin30°= 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求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 解法一:隔离法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1.某同学用题图1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图2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取平均值; 方法B:由取平均值。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选择方法_____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方法A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有____________(选填、、、、、);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写出两条)。 2.某小组设计了使用位移传感器的实验装置测加速度;让木块从倾角为θ的木板上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了木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线②所示;图中木块的位移从x1到x2和从x2到x3的运动时间均为T, 重力加速度g=10m/s2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木块加速度a=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若只减小木板倾斜的角度,则木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可能是图中的哪条_____ (选填图线序号①、②或③) 3.某实验小组计划做“探究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某同学打出了所示的一条纸带,每 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纸带 上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该滑 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 有效数字)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小车加速度a 与传感器示数F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

4.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该同学将纸带从每个计数点处截断,得到6条短纸带,再把6条短纸带的下端对齐贴在纸上,以纸带下端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刻度尺边缘紧靠纵轴,其示数如图2所示.(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2 (3)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Hz,则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_____(填“>”“=”或“<”)真实值. 5.其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装置中的铝箱下端连接纸带,砂桶中可放置砂子以改变铝箱所受的外力大小,铝箱向上运动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铝箱总质量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力传感器的示数,等于悬挂滑轮绳子的拉力),不计滑轮的重力。 (1)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则由该图象可得铝箱总质量 _____,重力加速度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较大导致a较大时,实得到的加速度a的值可能是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B、C、D、

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问题 1.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由知,加速度与力有直接关系,分析清楚了力,就知道了加速度,而速度与力没有直接关系。速度如何变化需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反之减小。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有极值。 例1. 如图1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例2.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选CD。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答案选C。 图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即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在宏观低速下,比例式表达:a∝F/m,F∝ma;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F=kma,其中的k为比例系数,是一个常数。但由于当时没有规定多大的力作为力的单位,比例系数k的选取就有一定的任意性,如果取k=1,就有F=ma,这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英文名称 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Force and Acceleration 2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它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 加速度的力,叫做1N。即1N= 。 3公式 F合=ma 注:单位为N(牛)或者(千克米每二次方秒),N=。 (当单位皆取国际单位制时,k=1, 即为 ) 牛顿发表的原始公式:

(见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动量为p的物体,在合外力为F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以t为自变量,p为因变量的函数的导数,就是该点所受的合外力。 即: 而当物体低速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为不依赖于速度的常量,所以有 这也叫动量定理。在相对论中F=m a是不成立的,因为质量随速度改变,而 依然适用。 由实验可得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 ,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 。 (只有当F以N,m以kg,a以 为单位时,F合=m a成立)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这就是: a∝F/m 或F∝ma 这个比例式也可以写成等式: 其中k是比例系数。[1](详见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p74页) 4几点说明 简介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 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014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2014高考物理实验专项训练(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 答:.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F图线是下图中的(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Hz. 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1、s2、s3、s4以及f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如图(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 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 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 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 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 图(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 2.72 2.82 2.92 2.98 2.82 2.62 2.08 1.90 1.73 1.48 1.32 1.12 单位:cm a b c 图3-14-7 (b) D1D2 D3 D4D5 D6 D7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题型总结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1、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应选用() A.a-m图象B.m-a图象C.a-1/m图象D.1/m-a图象 2、在本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沙 B、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沙和小桶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3、在“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有位同学按照图3-3-6的装置(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做五次实验.他在做第一次实验时,钩码总质量为m,小车质量M=30m,以后每次增加一个钩码,这五次实验中,若用钩码的总重力表示绳子的拉力F,则第_____次实验的误差较大;按这五组数据画出的a-F图像是图3-3-7中的______图;该图象存在截距的原因是______;图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______。. 4、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3-3-8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3)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二位同学得到的a―F关系 分别如图3-3-9中的甲、乙所示(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其原因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精选习题

精心整理 专题六《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a 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 及质量m 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4-12所示,A 为小车,B 为打点计时器,C 为装有砂的砂桶,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 等于砂和砂桶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 可用纸带上点求得: 图14-12 (1)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及对应的m 1 数据如 乙32012海淀二模)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 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 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①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 、B 、C 、D 、E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 甲

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测得的多组数 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验证小车加速度a 与合力F的关系。 ①除了电火花计时器、小车、砝码、砝码盘、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导线 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E A B C 验数据做出的a-F图像如图丁中的1、2、3所示。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1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平衡摩擦力 B.出现图线2的原因可能是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不合适 C.出现图线3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斜度过大 ⑤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 m g,由此造成的误差是______(选填“系统误差”或“偶 乙 丙 丁 乙

系统牛顿第二定律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

系统牛顿第二定律(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 主讲:黄冈中学教师郑成 1、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如图,动摩擦因数卩=0.02,在木楔的倾角a =30 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至s=1.4m 时,速度v=1.4m/s 在这过程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 (g=10m/s 2) 解法一:(隔离法)先隔离物块m,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v2=2as -- 二■=0.7m/s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三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课型:实验课制作人:审核:高一物理备课组 1.知识与技能 (1)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对a、F、m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实验结论(定量分析)。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索牛顿第二定律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1、实验器材: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平板,钩码,砝码若干,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

2、实验原理: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小车的运动可以通过研究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的点的运动而得出;小车的拉力由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来确定;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 3、加速度、质量、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 4.实验时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 怎样平衡摩擦力? 5.如果a-F,a-1/m图象,并不严格地位于某条直线上,或直线并非准确地通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6、实验中我们采取了近似处理:近似认为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这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小车的质量。 2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的一端,同时把这一端适当垫高,直到小车在平板上均匀下滑为止。 3 调节平板另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保证细线与平板平行。在细线的一段连接一个钩码,小车和打 点计时器连接好纸带。 4 打开电源,让小车从顶端自由滑下,得到一条纸带。 5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质量,进行第四步的相同操作,得到又一条纸带。重复三到五次, 然后对所得纸带进行分析。

系统牛顿第二定律与整体法详解

F 2 F 12 F 1 F 21 2 1 1 2 3 ...)a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与整体法详解 在静力学、动力学问题中,涉及到系统外力时,我们往往采用整体法处理,但是很多资料并没有讲清 楚整体法的适用条件,以及背后的理论基础,甚至限定只允许在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使用整体法,使得整 体法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小。本文则从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奠定整体法解决静力学、动力学问题的理 论基础,并通过实例展示整体法的广阔应用空间。 一、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1、推导 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外界对系统内物体有力的作用(系统外力),系统内物体之间也 有相互作用(系统内力),则 对 1: F 1 + F 21 m 1a 1 对 2: F + F = 2 12 m 2a 2 其中, F 21 = -F 12 联立,得: F 1 + F 2 = m 1a 1 + m 2a 2 这个方程中,等式左边只剩下系统外力,等式右边则是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量相 加。 上述推导中,研究对象只有两个,但是很容易将上述结论推广到任意多个研究对象,方法仍然是分别 对各个物体列动力学方程,然后相加——由于内力总是成对出现,且每对内力总是等大反向,因此相加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只剩下系统外力,等式右边则是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量相加。这个结论就是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其通式为: 或者: ∑ F = ∑ F 外 = m 1a 1 + m 2a 2 + m 3a 3 + ... , ∑ 2、理解 外x m 1a 1x + m 2a 2 x + m 3a 3 x + ... F 外y = m 1a 1 y + m 2a 2 y + m 3a 3 y + ...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左边只有系统外力,因此它只适用于处理系统外力相关问题,一旦涉及系 统内力,则只能用隔离法。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右边为“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 量相加”,因此并不要求各个部分相对静止——各个部分有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时,仍然可以选系统为 研究对象,使用整体法处理问题。 如果系统内各个部分是相对静止的——即各个部分的加速度、速度均相同,则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方 程可以简化为:∑ F = (m + m + m +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整体动力学方程。 对于这个方程,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任何物体都是有内部结构的,组成物体的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 相 互作用和相对运动,但是,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当内部运动相对整体运动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 近似的认为各个部分是相对静止的,把物体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从而只需要考虑整体所受外力的影 响。比如人站在地面上不动,求地面支持力的大小——这个问题中,人体内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肺 部在呼吸、肠胃在蠕动……但是,在大部分问题的处理中,我们往往并不考虑这些,而直接把人体当作一 个质点来处理了。 不过,上述推导过程中,将系统内力进行了相加,并且依据一对内力总是等大反向(牛顿第三定律), 认为内力总和为零。实际上,内力作用对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是有影响的,一对内力的效果是无法抵 = 外

牛二定律

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纲解读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求解 1.牛顿第二定律 (1)表达式为F =ma . (2)理解: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2.两类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 例1 如图1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B 球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A 、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绳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都等于g 2 B.g 2 和0 C.g 2和m A m B ·g 2 D.m A m B ·g 2和g 2 [拓展题组] 1.[瞬时加速度的求解]如图2所示,A 、B 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 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 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 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2.[瞬时加速度的求解]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 kg 的物体,它的左端与一劲度系数为800 N /m 的轻弹簧相连,右端连接一细线.物体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物体与水平面刚好接触但无作用力,弹簧处于水平状态,如图3所示,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 m/s 2 B .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为15 N C .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D .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 m/s 2 求解瞬时加速度问题时应抓住“两点” (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5.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形成图线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图线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D(2)长木板倾角过大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解析】(1)实验中细绳要与长木板保持平行,A项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细绳绕过滑轮拴在木块上,这样无法平衡摩擦力,B项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木块,C项错误;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的砝码的质量后不需要再重新平衡摩擦力,D项正确. (2)图线甲中F=0时,木块就有了加速度,可见是长木板倾角过大.图线乙中,有了拉力时,加速度仍为0,说明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

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其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 B.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沙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实验步骤________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平衡摩擦力B(2)D 6 V电压的蓄电池4~6 V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3)G 作a-M关系图象作a-关系图象 【解析】实验中把小桶及其内部所装沙子的重力看作与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相等,实验中没有考虑摩擦力的作用,故漏掉的步骤为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4 V~6 V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M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关系图象. 7.如图为“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和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沙和沙桶的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实验中将沙和沙桶的重力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 (1)实验前,在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时,下列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应该让小车连接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及应用 一中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方程: F 合 = (m 1+m 2+……)a 分量表达式: F x = (m 1+m 2+……)a x F y = (m 1+m 2+……)a y 2. 应用情境:已知加速度求整体所受外力或者已知整体受力求整体加速度。 例1、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A ,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 的木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现对A 施以水平推力F , 恰使B 与A 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 对 A 的压力大小为( BD ) A 、 mgcos α B 、mg/cos α C 、FM/(M+m)cos α D 、Fm/(M+m)sin α ★题型特点:隔离法与整体法的灵活应用。 ★解法特点:本题最佳方法是先对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B 受力分析得出A 、B 之间的压力。省去了对木楔受力分析(受力较烦),达到了简化问题的目的。 例2.质量分别为m 1、m 2、m 3、m 4的四个物体彼此用轻绳连接,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拉力F 1、F 2分别水平地加在m 1、m 4上,如图所示。求物体系的加速度a 和连接m 2、m 3轻绳的张力F 。(F 1>F 2) 例3、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B 的作用力等于 ( ) A .F B.m 2 m 1+m 2 F C.m 1m 2F D.m 1 m 1+m 2 F 3、B 解析: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先选整体,求出A 、B 共同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B ,B 在A 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将m 1、m 2看做一个整体,其合外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 1+m 2)a ,再以m 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2=m 2a ,以上两式联立可得:F 12=,B 正确. 例4、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1所示,已知m 1>m 2,三木块均处于 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D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组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b c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