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新闻采访试题

最新新闻采访试题

最新新闻采访试题
最新新闻采访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我国新闻的基本体裁——消息,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 )。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记叙文

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类,有简讯、一句话新闻,以及( )。

A.主体新闻

B.标题新闻

C.社会新闻

D.视觉新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

全面地看待事物 B.运用“两点论”

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D.防止片面性

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区别不包括()

A.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不同

B.活动客体的选择不同

C.目的和作用不同

D.实施主体不同

新闻结尾“福特希望能大量生产这种汽车,并尽量降低成本,使许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属于()。

A.呼吁式结尾

B.补充式结尾

C.展望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尊重事实

C.是否按计划行事

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记者识别、选择新闻的主要依据是()

A.个人兴趣

B.新闻价值

C.媒体定位

D.社会效应

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旁敲侧击。这是()

A.开放式提问

B.诱导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市民喜欢购买本地的报纸,是出于()

A.新闻的接近性

B.新闻的重要性

C.新闻的趣味性

D.新闻的时新性

新闻标题《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呼告

C. 双关

D. 仿拟

说明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置于消息开头的文字,叫做( )。

A.导语

B.开头

C.电讯

D.电头

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 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C.能否随机应变

D. 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衣著服饰、神情举止,乃至见面时的开场白,这是为了形成良好的()

A. 晕轮效应

B. 登门槛效应

C. 首因效应

D. 蝴蝶效应

写现场目击记适合采用的是()。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A.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访与写作分离

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

采访中,从相反方向“明知故犯”地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这是()

A.激将法

B.错问法

C.侧问法

D.设问法

记者和采访对象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A.繁杂性

B.双向性

C.互利性

D.对等性

作为一条报道原则,新闻写作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的最显著标志是( )。

A.宏观真实

B.立足总体真实

C.事件真实

D. 用事实说话

新闻采访目的服务于 ( )

A.报道思想

B.报道题材

C.报道体裁

D.报道手段

《肯尼迪总统遇刺》采用的是()。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结尾“据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0多篇,其中5篇是海外学者专门寄来的。”属于()。

A.呼吁式结尾

B. 展望式结尾

C. 补充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记者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是()

A.开放式提问

B.诱导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新闻标题《蚊蝇与臭气齐飞污水共粪土一色》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呼告

C. 仿拟

D.双关

在采访方式中,最有利于了解各方矛盾、焦点所在,有利于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是()

A.个别访问

B.召开座谈会

C.新闻发布会

D.非集体采访

记者入住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北街村村主任家的见闻,这种采访方式是( )。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易地采访

D.巡回采访

人物通讯写作中,在运用人物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时,人物的语言要求( ) 。

A.反映事物本质

B.可以适当渲染

C.可以适当虚构

D.必须是实有其言

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新闻背景

采访对象

闭合式提问

时间顺序式结构

新闻价值

导语

开放式提问

辨析与简答二选一,你猜会是哪个咧??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陈述理由。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获取新闻线索主要靠爆料电话。

2、突发性新闻也要做好采访准备。

3、记者识别、选择新闻事实主要依据个人喜好。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简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2、简述记者提问的方法。

3、简述积累剩余材料的重要性。

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6分,第二小题20分,共36分)

第一小题:

某地发生了一场道路交通事故,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前往现场采访报道,请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列出你的采访要点。

OR

近几年,劣质奶粉、毒大米、毒猪肉、毒粉丝、红心鸭蛋等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致使消费者整日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苦恼发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其中收到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意见占1/5。如果你作为本地都市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就此事做专题报道,请列出自己的详细采访大纲。

第二小题:

你猜它会是什么样滴改写咧??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最新新闻采访学试题含答案

2010年10月高自考新闻采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最早报道秦始皇兵马俑的蔺安稳是【】 A. 人民日报记者 B. 新华社记者 C. 解放日报记者 D. 中央电视台记者 2. 强调采访人员“必须通晓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的文件是1950年发表的【】 A.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B.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 C. 《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 D. 《纪念九一记者节》 3. 首先在新闻学教材中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务之一的是【】 A. 邵飘萍 B. 徐宝璜 C. 邹韬奋 D. 郑观应 4. 作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一词面世是在【】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5. “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扎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出自【】 A. 《中国的西北角》 B. 《一个驻美记者的见闻》 C. 《记者工作随想》 D. 《永恒的春日》 6. 提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每日都能干预运动”命题的是【】 A. 马克思、恩格斯 B. 列宁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7. 在《学会写视角新闻》一文中对视角新闻进行了概念诠释的是【】 A. 范长江 B. 范敬宜 C. 邹韬奋 D. 俞权城 8. 谈到自己做记者时始终有一个连队作为自己的“点”的著名记者是【】 A. 范长江 B. 范敬宜 C. 刘白羽 D. 穆青 9. 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方式是【】 A. 异地采访 B. 易地采访 C. 机动采访 D. 满天飞采访 10. 关于如何对待新事物的幼芽,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说话者是【】 A. 列宁 B. 毛泽东 C. 恩格斯 D. 马克思 1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学者是【】 A. 戈公振 B. 徐宝璜 C. 方汉奇 D. 蓝鸿文 12. 逆向思维是一种【】 A. 求同思维 B. 求异思维 C. 超前思维 D. 纵向思维 13. 我们所选择的访问对象无非两类,一类是唱“主角”的,一类是唱【】 A. “旦角” B. “配角” C. “小生” D. “丑角” 14. 观察要抓要害是指【】 A. 抓特点 B. 要准确 C. 要独特 D. 抓主要矛盾 15. 瞿秋白曾经写的旅途通讯有【】 A. 《饿乡纪程》 B. 《中国的西北角》 C. 《少年中国说》 D. 《莫斯科游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测试试题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作者:————————————————————————————————日期: 2

2006级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新闻采访试卷模版.2教学提纲

新闻采访试卷模版.2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秘密★启用前 中文系 新闻专业 本科 2012 级 《新闻采访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预测性新闻 □2、新闻策划 □3、交叉采访 ( 可拆分区 ) ( 不可拆分区 )

二、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1、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和作用? □2、简述新闻采访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3、简述如何拟定采访计划? □4、简述新闻采访中抓新动向的具体内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结合实际论述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的意义和内容?□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采访中问出精彩问题及提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四、拟定采访提纲(每小题 35 分,共 35 分)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份采访提纲,提纲内容应包括: 1、采访主题(5分) 2、采访对象(10分) 3、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0分) 4、问题设计(10分) 女子为办免费高中沿街乞讨去企业募捐被狗追这是山村里的一间小屋,只有三面墙,另一面用尼龙布围着,遮挡风雨。屋里住着爷爷奶奶和孙女,一家人衣衫褴褛。看到这种情景,来家访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立即将外衣脱下来披在了奶奶身上。 陪张桂梅一起来家访的北京青年志愿者殷鉴和吴天,从没见过这样的贫困家庭,两人呆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忘了汽车后备箱里有一袋捐赠给这家人的衣服。“难以想象一个阳光活泼的女孩竟然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 两年多来,像这样“难以想象”的情况,80后的殷鉴和90后的吴天见到了许多。他们跟着张桂梅去了很多村寨,到学生家中家访。 他们还跟踪采访了女高在校师生以及从女高走出去的大学生500多人,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并以学生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成了30个人物的自述体报告文学。 不过一开始,殷鉴和吴天并没想到自己能够坚持两年。当初,他们从职业围棋运动员转行做编剧、师从著名编剧王宝社,后来被王宝社“驱逐”到云南,并要他们“起码待一年”。 但是他们一待就是两年,而留住他们的就是校长张桂梅,“真的想为张老师做些什么”。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的校长,也是那个曾经在北大百年礼堂让季羡林先生流泪、感动了全中国的“校园妈妈”。她创建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曾在华坪县民族中学等学校从教30年的张桂梅,常把工资和各种奖金拿来贴补家庭贫困的学生,1997年,她被查出癌症,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眼见许多山区女孩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娃,她还是放弃了退休生活,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此举遭到了不少人的议论,无奈之下,为了办学校,张桂梅决定去乞讨。 接连四五年,每到寒暑假,张桂梅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到昆明的大街小巷乞讨。她把各种荣誉证书晾出来,但依然时常遭到鄙夷:“挺大岁数的,还干这种骗人的事。”有时,她到一些企业去募捐,人家就放狗追着她跑。张桂梅常常委屈地哭完了又接着乞讨。 直到2008年,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三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终于建了起来,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每一笔捐款的来源。在这所学校,课本、住宿、校服一切都是免费的。 2011年7月,女高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尽管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高考上线率竟是100%。 张桂梅管理学校的方法,让殷鉴和吴天眼中含泪。今年57岁的张桂梅,无儿无女,每天跟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背诵《弟子规》,合唱《红梅赞》。早上5点半她第一个走到教学楼,把门打开,晚上11点半最后一个走出教学楼再把门锁上。学校里的杂活,她都跟着干,学生们当面叫她老师,背后叫她“老大”。学生宿舍从不锁门,学生的洗漱用品、床铺被子整齐洁净,水泥地面被擦得反光,吃过饭的碗干净得几乎不用洗。 为了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殷鉴和吴天来后,跟着张桂梅走在弯曲的、艰险的、风光各异的山路上,去家访成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曾经有一段时间,殷鉴和吴天不明白张桂梅坚持家访的意义有多大。“山路曲折难走,有时一天只能家访一个学生,而几年来张老师已经跋山涉水,家访了400多位学生。”吴天说。 但跟着张桂梅家访了两年,他们渐渐明白了。 吴天记得,一位曾想退学的女生在张桂梅家访劝说后,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女孩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出去读书的那天,全村300多人站满了她家四周的山坡,手里拿着鸡鸭为她送行。“这个女孩背负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更是一个村庄的命运”。 家访过程中,他们还了解到,村民最怕两件事:一怕生病,二怕上学。有的因为女孩得了阑尾炎就退学了,有的跟着村里的伙伴外出打工,还有的因上学路途遥远而辍学。“这里很多家庭支撑孩子读书的想法,就像几根细细的柱子撑起的凉棚,脆弱得很。”殷鉴说。 两年多来,殷鉴和吴天去了很多村庄,每一次家访的情况,影像、照片、文字,都被他们记录了下来。这些资料被张桂梅称为“女子秘密档案”锁在柜子里,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女孩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是想给学生留份资料,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一个家庭里,母亲总是最辛劳的,如果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家风,那张老师就是一个学校的校风。”殷鉴说。 去年暑假一次去家访的路上,有人背张桂梅过河,不小心摔了一跤,张桂梅折了两根肋骨,检查时又发现肾上有肿瘤,医生建议她尽快到大城市就医。但张桂梅只是托人要了民间的土方子,每天敷药在患处,因为“舍不得离开学校一天”。 事实上,张桂梅已经病得很重,她每天要服用大把的止疼药和消炎药,经常头疼,厉害的时候,她在想“把脖子以上一刀切下去,该有多舒服”。她有时觉得自己“就像雪人一样,一旦太阳出来,随时都会化掉”,但她又从不向病魔妥协,因为她想“再等等,再看一届学生走出去。” 但无论多么疼痛,她在学生面前总是精神抖擞。“她是靠意念支撑着。”殷鉴说“和张桂梅相处的时间越长,殷鉴和吴天就越心疼这个“小老太太”。尽管在这里没有一分钱工资,甚至因为“什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新闻采访 试卷及答案

人事代理考试卷 简答:宣传科工作职责 新闻改写:请将一下材料改写为一则二百字以内的消息,题目自拟。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机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2011年1月18日晚上7点到8 点左右,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两年前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5000多次,光评论就达到1200多条,不少博友直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杭州市图书馆的老馆在浣纱路上,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而建在解放东路上的新馆由于周围建筑工地较多,常常会有民工进来阅读。杭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说:“自2011年1月15日起,我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我们的底限是,只要你的穿着和举止不是特别出格,比如赤膊或大声喧哗,你都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休息、听音乐甚至会朋友。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查阅文献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而这部分相对底层的人,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这样的空间。我感觉一些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但是,这一举措却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图书馆的意见本上充斥着读者的顾虑与厌恶。

在杭州图书馆新馆的4.3万平方米面积中,90%的面积都是对公众开放的,相形之下,工作人员的办公空间显得有点局促。 (资料来源:2011年1月19日《新民晚报》) 参考答案: 杭州图书馆向拾荒者开放惹争议 本报讯(记者XX)自2011年1月15日起,杭州市图书馆开始面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拾荒者和乞讨人员,这一举措的推行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据杭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介绍:对这些特殊读者也有准入门槛,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在微薄上表示“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机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楮树青的言论得到大部分博友的称赞。 请根据下面的背景材料写一篇采访提纲: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火车上走失后,被好心人发现并送往当地福利院。孩子被发现时,患有多发性软骨瘤,当地福利院已经帮他联系医院并做了手术,目前小男孩被当地一个好心人收养并且联系了学校,目前小男孩在校学习,状况良好。但是,孩子的思维很混乱,说不出父母的名字以及地点。经心理医生检查,这是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孩子。 假设你是当地一家晚报的记者,希望能通过报道了解真相,并帮助小男孩找到他的父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 年 1 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 试题 课程代码: 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新闻采写的记 者是 A. 机动记者 B.特派记者 C.地方记者 D.特约记者 2.下列属于新闻线索特点的 是 A. 信息完整 B.比较复杂 C.有稳定性 D.有待证实 3.记者采访的第一步 是 A. 设计提问的问题 B.接近采访对象 C.联系采访人 D.拟好采访提纲 4.访问中最重要的是( A.少讲多听 B.见机行事 C.善于提问 D.启发诱导 5.目击式新闻多来自于记者 的 A. 事前观察 B.同步观察 C.事后观察 D.现场观察 6.下列与新闻专业术语“采访”含义相近 的是 A. 采风 B.考绩 C.游记 D.探访 7.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是( A.梁发 B.黄远生 C.邵飘萍 D.王韬 8.收集和储存记者自己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信息 属于 A.情况积累 B.信息源积累 1

A. 新鲜性C. 重要性 C. 新闻例子越多越好 D. 新闻材料越少越好 C.思想积累 D.知识性资料积 累 9.两位记者在两年中沿着中国大陆周边采访一圈,这种采访方式 属于 A. 易地采访 B.巡回采访 C.交叉采访 D.实地采访 10. 采访艺术中“上下结合”包含的意思 是( A.个别和一般 B.局部和整体 C.领导和群众 D.个体和整体 11.有关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被掴一掌的报道,其新闻选择的标准是 1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者向外国友人提的您对北京印象如 何 ”问题,其提问方式属 于 A.闭合式提问 B.激发式提问 C.开放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13.采访的结合艺术有多种,“解剖麻雀”的方法属 于( A.上下结合 B.点面结合 C.纵横结合 D.正反结合 14. 一般来说,新闻主题来源于( A.实际工作 B.具体生活 C.主观感受 D.客观事实 15.新闻选材要“以一当十”的意思 是( A.新闻材料要少而精,以少胜多 B.新闻材料越多越好 16. “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是下面哪一种新闻写作的开头方 法?( A. 开篇点题法 B.形象导入法 C.先声夺人法 D.清音有余法 17.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以表达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为主的 通讯称为( A.速写C.巡礼 B.访问记D.侧记B.接近性D.显著性 2

新闻采访学试卷重点

一、名词解释: 闻单位的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从狭义上讲,记者特指从事新闻采写活动的新闻工作者。 是指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 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获取新闻线索是确定采访选题的先决条件。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 涉及的程度。 ,它是成熟记者所特有的职业性 敏感,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所谓报道思想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内,为达到预期 的传播目的,而制订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 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 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也是一钟专门性的(或称记者职业性的)调查研究活动。 备和临时准备。 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也称采访选题,是新闻采访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它 涉及到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采访的问题。 也叫开门见山法。是记者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请对象作答的一 种提问方式。 也叫迂回法,指记者不便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侧面入手,或者绕个 弯子,提些表面看来与访问内客无关的问题,以引发对象谈出真实情况的一种提问方式。 所谓观察是指“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 过程”。观察法则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初步方法。 二、简答题: 1.记者专指从事新闻采 写的专业人员,也叫外勤记者。2.“识”的修养。3.“学”的修养。4.“才”的修养

1.工作范围广、接触的人员复杂。 2.工作十分辛苦,高度脑力与体力的结合。 3.工作责任重大,是民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桥梁。 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内,为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订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政治上、政策上为采访工作“导航”。 2.指导新闻素材的获取。3.指导新闻素材的提炼。 1.有助于记者明 确采访目的和重点;2.有助于记者缩短与采访对象间的距离;3.有助于记者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采访,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相关政策,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b.分析已有报道 资料,制订可行的采访计划;c.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1. 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辨证统一。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辨证统一。3.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辨证统一 1 问题要简洁明确,不要提太笼统的问 题,2 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太大太空的问题。 3 要问得关键而有策略,不要提太外行的问题。 1.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开放式与闭 合式。2.提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a.正问法;b.迂回法;c.激将法;d.设问法。 1.现场观察要注意基本情况、“动态”和细节,并要 学会“透视”,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与角度。2.人物观察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态”和细节,并要学会“透视”, 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与角度。人物观察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作为省级党报/《湖北日报》的记者,试判断下列新闻线索采访后是否能使用?并说明为什么? 1. 近期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本周内洋鸡蛋价格平均上涨3%。不能报道。不具备省级党报的宣传价值,是都市报的报道内容。 2.最近有居民投诉工地噪声,执法人员迅速出动,施工单位收到罚款单,仍然继续作业。可以报道。属于省级党报的报道重点与热点,民生新闻。 3.全球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35项,目前无一有结果。不能报道。不具备省级党报的宣传价值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有细节与故事C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A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流与源的关系A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新闻采访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doc

新闻采访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综合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围绕以下提供的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清华大学2005研) (1)今天上午10时,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假设你是一名前来采访的记者,在新闻发布会开始前15分钟,你得到了下面这篇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的讲话稿,请你认真阅读后拟2个问题,准备向朱庆生提出。 (2)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你打算围绕中国新型农利合作医疗工作这一话题做一篇深度报道。请你就以上讲话稿所提供的信息,选择你认为最有新闻价值的报道角度来制定一个报道选题,并说明选择该报道角度的原因,不要超过100字。(3)基于你的选题,你计划专访哪5个人?分别在50字内阐述清楚你选择这些人的理由。此外,请你为每位采访对象设计2个问题。 (4)请你就以上讲话稿所提供的信息,从另外的报道角度再制定两个不同的选题,并对这两个选题所针对的受众群体分别用50字左右做出简要的分析。(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要报道一位同性恋者的故事,你可能用什么办法避免现场的尴尬并向他(她)提出一些敏感的问题?你的前三个问题将会是什么?(中山大学2010研)(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访提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研) 奥巴马访华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结束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谈后共同会见数百名中外记者。如果你在现场,请写出记者提问。(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市报记者接到举报,说是一种市面上畅销的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超标。这个结论是某区的卫生防疫站检验出来的。该记者闻讯去某区的卫生防疫站采访,并取到相关的检验数据,于是便以《一种“不健康食品”涌入我市》的醒目标题在市报上报道了一条独家新闻。该新闻又被其他媒体转载和转播,致使这种食品的销售一落千丈。愤怒的食品厂家将该市报告上法庭。后经有关国家质量部门的抽检,这种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检验数据之所以产生差错,原因在于区卫生防疫站的化验员在检验数据中算错了一位小数点,使得添加剂的含量凭空扩大十倍,使人误以为超标,市报因此败诉。(北大2005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记者闻讯去区卫生防疫站采访对不对?为什么? (2)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3)记者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时间12月12日多哈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3秒15成功卫冕,这个成绩还打破了刘翔自己保持的13秒27的亚运会纪录。如果你是在场记者,新闻发布会你提的问题是什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研)(背景提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冠军;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以12秒88 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l的世界纪录。)(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突发事件报道策划(人大2002研)材料:刚刚得到一个消息,陇海铁路线上发生了一起火车与汽车相撞的事故,由西安开往宝鸡的客车与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小型货车在西安三桥镇孙家围墙监护道口外相撞,货车司机受伤。假定你是西安电视台的记者,台里要求你就这个事件做一组电视新闻组合报道。请说明对这一突发事件报道的设想,并写明其余报道的意图及各条之间的互动配合关系。请将每个报道的具体做法,包括主要内容、镜头设计、同期设计、采访对象、同期采访问题等写成较详细的报道提纲。(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剖析一家新闻媒体关于一次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 8.现场观察(上交2007研;中央民大2005研;复旦大学2003研)(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追踪采访(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借鉴】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doc

科技新闻报道(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 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 A徐宝璜B范长江C邹韬奋D邵飘萍 3、毛泽东称记者是() 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 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A《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A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A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 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13、最早出现,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是 14、抓好新事物报道的前提是 15、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 16、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17、西方新闻界最早体现“自主制约”的新闻道德准则是 18、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19、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20、“记者”的称谓最早见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隐性采访 22、动态新闻 23、记者的职业精神 24、释述 25、“目标任务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2、记者的技能修养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新闻线索的特点 4、新闻策划五窍门是什么

新闻采访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我国新闻的基本体裁——消息,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 )。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记叙文 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类,有简讯、一句话新闻,以及( )。 A.主体新闻 B.标题新闻 C.社会新闻 D.视觉新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 全面地看待事物 B.运用“两点论” 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D.防止片面性 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区别不包括() A.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不同 B.活动客体的选择不同 C.目的和作用不同 D.实施主体不同 新闻结尾“福特希望能大量生产这种汽车,并尽量降低成本,使许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属于()。 A.呼吁式结尾 B.补充式结尾 C.展望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尊重事实 C.是否按计划行事 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记者识别、选择新闻的主要依据是() A.个人兴趣 B.新闻价值

C.媒体定位 D.社会效应 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旁敲侧击。这是() A.开放式提问 B.诱导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市民喜欢购买本地的报纸,是出于() A.新闻的接近性 B.新闻的重要性 C.新闻的趣味性 D.新闻的时新性 新闻标题《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呼告 C. 双关 D. 仿拟 说明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置于消息开头的文字,叫做( )。 A.导语 B.开头 C.电讯 D.电头 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 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C.能否随机应变 D. 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衣著服饰、神情举止,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题型:填空(9个范围)1x16=16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x16=32分 填空: 1.P17通讯文体既要报道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又要以其由“事”、“情”、“理” 构成的感染力打动人。(常常使用抒情表达方式) 2.P17新闻评论通常是以议论为主的,它对语言更是有着准确性的要求: 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 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 三是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 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 3.P18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 4.P21消息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不如通讯文体来得自由洒脱。5.P21广播媒体的消息文本,是为“供人听”而写的(口语化),因而其语言的生动是与口语化特征(通俗、易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6. P41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 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精神。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 P73“十比一”原则 “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进行一小时,那么记者就要做十个小时的访前准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应成为教条。 8. P45采访对象的分类: 当事人(最重要的采访对象,通常是新闻事件的主体) 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的行动者,但有了解,甚至策划) 目击者(亲眼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人,没参与,没直接联系,强烈现场感受) 有关人士(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百姓、社会各界) 名词解释: 1.P129什么是隐私? 所谓隐私,是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 而当事人不愿他人知晓或者他人不便知晓的信息, 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者他人不便干涉是个人私事, 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介入或者他人不便介入的个人领域。 2.P129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 3.P61什么是策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