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

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

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
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

冠状开颅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额叶脑挫裂伤67例分析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鲁殿佩姚晖

【摘要】目的讨论冠状开颅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额叶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到2008年进行冠状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的67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共死亡5例:3例死于并发症,2例死于原发伤,根据GCS 分级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恢复良好45例﹙67.16%﹚,好转11例﹙16.42%﹚,致残6例﹙8.96%﹚,死亡5例﹙7.46%﹚。结论冠状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额叶脑挫裂伤是抢救伤员,减少患者残死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冠状开颅减压治疗

在众多颅脑损伤病例中,有一定比例的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此类疾病早期意识障碍轻,往往保守治疗,随后部分病人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有时来不及抢救而导致严重后果。回顾我科1999~2008期间共采用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此类病人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性46例,女性21例,年龄15~60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车祸30例,坠落伤7例,摔伤9例,均为枕部着力引起的对冲伤,入院时GCS >12分。

二、影象学检查

CT显示前额叶底、双额叶内侧或两侧额叶广泛脑搓裂伤血肿,血肿量10ml 左右,治疗过程中血肿量略增加,而双额叶脑水肿区进行性扩大明显,两侧侧脑室前角手压明显,夹角增大,但中线无移位,基底池消失。

三、治疗方法

多采用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一般根据CT所示血肿较大或脑挫裂伤重脑水肿较明显或者瞳孔先变化侧先行手术,术中清除双额叶及前颅底的血肿和周边液化坏死失活的脑组织,继而对侧开颅。双额骨中间可留有骨桥2~3cm,以利于颅骨修补。

结果

本组67例患者中病情恶化GCS≥13分13例﹙19.4%﹚,GCS 9~12分48例﹙71.64%﹚,GCS 3~8分6例﹙8.96%﹚,均行手术治疗,3例死于并发症,2例死于原发伤,其余病例术后根据GOS分级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恢复良好45例﹙67.16%﹚,好转11例﹙16.42%﹚,致残6例﹙8.96%﹚,死亡5例﹙7.46%﹚

讨论

一、发病机制

额叶位于颅前窝,有很多骨嵴,由于枕部着力,头部的加速或减速引起的脑组织移动后回弹冲击到额骨壁、前颅底的骨嵴而直接引起严重脑挫裂伤。严重脑水肿的原因可能与前额叶底部血管受到大脑镰的卡压导致引流不畅有关。

二、临床特点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我们发现前额叶脑挫裂伤有以下临床特点:⑴受伤早期症状较轻,随着脑水肿或颅内血肿的发生和发展,病情逐渐加重。由于额叶脑挫裂伤属非功能区损伤,无定位症状及体征,一旦病情加重多突然变化,呈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随即散大,很容易形成脑疝。本组有3例,经手术后死亡2例,存活1例。⑵临床体征可仅表现为颈部抵抗及伤后24小时后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外,并无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现。⑶脑水肿较明显且呈进行性加重,并经常出现迟发性出血。入院时症状轻,随着脑水肿加重或迟发性出血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并进行性加重。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或仅能暂时缓解,但效果不佳,而没有阳性体征,继而病情加重。本组病例脑水肿持续时间长,很多患者脑水肿于伤后2周才开始消退,甚至持续时间更长。所以治疗过程中,应时刻观察病情变化,定期CT动态观察脑水肿的程度和迟发性血肿的发生。

三、手术时机

从对本组病例分析发现,由于延误手术时机而致术后死亡5例患者,入院时神清、GCS>12分、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保守治疗病情加重,复查CT发现出血量略增加,脑挫裂伤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而行手术治疗,术后因继发脑干损伤和昏迷时间长而死于各种并发症。因此手术时机的掌握非常重要,手术时机越早,患者恢复程度越好;而伤后延误时间愈长,患者的伤残、死亡率愈高。

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开颅双额去骨瓣减压术,可使颅内压相对平衡地降低,避免单侧减压引起中线结构移位和大脑镰下疝发生,并且此手术可充分缓解幕上的

脑压避免了小脑幕切迹下疝的发生○1。值得一提的是术中彻底清除了血肿周边失活坏死的脑组织,对减轻继发恶性脑水肿的发生有明显效果。○2

总之,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提高警惕,切不可单纯以患者的意识、血肿量大小、中线结构有无移位来确定手术指征,以免丧失最佳手术时机。我们认为,只要应用脱水剂后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且进行性加重,复查CT示水肿范围明显扩大,侧脑室前角明显受压就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以免丧失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朱安林,曹野驰等.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5:97-98.

2、段国升等主编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97

额叶脑挫裂伤诊治体会

额叶脑挫裂伤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额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33例额部脑挫裂伤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COS):康复良好24例(72.73%),中度残废6例(18.18%),重度残废2例(6.06%),死亡1例(3.03%)。结论:应重视患者病情变化、复查头颅CT、掌握其较独特的手术时机,不可仅以意识是否丧失或中线移位或血肿量的多少来确定手术指征,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标签:额部;脑挫裂伤;手术时机;治疗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78-01 额部脑挫裂伤由于其所处的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在临床上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特点,常可继发脑肿胀、缺血、水肿及血肿形成,是颅脑外伤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其发展过程似缓实急,易被忽视,一旦引发瀑布式的病理生理级联反应,可造成广泛的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易致难以遏制的进行性颅内高压及脑疝形成。严重水肿的原因可能与前额叶底部血管受到大脑镰的卡压有关,笔者就我院在2004~2008年间所收治的33例额部脑挫裂伤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7~6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24 h,平均5 h。 1.2受伤情况 车祸24例,高处坠落伤6例,打击伤3例,其中对冲伤所致23例。 1.3临床表现 昏迷10例,嗜睡16例,意识清楚7例。入院时CCS评分8分以下(包括8分)4例,其中6分1例,9~12分5例,13~15分24例。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其中合并脑脊液鼻漏1例。 2治疗 除1例突发呼吸停止,失去手术机会外,有22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清除术或额叶部分切除术。其中8例术前已有瞳孔变化者,在减压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双额叶脑挫裂伤78例治疗体会

双额叶脑挫裂伤78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3-07-23T10:44:36.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孙建营张春阳张震军石瑞成董艳芳赵立军[导读] 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动态观察患者头颅CT所显示的血肿及脑水肿的情况,如需采取手术应及早进行。孙建营张春阳张震军石瑞成董艳芳赵立军赵志军梅小龙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导致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 78 例我科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康复良好者61例,中度残疾者13例,重度残疾者3例,死亡1例。结论密切观察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复查患者头颅 CT以了解双侧额叶血肿及脑水肿的变化情况,各项观察指标稳定者保守治疗,如有变化及早手术。【关键词】脑挫裂伤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43-01 双额叶脑挫裂伤属原发性颅脑损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笔者回顾分析了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将诊治体会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性64例,女性14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3例,车祸伤51例,摔伤10例,打击伤4例。致伤部位:额部直接着力17例,枕部着力57例,4例着力部位不详。入院距受伤时间:6h内46例,大于等于6h而小于24h25例,大于等于24h而小于72h5例,72~96h内2例。 1.2临床表现 78例中,中深度昏迷17例,嗜睡至浅昏迷23例,神志清楚38例。瞳孔单侧散大12例,双侧散大1例。患者入院时均行头CT扫描,头颅CT示双侧额叶呈点或片状高低密度混杂影像,挫伤脑组织周围有广泛的水肿带,部分病例侧脑室额角受压,第三脑室呈线形或消失。其中中线结构明显移位35例,轻度移位24例,无明显移位1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13~15分48例,9~12分16例,6~8分10例,3~5分4例。 1.3治疗方法 本组保守治疗51例,手术治疗27例,保守治疗方法为脱水营养脑神经支持治疗,手术方法为冠状开颅,双侧去骨瓣减压,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硬膜减张缝合。其中双侧瞳孔散大1例,经过手术,术后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后患者死亡。 2 结果 本组保守治疗51例,40例恢复良好,中度残疾者9例,重度残疾者2例;手术治疗的27例中,恢复良好21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 3 讨论 3.1发病机制双额叶脑挫裂伤受伤机制多为顶、枕部的减速伤,减速作用致使脑组织在颅底移动,进而造成额、颞脑组织损伤[1]。在解剖上,额叶前外侧紧邻颅底额颞骨面,前颅凹底由凹凸不平的眶面、鸡冠和蝶骨嵴等结构组成;其内侧是大脑镰;后侧是丘脑和脑干。病理生理上,额叶脑血管的损伤可致挫灭失活的脑组织及血肿释放毒素,并引起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下丘脑的血脑屏障结构不健全,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其他部位高,对颅内压增高、缺氧等均较前敏感,导致血管调节中枢功能障碍[2]。 3.2临床特点双额叶脑挫裂伤发病特点是就诊时意识状况无障碍或轻微障碍,体征、症状不严重,但病情变化非常快,短时间内由意识清楚突然变为昏迷,并且呼吸骤停,双瞳孔散大,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后果严重。此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若加大脱水药剂量仅能短暂缓解,有些患者甚至无明显缓解[3]。影像学特点由于累及双侧额叶脑组织,多呈对称性,CT中线移位可不显著,但侧脑室前角受压明显,可出现侧脑室前角、鞍上池、第三脑室变小或消失。 3.3治疗方法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需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两种方案需灵活应用,病情变化时,可相互转换。对于行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瞳孔、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动态复查头颅CT以了解颅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预防感染、脱水、营养脑神经、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变化时,根据病情改变治疗方法或行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瞳孔缩小亦是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提示,双额叶脑挫裂伤在脑中心疝的间脑期,单侧或双侧瞳孔可出现缩小变化[4]。 总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虽然是临床常见病,但患者病情多变,其致残致死率较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高,应予充分重视。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动态观察患者头颅CT所显示的血肿及脑水肿的情况,如需采取手术应及早进行。参考文献 [1]涂通今.在脑挫伤急性期应注意对冲伤的发生机制(续)[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323-324.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23-424. [3]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71. [4]涂汉军,王辉,周章明,等.额叶脑挫裂伤96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2):1096-1097.

34例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34例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29T15:12:34.3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杨刚志 [导读] 脑挫裂伤是指头颅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脑组织发生的器质性损伤,病理表现为脑组织挫伤或结构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杨刚志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54101) 【摘要】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34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有2例病人因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而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对于重度脑挫裂伤并发脑水肿的病人,若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关键词】脑挫裂伤;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23-02 脑挫裂伤是指头颅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脑组织发生的器质性损伤,病理表现为脑组织挫伤或结构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及CT扫描,一般诊断不困难。脑挫裂伤可以和脑干损伤、视丘下部损伤、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也可以和躯体损伤同时发生。因此,要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以正确诊断,及时处理[1]。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34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79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跌落伤10例,压砸伤4例,被他人用硬器击伤2例,其他伤2例。就诊时间20min~6天。 1.2 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伤后72小时以内每隔0.5~1小时观察一次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况。重症患者应送到重症监护室观察,监测包括颅内压在内的各项指标。对于有颅内压增高、生命体征改变者,应及时复查CT,排除颅内继发性改变。轻症患者,度过急性期后,治疗与脑震荡相同。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昏迷时间长,合并颌面骨折、胸部外伤、呼吸不畅者,应早行气管切开,必要时行辅助呼吸,防治缺氧。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患者不能进食,应行鼻饲;不能鼻饲者,可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对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伤后数日内脑膜刺激症状明显者,可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将有助于改善脑脊液循环,减轻症状,降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高热者,行物理降温;持续高热者,最好行亚低温治疗;躁动、癫痫发作者,应给予镇静剂或抗癫痫药物治疗;尿潴留者,给予持续导尿并行膀胱冲洗等。 1.2.2手术治疗针对脑挫裂伤的手术方式有内、外减压术。前者是将挫伤、坏死、失活的脑组织切除;后者是去骨瓣减压。大骨瓣减压虽疗效肯定,但是仍然存在争议。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时可考虑两侧去骨瓣减压[2]。脑挫裂伤后期并发脑积水者,可行脑室引流或分流术。术后颅骨缺损者,可在3个月后行颅骨修补。 2.结果 经治疗后3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有2例病人因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而死亡。 3.讨论 脑挫裂伤为脑实质损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两种病理类型。脑挫伤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两者常同时发生,临床上不易区分。暴力作用于头部,在冲击点和对冲部位均可引起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多发生在脑表面的皮质,呈点片状出血,如脑皮质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即为脑挫伤,如脑实质破损、断裂,软脑膜亦撕裂,即为脑挫裂伤。严重时均合并脑深部结构的损伤。脑挫裂伤灶周围常伴局限性脑水肿,包括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前者神经元胞体增大,主要发生在灰质,伤后多立即出现,后者为血脑屏障的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液增加,主要发生在白质,伤后2~3日最明显。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及CT扫描,一般病例诊断无困难。脑挫裂伤可以和脑干损伤,视丘下部损伤,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也可以和躯体合并损伤同时发生,因此要进行细致、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鉴别颅内血肿病人多有中间清醒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神经局灶体征逐渐出现,如需进一步明确则可行CT扫描。轻度脑挫伤早期最灵敏的诊断方法是CT扫描,它可显示皮层的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超过48小时则主要依靠脑脊液光度测量判定有无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挫裂伤多无需手术治疗,但继发性脑损害引起颅内压增高乃至脑疝时需手术治疗。重度脑挫裂伤合并脑水肿病人当出现:①在脱水等降颅内压措施治疗过程中,病人意识障碍仍逐渐加深,保守疗法无效[3]。②一侧瞳孔散大,有脑疝征象者。③CT示成片的脑挫裂伤混合密度影,周围广泛脑水肿,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明显移位。④合并颅内血肿,骨折片插入脑内,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常需手术治疗。手术采取骨瓣开颅,清除失活脑组织,若脑压仍高,可行颞极和(或)额极切除的内减压手术,若局部无肿胀,可考虑缝合硬膜,但常常需敞开硬脑膜行去骨瓣减压术。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时可考虑两侧去骨瓣减压。脑挫裂伤后期并发脑积水者可行脑室引流、分流术。术后颅骨缺损者3月后行颅骨修补。脑挫裂伤病人若病情允许,应每天或隔天行腰穿,也可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以减轻血性脑脊液的刺激,预防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康复治疗可行理疗、针灸、高压氧疗法。另可给予促神经机能恢复药物如胞二磷胆碱、脑生素等。 参考文献 [1] 赵雅度.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外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0-51. [2] 江基尧.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74-75. [3] 孙怀宇,陈振国,王鹏,等.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的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2):141.

脑挫裂伤的护理

脑挫裂伤的护理 目的分析脑挫裂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认识功能。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均优于护理前(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优于常规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P<0.05)。结论对脑挫裂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效果显著。 标签:脑挫裂伤;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对比 脑挫伤与脑裂伤综合称之为脑挫裂伤,根据病理学而言,裂伤和挫伤是共同出现的,两者只在伤口严重程上有一定区分[1]。经常脑表面的挫伤主要位于对冲部位和暴力打击位置,其主要因为脑组织在颅腔内部的碰撞和滑动导致,极易引发各种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认知功能障碍[2]。为此,予以有效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50例,对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探究其干预成效。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25例,男15,女10,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62岁,年龄均值为(37.23±3.12)岁,其中,9例高处坠伤,11例交通伤患者,5例重物砸伤患者;而干预组25例,男14,女11,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1岁,年龄均值为(37.01±2.89)岁,其中有10例高处坠伤,12例交通伤患者,3例重物砸伤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入组标准 ①患者和家属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本次研究同医学伦理学内的规定相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症;②语言、意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③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含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畅通状况、饮

脑挫裂伤治疗措施

脑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减少脑损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内有无继发血肿、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1)非手术治疗:脑挫裂伤发生之际,也就是继发性脑损害开始之时,两者密切相连、互为因果,所以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是减少伤残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非手术治疗的目的,首先是防止脑伤后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加重脑损害,其次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使部分受损脑细胞恢复机能。因此,正确的处理应是既着眼于颅内、又顾及到全身①一般处理:对轻型和部分创伤反应较小的中型脑挫裂伤病人,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治脑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进行颅内压监护及/或复查CT扫描。对处于昏迷状态的中、重型病人,除给予非手术治疗外,应加强护理。有条件时可送入ICU(加强监护病室),采用多道生理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测和专科护理。病人宜采侧卧,保持气道通畅,间断给氧。若预计病人于短期内(3~5天)不能清醒时,宜早行气管切开,以便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同时应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每日出入量应保持平衡,在没有过多失钠的情况下,含盐液体500ml/d生理盐水即已满足需要,过多可促进脑水肿。含糖液体补给时,应防止血糖过高以免加重脑缺血、缺氧损害及酸中毒。必要时应适量给胰岛素予以纠正,并按血糖测定值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若病人于3~4天后仍不能进食时,可放置鼻饲管,给予流质饮食,维持每日热能及营养。此外,对重症病人尚需定期送检血液的生化及酸碱标本,以便指导治疗措施,同时,应重视心、肺、肝、肾功能及合并症的防治。②特殊处理: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常因挣扎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致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伤后早期就出现中枢性高热、频繁去脑强直、间脑发作或癫痫持续发作者,宜行冬眠降温及/或巴比妥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又称散性脑肿胀(DBS),是重型脑损伤早期广泛性脑肿大,可能与脑血管麻痹扩张或缺血后急性水肿有关,好发于青少年。一旦发生应尽早采用过度换气、巴比妥、激素及强力脱水,同时冬眠降温、降压也有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作用。手术无益反而有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为继发于脑损伤后的凝血异常。其原因是脑组织中富含凝血激酶,外伤后释放入血,激活凝血系统。由于血小板的异常聚积,可使脑皮层、基底节、白质内以及脑干等处小血管发生血栓,随后又因纤维蛋白元溶解而引起继发出血。迟发性颅内血肿亦可能与此有关(Touho,1986)。血管内凝血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始能诊断,即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元降低及凝血酶元时间延长。一旦发生,应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输给新鲜血液,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亦有作者采用肝素抗凝治疗或用抗纤深环酸对抗过量纤溶。③降低颅内高压:几乎所有的脑挫裂伤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轻者可酌情给予卧床、输氧、激素及脱水等常规治疗。重症则应尽早施行过度换气、大剂量激素,并在颅内压监护下进行脱水治疗。伤情严重时尚应考虑冬眠降温及巴比妥疗法此外,严重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血球压积、红血球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元均增高;并使红血球变形能力下降,其程度与伤情呈正相关。由于红血球聚积性增强、变形力下降故而互相叠连形成三维网状结合体,使血液流动的切应力增大、粘度升高,引起微循环淤滞,微血栓形成,然而加重脑的继发性损害。因此,在严重脑挫裂伤的治疗中,应注意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予纠正。目前,神经外科常用的脱水剂甘露醇对血液流变学就存在着双相影响,即输入早期是增加血容量,血液被稀释;而后期则是血容量下降,血液粘度相对升高。如是,若反复多次使用甘露醇之后,势必引起血液粘度的显著增高产生所谓“反跳现象”,甚至,可以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为此,有作者对脑损伤病人行脱水治疗时,以红血球压积作指标,按0.3~0.4为“最适红血球压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um-40)0.5g/kg/d静脉滴注施行等容量或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维持血液的粘度在“最适红血球压积”值水平,以减轻脑水肿及脑继发性损害。④脑机能恢复治疗:目的在于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使颅脑外伤病人在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上尽可能达到自主、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

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双额叶脑挫裂伤 - 副本

病程记录(一) 2016-12-17,17:38 患者李寿堂,男,74岁,农民县。以“外伤致头痛4天”之主诉入院。4天前患者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当即觉头痛不适,休息后无好转,在当地诊所就医,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差,为求进一步诊治,家属送诊。门诊行头颅CT检查后以“闭合性颅脑损伤”之诊断收入我科。伤后无昏迷及抽搐,无恶心、呕吐,食纳差,夜休差,小便正常,未解大便。既往体健。查体:T:36.5℃;P:72次/分;R:20次/分;BP:140/70mmHg。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疼痛面容,神志清,精神差,扶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无畸形,枕部头皮触痛,少许血痂,未见皮肤裂口。额纹对称,眼裂等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Φ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外耳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通气畅。鼻唇沟对称,鼻腔无血迹,通气畅。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感,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部无压痛,未及骨擦感及骨擦音,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尚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稍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四肢肌张力及肌力正常,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反射正常,无髌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提示:1.双额叶脑挫裂伤;2.左侧基底节区腔梗。3.脑萎缩。初步诊断:1.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型)双额叶脑挫裂伤枕部头皮损伤。2.左基底节区腔梗。3.脑萎缩。诊断依据:1.外伤史;2.查体所见;3.头颅CT及X线片所示。鉴别诊断:1.弥漫性轴索损伤;昏迷程度深,昏迷时间长,加上头颅CT所示,故排除;2.脑出血;该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加上头颅CT所示,故排除。诊疗计划:1.查血、尿常规,肾功、电解质等;2.给予预防感染、促进创伤愈合和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3.告知病情,必要时复查头颅CT。/郭邦振 2016-12-18,11:00 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雷拴虎主任医师今晨查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夜休差,自述头痛、头晕仍著,稍觉恶心、未呕吐,伤处疼痛较前减轻,心肺腹未见异常,颅神经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雷拴虎主任医师今日查房分析病情,根据外伤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现“闭合性颅脑损伤”诊断明确,继续给予促进创伤恢复和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密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入院检查。 /郭邦振 病程记录(二) 2016-12-19,10:28 入院第3天,患者昨日诉头痛频繁,加用20%甘露醇100ml静滴,头痛缓解。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变化。今晨查房患者仍感头痛,无恶心及呕吐。夜休差,食纳差,二便正常。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Φ约3mm,光敏。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心肺腹未见异常。加用尼莫地平片2片3次/日,改善脑血管痉挛症状,尼美舒利缓释胶囊镇痛,余继续目前治疗,预防并发症。密观察病情变化。 /郭邦振 2016-12-22,09:13 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病情稳定,今晨查房患者诉头痛、头晕症状稍轻,无恶心及呕吐。夜休差,食纳一般,二便正常。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Φ约3mm,光敏。耳鼻口内无异物分泌。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心肺腹未见异常。雷拴虎主任医师查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急请神经外科、普外科会诊,予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未抽出液体,考虑病情危重,

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 概念、病因 脑挫裂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既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在对冲部位。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及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两者常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主要发生于大脑皮层的损伤,可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基底。 临床表现 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轻微症状,重者昏迷,甚至迅速死亡。 1、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之一。病人伤后立即 出现昏迷,其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范围直接相关。绝大多数超过半小时,持续半小时、数日不等,严重者长期持续昏迷。 2、局灶症状和体征依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异。若伤及脑 皮质功能区,伤后立即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如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运动区损伤出现锥体束征、肢体抽搐、偏瘫等。但发生在额、颞叶前端“哑区”的损伤,可无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3、头痛、呕吐与颅内压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后者还可以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 4、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因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压所致。可使早期的意识障碍或偏瘫程度加重,或意识障碍好转后又加重。 5、原发性脑干损伤是脑挫裂伤中最严重的特殊类型,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伤后早期出现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心率及血压波动明显;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对光反应无常,眼球位置歪斜或同向凝视;也可四肢肌张力增高,伴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严重者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CT检查是首选项目,可了解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及周围脑水肿的程度,还可了解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等。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腰椎穿刺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中含大量红细胞,同时可测量颅内压或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症状。但颅内压明显增高者禁忌腰穿。 处理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防治脑水肿,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反应,预防并发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颅内压增高明

脑挫裂伤患者的护理要点

脑挫裂伤患者的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5-08-20T10:44:13.980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蒋卓利[导读]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观察瞳孔瞳孔的变化对病情的判断及颅内压增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蒋卓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61-01脑挫裂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挫伤及脑裂伤,前者是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两者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1]。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重者可致深昏迷,严重者甚至死亡,现将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护理1.1一般护理:绝对卧位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头部,注意保护躁动患者,床头抬高15~30度,防止脑水肿,降低颅内压。1.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2.1观察意识意识分为清醒、朦胧、嗜睡、浅昏迷、深昏迷,可以通过问话和压迫眶上神经来判断,注意/中间清醒期0的出现,既是两次昏迷的中间清醒阶段又是硬膜外血肿的标志和特征。1.2.2观察瞳孔瞳孔的变化对病情的判断及颅内压增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点观察瞳孔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应是否灵敏。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时,提示散大侧的瞳孔有颅内血肿的存在;如两侧瞳孔大小多变,对光反应差、不等圆则表明有脑干损伤;如先是一侧瞳孔散大后两侧同时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对光反射消失,最后眼球固定则表示病情危重,患者频临死亡。1.2.3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时,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后测血压,避免患者躁动而影响结果。如发现血压进行性的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大,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立即给予处理。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出现低热现象,丘脑下部损伤常常持续中枢性高热,而术后会出现间隙性高热。如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后突然高热,考虑伤口感染、颅内、肺部、泌尿系感染,高热加重脑细胞的耗氧量,加重组织缺氧水肿,应及时降温,查明原因,对症处理。1.3皮肤护理:卧床病人每日温水擦洗2次,按摩皮肤受压处,保持各关节功能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烦躁病人做好安全护理,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受伤,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增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满足机体需要,增强全身抵抗力,预防褥疮。1.4加强营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损耗。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增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满足机体需要,增强全身抵抗力。1.5心理护理:除了给患者应有的身体护理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危重期的患者,护士护理患者时应握住患者手,在患者身边轻声呼唤,让患者坚定信念,战胜死神;对于意识清楚而又失语的患者,要采取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激起患者的期望和信心,进行语言功能锻炼,调整中枢神经功能。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剂精神上的灵丹妙药。1.6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持各种引流管道的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留置导尿的患者除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外,并用络合碘每天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防止泌尿系感染。1.7保持功能位置,预防废用综合征:脑损伤患者因意识不清或肢体功能障碍,可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萎缩。应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天作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按摩2~3次,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2其他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2.1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裂伤所致。患者可有头痛、发热、颈项强直表现。可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对症处理。病情稳定、排除颅内血肿以及颅内高压、脑疝后,未解除头痛可以协助医生行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2.2外伤性癫痫:可采用苯妥英娜预防发作。发作时使用地西泮控制抽搐。2.3消化道出血:补充血容量,停用激素外,还应使用止血药和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避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发生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 参考文献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1

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0-03-08T14:52:25.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5期供稿作者:张春[导读] 脑挫裂伤是指头部受暴力作用后脑组织发生的器质性损伤。包括挫伤和裂伤两种病理类型 张春 (呼兰区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5-0172-02 【摘要】目的研究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活完全自理17例,生活部分自理4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死亡2例。结论尽快充分解除外侧裂血管受压是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关键。【关键词】脑挫裂伤手术治疗 脑挫裂伤是指头部受暴力作用后脑组织发生的器质性损伤。包括挫伤和裂伤两种病理类型。是颅脑创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 脑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减少脑创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内有无继发血肿,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 约有1/3严重脑挫裂伤的患者合并血肿、血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需要手术。原发性脑挫裂伤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当有继发性损害引起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时,则有手术之必要。对伴有颅内血肿30ml以上、CT示有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时或颅内压监护压力超过30mmHg或顺应性较差时,应及时施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对脑挫裂伤严重,因挫碎组织及脑水肿而致进行性颅内压增高,降低颅压处理无效,颅内压达到40mmHg时,应开颅清除糜烂组织,行内、外减压术,行脑挫裂伤失活组织清除术。放置脑基底池或脑室引流。在手术缝合过程中,术区放引流管,用于引流手术部位渗血和渗液。脑挫裂伤后期并发脑积水时,应先行脑室引流待查明水原因后再给予相应处理。治疗严重广泛的脑挫裂伤、恶性颅内高压应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方法。此方法能起到充分减压的目的。 本组患者男62例,女17例,年龄10~79岁,平均44.6岁。损伤原因:车祸伤53例(67.1%),打击伤11例(13.9),高处坠落伤9例(11.4%),摔伤6例(7.6%)。 (1)手术适应证 1)CT显示颅内局灶性脑挫裂伤并发脑水肿与水肿,有明显占位效应。 2)颅脑创伤手术探查未见血肿,仅发现脑挫裂伤,脑压明显增高者。 3)非重要功能区的脑挫裂伤如在额极、颞叶,合并有血肿,不论是脑内或硬脑膜下,已引起脑室受压,中线移位>5mm者,都适于手术。 4)脑挫裂伤已经出现脑疝前期表现或脑疝者。 (2)禁忌证 1)局灶性脑挫裂伤,范围小,水肿轻。颅内压增高用药物可以控制者。 2)年龄过大,全身性疾病严重者。 3)脑疝晚期,处于濒死状态者。 (3)手术方法 1)开颅切口大小适当,额颞部脑挫裂伤,采取发际内的额瓣。切开硬脑膜时,必须注意避开语言运动中枢、外侧裂,以免在脑内张力特别高时,硬脑膜一处突破,脑皮质与侧裂区血管由硬膜切口挤出以至损伤出血。通常宜先在颞叶表面的硬脑膜作一小切口,将硬脑膜下血液部分放出。稍待脑部张力下降后,再扩大脑膜切口。探查额叶外侧面与底面、颞叶前部、脑挫裂伤区,在脑挫裂伤严重之区域,避开言语运动中枢,在稍靠脑底外侧部将脑皮质切开一小口可见脑组织碎块、血液由切口溢出。通过此皮质切开向深部进行软膜下挫裂伤坏死组织吸除,并吸除血肿,仔细止血。如此,可以减少手术侵袭。手术过程勿伤及语言运动区脑皮质。勿伤及外侧裂血管支。术毕,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周围表面及脑底、外侧裂内积血。 脑挫裂伤的手术要点如下: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失活脑组织。如果清除失活脑组织后,脑压仍高,可切除额极或颞极进行内减压。 2)脑重要功能区的脑挫裂伤以开颅减压为主。也可由非功能区切开,冲净脑内积血。同时冲净脑池内血液。 3)急性脑膨出和有散在脑表面渗血不止时,要查明是否脑内有血肿或为多发血肿。将挫碎、出血浸渍的脑组织从软膜下吸除,清除积血与血块。这样可使脑膨出减轻,尚可采取过度换气辅助呼吸的方法使颅内压降低。辅以去骨瓣减压手术。 (4)术后处理:与一般开颅术后处理相同,但对下列情况应与特殊处理:1)脑疝时间较长,估计不能短时间清醒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术。2)对继发脑干损伤严重,术后生命体征不稳的患者,应进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低温治疗。3)术后收入ICU病房,进行全面监护。 (5)主要并发症:1)术后复发血肿或对侧迟发血肿,应及时发现并处理。2)继发脑水肿和脑肿胀应妥善处理。3)预防患者因长期昏迷易发生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下丘脑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纪.枕部着力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2:85.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23-326. [3]只达石.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4.

额叶脑挫裂伤56例观察

额叶脑挫裂伤56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3-02-19T13:35:50.0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周宇陈淳邓发斌 [导读] 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周宇陈淳邓发斌(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610051) 【摘要】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的5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保守治疗27例,手术治疗29例,根据G0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38例(67.9% ),中残8例(14.3% ),重残3例5.4% ),植物生存1例(1.8%),死亡6例(10.7% )。结论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病情多较轻,但病情变化快,可突发加重,严密的病情观察,动态CT复查,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诊治手术时机 额叶脑挫裂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早期病情多表现较轻,但病情变化快,部分患者或突发加重来不及抢救而致严重后果。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5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44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坠落伤9例,跌伤7例,打击伤5例。所有患者入院时皆行头部CT检查,受伤到CT检查时间<1 h 28例,1~6 h l8例,>6 h10例;受伤着力点以枕顶部最常见,占48例(85.7% ),额部着力8例(14.3%)。 1.2 临床表现伤后有昏迷史29例,入院时有头痛35例、呕吐17例、精神症状9例。入院时意识:清楚22例,嗜睡21例,昏迷13例,GCS评分:3~8分15例,9~12分23例,12分以上18例。 1.3 头部CT表现单侧或双侧额叶有点片高密度或混杂密度,随病程进展伴不同程度脑水肿,部分出血多者形成脑内血肿,其中双额叶脑挫裂伤45例,单侧额叶脑挫裂伤11例,合并双侧颞叶脑挫裂伤11例单侧颞叶脑挫裂伤21例。合并颅骨骨折18例,其中枕骨骨折11例,额骨线性骨折4例,额骨凹陷性骨折2例,顶骨骨折1例,枕部硬膜外血肿6例,额部硬膜外血肿5例。 1.4 治疗方法本组入院当日9例患者急诊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术中须减压部位予额部冠状皮瓣切口、单侧或双侧额部骨瓣开颅,单侧或双侧额颞瓣开颅,双侧额部骨瓣开颅保留中线处2-3cm骨桥,术中根据减压情况酌情去除骨瓣;47例先采用药物治疗,均予以抬高床头15-30o休息、吸氧、通畅呼吸道、保持大便通畅、镇静、止血、脱水、营养脑细胞、对症支持等处理,首剂脱水药物多于伤后6-8小时输入,根据入院时意识状况、有无脑脊液漏、合并伤等表现,酌情加用抗生素,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注意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观察。治疗2~9 d过程中,共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例出现头痛或意识障碍加重,4例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2例突发意识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复查头颅CT皆提示脑挫裂伤及水肿范围扩大,其中7例脑内血肿增加,鞍上池或四叠体池均明显变窄或消失,环池宽度明显减小或消失。 2 结果 本组皆随访3-6月,根据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38例(67.9%),中残8例(14.3%),重残3例5.4%),植物生存1例(1.8%),死亡6例(10.7%),其中3例入院时已呈濒死状态,抢救无效于短期内死亡,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例死于突发脑疝,未来得及手术。 3 讨论 额叶后部为视丘下部、脑干等重要结构,额叶脑挫裂伤尤其是双额叶脑挫裂伤所致的脑移位很容易造成继发性脑干损伤,可突发形成脑疝。患者可由清醒突发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继而呼吸心跳停止。额叶脑挫裂伤早期临床表现多较轻,中线移位可不明显,但患者脑水肿消退慢,病情复杂多变,部分可突发加重来不及救治而致严重后果[1],当前环境下,更易滋生医疗纠纷。本组中1例患者,入院后清醒,偶有烦躁,CT提示双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小血肿,予保守治疗,入院后9d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稍烦躁、小便失禁等表现,予加大脱水药物治疗情况下突发昏迷,继而迅速双瞳散大、呼吸停止,未来得及手术,抢救无效死亡。因此综合治疗、严密观察和早期及时的手术对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救治十分关键。 额叶脑挫裂伤常表现为额颞部为主的头痛、烦躁等,药物治疗多无显著效果。如患者明显头痛加重或烦躁不安提示颅内可能出现血肿或者水肿增加,需及时复查头颅CT[2]。额叶脑挫裂伤早期可无明显瞳孔异常,随颅内压升高可出现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一旦有瞳孔散大,病情往往迅速加重,救治困难,因此保守治疗期间观察上更应注意有无以下表现:血压持续升高、脉压差加大、脉搏宏大有力、脉率变缓、呼吸深大等,动态CT复查。对于手术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当放宽手术指针。手术时机的选择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早清除有占位效应的颅内血肿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的最有效措施,任何拖延颅内血肿清除术都会导致患者死残率增加[3]。我们认为额叶脑挫裂伤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1. 伤后即有明显持续烦躁不安、持续昏迷、瞳孔改变,CT提示颅内占位效应较重 2.单侧额叶脑内血肿>20ml 3.中线移位>5mm 4.积极保守治疗前提下仍然头痛剧烈,频繁呕吐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甚至合并小便失禁及瞳孔改变 5. 动态复查头颅CT示:血肿量增加,额叶挫伤区水肿范围明显扩大,环池、鞍上池明显变小甚至闭塞。 综上所述,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病情表现可较轻,但病情变化快,部分突发加重,综合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动态CT复查,适当放宽手术指针,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定平,谭绪云,肖春明,等.前额叶底脑挫裂伤的临床救治(附55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682—683. [2]王延金,陈风华,刘劲芳,等.创伤性局部脑水肿CT动态变化的研究[J]l中国医师杂志,2005,7(6):792-794. [3]江基尧,于明琨,朱诚,等.228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l临床疗效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3):18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