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借马良之笔,画胸中之竹

借马良之笔,画胸中之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4924286.html,

借马良之笔,画胸中之竹

作者:余炜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05期

笔者任教七年级的语文,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只会简单的记叙,不会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丰富作文内容。一篇约四百字的习作中,学生只会简单地罗列几个事件,出现了十多处“接着”、“然后”。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认识描写、学会描写及掌握描写的技巧。

如今的学生都怕写作文,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说清楚了。其实,学生不应把写作文看成机械而繁杂的任务,而应看成是激情感受后的延伸,即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心灵感受,读者通过阅读会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应先破除学生头脑中“害怕写”的坚冰。基于此,笔者发明了“画竹式”作文训练的方法,就像郑板桥画竹子一样,先要仔细观察所画对象,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养成“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习惯,然后借助妙笔,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将观察到的事物描述出来。

笔者在任教的两个七年级班中进行了“画竹式”作文训练的尝试:

第一步,进行单句扩充训练。如笔者从课文中选出一个单句“一个人进来了”,让学生进行扩充训练。选几位学生依次从门口进来,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描述“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进来了”。有的学生说:“一个小胖子手里拿着一本书慢慢地进来了。”另一位学生说:“一个贼眉鼠眼的人偷偷摸摸地进来了。”然后,笔者点评后再深入地启发学生:“人有性别、年龄、职业之分,人的外貌特征、神情、举止都各不相同,表情有喜、怒、哀、乐之分,这些都可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经过笔者的提示,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又想出了更多的句子。如“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进来了”、“一个满头大汗的工人叔叔一边喊着‘真热啊’,一边走进来了”。最后,笔者把学生扩充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明白,描写不仅显示过程,而且还要注意人物的外貌特征、年龄、行走时的形态等各种信息,为学生能精心而详细地刻画、绘声绘色地描绘情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让学生走出课堂,仔细观察生活。因为观察是描写的基础,尽管身边的人和事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的,但如果他们熟视无睹,也会导致写作“千人一面”。如学生笔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因此,笔者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会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有一次,笔者布置了“猜猜他是谁”这个命题作文,让学生仔细观察班上的某位同学,再进行描写。然后,笔者在全班朗读作文,有几篇作文还未读完,就有同学猜出了文中写的是谁。通过这次写作训练,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细致地观察一个人,掌握了描写的方法。

第三步,从课文中学习描写。这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不同季节的自然风景,笔者先要求学生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