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池级Co_3O_4的制备

电池级Co_3O_4的制备

电池级Co_3O_4的制备
电池级Co_3O_4的制备

电池级Co3O4的制备①

樊玉川3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5)

摘要:研究了用碳铵直接沉淀氯化钴制备前躯体进而煅烧制备电池级Co3O4的工艺。主要考察了氯化钴溶液中钴离子浓度、溶液起始p H值、沉淀反应温度、沉淀反应时间等对前躯体粒度分布的影响,以及前躯体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产物Co3O4颗粒形貌、粒度的影响。XRD研究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前驱体粉末为无定形的碱式碳酸钴,经过煅烧后生成均匀分散的Co3O4粉末。XRD、SEM、粒度分布、振实密度等测试对煅烧产物进行了性能表证,结果显示产物具有标准Co3O4晶型结构,结晶良好,粉末具有规整的颗粒形貌,并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1~5μm,振实密度2.1g?cm-3,满足电池级Co3O4的要求。

关键词:Co3O4;碳铵直接沉淀;形貌;粒度

中图分类号:O614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76(2006)03-0282-05

Co3O4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应用于搪瓷和陶瓷颜料、油漆添加剂和催化剂等领域,是硬质合金、超耐热合金、绝缘材料和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1]。Co3O4还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重要原料,其物理化学性能对正极材料钴酸锂以及电池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电池级Co3O4,除要求具备较高的纯度和振实密度外,其形貌、粒度分布还有一定的要求[2]。Co3O4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合成法、溶胶2凝胶法、微乳液法、湿化学法、直接氧化法、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室温固相法等[3~16]。本文研究了用碳铵直接沉淀氯化钴的方法制备电池级Co3O4的工艺,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1 实 验

1.1 材料制备

将一定浓度的碳铵溶液加入到一定浓度的Co2 Cl2溶液中,不断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将沉淀与溶液分离,经洗涤、干燥后得到前驱体,前驱体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后得到产品Co3O4。通过控制不同的沉淀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沉淀反应温度及煅烧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粒度的Co3O4粉末。1.2 分析方法

采用D21型钴电位滴定仪测定溶液、前驱体以及Co3O4的钴含量;采用日本理学D/Max22550/ PC型X射线衍射仪进行结构测试,Cu靶辐射;采用日本HITACHIS2570型扫描电镜进行形貌分析;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初始p H值对前驱体粒度的影响

将碳铵加入到具有不同初始p H值的钴液中进行沉淀反应,考察了起始p H值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图1是沉淀产物颗粒平均粒径与p H值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较低的p H值条件下,结果较为理想。沉淀反应p H值一般在6.5~7.0之间进行,溶液起始p H过高时,溶液中的钴与沉淀剂快速反应,会产生大量晶核,成核速率大于晶核长大的速率,使得产物颗粒细化,在起始p H值5.0的条件下,得到的是胶体粒子,在实验范围内选择初始p H 值2~3较合适。

2.2 沉淀反应温度对前躯体粒度的影响

沉淀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物性能的重要因素。温度的高低可以影响晶体的生成与生长。图2是反应温度与产物平均粒径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沉淀颗粒的粒度随之增

第30卷 第3期Vol.30№.3

稀 有 金 属

CHIN ESE J OU RNAL OF RARE M ETAL S

2006年6月

J un.2006

①收稿日期:2006-03-10;修订日期:2006-05-10

作者简介:樊玉川(1965-),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池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3通讯联系人(E2mail:fyc506@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4928941.html,)

大,在10℃以下反应,虽有沉淀生成,但是颗粒太细,难以满足电池级Co 3O 4的要求,在实验范围内温度控制在50~60℃比较合适。当温度在10℃以下时,碳铵比较稳定,基本不发生分解,10~20℃时,分解不显著,30℃以上开始大量分解,其分解产物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鉴于此,故配制碳酸铵溶液时要在常温下溶解,将氯化钴溶解预先加热到50~60℃,可以制备出合格的Co 3O 4产品,

温度过高使碳酸铵用量增大。

2.3 沉淀反应时间对前躯体粒度的影响

图3是沉淀反应时间与前躯体颗粒平均粒径的关系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

反应时间对颗粒粒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碳酸铵和氯化钴溶液中钴离子的作用是瞬间完成的,不像尿素均匀沉淀那样需要较长的分解时间才能制备出前躯体粉末,但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使其陈化,对控制粒子的粒度有一定的好处,在试验范围内,反应时间控制在2h 为宜。

图1 初始p H 值对沉淀颗粒粒度的影响

Fig.1 E ffect of initial pH of s olution on particle size of precipitant

图2 反应温度对沉淀颗粒粒度的影响

Fig.2 E ffect of reaction tem perature on particle size of precipitant

2.4 溶液浓度对前躯体粒度的影响

氯化钴溶液中钴离子的浓度对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示于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氯化钴溶液中钴离子浓度增大,沉淀产物粒径逐渐降低。钴离子的浓度决定过饱和度,从而影响成核速率和长大速率。当反应物浓度较高时,过饱和度较大,此时成核速率大于颗粒长大的速率,颗粒较细,粒径较小,反之当氯化钴溶液中钴浓度较小时,颗粒长大速率大于成核速率,所生成的沉淀颗粒较大。在试验范围内,为了得到粒径在1~5μm 的粒子,需控制钴离子浓度大于50g ?L -1。2.5 前躯体的热处理

将沉淀反应得到的前躯体进行了XRD 分析(图5)和TG 2D TA 分析(图6),

从图6可以看出,在100~400℃有一个缓慢的失重,

失重率约为613%,这可能是样品脱除水分以及颗粒表面吸附

的阴离子杂质等引起的;在400~490℃之间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失重,失重率达21.4%,对应差热分析曲线,在493℃有一个尖锐放热峰,表明在这一

图3 反应时间对沉淀颗粒粒度的影响

Fig.3 E 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particle size of precipitant

图4 溶液浓度对前驱体粒度影响

Fig.4 E ffect of selution concentration on particle size of precurs or

3

823期 樊玉川 电池级Co 3O 4的制备

图5 前驱体物XRD 图

Fig.

5 XRD pattern of precursor

图6 前驱体粉末热重差热分析图

Fig.6 TG 2DTA pattern of precurser

温度下,前躯体开始大量分解生成Co 3O 4;在920~960℃之间又有一个较小的失重,对应差热图中有

一个较小的吸热峰,表明在此温度下部分Co 3O 4分解为CoO 。

从以上TG 2D TA 分析可知,只有在400~490℃和920~960℃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失重现象,所以本实验选择在450和900℃进行热处理试验,热分解产物的XRD

图示于图7,从图可以看出,两种温度下热处理生成产物的衍射峰均较尖锐,显示出

产物结晶性良好,分解温度越高,峰越尖锐,说明在较高的温度下热分解得到的Co 3O 4结晶性更好,晶型更加完整。对照J CPDS 卡,可知在450℃下煅烧得到的是纯相的Co 3O 4粉末,而900℃煅烧得到的是Co 3O 4和CoO 两相的混合物,说明900℃下部分Co 3O 4分解为CoO 。2.6 Co 3O 4产物的性能表征

图8是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煅烧的产物的粒度分布图,可以看出,在450℃下煅烧得到的Co 3O 4产物的D 50为3.61μm ,颗粒基本呈正态分布,900℃

下煅烧生成的Co 3O 4产物D 50为5.33μm ,可见提高煅烧温度,产物粒度明显增大,其原因可能是

图7 部分前驱体煅烧后的X 射线衍射图

(a )空气条件下,煅烧温度450℃,保温3h ;(b )空气条件下,煅烧温度900℃,保温5h

Fig.7 XRD patterns of precursor after calcination

482

稀 有 金 属 30卷

图8 

不同温度条件下煅烧的氧化钴粉末粒度分布

(a )450℃煅烧的氧化钴粉末粒度分布;(b )900℃煅烧的氧化钴粉末粒度分布

Fig.8 Size distribution of cobalt oxide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 peratures

图9 部分前驱体煅烧后的SEM 图

(a )空气条件下,煅烧温度450℃,保温3h ;(b )空气条件下,煅烧温度900℃,保温5h

Fig.9 Graphic of SEM of presursors after calcination

温度高微晶容易长大,颗粒之间也容易烧结在一起,形成大颗粒。

450和900℃条件下煅烧的Co 3O 4粉末的振实

密度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用该方法可以制备振实密度大于2.0g ?cm -3的Co 3O 4粉末。振实密度主要受粉末的形貌和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前躯体粉末的特征对Co 3O 4产物的振实密度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到的Co 3O 4粉末的SEM 照片示于图9,从图中可以看出,450℃温度下煅烧的产物颗粒大部分在1~5μm 之间,颗粒较分

表1 不同温度下Co 3O 4粉末的振实密度

T able 1 T ap density of Co 3O 4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温度/℃

振实密度/(g ?cm -3)

450 2.1900

2.2

散,能够满足电池对Co 3O 4的粒度要求,而900℃温度下煅烧的产物颗粒烧结比较严重,形成了二次粒子,引起粒度偏大。

3 结 论

11以CoCl 2为原料,采用碳铵直接沉钴的方法

可以制备分散良好的Co 3O 4粉末,平均粒径1~5μm ,基本呈正态分布,振实密度可以达到2.0g ?cm -3,能够满足电池材料的要求。

21Co 3O 4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沉淀初始p H 值控制在2~3,沉钴温度50~60℃,沉淀反应

时间2h ,前躯体煅烧温度为400~450℃,煅烧时间2~3h 。参考文献:

[1] 孙晓刚. 世界有色金属[J ].1998,(1):38.

5

823期 樊玉川 电池级Co 3O 4的制备

[2] 刘 诚. 电池级氧化钴的研制[J ].有色金属,2002,54

(4):25.

[3] 卢 瑶,尹衍升,等. 氧化物纳米管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形成

机理[J ].硅酸盐通报,2004,(5):70.

[4] 苗鸿雁,董 敏,等. 水热法制备纳米陶瓷粉末技术[J ].

中国陶瓷,2004,(4):25.

[5] 张卫民,孙思修,等. 水热2固相热解法制备不同形貌的四

氧化三固纳米微粉[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2):

2151.

[6] 吴宇平,万春荣,等.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蓄电池材料

[J ].电源技术,2004,(4):112.

[7] 吴键松,李海民. 无机盐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J ].盐湖研究,2004,12(3):50.

[8] 关荐伊,赵 元,等. CoO 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催化性能初探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1):90.[9] G iuliana F ,Leonardo F. Precipitation of Spherical Co 3O 4Parti 2

cles [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v.,1995,(170):

169.

[10] 钟文彬,杨玉玺,等. 湿化学法制备Co 3O 4的研究2热力学

分析[J ].四川有色金属,2000,(1):23.

[11] Tikkanen M H ,Taskinen A ,Taskinen P. Characteristic prop 2

erties of Co powder suitable for hard metal production [J ].Pow 2der Metallurgy ,1975,18(36):259.

[12] 涂华民,路 杨. Co 3O 4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J ].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2):166.

[13] 李亚栋,贺蕴普,等. 液相控制沉淀法制备纳米级Co 3O 4微

粉[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519.

[14] Matijevic E. Monodispersed inorganic colloids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J ].Pare.&Appl.Chem.,1992,64(11):

1703.

[15] 廖列文,张明月,等. 聚合物分散剂掺杂制备纳米Co 3O 4研

究[J ].稀有金属,2003,27(6):671.

[16] 庄 稼,迟燕华,等. 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Co 3O 4粉体

[J ].无机材料学报,2001,16(6):1203.

Preparation of Mono 2Dispersed Cobalt 2Cobaltic Oxides for B attery

Fan Yuchuan 3(Hunan Nonf errous Metals Research Instit ute ,Changsha 410015,Chi na )

Abstract :The cobalt oxide precursor was prepared by the precipitant of ammonium carbonate ,then the pre 2cursor was decomposed to obtain the cobalt oxides (Co 3O 4).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including

cobalt concentration ,the initial p H of solution ,the temperature and time for the reaction ,the tempera 2ture for decomposition ,on the partic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micro 2morphology were investi 2gated.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precursor particle is basic cobaltous carbonate with fine crystalline.After the calcinations under proper conditions ,the mono 2dispersed cobalt oxide particles can obtain with fine crystalline ,about 4μm in particle size and regular shape in micro 2morphology.

K ey w ords :ammonium carbonate ;mono 2dispersed ;Co 3O 4

682

稀 有 金 属 30卷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DSSC/PERC技术 2015-10-20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2.太阳能电池片的化学清洗工艺切片要求:①切割精度高、表面平行度高、翘曲度和厚度公差小。②断面完整性好,消除拉丝、刀痕和微裂纹。③提高成品率,缩小刀(钢丝)切缝,降低原材料损耗。④提高切割速度,实现自动化切割。 具体来说太阳能硅片表面沾污大致可分为三类: 1、有机杂质沾污:可通过有机试剂的溶解作用,结合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 2、颗粒沾污:运用物理的方法可采机械擦洗或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粒径≥ 0.4 μm颗粒,利用兆声波可去除≥ 0.2 μm颗粒. 3、金属离子沾污:该污染必须采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清洗掉。硅片表面金属杂质沾污又可分为两大类:(1)、沾污离子或原子通过吸附分散附着在硅片表面。(2)、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后面附着(尤如“电镀”)到硅片表面。 1、用 H2O2作强氧化剂,使“电镀”附着到硅表面的金属离子氧化成金属,溶解在清洗液中或吸附在硅片表面 2、用无害的小直径强正离子(如H+),一般用HCL作为H+的来源,替代吸附在硅片表面的金属离子,使其溶解于清洗液中,从而清除金属离子。 3、用大量去离子水进行超声波清洗,以排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SC-1是H2O2和NH4OH 的碱性溶液,通过H2O2的强氧化和NH4OH的溶解作用,使有机物沾污变成水溶性化合物,随去离子水的冲洗而被排除;同时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络合性,能氧化Cr、Cu、Zn、Ag、Ni、Co、Ca、Fe、Mg等,使其变成高价离子,然后进一步与碱作用,生成可溶性络合物而随去离子水的冲洗而被去除。因此用SC-1液清洗抛光片既能去除有机沾污,亦能去除某些金属沾污。在使用SC-1液时结合使用兆声波来清洗可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另外SC-2是H2O2和HCL的酸性溶液,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络合性,能与氧化以前的金属作用生成盐随去离子水冲洗而被去除。被氧化的金属离子与CL-作用生成的可溶性络合物亦随去离子水冲洗而被去除。 具体的制作工艺说明(1)切片:采用多线切割,将硅棒切割成正方形的硅片。(2)清洗:用常规的硅片清洗方法清洗,然后用酸(或碱)溶液将硅片表面切割损伤层除去30-50um。(3)制备绒面:用碱溶液对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在硅片表面制备绒面。(4)磷扩散:采用涂布源(或液态源,或固态氮化磷片状源)进行扩散,制成PN+结,结深一般为0.3-0.5um。(5)周边刻蚀:扩散时在硅片周边表面形成的扩散层,会使电池上下电极短路,用掩蔽湿法腐蚀或等离子干法腐蚀去除周边扩散层。(6)去除背面PN+结。常用湿法腐蚀或磨片法除去背面PN+结。(7)制作上下电极:用真空蒸镀、化学镀镍或铝浆印刷烧结等工艺。先制作下电极,然后制作上电极。铝浆印刷是大量采用的工艺方法。(8)制作减反射膜:为了减少入反射损失,要在硅片表面上覆盖一层减反射膜。制作减反射膜的材料有MgF2 ,SiO2 ,Al2O3 ,SiO ,Si3N4 ,TiO2 ,Ta2O5等。工艺方法可用真空镀膜法、离子镀膜法,溅射法、印刷法、PECVD法或喷涂法等。(9)烧结:将电池芯片烧结于镍或铜的底板上。(10)测试分档:按规定参数规范,测试分类。 生产电池片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要经过硅片检测、表面制绒、扩散制结、去磷硅玻璃、等离子刻蚀、镀减反射膜、丝网印刷、快速烧结和检测分装等主要步骤。本文介绍的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一般工艺与设备。 一、硅片检测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的载体,硅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的高低,因此需要对来料硅片进行检测。该工序主要用来对硅片的一些技术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doc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 篇一:化工实训实验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模拟实训报告 题目:甲醇-水精馏分离过程模拟计算 教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302班学生学号1310111218学生姓名何迪指导教师刘艳杰 XX 年12月8日 1、软件功能简介 (1)全面的单元操作:包括气/液,气/液/液,固体系统和用户模型。 (2)将工艺模型与真实的装置数据进行拟合,确保精确的和有效的真实装置模型。 (3) 优化功能:确定装置操作条件,最大化任何规定的目标,如收率、能耗、物流纯度和工艺经济条件。 (4) Design Specification 功能: 自动计算操作条件或设备参数,满足指定的性能目标。 2、已知基础数据及分离任务 (1)已知基础数据 F1:35?C ,101kPa,1080 kg/hr的甲醇(52%w)-水(48%w)。F2:20?C ,150kPa,1000kg/hr 的甲醇(40%w)-水(60%w)。F3:25?C ,120kPa,1420kg/hr 的甲醇(60%w)-水(40%w)。精馏塔进料流量:3000 kg/hr,进料温度60?C,压力150kPa。(2)分离任务 塔顶产品甲醇含量不低于99.9%(w),塔底产品水含量

不低于99.9%(w)。甲醇回收率不低于99.1%,水回收率不低于99.5%。 3、流程叙述 将温度为35 ?C,压力为101kPa,流量为1080 kg/hr 的甲醇(52%w)-水(48%w) 与温度为20 ?C,压力为150kPa,流量为1000 kg/hr的甲醇(40%w)-水(60%w)及温度为25 ?C,压力为120kPa,流量为1420kg/hr的甲醇(60%w)-水(40%w)在混合器M0101中混合。将混合后的物料经分流器S0101分流出3000kg/hr由泵P0101打入换热器E0101,在换热器中将物料加热至60 ?C后,进入精馏塔T0101进行甲醇-水混合液的精馏分离,经精馏后塔顶得到99.9%的甲醇,塔釜得到99.9%的水。流程图见图1所示。 图1 甲醇-水分离流程图 4、模拟计算过程的简述 4.1 模拟的全局设置(1)启动ASPEN 双击桌面的aspen软件快捷方式打开aspen。(2)单位制的选择 在新建页面选择General with Metric Units选项 (3)运行类型的确定 运行类型选择 Flowsheet,确认创建aspen文件。 (4)组分的输入 将本组流程命名为学号18,并且Input Data为METCHE,Output Result为METCHE。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P3HT-PC61BM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 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实验者 学号 专业班级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实验室现场制作P3HT-PC61BM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开展电池性能测试,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熟悉相关的加工处理与分析测试设备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加热磁力搅拌器、超声仪、紫外臭氧清洗系统、旋涂仪、 惰性气体操作系统、真空蒸镀系统、太阳光模拟器、数字源表、台阶仪 三、实验要求 1、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与规范开展实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摸或按动设备开关或按钮以及设备控制系统。 2、实验期间保持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3、熟悉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原理与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活性层P3HT:PCBM 溶液的配制) 在手套箱外称取所需的P3HT 5、6mg 与PCBM 5、6mg,混合好装入带有磁子的5mL 瓶子中,转移到手套箱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33mL oDCB(邻二氯苯)溶剂,配成17mg mL-1的溶液,放到加热台(加热台需要 5 分钟的稳定时间)上,设置温度为85℃,搅拌1h 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 A.首先确认ITO 面,用万用电表(打到Ω档)测试其表面电阻,有电阻的一面为ITO,在其反面的边缘处刻‘上’字(见下图)。将ITO 依次放到去离子水、丙酮与异丙醇中超声清洗10 分钟。每次超声完毕,用镊子取出ITO,用同样的溶剂反复冲洗两面三次,之后用氮气枪迅速吹干,立刻放到盛有下一种溶剂的容器中清洗。最后将用氮气枪吹干的ITO 转移到六孔板中转移至紫外/臭氧清洗机(操作详见其说明)中,将ITO面朝上,表面清洁处理10 分钟后,将ITO 取出并置于六孔板中待旋涂PEDOT:PSS(ITO 面朝下)。

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篇一: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报告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 【实验背景】燃料电池以氢和氧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力,能量转换效率高于燃烧燃料的热机。燃料电池的反应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单位体积氢的储能密度远高于现有的其它电池。因此它的应用从最早的宇航等特殊领域,到现在人们积极研究将其应用到电动汽车,手机电池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国都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按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或燃料类型,可将现在和近期可行的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种主要类型,本实验研究其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能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动力,长期依赖矿物能源使我们面临环境污染之害,资源枯竭之困。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能源。未来的能源系

统中,太阳能将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替代目前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而燃料电池将成为取代汽油,柴油和化学电池的清洁能源。 【摘要】燃料电池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以其高功率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可低温启动、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而受到瞩目。本实验包含太阳能电池发电(光能—电能转换),电解水制取氢气(电能—氢能转换),燃料电池发电(氢能—电能转换)几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能量转换,储存,使用的链条。本实验通过研究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测量其输出特性,计算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及效率并验证法拉第电解定律。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做出所测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池输出功率随输出电压的变化曲线。获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等。 【关键词】燃料电池,电解池,太阳能电池 【正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观察仪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光能→太阳能电池→电能→电解池→氢能(能量储存)→燃料电池→电能 3、测量燃料电池输出特性,做出所测燃料电池的伏安

太阳能电池——大学物理实验

太阳能电池特性的测量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能源利用迫在眉睫。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太阳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而资源枯竭与环境保护导致传统电源成本上升。太阳能发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价格上可以与传统电源竞争,太阳能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本实验研究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3种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实验目的 1. 学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的原理 2. 了解太阳电池测量原理 3. 对太阳电池特性进行测量 实验原理 太阳能电池利用半导体P-N 结受光照射时的 光伏效应发电,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就是一个大 面积平面P-N 结,图1为P-N 结示意图。 P 型半导体中有相当数量的空穴,几乎没有自由电子。N 型半导体中有相当数量的自由电子, 几乎没有空穴。当两种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 P-N 结时,N 区的电子(带负电)向P 区扩散, P 区的空穴(带正电)向N 区扩散,在P-N 结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区与势垒电场。势垒电场会使载流子向扩散的反方向作漂移运动,最终扩散与漂移达到平衡,使流过P-N 结的净电流为零。在空间电荷区内,P 区的空穴被来自N 区的电子复合,N 区的电子被来自P 区的空穴复合,使该区内几乎没有能导电的载流子,又称为结区或耗尽区。 当光电池受光照射时,部分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结区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分别被势垒电场推向N 区和P 区,使N 区有过量的电子而带负电,P 区有过量的空穴而带正电,P-N 结两端形成电压,这就是光伏效应,若将P-N 结两端接入外电路,就可向负载输出电能。 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改变太阳能电池负载电阻的大小,测量其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得到输出伏安特性,如图2实线所示。 负载电阻为零时测得的最大电流I SC 称为短路电 流。 负载断开时测得的最大电压V OC 称为开路电压。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为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 乘积。同样的电池及光照条件,负载电阻大小不一样 时,输出的功率是不一样的。若以输出电压为横坐标, 输出功率为纵坐标,绘出的P-V 曲线如图2点划线所 示。 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最大乘积值称为最大输出功率P max 。 空间电荷区 图1 半导体P-N 结示意图 I V

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地工作原理及区别1

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硅太阳能电池的外形及基本结构如图1。其中基本材料为P型单晶硅,厚度为0.3—0.5mm左右。上表面为N+型区,构成一个PN+结。顶区表面有栅状金属电极,硅片背面为金属底电极。上下电极分别与N+区和P区形成欧姆接触,整个上表面还均匀覆盖着减反射膜。 当入发射光照在电池表面时,光子穿过减反射膜进入硅中,能量大于硅禁带宽度的光子在N+区,PN+结空间电荷区和P区中激发出光生电子——空穴对。各区中的光生载流子如果在复合前能越过耗尽区,就对发光电压作出贡献。光生电子留于N+区,光生空穴留于P区,在PN+结的两侧形成正负电荷的积累,产生光生电压,此为光生伏打效应。当光伏电池两端接一负载后,光电池就从P区经负载流至N+区,负载中就有功率输出。 太阳能电池各区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型是不同的。靠近顶区湿产生阳光电流对短波长的紫光(或紫外光)敏感,约占总光源电流的5-10%(随N+区厚度而变),PN+结空间电荷的光生电流对可见光敏感,约占5 %左右。电池基体域

产生的光电流对红外光敏感,占80-90%,是光生电流的主要组成部分。 2.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它的构成和生产工艺已定型,产品已广泛用于宇宙空间和地面设施。这种太阳能电池以高纯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纯度要求99.999%。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现在地面应用的太阳能电池等采用太阳能级的单晶硅棒,材料性能指标有所放宽。有的也可使用半导体器件加工的头尾料和废次单晶硅材料,经过复拉制成太阳能电池专用的单晶硅棒。将单晶硅棒切成片,一般片厚约0.3毫米。硅片经过成形、抛磨、清洗等工序,制成待加工的原料硅片。加工太阳能电池片,首先要在硅片上掺杂和扩散,一般掺杂物为微量的硼、磷、锑等。扩散是在石英管制成的高温扩散炉中进行。这样就在硅片上形成PN结。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法,将配好的银浆印在硅片上做成栅线,经过烧结,同时制成背电极,并在有栅线的面涂覆减反射源,以防大量的光子被光滑的硅片表面反射掉,至此,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单体片就制成了。单体片经过抽查检验,即可按所需要的规格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用串联和并联的方法构成一定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最后用框架和封装材料进行封装。用户根据系统设计,可

锂离子电池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工艺流程 正极混料 ●原料的掺和: (1)粘合剂的溶解(按标准浓度)及热处理。 (2)钴酸锂和导电剂球磨:使粉料初步混合,钴酸锂和导电剂粘合在一起,提高团聚作用和的导电性。配成浆料后不会单独分布于粘合剂中,球磨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为避免混入杂质,通常使用玛瑙球作为球磨介子。 ●干粉的分散、浸湿: (1)原理:固体粉末放置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吸附部分空气在固体的表面上,液体粘合剂加入后,液体与气体开始争夺固体表面;如果固体与气体吸附力比与液体的吸附力强,液体不能浸湿固体;如果固体与液体吸附力比与气体的吸附力强,液体可以浸湿固体,将气体挤出。 当润湿角≤90度,固体浸湿。 当润湿角>90度,固体不浸湿。 正极材料中的所有组员都能被粘合剂溶液浸湿,所以正极粉料分散相对容易。 (2)分散方法对分散的影响: A、静置法(时间长,效果差,但不损伤材料的原

有结构); B、搅拌法;自转或自转加公转(时间短,效果佳,但有可能损伤个别 材料的自身结构)。 1、搅拌桨对分散速度的影响。搅拌桨大致包括蛇形、蝶形、球形、桨形、齿轮形等。一般蛇形、蝶形、桨型搅拌桨用来对付分散难度大的材料或配料的初始阶段;球形、齿轮形用于分散难度较低的状态,效果佳。 2、搅拌速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一般说来搅拌速度越高,分散速度越快,但对材料自身结构和对设备的损伤就越大。 3、浓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浆料浓度越小,分散速度越快,但太稀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浆料沉淀的加重。 4、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浓度越大,柔制强度越大,粘接强度 越大;浓度越低,粘接强度越小。 5、真空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高真空度有利于材料缝隙和表面的气体排出,降低液体吸附难度;材料在完全失重或重力减小的情况下分散均匀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整理)大物实验太阳能电池.

实验62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本实验研究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3种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实验目的】 1. 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2.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3.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4.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测量 【实验原理】 太阳能电池利用半导体P-N 结受光照射时的光伏效应发电,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就是一个大面积平面P-N 结,图1为P-N 结示意图。 P 型半导体中有相当数量的空穴,几乎没有自由 电子。N 型半导体中有相当数量的自由电子,几乎没有空穴。当两种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P-N 结时,N 区的电子(带负电)向P 区扩散, P 区的空穴(带正 电)向N 区扩散,在P-N 结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区与势垒电场。势垒电场会使载流子向扩散的反方向作漂移运动,最终扩散与漂移达到平衡,使流过P-N 结的净电流为零。在空间电荷区内,P 区的空穴被来自N 区的电子复合,N 区的电子被来自P 区的空穴复合,使该区内几乎没有能导电的载流子,又称为结区或耗尽区。 当光电池受光照射时,部分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结区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分别被势垒电场推向N 区和P 区,使N 区有过量的电子而带负电,P 区有过量的空穴而带正电,P-N 结两端形成电压,这就是光伏效应,若将P-N 结两端接入外电路,就可向负载输出电能。 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改变太阳能电池负载电阻的大小,测量其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得到输出伏安特性,如图2实线所示。 负载电阻为零时测得的最大电流I SC 称为短路电流。 负载断开时测得的最大电压V OC 称为开路电压。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为输出电压与输 出电流的乘积。同样的电池及光照条件,负载电 阻大小不一样时,输出的功率是不一样的。若以 输出电压为横坐标,输出功率为纵坐标,绘出的 P-V 曲线如图2点划线所示。 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最大乘积值称为最大 输出功率P max 。 填充因子F.F 定义为: sc oc I V P F F ?=?max (1) 空间电荷区 图1 半导体P-N 结示意图 I V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详细工艺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1.基本结构 2.太阳能电池片的化学清洗工艺 切片要求:①切割精度高、表面平行度高、翘曲度和厚度公差小。②断面完整性好,消除拉丝、刀痕和微裂纹。③提高成品率,缩小刀(钢丝)切缝,降低原材料损耗。④提高切割速度,实现自动化切割。 具体来说太阳能硅片表面沾污大致可分为三类: 1、有机杂质沾污:可通过有机试剂的溶解作用,结合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 2、颗粒沾污:运用物理的方法可采机械擦洗或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粒径≥ 0.4 μm颗粒,利用兆声波可去除≥ 0.2 μm颗粒。 3、金属离子沾污:该污染必须采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清洗掉。硅片表面金属杂质沾污又可分为两大类:(1)、沾污离子或原子通过吸附分散附着在硅片表面。(2)、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后面附着(尤如“电镀”)到硅片表面。

1、用 H2O2作强氧化剂,使“电镀”附着到硅表面的金属离子氧化成金属,溶解在清洗液中或吸附在硅片表面。 2、用无害的小直径强正离子(如H+),一般用HCL作为H+的来源,替代吸附在硅片表面的金属离子,使其溶解于清洗液中,从而清除金属离子。 3、用大量去离子水进行超声波清洗,以排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由于SC-1是H2O2和NH4OH的碱性溶液,通过H2O2的强氧化和NH4OH 的溶解作用,使有机物沾污变成水溶性化合物,随去离子水的冲洗而被排除;同时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络合性,能氧化Cr、Cu、Zn、Ag、Ni、Co、Ca、Fe、Mg等,使其变成高价离子,然后进一步与碱作用,生成可溶性络合物而随去离子水的冲洗而被去除。因此用SC-1液清洗抛光片既能去除有机沾污,亦能去除某些金属沾污。在使用SC-1液时结合使用兆声波来清洗可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另外SC-2是H2O2和HCL的酸性溶液,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络合性,能与氧化以前的金属作用生成盐随去离子水冲洗而被去除。被氧化的金属离子与CL-作用生成的可溶性络合物亦随去离子水冲洗而被去除。 3.太阳能电池片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的制作工艺说明 (1)切片:采用多线切割,将硅棒切割成正方形的硅片。 (2)清洗:用常规的硅片清洗方法清洗,然后用酸(或碱)溶液将 硅片表面切割损伤层除去30-50um。 (3)制备绒面:用碱溶液对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在硅片表面制备 绒面。 (4)磷扩散:采用涂布源(或液态源,或固态氮化磷片状源)进行 扩散,制成PN+结,结深一般为0.3-0.5um。

碳载铂、钌催化剂对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性能的研究实验报告

碳载铂、钌催化剂对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学院:化学学院 班级:化学03班 姓名:艾丽莎 学号:33090331

碳载铂、钌催化剂对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性能的研究【实验目的】 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的表征,此实验过程设计无机合成、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等学科方向内容,对同学熟练运用化学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燃料电池是一类连续地将燃料氧化过程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电化学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比能量高等优点,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已经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把相关研究作为实验内容对同学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勇于创新意识具有促进作用。 1. 了解碳载铂与铂钌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测试方法。 3. 了解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 一.什么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Fuel Cell, 简称FC)发电是继水力、火力和核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类发电技术。由于它是一种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从理论上讲,只要连续供给燃料,燃料电池便能连续发电。但是,与一般电池不同,FC所用的燃料和氧化剂并不是储存在电池内,而是储存在电池外。在这一点上,与内燃机相似。因此,FC又被形象地称为“电化学发电机”。 二.燃料电池的分类。 燃料电池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依据所用解质性、工作温度燃料电池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依据所用解质性、工作温度燃料电池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依据所用解质性、工作温度燃料的种类以及使用方式等进行分。目前广为采纳法是燃料的种类以及使用方式等进行分。目前广为采纳法是依据燃料电池中所用的电解质类型来进行分,即为六燃料: ①碱性燃料电池(AFC)碱性燃料电池采用氢氧化钾溶液作为电解液,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在60 -220 ℃之间。 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能够传导质子的聚合物膜作为电解质,比如全氟磺酸膜(Nafion 膜),其主链为聚四氟乙烯链,支链上带有磺酸基团,可以传导质子。 ③磷酸燃料电池(PAFC)磷酸燃料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的燃料电池,已经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商品化。其采用是100%的磷酸作为电解液,其具有稳定性好和腐蚀性低的特点。 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一种中高温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是Li2CO3-Na2CO3或者Li2CO3-K2CO3的混合物熔盐,浸在用LiAlO2制成的多孔膜中,高温时呈熔融状态对碳酸根离子具有很好的传导作用。 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其是一种全固体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是固态致密无孔的复合氧化物,最常使用钇掺杂锆简写为YSZ,这样的电解质材料在高温下具有很好的氧离子传导性。 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近年来开发起的,用PEM 作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其直接使用液体甲醇作为燃料,大幅度的简化了发电系统和结构。三.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工作原理。 直接以液态或气态甲醇为燃料的FC称为D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一种变种,它直接使用甲醇而勿需预先重整。甲醇在阳极转换

单晶硅片制作工艺流程

单晶硅电磁片生产工艺流程 ?1、硅片切割,材料准备: ?工业制作硅电池所用的单晶硅材料,一般采用坩锅直拉法制的太阳级单晶硅棒,原始的形状为圆柱形,然后切割成方形硅片(或多晶方形硅片),硅片的边长一般为10~15cm,厚度约200~350um,电阻率约1Ω.cm的p型(掺硼)。 ?2、去除损伤层: ?硅片在切割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表面缺陷,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表面的质量较差,另外这些表面缺陷会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导致碎片增多。因此要将切割损伤层去除,一般采用碱或酸腐蚀,腐蚀的厚度约10um。 ? ? 3、制绒: ?制绒,就是把相对光滑的原材料硅片的表面通过酸或碱腐蚀,使其凸凹不平,变得粗糙,形成漫反射,减少直射到硅片表面的太阳能的损失。对于单晶硅来说一般采用NaOH加醇的方法腐蚀,利用单晶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在表面形成无数的金字塔结构,碱液的温度约80度,浓度约1~2%,腐蚀时间约15分钟。对于多晶来说,一般采用酸法腐蚀。 ? 4、扩散制结:

?扩散的目的在于形成PN结。普遍采用磷做n型掺杂。由于固态扩散需要很高的温度,因此在扩散前硅片表面的洁净非常重要,要求硅片在制绒后要进行清洗,即用酸来中和硅片表面的碱残留和金属杂质。 ? 5、边缘刻蚀、清洗: ?扩散过程中,在硅片的周边表面也形成了扩散层。周边扩散层使电池的上下电极形成短路环,必须将它除去。周边上存在任何微小的局部短路都会使电池并联电阻下降,以至成为废品。 目前,工业化生产用等离子干法腐蚀,在辉光放电条件下通过氟和氧交替对硅作用,去除含有扩散层的周边。 扩散后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扩散过程中形成的磷硅玻璃。 ? 6、沉积减反射层: ?沉积减反射层的目的在于减少表面反射,增加折射率。广泛使用PECVD淀积SiN ,由于PECVD淀积SiN时,不光是生长SiN 作为减反射膜,同时生成了大量的原子氢,这些氢原子能对多晶硅片具有表面钝化和体钝化的双重作用,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 7、丝网印刷上下电极: ?电极的制备是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不仅决定了发射区的结构,而且也决定了电池的串联电阻和电

(完整word版)实验报告5燃料电池电堆测试

《燃料电池电堆测试与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EMFC电堆测试台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 2.通过实测,掌握电堆极化曲线的测试方法,学会绘制极化曲线、功率曲线等图谱; 3.能将燃料电池电堆的实测性能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构建上;锻炼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所需测量的PEMFC电堆与NBT燃料电池测试系统连接,通过控制平台调节燃料电池的氢气和空气流量,设置负载的电流值(也就是燃料电池电堆的电流值),观察记录电压值和功率值得变化,利用所记录的数据画出燃料电池的i-V和i-P曲线。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器材 四.测试平台开机顺序测试 1.打开气源,检查氢气、空气(外部供应时)的压力是否正常、去离子水的液位是否正常;室内氢气泄露报警系统是否正常;氢气、空气与水的排放口是否连接妥当,氢气管路的出口必须接于室外。注意测试时的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2.给测试平台上电,380V AC。 3.开启电脑,与设备联机。 4.手动设置适当的氢、空、冷却水温度(注意不应超过80℃)、各流体最低流量、电堆片数、活性面积等参数。 5.设定数据保存路径和文件名,开始记录数据。

6.测试极化曲线。根据电堆所需要氢空流量,手动设置电流,测试极化曲线。 7.实验结束。 五.提前制作电堆运行所需氢气和空气的流量表,如下表所示。 已知条件:电堆片数:19片,单电池活性面积250cm2; 阴/阳极化学计量比:3.5/1.5; 常压 六.绘制电堆的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需要标明必要的测试条件。

七.绘制上述极化曲线上最大功率时的单片电池电压柱状图,并计算电压的 标准偏差。 学生(签名): 实验日期:2015.5.25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

.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DSSC/PERC技术 2015-10-20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2.太阳能电池片的化学清洗工艺切片要求:①切割精度高、表面平行度高、翘曲度和厚度公差小。②断面完整性好,消除拉丝、刀痕和微裂纹。③提高成品率,缩小刀(钢丝)切缝,降低原材料损耗。④提高切割速度,实现自动化切割。 具体来说太阳能硅片表面沾污大致可分为三类: 1、有机杂质沾污:可通过有机试剂的溶解作用,结合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 2、颗粒沾污:运用物理的方法可采机械擦洗或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粒径≥0.4 μm颗粒,利用兆声波可去除≥0.2 μm颗粒. 3、金属离子沾污:该污染必须采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清洗掉。硅片表面金属杂质沾污又可分为两大类:(1)、沾污离子或原子通过吸附分散附着在硅片表面。(2)、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后面附着(尤如“电镀”)到硅片表面。 1、用H2O2作强氧化剂,使“电镀”附着到硅表面的金属离子氧化成金属,溶解在清洗液中或吸附在硅片表面 2、用无害的小直径强正离子(如H+),一般用HCL作为H+的来源,替代吸附在硅片表面的金属离子,使其溶解于清洗液中,从而清除金属离子。 3、用大量去离子水进行超声波清洗,以排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SC-1是H2O2和NH4OH的碱性溶液,通过H2O2的强氧化和NH4OH的溶解作用,使有机物沾污变成水溶性化合物,随去离子水的冲洗而被

排除;同时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络合性,能氧化Cr、Cu、Zn、Ag、Ni、Co、Ca、Fe、Mg等,使其变成高价离子,然后进一步与碱作用,生成可溶性络合物而随去离子水的冲洗而被去除。因此用SC-1液清洗抛光片既能去除有机沾污,亦能去除某些金属沾污。在使用SC-1液时结合使用兆声波来清洗可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另外SC-2是H2O2和HCL的酸性溶液,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络合性,能与氧化以前的金属作用生成盐随去离子水冲洗而被去除。被氧化的金属离子与CL-作用生成的可溶性络合物亦随去离子水冲洗而被去除。 具体的制作工艺说明(1)切片:采用多线切割,将硅棒切割成正方形的硅片。(2)清洗:用常规的硅片清洗方法清洗,然后用酸(或碱)溶液将硅片表面切割损伤层除去30-50um。(3)制备绒面:用碱溶液对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在硅片表面制备绒面。(4)磷扩散:采用涂布源(或液态源,或固态氮化磷片状源)进行扩散,制成PN+结,结深一般为0.3-0.5um。(5)周边刻蚀:扩散时在硅片周边表面形成的扩散层,会使电池上下电极短路,用掩蔽湿法腐蚀或等离子干法腐蚀去除周边扩散层。(6)去除背面PN+结。常用湿法腐蚀或磨片法除去背面PN+结。(7)制作上下电极:用真空蒸镀、化学镀镍或铝浆印刷烧结等工艺。先制作下电极,然后制作上电极。铝浆印刷是大量采用的工艺方法。(8)制作减反射膜:为了减少入反射损失,要在硅片表面上覆盖一层减反射膜。制作减反射膜的材料有MgF2 ,SiO2 ,Al2O3 ,SiO ,Si3N4 ,TiO2 ,Ta2O5等。工艺方法可用真空镀膜法、离子镀膜法,溅射法、印刷法、PECVD 法或喷涂法等。(9)烧结:将电池芯片烧结于镍或铜的底板上。(10)测试分档:按规定参数规范,测试分类。 生产电池片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要经过硅片检测、表面制绒、扩散制结、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学号: 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陈蓉 动力工程学院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和掌握对燃料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3、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4、观察和认识影响燃料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意义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具有环境友好、效率高、工作安静可靠等显着优点,被誉为继核能之后新一代的能源装置。在众多燃料电池种类中,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因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更换燃料方便、可在常温下工作等优点,成为便携式设备最有前景的可替代电源,是电化学和能源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实验旨在对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行实验研究,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测试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原理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一个典型的直 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典型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典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包括阳极扩散层、阴极扩散层、阳极催化剂层、阴极催化剂层、质子交换膜、集流体等部件。在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电池阳极发生的是甲醇的氧化反应: CH 3OH+H 2 O→CO 2 +6H++6e-,E0=0.046 V (1) 电池阴极发生的是氧气的还原反应: 3/2O 2+6H++6e-→3H 2 O,E0=1.229 V (2) 总反应式为: CH 3OH+3/2O 2 →CO 2 +2H 2 O,△ E=1.183 V (3) 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甲醇水溶液扩散通过阳极扩散层到达阳极催化层,甲醇在阳极催化层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氢离子和电子,如式(1)所示。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在阴极侧,氧气通过暴露在空气中的阴极扩散层传输至阴极催化层,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氧气与从阳极迁移过来的质子以及从外电路到达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如式(2)所示。理论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能达到1.183 V,但实际上DMFC 的开路电压一般只有0.7 V左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燃料(甲醇)在浓度差的作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设计全解析

---------------------------------------------------------------最新资料推荐------------------------------------------------------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设计全解析 WORD 格式-可编辑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全解析锂电池结构锂离子电池构成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四部分组成。 目前市场上采用较多的锂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二者正极原材料差异较大,生产工艺流程比较接近但工艺参数需变化巨大。 若磷酸铁锂全面更换为三元材料,旧产线的整改效果不佳。 对于电池厂家而言,需要对产线上的设备大面积进行更换。 锂电池制造工艺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涵盖电极制作的搅拌涂布阶段(前段)、电芯合成的卷绕注液阶段(中段),以及化成封装的包装检测阶段(后段),价值量(采购金额)占比约为(35~40%):(30~35)%:(30~35)%。 差异主要来自于设备供应商不同、进口/国产比例差异等,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价值量占比有偏差但总体符合该比例。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1/ 7

WORD 格式-可编辑锂电生产前段工序对应的锂电设备主要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等;中段工序主要包括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后段工序则包括化成机、分容检测设备、过程仓储物流自动化等。 除此之外,电池组的生产还需要 Pack 自动化设备。 锂电前段生产工艺锂电池前端工艺的结果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其第一道工序是搅拌,即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 配料的搅拌是锂电后续工艺的基础,高质量搅拌是后续涂布、辊压工艺高质量完成的基础。 涂布和辊压工艺之后是分切,即对涂布进行分切工艺处理。 如若分切过程中产生毛刺则后续装配、注电解液等程序、甚至是电池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锂电生产过程中的前端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的核心机器,关乎整条生产线的质量,因此前端设备的价值量(金额)占整条锂电自动化生产线的比例最高,约35%。 锂电中段工艺流程锂电池制造过程中,中段工艺主要是完成电池的成型,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制片、极片卷绕、模切、电芯卷绕成型和叠片成型等,是当前国内设备厂商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领域,占锂电池生产线价值量约 30%。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电芯制造工艺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对应的

单晶硅电池片工艺样本

单晶硅电池片工艺( 初稿) 工艺流程图: 硅片检验→硅片插入片盒→去除损伤层→制绒面→淋洗→中和→三级串连阶梯式清洗→烘干→扩散→周边刻蚀→硅片插入片盒→去除氧化层→三级串连阶梯式清洗→烘干→制备氮化硅→背面银铝浆→烘干→背面铝浆→烘干→正面银浆→烧结→测试分选→检验入库 1.单晶硅片质量检验标准 1.1 外观检验 1.1.1 基片大小: 125×125mm±0.5mm 1.1.2 形状: 准方片 1.1.3 直径: ∮150±1.0mm Φ165±1.0mm 1.1.4 厚度: 280±30μm;在所规定区域内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1.1.5 TTV( μm) 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 在选定圆片区域内, 最大厚度变化值≤50μm 1.1.6 表面缺陷: ≤2个深度不大于0.05mm 1.1.7 破损及针孔: 无可见破损和针孔 1.1.8 边缘缺损: 长度小于5mm, 深度0.5的破损≤1个 1.1.9 钜痕: <5μm 1.1.10 表面状况: 表面颜色均匀一致, 无残留硅粉, 无水迹 1.2 电特性: 1.2.1 晶体: 无位错直拉( CZ) 单晶 1.2.2 晶向: ( 100) ±3° 1.2.3 导电类型: P型( 硼掺杂) 1.2.4 电阻率( Ω·CM) 0.5~2.0 用四探针测量平均晶体电阻 1.2.5 少子寿命: >15μS 使用微波光电导方法, 在未钝化区域内, 扫描2×2mm区域, 去次测量平均值, 硅锭边缘部分红区内数据不包括在平均值的计算内。

1.2.6 碳浓度: ≤5×10 1.2.7 氧浓度: ≤1×10 1.3 质量判断标准: AQL2.5 2.硅片插入片盒: 2.1 工具仪器: 25片片盒工作桌, 凳子, 真空吸附镊子 2.2 原材料: 125×125mm硅片 2.3 工艺过程: 把一定高度的硅片放于工作桌上, 在操作者面前, 用真空镊子把硅片吸起, 把硅片放于片盒的最下一层, 释放真空, 硅片脱离真空吸附落于硅片盒的槽中。重复上述动作, 直至把任务完成。 2.4 注意事项: 2.4.1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不要面对硅片说话, 不要用手直接拿片盒, 手上有钠离子、油类污染; 2.4.2 操作人员要戴口罩、手套操作; 2.4.3 硅片易碎, 在操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轻拿轻放, 尽量减少碎片; 2.4.4 真空吸头经常见酒精擦拭, 在工作过程中, 保持清洁。 3.硅片清洗: 3.1 去除损伤层: 3.1.1 目的: 在硅片切割过程中, 引起晶体表面晶格损伤, 为把PN结制作在良好的晶体上, 去除硅片表面的损伤层。 3.1.2 溶液浓度的配比: NaOH: H2O=8500: 34000( 重量比) 在实际工作中, 34000克纯水, 添加10000克的氢氧化钠 3.1.3 溶液的配制过程: 根据资料查明: NaOH的融解热, 10.4千卡/摩尔 8500÷40×10400=2210000卡 2210000÷34000=65( 度) 结论: 8500克氢氧化钠, 能够使34000克纯水温升65度, 理论计算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