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互动式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实践探析

互动式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实践探析

互动式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实践探析
互动式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实践探析

 教育的本质是改变并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如何改变并帮助学生成长,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是以问答和辩论的方式展开的,从《论语》记载的内容可看出,伟大教育家孔子对弟子教育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现代西方教育采用小班制教学,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而主体是学生,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中国目前的教育也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由于中国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班级授课人数众多,一般在五十人左右,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宰了教学过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参与度不高,尽管最终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学生却并未真正掌握知识,即使掌握了也很难内化为能力,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为克服这种弊端,在不能改变客观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互动式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互动的方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本互动、人机互动,其中,生生互动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互动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任务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启迪、集运广益,达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在互动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互动过程就是一种合作过程。生生互动可分为课外互动和课内互动两种。

一、学生的课外互动

课外互动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可根据教师的任务安排,也可根据书本知识和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课外生生互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教师针对课本知识的某个知识点,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并就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再将几个组的结论综合起来形成调查报告。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中,针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12名同学,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有的负责发放问卷,有的负责宣传讲解,有的负责回收问卷,有的负责统计分析。四个组分别去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最后交由班长和学习委员合成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影响因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同时,每个小组是一个整体,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又可以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进行的社会调查,对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达成了课堂教学中“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2.实地走访。学生就书本知识不能理解或理解不透的知识可自行组织同学,就大家一起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实地走访,通过与相关人员的直接对话,听取一线相关人员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供给、需求相关知识时,我班同学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开展实地走访活动,分组进行,深入工厂、农贸市场、路边摊点,就大家关心和不解的问题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了解理论背后的实践知识,从

而透彻理解书本的原理。我校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展“求实杯”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就是针对供给、需求、商品等相关原理开展的,从以往各届的活动效果来看,达到了我们活动之前预想的目标,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人物访谈。根据计划安排,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在班长和学习委员的组织下,就大家关注和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归纳,列出问题提纲,联系相关专业人士,就大家的问题进行请教。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II·政治生活》关于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课外组织采访我校人大代表骆宇虹主任,骆主任结合自身实际就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大的结构、组织活动程序等知识做了专门的介绍。在讲政协的知识点时,邀请了县政协副主席我校刘萍校长就政协的相关知识作了介绍。通过对专业人士的访谈,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学生,增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增强原理的可信度。

二、学生的课内互动

课内互动是日常教学工作更加常用的互动方式,也可以探索出多种形式。

1.学生互助解决问题。在每节新课之前,教师要求同学们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并完成课前预习学习任务,在预习的过程,大家可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尝试解决。这种互助式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深入研究课本知识,学生

在课堂上围绕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越辩越有激情,道理越辩越明晰,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适用范围较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小型辩论赛。辩论赛可根据辩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围绕辩题双方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为了达成任务,同学们既要钻研课本知识,同时还要查阅相关课外资料,以支撑本方的观点。辩论赛既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又可以通过辩论双方的攻防,发现知识缺陷与漏洞,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例如,我在教学货币的知识点时,利用课本提出“金钱是魔鬼还是天使”的观点,指导学生开展展开辩论;再如,辨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哲学观点等等。

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做好策划、组织协调、引导等工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互动活动不会偏离主题。蒙特利尔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

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解读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解读 一、“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点: 关注全体学生:人人学会才是目标,人人成功才谓成功; 关注学习方式多样化: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落实,实现学生未来终生发展。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三种利器:自主互动卡、互动点拨卡、互动竞争卡 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激情导入——观察激情:视听观察、欣赏观察 兴趣激情:谈话激情、故事激情 想象激情:谜语激情、换位激情 ?自主探究——预习导航:预习提示帮助学生学会课前搜集、处理信息。 独立学习:自学提示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学 会自学。 解决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会理解教材。 产生困惑: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深层次问题,学会质疑。 ?交流互动——生生互动:同桌互动,检查落实,学会知识。 小组互动,解决困惑,兵教兵,学会合作。 师生互动,点拨引导,学会探究。 ?巩固提升——双基训练:提供基础题组,研究问题点,构成知识链。 培优训练:提供选作题组,研究综合面,形成思考网。 ?拓展延伸——内容延伸:个性表达,深化理解 活动延伸:整合学科,提升素质 生活延伸:用于生活,发展思维 三、“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的实践与思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翟厚岚摘要:教学案例研究正越来越多的用于教师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在多年来,以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学手段的物理教师专业化培训和集体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及面向物理教师的培训授课活动,课题组对大量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作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做一个阐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建构;教学案例的分类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由于它具有描述现实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和特征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大家熟知的案例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法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发生在当代的、研究者对相关因素无法进行控制的一类事件。从研究方法来看,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从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实证资料和研究主题的理解,或者用已有的理论为参照,建构一个解释模型。把事实资料和模型相对照,如果它们相互匹配一致,这个理论模型就构成了对案例的解释。就此而言,实际的案例研究方法追求完整地、忠实地再现实际发生的事件,要求事实资料的准确性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包含了对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案例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对人们有所借鉴。

“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龙阳镇小学 “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儿童是互动的,教育过程既是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儿童知识建构的教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2.全面发展教育论。全面发展教育论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发展为宗旨,构建呼唤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界定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包含有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的,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的合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基本涵 互动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互动就是相互作用,根据教育系统论,可以把教学视作一个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不是让它们相互孤立,也不能过于强调一种要素的作用而偏废其它要素。坚持互课堂理念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从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教育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问题的最优化处理。 互动课堂是一种目标。这就是实现教学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媒体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的完善。互动课堂是多种要素和谐互动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互动课堂是新型的课程建构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知识,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孕育创新思维。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动态性,它研究的是“用什么方式促进教学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要求因学科性质、教科书容、教师个性、学生差异不同而不同,要求在动态中寻求最优。但总体而言,能从学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整合各种媒体的功能是共同的要求。 三、实施目标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135”互动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张新焕 我校的“135互动课堂”是充分了解和调查了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感受幸福,让老师在课堂上变得轻松,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主动学习,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师与生的纵向关系,变成生生关系、生师关系,让课堂不再是40分钟的时间,让课堂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彻底变成学生的学知识的场所,而不再是老师教知识的场所。 “135幸福课堂”,既一案(导学案),三环(自学、互动、反馈),五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训练评测)。五步又可以看做三个过程:自学(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反馈(训练评测)。 教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简要说出注意点,语言要尽量帖近生活;给学生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新内容,要求把看书学生和完成学案分开,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个别指导(自动探究);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对不懂的,不会的通过小组其他同学的解决(合作交流);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把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把问题交给全班,看能不能帮助解释、解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讲(展示质疑);其他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老师讲解所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十分钟,老师在课前应有一些预设,对一些易错、易混、易漏点,即使学生没有提出,也要做为重点讲解和强调(教师精讲);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和反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做完后让小组内先互相沟通,改正错误,相互点评,老师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题,再提出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讲解,用时十分钟左右(训练测评)。课堂开始的“学习目标”要贯穿始终。 这一课堂过程明确的体现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1、导学案在课堂的应用 导学案由一人主备,备课组讨论,印发给每个教师学生。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教学设计”由教师本人填写,其实是教师的个案。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导学案同时也是课堂笔记和作业本,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教师对每个学习环节的指导都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每部分知识先让学生自学,自己不会的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讨论。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决问题老师就绝不先讲,老师退到了最后一步。讨论时学生分组对面而坐,老师穿插在学生中间,启发引导激励解惑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对于个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首先相互帮助,能者为师,兵教兵,兵强兵。通过合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到提高。 3、展示质疑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问题才由教师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分析 关于互动式教学思想的论述最早可见诸《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这罩的教学相长实际上就是古代朴素的互动思想。对“互动"这一最基本最 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做深入探讨的乃是19世纪初的社会学家,而互动的概念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明确提出来的。继齐美尔之后,美国社会学家 乔治·米德结合进化论与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齐美尔的互动, 提出了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的理论,后人称之为符号互动论。互 动理论在西方的发展比较成熟,为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进一 步完善创造了条件,也为互动理论进入教育领域提供了基础。

互动(Interaction)作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 概念,它所拥有的界定是多种的。例如:“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 境下,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问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 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 互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 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 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n,“互动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 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也包括个体与自我的互动过程”;乜,“互动也称相互作 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 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口1等。如果我们对这些界定 仔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尽管在语言的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这些概念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性的四个方面:教师与教材的交互,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材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并阐述 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后阐述在日常的教学中,自己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性 正文: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信息传播必须有反馈,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不仅是发布和单向接收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传播的过程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人在接收和传播时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学也是一种信息传递或传播,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在推进信息化教育热潮中,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它们所蕴含的教学模式,也必将引起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充当的正是“电台”或“广播员”的职能,全班学生则必须“调谐”到统一的“频率”,被动地收听同样的广而告之的“节目”。对于持续了多年的“广播”式课堂教学模式,教育学者戴维斯教授尖锐地批评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每天的日程则是听讲并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去做练习,努力记住一大堆毫无意义、又零零碎碎的的‘知识’,而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交互”的本质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双向流动。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把“交互式教学”和传统的“广播式教学”比作“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由于众多的乘客,“公共汽车”不能充分满足和照顾到每一个人的特殊要求,而“出租车”的发车,停车地点时间才是个性化的。我个人认为,“交互”包括四个方面: 1.教师与教材的交互:教师实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学生的 学习提供内容;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和教学活动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相关的教学内容。 2.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不断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提出疑难问题等。 3.学生与教材的交互:学生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处得到巨大的支持,获得大量的知识信 息;同时学生可以对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挑选,从不同侧面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4.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协同学习,共同探究。 交互式教学模式有以下的优势: (1)该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该模式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提高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该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完整版)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理论根源区分 乔以斯和韦尔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归纳出4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的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 奥利弗和夏沃尔的法理学教学模式, 马歇尔和考科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 第二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工人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施沃德的科学探索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皮亚杰和西格尔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个人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有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罗杰斯的无指导者教学模式, 格拉斯尔的教室集会教学模式等。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学看做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主要 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教学模式。 按照乔以斯和韦尔的分法,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些依据不同思想或理论而建 立的教学模式有: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结构一定向”教学模式,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建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论和教学过程理论而建立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依据认知心理学而建立的“四阶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践较强的科学之一法学,其与一般社会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但以现行法,同时以构成对人类社会生活有效的规范体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首先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1871年,美国学者朗代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将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推广使用。 近代一百多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各法律院系开始引进国外案例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案例教学分析专于本学科问题,比如说再民事诉讼法课堂上的教学中,介绍一个案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该案件的管辖法学如何确定,或分析该案件中当事人各处于何种诉讼地位,分析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由于我国法律院系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加之缺乏具有案例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目前我国尚没有带有丰富的司法案例资源的案例教学教材。此前,也没有专门用于教学的法学教学案例汇编。 目前国内唯一的专门用于法学院系案例教学的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系统为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该库是专为高校法学院系及其他院校法学案例教学编纂的法学教学案例数据库,全库含二万余个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指导案例,内容涵盖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合同法学、侵权法总论、刑法总则、行政法学等38个法学课程学科。各教学案例均由法学专家进行详细评析,案例由“知识点”“教学目标”“基本案情”“裁判结果”“裁判要旨”“争议焦点”“法理评析”“适用法律”“专著与论文”“授课教案”“笔记评语”“思考题和试题”“司法考试真题”“同类案例”“裁判文书”等内容构成。此库案例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文书、律师实务、司法考试、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活动中均可直接应用。 案例分析的基本功在于弄清其中所包含的一层层的法律关系,正确认定这些法律关系的性质,因而搞清各方当事人究竟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承担哪些义务。故法律被正确适用的过程,肯定就是以一个具体案件得以正确分析的过程。案例分析在实践中如此重要的意义,决定了其在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大陆法系国家,尽管不承认法官的造法作用,但在成文法之外,事实上,依然不能完全否定判例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判例对任何一个法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陆法系的理论抽象,讲究围绕法律关系进行法学理论研究和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法甚至被称之为了“法律关系学”,但案

互动式”教学模式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建议_数学论文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6-12-12 23:42:18 发布人:yujklj68kfg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一经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呢?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 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其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 1、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2、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 3、围绕目标互动。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 4、目标检测。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 二、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 “自主学(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4988895.html,,请保留此标记。)习,多向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1、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 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引、扶、放、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

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 二、对“问题”的再认识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则从教师职责的角度明确规定了教师“解惑”的功能。从古文献中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教学中问题讨论的记载。现代语文教学继承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反对“满堂灌”,提倡提问式教学已成为当代课堂改革的特点之一。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之路的功能。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把“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具有创造价值。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1.从问题产生过程来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是“愤”“悱”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2.从问题解决的过程看,由于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一般会孜孜以求,探究解决,表现出执著的追求性。3.从问题的本身特点看,它不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具有个性,是个性思维的表现。4.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百发明的先声;而发现类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情境的再创,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看,未提供新见解,但从学生认知个性来说,却是独立的发现,是探索,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发展下去,就是真正的创造和发现。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最具实用价值的是发现型问题。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也正是在这个角度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郜广艳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改以来,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抉问题的思路.提供例证。它 是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 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 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它既有具件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进而更合理的 设计教学流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我们 的学生能享受到一个既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有一个知识传授、感情交流、真实有效 的学习过程。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每一位教师对所有的案例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 提供做出修正和新的解释的依据,使我们的教师把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融会到课程教学 中去,用的眼光束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用自己的经验来完善课程。从而 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二)本课题研究所达的目标 (1)使教师能更好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自觉的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学会分享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调整自我教学的行为。 (2)提高教师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问题意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的将教学与科研整合为一体。 (3)实践重内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我们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主要对通过描写或叙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故事.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念的 冲突、研究者的反恩等,以小见大.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理念等等,帮 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案例中,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

互动式教学应始于互动式教案

互动式教学应始于互动式教案 摘要: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教学理念,但是对于高校的本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而言,真正的互动式教学不应仅停留在授课过程中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这种表面形式上,而应该从源头上追溯到互动式教案上,在师生共同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保证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开放式互动教案;教学方法 与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相比,互动式教学当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一种教学理想。然而总结现阶段高校互动式教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所谓“互动性”概念的理解一般只停留在随堂问答、启发式教学、布置思考题和课堂探讨等方面,仅限于探讨如何在课外布置研究课题、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设疑一解答”工作、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基本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实践和研究。 事实上,无论是专题研讨、辩论演讲、小组学习还是师生问答,就其本质而言都只是既定教案体系的展开,教师的工作只是将学生的随堂提问或者课堂讨论纳入到既有体系中来,课堂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新的思路和新的问题。严格说来,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开放性的”互动式教学,充其量只是一种“封闭性的”互动式教学,而这种做法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由于教案的相对封闭性,无法掩盖教学内容的僵化,难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固然不及实践技术类的课程,但却仍然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新思想和新思念的碰撞每天都在学术界发生,而就算是对于那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每一代青年学子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方式。就此而言,虽然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环节显然要强于一言堂式的灌输型教育方式,但是问题的核心在于,教案本身的开放性是本,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是标,如果一切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在为一个封闭的既定教案服务,如果多样的教学形式仍然是在围绕着一成不变的教学大纲起舞,那就仍然是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让大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简言之,“教学目的~互动式教学一达成教学目的”这个过程的起点,也就是教师最初的教学目的在大学的课堂上应该是清楚明白的,毋须通过互动式教学过程再来揭晓答案,否则至少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信任:同样,大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只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而且同时也是教学过程的反思者和批判者。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和互动归根到底要求教案本身的开放和互动,要让大学生自己参与到教案的设计中来,从源头上营造一种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氛围。 其次,由于这种传统的交互问答方法在时间和人次上的局限,容易导致一个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建各种适合师生活动,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之美,也让老师在互动中更好地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笔者在此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建立互动模式首先应注重师生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让老师成为学生最信赖的学习伙伴。师生的互动教学需要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表现出爱心和包容,并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例如,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引导学生细听这首歌,和学生一起感知这首歌表现的情境。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学生就是雨点,他们把我来“浇灌”。小学生非常爱做游戏,他们感到非常快乐,我一方面和他们做游戏,一方面引导他们根据音乐情境来表现,把音乐和游戏结合起来,通过游戏来表现音乐意境,让他们在游戏中感知和表现音乐的情感,在实践中锻炼欣赏和表现

能力,提高参与意识,发展能力。教师在互动中要做好评价,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肯定又富有激励性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奖励。 二、生生互动 通过互动,学生能够从相似的思维群体中感知知识的特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够在互动中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树立自信,同时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增强探究能力。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既要维持学生互动的秩序,防止失控,又要帮助学生把互动引向一定的深度。 例如,欣赏音乐《鸭子拌嘴》时,我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情境:“鸭子们在一起游戏玩耍,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对这样的事情,它们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的一段音乐。”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有了故事情节:一天清晨,小鸭子出窝;小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小鸭子相伴还家。然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结合音乐的节奏,根据情节设计动作,并分配好角色,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头饰分给学生,由他们扮演鸭妈妈和小鸭。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尽情地表演,欢快地把双手张开,跟着节奏不紧不慢地走着,很是整齐,意在说明小鸭们出窝了。然后,音乐渐渐变强,速度也在加快,同学们立即两两相对,翘起屁股,把小鸭表演得非常形象生动。“小鸭”的

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与优化策略

152010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与优化策略 启东市汇龙中学王辉 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在全市中学推行的高效课堂---------“152010教学模式”,通过一个阶段时间的实施,我们组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结合本组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作一次反思,并提出一些优化设想。 一、152010教学模式的实践背景与意义 1、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病:最集中地反映在学生没有自主性,更不用提创造性。课堂上学生一般都处于一种被动地听与记的状态,不用思考,也懒得思考。 2、现在考查内容的开放性、多变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在不断提高。 3、教与学,学与考之间的脱节,造成了教学效益的低下。 许多学生在背书上时间花费很多,但背书不一定能考出,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教师的教学也很累。随着知识的增进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这种矛盾日益突出! 4、152010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是针对日益凸现的教学矛盾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与策略。 二、152010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的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种教学模式风生水起。对各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地看待,也各有其特点。但各种教学模式,始终都要围绕着有效,进而达到高效来进行的。152010模式,从其表面看,只是一种教学时间段的分布与调整,但从各时间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来看,是与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契合的。尽管其改革的力量没有其它的“智慧课堂”、“对话课堂”、“生态课堂”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重,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应既要勇于践行152010模式,同时也要积极吸取其它优秀教学模式的精华,为我所用,争取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三、152010模式实践中的几点反思与优化策略 1、在最初实施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刚开始有不少教师感觉“152010模式”呆板,或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时间段的分布与调整上,甚至个别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就行了,好像已把152010教学已落到实处了。这种想法是很不科学的。如前所述,152010模式,其精华应体现在三段教学时间的不同教学策略上,旨在彻底转变教师的教风与学生的学风,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上,否则就会犯教学上的形而上学错误。 2、实施152010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备课方式对有一轮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讲,已没有多大负担了,上课也没有挑战性了。只要把自己预备的教学内容讲完,甚至读完、划定就行了。因为学生不会提出新问题,也没有提出新问题的机会,因为我们不少人也不会给学生这种机会,认为是钻牛角尖或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但在152010模式下,教师首先思考的是:(1)、哪些内容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必须自己找出或掌握的?(2)、哪些问题学生会有难度,我要必须讲透的?(3)、哪些内容必须要在预习、讲授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等等,这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政治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适时地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 互动式教学即将教学看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活动的一个互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形成一种学习的个体与教学之间的互动。这样就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对于受教育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教学没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互动式教学是当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合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做到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教师导入,情境触动 政治课相比其他学科还是较为抽象枯燥的,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能够经常性运用一些直观方式辅助设计课堂探究,让政治课堂互动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

生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用各种方式介绍情境,恰到好处的触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做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资料、漫画、成语故事、名言等,注意展示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选取较热的时政新闻,也可是实际生活事例事件。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2,情境导入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评讲、表演等,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3,制造悬念式。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在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教师一环扣一环的设置相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案例教学法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说,教师就不应该空洞、单调无味地复述课本内容,应该在课堂中引进一些实例,引导学生一起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而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对社会负责》这一节课中,一位教师就选择了陈光标的事例,用一个短片对他的事迹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了解他。然后开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为

互动教学心得体会

互动教学心得体会 海原县李俊中学杨怀宝“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课前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动”在教学热点上。 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让学学生提前准备。二是“动”在教学重点上。教学重难点关乎学生素质能力的生成。教师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动”在教学疑点上。“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必须突出多边互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全息的过程,要促使每个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不主动发言的学员,教师可以采取“抛绣球”的方式,触动其思考回答问题,也可点名回答。 互动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在教学理念上,传统教学看重的是经过教学后学生的成绩,而互动式教学则着重于教学过程中“教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是一种提倡师生交流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而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及学生互相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和沟通;在师生关系上,互动式教学也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互动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新事物的创新能力。 为了把互动学习落到实处,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订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 2、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 3、范围的确定,从所用的教材到知识面要先确定下来,除特殊情况,一般不能改动,不能今天以这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它为主了; 4、注重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 5、自我检查与相互检查。

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1) 时间:2011/10/17 17:08:30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和人与情境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该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且辅助各种现代教学设备,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互动”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互动”的概念被引入课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如何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模式(Interaction)是目前西方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而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学课件等为媒介,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目标的三者互动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 全面的互动。它包括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以及人境的互动。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

浅谈“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到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在此,我将这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称为“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教学、自主、主动、互动。 第一章什么是“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简历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活动程序,“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创设一种“学习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情境或途径,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导学型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主动认知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目的上,强调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统一;教学方法上,既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法;教学环节上,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的统一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形式上,注重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关系上,平等、和谐、共同参与,教学相长。七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明主氛围,从而完善主体人格,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它集中体现了“独立、主动、互动、创造、合作”这些基本要素。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思想,主要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为主题,教为主导为基本特点以互动生成、异步推进为基本途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第二章“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