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氯丙烷

2-氯丙烷

2-氯丙烷
2-氯丙烷

2-氯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2-氯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2-chloropropane 中文名称2:异丙基氯 英文名称2:isoprop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201CAS No.:

75-29-6 分子式:

C 3H 7Cl 分子量:78.5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很强的麻醉作用;对肝和肾脏有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溅入眼内引起疼痛和刺激症状。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麻醉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氯丙烷 75-29-6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 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 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 N:未制定标准

TLVW 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

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

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熔点(℃):-117.6

沸点(℃):35.3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1

饱和蒸气压(kP a ):40.00(25.5℃))燃烧热(kJ /m ol ):2014.8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 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32引燃温度(℃):590爆炸上限%(V /V):10.7爆炸下限%(V /V): 2.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和用于异丙胺制造。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 50:无资料

L C50: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1020 U N编号:2356包装类别:O 51包装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急性毒性:这部分暂无资料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环氧氯丙烷制备方法介绍

环氧氯丙烷各种合成新工艺研究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有毒性和麻醉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后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量迅猛提高,我国目前是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生产基地,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将愈来愈大。 1目前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工艺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45年,壳牌化学公司开始丙烯高温氯化法(或称烯丙基氯化物法、氯丙烯法)的工业化生产。1955年,陶氏化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2家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ECH的生产商。1985年,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开始采用醋酸丙烯酯法(或称烯丙醇法)生产ECH,同年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生产,主要原料是丙烯、氯气和石灰。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DCH);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高温氯化法已达到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工艺连续化和操作自动化。其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 混剂(1, 3一二氯丙烯和1, 2一,二氯丙烷) 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副产物质量分数为32 %的盐酸水溶液可气化脱吸生产H C 1气体循环使用,降低氯气的消耗。该法流程短、设备材质要求低。投资较小。该法的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设备的严重腐蚀,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

3-氯-1_2-环氧丙烷_MSDS(中文)-最终版详解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产品名称:环氧氯丙烷 化学名称:3-氯-1,2-环氧丙烷 生产企业: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企业应急电话: 生效日期:2012年1月 产品使用建议和使用限制: 主要用于制备甘油、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是生产甘油及缩水甘油衍生物的重要原料,还用作溶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危害:易燃液体(第3类)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经口(第3类);急性毒性,吸入(第2类);急性毒性,经皮(第3类); 皮肤腐蚀(第1B类);严重的眼损伤(第1类);皮肤敏化作用(第1类); 致癌性(第1B类) 环境危害:急性水生毒性(类别3) GHS标签 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 危险说明 H226 易燃液体和蒸气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30 吸入致命 H350 可能致癌 H402 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连接。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0 不要吸入蒸气。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2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环氧氯丙烷调研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项目调研 1. 环氧氯丙烷市场及主要生产厂家 环氧氯丙烷(E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在涂料、胶黏剂和电子层压材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生产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氯醇橡胶等。这些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交通运输、医药、涂料、食品、电子电器等行业。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它(包括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全球EMC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日本有住友电木、日本电工、日立化成、松下电工、信越化学、京瓷化学等公司,其总产量在2004年达到9.2万吨。国内较大的EMC生产厂家由台湾长春、江苏汉高华威、长兴电子、住友(苏州)、佛山亿通电子、北京中科院、无锡创达、成都齐创、浙江黄岩等。 近几年来,欧、美等国因环境保护没有新建装置,而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自2006年以来除中国大陆之外的主要产能增加项目有:Solvay(比利时索尔维,也称苏威)在法国新增甘油法10kt/a、日本大曹增产50kt,中国台塑新增20kt/a,台 TriplexChemical新增48kt/a、Spol-chemie在捷克新增15kt/a,沙特Namachemical新增30kt/a。 国内ECH生产企业见表1. 表1 我国ECH主要生产企业(10kt/a) 生产单位产能选用技术 齐鲁石化氯碱厂 3.2 日本旭硝子氯丙烯法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厂 3.4 意大利CONSER公司氯丙烯 法 天津化工厂 6 日本昭和电工醋酸丙烯脂法 山东东营联成化工有限公司 2 氯丙烯法 江苏扬农化工公司 6 甘油法 江苏扬农化工公司 2.5 氯丙烯法 山东博汇化工集团公司 16 氯丙烯法(共二期,在建第三 期) 山东鑫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

环氧氯丙烷的制备

第一阶段: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氯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1.氯丙烯中文名称有3-氯-1-丙烯、3-氯丙烯、烯丙基氯;英文名称有 3-chloro-1- propene、3-chloropropene、chloride、。化学式:CH2=CHCH2Cl; 分子质量:76.50;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辛辣味,易挥发。性活泼,能 发生加合反应及聚合反应,水解成丙烯醇,易燃。沸点:44.6℃;熔点:-136.4℃; 相对密度:液态 0.9382g/c (20/4℃)蒸气压:49.05KPa(25)℃;溶解度: 水中:20℃时 0.36g/100ml闪点:-31.67℃自然温度:390℃爆炸极限:下限2.9%, 上限11.2%;油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遇热或明火 有着火危险,遇明火可爆炸,危险程度中等,能与HNO3、H2SO4、哌嗪、乙二 胺、氯磺酸,NaOH发生激烈反应。 2.原料规格:新鲜丙烯:丙烯 98%,丙烷2% ;循环丙烯100%(mol%) 新鲜丙烯:循环丙烯=1:3 液氯:氯气99.5%, 产品:氯丙烯 99.5% 主要副产物:D-D混剂:2-氯丙烯>95%,2,3-二氯丙烯>95%,产量约为氯丙 烯的15% 盐酸31.5wt%,实际生产中每生产一吨氯丙烯可生产620kg氯化氢, 经酸洗制成盐酸 丙烯单程转化率25% 氯丙烯选择性80% 氯丙烯收率:80%-88% 3.反应机理 丙烯高温氯化制取氯丙烯的工艺原理为丙烯和氯在高温(470~510℃)下反 应,Cl原子主要取代丙烯β位的H原子,而几乎不发生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其 反应式 主要副反应: 氯化反应方程式及粗氯化物(反应产物中除C3=,HCl,N2外)组成X i(mol) CH2=CHCH3+Cl2-CH2=CHCH2Cl+HCl 79.9% CH2=CHCH3+Cl2—CH3CCl=CH2 +HCl 4.1%

环氧氯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盐华祥盐化工有限公司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环氧氯丙烷 化学品登记注册号: 应急电话: 0635-7889518

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 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2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3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3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4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4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5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5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6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6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6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7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7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8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8

2-氯丙烷

2-氯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2-氯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2-chloropropane 中文名称2:异丙基氯 英文名称2:isoprop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201CAS No.: 75-29-6 分子式: C 3H 7Cl 分子量:78.5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很强的麻醉作用;对肝和肾脏有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溅入眼内引起疼痛和刺激症状。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麻醉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氯丙烷 75-29-6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 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 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 N:未制定标准 TLVW 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 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 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熔点(℃):-117.6 沸点(℃):35.3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1

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药物阿伐他汀中间体ATS

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药物阿伐他汀中间体ATS-5 发布: 2010-3-25 10:06 | 作者: hbedu | 查看: 30次 技术性简介 该项目有武汉工程大学与罗田县华阳生化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完成。于2006年在罗田县华阳生化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产品销往东南亚地区;2007年12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获得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助。 罗田县华阳生化有限公司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利用动力学方法成功实现了环氧氯丙烷的拆分,获得手性源S-环氧氯丙烷。进过开环加成,醇解酯化,氰化取代合成ATS-5。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显著降低生成成本等优点,取代氯乙酰乙酸乙酯的酶还原工艺。 该项目所采用主要技术如下: (1)采用4-氯-3-羟基丁腈在乙醇氯化氢溶液中一步完成酯化合成ATS-4,先向乙醇同入氯化氢,制备氯化氢含量为30-33%的乙醇氯化氢溶液,然后将4-氯-3-羟基丁腈加入到乙醇氯化氢的溶液中,加热搅拌,4-氯-3-羟基丁腈转化4-氯-3-羟基丁酸乙酯。由于该反应中水作为反应物,故其避免了酯化过程中回流带水的过程,简化的工艺,且转化率接近100%,收率达到90%。 (2)公司对在环氧氯丙烷拆分中R型环氧氯丙烷水解产物实现了循环利用。环氧氯丙烷拆分中生成含有催化剂的氯甘油的水溶液,简称水解料。水解料经过滤回收催化剂,液相的氯甘油水溶液减压蒸馏得到含有少量水的氯甘油,加入催化剂通入氯化氢气体回流,生成二氯甘油,二氯甘油在碱性条件下皂化,重新生成环氧氯丙烷,实现了氯甘油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废水的排放,提高了环氧氯丙烷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公司2005年进行了手性环氧氯丙烷拆分的技术攻关,并列入湖北省科技厅的攻关项目。使用salen催化剂拆分环氧氯丙烷,得到的手性环氧氯丙烷旋光度37.5以上,对映异构体含量低于0.2%,高于国内同内水平,为公司生产高质量的ATS-5提供了原料保证。

风险评价(三氯丙烷)

稀释剂项目 年产 2000t 稀释剂项目 环境风险评价专题
1、项目概况及由来: 、项目概况及由来:
******有限公司位于**********,紧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通 讯发达,该公司自 1993 年创办,不断发展壮大,主要经营多种化工助剂,调配出的 ******有限公司投资 30 万元, 于 产品已经符合商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标准。 *********村以南,*****以北建设年产 2000t 稀释剂项目,厂区占地 6600 平方米。 本项目生产所用原料为液体, 生成的产品为液体, 其中醋酸丁酯和乙二醇的挥 发性及易燃性、可燃性都相对较差,且用量较少,因此对本项目的风险评价不包括 上述特性方面,而仅限于对三氯丙烷的风险评价。 三氯丙烷是一种工业常用的化学试剂,无色易燃液体。属危险化学品,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名表》 (2002 版)中,属第 6 类危险货物毒害品和感染性 物品中的毒害类,编号 61559。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特别注意三氯丙烷的毒害性 危害,减少对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 市相关环保政策,本项目需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专题,项目建设方委托我 单位对此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单位受委托后,派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调 查和收集资料,按照国家有关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及风险评价专题。
32

步骤
对象 原料、辅料、中间、
方法 检查表法,评分 法,概率评价法
目标 确定危险因素 和风险类型
........................................................................................................... 和最终产品、工厂 综合评价法 评价 系统 .................................................................................. 类比法 定性 加权法 源项分析 已识别的危险因 素和风险类型 定量 指数法 概率法 确定最大可信 事故及其概率
风险识别
事故树法 ................................................................................... 后果计算 最大可信事故 大气扩散计算 水体扩散计算 综合损害计算 . 风险评价 ................................................................................. 最大可信事故风险 风险评价标准体系 是 可接受风险水平 否 不可接受风险水平 代价利益分析 确定减少风险 措施 外 推 法 确定风险值和 可接受水平 等级评价法 确定危害程度 危害范围
..................................................................................
风险 可接受水平
风险管理
................................................................................. 事故现场 周围影响区 类比法 模拟 事故损失 减至最少
应急管理
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
33

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研究进展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8,Vol.25No.11 综述专论 Chemistry &Bioengineering 1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2005238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5B08) 收稿日期:2008-07-17 作者简介:高军(1968-),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化工分离工程和流体相平衡方面的研究。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研究进展 高 军,李坤坤,张君涛,徐冬梅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的迅速发展,大量副产的甘油使得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研究现状及工艺路线,针对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述了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反应设备和催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甘油;二氯丙醇 中图分类号:TQ 2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25(2008)11-0001-03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 ,ECH ),别名表氯醇,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油状液体,1854年首先由Bert helot 以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发现,数年后,Reboul 提出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碱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1]。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2],合成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以及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3],同时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 1 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概况 目前,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又称烯丙醇法)[4]。 丙烯高温氯化法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与次氯酸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三步反应过程,具有生产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并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稳定、中间产物氯丙烯既可作精细化工原料又可作商品出售的优点,但存在转化率低、副产物多、单耗高、设备易腐蚀等缺点。醋酸丙烯酯法包括丙烯乙酰氧基化反应合成乙酸丙烯酯、乙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烯丙醇氯化制二氯丙醇和二氯丙醇环化制环氧氯丙烷四步反应过程。该工艺优势明显:采用乙酰氯化技术,收率高;无氯醇化工艺,质量好;取消了高温氯化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而且氯气和石灰原料消耗减半。然而该工艺又存在着反应步骤多、需用不锈钢材料防醋酸腐蚀、需防止 烯丙醇单元混合气爆炸的安全隐患等不足。此外,以 上两种环氧氯丙烷生产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均存在着“三废”治理和投资过大等问题。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包括氯化和皂化两步反应过程。氯化过程是甘油与氯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丙醇,皂化过程是二氯丙醇在碱液的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环氧氯丙烷,同时利用环氧氯丙烷和水形成88℃共沸物,用水蒸气将产物从反应体系里分离出来,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 : 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在我国很早就有应用,并 且有多篇文献报道[5,6]甘油催化氢氯化生成产物二氯丙醇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为了平衡氯醋酸生产中的副产物氯化氢,曾有过利用废气氯化氢制备二氯丙醇[7]的实例。20世纪60年代,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8],无锡树脂厂也使用过此技术,但终因甘油的生产成本过高而逐渐被放弃。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副产甘油,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工艺路线重新引起了人

环氧氯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环氧氯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环氧氯丙烷分子式:C3H5ClO 英文名称:Epichlorohydrin 有害成分CAS NO 含量 环氧氯丙烷106-89-8 二、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 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 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 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五、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六、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1[皮] 前苏联MAC(mg/m3):1 TLVTN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七、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样刺激气味。熔点(℃):-25.6 沸点(℃):117.9 相对密度(水=1): 1.18(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9 饱和蒸气压(kPa): 1.8(20℃) 闪点(℃):34爆炸上限%(V/V):21 爆炸下限%(V/V):3.8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四氯化碳。主要用途:用于制环氧树脂, 也是一种含氧物质的稳定剂和化学中间体。 八、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5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九、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技术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种重要的氯碱下游产品,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玻璃钢,电绝缘晶。表面活性剂、压药、农药、涂料、胶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 传统生产方法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寒现的。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月旨的生产发展需求,环氧氯丙烯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生产。除美国外,西欧、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生产装置。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秒)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过程中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 1.2醋酸丙烯酯法 醋酸丙烯酯法是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的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前苏联是采用先氯化后水解工艺,昭和电工则采用先水解后氯化工艺。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技术

时磊5说-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 , 3-环氧丙烷,是--种重要的氯碱下游产品,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 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 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玻璃钢, 电绝缘晶。表面活性剂、压药、农药、涂料、胶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 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传统生产方法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寒现的。数年后,Reboul 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月旨的 生产发展需求,环氧氯丙烯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生产。除美国外,西欧、日本、 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生产装置。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有丙 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 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鳩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其工 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 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 : 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 反应器,短时间(约3秒)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 时副产D-D混剂(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过程中二氯丙 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尬右)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 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 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 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 清焦周期短。 1.2醋酸丙烯酯法 醋酸丙烯酯法是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的生产环氧

丙烯法环氧氯丙烷合成方法

丙烯法环氧氯丙烷合成方法 1 概述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制备甘油、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是生产甘油及缩水甘油衍生物的重要原料,还用作溶剂。氧氯丙烷是杀鼠剂鼠甘伏的中间体,也是环氧树脂、合成甘油和其他化工产品的中间体。并用作纤维素酯、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混剂。也是生产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胶粘剂、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甘油衍生物、缩水甘油衍生物以及氯醇橡胶的原料。以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为主要原料制取的各类环氧树脂具有粘合性高、收缩性小、耐化学腐蚀、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作涂料、粘合剂、增强材料和浇铸材料等。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生产的氯醇橡胶是橡胶的新品种,在一般油和普通溶剂中不易膨胀,在低温无增塑剂存在下具有较大的挠性,具有优于丁腈、氯丁和丁基橡胶的某些特有的功能。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脂生产发展的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环氧氯丙烷(ECH)别名 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 3H 5 OCl,分子量92.85,是 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密度1.180 6 g/cm3,沸点115.2 ℃,凝固点-57.2 ℃,折射率(n D 20)1.438 2,闪点(开杯)40.6 ℃,自燃点415 ℃,微溶于水,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2、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20世纪60年代前后,除美国外,西欧、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生产装置。世界环氧氯丙烷生产呈四大特点:一是区域不平衡,62%生产能力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二是产能更趋集中,Dow、Solvay、Shell 三家公司产能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1%;三是亚洲产能近几年快速增加;四是工艺路线仍比较单一。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45年,壳牌化学公司开始丙烯高温氯化法(或称烯丙基氯化物法、氯丙烯法)的工业化生产。1955年,陶氏化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2家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ECH的生产商。1985年,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开始采用醋酸丙烯酯法(或称烯丙醇法)生产ECH,同年实现该法的工业化。 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5]。前者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后者由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4]。

2-甲基-2-氯丙烷的制备

2-甲基-2-氯丙烷的制备 萃取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操作之一。萃取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进行液液传质,以达到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操作。 液体中萃取常用的是分液漏斗。使用分液漏斗应做到:(1)洗涤干净。(2)检查是否漏水。使用分液漏斗时,从颈部放出液体之前,要先打开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塞上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分液漏斗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否则液体不会顺利地流出。分液时,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使用后要把旋塞处擦拭干净,并在上口与塞子之间、塞芯与塞槽之间放一纸条,以防磨砂处粘连。 洗涤是从混合物中提取出不需要的少量杂质,是分离液态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1)干燥剂的选择:干燥剂应与被干燥的液体有机化合物不发生化学反应,包括溶解、络合、缔合和催化等作用,例如酸性化合物不能用碱性干燥剂等。 (2)使用干燥剂时要考虑干燥剂的吸水容量和干燥效能。 (3)干燥剂的用量:一般干燥剂的用量为每10mL 液体约需0.5~1g 干燥剂。 2-甲基-2-氯丙烷可由叔丁醇和浓盐酸反应制备得到,反应式如下: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设备与材料 仪器:锥形瓶、烧杯、量筒、分液漏斗、铁圈、石棉网、圆底烧瓶、玻璃塞、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管、尾接管、漏斗 药品:叔丁醇、浓盐酸、水、5%碳酸氢钠溶液、无水氯化钙、沸石、冰 1.2、 实验装置 C CH 3H 3C CH 3+ HCl C CH 3H 3C Cl CH 3 + H 2O

制备装置分液装置蒸馏装置 1.3、实验过程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2g叔丁醇和21mL浓盐酸,不断振荡10~15 min后,转入分液漏斗,静置,待明显分层后,分去水层。有机层分别用水、5%碳酸氢钠、水各5mL洗涤。产品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后转入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接收瓶置于冰水浴中。在水浴上蒸馏收集50~51℃馏分。 2、结果与讨论 2.1、产物的产量和产率 经称量得,产物质量为2.2g 而理论产物的质量为7.75g 所以,产物产率为 2.2÷7.75 =28.4% 2.2、有机层分别用水、5%碳酸氢钠、水各5mL洗涤的原因 第一次用水洗涤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未反应的大部分的HCl ,用5%碳酸氢钠洗涤是为了完全除去溶液中的HCl ,而第二次用水洗涤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混有的碳酸氢钠、氯化钠。 2.3、产品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的原因 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有两大好处:可以吸水,干燥效能中等;能和叔丁醇反应,能除去反应中未反应的叔丁醇。而用其它干燥剂则达不到此效果,如无水硫酸镁就不能和叔丁醇反应。 2.4、分液后,判断哪层为有机层的方法 取一支试管,加少量水,用吸管吸下层液体滴一滴于试管中,若试管中不分层,则说明下层液体为水层:若试管中分层,则说明下层液体为有机层。 2.5、影响产物产量的因素 该实验中,产物产量偏低。影响因素有: (1)在反应物刚混合时就塞住玻璃塞,烧瓶中因压力过大,将部分反应物冲出烧瓶; (2)用分液漏斗洗涤时,在振荡过程中,由于分液漏斗上口塞子没塞紧,造成部分产物损失; (3)用碳酸氢钠洗涤时间过长,增加了产物的水解损失。 2.6、蒸馏过程中温度计读数 蒸出产物时,温度计读数为51℃,在50-51℃范围内,说明蒸馏时产物较纯净,含水很少,即操作过程较好。 参考文献: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70~76.

3-氯-1,2-环氧丙烷

3-氯-1,2-环氧丙烷化学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3-氯-1,2-环氧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3-chloro-1,2-epoxypropane 中文名称2:环氧氯丙烷 英文名称2:Epichlorohydrin 技术说明书编码:1693CAS No.: 106-89-8 分子式: C 3H 5ClO 分子量:92.5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 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氯-1,2-环氧丙烷 106-89-8

1-氯丙烷

1-氯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氯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1-chloropropane 中文名称2:丙基氯 英文名称2:n-prop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156 CAS No.:540-54-5 分子式:C3H7Cl 分子量:78.54 健康危害:高浓度下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长期过量接触对肝、肾有损害。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氯仿的气味。 熔点(℃):-122.8 沸点(℃):47.2相对密度(水=1):0.8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