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力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_王杰

大力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_王杰

大力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_王杰
大力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_王杰

第34卷第11期2015年11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Vol.34

No.11

Nov.2015

大力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王杰,任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北京100083)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高水平实验室的数量、层次

和水平是高校办学硬实力的体现,是高校对外展示办学水平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近年来,建设高水平实验教学教学示范中心成为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推进实验室

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抓手。探讨了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阐释了提升

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思路与举措,分享了扩大实验室资源开放的手段与方法,提出了

提高认识、平衡投入、整合资源、信息化建设、开放管理等强化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

的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创新;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15)11-0233-05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High Level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Striving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ANG Jie,REN Jia

(Laboratory and Asset Management Offi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Quantity,qua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high-level laboratories reflect the hard power of university-running,which also service as important bases and display window to outside.Therefore,construc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promot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education departmen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and explained the thought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level,and shared the means and methods to expand the opening of laboratory resources,and put forward to the path and direction of 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It includes raising understanding,balancing input,integration of resources,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opening management etc.

Key words: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ies;innovation;cultivation path

收稿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

点课题;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2012年重点立项课题

(JSWZ2012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教学改革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王杰(1971-),男,内蒙古凉城人,硕士,副研究员,实

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工商管理与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Tel.:010-********;E-mail:wangjie@cugb.edu.cn

0引言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校

的重要功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高素

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担负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

责任。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的模式和路径,离

不开实践的锤炼和经验的累积,离不开综合素质提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34卷

的平台和条件。

高校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推动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实验室在硬件建设、软件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进步,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1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趋势

从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经验分析,更加重视将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并重,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技术人员、搭建公共平台实现开放使用,及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实验室建设由重视经费、面积增长的粗放管理向转变观念,调整功能定位,实现效益管理,注重综合效益实现与评估的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发展趋势来看,更加重视搭建大平台,将教学、科研平台融合,重视投入的效益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室“三支队伍”的建设,更加重视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形成合力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的建设,激发正能量,共同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

国内一些高校领导也已经认识到,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必须健全和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2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思路与举措

2.1质量工程提升建设水平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文件,如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2003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1号文件,2007年连续出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号、2号两个文件等,这些文件都对整合资源,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做出了明确要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成为质量工程体量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效果最好的一项改革创新工程。2.2观念改变提升实验室地位

首先,要正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支撑平台。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主要渠道和教学改革突破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和科研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在政策导向上予以落实。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这方面有好的经验和做法。该校将实验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学生工作定位于人才培养三分天下[1],分工协作,共同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格局。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支队伍的统筹建设。实际操作中,该校不断构建完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不断改变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角色,使其由后台走向前台,由辅助、服务性角色提升为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主导性角色之一。赋予了学生工作“以学习为中心、创新为重点、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指导思想新的内涵,让学生工作更接地气,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有机地融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3激励政策带动队伍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系统工程中,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加强对实验队伍业务交流和培训,可以提高队伍素质,素质提高了自然就会有为,有为才能有位。其次,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实验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实验室工作性质和形式,制定科学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聘任、奖惩、奖金分配、晋级等切身利益挂钩,激发实验队伍工作热情,提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要打通实验室人员的发展通道,让长期致力于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活的有尊严。

2.4软硬并举促进体系构建

将实验教学改革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整体优化、系统重构学校的实验教学体系,统筹布局、集成打造软硬件一体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全面推进实验教学的开放与创新。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从建立开放实践教学体系入手,从资源统筹、配套政策、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开放运行、研究生助管、效益评估等方面着力解决实验队伍积极性不高,开放运行不顺畅的问题,以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室资源真正“转起来”[2]。在操作层面上,硬件建设方面,除了打造集成平台外,要构建适于实验室开放和资源效益有效发挥的开放系统。如实行门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开放预约管理系统、平台设备效益考核系统一体化。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将健全队伍机制、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管理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一体化。另外,通过

432

第11期王杰,等:大力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改革,将课内与课外、教学与创新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重构开放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

3扩大实验室资源开放的手段与方法

近年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使高校实验室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高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实验室资源的整合力度,尤其将分散的实验室和人才技术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和整体优化,建立有效互通信息的共享渠道,创新共享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开放运行,优化共享。3.1实验室创新基金助力实验室开放

在关乎实验室开放的解决途径上,各校有不同的做法。为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想方设法扩大实验室开放,着力推进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形式、内容、面向对象上全方位开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和规范实验室进一步做好开放工作,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实施体现三个要求: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室为主战场;遵循四个务必:即必须有教师引导,必须要团队合作,必须依托实验室平台,必须要有完整研究过程;培养五项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五项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金项目,越来越成为学生竞相追逐的对象,成为学生创新动力的源泉。3.2校内实践基地成为创新的前沿阵地

为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市教委于2011年底大力推进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我校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2012年首批建设了7个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015年增设为9个,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平台和环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基地建设突出三性:

(1)主体性。即创新基地突出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创新基地开展各项活动的主体,创新基地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运行方式、制度管理、内容设置等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各项创新活动均以学生自行组织、自主设计来完成,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2)多样性。即创新基地要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是其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充实、自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因此基地的建设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求知需求。

(3)创新性。即创新基地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学生自主创新是创新基地建设的核心主题。基地开展各项创新活动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勇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释放和激发创新热情的空间。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深化,赋予了实验室新的丰富的建设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了有效作用。北京市已经建立的49个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场所,也成为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4强化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与方向

4.1加强对高校实验室地位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将实验教学定位于课堂理论知识系统传授的补充,并不注重实验技能尤其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的倾向[3-4],对实验教学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仅仅将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视为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工作。多数高校实验教学不系统、不规范,不仅高水平教师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就连普通教师也存在实验课由研究生代上的情况存在。实验项目更新不及时,验证性实验项目比例过高,实验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调整、变更、删减实验环节,实验教学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5]。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主要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管理队伍、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工勤人员。许多高校提出争创一流的目标,一流的高校不仅要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也需要有一流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作为支撑。各部门领导对高校办学队伍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大多有足够认识,但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往往认识不够[6]。对实验技术人才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认识浅薄,认为实验技术人员只不过是从事简单教辅工作,无足轻重。在政策制定时,往往把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考量,忽视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投入,更谈不上有倾斜政策[7]。总之,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守旧、思想上的忽视,还有学校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导致实验室及其技术队伍建设的主要障碍和关键问题所在。4.2平衡实验室建设投入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高速发展,实验室硬件设备逐步完善,但高校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投轻产”的现象[8]。高校实验室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用房、基础实施、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技术安全装置、实验室用房环境建设等;实验室软件

532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34卷

建设包括实验室文化氛围营造,实验技术开发、创新,实验室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仪器资源共享,实验队伍的建设,实验室档案建设,等等。实验室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应该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硬件是软件的条件和基础,软件是硬件的补充和深化,软件对硬件有较大依存度,既可以促进硬件建设,又可以弥补硬件建设的不足。高校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在硬件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持续投入的基础上,重点应在软环境、软条件建设上下功夫,包括实验室对校内外开放、开发实验项目、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强化实验室管理、着力推动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等。只有软硬条件建设双管齐下,才能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9]。4.3促进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

高校实验室资源是高校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要载体[10]。实验室资源的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益对高校教育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教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也与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就目前高校发展的现状来看,高校实验室尚存在资源有限、分布不均、差距较大、效益不佳等突出问题。如何对高校有限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地利用,实现实验室资源广泛共享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地区间资源难以共享。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差异性显著体现在地区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资源由于地域上的分隔造成资源不能共享。缺乏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技术手段和提供服务的技术平台,缺乏跨地区、高宽带、高质量基于网络的现代化信息平台。随着“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地区间资源共享的瓶颈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分层分级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形成优势互补、互为适应的优质教育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新机制迫在眉睫。

(2)学校与学校之间资源不能互补。一些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物理距离很近,比如北京地区好多高校集中在学院路,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实验室资源共享问题探讨的多一些,有实质性进展的少一些,缺乏高校资源投入宏观管理和协调机制。造成院校之间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大量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北京学院路共同体吸纳了学院路周边21所高校组成学分互认的教学联盟,这一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3)校内各单位资源不能打通。由于院系之间条块分割,实验室资源信息渠道没有建立,现有的优质资源在校内各单位之间也成为“盲区”,不被发现,学院之间信息闭塞,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人员彼此之间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尚没有人去关注,更谈不上如何共享。学院实验室建设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大而全、高大上”心态,另外,宁肯烂在手里,也不愿贡献出来,只为了有朝一日的使用便利着想,至于效益发挥如何与我无关。因此,研究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与运行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效推进实验室优质资源共享工作,切实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4.4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随着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日益扩大、资源的积聚与整合、使用对象的多元化、实验室开放的普及化,实验室管理任务日趋繁重,要求日益提高,人员压力加大,仅仅依靠实验室管理员来管理实验室的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实验室日益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成为迫切要求。随着实验室资源的大力整合,实验室功能不断拓展,实验室开放要求不断提高,实验室服务的对象除了本专业的师生外,还要面向其他专业的学生、面向第二课堂、面向学生科技活动,甚至面向社会开放,随着实验室接待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只有实行信息化手段才能对这些人员在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跟踪[11]。使用信息化管理会尽量避免任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等问题。

4.5扩大实验室开放,促进资源共享

实验室条件建设是基础,真正影响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效果的是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水平。就目前高校实验室开放情况来看,存在开放时间空间限制、开放的内容形式单一、开放的实现路径有限、开放的低水平、低效益等问题。

(1)开放的内容和形式。一些学校尽管要求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但开放的内容和形式略显单一。从内容上来看,只限于学生在课堂上做过的内容,提供学生重做或补做实验的机会,缺乏一些拓展性及研究性的实验内容,学生往往兴趣不浓。从形式上来看,开放主要以学生自己完成为主,没有建立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研究,师生互动的良好机制。这种性质的实验室的开放尽管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来安排实验内容,但还缺乏真正吸引学生走进实验室的内在动力[12]。实验室应多提供一些用于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完善的实验内容,授课教师只需要确定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独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创作。

(2)开放的路径选择。从开放实现的路径上来看,实验室开放工作不应固步自封,应从多个路径实现

632

第11期王杰,等:大力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开放的有效性[13]。可采取的方式有:①开放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这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既可以发挥科研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对于完成较好的项目,教师还可以将其转化为综合性或设计性项目,固化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列为实验室开放选题。②开放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高校的学生科协或者兴趣爱好者协会为学生的科技训练或为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搭建平台而设立。如果实验室能够为学生科协活动及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空间甚至给予一定资助,让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尽兴去创作,不仅能够自主进行技能型项目训练,而且可以按照团队的兴趣开展活动,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大有裨益。

③开放与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政府部门或依托各类行业学会设立的学科科技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学科竞赛的很多项目都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室开放与学科竞赛相结合,既可以利用创新的开放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④开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许多高校实验室与企业实行联合共建,既可以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技术优势,又能够利用企业市场优势与资金优势,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实施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得到培训和专业训练[14]。这种既有实战性,又有实效性的项目,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提升效益的手段。从提升实验室开放效益的手段上来看,应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①解决资源不能打通的问题。实验室资源封闭是高校实验室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内部及高校之间必须建立共享机制,推动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将其作为提升效益的硬任务来抓紧抓实。②解决实验指导跟不上的问题。实验室开放后,必然带来实验内容增多,指导工作量加大,实验仪器损坏率增加及实验室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很多问题是平时不常或不易出现的,因此并不是所有指导教师都能够解决的,这样就给学生实验带来困难,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15]。但如果缺乏教师指导的自由式开放方式,只会使实验室开放处于一个低水平、低层次上。③加强规范管理、设备维护。随着实验室扩大开放,仪器使用人员和频率均会大幅度增加,这将直接导致仪器故障率增加,当仪器在高负荷运转时,出现的小故障往往容易被忽略,诸多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设备使用状态不能被及时准确记录,故障不能及时被排除,带病运转,当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不能正常运行了,此时维修通常比较复杂,会影响整个实验室的运行[16],会使实验室开放效益大打折扣。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开放平台。从学校管理层面,建立实验室开放资源的信息系统,从学院管理层面,建立配套的开放服务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开放服务既具体又能量化评估。

总之,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扩大并促进实验室开放,使实验室开放成为各级各类实验室的自觉行动。

5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时代向教育发出了新的挑战,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大学的责任和使命。当前,国家以占GDP4%的投入持续加大对教育投入,高校自身不断推进综合改革的步伐,高校实验室面貌日新月异,高校实验室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及实验室高精尖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和高校自身关注的焦点。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的综合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的高水平人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志刚.三分天下有其一———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4.

[2]王杰,刘晓鸿,冯璐,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311-313.

[3]杨威.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7-190.

[4]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2-15.

[5]廖庆敏,秦钢年.建立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162-165.

[6]周伯明,王菊芳.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6-8.

[7]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8]管会生.开放实验室的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计算机科学,2011,38(7):31-33.

[9]茹金泉,杜红英.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5):382-384.

[10]何晋浙,徐静波.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13(6):132-135.

[11]漆建军.以信息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9-101.

(下转第258页)

732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34卷

全英文讲解和多媒体辅助演示的形式,作了项目背景陈述、SWOT分析、策略评估、市场调研和战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引入商务项目设计理念,是实现文科教学工程化。商务项目设计是针对专业主干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提高,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意识、知识转化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商务项目设计中,学生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进出口业务项目设计为例,通过让学生对某一产品的出口贸易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基本面的可行性综合分析,在进行一系列技术指标的观察研判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作出一份逻辑清晰、数据翔实、客观审慎的策划分析报告。项目设计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是低端的,创新能力是高端的。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3.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商务英语作为商务和英语两个概念的复合,是由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应用型、复合型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社会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12]。对于ESP的教学英国学者Robinson (1980)曾明确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13]。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具体商务工作环境当中,实际运用语言的,以英语作为手段解决各类商务问题,以及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14]。传统的课堂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填鸭式的课堂。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仓库”[15]。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商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实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适合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尽量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启发式、任务驱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学生必需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动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创新能力。

4结语

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就要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专业基础和技能基础,逐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设立核心课程制度、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层次创新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措施,创新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等相关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http://www.gmw.cn/olgmrb/1999-02/25/GB/17978065EGM3-2505.HTM,

1999-02-25.

[3]余国琮,李士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

[4]陈一新.调查与思考2008年度浙江省党委政研室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139.

[5]杜天笋.转型升级背景下涉外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34-36.

[6]李执桃.外经贸类院校复合应用型教师发展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2(7):66-68.

[7]冯娟.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151-154.

[8]曾祥斌,曹陈晨,鲜映霞.浅谈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40-241.

[9]孙小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1):184-186.

[10]杨永和,张明蕾.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浅议———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336-337.

[11]李执桃.应用型涉外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2(9):188-189.

[12]陈建平.商务英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11.[13]Robinson P.ESP:The Present Po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0:8.

[14]李镔.基于就业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157-158.

[15]裴更生,赵晓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想与改革思路[J].产业与科技,2011(11):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180-181.

(上接第237页)

[12]党小梅,王岩.信息化时代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5):5-7.

[13]董国强.结合示范中心建设探索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14-15.

[14]刘长宏等.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

管理,2010,27(10):187-190.

[15]沈莉.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6-16.

[16]徐玉莲.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1,14(4):163-166.

852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XX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在编在岗教职工**人,兼职教师**人;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其中研究员**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研究生学历**人,本科学历**人;未来教育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人,市教学名师**人,专业(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双师型”教师**人,市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评估专家**人,XX 区高层次人才**人。 二、建设目标 1.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率达100%。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确保师德师风考核合格率达100%。 3.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名,骨干教师*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以上,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4.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人数比例达到*%,硕士学历人数比例达到*%以上,*%以上的教师取得高校教

师资格证书;新进新聘教师在三年以内取得与所教学科相符的教师资格证书。 5.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三年内研究员*名以上,高级讲师人数比例达到*%,讲师人数比例达到*%。 6.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力争获市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获国家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 7.校企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或教师工作室*个。 三、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未来教育家、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1.具体建设目标与思路

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最为显著,其中土木建筑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目前,土木建设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以国家重点工程、交通枢纽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土木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我国土木建筑业仍然存在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人相对较低,数量庞大、知识层次低、生产率低、技术创新缺乏的弱点,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优秀的、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所在。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 1、创新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创新是一种发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或者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源动力。 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①概念创新,主要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提出新的概念,从而为某方面的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②原理创新,主要针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理论创新;③技术集成创新,主要针对新技术的开发和以新应用领域、新应用方式等为目标的技术集成;④技术应用创新,主要是指在技术应用中以提高效益、创造更高价值等为目标的技术革新等。 2、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使受教育者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

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因此,高校应逐渐建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素质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应地,创新教育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注重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融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讨论、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讲透重点、疑点、难点,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变能力。 现场教学和案例分析以工程现场和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模式及思维程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进度和内容,适时安排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案例,组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至高无上的职业道德。案例教学是学生从课堂教学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由之路,通过案例讨论,教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处理问题基本程序和方法,取得模拟的工程经验。见习与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课程见习或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明确要求、统一内容、严格管理,学生把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作为岗前培训来对待,确保每一次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些方面(如:行业机制体制)的改革甚至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但是,高校必须走在改革的前沿,从自身出发,身先士卒地进行一些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人

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 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位于绿天使创业园,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结合落实《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鲁政发…2016?5号)目标任务,着眼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智力保障的战略背景下,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优势资源和绿天使创业园的创业孵化经验建立的,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规划和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基地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部署安排 (一)、总体思路 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攻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使基地真正成为具有

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高级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带动人才培养机制和政策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二)、建设目标 遵循“立足山东、贡献地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人才培养改革为动力,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训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打造高端人才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建设任务和部署安排 绿天使创业园抓住合作高校的特点优势及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及高端人才创新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以应用型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团队;构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中职骨干专业建设方案

XXX市中职骨干专业建设方案申报学校:(公章)学校法人: 学校主管部门:(公章) 。一八年七月

、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XXXXXX 的发展。 20XX年X月X日开始施行的《XXX管理办法》也将进 一步推动XX与XXXXXX产业发展。,届时将开启XXXXXX新纪元。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目前我国XXXXXX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化基础。 同时,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将继续XXXX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能力,形成从XXX到XXXXX的完整工业体系与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XXXX与XXXXXX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服务地方经济 XX作为XXX最具优势的XXX产业发展基地,拥有XXX等XX 家XXX企业。根据《XXXX规划纲要》及《XXXX的通知》,将重点围绕XXXX 等核心技术突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XXXX等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XXXXX产业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XXXXXX销量达到XXXXX,占全球XXXXXX销量的XXX%,XXX市2017年完成XXXXXX年产销约XXX按 照《XXXX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XXX产值XXX亿元,。"十三五"期间,XXX继续发展XXX产业, 将在2020年前,XX,进一步巩固在全球XXXX产业中的地位,XXXXXX在十三五期间在XXXX将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同时XXXXXX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会日益增加,努

力建设好我校XXXXXX技术专业,也就是服务XXX市XXXXXX发展的迫切要求。 3、人才需求 (二)建设基础 1、学校改革发展基础 2、专业基础 (1)专业现状 (2)师资力量 目前我校XXXXXX专业有专任教师X人兼职教师X人,教学经验丰富,能充分满足XXXXXX技术专业发展的需要。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基本功底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工作干劲较足等特点。 教师团队中,中级职称X人,初级职称X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人,技师及高级技师?人。 从学历结构瞧,教师队伍中本科?人,大专?人。 XXXXXX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XXXXXX技术更新较快,我校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掌握汽车前沿技术用于课堂教学。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科学规划与引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成长方向。完善教师引进、培训、激励机制,积极参加校外的XXXXXX技术培训与相关技能比赛,鼓励教师学历提升或通过自学或互学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韩纪梅唐世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必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是高等院校光荣而又崇高的任务。 一、加强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马列主义的德育教育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又指出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既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也关系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教育我们的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教育我们的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同时,大学生既是思想教育的客体,又是思想教育的主体。因此,要特别注意通过创造条件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大学生不仅要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相关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以“注重综合素质、强化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指导,制定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维度24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探索并构建了以此大纲为核心的EI-QAKE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做出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整体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具体体现为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工程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工程创新人才,是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需。 一、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的确立 工程创新人才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积极人生价值和崇高科学献身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据此,我们提出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国家栋梁。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系统总结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产业界对工程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大纲从工程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将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24个基本要素,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素质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积极乐观与理性乐观的人生态度;探究真理百折不挠的毅力;很强的自制力;成就宏伟事业的自信心;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包容心与团队精神:爱国奉献精神和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优良的身体素质。 能力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终身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划与综合能力;

浙江省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浙江省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一、总贝y 第一条为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在“ 325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础上,组织实施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简称“ 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即在五年内全省分批培养50名领军人才、500名创新人才、1000名医坛新秀。到2025年, 实现卫生行业高层次人才数量倍增、质量明显提升、结构全面优化、发展平台有效构建的目标。为确保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 1.能力与业绩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 论文的倾向,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价值。 2?学术与临床并进。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和支持机制,对科研学 术、临床医疗、技术研发等不同类型人才采用不同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重点与均衡协调。按照重点与普惠兼顾的要求,统筹幵展全省各 类人才培养,分类安排、分层实施,充分挖掘人才、高效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4.质量与效果共赢。把质量优先贯穿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全过程,注重产出效益,实行更加务实、幵放的人才政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资金绩效水平。 第三条为加强组织领导,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成立551 卫生人才

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和组织人事处。 二、选拔程序 第四条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每年组织选拔一次,每次选拔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0名,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医坛新秀培养对象200 名。 第五条申报条件 申报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的对象须为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良好的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领军人才培养人选:具有正高级职称(含特聘),年龄在55 周岁以下,长期在本专业领域潜心实践和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受到同行广泛认可。带领团队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人才 培养方面做出系统性贡献,团队在行业内有较高影响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人选: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对本专业及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在解 决本专业问题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形成良好社 会和经济效益。 (三)医坛新秀培养人选: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临床和公共卫 生一线工作5年以上,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较强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疾病的防控、诊治技术能力,临床业务量(或传染病应急处置数量)位居前列,受到同行及群众认可,是单位的骨干力量。 (四)不再申报的情形: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新世纪已摆在世人面前,回首过去,人类由愚昧到富有智慧,从粗野到文明,这些都是人类不断创新的结果,创新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基础,创新为人类进步做了充分的铺垫。我们可以断言:创新和经济息息相关,它成为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创新和竞争紧密联系,它是竞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另外,创新它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之教育,创新是教育的根本所在。那么,语文教学,将如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新世纪创新人才呢?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总是把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却把教师传播知识作为主体。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前提是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绝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客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者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提出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受任何环境、手段的制约。 多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人们。一直以为,自己家的孩子成绩优秀就是好孩子,而学校和老师的根本目标

和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升入理想的学校。事实上,人才应该是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应该是德才兼备、学有所长的人,绝不单纯是学习优、天赋好,升学有望的尖子生。找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就是事业成功者,就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明确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使学生学好文化课,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合作。 二、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1. 教师应当是思想品德的楷模,学习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历来是为人师表的古训,今天仍不失为新世纪教师的行为准则。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就越要有理想,有志气。教师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品格、扎实的作风、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无不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真正担负起育人的重任,就必须以优良的作风感染学生,为人师表。 2. 教师要做改革的先锋,成为大胆创新的开拓者。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做创新的榜样,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突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树立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敢于探索、虚心学习的

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养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近年来,围绕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湖南省长沙市坚持在实践中发觉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不断创新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 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培养党政人才。党政人才是经济社会进展的组织者和和谐者。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党政人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连续进展的重要保证。长沙市在培养党政人才问题上,着重抓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注重在应对复杂局面中培养。当今时代,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改革进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棘手问题逐步增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长沙市坚持把党政干部放在矛盾最复杂、问题最突出和困难最集中的地点,增强他们居安思危的担忧意识、见微知著的政治敏锐、贴近群众的务实作风、遇事不惊的应变能力和统筹兼顾的决策水平。二是注重在推进进展实践中培养。进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经济社会进展的实践是党政人才成长的主课堂。长沙市坚持把党政人才放到经济社会进展的实践中去锤炼,把促进进展的能力作为衡量党政人才的要紧标准之一,重实干、重创新、重奉献,全面、客观、综合、动态地考察党政人才。三是注重在搞好团队建设中培养。培养党政人才,既应注重人才素养和人才数量,也应注重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和整体功能的优化。长沙市遵循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和人才成才黄金年龄规律,坚持逐层培养、逐级输送,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坚持兼顾各个年龄层次,不搞论资排辈,形成了老中青搭配合理的人才年龄结构。 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治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企业经营治理人才。高素养的企业经营治理人才是一个地点实现较快进展的宝贵资源。长沙市着眼于促进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成长,坚持把加快培养企业经营治理人才摆在重要位置。一是促进企业经营治理者职业化。依照企业进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实干精神和经营治理能力、熟悉市场经济规则、通晓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律知识的人才。二是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布、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让职业经理人与用人单位进入市场双向选择;完善社会保证体系,解除职业经理人进入人才市场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和完善优秀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的成长机制。通过创新鼓舞机制,引导和鼓舞经营治理人才把精力集中到经营企业上;通过创新治理制度,实现企业人事治理制度从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通过建立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任职资格制度和信用体系,为企业用人及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的进展提供服务。 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吸引人才。借鉴国内外的成功体会,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逐步实现人才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制造有利的政策与法制环境。二是搭建创业平台吸纳人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岗位,给干成事的人以回报。一方面,大力进展科技型、专业型、配套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研究所,并增强它们集合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培养和进展专业技术人才

中职骨干专业建设方案(紧缺)

XXX市中职骨干专业建设方案 申报学校:(公章) 学校法人: 学校主管部门:(公章) 二○一八年七月 .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XXXXXX 的发展。20XX年X月X日开始施行的《XXX管理办法》也将进一步推动XX与XXXXXX产业发展。,届时将开启XXXXXX新纪元。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目前我国XXXXXX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化基础。 同时,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将继续XXXX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XXX到XXXXX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XXXX与XXXXXX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服务地方经济 XX作为XXX最具优势的XXX产业发展基地,拥有XXX等XX 家XXX企业。根据《XXXX规划纲要》及《XXXX的通知》,将重点围绕XXXX等核心技术突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XXXX 等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国领先的XXXXX产业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XXXXXX销量达到XXXXX,占全球XXXXXX销量的XXX%,XXX市2017年完成XXXXXX年产销约XXX按照《XXXX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XXX,产值XXX亿元,。“十三五”期间,XXX继续发展XXX产业,将在2020年前,XX,进一步巩固在全球XXXX产业中的地位,XXXXXX

在十三五期间在XXXX将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同时XXXXXX 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会日益增加,努力建设好我校XXXXXX 技术专业,也是服务XXX市XXXXXX发展的迫切要求。 3.人才需求 (二)建设基础 1.学校改革发展基础 2.专业基础 (1)专业现状 (2)师资力量 目前我校XXXXXX专业有专任教师X人,兼职教师X人,教学经验丰富,能充分满足XXXXXX技术专业发展的需要。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基本功底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工作干劲较足等特点。 教师团队中,中级职称X人,初级职称X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人,技师及高级技师?人。 从学历结构看,教师队伍中本科?人,大专?人。 XXXXXX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XXXXXX技术更新较快,我校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掌握汽车前沿技术用于课堂教学。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科学规划和引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成长方向。完善教师引进、培训、激励机制,积极参加校外的XXXXXX技术培训和相关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目的要素、内容要素和方法要素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制定了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协同项目驱动的研究式教学方法,完善并建设了多样化的实践环境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经过部分专业的实践,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理念培养思路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一、引言 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以及工业竞争能力[1,2]。我国确立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类型[4]。同时,我国地方高校约占整个高校的90%,工程人才培养又约占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半左右[5]。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6]。 然而,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5,7,8]:1)人才培养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传统基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简单叠加造成课堂讲授的越来越多,教会学生的越来越少;灌输的知识量越大,学生离实际工程应用越远。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按照传统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造成学生间接经验越来越多,直接经验越来越少;自成体系的课程越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越少,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不良。 3)教学科研脱节,科研干扰、弱化本科教学问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普遍,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越高,投入本科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越少,科研促进教学的机制亟待强化。 4)教师本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急需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5)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自我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产学研协同的工程教育模式亟待创新。 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5]。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普通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承担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1 本文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TS12509)”、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3BZ42)”和“高等学校基于“教研统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3BY69)”、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研究成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摘要: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才培训与开发己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核心工程,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列在了工作的首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提升人才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企业;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根据企业目标和人才个人状况,企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创造理想的组织气氛,为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设计,通过不断培训,进行横向纵向岗位或职位调整,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发挥个人特长,体现个人价值,促使人才将企业的成功当成自己的义务,鼓励其创造性,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培养人才积极向上的作风,转变人才的思想,改进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人才自觉维护并完善企业的形象,从而提高人才个人整体能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企业人才培训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全面提高人才竞争力,而人才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就是人才培训,加强人才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人才技术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才迅速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企业建设进程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拥有有实力的人才,就是其制胜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中的人才队伍的管理,有利于人才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用个人行动参与到企业的全面建设中去。为企业永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人才个人来讲,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培训中,不仅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持续潜在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企业的满意度,而且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人才发展情况帮助人才设计人生发展规划,有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一)企业领导管理层不够重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由于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过分注重加大对企业经济的投入和产出,许多培训主要是根据公司管理层意愿和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设置的,对人才的个人需求和技术需求考虑得很少。培训无法体现人才的个人意志,所以人才参加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没有太大实效。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8-12-17T15:34:00.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肖宏伟 [导读]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培养专业的地质人才成为地质行业的一大关键。本文在对当下我国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又专门对其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几点发培养策略,以前能够推动地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地质;专业人才;培养 1地质人才培养目标 (一)知识。地质工程专业以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钻掘工程、岩土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指导,以地质工程勘探、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固体矿产资源勘探以及油气勘探等方面为工作重点。(二)能力。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创新型实践能力是其重要体现,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人才的迫切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展开创新型改革,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科研实践平台和实践教育中心,完善地质工程专业实践培养机制,营造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三)素质。素质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灵魂。培养创新型素质,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敢于质疑。其次是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再次是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要有创造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风。 2地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2.1人才队伍结构不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事权分离,基础地质调查只有中央投入,地方财政投入极少,中央直属队伍任务非常繁重,属地化地勘队伍又大量闲置,造成地勘队伍结构趋同化、能力减弱化、资质大众化、专业分散化、特色普通化、能力虚弱化,原来分工明确的区调、测绘、普查、勘探、物探、化探、水文、工程等专业队伍都已变成门类齐全的专业小分队,在矿产勘查、中央投入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形成恶性竞争,难以发挥特色专业优势,造成了地质调查质量的严重下滑。目前近2/3的地质勘查队伍将面临转型,但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地质、生态地质等新领域又缺乏专门的队伍和人才,缺少转型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2.2人才培养环境存在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地质技术,在调查了解中我国地质工作中的技术更替不及时,技术标准不规范,对于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不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第二个方面是国家尚未建设许多重点地址项目和重大地质科技攻关项目,不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挑战和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第三个方面就是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人才往往从事市场地质项目而忽视国家地质项目,国家地质项目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高,项目难度大但是所获得的工资低,而市场地质项目则与之相反,对于专业人才要求较低,项目难度小,但是所获得的工资高。 3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数字化地质填图实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地质行业的一些传统纸质报告和图件已经转变为数字化的图件和报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调整了野外教学方式,使用GPS等高新技术,使区域地质调查实现了信息化;在填图过程中,建立数字地质图数据库,以适应国家对城市地质建设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构建并完善地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提高野外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要严格按照能者多劳的社会分配形式划分工资,让人才能够进一步奉献。第二点就是要加大地质找矿成果和优秀地质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竞争的进一步加大,地质找矿难度逐渐上升,相关方面技术科研攻关也越来越难,要想要在此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提高奖励力度。第三点就是国家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抵制核心专家、人才,要根据地勘单位实际水平分配一项专业人才,要尽可能的全面利用人才引导,为更多人才培养提供机遇。第四点就是要立足于实际建立地质专业人才地质成果共享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动力和良好的培养环境。 3.3地质工作法律保障和监管体系 地质工作具有阶段性,既要制定长期目标,也需依据国家战略、重大工程和发展需求制定阶段计划,一旦批准不得随意改变,并通过法律提供实施和经费保障,对国家的经济命脉、长治久安、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及关键要素,从中央、省、市及县乡都需要进行保护,禁止开发利用,提出限制开发级别,需要通过调查评价提出保护名录,进行确权登记。需要建立与新时代地质工作体系相对应的管理体系。按中央、省、市三级管理,主要管理职责有:一是依据国家战略发展阶段的需求,制定落实各级中长期阶段及年度的地质调查计划,明确目标和指标;二是组织制定、修订并发布技术指南、规范、规程和标准,并推广应用;三是对成果进行认定,并通过法律形式发布,推广监督应用。特别是战略部署、战略工程的地质解决方案,需要组织多方论证,确保各层级规划、计划和地质解决方案的落实。中央对省、省对市进行管理和约束,建立层级分明,联系紧密的地质工作管理体系。多门类自然资源登记和管理,目前仍缺少依据,需要进行基础地质全要素调查,建立稳定的地质系统单元档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不同门类的地质资源评价、地质环境多功能评价。以此为基础,初步进行自然资源环境登记并逐步加以丰富和完善,进行市、县级多门类自然资源登记。中央、省、市各级地质调查提交的地质档案、资源及环境评价的资料、成果和结论,不仅要经过专家评审和论证,更需要经过行政和法律程序确认,如果应用后出现问题要负相应法律责任,提高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感。对政府各部门利用地质资料也需要进行法律约束:一是需要提出需要的地质资料、地质信息和开展哪些地质工作的建议;二是参与部门提出地质工作的管理,对成果的认证提出意见;三是一旦法律通过后,未用地质成果的方案不能审批,且由此造成的损失要负相应法律责任;四是为政府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提供确切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相关数据。 3.4建设地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是地质专业人才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内有学富五车的专业的教师进行理论指导,让地质专业类的学生能够巩固理论基础,为日后实践做准备。至于企业则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资源和条件,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融合,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比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加大办学资金投入,扩

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机 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近年来,围绕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湖南省长沙市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不断创新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培养党政人才。党政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党政人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沙市在培养党政人才问题上,着重抓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注重在应对复杂局面中培养。当今时代,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棘手问题逐渐增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长沙市坚持把党政干部放在矛盾最复杂、问题最突出和困难最集中的地方,增强他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见微知着的政治敏感、贴近群众的务实作风、遇事不惊的应变能力和统筹兼顾的决策水平。二是注重在推进发展实践中培养。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是党政人才成长的主课堂。长沙市坚持把党政人才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锻炼,把促进发展的能力作为衡量党政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重实干、重创新、重贡献,全面、客观、综合、动态地考察党政人才。三是注重在搞好团队建设中培养。培养党政人才,既应注重人才素质和人才数量,也应注重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和整体功能的优化。长沙市遵循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和人才成才黄金年龄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