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九上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练习

部编九上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练习

《岳阳楼记》练习

一、给下列字注音。

谪.守()衔.远山()浩浩汤.汤()骚.人()

若夫.()怒号.()霪.雨霏霏()隐曜.()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忧谗.畏讥()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百废.具兴(2)增.其旧制

(3)前人之述备.矣(4)北通.巫峡

(5)把.酒临.风(6)春和景.明

(7)谪.守巴陵郡(8)属.予作文

(9)予观夫巴陵胜状

..(10)忧谗.畏讥

(11)宠辱偕.忘(12)微.斯人

(13)吾谁与归.__________(14)若夫淫雨霏霏

..

(15)连月不开.(16)是.进亦忧,退亦忧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或而或长烟一空:(2)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异二者之为:然则北通巫峡:

(3)以属予作文以记之:(4)观岳阳楼之大观:

不以物喜:予观夫巴陵胜状:

(5)会多会于此:(6)极南极潇湘:

会天大雨:感极而悲者:

(7)其其喜洋洋者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2)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4)形容水势浩大。()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六、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七、填空:

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此文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

(填原文)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

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作者写作的缘由是;岳阳楼景色的特点是或。(用原文的词句回答)

3、第③④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和的两种心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

6、“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的思想感情。

7、文中描写了登岳阳楼人的两种不同心情:

一种是:

另一种是:

8、江南三大名楼天下闻名,唐诗人以此为材,留下许多优美诗篇。请用三大名楼的名称填空。

九、问答题。

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12.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醉翁亭记》练习

一、拼音

环滁()林壑()琅琊()饮少辄醉()

岩穴瞑()伛偻()酒洌()山肴野蔌()

觥筹()射者中()颓然()阴翳(yì)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②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⑤野芳发

..而幽香()()⑥临.溪而渔.()()

⑦非丝.非竹.()()⑧树林阴翳.()

⑨觥筹交错

..夕阳在山()..。()⑩已而

11.林壑尤.美() 12.泉香而酒冽.。()

13、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

1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佳木秀.而繁阴。()

16、伛偻提携

....。()()

17、杂然

..者。(()()

..而前陈

18、宴酣.之乐。()19、苍颜

..白发。()

20、颓然乎

...其间者。()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云归.而岩穴暝。()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若夫霪雨霏霏

..()吾谁与归.。()临.溪而渔()

④把酒临.风()

③太守自谓.()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谓.谁()颓然乎.其间()

山水之乐乐

..其乐.()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⑤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潺潺而.泻出于()

朝而.往()⑧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泉香而.酒冽()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⑦游人去而.禽鸟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佳木秀而繁阴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⑨蔚然而深秀.者()

得之心而.寓之酒()

五、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六、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3、概括本文的主旨。(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4、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5、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6、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

7、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8、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9、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10、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七、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

一层,另一层

八、简答题

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2.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 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

4.“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6.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11.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2.《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13.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15.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16.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湖心亭看雪》练习

一、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二、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2)余挐一小船()

(3)拥毳衣炉火()()

(4)雾凇()沆砀()

(5)上下一白()(6)惟长堤一痕()

(7)客此()(8)及下船()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0)余强饮三大白()()

(11)舟子()(12)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理解。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

6、“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7、结尾的“痴”有何含义?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7、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8、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10、《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

《诗词三首》练习

《行路难(其一)》

一、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李白《行路难》中先以夸张写美酒佳肴,接着以“,

”两句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李白《行路难》中以“,”两句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比喻手法写他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出壮志难酬的苦闷。

3.李白《行路难》中“,”两句借用吕尚、伊尹的故事,暗示人生际遇变化无常、但过一段时间终会得到重用。

4.李白在《行路难》中以“,”两句表现自己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诗歌内容赏析。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2、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_________________。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的诗句是。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6、诗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7、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

”两句写自己谪居之地的荒凉和时间久远。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用典故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

”两句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精神。。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

”两句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诗歌内容赏析。

1、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的变幻无常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伤感低沉”转为什么?其中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这两句诗蕴含怎样的情感和哲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两句写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开头两句抒写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着以“,”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设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想乘风飞向月宫,接着以“,”两句写月宫高寒难耐,不可久居。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两句写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最后两句“,”祝福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现了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二、诗歌内容赏析。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4、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6、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8、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词人。

《岳阳楼记》练习答案

一、略

二、⑴荒废的事业⑵扩大⑶详尽⑷到达⑸端起面对⑹日光⑺被贬谪,被降职⑻通“嘱”,嘱托⑼胜景,好景色⑽说坏话⑾一起⑿没有⒀归依⒁繁密的样子⒂放晴⒃这样

三、⑴有时或许⑵就是那么⑶用来因为⑷景象观看⑸聚集适逢⑹到达极点⑺代词,指心情代词,指岳阳楼代词,指自己

四、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

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六、1、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6、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7、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8、(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七、1.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规箴

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属予作文以记之胜状大观

3.对比悲喜4.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

5.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向往与敬慕

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

八、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⑤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⑥前人之述备矣

⑦ 在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九、1.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2.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壮阔浩淼

4. 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5. 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

6. 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8. 议论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9. 忧国忧民,以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10.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1. 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12.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13. 孟了,屈原,杜甫14. 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浩浩汤汤

《醉翁亭记》练习答案

二、拼音

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命名)②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⑤野芳发

..而幽香(香花)(开放) 6.临.溪而渔.(到)(捕鱼)

⑦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⑧树林阴翳.(遮蔽)

⑨觥筹交错

..夕阳在山(不久)

..。(交相错杂)⑩已而

11.林壑尤.美(特别) 12.泉香而酒冽.。(清)

13、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 14、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

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16、伛偻提携

....。(驼背这里指代老人搀扶指小孩)

17、杂然

..者。(杂乱的样子)(在面前)(摆开)1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而前陈

19、苍颜

...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在)..白发。(脸色苍白) 20、颓然乎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云归.而岩穴暝。(凝聚)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若夫霪雨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吾谁与归.。(归依)临.溪而渔(到)

④把酒临.风(面对)

③太守自谓.(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太守谓.谁(是)颓然乎.其间(在)

山水之乐乐

..其乐.(乐趣、以…为乐、快乐)⑥.

⑤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词吧)

潺潺而.泻出于(表修饰)

朝而.往(表修饰)⑧泄出于.两峰之间者(从)泉香而.酒冽(表并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⑦游人去而.禽鸟乐(表顺承)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转折)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⑨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得之心而.寓之酒(表并列)

五、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六、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4、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5、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七、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答:“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答:(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八、简答题

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2.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

3. 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

答: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醉;水落石出;觥筹交错。

4.“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范仲淹表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

不同点:《岳阳楼记》范仲淹“不以已悲”勉励自己并规劝友人,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6.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答: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

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

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8.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9.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11.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2.《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13.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答:滁人如此的兴高采烈的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5.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答: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6.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湖心亭看雪》练习答案

一、填空。略

二、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2)余挐一小船(通“桡”,撑(船))(3)拥毳衣炉火(穿着)(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4)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上下一白(全白)(6)惟长堤一痕(只有)

(7)客此(在此地客居)(8)及下船(等到)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10)余强饮三大白(尽力)(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舟子(船夫)(12)更有痴似相公者(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三、翻译句子。

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