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课程论文

成都武侯祠园林美学鉴赏

姓名:马椿栋

专业:10园林一班

学号:222010325022***

教师:孙秀峰

日期:2012.6.1

成都武侯祠园林美学鉴赏

马椿栋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10园林一班,重庆 400715

摘要:武侯祠是三国文化的圣地,罕见的君臣合葬墓。武侯祠在建筑、园林植物设计、山水造景等物质构建上特点鲜明;拥有各朝各代留下的匾额、诗篇、碑刻、书法等综合艺术。历史上对其多次新建赋予其各个年代的社会文化之美。庄重的寺庙空间与园林的清新点缀相结合,与一侧的锦里古街相得益彰,名园之美,闻名遐迩。

关键词:武侯祠美学审美艺术

Abstract Wuhou temple ,a sanctuary of Sanguo culture. Wuhou temple is splendid in Architecture、Landscape design、Garden and so on.There are lots of artworks from kinds of dynasty.It is relate to every dynasty's Social beauty of the spirit by many re-buildings in history.apart from Jinli nearby,augustly space of the temple with fresh landscape settled is famous as a excellent garden all over the country.

Key Words:Wuhou Temple ; Aesthetic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The Arts

1 引言

2011年10月的秋风把我第一次吹到了成都,这座一支让我充满期待的城市。在四天的独自旅行中,我基本走遍了成都市的主要景点,还去了青城山,都江堰,飞速的动车、美丽的四川大学、最终也没能去成的新都公园、迫不得已留宿了一晚的肯德基,还有偶遇到的山东老乡,都让我的那次成都之行充满了各种情绪,太令人难忘。我是在第二天一早从川大的小旅馆触发,按照临走前百度的公交线路到达武侯祠的,由于是十一假期,正门排队买票的人着实吓到我了,我只好在锦里闲逛着,谁知人品好,锦里有一个武侯祠的侧门,没什么人,我轻松进园。在此我所描述的是广义上的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

诸葛亮,山东临沂沂南县人。我的老乡。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大街,属于公共寺观园林,庙宇坐北朝南。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诗《蜀相》中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推断的话,在唐代以前就应该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期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

明代初年,祠庙合

并为一,明代末

年,祠庙毁于战

乱。今天看到的武

侯祠是在清代康

熙十一年的时候,

在旧址上修建起

来的,占地面积达

到了3.7万平方

米,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该祠

以三国文化为脉

络,将园林规则式

布局与自然式布

局相融合,把庄严

肃穆的寺观建筑

与清新自然的川西园林景观有机融合。

2 武侯祠的物质生态构建序列

2.1武侯祠建筑之美

2.1.1 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

我国古代宫殿、寺庙、祠堂等建筑,其布局多沿着纵横轴线进行设计,一般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形成封闭性强的庭院。武侯祠的建筑也是如此(见平面布置图)。

武侯祠的主体建筑纵列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除纵轴线上的五重建筑外,又以两大廊道为主体,按横轴线布置有两庑和两厢,形成两座庭院。

大门为硬山式屋顶,覆盖筒瓦。开间三楹,进探两间,甩中柱分心,隔成内外,中开大门,甩两步踏阶,使其成为过厅式建筑门的两侧,又低于房檐的红墙,在墙的两端,配有别致的耳房。整个门廊无雕梁画栋,但仍不失庙堂气氛,亦有祠宇的风格。二门与大门间有一条长50m的石板路相连。

二门屋顶亦为硬山式,覆盖筒瓦,形成过厅式通敞格局。刘备殿为悬山式屋顶,上盖筒瓦,飞檐翘角,殴前有进深,高1.4m 的月台,台高与殴基相等,四周加石栏围护。刘备殴与过厅之间,有路与两侧灰白矮墙的月洞门相连,东去听鹂苑,西达芝圃,显得宽敞有余。过厅后即诸葛亮殿。在过厅的山面开圆洞门,两侧有廊,并与钟楼、鼓楼相通。这又是一组以殿宇为主构成的独立庭院。

诸葛亮殿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建筑,为五楹,明三暗二,宽30m,进深二间11m,殿前有楹柱八根,屋顶为歇山式,盖筒瓦,五脊飞檐,四角起翘,正脊两端雉吻卷翘,正中饰二龙戏珠.殿内不用天花和藻井,梁架裸露,不施彩绘装饰,显得古朴典雅。诸葛亮名满天下,虽居于后殿,但实际上后殿仍是祠庙的主体。为了君尊臣卑的纲常却又让后殿的高度低于刘备殴,开间进深也都小于刘备殴。巧妙的空间处理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建筑结构全部采用了木柱、木梁构成的框架结构,用以最托上部的一切荷载。

从武侯祠的结构形式看,有正方形、长方形;从外观造型上看:有开敞式、封闭式、廊庑式、楼亭式等,这些造型在外观上达到了美和功能的需要。一般来说,在纵轴线上的建筑大都为矩形,既壮观.又肃穆。在轴线两侧多为廊亭建筑。他们使整体中又有主次、大小、高低之分。具有我国古建筑的独特风格。

在殿宇东西两侧,有钟鼓二楼重檐亭和体量不大的厢房配衬,南与敞轩式的过厅相呼应,也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为体现祠宇特点,武侯祠的建筑色彩,其廊柱和山墙大部分皆为褐色,梁架及檐桷为土红色;隔墙、甬道多为红色,整个建筑皆为中性色调在古柏和翠竹掩映之中,灰色的屋面,更显得清俊。

在武侯祠的主要建筑之间,采用了廊庑建筑加以衔接、穿插,就组成了空间丰富、层次多变的建筑群体。同时,它在建筑群中既起联系各建筑物的作用。又可使分隔的院落便于通行。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丰富了园林趣味,同时又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其本身也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武侯祠回廊的建筑结构也比较简单,几乎都采用了半廊式。半廊的排架一端安放在墙体上,另一端用柱和穿枋连接,并伸出柱外承檐檩,这种回廊的处理,既可使人在廊内观赏院中的景色和左右的祠宇建筑,室内壁间碑刻等,又供人们憩坐。

从武侯祠建筑中,可以看出古代的设计师们,将这些建筑的变化和空间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范倒。武侯祠的建筑物虽仅有两重院落,但配以亭、楼、水榭,便使人感到建筑物多种多样。

其在空间处理采用了三种方式。一是建筑布局上的序列空间,即在纵轴上大门至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这条中轴线之间,采取了由单一到多变,由低到高的序列空间方式。

其横向空间处理也很明显,比如诸葛亮殿的东西两侧,为加大空间.亦挖有一池,紧靠水池又有红墙甬道通向惠陵,显得分外幽静。武侯祠建筑的室内空间,一般都采用了“彻上明造”方式,建筑物的门窗也都是格眼门和透格窗。如诸葛亮殴虽然三面部无窗户,却在正面的明问檐柱内侧安有能开的28扇格子门,当一起开放时,显得宽敞有余,还可将刘备殿一览无余。这就是设计中把室内空问引向了室外,把狭窄的空间扩大的教果。

在建筑物及空旷地之间,所设的过渡空间如回廊、碑亭、石桥等,既非室内空间.也不是室外空间,它们起着连接室内室外、点缀景观、衬托环境的作用。

2.1.2 建筑设施的细节

武侯祠的路灯都是三盏一组,象征三国鼎立之意,灯柱用汉代纹饰;垃圾桶也全部采用天然石头制成,文物区采用鼎、园林绿化区采用汉代风格的灯作垃圾桶;路牌、路标都有天然石头刻制。每个细节都力求与古祠的古朴之风协调,每一件东西都透着浓浓的文化味,置身其中,感觉非常古雅。

2.2 武侯祠山水园趣之美

武侯祠的园林是根据天然地势,用人工加以巧妙地布置与点缀,将山石树木、溪水池塘、道路亭桥、花墙曲径等园林景观与宏大的祠宇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庄严肃穆的祠宇气氛与活泼轻快的园林景致,非常和谐地同处于武侯祠内,形成了我国园林布局的另外一种格调。

2.2.1 很多不同年代层次丰富的园中庭园

在武侯祠中轴线建筑的两侧.构筑了一个个庭园,东侧依次是三顾园、听鹂苑、爱树山房、荷花池等,西侧镜心池、香叶轩碧草园、芝圃、荷花池、挂荷楼等,刘备墓照壁前的开阔地还配置有花台、花架这些庭院有的自成院落,有的相互连接,他们既不影响整个建筑群的基本格局,又以层次丰富的园林打破了寺庙建筑那种森严和压抑的气氛。在园林布局上以荷花池为中心,东边布置了水榭、小桥,南是观星楼、长廊,西是船房,北是桂荷楼、琴亭等设旋,从而组成了曲折蜿蜒自然的园林景观。

听鹂馆、听鹂苑利用原来的建筑垃圾堆放地,用自然形态的石头堆砌而成,配以古朴典雅的各式盆景,一点都没有人为垒砌的痕迹,非常自然雅致。

总之,武侯祠的园林是在主建筑两侧采用院落式、廊院式、散点式等布局手法造景,并点缀山石树木和花草、把庄严神秘的宙宇气氛和活泼轻快的园林布局融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寺观园林的特色。

2.2.3 独特的和畅园

和畅园的庭园中配植了许多盆栽和地栽花木桩头,集精品于一园。在品种上,以四川特有的贴梗海棠、金弹子、银杏、梅花等为主;在艺术类别上,则以盘扎技艺、水仙造型、树

桩造型为主。这些盆景、桩头,有的

苍劲古拙,有的裸根露爪,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让我驻足许久。

从和畅园的总体布局来看,它采

用的是自然式不对称的空间组合形

式。馆内由厅、轩、榭、廊等建筑组

成,具有浓郁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

每座建筑的体量与形制各具特点,既

满足功能的需求,又丰富了空间组合;

而且这些建筑本身也是构成园林景观

的重要成分。

2.3 武侯祠的花木之美

2.3.1造景细节提升审美感受

武侯祠的环境基调是古朴、清俊。武侯祠内部的园林,每一个景点都,都有自己的特色。

武侯祠的草坪均用麦冬铺就,为的就是它与

古建筑协调的风格。

祠内有一著名建筑桂荷楼,栽种了较多

的桂花和荷花,使“桂荷楼”名副其实(下

图)。种植桂花最多的地方乃纪念诸葛孔明

的静远堂周围,附近遍植桂花,环绕建筑周

围,桂荷楼之后更是花木丛生,桂花与玉兰、

海棠、牡丹相配置,共同营造出了独特氛围。

在这样一个纪念先帝和武侯的胜地,如此氛

围也体现出了桂花所蕴含的尊贵、富贵的文

化内涵。

2.3.2 植物配置蕴含人文精神

古树名木作为活的宝贵遗产,不仅与成都武侯祠有着密切联系,并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寓意。这种被赋予了情感的植物配置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景观意象,深化园林的审美意蕴,使之具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的诸种意境品格。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为整个武侯祠奠定了景观基渊,为历代培修武侯祠时所遵循。柏树为我国纪念性园林常用树种,但在武侯祠内,柏树被赋予了更多的人伦情感,超出对花木一般意义上的认识,以寄托后人对诸葛亮的怀念,突出了诸葛亮的忠义仁孝的气节。

竹为武侯祠内一大胜景,全园有长竹万竿,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诸葛亮以”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为做人准则,于是竹在武侯祠内便有了更深一层的寓意,以纪念诸葛亮虚怀若谷、朴实无华的高尚道德品质,并且更充分地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桃园取自“桃园三结义”的典故,斜坡上种植桃树成林,坡顶有用三色巨石写意手法雕刻的刘、关、张三人塑像,旨在重现桃园三结义场景。桃林后为绛雪、映红二园,遍植杜鹃、山茶,颇有”春深似海”的景观效果。桃园、绛雪园、映红园位于祠内西北,三园均是在开敞空间下利用自然坡地通过植物造景来表达特定意境的景观。

3 武侯祠综合艺术之美

刘备殿前左右分别是文臣廊、武将廊,上面记录有很多三国时期的名将贤臣,游历至此,我想每个人都会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三国人物,赵云、马超等等。

在大门与刘备殿之间有明碑、唐碑分居东西。其中唐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由唐朝著名宰相斐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勒石刻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武侯祠内自然还少不了诸葛亮的传世名篇《隆中对》和《出师表》,每一篇的时刻都占据了一条的廊道。诸葛亮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攻心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为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4 武侯祠的整体意境

4.1 武侯祠的空间结构

4.1.1 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相融合

成都武侯祠以三国文化为主线,将庄严肃穆的祠庙景观与清新生动的川西园林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祠庙园林景观。成都武侯祠的总体布局分为两个部分:中部的祭祀建筑布局规则对称;西部和北部的园林,布局自然流畅。两大部分虽建造年代不同,形式不同,但通过统一的三国文脉对整体景观意境的营造,使得两大部分脉理相通,既对比成趣,又和谐统一。

4.1.2 规则布局的祠庙景观确定基调

中部的祭祀建筑由两条轴线组成,分别是以祠庙建筑为主体的主轴线区域和以惠陵等陵寝建筑群构成的次轴线构成了武侯祠的主体祠庙建筑景观序列。

大门、二门、昭烈殿及两侧的文臣武将廊组成两进四方院落,为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的主体建筑景观格局;过厅及静远堂组成的后半部分为专祀诸葛亮的狭义的武侯祠。

三义庙是纪念刘、关、张三人兄弟情谊的祭祀场所,广义上也属于武侯祠。结义楼是中轴线景观序列上最后一重建筑,作为整个中轴线祠庙景观序列的高调收尾。惠陵是蜀汉皇帝刘备的陵墓,位于中轴线祠庙景观序列西面。整个陵寝建筑坐南朝北,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封土堆组成,其规模小巧,建筑简约,但在规制上具备了帝王陵墓应有的一切要素。

4.1.3 自然布局的川西园林烘托氛围

在主轴线与次轴线之外的西北部采用了自然式的园林布局,在造园上依然延续了“三国”文脉,并且又融入了浓郁的杜诗文化。在两轴线以外的区域如星点状分布有桂荷楼、船舫、和畅园、听鹂馆、听鹂苑、桃园、绛雪园、映红园等独立的庭院式园林或开放式园林景观。祠内水景集中于西北部自然式布局区域里,理水因地制宜,水面分布既有集中,又有溪水环导贯通,仿佛田连阡陌、沟渠网布的川西田园风光。

4.2 武侯祠蕴含的文化

4.2.1 以文脉为线索的造园

历代对武侯祠的维修、重建均以“三国”文脉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因而在造园上保持了风格的统一与延续。而且杜甫曾寓居成都,有大量以武侯祠为背景的诗句传世,所以在造园上,杜诗文化也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而加以传承,从而使成都武侯祠具有诗画意境的园林景观特质。

静远堂后有一东一西两荷塘,并以曲水相连,相互呼应。荷塘作为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的分界区域,使庄严肃穆的祠庙与周围的自然园林在景观序列上有一个平缓的过渡。和畅园、听鹂馆、昕鹂苑均为独立的园林庭院,建筑形式简约古雅,颇具川西园林特色。三园均隐没于密林之中,有园路小径相通,取中国传统园林藏而不露的意境。听鹂馆、听鹂苑得名于杜

甫《蜀相》诗“隔叶黄鹂空好音”句,两园之间有园洞门相连。园内所藏奇石、盆景,皆与三国典故相关。

5 总结

成都武侯祠在造园上通过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营造出自然、典雅的颇具人文精神的园林意境,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园林的典型代表。武侯祠作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园林,以三国文脉为线索,祠庙的庄重建筑与清新的园林景观融合于一体,在格局上独具匠心,历经千百年重建、维修,其风格和意境一直延续下来。在造园上独具“诗情”,将杜甫诗篇中的景观元素提炼复原到园林景观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的特质,寄情山水、雅好自然。

苍翠的植物加上细节的精致设计,诗意的流水,古朴、清俊的建筑,从始至终,相比于前前后后我去过的望江楼公园的幽谧、青羊宫的文化、杜甫草堂的朴素,我都深切感受带武侯祠的不同之处,在宁静与文化之上,更有一种清新。或许初到成都,由于某件事情,经历了心情上的起伏后,带着自己疲惫的身心,游历武侯祠,随缘遇处皆成趣。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罗开玉.三国圣地一武侯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张宗荣.武侯祠建筑艺术与园林景观,四川建筑,1995.2,第l5卷1期:14-16

[4]张俊峰.儒家思想对四川名人纪念园林植物选择的影响—以成都武侯祠为例,四川建筑,2011.08,第31卷4期:22-26

[5]张丽君.成都武侯祠园林特色赏析,四川文物,2003,第4期:3-6

[6]李非非,陈其兵,成都武侯祠园林布局及造景特色探讨,林业科技开发,2008,第22卷第2期:113-116

[7]黄延坤,申大伟,成都武侯祠空间结构与人文精神的巧妙结合

[8]叶顶英,洪炯,成都武侯祠驳岸改造方案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78—13579

[9]刘庭风,巴蜀园林欣赏(二)武侯祠,Garden园林,2008,第二期:28-31

[10]聂作平.武侯祠-逆光中的神殿[M].成都:四川新华出版社,2006

旅游美学论文

旅游美学 ——西双版纳之美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行走西双版纳 很久以前,一位乐山好水的远足者有一天来到了滇南追寻传说中得云彩,他无意中走到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地方:那里不筑城郭,家家户户以竹楼为居,村村寨寨以花木为篱,青屏翠羽的孔雀结巢于人家树上,驯服如牛的大象再水里拖犁,并且每个村寨都种着许多菩提树,人们把它视为神树,虔诚供奉,不敢亵渎,而那就是西双版纳。她也是孔雀公主、大象、佛寺、热带雨林和美丽的姑娘所在的那个美丽地方。 最早对西双版纳和傣族人的认识是从电影《孔雀公主》里,那南国明丽的云天和旖旎的榆林原野,给我留下一个天真难圆的梦: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故事里那个迷人的秘境神湖,我也要隐身湖畔等待着聪明的孔雀公主飞临,也要去偷上一件神奇的孔雀衣。 清新之美 在版纳,当半梦半醒的一抹清晖透入眼帘,轻叩着沉眸告诉黎明来临时,那山菁田野的气味已悄然穿入帘内,沁神贯体,如坠林泉,仿佛吸进青山的精华灵魂,刹那间的劳顿便逐梦而释,拉开帘子,惺忪的眼里尽是飞驰着的绿。 当山雨骤降,雨滴在那数个山环中渐然稀落,清冽的雨水冲刷着泥土,宛然蒙蒙雨雾中得一座小寨。等到雨过晴初,版纳就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画卷,缓坡上重重碧玉般的梯田围拢着竹林掩映的小寨,浑身湿漉漉的水牛正独自踏着田埂小道慢悠悠地归圈,淡淡地炊烟从竹楼瓦隙间袅袅升起,消散于青绿色的雨雾之中;一道道绮丽的彩虹跨过村寨的上空,映得小寨田园也闪射出曼妙的虹光。 而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版纳的小河就会把落日的金晖反射到村中,使版纳发出一种迷人的光彩。在那里,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座森林都有一个不可不去的理由,每一座山谷都会隐藏着一个绝佳的好去处。 民俗之美 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境内除了垦水田于河谷平坝的傣族居民外,还散居这人数较少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瑶族、拉祜族以及汉、彝等近代迁来的外来民族,他们多数播种早稻,僻居山地。族人是很率性自由的,他们会同客人过多客套,但平时也是自顾自地生活、工作,不去打扰客人。客人在傣家家里住着也就把那里当做是自己家一样,住得舒舒服服,一点都没有到别人家做客的感觉。

认识美(美学论文)

认识美 中心思想:美,无处不在,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只要灵感一现,就能发现它,也许很平常、很自然、很普遍的事物,但就其作为存在来讲,就是美的。审美的人性化表明美使人成为人,人自身的劳动、活动本身就产生了美。在此,不是人规定了美,而是美规定了人,是人与美的相互生成。而作为审美来讲,研究美必然会到达一定境地,这同时又凸显出美的境界的另外一面——真善美,真、善作为美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美。人生活于世界上,一直以来都与自然、社会打交道,而人与自然、社会的交往实践中,本身就产生了美。并且在相处中,也体现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及人自身的美。 关键词:人的主观能动性审美解放真善美人与自然和社会 美的存在极其普遍。美存在于自然、社会及人类活动中,关键在于只要灵感显现就会发现美。而美学在学术上是作为感性学来讲的,其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即美。因此,美学必然关联于人的感性、感官和感觉。作为感性学来讲,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它研究美、美感和艺术,关于美学的理解,还包括美的理论和艺术理论等。 关于美学,古希腊是美学产生的摇篮,而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及其问题,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古希腊对于美学的论述,主要是建立在哲学思考之上,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每位先哲的观点,都对美学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前苏格拉底美学时期,美学可归结为宇宙论美学;而柏拉图把美的本质规定为理念,就是纯粹理念自身,是美的万物的根源,是万物的最高品质,他认为,真实的东西并不是具有真善美或者美的个别事物,而是真善美自身。他的理念高度理性化,并没有落于实际东西,从而形成抽象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诗学》是诗意理性的科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美产生于大小及秩序;二,美产生于一定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他将美的行为归结为秩序、匀称、明确,因而,美是由形式而体现的。他的观点使人的思维得到拓展,所以画家在美上就有了一席之地。 美,从哲学上分析主要与三条道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唯心主义思想,即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存在美,必须从主观角度出发才能发现美。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精神世界才得以独立,精神世界是由物质世界衍生出来的,由此,人的精神文化建立在物质世界条件之上,所以灿烂的人类文明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且由人制造出来的。而“实践唯物主义表明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建表明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人创造了美。”1“必须承认,实践唯物主义道路突破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困境,唯美的本源找到了新的出路。但他们三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试图在美之外给美找一个根源。这一根源成为了美的本质,但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指出美,而是美自身之后的某种本质,是显示出美作为美自身是如何生成出来的。”2 研究美学思想,必然牵扯到什么是人的问题。宽泛的讲,人就是动物,有血有肉、有欲望等;从严格讲,人却会思考,“人与动物根本界限在于理性,理性成为人的最高尺度,并成为人思考、言说和行动的准则。凭借理性,人规定自己并规定对象;将存在作为人与动物的界限,因为存在的人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生有死”3前者界限是古希腊到近代确立的界限,后者则是现代思想界限。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美主要有七种用法:用于事物自身描述、美感、良好、完美、善良、艺术、审美而审美主要是以这七种方式展开的。审美应是非功利性的活动,审美本身唯一有 1《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62页 2《哲学美学导论》,彭富春,人民出版社,2005,第49-50页 3《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112页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 ——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研究 之前虽是一名学艺术的学生,但是对美学的了解甚微。但是在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对美学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 艺术是美的核心对象,是美学研究的主体。美在艺术中得到最为鲜明的体现,对艺术的研究历来是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从艺术上研究美,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的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是艺术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艺术的美学原理的研究,是艺术发展、艺术进步和艺术创新的重要任务。 那么,何为美学呢?要知道何为美学,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美?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有的人认为美是观念,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感到它美。有的人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美就在于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及适当的批例等。认为美观念完全否认了美的客观存在,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虽然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方面来寻求美的根源,但却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忽略了人

的主观臆断和主观感受。把美仅仅归结为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要洞察美的本质,定义美的概念,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从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中去探索美的本质。那么,美是什么呢?美在哪里?在于物,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既不在于物,也不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的根源深深地 隐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美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活动。而人在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中所显示出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理想、愿望、智慧、才能等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美离不开人凭自己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里,一切美的形象都生动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形象。由于具体的,可感的,光辉的形象能激发人的情绪,可能使人产生美感,因此,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那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这要从美学研究的对象说起,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这是因为美是艺术的基本特点,只有艺术和人发生的关系才主要是审美的关系。艺术不但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反映了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点。 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有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才能使美学成为一门有客观标准

我对旅游美学的理解

我对旅游美学的理解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龙健 一门学问想要诞生和确立,它必然有能够支撑自己存在的理论或实践的基础。美学的产生,其历史是何其之长,影响何其之深远。随着美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美学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众多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之中,如今的美学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过了一个学期对美学的学习,我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所谓美学,其实就是部门美学,纵观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各部门美学的发展,美学普遍存在于各部门之中。旅游美学也只是美学的部门学科之一。 那么,美学是怎么样作用于旅游活动的呢?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到“旅游”是一种以“体”为手段的感官活动,是一种以游览对象为载体的愉悦身心的活动;其次,美学是一门感性之学,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感觉体验。所以,用美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旅游活动,探讨旅游活动的美学价值,便是美学应有之意了。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美”。美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主观存在的,它是由主体与客体的活动创生的。朱光潜先生说过,美不是地上的麦穗,只要我们勤奋,我们弯腰就可以把它拾起。他说,美是创造出来的,但是,“创造”主观性太强,仿佛是你像创造就能创造,还有就是“造”需要一定的模板,比如造纸之类的那么随意。所以,陈昌茂老师认为,用“创生”一词比较贴切,于是,他大胆地

提出了“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这一概念。 我国古代“有旅游美,但没有旅游美学”。“旅游美学”以“旅游审美”的方式存在,在世界各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学中形成了美学学科。但是在我国,旅游美的出现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创生出来的旅游美,是以旅游审美的形式表现在其他艺术门类之中,比如“游记文学”,其主要表现的是“山水游审美”。游记文学诞生于魏晋时期,到唐代走向成熟,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标志着游记文学的定型。明朝的游记文学达到了繁荣的景象,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游记文学中的最高成就。从众多的游记文学中我们不难看出,旅游美产生的前提必须是有相应的旅游活动,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美感体验。 研究旅游美,我们的方法是运用审美现象学的理论,它是理解美的一个基础。当一个人面对某一对象时,产生了审美现象,这种现实现象在他以后面对同一对象时由重复发生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一对象指认为美的对象,认为美是这一对象的固有性质。这种美的指认和对象的被命名,就是美感的客观化和符号化。然而,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的一种美感,因此它也具有符号化的特征。比如游客到了黄果树瀑布,他面对黄果树瀑布这一实体对象,就会产生审美现象,那么以后当他再次到达黄果树或在图片是看到它是,他就会认为或向别人指出黄果树是如何的美。 说了半天,可以看出旅游美及美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旅游美的发生更多在于“旅游动机”的非功利性和旅游景观对主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优秀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飞儿景观设计提供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总之,开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多种园林植物生长和繁衍。因此,根据开阳县生态现状,结合我县“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主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开阳县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开阳县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2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1.3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1.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

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工业设计2班 姓名:曾玉琳 学号:0864122204

艺术欣赏之我见 “艺术是一种宣泄心灵与情绪的冲动,设计是一种表现智慧与品位的行动。要使一个国家得到真正的进步,设计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愿用自己有限的脑摺皱来指挥双手发出我微薄的力量去为之,我愿与更多的人为伍!”通过对艺术欣赏的学习,我可以解决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艺术究竟为了什么?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理士多德说"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尽管艺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者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他决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 有人说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就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他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像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像能力到不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底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再次是美学与艺术的关系,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动情地呼唤过:“啊!人类有你才有艺术。“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美术中的艺术美,离不开美术作品,艺术美指的就是美术作品中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 桂林旅游景点中的美学鉴赏 摘要: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与其他艺术鉴赏活动不同,旅游审美的观赏对象极为丰富,几乎包括了美学上所有的审美形态。本文欲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三个方面对桂林各大景点进行鉴赏。从旅游审美的角度,结合桂林各景区旅游现状对旅游美学概念、审美特性特征、审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望对以人文为主体的旅游区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者更好地品味桂林之美。 关键词:桂林;旅游;美学;鉴赏 引言 旅游虽然包含着很多活动内容,但归根结底是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欣赏活动。要使旅游者获得理想的审美享受,首先要懂得旅游审美的特殊性。当今的旅游大多是山水风景及名胜古迹游览,因此必须了解山水风景的审美特征以及具体自然景观的审美欣赏;还应掌握旅游审美的方法。 一、旅游美学的相关概述 1.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以旅游为研究对象,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旅游。由于他以旅游审美活动为特定的对象,所以一有别于一般的美学原理,也不同于美学的其他分支。 2.旅游的审美形态 1。1自然美。游览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自然美。“清风明月”、“远近山水”就是自然美。桂林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满眼风光多闪灼”就是自然界瑰丽景色的萃集。现在国家城乡环境保护建设部首批颁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绝大部分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当然,桂林也在其列。 1。2艺术美。当你泛舟于漓江,观赏那沿途旖旎的风光;当你奋力登上龙脊的最高点,极目远眺,七星伴月一览无余;当你看到龙胜梯田,不禁要对龙胜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发出由衷的赞叹。所有着一些,都是艺术美。艺术美门类丰富多彩,达到长城、矗楼高阁、飞架的大桥,小到只有半寸见方的篆刻、精细的印章及传统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工艺美术等、艺术美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旅游胜地常在水际、路边或者悬崖峭壁,往往建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里面每每挂有字画,建筑也经雕镂装饰,这些艺术美的化身不但给游客提供了休憩、远眺的旅游设施,它们更是自然美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此外,外来的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的中华艺术,也遍布桂林各个景区,如阳朔西街。 1。3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表现出来的美。它蕴含在锦绣山河之中,只有领悟人类改造自然的美,人们对自然风景美的理解才会深刻。如龙胜的梯

旅游美学

27128旅游美学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美学与旅游美学 一、考核内容 1、美学的概述 2、旅游美学的研究范畴 3、旅游美学的思想溯源 二、考核要求 1、美学的概述 识记:(1)美的特征 (2)自然美的特征 (3)美感 (4)美感的特征 (5)审美标准 (6)审美差异性和共同性 领会:(1)美的本质 (2)美的形态 了解:(1)美的欣赏 2、旅游美学的研究范畴 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现代旅游审美的基本特征 领会:(1)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旅游美学思想的溯源 识记:(1)审美移情说的要点 (2)内幕仿说和移情说的异同 领会:(1)审美距离说 了解:(1)内幕仿说 第二章旅游美学的历史积淀 一、考核内容 1、审美意识雏形时期 2、比德的审美观 3、畅神的审美观 4、旅游审美的优化积淀 5、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时期 二、考核要求 1、审美意识雏形时期 领会:(1)原始巫术对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中介作用 了解:(1)山川崇拜 (2)对自然的喜爱

2、比德的审美观 识记:(1)比德审美观的概念 领会:(1)“比德”的审美价值 了解:(1)比德审美观的产生 3、畅神的审美观 识记:(1)畅神说的概念 领会:(1)畅神审美观的形成 (2)玄游、仙游、释游 了解:(1)畅神审美观的形成 4、旅游审美的优化积淀 领会:(1)科学考察旅游 了解:(1)文人漫游 5、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时期 领会:(1)和谐美 了解:(1)活力美 第三章旅游审美对象欣赏的方法原理 一、考核内容 1、欣赏空间的构成 2、动观与静观 3、欣赏路线的构成 二、考核要求 1、欣赏空间的构成 识记:(1)心理距离 领会:(1)观赏的位置 (2)观赏的时间 了解:(1)观赏的空间距离 2、动观与静观 识记:(1)动态观赏的定义 (2)静态观赏的定义 领会:(1)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的关系 4、欣赏线路的构成 领会:(1)园林景观欣赏线路 (2)自然景观欣赏线路 了解:(1)直线景观欣赏线路 第四章自然景观的审美 一、考核内容 1、自然景观的构成 2、自然景观的欣赏 3、中西自然景观美学比较 二、考核要求 1、自然景观的构成 识记:(1)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

大学美育论文

大学美育论文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新时期大学美育的现状与出路 摘要: 美育的教育,也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欣赏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这其中主要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大学美育教育。而对于新时期在中国的大学美育教育,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峻的。那么我们现在大学美育的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关键词:美育现状出路 什么是美育 美育,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它的含义。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来感动人的教育。一方面,美育始终不会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重点是以美启真,以美划情。最后,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这也就是强调人的自由的思考,全面的发展和人的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总而言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对于大学生们而言,我么即将走入社会,那么这种全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美育的形式与特征 美育具有多样性。这种美所具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指的是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显现差异的特性。就比如说,我们身边的花草,祖国的大好河山,随手拿来的一本书籍,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一幅简单的油画,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在这大千世界,无时无处不在上演着美的篇章。而在时间上,美育是有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的,它并不像其他比如德育和智育一样必须在正常生活工作日进行。另外,美育是会随着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所处的时间段以及所处的地点而发生变化的。就拿一部爱情小说来说,有人感受到的时爱情的忠贞,有人或许更多感受到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还有,当你开心时,你会更多感受其中快乐的桥段,当你悲伤时,你对其中痛苦的桥段会更有感触。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低位,一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当中,它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 此外,美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因为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就比如说一部之前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影片当中的各种各样的精美绝伦的场景,无疑是美的最好体现,此外,那些造型奇特却又非常可爱的生物们则体现出这种美的趣味性。而大学美育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的激发来完善我们大学生们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来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来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构建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我国大学美育的现状

040-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课程论文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 姓名: 班级: 学号:

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 摘要:凡属中国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绘画的原则。童寯先生曾说过,“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他还说,“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山水画”。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历来的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蔚然成风,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为造园的粉本。不仅仅园林的创作,甚至品评、鉴赏也都参考于绘画。两者之间的关系历经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画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更是立体的画。同样,山水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为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山水画的立意、构图的要领和原则,为园林的构思、布局、色彩等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使园林与诗画的结合更为紧密,使造园艺术另辟蹊径,臻于新的境界。同时,我国许多园林均由画家、文人参与主持设计,如南宋的俞徽,明代的文征明、计成、石涛,清代的张涟等,皆擅长绘画又兼及造园,他们深谙造园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因此在园林创作中,历代山水画论不仅对绘画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巨大影响。例如,吴县文震亨的《长物志》将山水画原理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见解独到。明末计成的《园冶》一书在造园基本技法与理论的论述中,也强调了诗词书画对园林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山水画的发展路线而发展的,山水画的美学意境深深地融入到了古典园林中。 一、山水画家与古典园林 中国山水画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此时的山水画虽然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庸,但魏晋文人却从中找到了精神归宿,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追寻山水旨趣。在理论上,嵇康、阮籍发明了“卧游”山水的方式,从画中体会山水旨趣;宗炳提出了“应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的视觉理念,促进了山水画的独立和发展。在实践上,山水画家设法在自己的处所营造出山林的景象,以求山林野趣、田舍风情,于是大批以意趣欣赏为主的私家园林纷纷涌现。这是古典园林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很多,其中著名的戴宅园,名噪一时。 入唐以来,人们对大自然山水风景的构景规律和自然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山水画迅速发展,并形成以王维、李思训为代表的不同流派。与此同时,园林也在这一时期进入成熟期。这时山水画家开始有意识地把画融入园林之中,山水画无形中开始对园林建造起了引导的作用。这在私家园林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王维的辋川别业是这一阶段的代表。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因势而造,处在可歇处、可观处、可借景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一如淡雅超逸的山水画卷。 北宋时期画家辈出,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画卷,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烟岚萧寺图》。从他们的画中都能看到园林的雏形。宋代的造园活动实际上是按文人画家的境界营造出一种可游可居的山水园林。

美学论文

美学论文 09研赵辉 2010年2月

《美学》期末论文题目与要求: 1、请从下面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 1)简论黑格尔对传统美学的批判 2)论黑格尔《美学》中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3)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4)论黑格尔对艺术类型和门类的划分 2、所有参考和引用均需注明出处,期刊需注明哪一期,著作需注明作者、出版社,年代和页码。凡引用别人的话不注明出处的,视为抄袭,以零分处理; 3、论文写作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清楚;段落划分合理,句子与句子,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错别字超过3个,一个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论黑格尔的艺术理念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黑格尔认为艺术,宗教,哲学三者是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绝对精神的反应。作为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艺术是最直接的低级的反映,哲学是抽象的最高阶段,而宗教则介于两者之间。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哲学又否定宗教。我们可以从黑格尔对这三者的辩证关系中窥见其以理念为中心的美学基调,以及客观唯心的辩证哲学思想。 一,黑格尔对艺术,宗教,哲学之间关系的分析基点。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源于他对美的定义。而黑格尔的美学定义又基于他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理念。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整个真实世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对立而统一的结果。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直接影响其美学观点,例如:客观唯心思想下黑格尔认为理念是一切美的本质;而辩证发展的观点中主要包含了,矛盾统一,发展变化,否定之否定等原理。根据矛盾统一原理,黑格尔认为美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只有自身的矛盾统一的艺术才是美的追求;根据发展变化和否定之否定的原理,黑格尔认为艺术直接显现真理,是肯定的,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哲学则是对宗教的否定,是对艺术的否定之否定,只有经过了这种变化发展,精神就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了解了黑格尔的哲学轮廓就不难理解他的美学概念了。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认识。”1这里的“理念”曾在黑格尔美学中反复出现。 与“概念”,“意蕴”,“神”,“绝对精神”,“普遍的力量”等是相同的意义。 朱光潜对黑格尔的评论中谈到:“存在”有三种形式,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虚有”或“抽象的有”,在自然的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或“实有”,而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2这就是说美是心灵的,是不仅“自在”而且“自为”的。 因为艺术,宗教,哲学都是“自在自为”的绝对精神所以虽然形式各异,但其内容是相同的。 二,艺术与宗教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1黑格尔《美学》138页

旅游审美论文

简述旅游活动的审美内涵 学号:0818020101 班级:08旅1 姓名:余航 摘要:旅游审美中的旅游不同于古今的游历。现代意义的旅游有着全新的内涵,它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产业。无论是客体的开发、主体的审美行为,还是导游,都是经济行为,没有钱是不能旅游的。人们越富有,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旅游;就旅游目的而言,旅游者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并非所有的旅游者都是为了审美才去旅游。古人中有的人游历是为了做学问,有的人是为了遁世,有的是因官场不得志,有的人是做官被贬被罚;现代人中有的人是想轻松一下而投入大自然,有的人是为了看看大都市的现代文明,有的人是为了寻找知识,有的是为了寻觅发财梦;更何况不同处境不同身份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各有不同的审美眼光。 关键词:旅游审美、物我关系、内涵 正文: 一旅游活动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关系的主动寻求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通俗地说,旅游活动就是人们所说的“玩儿”的一种,是游玩,是消闲,是消遣,是娱情、娱乐的一种方式。从理论上讲,旅游活动就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关系的主动寻求。人在旅游过程中,爬上山峰、坐上游船,感到愉悦,这就构成了人与山水之间的一种和谐,也就是客体“物”与主体“我”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人走进庙宇、面对神佛,心中产生一种敬慕与崇仰的感觉,这也构成了物我(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与心理上的和谐关系。所谓主动寻求,是说这种物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于人们在平日生活当中时常也可能产生的那种和谐关系。旅游是人的一种主动活动,是寻幽访胜,是寻奇探异,是寻新鲜、求刺激,所以说是主动寻求。这里所说的物,是指人在旅游活动中观赏的或参与其中的对象,或者说是人作为旅游主体的审美对象(审美客体)。这种审美对象主要是指山水风光、园林建筑、寺庙祠宇、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以及旅游主体可直接参与的活动如游泳、漂流、滑冰、滑雪、滑沙、滑翔、划船、骑马、打高尔夫球等以及其他竞技类活动等。这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当然,在旅游活动中还包括住宿、吃饭、乘坐车船、逛街购物等,这就把旅馆、饭店、露营地与设施、车辆船只、旅游用品与旅游纪念品等也变成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另类的审美对象了。 既然说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旅游活动又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

旅游美学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枝学科,也是一门美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从旅游整体出发,运用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广泛研究旅游现象、旅游关系、旅游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美学学科概况、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及旅游者对于饭店的审美、旅游接待艺术审美要求。 (四)教学时数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分析部分,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用心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同时适当增加讨论课、实训课等教学环节。 (六)考核内容 本课程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论文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本文 绪论 教学要点: 1、旅游、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游客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美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3、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它具有直接为旅游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它不但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美,而且也研究如何开发美、创造美;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一、什么是旅游美学 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三、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领会:旅游美学的功能。 分析: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旅游与美 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 教学要点: 1、风景美的形态:自然美、人工美。 2、风景美的特征:形象美,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 3、观赏风景的方法;动态观赏、静态观赏。观赏风景应保持一定距离。 4、观赏风景的角度:正面观赏和侧面观赏,平视、仰视和俯视。 教学时数: 本章为5学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1学时) 一、自然美 二、人工美 第二节风景美的特征(2学时) 一、形象美 (一)雄(伟) (二)秀(美) (三)奇(特)

园林美学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 、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

设计美学结课论文终审稿)

设计美学结课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XXXX学院 设计美学 题目我对设计美学的认识 学院学院 年级级班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年月日 设计美学之认知 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所涉及到的领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所以它的核心与出发点在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我,对设计美学也有新的认知和感受。 通过我的学习和对设计美学的思索,我个人认为,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学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美的体现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目的是一种静态效果。在我看来,设计美学,设计是一方面,美学是另一方面,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对于设计需要的是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而对于美学,需要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对美的认知。同时,设计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经验、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型活动。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奥古斯托·摩尔先生说:设计改变的不仅仅是景观,而是整个世界。 在我了解和学习过的几位着名设计师中,有一位设计师深深吸引了我,不仅仅因为他的成就,更因为它独特的设计风格。我想,它不仅影响了我的设计思想,甚至影响我一生的事业和发展。他就是设计美学界举足轻重的设计师,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 出生于中国的他,有着让人不容忽视的实力。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扩建工程,被誉为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的一生都在为设计行业做出着巨大的贡献。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到他毕生的设计理念,如经他之手的设计巴黎卢浮宫,他非常重视的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他在设计时把光作为了首要考虑的因素,另外,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直接映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的感觉,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而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在他的作品中, 时常还可以看到他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了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埃佛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它看作是一座可以让人上下行走的雕塑。除了以上之外,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也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在几何性上作出了卓越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是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在现代主义的建筑上开拓了具有标志性的新的道路。他以自己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证明, 现代主义仍然是具有活力的, 它不是一潭死水,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他强调建筑功能形式,建筑与实际作用的结合,关注建筑本身与适用人群的联系,并坚持对形式、空间、建材等技术的研究,使作品本身既满足社会需求,更独具与众不同的特性,例如他通过自己不懈的的努力对香山饭店所作出的设计思想,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自然的相结合起来,参天古树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了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很大,但体现出了“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它不仅在外观上让人有特别舒心的感受,而且当顾客在其中吃饭时,也是一种享受,这也恰恰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管是他的设计理念,还是他所设计的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并让我对光感的认知及运用有了新的思维方式,开拓了我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开始寻求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通过设计美学这个课程,以及那些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让我慢慢的懂得了设计美学的特点所在。设计美学所体现的特征,包括其功能美,形式美与造型美,材料美以及功能美。如课堂中所讲述的着名流水别墅,别墅本身就是让人修身养性的地方,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有着不同的净高,它的主要部分都悬于瀑布之上。并且,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张力,让人肃然起敬。越过谷向周围凸显,体现了自然和人悠然共存的一种天人合一最高的境界。其所用的支柱,全部都是粗犷的岩石,赋予了建筑的动感和张力,不管是建筑造型还是内部空间,都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和坚定的效果。在流水别墅种种造型中,都体现出了设计美学的应用。然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也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六个层次。其中就有审美需要,产品的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人们常把对产品的要求归纳为“适用、经济、美观”,这里集中反映了对产品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要求。另外,学习这门课程,也让我对设计美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设计美学,便在于设计之美感。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