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爱莲说 朗读节奏划分

爱莲说 朗读节奏划分

爱莲说 朗读节奏划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③菡萏④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⑤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⑥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⑦,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 注:①群葩(pā):百花。葩:花。②荷钱:初生的荷叶,小如铜钱,所以称荷钱。③迨至:等到。迨:及,到。④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⑤徂(cú):到。⑥资:资财,里指享受。⑦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我于花之未开是.日更定矣 B.香远益清.以其境过清. C.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当余之.从师也 D.乃.复蒂下生莲久而乃.和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问题,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B.【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划分为: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C.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6.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错误是() A.【甲】文主要采用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B.【乙】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空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可目”的特点。 C.【甲】文从生长环境、体态气味和风度气韵三方面描述“莲”。 D.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7、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1)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下面提供一些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供参考: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爱莲说比较阅读带答案

内容相关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 (一)《爱莲说》全文 (二)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③;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芳:散发出芳香。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自?????自.李唐来自.非亭午夜分 B. 清?????濯清.涟而不妖水尤清. 冽 C. 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鲜?????陶后鲜.有闻无鲜. 肥滋味之享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语段(一)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2分) 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手法相关 二、(2017河南备用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爱莲说》全文 (二)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口占⑦二绝句,大醉而归寓。(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 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②舆:车。③游屐:指游人。④萼:环列花朵外部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⑤偃:倒下。⑥浮白:指喝酒。⑦占:口述(文辞)。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出?????出.淤泥而不染卷石底以出. B. 通?????中通.外直政通. 人和 C. 远?????香远.益清亲贤臣,远.小人 D. 闻?????陶后鲜有闻.闻. 寡人之耳者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2分) 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4分) 三、(2019南阳市唐河县二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 (一)《爱莲说》全文 (二)嗟夫!草木无情,有时①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 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②然丹者为槁木,黟然③黑者为星星④。奈何⑤以非金石之质⑥,欲. 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⑦,亦何恨乎秋声?(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 注释:①有时:有固定时限。②渥(wò):红润的脸色。③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④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⑤奈何:为何。⑥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⑦戕贼:残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益?????香远益.清有所广益. B. 谓?????予谓.菊太守谓. 谁 C. 劳????? 万物劳.其形劳.其筋骨 D. 欲?????欲.与草木而争荣夕日欲. 颓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一)、考纲考点 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二)、中考题例 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 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 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山不丨在高,有仙丨则名 b.苔痕上丨阶绿,草色丨入帘丨 青 c.无丝竹丨之乱耳,无案牍丨之劳形 d.南阳丨诸葛庐,西蜀丨子 云亭(20xx年中考题) 分析:—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 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 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 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经典题例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失”若夫”盖”故”惟 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夫/环而攻之(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故/有所览辄省记例(1)(2)中的夫” 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故”是对上文的总结,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爱莲说》“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比较阅读答案

《爱莲说》“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比较阅读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1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19.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0.(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1分)参考答案: 16.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17.B 18.A 19.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0.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转自徐世奎-语文世界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如 1、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其一/犬坐于前。(《狼》) 4、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 6、恐/前后受其敌。(《狼》) 7、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9、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 二、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是假设、转折、递进等关联词,则关联词后要停顿。如“且”、“虽”、“因”、“惟”、“故”等。例如 1、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2、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4、且/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5、然/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 6、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三、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及至全文,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的作用的虚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例如 1、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四、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例如 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4、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五、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六、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例如 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七、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核舟记》)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

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朗读节奏的划分

朗读节奏的划分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除了弄清字词的含义、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也是重要的一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考查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直接划分节奏,分值一般为2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小视。 那么,如何确定文言诗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常见文言诗文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权作引玉之砖,求教方家。 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 朗读中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五、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1)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2)的意思是“处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xx: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说的是朗读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只知死读,不明文句结构(分不清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鉴于此,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出现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题目,如: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xx/人也 (B)所以/动心忍性,xx所/不能 (C)人xx/过,然后/能改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00年盐城卷) (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002年苏州卷)如何确定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常见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3)予/尝求/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6)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 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9)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10)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11)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13)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大全

(一)【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xx。xxxx: “何陋之有? ” 【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2)可以调素琴() (3)xx鲜有闻() (4)宜乎众矣()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x诸 xx,xxxx亭。xxxx: “何陋之有?” (xx《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吟,悲 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 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 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 d í,相见。 1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3)无案牍之劳形() (4)或栖于椟()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2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辄乱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 (5)臣/不胜受恩感激(6)环滁/皆山也 (7)门人弟子/填其室(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 (11)吾/谁与归(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绝巘/多生怪柏。(16)将军/百战死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 (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王之弊/甚矣 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 (1)恐/托付不效(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4)问/今是何世 (5)腰/白玉之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 (1)受任/于败军之际(2)奉命/于危难之间 (3)生/于忧患(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苟全性命/于乱世(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欲报之/于陛下也 (9)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提前的状语,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间划停顿: (1)今/天下三分(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后置的状语,应在状语前有停顿: 天下苦秦/久矣。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8、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分开: (1)其岸势/犬牙差互(2)邹忌修/八尺有余 (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晋陶渊明/独爱菊(6)巴东三峡/巫峡长 (7)潭中鱼/可百许头(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9、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 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 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 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 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 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 /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

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2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例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 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

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2.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 也' 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 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 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 /卑鄙。 例2.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 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如: 1、尝/与人佣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 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 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