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与可没于xx:没,通“殁”,死亡 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3、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二)古今异义 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做;今,认为 5、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做动词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xx (2)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与可厌之:厌,厌恶 2、名词作状语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意动用法 (1)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四)一词多义 1、熟执笔熟视:仔细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2、语近语士大夫:告诉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3、过不学之过也:过错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二、文言虚词 1、然自视了然:……的样子予不能然也:这样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2、以以追其所见:来,从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与可以书遗予曰:把……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3、之竹之始生:取独标志一寸之萌耳:的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4、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5、焉而节叶具焉:助词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6、其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7、而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生而有之也:就,表承接废卷而哭失声:表承接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二)判断句

(完整版)留侯论等四篇文言文翻译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留侯论 白话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 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 [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加古诗翻译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完整word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太阳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湖心亭看雪》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上哪能有你这样(闲情雅致)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整理大全.doc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高考备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应该强化四个意识.doc

高考备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应该强化四个意 识 高考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形式,自XX年起,由客观 题的辨析选择改为主观题的笔答,而且分值增加到10分, 足见其重要程度。第二轮复习中,应该不图面面俱到,而是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和提升能力。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难点; 因此,总体上,在第二轮复习有必要设立专题复习,以提高学生的 翻译水平。专题设计建议落实如下几点:一是明确高考文言翻译的 命题意向,增强文言意识,把握文言现象(关键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多用、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指、特殊句式、固定结 构等);二是利用知识储备结合语境合理推测词义;三是借助高考 评分细则形成规范答题意识。 二轮复习应该在第一轮复习对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翻译的一 般原则和解题技巧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复习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掌握 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 中的盲点,以翻译为切入口, 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力图引导学生 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 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高考复习和多年的高考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 生们常常会表现出"眼高手低”,许多人往往自以为文意知晓,感

觉能够理解文句,但结果失分很多,得分率很低。原因何在?主要 是在答题技巧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来说,解决句子翻译题,应 该着重强化以下四个意识。 一、知识迁移 掌握所学的文言知识,是准确翻译的基础;而在解题过程中 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 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 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 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一一迁移一一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 落实考点内容。 高考的考查内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所以,我们在 遇到不懂的字词、难以突破的句子时,首先就要回顾课本, 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本身高考考查的是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没有见过的知识点,出现的几率很小。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比如实词理解,X X年全国卷I :每耕田一顷,与转一 资。(《廖刚传》)学生学过: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XX年江苏卷: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后汉书?吴汉传》,学过: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史记?魏公子列传》)。特殊句式,XX年试题第一句考查了“吾所不为也”的判断句式。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 “若此”的位置,注意补上“危笃”的主语。固定结构, 如XX年翻译题第1题考查对“其李将军之谓也”的翻译, 若联想到《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就能正确解决。古代修辞,如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把文言句子的意思说出来。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列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

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新课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考什么(19分) 1. 实词的解释 2. 虚词的用法 3. 文意的把握 4. 句子的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以词为单位,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注意对译 古汉语多用单音节词,翻译时应把原文中一些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词或者多音节词。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2、注意保留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例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3、注意替换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例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pdf

初中文言文翻译 一、《江天一传》原文与翻译 【原文】 江天一①,字文石,徽州歙县人②。少丧父,事其母, 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③。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④,必 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⑤,每试辄拔置第 一⑥。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⑦。家贫屋败⑧,躬畚土筑垣 以居⑨。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⑩。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 ①作者为明清鼎革之际抗清义士江天一立传,重点叙其 智谋和失败被执、慷慨就义的经过,以顺叙为主,间用补叙、插叙,有详有略,笔法灵活有致。②徽州:清代徽州府,辖 歙(shè设)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③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④立 品:树立良好品德。⑤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初 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⑥试:指童生岁试。 ⑦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⑧败:破、坏。⑨躬 畚(b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 具。此作动词用。⑩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12)敝盖:破伞。(13)自若:

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 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 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 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 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 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 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 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 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 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二、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 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文言知识点整理

文言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二、古今异义(古/今)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四、文言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五、一词多义 ①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六、虚词运用 -+①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②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

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白露 ..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初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大全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

(word完整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 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文言翻译的四个知识点

文言翻译的四个知识点 整体求解文言文,难度不可否认。应对考试,理解了七八成内容就能解题,但是对翻译题却要精雕细啄,因为评卷的得分点都是明确的。而且大部分命题者都会选择那些含有特殊文言语法现象的句子给我们来翻译,因此熟悉语言的运用法则对考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

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一 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例2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 解析本句中“兴”“咨怨”二个词是命题者定下来的采分点,这两个词表面上看都不是动词,但两词都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其“动词性”是很容易得出的。 示例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 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3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2015年高考重庆卷) 解析“师”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是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 示例(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寇准传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