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招聘考试判断题300道专项(精选)

教师招聘考试判断题300道专项(精选)

教师招聘考试判断题300道专项(精选)
教师招聘考试判断题300道专项(精选)

教师招聘考试判断题300道专项

1.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我。( )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刺激分化。( )

4.学习中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

5.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便没有必要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了。()

6.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7.课时计划即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

8.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10.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法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13.影响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教育、遗传、性别等。()

14.终结性评价关心的是最终的目标达成与否。()

15.教育目的是由人确定的,具有主观性,不具有客观性。()

16.管理学生只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

17.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

18.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19.“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21.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22.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主张通过“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23.在书上重点内容下面划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 )

2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过程。()

2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6.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27.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2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9.课外、校外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其中学校占主导地位。()

30.教育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教育实践。()

31.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32.埃里克森认为培养勤奋感的主要时期是童年期。( )

33.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

34.宋代时,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35.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声像记忆。( )

36.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37.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

38.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9.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41.人格中的气质可塑性强,性格稳定性强。( )

42.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43.“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44.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45.学习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

4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

47.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

48.“望而生畏”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49.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发展性辅导。()

50.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5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小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可以开除。()

52.组织教学仅仅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53.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5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55.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

56.诊断性评价只局限于在学科教学开始的时候进行。()

57.研究者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58.记忆术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5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认知。( )

60.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

61.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人格障碍。( )

6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

63.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64.思维是孩子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

6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

66.捷克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

67.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享有管理学生的权力。()

68.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69.我国的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70.只要肯钻研教材,教师就能备好课。()

71.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三度”,即信度、效度和难度。()

72.校外教育是在课程标准以外实施的教育。()

7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经过努克力就可以服。()

7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三个主要部分。()75.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76.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77.我们听到了远处火车微弱的鸣叫声,属于感觉。()

78.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79.电视剧《西游记》中有各种各样的妖怪,但他们的形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了想象的一种加工方式——黏合。()

80.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81.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8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礼乐教育。()

83.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出现在各种心理活动中。()

84.宋代以后的教学,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的主要依据是《诗》《书》《礼》《易》《春秋》。()

85.李老师沉着、机智、细致、认真,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这是她能力强的表现。()

86.生产力直接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

87.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88.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

89.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导向。()

90.课程就是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

91.划线、做笔记、提问等都属于精加工策略。()

92.言语是心理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说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93.人的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

94.影响学生新的学习和后继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程度。()

9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96.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患有多动症。()97.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99.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1.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

102.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

10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

104.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中的“礼”是指道德教育。()

105.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

106.从众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107.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大器晚成”,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08.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109.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的是巩固性教学原则。()110.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 111.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和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112.教学方法一旦形成之后,就不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变化。()

113.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实现的。()

114.教师要进行家访时,可直接对被访学生说:“告诉你爸,今晚我要来家访。”( ) 115.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十分强调教育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116.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

117.首先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思想的是《学记》。()

118.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于1993年。()

120.某教师对生病学生不问不顾,导致该学生因延误治疗而死亡,则该教师的行为属于不作为侵权。()

12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

122.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 123.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124.西周时期的国学是由周王朝设立的、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要任务的学校。()125.“长善救失”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规律。()

126.对于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教师不予理睬,这是运用负强化的原理。()127.课程资源的多少及开发只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关,大多数教师感到无教育资源可开发,主要原因是当地条件太差。( )

128.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

129.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130.中学阶段是异性交往敏感的时期,但教师和家长也不要“草木皆兵”,过分限制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131.一般说来,正负迁移的产生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刺激反应之间相似与相异的程度。( )

132.孟子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

133.根据对问题思考速度的差异,区分出了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即冲动型和沉思型。()

134.与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相对立的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135.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水平,则学习动机应保持在中等程度。()

136.赫尔巴特提出,应该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37.多动症是先天体质上的原因。( )

138.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观察。()

139.在学校里,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14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41.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 )

14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43.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反射,如“谈虎色变”“蜘蛛结网”等。()14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145.“勤能补拙”说的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

146.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

147.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应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148.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已经掌握了守恒概念。()

149.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150.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15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52.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培养目标。()

153.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网络教育心理学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

154.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教师。()

155.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

156.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的表现。()

157.近代社会,主张进行绅士教育的是英国的洛克。()

158.有时在大街上遇见熟人,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

159.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

16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单行法律。( )

161.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这种技术是克隆技术。( )

162.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63.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早于欧美国家。( )

164.研究表明,要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需达到50%。()

165.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166.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 16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标本,这属于模像直观。( )

168.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可分为算法和启发法两大类,逆推法属于算法策略。()169.备课通常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一般要求教师要备课程标准。( ) 170.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性。()17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

172.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是设计并开展社会实践。( )

173.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174.心理实验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

175.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176.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177.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178.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种现象在物理上称为气化。()

179.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先救护未成年人。()

180.英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论是群因素论。()

181.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182.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应试教育。( )

183.小学生的记忆,一般以理解识记、无意识记、形象识记为主导。( )

18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的过程。()

185.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呈线性关系,即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18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厚非的。( )

187.2011年8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

188.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189.独立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90.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91.“月晕知风”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

192.“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193.通过收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调查法。()

194.相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

195.顿悟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

196.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197.知识表征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198.目前,我国的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19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了解课程计划、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

20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儒家。()

202.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203.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性过程。( )

204.外铄论对教育在改造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20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陶行知。()206.最早作出普及义务教育规定的国家是英国。( )

207.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

208.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209.罗夏克墨渍测验是一种投射式人格测验。()

210.班级授课制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不宜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21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212.原始社会的教育虽然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但还没有脱离生产劳动分离出来。

()

213.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阻力。()

214.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

21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的能力被称为教育机智。()

216.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217.暂时神经联系是记忆的生理机制。( )

218.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前提。()

219.国家倡导“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校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20.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造性地实践了泰勒的生活教育理论。()221.核电站利用核能进行发电,其所利用的燃料为铀。()

222.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对菱形学习的影响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223.关键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错过某个特定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它将不再发展。()

224.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

225.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个人。()

226.我国西周时期的“六艺”属于学科课程。()

227.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直接知识为主。()

22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捷克的夸美纽斯。()

22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的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30.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31.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

232.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课程形式。()

233.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234.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3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应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236.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方法。()

237.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优势要到青春期之后才能明显体现出来。()

238.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39.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学校、学生、教师。()

240.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41.当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时,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若保持不变,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这说明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242.古代斯巴达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24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心理是客观的。()

244.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

245.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246.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

247.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

248.是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249.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250.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251.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群众性活动。()

25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53.课程计划是规范地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25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55.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了解了学生。()

25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257.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58.《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教育法律。()

259.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始于原始社会。()

26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6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到2020年教育具体目标和要求。()

262.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263.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264.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265.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6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267.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68.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好坏之分。()

269.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知开始。()

270.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271.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

()

272.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

273.为完成一种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274.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275.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276.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277.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278.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

279.2007年我国已经全面免除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28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提高质量。()

281.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28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8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284.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285.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286.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287.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

288.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289.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

290.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291.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292.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参考答案

1.×【解析】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主要因素是教师。

2.√【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3.×【解析】刺激分化是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作出相同的反应。

4.√【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5.×【解析】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评判对与错,它还具有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等功能。

6.×【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7.×【解析】课时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不仅包括课堂讲授的计划,还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

8.×【解析】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9.×【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可以说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学校的出现则是在奴隶社会初期。

10.√【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所以说作为教材主体的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2.×【解析】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3.×【解析】性别不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14.√【解析】终结性评价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5.×【解析】教育目的是人们的教育理想,虽然属于意识范畴,但是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所以说教育目的也具有客观性。

16.×【解析】管理学生不仅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每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7.×【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解析】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命题学习,题干描述的是判断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9.√【解析】略。

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解析】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国家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

22.√【解析】略。

23.×【解析】划线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24.√【解析】考查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25.√【解析】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6.×【解析】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27.√【解析】略。

28.√【解析】首先,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其次,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9.√【解析】学校是专职教育机构,同时,学校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30.×【解析】教育研究的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

31.×【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2.√【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童年期是6、7岁~11、12岁,这段时间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33.√【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34.×【解析】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的时间是在明代。

35.×【解析】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其中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

36.√【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37.×【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指教育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工程,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这些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阶段和形式。所以,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

38.√【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说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9.√【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0.√【解析】略。

41.×【解析】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42.×【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只有适用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关系才能转化为教育法律关系。

43.×【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

44.√【解析】教师申述具有非诉讼性。

45.√【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课程价值。

46.√【解析】略。

47.×【解析】态度和品德实质不同。价值观念只有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48.√【解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49.√【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50.√【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51.×【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52.×【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是第一个环节,而且是在上课前已经开始的。

53.×【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54.×【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55.√【解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和感觉正常,并不存在问题。

56.×【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

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57.×【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58.√【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记忆术是精加工策略的一种。

59.×【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属于道德意志。

60.×【解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阈限。

61.√【解析】略。

62.√【解析】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所以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

63.×【解析】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但它并不等同于生产力。

64.√【解析】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所以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

65.×【解析】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66.×【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67.×【解析】从教育法律关系上说,管理学生是教师的基本权利。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68.×【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本质不一样。

69.√【解析】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70.×【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71.×【解析】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而不是难度。

72.√【解析】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外、校外教育,二者一个是在课程标准之内,一个在课程标准之外。

73.×【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不可以克服的。

74.×【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成分。

75.×【解析】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包括教师的观念转变等。

76.√【解析】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

77.×【解析】对事物的理解性的感觉属于知觉,题干的含义是个体从微弱的声音中判断是火车鸣叫,属于知觉。

78.×【解析】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这是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79.√【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0.√【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81.√【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82.√【解析】略。

83.√【解析】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84.×【解析】宋代以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85.√【解析】能力是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题干中的描述是能力强的表现。

86.×【解析】生产力虽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但不对教育起直接影响。对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87.×【解析】在某一时期,儿童身心发展较其他时期迅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88.×【解析】智育的任务不仅要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89.√【解析】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90.×【解析】课程不仅包括了全部的教育内容,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91.×【解析】划线属于复述策略。

92.×【解析】言语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的。

93.√【解析】略。

94.√【解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

95.×【解析】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96.√【解析】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但不是所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区分。

97.√【解析】略。

98.×【解析】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99.√【解析】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100.√【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

101.×【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注“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02.×【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能代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103.√【解析】产婆术亦称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104.×【解析】六艺教育中的“礼”,不仅包括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历史等内容。

105.×【解析】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106.×【解析】这种社会现象是服从,而不是从众。

107.×【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是人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表现。108.√【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的过程。

109.√【解析】略。

110.√【解析】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从德育的性质上来说,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111.√【解析】题干表述的是高原现象的定义。

112.×【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继而制约着教育方法的变化与发展。

113.√【解析】个体学习动机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影响学习结果,即学习动机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来影响学习结果。

114.×【解析】略。

115.×【解析】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即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116.√【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117.√【解析】略。

118.×【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19.×【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20.√【解析】该教师没有履行对学生的保护职责,构成不作为侵权。

121.√【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22.√【解析】自我意识要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少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

123.√【解析】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即“三字一话”是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124.×【解析】西周时,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是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六艺”。

125.√【解析】互补性规律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长善救失”即扬长避短,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126.×【解析】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不予理睬,不给以强化,运用的是消退原理。

127.×【解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既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等客观条件有关,也与家庭、教师和学生等主观因素有关。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28.√【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增长和大脑的成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29.√【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130.√【解析】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分干涉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否则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而应教育和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与“适度”原则。

131.√【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左右,负迁移指阻碍作用。两种学习之间相似程度高会产生正迁移;相异程度高产生负迁移;既不相似也不相异不发生迁移现象,即零迁移。132.×【解析】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133.√【解析】略。

134.√【解析】略。

135.×【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想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应维持较强的动机水平。

136.×【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37.×【解析】多动症产生的原因不仅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不安的环境。

138.×【解析】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种特点。

139.√【解析】一般来说,在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自尊。只有满足了学生基本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学习。

140.√【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141.√【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142.×【解析】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教育媒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143.×【解析】蜘蛛结网是本能行为,是无条件反射。

144.×【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

145.√【解析】略。

146.×【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147.√【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148.×【解析】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才掌握守恒概念。

149.×【解析】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识不多到知识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150.√【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51.√【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忽视了认知、理解、情感等在人类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52.×【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是易混点。

153.×【解析】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154.√【解析】依法执教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

155.√【解析】教育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156.√【解析】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157.√【解析】洛克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158.√【解析】略。

159.√【解析】略。

160.×【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律。

161.√【解析】本题是对科技知识的考查。

162.√【解析】略。

163.×【解析】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164.×【解析】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过度学习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注意区分这两种说法。

165.√【解析】略。

166.×【解析】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从学习方式的维度上划分的,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维度上划分的,四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奥苏贝尔强调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67.×【解析】运用标本,属于实物直观教学。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168.×【解析】逆推法是常用的启发法策略之一,还有爬山法和手段—目的分析法。

169.×【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70.√【解析】问题解决的认知性体现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171.√【解析】心理学家把教师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72.×【解析】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

173.×【解析】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174.×【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的出版。

175.√【解析】本题是对依法执教概念的考查。

176.√【解析】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反过来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学习动机,如一个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可能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动机。

177.√【解析】到了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178.×【解析】呼气时,刚从嘴里呼出来的是气体,出来遇冷后变成液态的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在物理上称为液化。

179.√【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180.×【解析】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

181.×【解析】在实际事物中,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往往结合在一起,而且非本质因素一般表现得比较强烈。

182.×【解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

183.×【解析】小学生的记忆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形象识记为主导。

184.×【解析】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185.×【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关系。

186.×【解析】教师应热爱所有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187.√【解析】略。

188.×【解析】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六个步骤。在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其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各校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操作流程,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时效性。

189.×【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觉性;第二,独立性,也称自主性;第三,创造性。创造性才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90.√【解析】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191.√【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月晕知风”是典型的思维间接性表现。

192.√【解析】西周时,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193.×【解析】通过收集资料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94.×【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195.×【解析】桑代克提出的联结—试误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

196.√【解析】略。

197.√【解析】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所以说知识表征是知识学习的关键。

198.√【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199.×【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00.×【解析】《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基本法律,即“教育母法”。

201.√【解析】本题是对常识的考查。

202.√【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203.√【解析】个体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04.×【解析】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05.×【解析】1924年出版的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此类教科书。

206.×【解析】德国于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207.√【解析】教师职业角色多样,他们不仅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他还必须是一个学者和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208.×【解析】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09.√【解析】罗夏克墨渍测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投射式人格测验。

210.√【解析】班级授课制虽然有利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但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11.√【解析】略。

212.√【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教育无法脱离生产劳动而独立。

213.√【解析】本题是对情感与意志的关系的考查。

214.√【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215.√【解析】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作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

216.×【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17.√【解析】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假说认为记忆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地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的接通,这就是识记;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得到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回忆和再认则被认为是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

218.√【解析】该题考查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关系。

219.√【解析】略。

220.×【解析】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杜威,而不是泰勒。

221.√【解析】本题是对自然科技知识的考查。

222.√【解析】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上位概念。

223.×【解析】关键期并非是绝对的,错过关键期之后,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得到发展,只是难度要大些。

224.√【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之上。

225.×【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26.√【解析】学科课程分科设置,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但不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学科课程。

227.×【解析】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掌握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228.√【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9.×【解析】这句话说的是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30.√【解析】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针对的是特定的受教育者。

231.√【解析】练习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

232.√【解析】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233.×【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34.×【解析】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35.×【解析】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6.×【解析】讲授法可以是“注入式”的,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注入式”主要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7.√【解析】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优势到青春期以后才逐渐显露出来,之前非常微弱。

238.×【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会降低反应概率,一个则是为了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

239.×【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三类。240.√【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241.×【解析】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42.×【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是古代雅典教育的教育目的。

243.×【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244.×【解析】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

245.√【解析】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顺向正迁移。

246.×【解析】课外辅导不仅包括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也包括给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做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等。

247.√【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或者有缺陷,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就会受到不可弥补的影响。

248.×【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249.√【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商代,并且同时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我国商代的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

250.×【解析】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251.×【解析】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小组活动。

252.√【解析】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253.×【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课程标准的释义。

254.√【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目标的地位。

255.×【解析】了解学生并不意味着班集体的形成。

256.√【解析】略。

257.√【解析】本题考查洛克的教育思想。

258.×【解析】我国最早颁布的教育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它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道路。

259.×【解析】原始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了古代社会两者才开始分离。

260.√【解析】我国法律规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无故开除学生要负法律责任。

261.√【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62.√【解析】略。

263.×【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所以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

264.√【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265√【解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266.√【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

267.√【解析】传统教育更偏重于部分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268.×【解析】认知方式不同,个体选择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对信息的处理,所以说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269.×【解析】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道德认知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270.√【解析】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即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全体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平衡城乡师资力量体现了这一要求。

271.√【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

272.×【解析】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273.√【解析】根据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使是同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采用练习法。

274.√【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275.√【解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76.√【解析】考生要注意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概念的区别。

277.√【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278.×【解析】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这一观点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病。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主要就是对依法执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法执教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对学生的依罚管理。

279.√【解析】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80.√【解析】略。

281.×【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282.√【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的物质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83.×【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在于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284.×【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285.√【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286.√【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是同步发展的。

287.×【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288.×【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289.×【解析】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讲授法和问答法是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和启发式都可以采用的方法。

290.√【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简言之,这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水平。

291.√【解析】略。

292.×【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因此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练习题判断题二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练习题判断题二 1.世间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有它的道理(规律).由此可知,成功必有规律,失败必有原因.√ 3. 高创造性者的特征是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 4.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5. 心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 6.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我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心理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他人与整个世界. √ 7.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脑中的反映,脑是产生心理现象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8. 人类的动机都是有意识的动机. 9. 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

10.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 11. 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需要是由动机转化来的. 12.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 √ 13.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 14.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 15. 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 1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17. 百度集团总裁李彦宏说:"百度成功的关键在于,员工们都非常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说明,只要我们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即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我们就能获得成功. 18. 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 19. 幻想可以分为理想与空想.空想是不符合客观规律,毫无实 现可能的想象,理想则反之. 20. 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是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是可以实现的。√ 21.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 情绪状态.心境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 √ 22. 热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 23. 同一种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一般都能引起完全相同样的反应.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 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 A.多样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 8、沉淀、过滤和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D)。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C)。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A)。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B)。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A)。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C)。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D)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C)。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C)。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着名教育家(A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 )。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觊洛夫 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D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D)。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A )。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A )。A.交往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 C.德育的过程 D.认识的过程。 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B )。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C )。 A.校长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17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17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中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 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她提出了 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 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 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 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中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生。 13、中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 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 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 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 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 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中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17年教师招聘试题

2017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试卷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 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四书)、( 五经)。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 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 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 )、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 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 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 由( )提出的: 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 ⑴和谐教育思想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A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A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A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 A卷 一、选择题(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她所说的超过她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见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 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能够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教师招聘考试结构化试题汇总

教师老师结构化试题——处理学生问题类 1、如何对待差生?如何发现“差生”的闪光点? A 应该公正,平等地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对差生,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 B 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否则,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只是徒劳 C 挖掘“闪光点”,帮助后进生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想获得成功是人们普遍的心里愿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注意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的机遇。 2、你的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我的答案:首先肯定他的上进心,其次告诉他,一次的成绩不理想,不代表自己不优秀,然后让他自己分析不理想的原因,教师再根据他近段时间的表现进行补充、总结。如果是知识不理解,就即刻补上;如果是外界原因,就提醒他,只要改正了,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告诉他,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3、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他纠正? A:性格生缺陷:自卑、孤独、封闭,不合群。 B:我会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他纠正: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张强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张强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张强家庭情况及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写观察日记:鼓励张强养成经常写日记的习惯,把每日所想所见记下,除了作为了解张某强行踪、想法以作为辅导参考之外,并鼓励张强经常审视自己的日记,以增进自我认识。 (4)、自我接纳:要求张强每天必须照二次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模样,逐渐接纳自己,消除自卑感。 (5)、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安排张强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的友谊。 (6)、阅读指导:给张强介绍各类有益增进自我了解、充实知识,沟通技巧,增进人际关系的书籍,并耐心指导。 (7)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8)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4、一位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里话。一个孩子的父母离异,这给他童年的心底留下了一道阴影和许多的痛苦。这个学生写的文章很打动人,文笔也不错。老师没征求学生的意见,就在班上读了这篇“范文”。几天后,这位同学却在日记中表达了对老师这种做法的不满。如果你是那位老师,应该如何去分析和处理这件事?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 卑鄙bǐ 剥玉米bāo 擦黑板cā B.咱俩liǎ 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 蓓蕾lěi 杜甫fǔ 车辆liàng D.泡沫pào 陌生mò 宁肯níng 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C)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D )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B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答案:1.D(“宁肯”的“宁”应读nìng)2.C(另三项中分别有别字“度”“在”“拂”)3. 4.C(应是“高屋建瓴”)5.D 6.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建立学生档案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答案: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容D、学生答案: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型的领导方式 D、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答案: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 1.下列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的是()。 A.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B.学校开展“小发明”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C.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赏析 D.学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2.()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的基本内容。 A.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 B.爱护、理解、尊重与信任 C.关心、理解、爱护与信任 D.爱护、理解、关心与信任 3.班主任以教学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和评论,班主任的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4.不少班主任请学生轮流当班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及班级事务,成为班级的主人。这种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5.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思想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 A.平行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常规管理 6.王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两名男生互相打闹,王老师的处理方式不恰当的是(多项选择题)。 A.立刻制止,当众批评 B.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C.当着全班的面将两位同学叫出去批评

D.眼神示意,下课后处理 7.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以下属于课外活动的有(多项选择题)。 A.参观访问 B.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C.实验课 D.课外阅读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哪几种类型?(多项选择题)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果断型 9.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需要做到(多项选择题)。 A.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重视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B.通过集体教育教会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C.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D.利用规章制度疏导、启发学生,并选择适当机会进行表扬和批评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集锦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集锦一 。 案例1:“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3: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 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

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带答案)

教育学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3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七) 1.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A.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B.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C.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提高社会效益 D.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国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3.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体现的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自我决定论 4.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①主张国家利益至上②反对将人置于次要地位③主张个人造就自己④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⑤忽视个人的责任承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知识具有() A.认识价值 B.能力价值 C.陶冶价值 D.实践价值 6.以下选项不属于经验主义课程论观点的是() A.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B.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C.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生活的范围 D.课程应给儿童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 7.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是() A.积极型正式组织 B.消极型正式组织 C.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D.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新课程带来的教学观的变革?() A.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B.从理论学习转向重实践操作 C.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D.从以教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9.“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应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10.课程内容组织中,虽强调保护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并把行为与所学课程内容统一起来,这体现了课程逻辑规则的()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发展性 11.蒸汽时代要求工人具有初等教育水平,电气生产时代要求工人具有中等教育水平,自动化时代要求工人具有高中和专科以上水平。这说明影响教育培养规格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政治经济制度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1.13分,共33.9分) 1.慕课(MOOC)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主要特点不包括( )。 A.大规模 B.开放 C.共享 D.面对面 2. 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这说明了()。 A.教育的文化意义 B.教育的个人意义 C.教育的政治意义 D.教育的经济意义 3.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的培养。 A.实践能力 B.思维能力 C.想象能力 D.创新能力 4.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所呈现的形态进行分类,校园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校园显性文化的是( )。 A.班级人际关系 B.校舍建筑 C.校园场地布置 D.校园活动仪式 5.人们在以往对于考试的认识中,往往“60分”就是及格线学生的分数只要超过这个分数线,他们的这门考试就及格了,上述表述的这种考试评价类型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形成性评价 6.小明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刚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小军的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等,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7.古代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关于伦理宗教,而不是关于生产的知识与技能,现今我们教育的内容除了伦理宗教外,主要还是关于生产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内容,这种情况说明了( )对于我们教育发展的制约。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8.小方是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他跟班上其他几个有文艺特长的同学组成了一个文艺活动小组,这几个同学经常为了配合学校和班级的文化活动在一起讨论和排练节目,小方和他的几位同学属于( )。 A.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B.积极型正式组织 C.破坏型非正式组织 D.破坏型正式组织 9.吴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认为学生走进教室来上课并不是空着脑袋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学生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解释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推出符合逻辑的回答,吴老师的学生符合( )的观点。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教学理论 C.情感教学理论 D.构建主义教学理论 10.现代教育的( )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体会了这一思想。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1.生物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自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特征,并让他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流程,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最好采用( )的教学方法进行此次教学。 A.讨论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12.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科学教师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它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