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上海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上海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上海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6 题。(18分)

真正的文学与时尚无关

汪涌豪

①当今时代,“时尚”几乎成一引领一切的关键词,为了开启新潮流,它不惜以前卫的姿态挑战社会的认知习惯,进而达到颠覆经典再造传统的目的。基于对时尚所特有的这种文化品性的了解,说它与演艺、服饰等视觉艺术、装置艺术乃至生活艺术有脱不开的关系自属当然,但如今文学也与尚发生了关系,并且非常紧密的关系,却不能不使人感到错愕。

②予谓不信,请看不久前刚评的“十大时尚风云人物”,其中就有作家的身影。究其所以当选的理由可谓牵强,又透着荒诞。如某新生代作家所以占得一席,除了善于用生花妙笔讲述成长故事外,居然还有“喜欢看电影、睡觉和利用45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这样的原因。

③显然主事者是在硬拉作家充撑场面。而这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现如今类似的写作正大行其道,成为当下文坛的一道风景。这被称着“时尚写作”的全部精义,顾名思义,在于和时尚的紧密联动,即以时尚的眼光,摹传时尚中的人事。其间爱情是主料,有一点郁悒和感伤,外加一点调侃作辅助,一点妙喻博人一笑。剩下的就是对众多时尚符号的堆垒了,如音乐、时装、美食、酒吧、迪厅、健身房等等。

④其他见诸网上的“时尚写作”就更琐碎了,与文学的关系也更远。它像足了一块载不了多少雨的云,既轻且薄,不游荡无根。譬如,你不时可以在那里读到类似究竟吃面点王还是麦当劳这样的话题。当然,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是必定有的,只是在时尚的指引下,这些情感往往被处理成真空游戏,其所发生的校园也被幻化成虚拟的流星花园。有的更等而下之,在网上吆喝时尚散文书稿,用以招揽的篇目问题竟是《女为悦己者“隆”》。推销“时尚写作软件”,用以吸引买家的是自吹能将情书写到肉麻。试想,当这类“时尚写作”的趣味,只围绕女人是猫男人抱、男人是狗女人牵做文章,它还能反映时尚所特有的迁进潮流的特性吗?分明是旧时代低级趣味的回潮。

⑤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平弱低俗的写作,却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狂热地追捧,并用以代替对经典作品的深入赏会。鉴于有的追捧还只是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当眼见着人的情感、是一例的廉价和通俗,人为成长所付出的并不是真实的泪与汗的代价,我们真的担心,它会带给孩子怎样错误的人生启蒙。

⑥这里,我们无意于做文学应该是什么的所抽象说教,只想说,真正的文学不可能是时尚的,它比时尚坚久,也比时尚深刻。尤其是,它对时代的正义追求远甚于对潮流习尚的回应,对精神成长的重视也远甚于对情感出路的关心。那种浮士德式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式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的反省,唐吉诃德的不顾一切的战斗,在在表征着文学可以抵达的人性高度和思想深度。

⑦或以为,任何文学都不能脱离时代,故文学与时尚有密切互动无可非议。为此,我们要声明,我们从不拒斥时尚,并乐于承认自己在生活中还曾受惠于时尚。但说文学不能脱离时代与不能脱离时尚,其间区别是巨大而本质的,因为作家不是模特、艺人或设计师,他的文学创作可以追随时代,但永远不能攀附潮流。因为跟着潮流亦步亦趋,只能使他变成一个受塑者而做不成创意者。并且,这种随潮流旋趋旋弃,力求尽人而悦之,必然会使他丧失独立的个体意志,既不能复苏一种精神,又难以启迪更有意义的人生,最终不是在畅销中迷失,就是在时尚中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的时尚写作,包括可以归汇其下的“私语化写作”、“智性写作”、“游戏写作”乃至“博客写作”,不管如何变换面目,都改变不了其

商业性写作的本质。因为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先看市场后再写作的;而这样的作者,诚如勒夫勒所说,也不能算是作家,只是一个“供稿人”而已。

⑧对于文学的时尚化倾向,两年前已有学者提出批评,惜乎影响只局限于学界。当此时时尚的更迭越来越快而文学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特别是阅读成为“悦读”——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或“意念桑拿”,而不承载更深刻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再次揭出它的弊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我们要强调,正如咖啡不是生活的味道,亚麻布也不是文学的质地。文学与时尚不同,后者注定速朽,而前者却有可能永恒。

(选自《文汇报》05.5.16,有删节)

1.“时尚”的文化品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④段,作者批评网上“时尚写作”像“一块载不了多少雨的云,既轻且薄,还游荡无根”,是从“时尚写作”的、、三个角度展开的。(3分)

3.第⑥段写道:文学“比时尚坚久,也比时尚深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仔细阅读第⑦段内容,请分析一下“文学不能脱离时代与不能脱离时尚”的“巨大而本质”的区别。(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 4分)

A.“喜欢看电影……仰望……天空”,是为了说明作家当选为时尚人物的牵强与荒诞。

B.“时尚写作”的全部精义,在于在写作中以时尚的眼光,摹传时尚中的人物和事件。

C.作者反对“时尚写作”,这是因为他觉得,真正文学作品还是需要一定的抽象说教。

D.作者认为,当今狂热地追捧“时尚”文学,会带给中学生和小学生错误的人生启蒙。

E.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再次揭示文学时尚化倾向的弊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F.作者承认自己生活受惠于时尚,但对文学与时尚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持非议态度。

G.唐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长篇小说中人物,浮士德是德国诗人歌德诗剧中人物。

6.请举一本你读过的文学名著,简要谈谈它给你的影响(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今日醉翁亭

焦正安

①进了山门,汽车直朝里面开。下车的地方离醉翁亭只有五六十步吧。要是从琅琊山门口走过来,真正的“山行六七里”就好了。丁导游先引我们看让泉,就在我们的脚下。要不是她指点,我们不会发现这儿藏着一眼泉水。泉水淙淙,大概只相当于家用自来水龙头放出来的流量。这些日子雨水不多,我们未“闻水声潺潺”。雨水充沛时节,会听见潺潺水声的,但那是蓄积起来的雨水而不是让泉之水。

②走进琅琊古道17号的门,看到的依然只是醉翁亭的一条屋檐,在下车的地方看到的也是这一条屋檐——我以为进了门就一目了然的。我们置身于一个相当于庭院的地方。向左拐进去,又是一个像庭院的地方,所不同的是“有亭翼然”——亭之一角像大鹏的翅膀一样就差支到我们的头顶上了。如果没有这种成句,叫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抬头可以看见一角飞檐。”这样一比,方知“有亭翼然”之妙处。再向前,进去,眼前才是从头到脚的醉翁亭。两个庭院是后人根据《醉翁亭记》而给人造成的感觉。

③醉翁亭显得单薄。十六根大碗口粗、小碗口粗的柱子好像使足了劲,硬撑住顶部。“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住在高处的琅琊寺里的智仙造这么一座亭是为了让好友欧阳修上山途中歇歇脚。亭子给我以简易之感。它的最大特色是,长条椅子中间有茶几。这是欧阳修的“办公桌”,他在其上批阅公文。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此中。”茶几也是餐桌。“山肴野蔬,杂然而前陈”其上。醉翁亭建成后,欧阳修每次上山,都要在亭中歇脚饮茶。他见老百姓是喝让泉之水,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喝热茶。一位老人说:“我们没有钱,也没有工夫去喝热茶。喝这泉水既方便又清凉。”欧阳修感慨起来。后来他在亭中歇脚、议事,都是喝这让泉之水。他要幕僚们关心民众疾苦,要“与民同味”。当年,让泉与醉翁亭之间无遮无拦,只有两棵不挡视线的树——被后人称之为醉翁榆。今天,坐在醉翁亭里,让泉不可见矣。

④智仙造好了这座亭,请欧阳修作记。他当天下午就写好了。连夜抄写了六份。第二天早晨,吩咐仆人贴到各个城门上去。除了四道正门,平时闭着的小东门和小西门也打开、贴上。然后派了六班锣鼓手到城门口去,一边鸣锣击鼓,一边高喊:“太守欧阳修,昨日作文《醉翁亭记》,敬请黎民百姓都来过目修改!”傍晚,一位59岁的樵夫手里握着一把斧头,来对欧阳修说:“你的文章句句讲的都是实情,就是开头啰嗦了!”欧阳修背诵起来:“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樵夫说:“停!毛病就在这儿,太累赘了!不知太守有没有上过南天门。站在南天门上,一转身子看到的,四圈子都是山啊!”欧阳修沉思片刻,说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⑤欧阳修对于修改过的《醉翁亭记》很满意。亲自写在石上,请人来刻。刻好以后,把碑竖在醉翁亭外面。来观赏、拓印者络绎不绝。因为欧刻碑文“笔画偏浅”,滁人“恐不能传远”,欲“改刻大字”。知州王诏请远在颍州的苏东坡写成大字。苏是欧的学生,当然欣然同意。欧文苏字的碑刻,高236厘米,宽90厘米,计401个字,每个字约10厘米见方。

这一块碑竖在亭西的空地上,一任风吹雨打。明代的冯若愚为其建了宝宋斋。后人为了不忘冯氏护碑之功,在宝宋斋旁边建立了一座冯公祠,以示纪念。宝宋斋使苏刻碑文免受风雨侵蚀,却没有挡住人为的破坏。在“破四旧”的锤凿之下,碑文上的字有一半少横缺点。还好,这块残碑像铁骨铮铮的汉子没有倒下,向和它擦肩而过的我们诉说着什么。

⑥《岳阳楼记》表现了政治胸襟,而《醉翁亭记》抒发的是闲适之情。向往闲适的人总是比有政治胸襟的人多,因此《醉翁亭记》的群众影响比《岳阳楼记》的影响大。

(选自《解放日报》)

7.第②段长方框中应填入的诗句是( )(2分)

A.千岩万转路不定

B.柳暗花明又一村

C.路转溪头忽现

D.千呼万唤始出来

8.第②段“眼前才是从头到脚的醉翁亭”。作者这样写,既交待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4分)

9.第③段写醉翁亭中的茶几与喝茶的故事,是为了表现欧阳修和。(4分)

10.第③段“今天,坐在醉翁亭里,让泉不可见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作者发出这样感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第⑤段写将《醉翁亭记》原碑文“改刻大字”,又写明代的冯若愚“护碑之功”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对全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有亭翼然”的妙处在于,以比喻的手法,生动、鲜明地刻画了醉翁亭飞檐的动感。

B.写醉翁亭的“柱子好像使足了劲,硬撑住顶部”是为了表现醉翁亭的单薄与简易。

C.第④段写欧阳修改文,是为了表现樵夫熟悉实的际情景,暗示写作应有生活基础。

D.文末,作者借《岳》文与《醉》文对比表达自我感受:《醉》文更具平民化的特点。 13.第⑤段写道“这块残碑像铁骨铮铮的汉子没有倒下,向和它擦肩而过的我们诉说着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残碑的诉说,字数在100字以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 (4分)

14.⑴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⑵永忆江湖归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安定城楼》)

⑶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⑷一骑红尘妃子笑,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过华清宫》)

⑸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⑹________________,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完成第15—17题。(8分)

(甲)登岳阳楼 (宋·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①游。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浪荡: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②柁:同“舵”,这里代指船。

(乙)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甲诗中的“浪荡游”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甲诗对“犹嫌未奇绝”中的“奇绝”没有展开描写,而乙诗中却有具体地描写,其诗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这两首诗的题目同为“登岳阳楼”,但写法不同,请分析两诗的不同写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6分)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①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矣! 云虽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②,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③,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注释]①巡、远:指。安禄山造反时,张巡与许远是守卫睢阳的主将。南霁云为张巡部将。②贼:指安禄山的叛军。③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南八。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

⑴具食与乐 ( ) ⑵延霁云坐 ( )

⑶皆感激为云泣下( ) ⑷此矢所以志也( )

19.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血淋漓,以示贺兰∕贼以刃胁降巡

②且不下咽∕爱霁云之勇且壮

A.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相同,②组两字也相同。

B.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不同,②组两字相同。

C.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不同,②组两也不相同。

D.①组两字用法及含义相同,②组两字不同。

20.对“矢着其上砖半箭”一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箭射中佛塔半块砖上,只留下了半支箭。

B.箭射中佛塔,砖上只剩下折断的半支箭。

C.箭射中佛塔,半支箭射进了佛塔的砖里。

D.箭射在上半部佛塔的砖中,只见半支箭。

21.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节文字通过对南霁云的和刻画,表现了他和的精神面貌。(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齐有北郭骚①者,结罘罔②,捆蒲草,织萉屦③,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原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④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⑤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⑥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⑦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第十二·士节》)

[注释]①北郭骚:春秋时齐国的隐士。北郭,姓;骚,名②罘罔:捕兽的网。③萉屦(fēi jù):麻鞋。④伉:当,承担。⑤笥(sì):苇或竹制的方形盛器。⑥国故:等于说“国难”,指国家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⑦驲:古代驿站专用的车。

23.北郭骚“踵”晏子之门,“乞所以养母”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养其亲者,身伉其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

B.奉养他的亲戚的人,这个人一定能承担灾难。

C.能奉养自己父母的人,他自身要能担当危难。

D.奉养自己亲人的人,应奋不顾身地承受灾难。

25.北郭骚的朋友说:“北郭子为国故死。”他这样认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2分)

26.文中,晏子说了两句类似的话,第一句是“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第二句是“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说第一句话时宴子的感受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第二句话时宴子的感受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写作 (70分)

27.在某地举办的人才“双向选择”洽谈会上,某单位出了一道当场唱国歌的试题。九名大学生,能完完整整地唱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只有两人,能回答出词、曲作者的只有一人。国歌,对于莘莘学来说本不应该“陌生”,因为从小学就开始学唱,如果说此对目不识丁者尚情有可原,但对于受过高度教育的大学生,就地地道道的“不及格”了。

请以“面对国歌试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不要写诗歌)。

(一)(18分)

1.以前卫的姿态挑战社会的认知习惯,进而达到颠覆经典再造传统的目的(2分)

2.话题、情感、趣味 (3分。各1分)

3.文学对时代的正义追求远甚于对潮流习尚的回应,对精神成长的重视也远甚于对情感出路的关心 (2分)

4.①文学追随时代是要做时代的创造者,文学攀附时尚只能成为时尚的受塑者;②文学不能脱离时代,是要表现个体在时代中的意义以及文学对时代的启迪;文学追逐时尚,则使写作成为商业性的行为,容易迷失我,失去意义(大意相同即可) (共4分,各2分)

5.C、F (共4分,各2分)

6.要点:名著、影响要写明思想上的认识或感受 (3分)

(二)(22分)

7.D (2分) 8.观察醉翁视线从上到下的过程;终于见到醉翁亭的欣喜心情 (4分,各2分) 9.为政风流;与民同味 (4分,各2分) 10.后人将醉翁亭用庭院围了起来;像欧阳修那样与人民亲近的官员们太少了(4分,各2分) 11.人们对欧文苏字的喜爱 (2

分) 12.C (2分) 13.一是诉说碑残的原因,一是残碑不倒的原因 (4分,各2分)

(三)(4分)

14.⑴玉垒浮云变古今;⑵欲回天地入扁舟;⑶秋风萧瑟;⑷无人知是荔枝来⑸而死固付之度外矣;⑹善始者实繁 (4分,各1分)

(四)(8分)

15.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2分) 1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分) 17.甲诗从登楼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见写起,在最后的结句中才点题登楼;乙诗先写登楼所见,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4分)

(五)(16分)

18.⑴准备;⑵请;⑶被感动而激奋;⑷标记、记号 (4分,各1分) 19.D (2分) 20.C (2分) 21.⑴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做不义之事而求生民(屈服)(2分);⑵我本想假降以求有所作为。你说这话,我岂敢不死吗(2分) 22.动作;语言;嫉恶如仇;视死如归(4分,各1分)

(六)(12分)

23.①结罘罔,捆蒲草,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②说(通悦,悦服之意)夫子之义也(4分,各2分) 24.A.(要点:对“其”、“亲”、“身”等字的正确理解) (2分) 25.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齐国必侵矣(2分) 26.认为自己认错了人,北郭骚居然是一个知恩不报的人;为自己不理解北郭骚而深感愧疚,北郭骚是一个舍命报恩的人(4分,各2分)

[译文]

(一) 南霁云向贺兰乞讨救兵,贺兰妒嫉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功劳成绩超出自己,不愿意出兵相救。(但贺兰)看中南霁云的勇猛威壮,(于是)不理睬他讨救兵的请求,勉强地将南霁云留下。(贺兰)准备了丰盛酒宴与歌舞伎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激动而悲伤地说:“我从(围城睢阳)来时,睢阳城里的人,没有粮食吃,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日子了! 我虽然想吃这酒宴,但从道义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了,也将难以下咽!”于是,南霁云拔出所佩戴战刀,

(挥刀)斩断一指,鲜血淋漓,将断指给贺兰看。全体在座的人都被他的行为感动而奋激,为他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没有为他出兵相救的意思,就立刻骑马离去;将出城时,南霁云抽出箭,向寺院的佛塔射了一箭,箭中佛塔之上,有一半射进了塔砖里。南霁云(发誓)说:“我回去击败叛军后,一定要(回来)消灭贺兰,用这支箭做一个标记。”……睢阳城被叛军攻破后,叛军用刀胁迫(主将)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就立刻被拉下去,将要斩杀他;(叛军)又去劝降南霁云,南霁云没有明确回答。张巡高声呼喊道:“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做不义之事而求生!”南霁云笑道:“我本想假降以求有所作为。你说这话,我岂敢不死吗?”于是不屈而就义。

(二)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靠结兽网、编蒲苇、织麻鞋来奉养他的母亲,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到晏子门上求见晏子说:“希望能得到粮食以奉养母亲。”晏子的仆从对晏子说:“这个人是齐国的贤人,现在向你乞求奉养母亲的粮食,是非常悦服您的道义,一定要接济他。”晏子派人把仓中的粮食、府库中的金钱拿出来分给他,他谢绝了金钱而收下了粮食。

过了不久,晏子被齐君猜忌,逃往国外,经过北郭骚的门前向他告别。北郭骚洗发洗身,恭敬地迎出来,见到晏子说:“您将要到哪儿去?”晏子说:“我受到齐君的猜忌,将要逃往国外。”北郭骚说:“您好自为之吧。”晏子上了车,长叹一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士了。”于是晏子走了。

北郭骚召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悦服晏子的道义,曾向他求得粮食奉养母亲。我听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如今晏子受到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洗清冤诬。”北郭子穿戴好衣冠,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棒着竹匣跟随在后。走到国君朝廷门前,找到负责通禀的官吏说:“晏子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他若出亡,齐国必定遭受侵犯。与其看到国家必定遭受侵犯,不如先死。我愿把头托付给您来为晏子洗清冤诬。”于是对他的朋友说:“把我的头盛在竹匣中,捧去托付给那个官吏。”说罢,退下几步自刎而死。他的朋友于是棒着盛了头的竹匣托付给了那个官吏,然后对旁观的人说:“北郭子为国难而死,我将为北郭子而死。”说罢,又退下几步自刎而死。

齐君听说这件事,大为震惊,乘着驿车亲自去追赶晏子,在离国都不到百里的地方赶上了晏子,请求晏子回去。晏子不得已而返,听说北郭骚用死来替自己洗清冤诬,他感慨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北郭骚之死说明我越发地不了解士了。”,

(完整版)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装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帆归》)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2分)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 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 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 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诗与城市 孙琴安 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便会以城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 诗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 诗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轫,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幸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 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事,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________的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 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 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 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 ,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曾读书( ) (2)故.尝歌( ) 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05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分)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 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浓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 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超完善。 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色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 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 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 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 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 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 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 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 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 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由单福剪纸组成的窗口图案,常见的题材有“言祥喜庆”、“五谷丰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 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与节庆有关的内容,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 比如旧式窗格金,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 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同有用武之地。 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善针线,作为刺镂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 而且,旧剪纸模式教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换门”,千载 不变,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床,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要消亡,若能颇时应变,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 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困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 繁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美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 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 肖属相。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贴”年是狗年,便改成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 跑来,成了“爱犬送宝”了,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 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 这些工艺精美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 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要求填空。(5分) (1)子日:“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 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B. C. 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自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 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会变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感往往很重,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同舟共济。使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完整版)2019上海高考语文卷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5分) (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记忆与写作 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看来也没什么道理。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另外,经历在记忆中的发酵,也可以使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距离确实起到了某种作用。 ③有人十分形象的将写作比喻为反刍:草料进入牛腹,只是储存,未及消化,营养尚未被吸收,而写作则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行反刍。当然,反刍并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不同时段,只要愿意,作家随时可以对记忆中的任何一种储存物进行反刍,从而完成对材料的多次使用。 ④你和父亲去钓鱼,河边开满了金银花,你们在烈日下坐了三个小时,最后在日落时分钓到了一条大鱼。第二天,你去上学,把这件事告诉同学的时候,由于钓到大鱼并享用美食的骄傲尚未消退,你讲述的重心也许会集中于那条鱼的大

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 现在,我们来谈谈京剧的明天。京剧有没有明天呢?当然有。但是京剧又如同一个人一样,人是有生老病死的,京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可能不受到时代的影响,它也有一个高潮、低潮,盛兴、衰落,它也要分阶段。比如说唐诗,京剧跟唐诗在很多方面相像,盛唐时候唐诗代表者有李白、杜甫,后来人称“大李杜”。到了晚唐的时候,唐诗的代表者有李商隐、杜牧,后来人称“小李杜”,不是说李商隐、杜牧个人的才华就比不上李白、杜甫,但是可惜他们生活写作的那个时代是在晚唐,而不是像李白、杜甫他们生活写作于盛唐,所以李商隐、杜牧的诗作委婉细腻,或许还有一些雕琢,是晚唐时代的唐诗,总体成就不如盛唐。 我们回到京剧上来,梅兰芳是京剧什么阶段的代表人物呢?显然是盛唐阶段。当然,京剧盛唐阶段的佼佼者,不止他一位了。他自成一派的“梅派”唱腔具有醇厚流丽的特点。他精通音律,除了继承传统的唱腔外,还编创了大量新颖的,独具个性的唱腔,这些唱腔多年来深受欢迎,广为流传。他一生排演、创作过大约400出大小剧目,其中《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奇双会》等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他是一位难得的戏曲演员,卓绝的京剧大师。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国京剧也因他走向了世界。虽然梅兰芳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还活在我们心中。他的艺术是活着的。梅兰芳之后这四十多年间,经过“文革”、经过什么等等,现在进入21世纪了,那么不妨说京剧的盛唐阶段过去了,但是京剧还会有新的高潮,还会出现佼佼者。京剧的“小李杜”是谁呢?会有人出来的。这部分人也是重要的,他们将承前启后,以后京剧的宋词时代也会到来的。现在我们应该抓紧目前这段时间,做几件什么事呢?我粗疏想来有四件。一要抓紧对京剧文化的总结。当年辅佐梅兰芳的有一位著名的编剧、戏曲理论家叫齐如山,他把京剧的原则总结咸四句话:“第一句有声必歌,京剧舞台上有声音就是歌唱;第二句无动不舞,没有一个动作不是舞蹈;第三句不许写实;第四句不许真器物、真东西上台,喝酒你不能拿真的酒壶酒杯上台,吃饭不能拿真的筷子、盘子、饭碗真吃、真喝。”这四句话很精辟。那么京剧又发展了有半个世纪了,是不是应该把京剧艺术的规律用文字配合着图像做更加精辟的总结和升华呢?是应该的。第二,应该把京剧文化跟其他的一些东方文化结合起来总结。其他是什么呢?绘画、围棋、中医等等,这都是东方文化的不同的范畴。先是分别找专家总结这些范畴,然后互相打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等于资产重组。我们做大、做好,把中国东方文化做大做好,在面对西方文化挑战时,我们就会更有信心了。第三,有了这个东西,资产重组以后,跟西方文化进行碰撞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真知。第四,以这种真知再返回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文化实践,这样的东西就是活的东西,是有效的东西。 如果上面说的四项工作都能做得很到位的话,那么京剧的命运应该说是很美好的。回顾京剧一百多年来行进的轨迹,总结梅兰芳先生为京剧艺术所作的重大贡献,对于今后京剧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有所启示。并且,我们也相信,京剧的振兴将在21世纪完成。 1.京剧的行当除了梅兰芳所擅演的______角(见图)之外,还有生、净和______。(2分)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 10分 1.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按题记分,一共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别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荀子的《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2.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2分) 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①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②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③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④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⑤在艺术中,⑥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代表,山水诗、玄言诗、山水画中亦多有道家意境。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D)(2分) A.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小明,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C.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二阅读与鉴赏 7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 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南桥

2017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 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填入下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 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的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 呢? 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会有人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 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 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 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

最新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5年上海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 ,你可以将一张街道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 .. 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的《·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 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

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 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 分。 阅读一 ①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 ②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能找到关于石头的记忆。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维特鲁威就在《建筑十种》中,记述了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③有一种解释是人类最初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因为在金属工具的雏形阶段,处理木材相对显得容易??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石头建筑的出现推置于木建筑之后,也就是说欧洲的建筑文明应该晚于中国。可是,想想那些希腊神庙(更不用说埃及金字塔),有关“最初”的 自豪感不免令人生疑,其实这上边很难认定孰先孰后。 ④问题抑或在于不同的人居理念?还真有那么一说。有人正是从木材的温润质感与石头冷冰冰中看出了不同的生活意趣。有人不惮其烦地论证木结构建筑如何暗合农耕文化的田园诗意,好像石头城堡只能充作吸血鬼骑士的文化符号。还有人把中国建筑匀称流畅的线条视如天地人的和谐之境,而把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张扬等等。 ⑤建筑史著作里经常充满了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说法,前卫学者喜欢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趣味一锅乱炖,而这本身也成了一种时尚。难道人们真是为了观念而栖居?如果要打捞旧日的诗意,也该听听“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诗·小雅·斯干》)的歌吟,筑版夯土的农民工绝不会想着“回归自然”什么的,造屋正是为了避除风雨虫鼠之害,何曾成了风雅之赏?可是,真的没有主观因素吗? ⑥中国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用木头,大人告诉那孩子,那是为了赶时间,不像你吃饭作业都磨磨蹭蹭。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日持久的劳役。罗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年之久。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对了,皇帝死后的寝宫倒是

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和答案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家园城市 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