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案:3、(1)端起洒杯 (2)考虑或:想着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

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二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4、本文作者因德馨,虽居陋室,却并不感觉陋,在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中,有一个人虽身处豪宅,并不感觉"自豪",相反却"无故寻愁觅根,愚顽怕读文章",这部名著是什么?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性格特点?请写出与之性格特点相关的一件事

6、文中描写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

8、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

9、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

想?

答案: 4、《红楼梦》;贾宝玉石一个追求健康的自由生命,不愿在陈旧的社会规范中僵死或腐烂的才智之士,他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谏之德,比如弃《四书》《五经》而津津有味地读《西厢记》

5、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8、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10、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13、理解性填空: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是;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

句“,。”一致

(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7)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10)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三国。

(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13)文中的词语填空。

作者认为,该刑(受罚)的是__________的人,该赏(受赏)的是_________的人。

14、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6、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7、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8、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9、第

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1、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1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17、按要求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

④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⑤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⑥从第一段画线句子可以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

()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4)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3.综合题

(2)文中“臣”是指____________,“先帝”是指___________。

(3)摘出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4)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答)。

(6)写出“卑鄙”、“感激”两个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①卑鄙: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②感激: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

(7)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于的心愿。

B.这段称颂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C.这段文字寓情于叙,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D.这段文字寓情于议,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无限感激之情。

参考答案及点拨

A卷

1.(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陟罚臧否刘禅;(3)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亲贤臣,远小人;(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1) c;(2)诚宜开张圣听 3.(1) D;(2)先帝称赞他有才能(3)文巨武将的重要作用要亲近上文举荐的文臣武将,才能复兴汉室

B卷

1.(1)D;(2)①任人唯贤;②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岳飞;③指日可待;(3)A×;B×; C√; D √

2.(1)①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不长庄稼(的地方)(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3)北定中原,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诸葛亮;刘备;(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①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②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6)①出身低微,见识浅陋品质恶劣;②感动激奋深深地感谢;(7)D。

点拔: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段的理解。选段以陈情的方式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文段,弄清各句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还要通过读文段,概括大意。其次要通过比较,筛选出正确答案。

33. 第(2)段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4. 文中画线句“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指代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马说》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爱莲说》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样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2.文中拿“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

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

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

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参考答案:

1.亲贤臣,远小人

2.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 D

3.汉室之隆兴复汉室大业

4.议论

5.C

阅读测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_臣____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___陛下_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信任信用信实______

4.先帝指的是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____助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的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____代_词,可译为____他们_____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C )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7.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___.对比__的方法,论述了“__亲贤远佞____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第一句的说服力__________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7、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2分)答:从视觉和嗅觉写景,(1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拟人;(1分)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1分)二:[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参考答案:1.从听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 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

苏轼《论养士》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论养士》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养士》阅读答案翻译苏轼 (宋)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 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宾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 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 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 也。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 食以养于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

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而老 死于衣褐乎?亦将辍耕叹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之 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矣,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耶?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苏轼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度:估计。

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

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 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o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如上文是苏子瞻欤,意为这是苏子瞻吗?苏轼,字子瞻。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而他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从②揖③题 2.翻译:①少憩村店②官为谁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参考译文】 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东坡听了含笑而谢。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参考答案】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苏东坡北归阅读和答案】相关文章: 1.

《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 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 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 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 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 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 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 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 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 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 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 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2019-2020】阅读答案:《苏轼的意义 》(含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阅读答案:《苏轼的意义》(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 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 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 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 另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 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 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 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 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 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 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 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 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 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 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 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 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 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大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 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

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17.04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黝.( ▲ )黑 袅袅. ( ▲ )烟云 真d ì( ▲ ) 一代天ji āo ( ▲ ) 3.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蒹葭苍苍, ▲ 。 (《诗经》) (2)谁言寸草心, ▲ 。 (孟郊《游子吟》) (3 )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6)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7)“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8)“四十年春秋,绚烂了几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头发。”这句礼赞退休教师支老师的话语,令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 ▲ , ▲ 。” 4.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2分) 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C.《西游记》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吴承恩所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D.《威尼斯商人》《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丹尼尔·笛福、夏洛蒂·勃朗特。 班级仿照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 【认识《朗读者》】 5. 请结合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写一段推荐语。(3分) 伶熙紫杉 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 朗诵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 panyue1997 《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kid.666 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 击着我的心灵。 ▲ 【出彩“开场白”】 6.下面文字是某一期《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请修改画线句,使之和前面两句的句式一致。(2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直面厄运,永不退缩,是海明威的选择;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东坡诗文出自《苏东坡传》。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东坡诗... 东坡诗文出自《苏东坡传》。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 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⑴ ① 像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3.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东坡诗文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道:"你记住我这句

日喻说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日喻说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日喻说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古代的一种:籥[2]眇:瞎一只眼睛,文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1]注: 竹制管乐器。[3]没人:能潜水的人。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扪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达:传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务:致力、从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盘而得其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之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来源:学优高考网]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 岂有既乎?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古诗文阅读]《宋史·苏轼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史·苏轼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宋史·苏轼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知徐州知:担任知州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虽禁军且为我尽力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其孰能讥之乎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3分)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4分)

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苏轼,字子瞻。嘉佑二年,试礼部。是时欧阳修知贡举,得轼论,为之惊喜。然疑其客曾巩之作,不敢以冠多士,但置第二。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素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王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及创行新法。轼皆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怒,使御史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又以事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诗以为讪谤,逮台狱,欲置之死,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上数有意复轼,当路者辄阻之。一日,手札移轼汝州。轼未至汝,上书自言有田在常,愿得居之。朝奏入,夕报可。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元佑元年,迁中书舍人。初,祖宗时,行差役法,其后编户充役者,不习其役,又虐使之,多至破产。乡民至有终岁不得息者。王安石改为免役,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病民。司马光为相,欲复差役,差官置局。轼与焉,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十室九空;差役之害,民尝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因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耳。”光曰:“于君何如?”轼曰:“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唐之中叶,变府兵为长征之卒,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民,天下便之。今免役之法,实大类此。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盖未易也。”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作色。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争之甚力,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而谢之。寻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久之,轼积论事,当轴者所恨,恐不见容,乃请外补,遂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治兴利除害,有德于民,家奉画像,众立生祠。召为吏部尚书,以弟辙除尚书右丞,乃改翰林院学士承旨。居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颖州。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寻迁礼部兼翰林侍读、端明殿两学士、礼兵两部尚书。徽宗立,移亷州,徙永州,更三大赦还提玉局观,复朝奉郎。卒于常州。——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四十六(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欲以唐故事故事:旧例B.光笑而谢之谢:道歉C.天下便之便:适宜D.不敢以冠多士多:赞美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光不以为然苏子愀然B.复以谗请外洎牧以谗诛C.轼与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光笑而谢之黑质而白章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病民。(4分)(2)轼积论事,当轴者所恨,恐不见容,乃请外补。(4分)11.第Ⅰ卷文言文中苏轼对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5分)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如足下之作深之以经术之义味之以史氏之品藻合之以作者之规矩不但使两川之豪士拱手也未即得面驰情无量秋初能一来快尽此事谨勒手状。(黄庭坚《与王庠书》)

优秀教案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5.定风波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重点: 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 三、研读课文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解读,鹧鸪天苏轼阅读赏析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解读,鹧鸪天苏轼阅读赏析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

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 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 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古诗文阅读]苏轼《江城子_密州出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14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①?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②。 【注释】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 尚的罪呢?《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 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得过重。文帝就派冯唐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②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此隐喻侵犯北 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13.这首词气势豪迈,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的“狂”是实写 ,下片的“狂’是虚写。(3分) 14.下片两个注解处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 答案:

13.出猎(或打猎);征战杀敌的愿望(共3分,答对一空2分,答对两空3分) 14.①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②表达了作者要尽全力抵御外敌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每点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 20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1 一、指导思想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混合运算课时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十进制计数法课时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除法的意义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三、量的计量(课时) 、常用的计量单位课时 、名数的改写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时 、小数和复名数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时) 小管家课时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角的度量课时 、垂直和平行课时 、三角形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七、总复习(课时) XX年月26日 向纵深发展。 、做好论文的撰写、参评工作。 活动安排: 二月份:课例展示交流。王钧、李汪俊、罗建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三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程中华、戴辉文、孙小娟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四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刘华波、曹辉、钱芸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五月份:课题研究小结 、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选拔教龄——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