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八下期中复习材料题

历史八下期中复习材料题

1、2012年是新中国土地改革完成60周年,阅读以下有关土地凋整的相关资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如下图)

材料二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曾经历过一些挫折,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也要做出深刻的检讨。

材料三1958年8月初,(南海)大沥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以上材料均引自《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体现了党对农村政策的哪两次调整?(2分)

(2)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试列举两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来证明“曾经历过的一些挫折”。(1分)

(3)材料三提到的“包产或包干到户”指的是当时在农村实施的什么制度?(1分)

(4)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与50年代相比较,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有何变化?(1分)综上所述,在制定“三农问题”政策时应该注意什么或坚持什么原则?(1分)

2、(6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民拔除地界碑

材料二: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三:1978~ 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你说出同时期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另一措施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重点发展什么?(2分)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巳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

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看,是为自卫的必要性

所决定的。

——1950年10月《人民日报》材料二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

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材料三新华网莫斯科3月23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

日前访问俄罗斯(如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

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

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演讲中,习近平说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

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

才最有发言权。”

——新华网莫斯科电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指的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改革调整是指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有何重要影响?(2分)

(3)据材料三,习近平提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那么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被称为什么?邓小平因此被我们誉为什么。(2分)

4、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五:“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材料四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1分)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五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1分)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1分)最先在哪个省实行?(1分)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一中的A城市,既是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它是哪个城市?图二是我国哪个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2分)

(2)材料二中,提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这番话是邓小平1992年在什么场合说的?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何意义?(2分)

(4)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不断深化,让我们逐步奔向小康,对此你有什么感想?(1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