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任人物

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二、品读感悟

(一)、体会穷兄妹的人格美

1、导语: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另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3、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对。“随便说说”说明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说明盲姑娘是多么懂事、多么体贴人啊。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白。

5、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读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为穷苦人定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6、小结: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为他们弹一首。

(二)品读知音

1、导读:听完贝多芬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品读

(1)“纯熟”说明功夫深,非常熟练

(2)看看,这里有很多重复!有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激动。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

有两个您,盲姑娘由愿望现实已经激动得说话也疙疙瘩瘩了。

(3)引读:

“是啊!盲姑娘做梦都想的东西眨眼间变成了现实,能不激动吗?读”

“是啊!谁能想到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会走进这样一座茅屋,为一个穷姑娘单独弹上一曲。读”

“然而,贝多芬并没有激动,看看他是怎样回答的。

“贝多芬也用了两个您——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表现了贝多芬觉得他们是平等的,他们是一样的,他们都热爱音乐!正因为遇到知音,使贝多芬产生创作的激情,要为穷兄妹俩再弹第二支曲子。”

(三)、体会创作的意境美

1、有了创作激情,又是什么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呢?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

2、“清幽”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小结:月光下茅屋一切是那么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盖住了曾有穷困与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贝多芬,对穷兄妹同情也油然而生,要把美的音乐给穷苦而爱好音乐人们,于是借着月光即兴演奏《月光曲》。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体会文曲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横线画也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也描写兄妹俩因琴声而引发联想的语句。

2、反馈交流

3、说说从皮鞋匠所联想的画面中感受到贝多芬即兴演奏乐曲旋律发生那些变化?

4、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5、放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6、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7、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8、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10、你对穷兄妹及贝多芬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联想起飞

1、了解文章写作方法

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

2、小练笔听音乐《爱丽丝》贝多芬钢琴曲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听到了

四、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听一听有关贝多芬的钢琴曲。

2、写一篇《月光曲》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23月光曲

谱写原因

贝多芬穷鞋匠兄妹

同情手足情深

激动懂音乐、爱音乐

高超的演奏技巧

发挥想象与联想

《月光曲》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月光曲》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在教学第9自然段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几处不足:一、教学内容过多,造成第9自然段教学不能侧重进行;二、进行品读指导,不能做到各重点语段都能指导到位等。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是本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精读教学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三、说教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四、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先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二)品读感悟穷兄妹的人格美

1、导语: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另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3、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5、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6、小结: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为他们弹一首。

(三)品读知音

1、导读:听完贝多芬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品读

(1)“纯熟”说明功夫深,非常熟练

(2)看看,这里有很多重复!有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激动。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

有两个您,盲姑娘由愿望现实已经激动得说话也疙疙瘩瘩了。

(3)引读:

(四)、体会创作的意境美

1、有了创作激情,又是什么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呢?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

2、“清幽”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齐读第8自然段。

(五)体会文曲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横线画也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也描写兄妹俩因琴声而引发联想的语句。

2、反馈交流

3、说说从皮鞋匠所联想的画面中感受到贝多芬即兴演奏乐曲旋律发生那些变化?

4、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5、放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6、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7、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8、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10、你对穷兄妹及贝多芬有了怎样的认识?

(六)、联想起飞

1、生欣赏音乐——《致爱丽丝》。

2、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3、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七)、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听一听有关贝多芬的钢琴曲。

2、写一篇《月光曲》的读后感。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任人物

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二、品读感悟

(一)、体会穷兄妹的人格美

1、导语: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另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3、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5、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读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为穷苦人定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6、小结: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为他们弹一首。

(二)品读知音

1、导读:听完贝多芬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品读

(1)“纯熟”说明功夫深,非常熟练

(2)看看,这里有很多重复!有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激动。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

有两个您,盲姑娘由愿望现实已经激动得说话也疙疙瘩瘩了。

(3)引读:

“是啊!盲姑娘做梦都想的东西眨眼间变成了现实,能不激动吗?读”

“是啊!谁能想到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会走进这样一座茅屋,为一个穷姑娘单独弹上一曲。读”

(三)、体会创作的意境美

1、是什么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呢?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

2、“清幽”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3、小结,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体会文曲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横线画也描写实在事物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也描写兄妹俩因

琴声而引发联想的语句。

2、反馈交流

3、说说从皮鞋匠所联想的画面中感受到贝多芬即兴演奏乐曲旋律发生那些变化?

4、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5、放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6、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7、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8、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10、你对穷兄妹及贝多芬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联想起飞

1、了解文章写作方法

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

2、小练笔听音乐《爱丽丝》贝多芬钢琴曲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听到了

四、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听一听有关贝多芬的钢琴曲。

2、写一篇《月光曲》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23月光曲

谱写原因

贝多芬穷鞋匠兄妹

同情手足情深

激动懂音乐、爱音乐

高超的演奏技巧

发挥想象与联想

《月光曲》课堂评议

主要特色:

一、脉络清晰。

不仅抓住了按事情发展顺序的一条明线,而且抓住课文一条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暗线。

二、引导学生从贝多芬的角度走进盲姑娘的内心。

三、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四、贝多芬名言的适时出示,有助于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主要问题:

一、指导朗读不到位,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稍长一些,后一个做出了判断,读得肯定。

二、重难点不突出,情感融入不到位。

三、注意立体性的发挥,更要关注中差生,让学生充分读书。

四、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月光曲》教案+教学反思

22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陶醉、霎时间”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2.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一、钢琴曲导入,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钢琴曲——《月光曲》(课件播放《月光曲》)。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就会有所了解。(教师相机板书: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四、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课件出示问题):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2)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勾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4.师:是什么激发贝多芬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中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2课时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继续学习围绕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容 3、在理解课文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辩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2、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贝多芬画像。 1、这是谁的画像?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 2、学生交流。 3、揭示板书课题。 4、指名读题,读准多音字“曲”。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配乐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说课文容。 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盲姑娘弹琴的事,主要是

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三)、朗读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想想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弹了几首曲子? 2、体会句子。(1)、出示句子:一天夜晚---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当时这是怎样的一种环境? 师:听到有人说话。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的心情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此时贝多、心理会怎么想的? 过渡: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2)、出示:“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一句是姑娘说的,其实她是“随便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3)、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过渡: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理解格外、清幽。齐读

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

月光曲第二课时 一.齐声朗读第2-7自然段 二.体会月光曲(第九自然段) 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的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 1.ppt展示,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2.听着琴声,皮鞋匠仿佛看到了什么? a.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水天相接是水和天连接在了一起;微波粼粼(波涛汹涌)是指: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霎时间是指极短的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音乐轻幽舒缓)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a.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朝着岸边涌过来…… 贝多芬音乐的曲调是怎么样的呢?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高昂激荡. (板书:舒缓—明快---高昂) b.听着这琴声,妹妹的反应是怎样的?划一划是哪个句子。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 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有美好向往的意思,重点表现在"表情恬静而向往".安静,是静止不动.重点 在"安"。恬静表现了姑娘脸上的专注、平静的神态,心里舒适安逸。 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 “妹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神态描写,此时的妹妹惊呆了,被琴声迷住了! 妹妹似乎也被琴声带进了大海。 3.教师总结: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生动的联想啊!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高 昂,可见贝多芬的技艺是多么高超!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 4.《月光曲》欣赏。 (7)第十自然段 月光曲多美啊!齐读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来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陶醉: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陶醉---苏醒 三.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对贝多芬又有怎样的了解呢?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同情和爱护的情怀。 a. 名言。 b. 背诵第九自然段。从这段中你能区分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内容是虚写吗?实写 的用横线划出来,虚写的用波浪线化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莱茵河、霎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贝多芬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简要发言) 教师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2课《月光曲》。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①字音方面:“茵”读“yīn”,不读“yīng”;“霎”读“shà”,不读“chà”。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月光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6《月光曲》教学设计 石泉县城关第一小学李欢欢 教材分析 《月光曲》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学情分析 《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议,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应反复地品悟语言内涵,真正读出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在写实中加入联想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发生的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理解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感受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在写实中加入联想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月光曲》 教法 谈话激趣法、引导点拨法、品词析句法 学法 朗读法、默读法、自主实践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准备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贝多芬弹奏第一首的原因,初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月光曲》 师:(深沉地)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做到了这一

最新人教版月光曲教案3篇

最新人教版月光曲教案3篇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月光曲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月光曲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清幽、陌生、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准确分辨课文中那些是实在的事物,那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中的感情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学法提示: 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建议同学们置身于文中,入情入境地读,边

读边想象.注重感受描写《月光曲》的句子和贝多芬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用不同的线分别勾画描写的实在景物和想象的景物,驻足品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品味艺术的美. 学习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贝多芬的故事,教师可以准备《月光曲》选择时机在课上播放,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旋律.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温馨提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生字读正确,理解难懂的词语. 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券()粼()霎()键() 卷()鳞()刹()健() 3、选词填空 幽静清幽恬静清秀干净 ()的脸()的月光()的小路

小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月光曲教学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Moonligh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 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

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来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本课时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第6一10自然段。整个教学过程把读读、议议、体会、想像、说写当作最基本的手段,配以电教媒体的辅助手段,使教学进行的顺畅,主线突出,重点明确。同时使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让更多的学生都获得实践和表述的机会,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科融合自读自悟”,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教案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了这一现代教学理念,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这里教师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领悟文章的中心。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精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2《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学习掌握“谱、莱”等9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2.范读课文,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说起月光,你一定会想起许多优美的诗句,回忆起许多与月光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这一课我们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诞生的。【出示课件1:课题】(板书课题:月光曲)这篇课文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 (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不是,是一个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4.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件2】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5.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三、理解结构,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 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4.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老师读课文。范读课文第二大段。 四、读后提问,分清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贝多芬弹第一首和第二首为根据,分成两层。 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层:第2—6自然段 第二层:第7—10自然段 五、进入情境,体会内心 读讲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 一份好的教案能让老师明确教学目标,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希望能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感情的变化。 2、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 教具: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3、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4、学生质疑 三、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月光曲 2、请生简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质疑: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生从内容及人物质疑) 二、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1、生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来? 2、品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3、交流讨论情况,重点体会以下几方面: (1) 贝多芬进屋是被兄妹的谈话所感动; (2) 贝多芬弹一曲是看到兄妹穷,但又爱音乐,产生了同情心; (3) 贝多芬又弹一曲是因为发现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动; (4) 贝多芬飞奔回店是因为创作了一首新曲子很兴奋。 4、小结

(1)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述:这些感情的变化其实就是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2)这些结论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根据生述板书学法。 找 分析言行问 议 说 体会心情 理解内容 三、学习体会第三节 1、文中哪里最让贝多芬感动?(课件出示兄妹对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那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体会兄妹说话时的心情变化。 3、交流讨论情况 (1)妹妹说第一句话时是(渴望)的心情,因为她知道贝多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之四

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通过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 教学课件:《月光曲》200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

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三、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 (《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板书()曲子。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子。)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了解乐圣并点击生平逸话,拖曳文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优质教案

《月光曲》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生字,会写“谱写”“钢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点: 1.会写“谱、莱”等8个生字,会写“谱写”“钢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走近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2.交流一下你了解的贝多芬。 (1)贝多芬是个非常好的音乐家。 (2)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与人交谈。 (3)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3.出示课题《月光曲》。 二、初读感知

(一)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二)情境导入: 知道这首《月光曲》背后的美丽传说吗?一起走进《月光曲》吧! (三)认读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字词,同桌指读。 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 茅屋烛光失明纯熟 清幽琴键景象陶醉 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四)默读课文,解决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传说”? 问题二:传说中的《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知理解 (一)朗读感知。 我们又一次熟悉了课文内容,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朗读提示: (1)朗读课文。 (2)划分层次。 (3)概括文意。 预设:《月光曲》是个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贝多芬,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个传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贝多芬进行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2 月光曲 公开课教学设计

22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代讲,以读促讲。本文是一篇融知识、情感、情境于一体的文章,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月光曲》这篇文章语句优美,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时间久远,地点有别,加之语文课上谈音乐,教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不仅要抓住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这一条明线,还要紧紧抓住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这条暗线。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始终紧扣行文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赞美贝多芬热爱人民,为人民而创作的品质,让学生掌握主题。同时,《月光曲》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除了对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细致之外,“实”“虚”结合,即由实在的事物引起联想。因此,教学内容的同时,采用具体事例、体会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写作方式。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3、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音乐,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月光曲》片段】同学们,这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课件出示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学习掌握“谱、莱”等9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2.范读课文,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说起月光,你一定会想起许多优美的诗句,回忆起许多与月光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这一课我们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诞生的。【出示课件1:课题】(板书课题:月光曲)这篇课文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 (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不是,是一个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4.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件2】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六年级上册语文 22月光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想一想: (1)美妙的乐曲。 (2)拨打高尚的情怀。 2. 伴着乐曲朗读课文,感受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回顾内容。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研读课文,感悟音乐家高尚的艺术情操(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赏析句子,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出示“一天傍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透过这个“幽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此时,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的。 2.究竟是什么原因打动了大音乐家,让他心甘情愿为一个盲姑娘弹奏一首又一首乐 曲呢?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讨论 出示“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太难弹了,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我不过说说罢了。” 你觉得是那句话打动了贝多芬? (1)“这首曲子太难弹了,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会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渴求。

22《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月光曲》第二课时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司艳炜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的原因。 2、结合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背诵。 3、感受贝多芬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2课《月光曲》,请看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分角色朗读课文2 —7自然段,思考: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要求:坐姿端正,声音洪亮,时间6分钟。 1、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的原因: 因为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自己的钢琴曲,又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后,他为他们生活在穷苦中,仍热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2、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当弹完一曲后,看到盲姑娘这么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所以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三、自学指导二:大声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现实的。请用“波浪线”画出兄妹俩的联想。 2、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读一读联想的部分,想一想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 要求:坐姿端正,声音洪亮,读出感情,时间5分钟。 第一幅: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舒缓、柔和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明快有力、逐渐增强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高昂激荡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前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从课文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2.“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地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四、课堂小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也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本月光曲 教学设计

22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莱茵河、霎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贝多芬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简要发言) 教师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2课《月光曲》。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①字音方面:“茵”读“yīn”,不读“yīng”;“霎”读“shà”,不读“chà”。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市公开课)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回顾创作的经过 师: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大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它的谱成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师:谁来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生: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贝多芬来来到莱茵河边散步,他走近一间茅屋,听出姑娘很爱音乐,可是,入场券太贵买不起,就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弹奏刚才那首曲子,贝多芬认为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是激动,于是又弹奏了一首曲子,然后回店把它记录下来,《月光曲》就这样谱成了。 师: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月光曲》 生:清幽的月光 生:盲姑娘对音乐的酷爱 二、体悟旋律的优美 师: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我们可以从兄妹俩美妙的联想中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段读一读,小组讨论,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 生:我觉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满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所联想到的,这时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

师:那表明曲子很舒缓,对吗?(板书:舒缓)请你读读这个句子,把我们也带到那月光下的静静的海边吧。 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 师:好,看来这时的曲子是舒缓柔和的。(板书:柔和)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生:后来(读)“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时的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些,节奏也应该快些啦。 生:我觉得除了节奏加快,它的力度也应该加强了。 生:我觉得这时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说明曲调有反复。 师:那就是节奏也快,弹得也有劲啦,是吗?(板书:快速有力)谁来读呢?(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我读得也快,还有刚才说这时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读“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也读得快,而且有劲。 师:他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谁来把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句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 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这时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档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 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 的美好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这篇课文,《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谁写的呢?谁能来介绍一下贝多芬? 二、细读课文,思考: 1、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月光下的莱茵河畔,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为什么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曲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生汇报) 2、谁来读一读兄妹的对话?“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的话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3、男生读哥哥,女生读妹妹,再体会一下这对兄妹的深厚感情。 4、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说明了贝多芬的什么品质? 小结:是啊,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的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穷兄妹俩弹奏钢琴。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 5、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姑娘是怎么说的?贝多芬是怎么回答的?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6、小组対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体会当时盲姑娘的心情,贝多芬的心情

怎样,他会想什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7、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即兴演奏的?从那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三、自学感悟 自学八、九、十自然段。小组交流。 1、贝多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创作出这样世界著名的曲子的? 2、兄妹俩是怎样听的? 3、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想像?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四、学习联想部分 1、这些想象与什么有关? 2、这首曲子的节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从文字中体会一下。(学生读,体会交流) 3、出示课件,一起听一听。 4、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节奏、感情。(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等) 小结: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小结:是啊,我想兄妹俩不光是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同时也被贝多芬先生同情穷苦人的精神所打动。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贝多芬的崇敬之情齐读第九自然段。(配乐读)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投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记住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和这首《月光曲》。 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贝多芬节奏 伟大的音乐家舒缓 善良、同情穷苦人渐强 高超的技艺激昂 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 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 故事。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 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 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8个生字。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 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c)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 1、同学们,请听。(播放乐曲《月光曲》) 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 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呢。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三、)谈话激趣: 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 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 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生: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 曲》记录了下来。”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 2、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 记的。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