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

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

——大河北中心小学丛日彬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教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上,由于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同,以此为基础所建立起的教学理论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这样说,对教与学的关系有多少种理解,就会有多少不同的教学理论体系。因此,如何科学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就成为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本文试图从对象性活动理论和意义活动理论两个角度对如何建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对象性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实践活动的观点

对象性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指从哲学认识论的实践活动观点(或者说对象性活动理论)出发,把教与学之间看作是一种互为对象或互为主客体的“我--它”关系,把教学过程视为是一种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对象性活动。

(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对象性活动理论认为,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通过自主活动,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

认知结构,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1)自主性。自主性说明的是个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积极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

(2)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个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表现在他能够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去同化外部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有选择地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3)创造性。如果说能动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那么创造性的实质则是对现实的超越。但是,学生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它不仅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认为这些成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二)教与学之间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哲学认识论的实践活动观点认为,个体的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主体,也不是起因于客体,而是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客体在作用于主体的同

时,主体也作用于客体,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体通过对象性活动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皮亚杰就认为,对于个体的学习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个体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行动,“应当在行动中找到一切认识的来源”。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对象性活动自主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建构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对象性活动理论认为,个体的自主活动是学生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径直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主要任务是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以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意义的生成。在这里,“学习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观经验、信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是适合学生的,并能纳入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这是因为个体的认知活动并不完全是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是个体的思维与环境中的具体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研究如何设计培养学生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的方案,以达到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目的;

③研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带来的相互启发作用。

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之间高水平的合作和沟通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

征:

①沟通是围绕学习者对某个主题的见解、想法而展开的,应体现出他们头脑中高级的思维活动,如辨别、推论、概括和质疑等,而不只是表述各种事实、经验、定义、程序等;

②随着交流的进行,能自然地达成“共识”,而不是靠教师事先的安排、控制来形成“共识”;

③对话始终能以参加者的想法为基础,最终能促进学习者对某一主题的共同理解。

建立在对象性关系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反对学习者在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强调学习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自己知识意义的建构者,突出了个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立找到了内在的科学依据,“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却将知识、品德、要求加到儿童身上,任何这样的企图只会破坏他的个性品质的基础”。

二、意义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理解和交往的观点

意义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指从意义活动理论出发,把教与学看作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的意义活动,是两个人纯粹作为“人”的相遇,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主--主”关系或“我--你”关系。

(一)人是意义活动的主体。

与对象性活动理论截然相反,意义活动理论认为,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是一种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意义关系。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人生活在其中,与之交往,与之发生关系,世界的意义也因此向

人展示出来。“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世界的奴隶,人与其生活的世界不是谁是中心的关系。人不是世界的中心还因为人不是一个概念,人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分我、你、他,三者亦不能分出谁是中心来”。

(二)教学活动是一种以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为对象、以促进人的全面“生成”为旨归的精神性生产实践过程。

从意义关系来看,教学活动作为以人为对象的、塑造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归,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从本质上讲,教学活动是一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精神性生产实践活动。因此,教学活动应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放在核心地位,以培养完满的人格为目标,关注教与学双方对意义的理解,强调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言说以及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从而建构人与世界的全面、丰富、活泼的意义关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寻回失落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从而实现人性的复归与完满。

(三)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

奥地利著名宗教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世界与人生具有两重性,存在“我--你”世界与“我--它”世界之分。“对话”只可能发生在“我--你”世界之间,而“我--它”世界之间则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在“我--你”世界中,“我”视“在者”为“你”,“我”与“在者”之间是一种生机盎然的精神相遇关系;而在“我--它”世界中,“我”视“在者”为“它”,“在者”是“我”的经验与利用的对象,或者是满足自己利益、需要、欲望的工具。“我--你”关系或“我--它”关系,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都可能存在。

1.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学生的学习中,学生与“文本”之间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生硬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意义关系,是一种“我”与“你”(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关系。“对话”是实现学生视界与“文本”视界融合的途径,通过“对话”,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的历史视界不断融合,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这样,“对话”就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意义联系的纽带。在“对话”中,对话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意义理解的正确与否,既不是由学生来决定,也不是由“文本”来决定,而是由理解的双方共同来决定,即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对某一个问题达到意义的认同和共识。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意义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即“主--主”关系或“我--你”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到尾在相互地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否实现“共享”,关键是:(1)

尊重彼此的观点;(2)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3)言论和行动的自由;(4)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5)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6)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

由此可见,建立在意义关系之上的教学活动主要不是一种知识授受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理解和“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

三、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对象性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与学的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互为对象的“主体--客体”或“我--它”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意义活动(精神性交往活动)和意义关系(“主体--主体”或“我--你”关系);人不仅仅是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更是意义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说,现代教学试图从对象性活动理论和意义活动理论的辩证统一出发来探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那么,如何来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对象性关系和意义关系、对象性活动与意义活动之间的联系呢?现代教学认为,仅仅强调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或只是一种意义关系,仅仅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或只是一种意义活动,都是片面的。在教学过程中,意义关系是对象性关系的前提,对象性活动是建立在意义活动基础之上的,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只是把教与学视为一种对象性关系,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对象性活动,就容易导致人们只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任由外部随意塑造、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和客体,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无法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价值引导;反之,如果只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意义关系,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意义活动,就容易削弱、忽视甚至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

导作用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引导作用。

因此,现代教学从对象性活动理论与意义活动理论的辩证统一出发,认为教学活动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任何一方都不是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而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价值引导”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具有与一般的对话、交流不同的特点--教学活动是有特定的方向和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师应积极通过“对话”参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和条件,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自主建构”则进一步指明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是由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地生成和建构的,从而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

大河北中心小学

2012年5月9日

教师业绩报告范文3篇

教师业绩报告范文3篇 教师的业绩评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业绩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教师业绩报告范文篇一: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曾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自任现职以来,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工作中既教书又育人,多年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深得家长的好评。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做到出全勤、干满点,任劳任怨,从不计个人得失,服从领导,听从分配。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注意加强业务学习,努力进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改新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鼓励创新精神。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做到“六认真”。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上好每一节课。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讲到练,习题设计实行梯度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使学生从督促学到自觉学。备课时,在弄懂、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拓宽、加深,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如继往,运用自己积累的教育教学和管

理经验,认真对待和管理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自我发展的道路。作为班主任,我知道要取得学生的信服,光有细致的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用知识去征服他们。因此,我认真进行业务学习,将自已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加宽、加深,积极参加关于有关新课改的继续教育学习,参加校内外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自已的讲课艺术和授课水平。结合所教学生特点,以教好学生为核心,大胆尝试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从知识上来吸引学生,确实学到一技之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注重联系实际,设疑解疑,讲究说话的风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xx年我撰写的《小学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论文发表在《科学教育论坛》(中)并获奖,xxxx年9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于九月份被评为“旗级优秀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教师业绩报告范文篇二: 庞基,男,汉族,中***员,生于1982年7月。20xx年7月毕业于海南临高师范学校,毕业至xxxx年7月一直从事私立学校教学工作。自20xx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xx年获得专科学历,20xx年获得本科学历。xxxx年参加全县教师竞岗考试获得全县总分第二名。自xxxx年9月至今,在临高县多

2018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资料

2018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资料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 (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 (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 (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宗旨是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1 )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分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2 )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其定义,找到行动研究的特点。详细介绍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而了解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员认识行动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的不同。( 3 )通过案例学习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展反思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不足。( 4 )最后,探讨撰写行动研究报告的意义,分析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提出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课程在互动对话环节邀请做过行动研究的一线教师与学员,分享她们学做行动研究的过程和体会,为一线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学习要求】 1. 深刻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总结行动研究的特点,思考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与小组成员讨论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困难。 2. 与小组成员讨论和分享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调查工具,为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3. 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并能按照行动研究的过程,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在教学中实施改进方案奠定基础。 4. 完成一份开展行动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引言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使课程理念转化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自觉行动必须来自于教师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动。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西方国家引起课程专家的关注,行动研究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范围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行动研究以其研究性和实践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探索中国国情下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二、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四、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应用他人的理论或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应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再是对职业的补充,而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也才能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开始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 90 年代中开

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材料

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材料 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材料一、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员先进性,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现代教学理论,狠抓教导处的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教导处现有成员3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教导处成员平时抽时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员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工作中,教导处成员经常不定期召开教学教研碰头会,及时交流教学经验,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重大事项及时向校领导请示汇报;不断总结前段的工作,研究和部署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和任务。团结互助,尽心尽责,该做的工作提前考虑、做在前面,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每天坚持早来晚走,坚持早七点之前到校,检查各班晨读情况;下午学生离校以后再下班;晚自习值班做到来在师生前,走在师生后,检查教室的门窗、电源,保证学校安全。上班时间不外出。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具有讲课、评课和指导教研教改、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尽可能多深入课堂听课。同时,以身作则,教好自己所任的课程,在教师中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和员示范作用。二、提高教师的教育自觉性,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教导处成员和学校领导的要求和以身作则,各班主任、语文和英语任课教师绝大多数都能在早7:00以前到校,指导学生搞好晨读,其他教师早到校的也不在少数。教导处成员坚持每天分头查早读,坚持每节课检查教师上课和自习情况,有效的杜绝了教学事故的发生;晚自习值班制度坚持的也很正常。三、带领全体中学教师集体学习《走进新课程》,继续推进“课改”的各项工作。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走进新课程》,学习本学科新《课标》。根据教培部工作要求,我们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走进新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教导主任上课,教师们都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教导处成员任成员,各“课改”教师全部参加,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改”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课改”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四、创建温馨校园,争做文明师生。本学期,教导处根据公司“深化教育管理,创建温馨校园”和《济宁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抓好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学校和教导处带领教师反复学习公司文件精神,吃透文件精神,明确责任,分工到人,有力的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教导处多次召开中学全体教师会议,向每个教师布置任务,明确责任,规定:一定要按照文件精神去做,哪个教师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哪个教师的责任。要求教师们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第三,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包括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课都正常开课,科学安排课程表,以保证学生每天有一节课的体育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不定期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纪录,开展评教评学调查,并举行了教案和作业展览。学校没有使用过盗版教学教辅材料。通过各种检查,对每个教师的教学等情况都做了记录,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语、数、英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理、化作业在15分钟左右,其他学科不留课外作业,当堂掌握。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除中四年级外,其他年级周日和节假日一律不上课。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开展“深化教学改革,创建温馨校园”的活动,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2011年,建党90周年,胡主席的“七一”讲话总结了建党以来我们祖国的伟大成就,并深刻剖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党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军校学员,“七一”讲话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了政治理论学习的重点,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学原理? 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正如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在《现代政治分析》一书中所指出,“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一位公民,在一个国家、市镇、学校、教会、商行、工会、俱乐部、政党、公民社团以及许多其他组织的治理部门中,处处都会碰到政治。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政治作为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个可以广泛延伸的概念。就范围而言,从几个人组成的小型团体,到社区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自治团体,再到国家、地区或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组织和活动,几乎无不带有政治性质,“家庭政治”、“办公室政治”、“政府政治”、“非政府政治”、“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等概念的使用,正表明了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和普遍存在。 今天,我们学习的政治学原理,不是学习那些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以贯之的所谓“政治理论”教条,也不是讲官场上跟

风站队舞权弄术的技巧,而是要探讨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解析现实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的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善治”的条件。 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属于公共事务的,纳入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由公共权力(政府)部门采用法律的、行政的、政策的多重手段去解决。属于私人事务,由私人自己或私人之间去自行解决。一个秩序良好的政治社会,必需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关系: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诉诸国家权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实行社会自治?在什么情况下,又需要实现个人自由? 从实践上讲,需要我们界定国家权威的基础和来源,国家权威的结构和实现形式;需要安排政府内部结构;需要界定政府与其他政治主体(政党、社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关系;需要确立社会自治的原则和社会行为的规范;需要确定个人自由权利的内容和保障自由权利的机制。 说到底,就是要解决自由——民主——平等——效率——权威的关系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关系问题的可行制度和实现途径。学习政治学原理,就是要从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一个“正义”的社会究竟如何构成;一个“正义”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 现代欧洲的制度是不同力量(王党分子和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斗争妥协换来的;现代美国的制度是已经掌权的政治精英精心“设

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 专业代码:(045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英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2.教育原理(2学分) 3.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4.汉语言文学基础(2学分) 5.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6.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

1.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 2.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 3.外语教育心理学(2学分) 4.教育统计学(2学分) 5.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与论文写作(2学分) 6.英语语音实践(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专业理论知识类课程 (1)认知语言学与英语教学(2学分) (2)英语教师发展研究(2学分) (3)语用学与英语教学(2学分) (4)西方文化概况(2学分) (5)翻译理论与实践(2学分) (6)二语习得研究与英语教学(2学分) 2.教学专业技能类课程 (1)现代教育技术(2学分) (2)英语教师口语(2学分) (3)英语写作与教学(2学分) (4)英语阅读与教学(2学分) (5)语言测试学(2学分) (6)高级英语写作(2学分) 3.教育教学管理类课程 (1)英语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 (2)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3)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校内实训阶段,安排在第2学期进行,校内4周。 每位研究生备课教案和课堂教学各不少于2节,听课不少于10学时,且应作好听

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材料

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材料 尹红娟,女,1981年11月18日出生,是翁牛特旗毛山东乡总校的一位数学教师,2002年9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教书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受到学校师生的称赞、家长的肯定。现将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修养,为人师表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端正,师德良好;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积极向上、服从安排、团结同志,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 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培训。还经常阅读教育期刊,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工作中,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我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学生、学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还认真写好教学反思,不断总结得失,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把握教学各环节,力求突显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搜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理论教学从理论上解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良好。认真备课,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不难,但备好一堂课很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尽量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因材施教,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三、春华秋实,天道酬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顾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收获的是学生一天天的成长,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我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获国家级二等奖;《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获区级二等奖;教案《爷爷和小树》获区级一等奖;获市级电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学习材料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素质(一)

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素质(一) 近几年,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日益普遍,小学英语教师短缺现象也日益明显。为适应小学英语教学的具有较高学历、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要求,一些高校的小教大专班应运而生。由于目前尚未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其培养目标也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英语课程分为九级目标,其中1—2级是小学阶段的目标,4年级学生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学生应完成二级目标。《标准》对实现各级目标具体要能做什么也作了详细的描述。1级目标的总体描述是:对英语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昕懂和渎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2级目标的总体描述是: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要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以上目标,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小学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普通教师应该具备的知

识、技能和情意几方面素质。因而,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此外,小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指从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本文所探讨的专业素质主要指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素养、英语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四个要素。 一、英语专业知识 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构成教师向学生“授业”的基本内容。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对于从事未来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未来英语教学的保障。尽管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很难胜任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言语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质。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修养几方面。良好的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

教师个人业绩总结

任现职以来本人业绩成果工作总结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曾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自任现职以来,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工作中既教书又育人,多年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深得家长的好评。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做到出全勤、干满点,任劳任怨,从不计个人得失,服从领导,听从分配。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注意加强业务学习,努力进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改新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鼓励创新精神。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做到“六认真”。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上好每一节课。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讲到练,习题设计实行梯度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使学生从督促学到自觉学。备课时,在弄懂、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拓宽、加深,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如继往,运用自己积累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认真对待和管理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自我发展的道路。作为班主任,我知道要取得学生的信服,光有细致的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用知识去征服他们。因此,我认真进行业务学习,将自已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加宽、加深,积极参加关于有关新课改的继续教育学习,参加校内外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自已的讲课艺术和授课水平。结合所教学生特点,以教好学生为核心,大胆尝试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从知识上来吸引学生,确实学到一技之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注重联系实际,设疑解疑,讲究说话的风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8年我撰写的《小学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论文发表在《科学教育论坛》(中)并获奖,2009年9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于九月份被评为“旗级优秀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绿洲园区小学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动机理论,国外心理学家提出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 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的吸引力。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班级中兴趣的缺乏常常导臻各种危机。那么如何使学科具有吸引力呢?教材、环境、教师的素质。教师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冒险”、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让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努力 马斯洛(A·H·Maslow)认为。只有缺失需要(deficiencyneed)得到满足的学生才有可能出现求知与理解的愿望。但是即使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学生也不见得就努力学习,因为游手好闲要比努力工作更自由、更舒服。此外,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得到各种奖励和肯定前,往往不能独立地判断哪能些基本技能是需要掌握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疏导和教诲,促使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的学习以强化。强化技术包括榜样、模仿、象征性经济奖励等。当然,在使用这样的动机技术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奖励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以减少其副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是否达标 从动机角度看,目标必须为全体同学所理解并能在短期内达到。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学生经常得到强化,他们的学习就能顺利进行;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难或太远,那么由于缺乏近期动机,学生的活动可能出问题。因此,当教师要求学生为远期目标而学习时,必须在实现远期目标泊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比如,有的教师用卡片列出学生在学校教育结束时所要学习的全部数学技能,当学生完成卡片上的一个目标时,就得到一个成绩;当他获得五个成绩时,他就完成了一张目标卡;当他积累了三张目标卡后,他就能用它们换取一个额外的课余活动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四)学生在各方面的种种差异 研究表明:能力高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对教育充满热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前经验。这些学生第一次考试往往就取得了好分数,他们得到强化并激发了继续获取高分的动机。如果他们偶然失败,则更加努力学习。这些学生具有切合实际的自我目标和强烈的成就需要。反之,来自缺乏学前教育家庭的学生,如果

思想政治及大政方针学习材料

思想政治及方针政策理论学习材料 【名词解释】 1.中国梦:中国梦,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3.“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7.“五大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8.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0.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11.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2.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握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3.三个维护: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14.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5.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6.三个确保: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7.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8.四个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19.八项规定: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2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

试论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方法

试论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方法 【摘要】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这样的探讨有很多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研究采用非实证的研究方法。在当代的研究中,还出现了超越实证与非实证的二元论的研究方法,比如复杂思维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都包含一系列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对于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方法是获得可能的正确答案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研究方法;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复杂思维 英语课程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主干课程,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对于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为中小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参考。 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有计划的系统性的过程中,依据一定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全面发展的活动。”(鲁子问、王笃勤,2006:2) 本文所探讨的教学研究方法,就是认识与描述、分析与解释、探究与推测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路径、措施和技术。 掌握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对于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方法是获得可能的正确答案的基础。 中小学英语教学广义上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哲学方法论层次,指的是研究社会的基本立场、基本假设,如客观与主观,唯物与唯心论,辩证与机械等,就是哲学层次的方法论。 二是学科方法论层次,指的是具体学科研究的基本立场、基本假设,如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归纳与演绎,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系统方法、复杂科学等。 三是具体研究方式方法层次,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人种志研究、质的研究、行动研究等等。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依据西方的学术传统,一般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两大类,或分为定性分析(质的研究)与定量分析两大类。不过,这是基于传统的二元论的哲学来区分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超越二元论。在研究方法中,也有超越二元论的研究方法,比如复杂科学的研究方法等。当然,无论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还是非实证主义的方法,或者超越二元论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都包含一系列更加具体的研究方式和技术。

教师工作业绩总结

教师工作业绩总结 教师个人工作业绩总结 参加工作几年以来,我深深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中取得了锻炼、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党的教育为主体,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教学之余,我认真学习时事政治,拥护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来,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 __”、及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更加坚定了我扎根教育的信心。继而又学习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质,增强了法律意识。使我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矗除此以外,我还能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真正做到以身示范。特别是近几年的读书工程,校本培训的活动,使我更加热爱老师这一行,更加奠定了我努力做到一名好老师的信心。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课标,深钻教材,坚持提前备好课,课前再重新温习教案,做到万无一失。备课时能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难点,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抓重点,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的学法。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让学生容易接受。在课堂上,善于创设学习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困生

的思维活动及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有序的开展教学活动,努力使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业设计做到合理,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及时地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努力抓好培优补困工作,我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补差工作至关重要,只要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提高。也只有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了,才能提高合格率。因此,我经常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优秀率、合格率。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活动及表现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登记。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所任教的班级学习成绩总是稳中有升,学生的学习风气良好,学生完成作业率100%。特别是在每学期举行的四校联考中每次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我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扎实地工作,丰厚的回报,赢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领导的赞赏、家长的好评。“年至半百志不移,银发催生争朝夕。”我将一如既往地潜心于教育,倾情于学生。不断进取,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任现职以来本人业绩成果工作总结

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必备复习资料

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必备复 习资料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 (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 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 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

(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 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 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 (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 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 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 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政治学习材料

政治学习材料 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 改变教师的不良职业行为,把课改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亟待改变的不良职业行为。 重“教”不重“育” “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而“育”的基本含义是“培植”,可见“教”和“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将教育工作片面理解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传授做人的道理,致使出现诸如“只教书不育人”的种种做法。其实,从现行教材本身的育人性和教学过程的育人性来说,“只教书不育人”是不容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教”不重“育”的现象确实较为普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社会的客观环境来看,避开那些有深厚历史影响的观点不讲,如今不少领导、家长甚至包括教育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基本上就是看其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升学率和分数上去了,往往皆大欢喜,甚至可“一俊遮百丑”。升学率或分数上不去,讲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怎么好,似乎就是没有说服力。其次,从教师的主观方面来看,不少教师虽然深知搞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迫于升学率或分数排队的压力,出于保面子、保饭碗、保晋级等诸多因素的现实考虑,只得无奈在教学中年复一年地搞“唯分是举”,而忽视对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要改变这种“重教不重育”的现象,除了社会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和教学评估要对素质教育明显呈现出“亲和力”外,作为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字之师”、“事之事”,更要做一个“人之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要懂得学生的两只眼睛就像一台全息摄像机,学生的两只耳朵就像一台随身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业乃至一生都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不忘自己的良知和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教”与“育”的关系,懂得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做到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尤其在当前这种应试教育氛围较浓的大环境中,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更能提高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事实,让教书育人能成为大家的共识,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重“教”不重“学” “教”与“学”是同一整体,“重教”而“轻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这是不言而喻的。可实际情况怎样呢?今年3月初,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检查教学工作时,亲眼目睹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英语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而

英语(师范类)专业课程计划

英语(师范类)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英语教师,并为其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和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 二、培养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英语基础教育事业。 2.系统地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实践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集体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符合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3.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养成专业精神,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英语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育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开展英语教学研究的能力。 4.拥有熟练运用多种手段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拥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英语(师范类)专业本科课程计划规定的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50学分、专业基础课48学分、专业主干课15学分、专业系列课18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2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学分学分小计 通识教育课程必 修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3 40 50 健康与体育课程 4 国防教育课程 2 交流与表达课程 写作 2 第二外语12 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 高等数学 4 信息技术 3 选 修 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类课程 10(每类课程至少选 修2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必 修 专业基础课程 63 81 专业主干课程 选 修 专业系列课程18 教师职业教育 课程 教育理论类课程 25 教育技能类课程 教育实践类课程(含教育实习) 毕业论文 4 毕业学分要求160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5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4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为10学分。 (开课时间统一调整为1.2.3.4.5.6.7.8学期,下同)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开课 时间 备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