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品德学科开展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研

小学品德学科开展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研

小学品德学科开展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研
小学品德学科开展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研

小学品德学科开展“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长:李碧湧(茅山小学校长)

顾问:严立飞(鄞州区品德学科教研员)

执笔:朱维洁 (茅山小学思品教研组长)

课题组成员:金琦 (茅山小学思品教师)

朱小妹(茅山小学思品教师)

内容提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等观点都备受关注。根据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教学活动的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当然社会调查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尽管社会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必然要求,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有效途径,但在现实的社会调查实践中,许多的社会调查都只是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推动品德课教学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整个研究工作,我们通过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探讨研究方法等一系列举措,落实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施:(1)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2)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3)研究“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体系、流程体系、方法体系,我们通过调查内容的选择,调查流程的确定,调查方法的运用,不但拓展了品德学科的教学内涵,更丰富了品德学科的教学形式,使社会调查对学生来说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

★提高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3——5年级的每位学生一学期至少参与了4次的社会调查,完成了至少4份调查表或调查作业。他们在收集资料、信息处理、判断评价的过程中,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自动迁移;而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参议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促进了学校思品教研组的创新和发展,为年轻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级刊物发表,有4位老师的6篇论文在市、区级得奖;二位老师分获市、区级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二位老师分获市、区级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荣誉的取得是教研组成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课题的研讨更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证明小学生是有能力从事社会调查实践的,并且通过他们的社会调查活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并在“轻负高效”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目录

主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社会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必然要求

2.社会调查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3.社会调查是小学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1)

(一)研究的目标 (1)

1.探究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流程、方法以及有效性

2.构建小学生社会调查资料整理、结果分析及呈现模式

3.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调查、沟通交往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2)

1.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框架的研究

2.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的研究

3.小学生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4.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原则效果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2)

(一)“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研究 (2)

1.设计原则

2.内容框架

(二)“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研究 (4)

1.管理流程 (4)

(1)课例研讨流程

(2)区间协作流程

(3)年段指导流程

2.调查流程 (6)

(1)调查准备阶段:确定主题,设计调查方案

(2)调查实施阶段:收集资料,处理调查信息

(3)调查呈现阶段:得出结论,选择呈现方式

(三)“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研究 (9)

1.网络调查——信息整合

2.实地观察——直观感知

3.访问交谈——交流互动

4.实践体验——活动感悟

(四)“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原则效果研究 (10)

1.相关原则

2.效果评价

四、研究成果 (17)

(一)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三大体系,拓展了本学科教学的内涵 (17)

1.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体系

2.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流程体系

3.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二)促进了小学生社会性的三大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8)

1.激发了小学生人际沟通的活力和魅力

2.增强了小学生小组协作的合力和耐力

3.奠基了小学生社会参议的动力和潜力

(三)培养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三大能力,实现了小学生的素质迁移 (19)

1.培养了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广闻博记的素养

2.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归纳演绎的素养

3.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前瞻预想的素养

五、研究结论 (19)

附件

一、研究过程大事记

二、课题会议汇总表

三、教研活动个案选

四、社会调查样表选

五、社会调查方案选

六、社会调查掠影集

七、社会调查成果展

八、教师相关论文选

九、教师相关荣誉选

十、家长相关反馈选

独立附件:

优秀课例教学设计、课件等选编(光盘)…………………………封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中,众多的品德教师都越来越体会到开展社会调查对本课程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区教研室也多次针对这一主题,组织全区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和课堂展示。借着这一契机,我校的思品教研组对小学品德学科“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在宁波市立项。在区教科室各位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小学品德学科开展“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实践研究》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⒈社会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必然要求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教学活动的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当然社会调查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进行社会调查,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育的必然要求。

⒉社会调查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一般地说,社会调查又称为社会调查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本课程倡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因此社会调查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⒊社会调查是小学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在现实的教学中,农村小学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家长不重视;学生缺乏参与社会调查的经验,对于社会调查感到无所适从;老师对社会调查充满畏惧,使社会调查流于形式等。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改变现实教学中的这种局面,丰富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

1.探究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流程、方法以及有效性

2.构建小学生社会调查资料整理、结果分析及呈现模式

3.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调查、沟通交往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⒈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框架的研究

我们在三——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中,每单元选择一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结合这些具体的课例,对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通过具体的社会调查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2.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的研究

学生的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和现有的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类似,包括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呈现阶段。通过对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开展社会调查的步骤,顺

利地开展社会调查。

3.小学生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实地观察、实践体验、访问交谈、网络查找、查阅文献等,通过对学生社会调查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为学生的社会调查提供借鉴,拓宽学生的思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4.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原则效果的研究

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研究

1.设计原则

(1)主题化:品德教学中的“主题化”并非指课程模式转变的主题活动教育,而是指在品德课程的社会调查活动中,社会调查的内容确定为某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品德课程中开展主题化的社会调查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品德课的教学,还能提升品德课教学的内涵。

(2)层次化:虽然在品德教学中不存在“优等生”、“差生”等的概念,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存在着差异的。所以在品德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身差异、社会调查的内容差异、现实生活中的地域差异等,对社会调查的内容分层设计,从而使社会调查的内容设计具有层次化。

(3)课程化:在品德教学中,我们把每一次的社会调查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课程管理,从社会调查前的准备、组织实施到社会调查后的呈现形式等,都有具体的安排。把社会调查与课程整合起来实施,使得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更具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不仅增强了教育效果,而且使教育润物无声。

2.内容框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必须制定详细、周密的调查方案,而确定调查内容则是方案中的关键和核心。在三——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中,我们每单元选择一个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学生每月社会调查的内容框架如下:

课例中的内容是各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每单元的其中一课。我们选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开展社会调查的课例研究。由于社会调查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每课都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不但会增加品德老师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大量的社会调查也会占据他们较多的课余时间,有时为了应付一下,也会使社会调查的质量有所下降。我们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每单元选一课重点开展,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社会调查过程进行指导,又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每月一题”社会调查实践的提出,在保证社会调查“质”的同时,也能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二)“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研究

1.管理流程

在确定本课题研究之前,我们学校的思品教研组已经就这一主题开展了一些研究,通过公开课、论文、案例的撰写等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料。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浙教版3——5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课例调查研究。在思品教研组内确定了三位老师分别负责一个年级段,组织课题开展的日常事务,李碧湧老师总负责,金琦老师负责三年级,朱小妹老师负责四年级,朱维洁老师负责五年级。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我们组织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1)课例研讨流程

公开的课例研讨有助于我们发现课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每学期研究的课例,抽取其中的2个或2个以上的课例,由课题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公开执教、研讨。

除了3——5年级的课例,对于浙教版六年级的新教材内容,我们课题组也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如李碧湧老师公开执教了《我家住在新农村》、朱小妹老师公开执教了《科技

是把双刃剑》等六年级的教学内容。

(2)区间协作流程

借着区协作组活动的契机,我们每学期主动、积极承担区级的协作组活动。围绕本课题的研究,针对“社会调查”这一主题,和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研讨、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拓展我们的研究内容。

(3)年段指导流程

由于我们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是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社会调查能力较弱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由李碧湧校长总负责课题的开展事宜,三位骨干教师分别对这三个年级进行跟踪式的指导与帮助。并在学期结束时,对课题研究的资料进行一次整理、积累。

一学期下来,3——5年级段的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了4次社会调查活动,每位学生积累了至少4份的社会调查资料。有了社会调查的经历,学生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投入了,发言次数更多了,质疑能力更强了。

2.调查流程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才刚刚起步,在社会调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对每一次社会调查活动的指导。经过实践,逐渐形成了小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

(1)调查准备阶段:确定主题,设计调查方案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常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准备阶段,会先确定社会调查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调查表、调查方法、调查形式等。经过一年的积累,我们整理了3——5年级相关主题的调查表,共有24课内容的25份调查样表。

如在教学《漫话邮政》这一课前,首先确定了社会调查的主题:邮局的服务功能及给生活带来了的便利。然后把班级的学生分成4组, 3组同学分别采访邮政局所长或柜面工作人员、到邮局办理业务的居民、外线邮递员,并事先构思好拍摄的内容以及采访时要提的问题,为顺利开展社会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组同学则就近选择物流公司进行采访,了解快递的工作流程,体会邮政和快递之间的差异。

(2)调查实施阶段:收集资料,处理调查信息

在品德教学中,针对某一主题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收集工作,根据调查表的内容、根

学生们在红绿灯路口进行记录

据社会调查的实际情况,学生按照调查表的要求完成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任务,并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紧扣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学生的调查范围涉及到邮局、加油站、小超市、小工厂、街头小摊等,学生调查的对象也涉及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收集到的资料也反映了社会的制度、文化、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如在教学《红绿灯》一课前,我们先请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根据调查表中的内容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调查表见附件)由于学校附近没有红绿灯,所以在调查表的设计中让学生去访问公交车站的工作人员和驾驶员、分组都自己村附近的红绿灯路口调查等,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事故种类,闯红灯现象严重的人群等,引导学生明白交通规则是需要每一个人来自觉遵守的。

在调查过后,不少同学在日记中纷纷写到了资料收集的经过以及自己的想法。如有位女同学在日记中这样说道:“由于我们村附近的红绿灯路口来往的车辆、行人很少,所以在半个小时里,经过红绿

灯的只有2位行人、4辆自行车、3辆电瓶车、4辆摩托车和1辆汽车,尽管路上空荡荡的,2位行人、4辆摩托车和1辆汽车都遵守红绿灯的

信号指示,做到了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那辆汽车,开过来时遇到了红灯,我们几个同学都猜测汽车不会停下来,因为路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辆车。当汽车在白线前自觉地停下来时,这让我们几个调查的同学松了一口气。可自行车、电瓶车的主人就没有那么自觉了,有1个骑自行车的和1位开电瓶车的,他们明明看到红灯亮了,却若无其事地通过了红绿灯。我们见了,都忍不住纷纷批评他们的行为。”

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所需的资料后,面对丰富的资料内容,学生要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把对自己有用的资料进行归类、整合。在处理信息方面要求学生能紧扣主题,挑选出最有针对性的信息进行积累,这是一个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3)调查呈现阶段:得出结论,选择呈现方式

在小学生的社会调查结束后,学生会对调查到的结果或自己调查后的结论与大家进行交流,即结论的呈现,而所谓的呈现结论方式又与正规的社会调查报告有所不同。我们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主要通过对话交流、口头汇报、文字记录等各种形式呈现。随着年级的升高,五年级的同学也能根据调查内容学着写简单的调查报告,通过这些形式的呈现,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升华。在呈现结论阶段,学生的呈现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的社会调查的针对性,这也是衡量学生社会调查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如学生在学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课后,对茅山的新江厦超市里那些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展开了一次调查,并写出了一份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表达了自己的调查感想。以下这份调查报告是由夏晓、陈兵、高美芳三位同学一起经过调查并完成的。 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在茅山新江厦超市的现状的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有很多休闲食品都是外国品牌的,而且品种越来越多,在不少的大小超市里,这些休闲食品可谓是随处可见。为此,我对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在新江厦超市的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去超市实地调查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的种类、价格、品牌名、品牌所属国等。 2.采访超市工作人员,了解这些休闲食品的销量。 3.观察这些休闲食品的购买人群及购买的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现在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虽然我们居住的茅山并不十分热闹,人口也不多,但许多我们爱吃的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都能在超市里买到,而且据工作人员介绍,各个品牌、各个种类的销售量都不错,所以这些食品的生产日期都比较新鲜。尤其是卡夫品牌的饼干,很受各个年龄段的顾客的欢迎。而格力高品牌的休闲食品则是很受儿童和年轻人的青睐,虽然价格比卡夫品牌的要稍高些,但大部分消费者也是都能接受的。经过观察和询问,我们了解到这些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口味众多,价格适中,选择余地较大等。

看来,外国的食品越来越受顾客们的欢迎,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步走上了一条同其他国家紧密合作的道路了。

以上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一般流程,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社会调查更具实效,通常都会规定一个或者几个主题,设计好调查表,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项目则以围绕主题收集最重要最基础的资料为主。

(三)“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途径方法研究

在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社会调查活动也形式各异。

⒈网络调查——信息整合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查找具有其他社会调查途径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他不受地理、人际交往等条件的影响,查找资料全面、迅速。其实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西部大开发》、《悲愤的吼声》、《节日大观》、《56个民族是一家》等,通过网络的调查,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许多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完成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但网络上的信息繁多、复杂,学生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有较高的信息整合能力,所以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高年级的社会调查中的使用。

⒉实地观察——直观感知

这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调查方法。是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也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如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时,学生们都在社区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对社区的公共设施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社区有哪些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有什么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公共设施的作用、好处,激发了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⒊访问交谈——交流互动

这是直接感知调查内容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学生通过直接与被调查者进行口头交谈,来获取与本课教学相关的信息。如一位同学对公交车的驾驶员进行了采访,采访后他这样写道:“原来开摩托车和开汽车的驾驶员在上路前都要经过考试的,不但有理论考试,还有各项开车技能的考试呢,考试通过了,领到驾驶证了才能上路。而那些开电瓶车、骑自行车、三轮车的人则不需要经过考试,所以在路上最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就是这些人,他们交通意识比较淡薄,出交通事故的概率也比较高。不过现

在酒后驾驶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这也有助于规范而严厉的处罚制度。采访后,我对我爸爸、妈妈、姐姐、阿姨等开电瓶车的亲戚说了我的调查经过和结果,希望通过我的调查,他们在平时也能遵守交通规则,每天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⒋实践体验——活动感悟

利用周围的地理、人文、工业等资源,合理、有序地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社会调查方式。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学生们为了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跟着爸爸、妈妈去上一天班。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内心开始都充满了新奇和兴奋,但工作一会儿后,就对父母工作的辛苦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甚至许多孩子是咬牙坚持,完成实践任务的。而不少爸爸、妈妈都纷纷向老师反映,孩子参加了这样一次实践活动后懂事多了,会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了,会节约用钱了,做作业认真了……

当然在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中,为了完成社会调查的任务,立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同时使用多种调查方法来展开,这也是很常见的。

(四)“每月一题”社会调查的原则效果研究

1.相关原则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课题的开展中,我们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同时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深入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实效。

(1)社会调查活动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

所谓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而我们在组织品德学科的社会调查活动中,主要指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要密切联系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普遍现象等,从时代特点出发,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社会调查,使品德教学扎实有效。

如李碧湧老师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相关主题的调查。其中有个调查内容是:目前,中国那些城市拥有地铁?宁波规划中的6条地铁线路是怎样的?于是学生们根据调查主题到上网进行搜索,知道了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南京这些城市已经建成了地铁。宁波规划中的6条地铁线路分别是:1号线:高桥~北仑;2号线:古林~镇海~北仑;3号线:澥浦~陈婆渡;4号线:慈城~东钱湖;5号线:金房~贵驷;6号线:集士港~小港。同时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们对地铁为出行带来的便利和现有的交通出行方式进行了对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已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描述,学生们在资料交流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已经得到了落实。

(2)社会调查活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在品德教学中我们注重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设计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们既能实践操作,又有所收获,扎实地推进品德课程中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

如李碧湧老师在执教《腾飞的翅膀》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不同的行业及它们和家乡资源的关系,以及家乡行业发展给家乡经济所带来了翻天覆的变化。她从本地实际出发,让学生们询问周围的人们的工作单位、生产产品、经济收入等,了解家乡有哪些不同的行业和家乡的资源。然后灵活地安排调查小组,并亲自带领学生前往东林寺的小星星车业进行采访,了解车间的生产过程,访问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的发展和为家长做出的贡献等。还因地制宜地让学生们有的调查村里的桑果园、葡萄园、西瓜大棚、草莓基地等,有的参观个人承包的钓鱼乐园等。在丰富多样的调查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社会,从而使学生对家乡的行业发展和家乡的经济变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3)社会调查活动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

所谓因人制宜是指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我们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等,灵活地调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场所等,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查活动的

学生分小组在进行调查汇报

实效性。

如朱小妹老师在执教《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一课时,先给学生确定了一个调查的主题: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在新江厦超市的现状。然后让学生在超市里寻找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询问超市的营业员了解各种休闲食品的销售情况。真是不调查不知道,仔细一调查,学生们都发现原来我们平常吃的许多休闲食品都是外国品牌的,而且这些外国品牌的休闲食品还很受欢迎呢。不过有些同学住得离超市有点远,调查存在困难,于是就另外定了三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开展调查:(1)关于我家使用外国品牌的家电的调查;(2)外国品牌的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3)关于外国品牌的汽车在农村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最后同学们有的选择热闹的菜场、公交车站等调查人们的手机品牌和使用情况;有的和家长一起对家里的家用电器进行了一次盘点,甚至到家电卖场了解外国品牌的家电的优点和销售情况等;还有的则对一定区域内的汽车品牌及所属国家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当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侃侃而谈,有的同学通过表格进行呈现,有的同学则交上了一份调查报告,社会调查使品德课的教学丰富而充满活力。

2.效果评价

社会调查的开展使品德课堂活跃而扎实,老师们觉得上品德课不再需要准备详尽而丰富的资料,学生们认为上品德课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师生间在和谐、互动的交流中,完成了品德课堂教学,其效果主要表现在:

(1)老师们对社会调查不再畏惧

随着本课题的推进,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同时这些有针对性的资料在课堂上能与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是品德课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题开展前,更多的品德课老师选择自己搜集资料,认为学生搜集的资料都没用,而现在老师们下课之前都习惯于给学生们留好下一课教学要调查的内容,并在上课前把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一次反馈,这是老师们对社会调查不再畏惧的最好证明。

(2)学生们的社会调查不再肤浅

在本课题开展之前,学生们对社会调查无所适从,通过调查获得的信息都是比较表面化的浅显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从头到尾是老师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资料轰炸。而随着本课题的推进,学生的考虑问题的思维更多元化了,社会调查的内容更深入、有针对性了。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和发言多了,甚至课堂教学成了学生们社会调查的成果汇报课。

(3)教研组的研讨活动不再苍白

在本课题开展之前,我们思品教研组成员们都只是努力地做好各自的常规工作,工作中缺乏创新。随着本课题的推进,教研组的各位成员都群策群力,不断思考创新,在保证课题顺利开展的同时,更积极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等,教研组内成员都有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各级得奖。而且接着课题研究的东风,我校思品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针对课题研究的某一主题,我们经常以公开研讨的方式进行展示和

交流,积极承担区级的

协作组活动,使教研组的年轻老师朱小妹在本学科脱颖而出,迅速成长,表现得到了教研室老师的肯定。教研组内的各个成员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几年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得奖以及其他荣誉简介如下:

四、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三大体系,拓展了本学科教学的内涵

⒈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体系

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因为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调查内容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3——5年级每月开展社会调查的内容进行了确定,建立起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体系,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相应主题,再根据主题,设计新的目标、内容、对象、任务等,使学生“每月一题”的社会调查有内容、有目标、有指导,推进了小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让社会调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途径,在拓宽品德学科的教学内涵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

同时,在对这些课题分别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乘着课题的东风,积极撰写论文,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也收获颇多。如在学科教学设计比赛中,李碧湧老师的《我们的地球》一课教学设计获市一等奖,金琦老师的《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教学设计获区一等奖;在学科论文比赛中,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有7篇在各级、各类发表或获奖;在区、市级的课堂展示比赛中,也捷报频传……

⒉构建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流程体系

原本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基本没有开展社会调查的机会,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推进,学生和社会调查有了很多接触的机会。在社会调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对社会调查的流程体系进行了探索、实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呈现阶段”的基本流程,使学生的社会调查有计划、有步骤、有结论。准备阶段包括明确采访、确定分组、拟定采访提纲这三个方面;实施阶段则包含了寻找采访对象、选择采访方式、具体访问记录这三块内容;分类处理信息、组织辩论质疑、执笔撰稿呈现的则是呈现阶段的三个步骤。小学生“三三制”的社会调查流程的确立,在丰富品德学科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不但拓宽了品德学科的教学内涵,而且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三制”社会调查流程示意图如下:

⒊构建了小

学生社会调查的

方法体系

在品德学科的

社会调查中,社会调

查的具体实施有赖

于社会调查的基本

方式、具体方法和社

会调查技术的应用。

具体方法和技术的

发展变化,促进着社会调查基本方式的逐步完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在小学生的社会调查方法中,常见的有网络查找法、实地观察法、访问交谈法、实践体悟法4种方法,实地观察法、实践体悟法比较直观,也比较适合在中段的学生中开展。而网络查找法、访问交谈法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调查技巧,才能顺利开展。此外还有书籍查找法、测量记录法等小学生社会调查方法在实践中也有运用。

通过一系列社会调查方法的指导和实践,3、4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了2种以上的调查方法,而5年级的学生也掌握了这4种社会调查方法,并能在实践中比较熟练地运用。社会调查方法体系的形成,保证了本课题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了小学生社会性的三大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⒈激发了小学生人际沟通的活力和魅力

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需要走出校门、走出家门,与社会中的各种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取有用的信息。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参与社会调查的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近80%的同学能根据调查活动安排,独自面对陌生人,完成调查任务。学生通过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刚开始是十分简洁的一、二句话,现在学生在采访过程中,会灵活地追问相关的问题,所获得的信息量更大了,涉及的范围也更广了。有位五年级的家长说:“原先我家孩子是比较内向的,经过一次次参与学校的社会调查活动,现在孩子的胆子大了,敢一个人走出家门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了。甚至今年暑假能独自跟旅行团游世博呢。”

⒉增强了小学生小组协作的合力和耐力

社会调查过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如果光靠一个学生的能力是很难较好地完成社会调查任务的。所以在比较多的社会调查任务中,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几位同学合作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工和合作,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不仅如此,现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希望和同学小组协作一起来解决的比例增加了。如同学们在对学校大门往南100米处路口的车流量进行调查的时候,根据事先设想,要对经过路口的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行人等通行情况进行统计,而3、4人组成的小组在通行高峰期不能准确地对数据进行记录,于是学生们想到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通过资料共享,完成了这次调查。虽然在事后只是几个简单的数据呈现,但孩子们从过程中明白了小组协作的合力和耐力。

⒊奠基了小学生社会参议的动力和潜力

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而社会调查过程不但是一个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参与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过程。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并把自己的调查所得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会进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参议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这一能力的形成在五年级的学生中尤为明显。我们发现,在课题开展前,学生都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在社会调查实践后,学生的参议愿望增强。据统计,5年级段181位学生中,有近60位学生对学校、附近行政村的领导递交了调查报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建议。我校503班的几位学生关于《红绿灯》一课的调查报告还引起了姜山镇人大代表的关注。

(三)培养了小学生社会调查的三大能力,实现了小学生的素质迁移

1.培养了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广闻博记的素养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3—5年级的学生每个月都有一次参与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机会。学生经过一年的社会调查活动,学会了走出校门,到家庭中,到超市里,到车站等地点,通过观察、采访、谈话等方式收集资料,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网络查找资料的方式也已经十分熟练了。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学生的信息量大了,知识面宽了,思维更活跃了,广闻博记的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2.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归纳演绎的素养

课题研究前,我们发现学生对到手的信息该怎么利用,似乎还有很大的困难。随着课题的推进,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选择那些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积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份份的社会调查、一张张的手抄报、一叠叠的调查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这也体现了学生的归纳演绎的素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前瞻预想的素养

学生在每一次的社会调查中,进行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同时,都会对社会调查的相关内容进行判断、评价,并得出自己的调查结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到主动地进行评价,学生的个性判断和自主评价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交流、文字交流、各种展示过程中,学生的这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随着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的前瞻性和科学的预想素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五、研究结论

1.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小学生是有能力从事社会调查实践的。尽管他们调查的内容不够全面、调查方法不够专业、调查结论有点主观,但孩子们充满想象、充满童趣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内涵,丰富了品德课堂形式。

2.小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的能力是能够培养的。通过一系列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引导,过程的指导,学生对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已经从原先的被动“爬”到现在的独立“走”,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3.特别是“每月一题”的社会调查,是可行的,并能在“轻负高效”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的。我校学生关于《红绿灯》一课开展的实地调查报告引起了姜山镇人大代表的关注,他表示将尽快与城建、交警等部门进行沟通、讨论,解决问题。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2分×10,共20分) 1.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2、统计分析方法的内容可以根据变量的多少划分为( )。 A. 单变量分析 B.双变量分析 C. 三变量分析 D.多变量分析 3、“将被调查者工资单上的应发金额数加上每月奖金发放统计表上她所得的奖金数额就就是她的收入状况”就是( )。 A. 测量客体 B. 测量内容 C. 测量法则 D.数字与符号 4、从12、8万名大学生中抽取1000名大学生,一次直接抽取出40个班级,而以这40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为调查对象,则班级就就是( )。 A.抽样框 B.抽样单位 C. 元素 D.样本 5、最常见的集中量数有(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6、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之为( )。 A.调查对象 B.研究内容 C.分析单位 D.研究主题 7、现代社会调查主要采用( )两种方法收集资料。 A、自填式问卷 B、结构式访问 C、个别发送法 D、电话访问法 8、属于定类测量层次。 A、性别 B、年龄 C、收入 D、职业声望 9、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1)确定研究课题(2)整理与分析资料(3)搜集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合适的程序应为( ) A.(1)—(2)—(3)—(4)—(5) B.(1)—(5)—(3)—(2)—(4) C.(3)—(1)—(5)—(2)—(4) D.(1)—(3)—(5)—(2)—(4) 10、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就是:( ) A、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二、名词解释(4分×5,共20分) 1、应用性课题 2、离散趋势分析 3、统计值 4、操作化 5、交互分类 三、计算题(15分) 调查100名工人与100名教师的收入,得到下列资料。问工人相互之间收入的差别与教师相互之间收入的差别哪个更大? 收入工人数教师数 300 30 20 400 20 30 500 30 40 600 20 10 四、综合题(15分) 某校有4000毕业生,共80个班级。现要从中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请您用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方法分别抽取样本。 五、撰写调查报告 请按照您实际开展的调查活动与分析结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要求结构完整,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1000字)(30分)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B、D 3、 C 4、 A 5、 A、B、C 6、C 7、A、B 8、A 9、 B 10、A、C、D 二、名词解释 1、所谓应用性课题,就是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与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注点通常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制定社会政策,以及帮助评估社会后果等。概括地说,这类课题侧重于通过调查来解决实际问题。 2、离散趋势分析指的就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它与集中趋势分析一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与揭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共同反映出资料分布的全面特征。同时,它还

思想品德计划

思想品德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曹吉琪一、教学目标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修订说明,准确把握教材变化。本学期重点探讨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帮助学生在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集体和社会负责,树立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我国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辉煌灿烂文化,感悟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通过了解宪法规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认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真正含义。通过实践履责活动、探究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尝试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通过了解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树立艰苦奋斗精神,辩证的看待社会生活,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贯彻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知识、能力、觉悟共同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二、教学依据和教材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为指定教材,按照九年级课标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进行教学。同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活动的进度,适当调整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三、教学要求 1.要继续学习、领会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深入理解课时计划对应的课标要求,明确认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期末综合练习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命题是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观点的表述。 2、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3、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4、重点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效度就是调查方法、手段和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正确程度,即准确性。 6、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证实的命题。 7、信度是指调查中运用的手段和所取得的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8、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 10、资料整理是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对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组、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 11、描述性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全貌的发生、?发展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12、多阶段抽样就是把抽取样本单位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即先抽取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取中单位。 13、简单随机抽样是指将所有总体单位事先不加任何选择或处理,?任其自然位置从中任意抽取预定的单位个数作为样本。 14、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5、纵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 16、非随机抽样是指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 二、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理论基础_和具体科学原理两个方面。 2、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 4、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或所有单位)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5、课题的选择要以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6、问卷语句的类型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 7、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定义、内容、状况三个方面分析的。 9、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10?观察者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和记录工具进行的观察活动是有结构观察。 11、典型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全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12、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家庭、邻里。 13、文字资料合格性审核是效度审核。 14、资料整理是对原始资料的分类、加工、汇总的过程。 15、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称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6、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18、调查问卷的总体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 19、回归分析是对有相关关系的变量,根据大量资料找出合适的数学表达式,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 20、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全貌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21、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 崐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 22、所谓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23、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 24、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中“概念”的含义包括(A)。 A 定义、内容和状况 B 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C 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表述D 没有得到证实的命题 2、简单随机抽样是指总体单位(A)。 A 不加任何处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第二,系统性;第三;第 四,实证性;第五。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人口 和;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有和。 5、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和_____。 6、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选择测量指标、。 7、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可以归纳为与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社会调查研究 2、因果关系 3、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4、概率抽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概念间的相关关系? 3、抽样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26分) 1、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10分) 2、如何制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10分) 3、怎样检验测量的信度?(6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____________。 3、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____________,访谈人只需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4、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____________,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_研究。 5、社会观察是指有目的地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搜集人们各种行为数据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的显著特点有:、、。 7、实验法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变量与;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前测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献法 2、问卷法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题目与答案

1、名词解释 1)调查设计:就是根据调查目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规划,包括制定探讨和回答调查问题的策略,确定调查的最佳途径,选择恰 当的调查方法,以及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案等。 2)抽样框: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3)简单随即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4)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 量工具能够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5)效度:测量的效度也称作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有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 的程度。 6)网络调查法:也称作基于互联网的调查,指的是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7)电话访问: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8)频数分布:就是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 2、简答题 1)选题的标准:选题有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新,可行性和合适性。重要性即是指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 它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 己独特的特点;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 客观条件,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 调查课题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 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可行性所解决的是有关课题的“可能性”问题,而合 适性所涉及的则是有关课题的“最佳性”的问题;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 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标准。 2)简答查阅文献的方法:一是相关的著作,而是相关的论文,三是相关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 3)简答问卷设计的原则: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主观上的障碍,当问卷内容太多,问卷表太厚,客观上的障碍等;明确与 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问卷 的使用方式。 4)常见的网络调查方式有哪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将调查问卷直接链接在网站的网页中;第二种方式也是将问卷链接在特定的网页上,它是一种针对研究者所选 定的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第三种方式是研究者在确定好调查总体(也是有电 子邮箱的对象)、抽取完调查样本、收集好被调查者的电子邮箱地址后,直接 将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被调查对象。 5)简述挑选调查员的一般条件:一是诚实与认真,而是兴趣与能力,三是勤奋负责,四是谦虚耐心。 6)简述调查数据清理的主要方法:有效范围清理;逻辑一致性清理;数据质量抽查;

2020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任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两个班,上学期也是我任教,对这两个班的学生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较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还算较高,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有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副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心理上重视不够,成绩不太理想。在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起来。心理上重视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实施目标的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 4、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课后辅导和检查力度,充分运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把每课的知识点记牢,并学会运用。 6、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多说,多做。 总之,我会尽我所能,去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第一课新课讲授 2第一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3第二课新课讲授 4第二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5第三课新课讲授 6第三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7单元检测 8第四课新课讲授 9第四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10期中考试 11第五课新课讲授 12第五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13第六课新课讲授 14第六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15第七课新课讲授 16第七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17单元检测 18第八课新课讲授 19第八课练习测试及讲解 20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思想品德教学应结合本省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本科目教学要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能用知识解答学习上的课论问题,又能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般现象,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学生情况简析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题 1.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与数理设计为基础,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调查样本,使调查 母体中每一个子体均有被选中的可能性,既具有同等被选为样本的可能率,机遇均等。 2.总体:构成研究单位的所有单位的集合,该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 3.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是用来测量人们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的问题表格。 4.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 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总体情况的过程。 5.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资料整理、综合计算和分析, 以揭示社会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从而达到认识社会现象本质的方法。 6.样本:就是从总体中以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的集合,一个样本也就是总体 的一个子集。 7.非概率抽样:又称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法或主观判断 抽取样本的方法。 8.信度:即可靠性,是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9.设计研究:是指为了解答所提出问题,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中所涉及的资料收集、整 理、分析和检验所作的具体计划。 10.抽样框: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1.操作化:是指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样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 调查的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12.简单抽样: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 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13.多阶段抽样:是按总体的层次关系把抽样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 14.正态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一.简答题 1.简述抽样的基本程序 答:1.界定总体 2.编制抽样框 3.确定样本数和抽样办法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定样本质量2.概述问卷的一般结构 答:1.封面信2.指导语3.问卷标题4.问卷说明5.问题与答案----问卷的主体6.编码7.调查执行记录 3.简述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答:1标题2.前言3.主体4.结尾5.附录 4.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答:信度:即可靠性,是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效度:即测量的有效程度,是指测量工具或者测量手段能准确测出所需要的变量的程度。 两者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效度高,信度也未必高。 5.什么是概率抽样,其有何特点? 答: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与数理设计为基础,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调查样本,使调查母体中每一个子体均有被选中的可能性,既具有同等被选为样本的可能率,机遇均等。 特点:1.调查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2.调查者可获得被抽样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信息3.能估算出抽样误差 6.问卷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 道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与品格修养、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 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五爱思想感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 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 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逐步 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 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知识目标: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九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即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 社 会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第一,第一单元内容 由于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帮助他们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自己对集体、社会和国家所应负 的责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也是做一个好公民的 必然要求。这一单元主要是从责任与角色、承担关爱集体和社会 的责任等方面,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到,人生意味着 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 基本素质。 第二,第二单元内容 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使命,历史地落到当代中国青年的肩上。而要承担这一责任, 就要帮助他们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了解中 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拥 护党的方针、政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 单元有意识地突出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以落实课程标准有关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等 要求。 第三,第三单元内容 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是通过参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逐步形成的。为此,本单元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一 步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投身于精神文

(整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f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命题 2、定性研究 3、抽样调查 4、重点调查 5、效度 6、假设 7、信度 8、定量研究 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0、资料整理 11、描述性研究12、多阶段抽样13、简单随机抽样 14、解释性研究15、纵向研究16、非随机抽样17、操作化18、配额抽样 二、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2、横向研究是指在____________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______________证实的命题。 4、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5、课题的选择要以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6、问卷语句的类型有_______提问、______提问和________提问。 7、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分析的。 9、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括有一个以上的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 ??10?、????观察者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和记录工具进行的观察活动是__________观察。 11、典型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_________ ______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12、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3、文字资料合格性审核是__________审核。 14、资料整理是对___________资料的分类、加工、汇总的过程。 15、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_______________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 18、调查问卷的总体框架往往采用______________。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A、B、C、D(2013.10.18)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A(100) 一判断题 1. 解释性研究通常具有理论假设,这也是解释性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关键之处。() (5.0 分) a 正确 b 错误 2. 横向研究就等于静态研究,它不可以进行动态分析。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3. “科学发展阶段论”是指前科学阶段→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阶段→ 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4. 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的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5. 非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和现象。()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6.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7. 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具有实际的数学意义。() (5.0 分)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史蒂文斯的分类,下列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类型是()。 (5.0 分) a 定序测量 b 定距测量 c 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 2.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的是()。 (5.0 分)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个案调查 d 典型调查 3. ()是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5.0 分) a 社会研究 b 社会学研究 c 社会调查研究

4. ()是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 (5.0 分) a 概念 b 式概念 c 变量 5. 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叫做()。 (5.0 分) a 折线图 b 圆形图 c 矩形图 d 曲线图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抽样形式中哪些属于概率抽样()。 (5.0 分) 定额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判断抽样 分层抽样 雪球抽样 2. 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包括()。 (5.0 分) 群体 社区 个人 组织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库 新 参赛 优质文档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试试题库 (多套)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1.抽样调查2.层次谬误3.参数值和统计值 4.抽样误差5.效度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社会调查的作用是什么? 2.选题的标准是什么? 3.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4.量表主要用来测量什么? 5.问卷的封面信上应该说明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 1.请详细论述问卷的基本结构(20分) 2.当面访问的优点是什么?(10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试试题库(试题1答案) 一.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1.抽样调查__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就是调查部分反映以总体. 2.层次谬误__又称区群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3.参数值和统计值__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4.抽样误差__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5.效度__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a)社会调查的作用是什么? 1.描述状况,2.解释原因,3.预测趋势. 只要答出这三句话记6分,略加论述另加2~4分. b)选题的标准是什么? 1.重要性2.创新性3.可行性4.合适性 每点记1分.论述记6分 c)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确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农村初中生视力影响因素及改善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蓝慧珍 一、活动背景 近视眼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但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妨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年来,保护学生视力,积极预防近视,防止视力低下(视力不良)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呼声很高,并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对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其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中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的影响因素,掌握在日常生活改善视力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关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视力测试、问卷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 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撰写调查小报告。 2、器材准备笔记本、视力测试表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五、活动过程 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 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课题,拟定活动计划。(即确定本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题库抽样调查考试参考

开元捷问分享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抽样调查考试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抽样方法中可用于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是()。 A、随意抽样 B、志愿者抽样 C、判断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2、随意抽样假定总体是()。 A、同质的 B、异质的 C、足够大的 D、很小的 3、由专家有目的地抽选他认为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这种方法是()。 A、判断抽样 B、志愿者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随意抽样 4、如果要对子总体进行推断,则应该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5、以下抽样方法中,抽取的每个单元都有相同的入样概率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多阶抽样 D、多相抽样 6、以下可以被用作评价其他抽样方案效率基准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7、等概率抽样方法有()。 A、圆形系统抽样 B、与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阶抽样

8、以下抽样方式中,抽样效率最高的是()。 A、整群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9、非概率抽样()。 A、可假定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 B、是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元 C、是用主观方法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元 D、可避免调查结果出现偏差 10、对于概率抽样来说,假设入样概率是1/50,则设计权数是()。 A、1/50 B、1 C、50 D、100 11、自加权抽样设计要求从总体中抽取单元的入样概率()。 A、相同 B、不同 C、接近于最大 D、不能太大 12、抽样比f 是指()。 A、n/N B、N/n C、1-( n/N ) D、(n/N) –1 13、测量抽样误差最常用的指标是()。 A、标准差 B、抽样方差 C、变异系数 D、置信区间 14、抽样设计A 比抽样设计B 有效是因为()。 A、A的抽样方差较大 B、B的抽样方差较大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一) 一、选择题(3分×10,共30分) 1、下列哪些是社会调查使用的方法:() A观察法B统计分析法C因果分析法D测量法 2、关于社会调查活动与调查方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古代中国调查活动最早产生于秦代 B科学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近代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 D社会调查数量方法最为兴盛的时期是20世纪前20年 3、下列调查报告有费孝通先生完成的有(): A《江村经济》 B《花篮瑶社会组织》 C《禄村农田》 D《乡土中国》 4、普遍调查的特点(): A全面性 B准确性 C普遍性 D及时性 5、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6、统计图的类型有(): A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象形图 7、关于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可信,必无效 B可信,可能有效,可能无效 C无效,必不可信 D无效,必可信 E有效,必可信 8、谈法在实际应用时按其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分(): A结构式访谈 B半结构式访谈 C无结构式访谈 D个别访谈 E集体访谈 9、2000名工人中直接抽取200名工人进行调查,则单个的工人是(): A总体 B样本 C抽样元素 D抽样单位 E抽样框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调查分析单位的是(): A个人 B群体 C社会组织 D社区 E社会产物 二、填空题(2分×10,共20分) 1、为了解决迫切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叫做______课题。 2、抽样的方法有______抽样和______ 抽样。 3、是抽取样本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4、问卷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分为______式和______式。 5、访谈按访谈对象的组成状况分为______ 和______。 6、资料整理的程序是:审核、编码、分组、汇总和______。 7、从个别经过分析、比较上升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称为______。 8、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称为______。 9、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和问卷的主体部分、______。 10、离散趋势统计量越大,对应的集中趋势统计量的代表性就______。 三、计算题(20分) 某班有10名学生,其中6名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情况如下表: 编号上学期成绩本学期成绩

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或形式)和活动步骤四个部分组成,设计时可遵循以下思路或方法。 1、活动主题。有些活动方案的主题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当然,也有的没有给定主题,要求考生自拟主题。 2、活动目的。活动目的要从落实行动,激发情感、提高认识等方面作答。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 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等。也可以借助广播、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环保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环保倡议书,可以组织义务植树、中华、种草活动,可以以学校或班级、小组、个人为单位,开展诸如城镇环境调查、公共场所卫生大扫除、争做环保小卫士等环保活动。 4、活动步骤。活动步骤是活动方案的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活动的具体内容,使活动张弛有序 主题班会活动: 一、格式: 一般要懂得班会的主题 .., ..拟定,班会活动目的 ..,班会活动步骤 ..,班会活动准备 班会发言提纲 ....这五项。 (1)主题:结合所给材料而定,和宣传标语,宣传口号相类似,一句话来表达。 (2)目的:通过活动,让(使)(对象)了解(结合主题)情况,从而增强意识(培养习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等)达到(目的)。(3)准备:⑴搜集资料;⑵确定主持人;⑶选择主题班会的召开时间、地点; ⑷撰写发言稿;⑸布置班会现场。 1、步骤:第一步:展示资料或观看专题片(多媒体)。 第二步: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发言。 第三步:学生就进行讨论。 第四步:请学生代表谈感想打算(宣读倡议书)。 第五步:教师总结,要求学生。 2、发言提纲:与发言稿不同 ......,只是发言稿的最基本的纲要。表达时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方式层层递进去概括。注意一定要分点分行 ....来写。 调查活动: 一、格式: 一般要懂得调查题目(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方法,提出建议的方式渠道,如何提合理建设,中学生怎么做等几项。 1、调查题目:关于情况(状况)的调查。 2、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活动,让(使)(对象)了解(结合主题)情况,从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精心整理适合考试目前最新最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是达到正确地认识社会各类现象与本质的方法之一,它是专门研究搜集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等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调查过程中运用定量方法时,要从定性出发,通过量化过程,返回到定性。在社会调查中,如果采用个案材料说明观点,要考虑个案材料在总体中的代表性。 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 5.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立场、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6.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7.7.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之一,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家庭、邻里、非正式组织。 8.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定义、内容、状况三方面来分析的。 9.9.概念是构成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区别是用概念来表述的。 10.10.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是给出定义。 11.11.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是自变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间变量。 12.12.变量值只有类别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是定类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属性之分,还有等级或次序之别的是定序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分外,还有类别之间、序列之间的标准化距离的变量是定距变量;变量值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值中还有一个真正的零的变量即为定比变量。 13.13.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相应增加,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有减少的趋势,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 14.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15.14.信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手段的信度,一是取得资料的信度。 16.15.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是,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17.16.调查中所用手段是否真正测定了要研究的命题和命题本身的类型,决定了调查的表面效度的高低 18.17.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即课题的提出。 19.18.课题的选择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20.19.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上的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 21.20.在分解调查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调查目的的明确程度,调查目的的范围,构成调查目的的结构,以及调查目的的因素等。 22.21.以调查目的为依据可将调查研究类型分为描述型调查、比较型调查、因果解释型调查、评价型调查。 23.22.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有:条件式陈述形式,差异式陈述形式,因果式陈述形式。 23.普查的具体方式有逐级上报普查和快速普查。 24.经常性调查是通过各种统计报表来进行的,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5.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不是代表单位。 26.典型调查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关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原理。 27.典型调查的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选样调查;从选择数量上看,它是一种小型调查;从调查具体方法上看,它是一种解剖麻雀的方法;从调查结果上看,它是一种侧重于定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28.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29.整群抽样中,群的抽选可以采用随机方式,可以采用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定距方式来确定。 30.多阶段抽样是先抽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中单位,中单位中再抽小单位。 31.非随机抽样是以人的主观经验来抽取样本,这种抽样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 32.个案调查的步骤有:立案资料搜集判断建议。 33.各种调查研究方法综合比较起来,就调查内容的深度讲,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研究问题深刻;就可行性来看,全面调查要求条件最高;就定量研究来看,抽样调查最为严密科学。 34.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宽和利于定量统计分析。 35.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设计问卷。 36.调查问卷的总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 37.问卷语句的类型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三种。 38.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访问提纲,访谈人只需照顺序提问和记录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39.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新的重要因素,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2.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专指——。 3.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三种。 4.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5.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称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 6.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 7.观察法多数是——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8.实验法在验证假设时,必须排除那些——引起的自然变化成分,否则会影响其准确性。 9.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10.调查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署名、——、正文和结尾。 二、选择题(一五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C古希腊人D.古罗马人 2.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 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o 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问题D.从个别认识一般的问题 4.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 A.文献法 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5.从整个社会看,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 A.SAS B.SPSS C.EXCEL D.AMOS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1.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 A.界定总体 B.设计抽样方案C制定抽样框D.决定抽样方法E.实际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2.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 )。A.个人文献 B.社会组织文献C.手工文献 D.印刷文献 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3.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 )o A.控制性强B.代表性充分C.实验范围广泛D.可重复运用E.简便易行。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4.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 )。 A.标题B.内容C.栏目D.数字E.来源F.表注 5.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 A.朴实B。客观C.准确D.简明E.庄重F.修辞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1.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45分) 1.联系社会实际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指出其适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要求三种类型以上。20分) 2.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结构完整;问答要在一五个以上。25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基本要素2.精神文化3.试调查4.外在效度 5.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6.告别7.非结构 8。无关变量9.真实性10.导语 ,二、选择题(共一五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C 2.A 3.B 4.C 5.C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F 2.ABEF 3.ACDF 4.ACDF 5.ACDEF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1.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3分)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2分)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2分)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2分)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1分)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