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_赵德官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_赵德官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_赵德官

445《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 年第 10 卷第 11 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一种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态,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病程长、致残率高,因此,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影像表现报道较少,尤其是早期病变期间。CT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密度分辨能力诊断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重叠干扰,有利于硬化、侵蚀及囊变等骨质变化的观察。MR在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的诊断中更为优越。本文回顾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0至Ⅱ级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分析本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检查诊断的作用,以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表现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风湿科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在15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3

2.6岁,病程两个月至两年,均在就诊两周内完成CT和MR检查。选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腿后部、下腰部以及骶髂部隐痛不适或僵硬,久坐后起立或晨起时明显,在活动后均有所减轻,且多数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呈现两侧交叉性或间歇性,夜间或阴雨天较为严重。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52例患者人体白细胞抗原均为阳性或弱阳性,22例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阳性,30例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患者均行骶髂关节CT扫描检查,26例进行MR检查。

1.2.1 CT检查 CT扫描机使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其球馆旋转速度为0. 4r/s,准直径0.75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采取自动毫安控制,螺距为1mm,扫描层厚0.75mm16层。患者扫描时采取仰卧躺位,以腰椎体上缘作为基线,从头侧向足侧连续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部的腰4、腰5椎体以及骶髂关节。重建参数间隔0.7mm、层厚1mm薄层骨窗重建,横断位薄层骨窗连续放大进行观察。

1.2.2 MR检查 MR检查采用的是SS1.5T超导MR扫描仪,方位与CT相同行SET1WI、T2WI、SE脂肪抑制T2WI扫描,并进行冠状位FS-T2WI检查。

1.3 诊断标准 CT表现依据美国纽约修订标准进行强直性脊柱炎分级,0级为正常,关节面光整、间隙没有变形;Ⅰ级表现为关节面较为模糊,骨皮连续性不足,没有关节面囊性变、硬化增生、无骨破坏、无关节间隙改变;Ⅱ级主要表现为关节面斑块状脱钙和模糊不清,骨皮质局限硬化,软骨下毛糙、侵蚀和软骨下微小囊变,关键间隙基础正常。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发于骶髂关节,MR主要表现为骨质结构以及骨髓信号方面的改变。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MR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类标准,因此,本组患者将形态及信号均无异常者定为0级,无形态学方面异常单有信号异常的患者改为Ⅰ级,如关节缘骨质破坏、关节面模糊、信号改变以及软骨下出现小囊变者归类为Ⅱ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完成了CT和MR检查,分别比较CT与MR的临床检查诊断符合参数,MR显示发现病变显著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对Ⅰ、Ⅱ级的区别较CT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与MR检查结果对比(例)

级别 0级 Ⅰ级 Ⅱ级 

CT 12 10 19 

MR 3 18 20 

表2 52例强直性脊柱炎CT与MR影像分级对比(%)

级别 CT MR X2值 P值 

0级 26.8 0% - - 

Ⅰ级 36.68 42.56 4.72 <0.05 

Ⅱ级 38.11 57.87 0.28 >0.05 

3 讨论

CT作为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方法,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有效避免双重干扰,尤其是早期患者对X线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可使本病的诊断相对提前,使治疗尽快开始。但CT不能明确显示出软骨的病变情况,而骨质修复可以在CT上表现出来,为此,对于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进行CT检查结果表现为硬化时,需要进一步仔细观察硬化的边界及密度,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病情。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各具备特点,有一定的差别性。影像学检查作为其诊断方法之一,具有较明显的优势,MR比CT可更早地发现病变和发现更多的病变,但与CT相比,Ⅰ、Ⅱ级病变的区分不具备优势。

总之,在实际临床检查中,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可首选CT进行检查,如未发现阳性,可采用MR进行复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首先行MR检查,以便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医学佐证。

参考文献

[1]李春生,游勇,王就欣.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200例临床影像学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10).

[3]王芳,王青.平扫CT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

赵德官

(成都市锦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特征,比较这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2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CT检查组(26例)和MR检查组(26例),分别对两组检查方法在0至二级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中的检出率进行评价,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Ⅰ至Ⅱ级病变中,MR检查组比CT检查组发现病变的几率更高,两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6%和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MR检查方法对于Ⅰ、Ⅱ级病变的区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MR比CT发现病变更为显著,影像学综合检查对确诊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CT;MR;影像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radi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CT and MR and compare these two methods to diagnosi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Methods: Choosed 52 patients of AS from Jun. 2010 to Jan. 2012 to divide into CT group (26 cases) and MR group (26 cases). And compared detection rate of these two methods of AS to analyze.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 group was 94.6%, CT group was 58.6% (P<0.01).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CT group and MR group. Conclusion: There was some characteristic in these two methods, but detection of MR was more sensitiveness to diagnosis.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CT;MR;radiography

【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2)11-0445-01

青少年为何发生强直性脊柱炎

青少年为何发生强直性脊柱炎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它是非常可怕的风湿骨科疾病,日常生活中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很多,所以要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先了解治病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青少年为何发生强直性脊柱炎? 1、家族遗传原因 在早期,就有专家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有家族遗传性,并在对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普查时还发现,该病患者家属中的平均患病率为4%,而全国人口平均患病率仅为0.1%,两者之间发病率竟相差40倍,说明家族遗传性确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 2、内分泌原因 在发病的人群上,男性普遍高于女性,青少年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高峰阶段,此年龄正是男性的青春发育期。因此,考虑此病发病是否与男性内分泌激素有关。 3、风寒湿致病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在于关节,同样也是风湿类疾病的范畴,所以使人很容易想到此病和风寒潮湿的关系,本病也确实在高寒和潮湿地区发病率较高,是本病的一种诱发因素。 4、其强直性脊柱炎未知因素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来说,至今病因都不完全清楚,有很多因素够会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和病情。比如年龄、体质、营养不良、气候、水土、潮湿和寒冷。其它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化脓感染等,可能与本病有一定关系,但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 5、自身免疫原因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大多数患者都是人体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抗原(HLA-B27)十分的高,只有少数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所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以上事实均支持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之一。

虽然,到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的病因都还尚不明确,但是强直性脊柱炎之所以发病与上述介绍的几种病因是脱离不了干系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做好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青少年为何发生强直性脊柱炎?”。如果生活中不幸患上强直性脊柱炎的话,大家一定不要害怕,要积极的去治疗疾病,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它,在医生的医治下尽早的康复。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5341210.html,/qzxjzy/2015/0811/228492.html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型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分型,我们请教了专家,专家说: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分型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活动型,稳定型,康复型。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类型。 活动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严重或关节肿胀严重,免疫九项有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3项以上不正常。 治疗预后:关节融合较快,致残发生率较高。必须每天进行全身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关节屈曲位。 稳定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较严重,免疫九项有2项以上不正常。 治疗及预后:部分关节已出现融合,也有部分关节致残。融合关节禁止锻炼,融合关节必须每天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关节屈曲位。 康复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有时严重,或关节疼痛时轻时重,或关节疼痛时断时续,免疫九项中有2项不正常或免疫九项正常。 治疗及预后:关节部分融合,部分关节致残,融合关节禁止锻炼,未融合关节必须每天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 石家庄燕赵医院风湿免疫专家组带头人唐卫忠主任,结合中医和西医治疗之所长,首创中西医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该疗法在从整体上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平衡的同时,还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谓是辨病治疗;以精心研制的系列中药冲剂控制病情,遏止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病理损害,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提倡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康复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和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 配合骶髂关节介入,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达到全方位立体治疗的良好效果!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患者多以脊柱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加之骶髂关节炎是该疾病的特异性改变,因而,石家庄燕赵医院在中西医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调节全身免疫系统的同时,还采用有效疗法——骶髂关节介入术,进行辅助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疗法特别是对早期I、II度骶髂关节是有非常明显疗效,而且近期疗效巩固,万余名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患者由这里摆脱了疾病的束缚,走向康复之路!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康复指导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康复指导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康复指导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关节疾病,以侵犯脊柱为主,并常波及其他关节及内脏,可造成畸形及残疾,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该病被认为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周身性风湿病。国家中医药医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指导着临床辨证治疗[1]。 1辨证施治 1.1湿热痹阻 主要症状: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发热,四肢关节红肿热痛,目赤肿痛,口渴或口干不欲饮,肢体困重,大便干,溲黄,舌红,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 1.2寒湿痹阻 主要症状: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四肢冷痛,肢体困重,舌淡,苔白或水滑,脉弦滑。 治疗原则:散寒祛湿。 方药:三痹汤(黄芪、川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1.3瘀血痹阻 主要症状: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疼痛夜重,或刺痛,肌肤干燥少泽,舌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 治疗原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 1.4肾阳亏虚 主要症状: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局部冷痛,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足跟痛,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原则:温补肾阳,佐以活血祛风止痛。 方药:乌头桂枝汤(川乌、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红枣)。 1.5肝肾不足 主要症状: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局部酸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足跟痛,肌肉瘦削,盗汗,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有剥脱,脉沉细或细数。治疗原则:滋补肾阴,佐以活血祛风止痛。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2防治措施 2.1饮食调养 2.1.1核桃肉:核桃肉味甘,性温,有温补肺肾的作用。它含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效用。它还含有丰富的锌、锰、铬等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可参与机体代谢过程。其含有的维生素类物质,有助于缓解各种类型的关节疼痛。核桃肉与杏仁、腰果等同时食用,既有助于防治骨关节病,又可补充蛋白质。以核桃肉合猪腰等烹制食用,或合补骨脂、杜仲等温补中药烹制服食,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壮腰肾、祛病痛,大有好处。

腰椎结核患者护理常规

腰椎结核患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腰椎结核俗称“龟背炎”,是一种继发性病变,来自肺、淋巴结等原发灶。结核菌进入血循环,再入侵到骨及关节,发生结核性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截瘫。发病率较高,为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一位,其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椎板、棘突、关节突和横突结核极少见。 二、临床表现 1、疼痛:是腰椎结核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伴有压痛及叩击痛,在劳累、咳嗽、睡前疼痛加重。上腰椎结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结核可有坐骨神经痛。 2、肿胀:四肢关节结核局部肿胀易于发现,皮肤颜色通常表现正常,局部稍有热感。关节肿胀逐渐增大,肢体的肌肉萎缩,患病关节多呈梭形。 3、功能障碍:通常病人的关节功能障碍比患部疼痛出现更早。 4、畸形:随着病变发展,骨关节或脊椎骨质破坏,关节活动进一步受限而出现畸形,脊柱结核多出现成角后凸畸形。 三、护理问题 1、疼痛:与椎旁脓肿压迫马尾神经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与结核、石膏固定手术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营养状态,病人站立或行走时有无姿态异常等。评估肢体的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有无改变,是否合并截瘫。 (2)身体情况:局部有无压痛、肿胀,脊柱和关节有无畸形,是否出现寒性脓肿,寒性脓肿的部位,是否形成窦道,窦道的部位,有无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评估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响学检查结果,有无异常等。 (3)心理状况:病人及家属对长期治疗的心理承受程度和期望,家属对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晚分期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晚分期 (一)、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1、青少年有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背腰痛,棘突有压痛;或有散在性 压痛,晨起后背腰部僵痛,后仰时背腰部痛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倦,时有绞锁痛,伴血沉增高者。 2、青少年坐骨神经痛,反复发作或左右轮换痛;同时有背腰疼痛或 僵硬感者,骶髋关节X线片有轻微改变者。 3、青少年除背痛外,还有臀部、髋、大腿内外侧、膝、肩、胸锁关 节,颈部或肋间神经痛者,伴有血沉增高,骶髋关节X线片有改变者。 4、持续性背痛伴有周围型类风湿关节炎,骶髋关节X线片有改变者。 5、骶髋关节X线片无改变,脊柱关节突出亦无改变,但背腰僵痛持 续半年以上者,若血沉增高者。 6、单侧骶髋关节有明显X线片改变者,伴有背腰僵痛,血沉增高者。(二)、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颈、背、腰、髋、膝、肩、胸锁关节,肋间神经,骶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轻度强直。X线片显示:骶髋关节面破坏,关节边缘模糊,间隙变窄,有囊性变,部分有轻微硬化。 (三)、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颈、背、腰、髋部强直,或驼背畸型。X片显示:骶髋关节融合或固定,脊柱融合或成竹节状。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新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脊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多发于15-30岁的青少年男子(男比女多11倍)。早期表现为腰部僵硬、酸 痛、沉困,以夜间、清晨疼痛明显,久坐久站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有些病人还伴有髋、膝、踝关节肿痛,臀部、腹股沟疼痛,颈背部沉痛、足跟痛、低热、乏力、虹膜睫状体炎等。由于本病起病进展缓慢,开始时的腰痛为间歇性,全身症状较轻,数月或数年后才发展为持续性,所以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被忽视或误诊。随着病情的进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 蒋业清 综述 朱家安 审校 Imaging examination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IANG Y e-qing, ZHU Jia-a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6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Shanghai 200233, China) 作者单位: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ondylarthropathy, SpA)的亚型之一, 是一种慢性致残性风湿类疾病。主要特征有炎性后背痛、脊柱运动受限、外周关节炎、 肌腱附着端炎和前葡萄膜炎等。本病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0.54%[1]。其主要自然转归是功能限制及致残, 且其程度为预示AS患者治疗总费用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维持或者改进患者功能障碍的治疗, 将具有减低AS治疗费用的巨大潜力[2], 而且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AS是多基因遗传病, 有确切的遗传易感性, 约93%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B27, HLA-B27)为阳性[3]。过去数十年的研究热点在于HLA-B27与AS的关系, 主要有2种假说。(1)致关节炎抗原[4]: HLA-B27表达异常的二聚体结构, 抑制组织特异的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1, MHC-I)类分子, 导致炎症及侵蚀; (2)细胞内反应[5]: 蛋白质的错误重叠或者不重叠及内质网应激。目前AS的确切病因仍属未知, 但有许多功能限制的危险因素[6]: 病程超过20年功能限制的病人中如吸烟、体力劳动者等比例较高, 而受过较高水平教育和有AS家族史的病人中其功能限制的程度相对较轻。 AS主要特征是以发生在脊柱等为主的大关节炎症以及新骨形成。而大于95%的AS患者均有骶髂关节受累, 因此骶髂关节炎症在AS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骶髂关节炎可单侧发病, 也可双侧。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7]将AS诊断分为临床标准(包括腰痛, 晨僵, 腰椎、胸廓活动度受限)和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两部分。慢性骶髂关节炎可依据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到确认, 包括平片、CT、MRI等。但放射成像常在症状发生时仍属正常且需经9年左右[8]方可确定放射学上骶髂关节炎的发生。后背疼痛实际仅5%由AS引起[9], 而病程短的病人对于抗TNF因子治疗时的反应较病程长的病人更敏感[10]。因此, 要使AS患者得到早期和有效的治疗, 必须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症。1 X线检查 X线平片仍是评价骶髂关节炎的经典方法, 根据1984年修订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 X线骶髂关节炎分为5级: 即0级为正常; I级为可疑变化; II级可见轻度异常, 局限性侵蚀、硬化, 关节间隙无改变; III级为明显异常, 中度或进行性骶髂关节炎, 并伴以下一项(或多项)变化: 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 IV级为严重异常, 完全性关节强直。因此双侧骶髂关节炎从符合2级开始即满足AS的放射学标准。但X线明显的缺陷是不能早期诊断, 常规X线诊断明确时, 患者往往已失去早期干预的时机。同时, X线平片的诊断也经常受到阅片者主观因素影响,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误诊率高达20%-30%[11]。AS患者除骶髂关节改变外, X线的脊柱改变也十分常见, 表现为骨质疏松, 椎体小关节模糊, 椎旁韧带钙化骨赘骨桥形成, 晚期表现为经典的“竹节样改变”。2 CT检查 CT的骶髂关节炎分级依然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纽约标准的X线分类法分为0~IV级。AS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面时, CT扫描可明确显示单侧或者双侧侧骶髂关节不同受累程度并且双侧髂骨较骶骨更易受累, 并证实由骶骨侧向髂骨侧进展[12]。AS的CT表现[13, 14]包括关节侵蚀、软骨钙化、骶髂韧带钙化、软骨下骨改变和关节面下骨吸收所致的关节间隙改变、骶髂关节骨赘形成等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的病变。CT分辨率较高, 在骨窗下可以去除软组织、肠管及空气的重叠, 无层面干扰, 易显示骶髂关节较轻微的改变; 故能较X线平片更早期而清晰显示关节间隙有无狭窄, 并发现X线所不能显示的软骨下囊变、骨质疏松及边缘轻度硬化、单或双侧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15]; 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并可随访病情变化。由于CT对于骨组织的细微征象显示率较高, Tan, S.[16]等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椎体, 发现椎间异常骨赘形成, 并对存在的骨赘进行定性和定量计算, 这为CT检测AS脊柱改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于CT不能显示关节软骨及关节旁组织炎症。对0级至I级的骶髂关节炎, 因其尚未引起骨组织的结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指南 一、疾病简介: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发病原因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 二、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

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 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积骶骨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 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病人脊柱畸形较轻。 一、关节病变表现 1.骶骨关节炎90%AS病人最先表现为骶骨比僵硬感,间歇性或两侧交替出现腰痛,颈部向头部臀部放射。 2.颈椎病变少数病人首先表现为颈椎炎、先有颈椎部疼痛,沿颈部向头部臀部放射 3.腰椎病变表现为下背痛和腰部活动受限。 4.周围关节病变半数AS病人有短暂的急性周围关节炎,约25%有永久性周围关节损害,一般发生于大关节。 二、关节外表现AS的关节表现大多出现在脊柱炎后 1.心脏病变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 2.眼部病变25%病人有结膜炎、虹膜炎,后者偶可并发自发性眼前房出血。 治疗 1.抑制病情活动,影响病程进展的药,如柳氮磺胺吡啶丸。 2.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夜间严重疼痛及僵硬病人,可在睡前服用,如

布洛芬、消炎痛。 3.镇痛药与肌松药:如镇痛新、强痛定 4.肾上腺素:强的松 5.小计量冲击疗法:氨甲蝶呤(MTX) 6.雷公藤多甙 健康教育 1.注意日常生活中维持正常姿势和生活能力,如睡觉时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各俯卧半小时。 2.坚持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活动。 3.工作时注意姿势,防止脊柱变形。 4.保持乐观情绪。 5.戒烟酒、按时作息,坚持医疗体育锻炼。 6.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时及睡前均应常规作深呼吸。深呼吸可以维持胸廓的最大活动度,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7.游泳既有利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AS最合适的全身运动。 8.运动后适当休息,如运动后疼痛持续2h以上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过量,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9.药物主要副作用: 柳氮磺胺吡啶丸: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变。 氨甲蝶呤:用药期间定期查肝功、血象、忌饮酒。 雷公藤多甙: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等

强直性脊柱炎物理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物理治疗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都有什么呢?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的目的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工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1、体育治疗,体育疗法对各种慢性疾病均有好处,对AS更为重要。可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防止畸形;保持我廓活动度,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和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等。 2、物理治疗,理疗一般可用热疗,如热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矿泉温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活动,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一般可用热疗法,比如热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等等,可以增加血液循环速度,使肌肉更放松,减轻关节疼痛症状,有利于

关节活动度,保持脊柱的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作完成。切忌暴力,避免疼痛加剧。急于求成则往往弄巧成拙。如炎症较重时,宜先多做推背和取穴按摩,少做摇动关节或不做。对病变关节必须分阶段有主次地进行治疗。如:髋关节僵硬为主同时又有脊椎僵硬,可先着重对髋关节进行治疗,然后再针对脊椎关节进行治疗。 脊柱畸形和强直导致的功能障碍,对患者弯腰、扩胸及屈颈等运动,都会造成极大痛苦和困难。为了减轻或防止这些不良后果,患者除接受医生的各种检查和治疗外,应学会自我护理,如谨慎而长期地进行体位锻炼(最初应得到体疗医师的指导),目的是取得和维持脊柱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力量和增加肺活量。在休息时首要的是保持适当的体位,应睡硬板床,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一旦病变上行侵犯到上段胸椎及颈椎时,应该停止用枕头。凡能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应该避免:定期测量身高;保持身高记录,是防止不易发现的早期脊柱弯曲的一个好措施。胸壁病变比较常见,患者应知道吸烟的危害,停止吸烟。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关节、髋关节、柱间关节、肋椎关节,以骶骼磁节病变最为我见,另有约1/3患者可见周围关节症状。 其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疗法等,病情有所好转后应注意康复期的锻炼: 1.日常姿势训练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的畸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逐渐由腰椎、胸椎、颈椎到骶髂关节、髋关节的屈曲畸形,因此,预防矫正的原则是在全面而均衡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或同时,增强相应伸肌群的张力和力量,以期对抗脊柱及关节的病变,从而保持机体平衡。 保持未受累锥体和关节的活动功能,维持正确的生理姿势,防止脊柱、关节畸形的发生; (1)加大脊柱及四肢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预防或延缓畸形的发生; (2)增强腰背肌、肩带肌等肌肉的力量,发挥肌肉关节的代偿功能,改善受累关节的活动,缓解病情;防止或减轻肢体因废用导致肌肉萎缩,维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 (3)充分发挥膈肌和肋间肌对胸廓呼吸功能的代偿作用,同时加强训练胸式呼吸可防止和改善肋椎关节的活动功能; (4)培养患者科学锻炼的意识,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运动项目选择 鉴于该疾病的病变特点,常用的运动项目应包括: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身体局部功能锻炼;低强度有氧运动;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等。 方法介绍 保持正确的体位和生理姿势 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中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位,纠正不良习惯对于预防畸形非常重要。站立及行走时尽量抬头、挺胸、收腹,必要时可训练背靠墙站立,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坐位宜使用直背硬靠椅,上身挺直收腹,尽可能向后靠紧椅背,髋、膝屈曲90度,避免坐矮板凳或沙发,以免弯腰时间过久;卧位要求睡硬板床,定期定时仰卧位,病人需卧硬板床。应尽量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避免侧卧位,特别是屈腿侧卧位,即避免颈、胸椎前屈体位。疼痛严重病人,由于屈曲位可以减轻疼痛,常使脊柱处于屈曲位,可导致脊柱驼背畸形。低枕头有利于防止胸段脊柱后凸畸形发生,对于颈椎受累患者,更应该应用低枕头来防止颈椎的反弓畸形。枕头的高度以能保持颈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增加上胸椎后突为度。一般10cm高即可,枕头尽量放在颈中段,枕部尽量少枕枕头。每天还应利用自身重力于晨起、睡前早晚各取一次俯卧位,时间10-20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呼吸,急性发作期患者大多需要卧床休息,对此尤其需要注意;看书,读报、写字时,视线应与书报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颈椎过久后仰或前倾。以上患者不论作何选择,都不可长时间地采用同一种体位和姿势,应适当变换体位,并与散步、身体活动交替进行,以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防止因不良的姿势和体位加速加重畸形的形成。而脊柱生理曲度已经消失或已有强直者,除注意上述种种外,还可于平卧位时背部垫置一枕,以防或延缓脊柱后凸畸形的形成。 2胸廓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为防止病变上行到达胸部使呼吸受限,胸廓运动及深呼吸运动以最大限度扩张胸廓十分必要。二者往往同时进行。 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_赵德官

445《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 年第 10 卷第 11 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一种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态,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病程长、致残率高,因此,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影像表现报道较少,尤其是早期病变期间。CT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密度分辨能力诊断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重叠干扰,有利于硬化、侵蚀及囊变等骨质变化的观察。MR在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的诊断中更为优越。本文回顾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0至Ⅱ级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分析本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检查诊断的作用,以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表现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风湿科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在15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3 2.6岁,病程两个月至两年,均在就诊两周内完成CT和MR检查。选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腿后部、下腰部以及骶髂部隐痛不适或僵硬,久坐后起立或晨起时明显,在活动后均有所减轻,且多数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呈现两侧交叉性或间歇性,夜间或阴雨天较为严重。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52例患者人体白细胞抗原均为阳性或弱阳性,22例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阳性,30例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患者均行骶髂关节CT扫描检查,26例进行MR检查。 1.2.1 CT检查 CT扫描机使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其球馆旋转速度为0. 4r/s,准直径0.75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采取自动毫安控制,螺距为1mm,扫描层厚0.75mm16层。患者扫描时采取仰卧躺位,以腰椎体上缘作为基线,从头侧向足侧连续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部的腰4、腰5椎体以及骶髂关节。重建参数间隔0.7mm、层厚1mm薄层骨窗重建,横断位薄层骨窗连续放大进行观察。 1.2.2 MR检查 MR检查采用的是SS1.5T超导MR扫描仪,方位与CT相同行SET1WI、T2WI、SE脂肪抑制T2WI扫描,并进行冠状位FS-T2WI检查。 1.3 诊断标准 CT表现依据美国纽约修订标准进行强直性脊柱炎分级,0级为正常,关节面光整、间隙没有变形;Ⅰ级表现为关节面较为模糊,骨皮连续性不足,没有关节面囊性变、硬化增生、无骨破坏、无关节间隙改变;Ⅱ级主要表现为关节面斑块状脱钙和模糊不清,骨皮质局限硬化,软骨下毛糙、侵蚀和软骨下微小囊变,关键间隙基础正常。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发于骶髂关节,MR主要表现为骨质结构以及骨髓信号方面的改变。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MR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类标准,因此,本组患者将形态及信号均无异常者定为0级,无形态学方面异常单有信号异常的患者改为Ⅰ级,如关节缘骨质破坏、关节面模糊、信号改变以及软骨下出现小囊变者归类为Ⅱ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完成了CT和MR检查,分别比较CT与MR的临床检查诊断符合参数,MR显示发现病变显著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对Ⅰ、Ⅱ级的区别较CT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与MR检查结果对比(例) 级别 0级 Ⅰ级 Ⅱ级  CT 12 10 19  MR 3 18 20  表2 52例强直性脊柱炎CT与MR影像分级对比(%) 级别 CT MR X2值 P值  0级 26.8 0% - -  Ⅰ级 36.68 42.56 4.72 <0.05  Ⅱ级 38.11 57.87 0.28 >0.05  3 讨论 CT作为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方法,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有效避免双重干扰,尤其是早期患者对X线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可使本病的诊断相对提前,使治疗尽快开始。但CT不能明确显示出软骨的病变情况,而骨质修复可以在CT上表现出来,为此,对于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进行CT检查结果表现为硬化时,需要进一步仔细观察硬化的边界及密度,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病情。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各具备特点,有一定的差别性。影像学检查作为其诊断方法之一,具有较明显的优势,MR比CT可更早地发现病变和发现更多的病变,但与CT相比,Ⅰ、Ⅱ级病变的区分不具备优势。 总之,在实际临床检查中,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可首选CT进行检查,如未发现阳性,可采用MR进行复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首先行MR检查,以便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医学佐证。 参考文献 [1]李春生,游勇,王就欣.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200例临床影像学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10). [3]王芳,王青.平扫CT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 赵德官 (成都市锦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特征,比较这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2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CT检查组(26例)和MR检查组(26例),分别对两组检查方法在0至二级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中的检出率进行评价,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Ⅰ至Ⅱ级病变中,MR检查组比CT检查组发现病变的几率更高,两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6%和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MR检查方法对于Ⅰ、Ⅱ级病变的区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MR比CT发现病变更为显著,影像学综合检查对确诊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CT;MR;影像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radi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CT and MR and compare these two methods to diagnosi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Methods: Choosed 52 patients of AS from Jun. 2010 to Jan. 2012 to divide into CT group (26 cases) and MR group (26 cases). And compared detection rate of these two methods of AS to analyze.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 group was 94.6%, CT group was 58.6% (P<0.01).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CT group and MR group. Conclusion: There was some characteristic in these two methods, but detection of MR was more sensitiveness to diagnosis.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CT;MR;radiography 【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2)11-0445-01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自主神经受损,使膀胱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分为无抑制性膀胱、反射性膀胱、自主性膀胱、感觉麻痹性膀胱、运动麻痹性膀胱等。 【一般护理】 1.保持会阴部清洁。 2.保留导尿期间按保留导尿护理常规。 3.每1-2周行尿常规检查一次,注意有无尿量感染。 4.保护患者的隐私。 【专科护理】 1.和患者共同制定饮水计划。 2.合理安排间歇导尿时间,避免影响日常生活及日间其它康复治疗,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3.准确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安排导尿次数。 4.膀胱功能磨练每日1-2次。 5.指导并教会患者或照顾者行自家清洁导尿。 【健康指导】 1.膀胱功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2.保留导尿期间适当多饮水,达到自动冲洗膀胱的目的。 3.定时开放尿管,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做正常排尿的动作,同时叩击耻骨上区。

4.行间歇导尿期间,严格按要求饮水(饮水计划)、以保持每次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500ml。 5.导尿前先自排小便。 神经源性大肠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是指与排便相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缺乏胃结肠反射,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最后导致排便障碍。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分为反射性大肠和弛缓性大肠。 【一般护理】 1.保持床单整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2.营造一个适合排便的环境。 3.肠鸣音恢复后,不论损伤平面如何,都应鼓励患者行排便训练。 4.尽量少用药物,可使用大便软化剂,用量个体化。 【专科护理】 1.行直肠功能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穴位刺激、肛周刺激、肛门内外括约肌刺激等,坚硬的大便应该用手抠出。 2.使用栓剂(如开塞露)时应越过括约肌,贴近肠壁上,注意勿损伤肠壁。 3.每日1-2次模拟排便。 4.如果患者能坐直到90°,应让患者坐在便池或坐便椅上,让重力协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及发病机制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能胳关节、脊柱滑膜关节、脊校夯软组织及外用关节的慢性进展性炎性疾病。起病隐匿,多见青少年起病(35岁以前),也有45岁以后起病的(晚发型),男性多见。本病有家族发病聚集倾向,并与HL4—B27密切相关,种族差异很大,我国A5患者HIA—B27阳性率约为90%。 (一)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第一代亲属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山20—40倍。孪生子女的调查中发现:单卵孪生中,另一个患病的可能性超过50%。基因背景是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仅知的易感基因,HIA。班7,相对危险度接近100,但仅能说明强直性脊柱炎10%——50%的总体遗传学的危险度。 (二)环境因素 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菌造成的胃肠道或泌尿道感染有关。细菌(如克雷白杆菌、耶尔森菌、志贺氏杆菌)的片段结构与HLA—B27有抗原交叉反应c分子模拟学说认为HLA—B27抗原与微生物表达的抗原相似,当与微生物相通后,宿主针对该救生物产生应答,由于两者的相似性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这种相似性使机体对感染或人侵的微生物耐受,由于感染的持续存在,免疫反应延迟出现而导致疾病。致关节炎抗原学说认为,当外来的细菌侵人人体后,在关节等处产生一些抗原(可能是细菌的片段或代谢产物)。这些抗原与B27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目标,因而引发一连串的免疫反应。 (三)其他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对两性As患病率的差异,至今缺乏满意解释,职业、妊娠对本病无大影响,利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并末取得明显效果,与性激素的关系也不肯定。其他因素:年龄、体质、营养不良、气候、水土、潮湿和寒冷、外伤、甲状旁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化脓感染等,可能与本病有一定关系,但证据不足。 能镑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标志,也常是最早的病理表现之一。能镕关节炎的早期病理变化包括软骨下肉芽组织形成,组织学上可见滑膜增生和淋巴样细胞及浆细胞聚集、淋巴样滤泡形成。骨骸的侵蚀利软骨的破坏随之发生,然后逐渐被迟变的纤维软骨替代,最终发生骨性强直。脊柱的最初损害是椎问盘纤维环和椎骨边缘连接处的肉芽组织形成。纤维环外层可能最终被骨替代,形成韧带骨赘,发展成“竹节样”脊柱。脊柱的其他损伤包括弥漫性骨质疏松、邻近柜间盘边缘的椎体破坏、椎体方形变及椎间盘硬化。 肌爬、韧带附着端炎是另一病理标志,是在肌腰或韧带附着于骨的部位发生的炎症。导致韧带骨赘形成、椎体方形变、椎骨终板破坏、跟暖炎和其他改变,最终可能导致骨化。 心脏病变特征是侵犯主动脉瓣,使主动脉瓣膜增厚,因纤维化而缩短,但不融合,主动脉环扩大,有时纤维化可达主动脉基底部下方。偶见心包和心肌纤维化,组织学可见心外膜血管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动脉内膜炎;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组织破坏,代之纤维组织,纤维化组织如侵犯房室束,则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肺部病变特征是肺组织斑片状炎症伴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进而发展至肺泡间纤维化伴玻璃样变。 肾脏主要表现为18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绎炎和膜性肾病。继发性淀粉样变少见。(一)症状和体征 中轴骨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症状是能馆关节炎引起的隐医起病的炎性下腰痛,为定位于下腰椎区域的钝痛,也被描述为深部的交替性的臀部疼痛。疼痛的炎性特征区别于机械性的腰背病。疼痛随着休息而加重,活动后改善,伴有持续30分钟或以上的晨僵。患者常主述夜间醒来为缓解夜间痛而步行; 在疾病早期较少有客观体征,这对渗断是个挑战。触诊和特定的手法可以引出胀馆关节的疼痛,如“4”试验(PM置ck次M)能骸关节炎时屈侧疼痛。但这些试验相对敏感度不高,而且由于许多其他解剖结构在相同部位的重叠而缺乏特异性。 脊柱的受累是残疾的主要原因,不同于类风汲关书炎只侵犯颈椎,强立性脊件炎可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随时间的推移,病理改变的累积能引起脊桂活动度的丧失,尤其是腰椎。schober

临床护理常规

临床护理常规 《临床护理常规》涵盖内科、外科、手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科、急重症科、皮肤科、妇产科等,由我院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专家,结合国内外医疗技术新进展、现代医院发展新要求,经认真讨论和总结编写而成。编写过程中,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条目简明扼要。对各科一般护理常规、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特殊症状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都有详尽的管理规定,使其成为临床工作和护理教学活动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第一篇临床常见症状护理 第一章发热 第二章水肿 第三章皮疹 第四章压疮 第五章阴道流血 第六章咳嗽与咳痰 第七章发绀 第八章呼吸困难 第九章心悸 第十章恶心与呕吐 第十一章腹泻 第十二章便秘 第十三章排尿异常 第十四章认知障碍 第十五章意识障碍 第十六章吞咽困难 第十七章失眠 第十八章瘫痪 第一节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第二节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第三节肌病瘫痪 第四节单瘫 第五节偏瘫 第六节截瘫 第十九章抽搐 第二十章焦虑 第二十一章抑郁 第二十二章疼痛 第二篇临床护理 第二十三章内科一般护理 第二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第二节上消化道出血 第三节下消化道出血 第四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第五节急性胰腺炎 第六节慢性胰腺炎 第七节原发性胰腺癌 第八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第九节肝硬化 第十节原发性肝癌 第十一节肝性脑病 第十二节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第二十五章血液系统疾病护理 第一节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 第三节慢性白血病 第四节淋巴瘤 第五节多发性骨髓瘤 第六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七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八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九节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十节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第二十六章肾脏系统疾病护理 第一节肾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第二节急性肾衰竭 第三节慢性肾衰竭 第四节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急性肾盂肾炎 第六节急性肾炎 第七节红斑狼疮性肾炎 第八节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第二十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第二节高血压 第三节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心绞痛)第四节心肌桥 第五节心律失常 第六节心功能不全 第七节病毒性心肌炎 第八节心肌病 第九节常用诊疗技术护理配合 第二十八章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秘方

引用笑傲骄龙的引用强直性脊柱炎秘方引用南天未遇仙的王为兰--强直性脊柱炎秘方 1. 急性发作期: [证候]一般多见于青少年,身体素健,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有时痛的比较严重,有时上窜胸颈,有时下趋大腿 ... 引用 笑傲骄龙的引用强直性脊柱炎秘方 引用 南天未遇仙的王为兰--强直性脊柱炎秘方 1. 急性发作期: [证候]一般多见于青少年,身体素健,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有时痛的比较严重,有时上窜胸颈,有时下趋大腿足跟,甚至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兼见郁怒烦躁,心烦起急,口干舌燥,便干溲赤,或有发热恶寒,或有低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清热解毒除湿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虎杖15g,金银花15g,连翘15S,土茯苓20g,白鲜皮10g,丹皮10g,银藤10g,桂枝10g,川乌10g,生甘草10g。水煎服。 2.余热伤阴: [证候]颈、项、背微有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口干,烦躁,夜热低烧(体温37.5℃上下),舌质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邪气已去其八,余热内伏。久病伤阴,阴液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故见颈、项、背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阴血不能荣养心脉,故见心烦口干,夜热低烧,舌红,脉象细数。 (理化检查同急性发作期) [治法]清热养阴,兼以荣筋强骨。 [方药1养阴清热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15g,金银花15g,草河车10g,生熟地各20g,何首乌20g,地骨皮10g,炙龟甲20g,女贞子20g,金狗脊10g,生川断15g,炙甘草10g。水煎服。 3.阳虚余热未解: [证候]腰脊隐痛,或时有酸痛,下肢不温,怕冷,后背恶寒,口不渴,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 [病机]内存余热痰湿,故腰脊隐痛、时有酸痛,阳虚不能温煦,故肢冷而恶寒,舌质淡,脉沉弱皆阳虚之 证。 [治法]温阳解毒,佐以蠲痹。 [方药]温阳解毒汤(自拟方)。 巴戟肉15g,补骨脂15g,生鹿角20g,肉苁蓉20g,仙灵脾10g,沙苑子10g,炒杜仲10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