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四年级数学科质量分析496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四年级数学科质量分析496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秀屿区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四年级数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卷及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通过检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进,规范教学常规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命题依据为《课标》、教材、教参,努力体现课标理念和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试题内容易、中、难的比例为8:1:1,总体上既考查学生双基知识掌握情况(考结果),又检测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画图列表策略、探究创新意识等能力(考过程)

成绩统计显示,全区四年学生共有5278人参加考试,其中平均分为65.12分,及格率为71.1%,优秀率为20.06%,30分以下有331人,占比6.27%,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总评来看,较好的单位(学校)有实验小学、石城学校、埭头中心小学,较差的单位(学校)有沙洋学校、笏石中心小学

三项总评成绩前十名的班级有埭头石塔四1、笏石中心四2、埭头中心四3、实验小学四5、埭头淇沪四1、埭头中心四2、实验小学四2、四4、平海中心四2和笏石丙仑四1班,其中有3个班来自农村偏远基层小学
埭头石塔四1班22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0.22,及格率100%,优秀率72.73%
三项总评成绩后十名的班级有南日港南、三墩,埭头兴华、鼓楼,笏石刘厝、下郑、杨林、松林,平海上林、石井四2班等
其中南日港南小学四年级有40人参考,平均分为45.16,及格率20%,优秀率0

二、答卷情况
我们抽取有代表性的试卷(总分为65分左右)50份进行问题分析,从学生答卷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在这里主要谈存在问题)
1、计算能力下降

(1)口算错误率高达60%
在小学阶段,有几个特殊的数相乘及结果,要求熟记的学生没有掌握好,如4×25=100,8×125=1000等
乘法口诀不能背诵并熟练运用

(2)竖式计算错误率为62%
主要错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法,如360×50,55×180,305×24等,学生不能竖式简便写法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错误的原因与教师在课堂教学练习中没有突出这部分的重难点有关,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如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通过讨论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2、对大数的感受不足,数感发展差
这方面知识的错误率高达90%,主要错在第6题大数的写法上和"一亿有多大"等知识,写数方面,学生脑中缺少了"数

位顺序表",操作上缺少四位分级法,且不能正确判断秀屿区总人口和生产总值中哪些数为近似数,哪些数为准确数
建议教学时,利用迁移类推方法由个级读写法,迁移类推至万级、亿级的读写法,重点在"万位"、"亿位"位置的确定
考题"一亿有多大"是教材中的原题,教材安排这个综合运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但教师教学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探究活动,没有培养学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以及通过探究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没有培养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学生探究规律及灵活应用规律的能力差
如试卷中填空第5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第5题用积的变化规律解答"扩建后的绿化面积"等,学生失分的多,错误率为94%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过程的探索,不但能让学生理解积与因数变化的规律,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渗透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但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建议教师要重视"探索规律"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强化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

4、运用画图、表格、摘录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很薄弱
解决问题中共有5道题,都来源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有的稍作变化,解决问题第2、3、5题增加对学生画线段图、填表格、信息摘录等考查,错误率达94%
在小学阶段有两个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即"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情境中的信息加以梳理,将抽象难懂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易懂的图画、图表等信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对各种解题策略进行分析与比较,突出了画线段图、列表格整理信息的优越性
建议教师今后教学在方法、过程引导上一定要加强

三、教学建议
综上学生答卷的错误率偏高的成因分析,应与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行为密切关联

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上反映出来的学生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大概有这么四种情况:
其一,负担过重、效果不好
一般来讲这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存在问题

其二,负担不重,效果也不好
一般是由于学校的教学秩序不正常或管理不完善造成的
其三,负担过重,效果还比较


这要作具体分析,要看什么效果
仅仅从智育的角度甚至从考分的角度看,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但从德、智、体全面去衡量,恐怕很难谈到负担过重效果还会好

其四,负担不重,效果又比较好
这是比较理想的,也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从教师的教书育人层面剖析:
其一,职业观不端正
有些教师把教书育人工作紧紧当作谋生手段来从事,不当事业来对待,头脑里存在着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雇佣思想,对工作采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敷衍态度,缺乏精神动力,舍不得投入,有的甚至把教师职业当成第二职业

其二:教学观陈旧
教师把自己看成知识的象征,把学生看做待灌的知识容器
在电脑信息化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一本书加一支粉笔的原始作业,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形同虚设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书匠的观念必然派生出教书匠的行为,可以这样形容,有的教师教了二十多年的课,实质上是教了一年,重复了二十遍

近两年我们深入基层小学进行随堂听课检测,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究其原因关键在备课层面出问题
现在就如何备好课,读懂教材、教参,做到"五读"俱全,提几点建议

1、读懂教学用书,挖掘文本内涵

我们做教师的上课离不开教学用书,教学用书中有教材说明、编写意图,甚至有教学建议等,如果教师与教学用书的编者们产生共鸣,那么课堂上教师发挥自如,教学过程便会围绕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读懂教材主题图,把握教学方案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半成品",多是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受篇幅、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限制,又不可能把多元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教学的主线应该是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读懂例题,寻找知识的链接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些还是很典型的,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所以教学时就要研读例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寻找原有知识,并以原有的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运用迁移类推,来实验重、难点的突破、
4、读懂结论旁注,分析教学重难点

数学课本中心的结论和旁注是例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旁注对该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作了简明扼要的指点,能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读懂问题情境中这些提示语或

旁注,有的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对学习难点进行点拨,有的是引导学生对结论、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
教材中还经常会有一些"留白",为学生的学习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间,这些提示语或"留白",即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教师教学时如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的一个提示、
5、读懂习题,发挥潜在作用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筛选的题目之精华,也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尺度
不同的习题往往有不同的意图,有的侧重巩固新知识、强化新知识,有的侧重综合运用、拓展提升
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中的练习,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领悟习题的价值,深入挖掘习题的内涵,从而将习题用足、用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只要教师每备一节课,能认真研读教学用书,深钻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理解教材意图,做到"五读"俱全,有的放矢,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更有效更高效

??

??

??

??








2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