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重点记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二)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㈡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

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关于最近发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见书P27)

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差异表现

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说明:

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

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

一、理论要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起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

基本规律:(理解)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P39)

基本规律:(理解)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定义理解)

3、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P40)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

1、理论要点

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一、理论要点: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

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二、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P43-44)

㈠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㈡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P45-47)

1、布鲁纳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理解)

3、教师应如何做(P47)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P48-49)

(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即指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内在联系而非任意的联想或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

②主观条件: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P49-50)

(1)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从而清晰的区别新

旧概念,并在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3)影响因素: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

①定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②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③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组织者"技术对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很有价值,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53)

1、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2、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P54-58)

一、动机及其功能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P55-56)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种类:

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

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

③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三、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2、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P61)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教育意义:

四、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P61-62)

(1)三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六因素:

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五、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P62-63)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强化: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P63-65)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1、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种类(P72-74)

①正迁移与负迁移;

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③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④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作用(P74)

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

③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主张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安德森:认为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动作配对构成。

加特纳、吉克: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关键。

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3、迁移的实质(P79)

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来实现。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P78-83)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P84-88)

一、知识:

1、定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类型:

①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

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

2、知识学习

类型:

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

4、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三点P88)

①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知识的获得

1、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①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②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

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2、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93)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P94-97):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贮存时间容量信息来源信息处理

瞬时记忆0.25-2秒大刺激注意-短记;未注意-消失

短时记忆5秒-2分钟7+2

组块感觉记忆(直接记忆)

长时记忆(工作记忆)复述-长记;不复述-消失

解决问题

长时记忆1分钟一终生无限度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充分、深度加工,提取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99)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理论(P100-101)--遗忘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最古老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

②干扰说(占统治地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是由于在学习和加快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说(奥苏伯尔):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④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

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P101-104)

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1、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特点(三点P105-106 ):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种类:(P106-107 )

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

4、作用(P108):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P108-113 )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定向:含义,定向映象

2、操作模仿:含义,动作特点(四点)

3、操作整合:含义,动作特点(四点)

4、操作熟练:含义,动作特点(四点)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P113-121)

一、理论

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前苏联)

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

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

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

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初级体育真题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仰卧起坐练习发展的肌群是()。 A.屈脊柱肌群B.侧屈脊柱肌群 C.伸脊柱肌群D.回旋脊柱肌群 2.围绕关节额状轴运动时,其运动形式是()。 A.屈伸运动B.收展运动 C.回旋运动D.环绕运动 3.推铅球出手动作,肽三头肌的运动形式是()。 A.远固定向心工作B.远固定离心工作 C.近固定向心工作D.近固定离心工作 4.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甲状腺B.肾上腺C.唾液腺D.垂体 5.正常人体心脏节律性收缩的起搏点位于()。 A.窦房结B.结间束C.房室结D.房室束 6.长跑运动引起体内血液黏滞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血细胞增加B.水分丢失导致血液浓缩 C.血浆蛋白增加D.进入血液的代谢物减少 7.与快肌纤维相比,下面哪一选项属于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A.肌纤维直径大,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数量多 C.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发达 8.对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有较高要求的项目是()。

A.100米跑B.200米跑C.800米跑D.10000米跑 9.短跑教学比赛时,学生从听到发令到起动的时间长短属于()。 A.动作速度B.反应速度C.位移速度D.力量速度 10.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 A.做好示范动作B.让学生多做模拟练习 C.纠正错误动作D.不断检查动作质量 11.运动过程中氧运输系统功能达到最高水平时,摄氧量仍满足不了需氧量的要求,此时人体处于何种状态?() A.赛前状态B.真稳定状态 C.假稳定状态D.进入工作状态 12.为更好地完成旋转动作,要求练习者头部快速向旋转侧扭转,这是利用了哪一反射?()A.牵张反射B.翻正反射 C.腱反射D.状态反射 13.人体进行长时间运动时,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磷酸肌酸 14.人体运动后,为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应多吃()。 A.米饭B.苹果C.乳酪D.牛肉 15.下列哪一假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体内能源物质的大量消耗且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产生的?() A.耗竭假说B.堵塞假说 C.突变假说D.自由基假说 16.在体操运动中,转肩动作容易引起肩袖损伤,其症状不包括()。 A.肩痛B.肌肉痉挛 C.肌肉萎缩D.灵活性不变 17.运动时因身体过量排汗,使体内电解质失衡,极易引起肌肉()。 A.僵硬B.痉挛C.松弛D.颤抖 18.足球运动中,进行大力正脚背踢球而未踢中时,易造成膝部()。 A.内翻受伤B.外翻受伤 C.过伸受伤D.屈曲受伤 19.为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而采用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称为()。 A.体育手段B.体育意识 C.体育兴趣D.体育锻炼 20.科学的健康观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A.心理、心情、心境B.身体、心理、社会

(完整版)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 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 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8) 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 (5分) 正确答案:B.音调 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5分) 正确答案:A.赫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 3、……“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 (5分) 正确答案:C.卫星的绕行速度为 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 (5分) 正确答案:B. 5、……可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 (5分) 正确答案:选项缺失 6、……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7、……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8、……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2)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2) 11、……(1)什么是比热容(4分) 正确答案:(1)什么是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指出学生解答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①质量;③受热均匀;④使水或者煤油受热均匀;⑤温度;煤油;煤油升高温度比水的高,表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3)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物质的比热容

是怎么定义的呢?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师:很好,那么我们要 想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根据,可以有几种方法呢? 生:保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热量多,谁的比热容就大。师:吸收热量多少怎么来判断呢?生: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看谁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大,同样的,也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来保证吸收热量相同,比较他们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为了观察方便,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进行。那在其中为什么要用搅拌器来缓慢搅拌呢?生:让物质受热均匀。师:回答的很准确,为了让液体上下受热均匀,我们可以缓慢的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呢,我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石棉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使其受热均匀。 12、……下面是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1)阐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6分)(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存在的(12分)(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2分) 正确答案:(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这些空气同样受重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又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换句话说,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2)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分依赖教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依然把教材当做圣经来对待,课程内容改革之后,教师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味地让学生结合教材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具有科学性,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该教师看似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纯灌输式的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定位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该教师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会,也不会学,而且学的没有情趣。所以,该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非常狭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定义过于简单。 ⑤教学提问:该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进行否定,评价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起到激励和甄别的功能,没有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解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的知识依然没有理解,会降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3)教学片段如下: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能够流动。那空气也可以流动,是不是空气中也有压强呢?学生:可能有吧。教师:这个大气其实是同样具有压强的。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儿有一杯牛奶和一个吸管,谁能过来试一下看能不能将牛奶喝到嘴里。学生尝试之后回答。学生1:老师,我发现吸不上来,吸管上面有个洞。教师:那为什么有个洞就吸不上来呢?学生讨论并尝试解释。教师:当我们喝牛奶时,用力一吸,使管内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这样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管内上方气体压强,于是液体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幼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幼儿园【试讲】真题(上) xx试讲: 1.小熊的故事 2.歌曲《xx》和弹唱小鸡 3.看图讲故事,一个xx。 4.音乐律动草原 5.诗歌春雨 6.钢琴弹唱技能,xx 7.绘画国旗 8.讲故事:奇怪的药方 9.xx老鼠和乡村老鼠 10.绘画,xx我不怕 11.绘画动物面具 12.幼儿角色游戏:娃娃家 13.诗歌春雨配个插画 14.xx试讲题目:小马过河 15.幼儿:讲故事,以大欺小 16.幼儿:看图讲故事,小熊和它的妈妈 17.冬爷爷的图画 18.幼儿动物面具

19.绘画,喜悦过六一 20.绘画,红红火火过新年 21.幼儿试讲:故事课~水果娃娃, 22.会飞的xx, 23.体育游戏两人三足, 24.娃娃家 25.奇怪的药房 26.球xx 27.纸船和风筝 28.游戏:小猫和蝴蝶 29.绘画,过春节,小蚂蚁,六一儿童节, 30.儿歌,哈哈镜,手工折纸风车,音乐律动雨滴,大熊欺负小熊, 31.语言课,小木偶 32.诗歌:秋天的戏 33.幼儿试讲题目:弹唱,小鸡出壳了 34.幼儿试讲:好玩的绳球,设计三种玩法 35.幼儿试讲题目:诗歌,秋天的心 36.幼儿试讲题目:儿歌:月光,xx 37.体育游戏接力赛 38.幼儿.讲故事雪花, 39.幼儿,试讲诗歌赏析秋天的信

40.幼儿试讲:歌曲宝贝,插画的形式讲诗歌雨花 41.幼儿体育试讲蚂蚁搬豆 42.试讲:小蝴蝶和小猫幼儿规则游戏 43.试讲:小学大鹿 44.故事:角色扮演,讲故事,奇怪的药方, 45.弹唱:禾苗绿了、xx 46.手工:做风车 47.体育游戏:过河,游戏娃娃新家, 48.试讲:幼儿园关于雨花的一个诗歌幼儿 49.故事课:想飞的xx 50.体育游戏:绕大树 51.xx:中班儿歌,我又xx一岁了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幼儿园【试讲】真题(下) 1.幼儿试讲:手工折叠航空飞机 2.幼儿绘画洗澡 3.幼儿试讲:小xx 4.xx试讲:是个小矮人 5.小木偶 6.幼儿试讲:游戏娃娃家 7.看图讲话 8.幼儿音乐:xx发芽了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A、B、C三项诗句均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将军和都护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他们难以穿着”。 5.【答案】A。解析:题干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花比作流动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多与美。B、C两项虽然含有喻词“好像”“像”,但并没有把“父亲”“我”比作某一样事物,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只是介绍了风的变化,没有涉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附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开划,你到 D.班主任工作惠市宝近讲市江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蛰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容风复抄与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学过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升华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 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2.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利用所学升华和凝华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升华和凝华以后。首先我让同学们说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一一给出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接着我会出现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日光灯变黑等,让学生判断和解释之后,我会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彻底的理解深化和凝华,以及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

二、考题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参考答案】 下雪的时候,高空中的小水珠凝结成雪花,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所以显得没有那么冷。而雪融化的时候,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人们就会觉得,化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小学体育《前滚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导入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 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 2.前滚翻 (1)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2)课堂练习 ①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 ③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 组织教学: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3)展示与评价 ①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哪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 ②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 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动作展示,教师给出点评。 要求:展示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 3.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 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 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 1.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的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除了给学生减负与增加课外活动之外,还要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题目中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答案选择A。BCD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2.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答案】C。解析:周老师是典型的重智育的体现,是不合理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获,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的做法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B。解析:学生观中要求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正确答案选B。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答案】D。教育观要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而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解析

化学面试真题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真题回顾 试讲题目1.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2.内容: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扩散,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的无法居住;气温上升,还会是许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会变成沙漠。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互动。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2.说出至少两种鉴别CO和CO 2 的方法?(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及答案(卷三)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及答案(卷三) 1.社会很复杂对学生影响大,学校的影响很小,你认为对吗? 【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社会很复杂,确实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相比遗传和社会生活的不可控制而言,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人进行系统的培养。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教师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个体心理,懂得采取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正面的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品德的培养。 2.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知识的源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

师,需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作则,自觉率先垂范。 第二,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完善。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 第三,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学生的心理背景,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而且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使其适应社会需要。 古语有云: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习的内容是难以穷尽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一个泥呆呆的“教书匠”,而是一名睿智的“教育者”。“教育者”应该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 3.有人说家境好的孩子比家境差的孩子未来发展得好,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具有片面性。孩子的发展靠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身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境好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孩子的发展中不时地助上一臂之力,可以给孩

201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18 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 题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 一、填空题 2.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中的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持“人 3. 明代废爵 __著有《乐律全书》,他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是对古代音乐理论的巨大贡献。 【答案】朱载堉 4.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的仪式,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_______ 。 【答案】 秦始皇 10. 历史上共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祀孔子,最早的是 11. 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重大事件是“ __________ 胡服骑射”。 【答案】赵武 灵王 12. 在殷墟王陵出土的 ______ 鼎,代表了殷商时期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答案】司母 1. 自秦至今,我国一直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 答案】县 性本恶”观点的是 答案】荀子 5. 明清科考有三级考试,在北京外的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为 6. 被称为“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是西安 的 7. 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的 8.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9. 明代画家 __ 被称为“大写意”画家。 试”。 【答案】乡 ___ 。 【答案】碑林 ____ 祠。 【答案】裴氏 》。 【答案】《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答 案】徐渭 答案】汉高祖 / 刘邦

13.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______ 文化时期制作的器物。【答案】龙山 14. 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佛教称之为四次“法难”,而史学界简略地称 之为——“ ________ ”。【答案】三武一宗 15. 中国传统的祥瑞动物中,“四灵”指的是麟、龙、凤、龟,再加上__,则称为“五灵”。【答案】虎 16. 清代出现的以满族菜为主,沿袭明代宫廷风格的菜肴,被称为“ _____________ ”。【答案】满汉全席 17. 中国书画史上,将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是清代书画家_______ 。【答案】吴昌硕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 一、填空题 1.在语音四要素中,由外力大小或振幅大小决定的是。 2.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 bà(爸)”和“ pà(怕)”这两个音节起首辅音的发音区别在于。 3. “勇敢”中,“勇”的韵母属于呼。 4. 根据“六书”理论,“灯”字属于。 5. 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现代汉字属于。 6. 在先秦汉语中,“兵”的基本义是“兵器”;而在现代汉语中,“兵”的基本义则是“ 7. 从句类角度来看,“谁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句话是。 8. 在现代汉语中,“香波”是外来词,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是。 9. 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是。

(完整word版)2018下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美术学科-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 高中美术《油画艺术的风格》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说一说在视频中见到了哪些熟知的油画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油画艺术的风格》。 环节二:作品赏析 (一)直观感知 1.教师简单介绍油画的材料以及起源: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的一种,起源于15世纪,用含油质的颜料在布及木板上绘制。 2.教师播放一系列的油画作品(樱桃、红色瓶子、铜水罐)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几件油画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油画的流派分类:一类为写实性作品,另一类为表现性作品。 (二)具体分析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铜水罐》《红色瓶子》,小组尝试从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 (三)总结领悟 1.小组尝试分析《铜水罐》《红色瓶子》传达的情感。 学生大胆回答,教师总结:《铜水罐》揭示劳动人民质朴的生活;《红色瓶子》追求的是一种纯粹、诗意的表现。 2.提出问题:写实性油画与表现性油画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20世纪以前的油画风格大多以写实为主,利用透视等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再现对象。当代的油画更多的是注重艺术家自身情感的表达,突出画面本身,突出色彩、形状与肌理。如抽象派、野兽派等。 环节三:比较鉴赏 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油画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赏析,并选择喜欢的作品尝试分析。 《静物》构图简洁、平稳,色彩运用平涂的手法,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穿蓝色衣服的小结》构图均衡,造型夸张,色彩纯度较高,鲜艳明亮。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回顾油画的不同分类及其特点。 2.课下查阅油画的资料,并尝试分析。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油画大师。 【参考答案】 蒙克,是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威,长期侨居德国。其油画作品描写了他的亲身遭遇和内心感受,主题大多都与疾病、死亡、性爱相关,呈现出颓唐、不安、悲观、恐惧等世纪末情绪。《呐喊》是蒙克重要的作品,它被视

2018教师资格证作文

把孩子交给世界 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20年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世界。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卖灵魂。告诉他读书虽然重要,但也要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世界啊,你要给孩子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顶上的球,但是没有人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伤。孩子的父亲来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上去吧,我在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样高。这位父亲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来时,他告诉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没有扶过梯子。”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有这样一架梯子,许多孩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9 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小学体育《前滚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 导入 (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 2. 前滚翻 (1) 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2) 课堂练习 ①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

③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 组织教学: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3) 展示与评价 ①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哪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 ②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 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动作展示,教师给出点评。 要求:展示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 3. 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 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 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 1. 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要求:语言引导提示并带领做放松练习。 2. 课堂小结。 和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掌握本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学习普遍中存在的问题。提问学生几个关键问题。 答辩题目解析 1. 请你谈谈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和保护与帮助方法?【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动作做法:由蹲撑开始。重心前移,两腿蹬直离地,同时屈膝。低头、含胸、提臀,以 头的后部在两手支点前着垫,依次经颈、背、腰、臀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收腹 屈膝,上体紧跟大腿团身抱膝成蹲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与帮助的同学跪立于练习者的侧前方,用手顺势推其背部帮助成蹲立。 2. 前滚翻教学中,一些学生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做动作,你如何处理?【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前滚翻的整节课堂中一般都会有部分男生和女生不敢滚翻,在垫中徘徊,害怕滚翻。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通过“纸人”形象的比喻,在我的引导、示范和帮助保护下,鼓励他们勇 敢地滚翻过去。在学习的初期,不对他们做更多的技术要求,只要完成滚翻的动作即可。随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 力复习提纲(二)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Ⅰ、教学的内涵 ①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②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 ①形式教育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 (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Ⅰ、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①备课的要求 (1)钻研教材(备教材) (2)了解学生(备学生) (3)设计教法(备教法) ②写好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Ⅱ、上课 一、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 ⑤组织严密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 二、课的组成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Ⅲ、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①信度: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

推荐 面试技巧 提高练习-2018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结构化面试真题(第一批) 1.总书记所提倡的4个引路人 习总书记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我认同此观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教育观念上看,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道德发展、知识的学习,做到德育、智育的发展。从教师观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第二,从教学方式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不断更新教学方 法和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从师生关系上,教师做好引路人,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好引路人。 2.老师在教育学生,学生跑出教室,你怎么办? 如下处理 第一,紧急处理,追出去,找到学生,了解情况。 第二,如果是因为身体不舒服,紧急去厕,就耐心等待。如需送医就及时就医,如需给家长打电话

就及时联系家长。 第三,如果是因为反感教师的批评态度,就真诚向学生道歉,请求谅解。借此机会引导 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总之,学生的事情无小事,秉着爱心、耐心、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3.上课时,同学举手,但是回答不出来,你怎么办? 遇到题目中的问题,我会按如下处理: 第一,我先表扬鼓励这个学生,肯定他勇于举手是好的现象,这样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做法并不是错误的,以后会更加积极的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课后找这个学生沟通,因为学生比较紧张导致的问题,所以即使答的不好也可以慢慢的培养,引导他在课堂上放轻松,不要太紧张。 第三,进行教学反思,自己的问题是否超纲或平时上课有无知识点遗漏,改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带着问题进课堂。 第四,也可以开班会“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总之,我会关爱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成长。 4.老师念错名子,有同学指出来,你怎么办? 作如下处理: 第一,真诚道歉,老师不认真,没看清楚; 第二,如果是因为是刚开学,师生之间彼此不熟悉,老师最好让学生自我介绍的方式点名。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对方。第三,在课后进行反思,多查字典,了解学生名字的读法。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钻研业务,提升自身水平。 5.父母离异,孩子成绩下降,怎么办? 如下处理: 第一,找学生沟通,了解情况。 第二,如果是因为心情不好,导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我会帮助她调节情绪,从低谷中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