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这学期我们用九个周的时间学习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通过这九个周的学习我们队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分析有了更深的了解。

下面我先谈谈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自己对公共建筑设计的理解,在我看来公共建筑设计其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是建造房屋与设计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造型、设备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公共建筑设计反映时代精神比如:社会性、艺术性。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即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概念,反映社会现象即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境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公共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为广义的公共建筑设计,其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很难去了解建筑师建造这些建

筑时的真正想法,也不易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完全去解读其建筑全方位的释义和所涵盖的一切建筑知识。但是我确坚信建筑很大程度上是对生活信仰和崇拜的图腾,现代建筑不仅仅是钢筋与水泥的简单组合,建筑是对生活的理解,是一个建筑师灵魂的体现。

接下来请允许我以自己初学者的身份就学校图书馆谈谈自己的理解。图书馆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更是建在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曾经躬耕苦读的隆中这一文化发源之地,也正是由于地处隆中这一特殊位置所以也给图书馆的建造奠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基调。进入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即为以灰色为主体的图书馆,图书馆是一座“框架式、大开间、无间隔、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

载、藏借阅一体”的现代建筑,配置

有中央空调、完善的安

防消防设施、先进的网络运行系统,是设计先进、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具有现代设计理念与多重功能的信息保障中心。图书馆前面是一片广阔的广场,在图书馆的前面是两排白色为主体的教学楼,两排教学楼中间是绿化带,教学楼和图书馆呈中轴对称。从广场走下几级台阶就是三国时期历史名人的雕塑,两边是各自呈斜坡式的绿色草地,图书馆依山而建故而为与地形相契合采用弧形,远处看去图书馆就像与山合为一体。“......环境的意识

就是现代的意识”,因此首先应把公共建筑的空间和环境之间的和关系摆正。图书馆在与环境的契合这一点上做到了完美,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色调与仿古的建筑形式与隆中这一地理位置也配和的完美无缺。

走近图书馆便可清楚的看到该图书馆呈弧形排布乍看之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走进去却发现空间分割合理互不干扰。整体上分为A、B、C三个区,主入口在B区通过一个多级台阶直接进入二楼,体量颇大的台阶让我们可以轻易的找到主入口,A区C区各有一个次入口。通过主入口进入眼帘的便是贯穿图书馆五层楼的共享空间,两边分别是工具书库和样本书库,在这两个书库向两边延伸分别是校史陈列室、会议室、采编、功德室和第七自习室。主入口两边分别设置楼梯,楼梯旁边分别为读者服务部和信息下载和复印等。图书馆总共设置六部楼梯,位于B区的两部主楼梯和分别位于A、C区的四部次楼梯。由于图书馆里的人流主要集中在B区,分别设置在A区与B区和B区与C区之间的次楼梯以及设置在A、C区边缘的两部次楼

梯配合B区两部主楼梯很好的解决了突发状况的疏散问

题,主入口两边为主楼梯,通过楼梯上到三层,三线书库和电子阅览室分布在共享空间的两侧,通过书库和阅览室前的走廊分别为过刊阅览室、研究机构和学院书库、第四自习室。第三层为外借(二)自然科学理工类,两边分别

为第一自习室、第二自习室、第三自习室。第五层只有外借(一)文学社会科学等类一个大房间,两边分别设置有楼梯以满足疏散要求。以上便是图书馆的全部功能分区,每一层通过走廊联系两边的房间,使得在水平交通上畅通无阻,垂直交通上三个区各自有独立的楼梯让前来借阅的同学能够根据需要分开进入,避免了流线交叉。同时建筑中间采用共享空间来满足B区中部的自然采光,但是建筑横向距离过大,而且采用的是走廊联系两边的房间使得A 区和C区的高层自然采光严重不足,即使白天依然需要进行人工照明。共享空间中央挂着的吊灯弥补了B区中庭空旷的缺点,同时也形成一道风景让周围读书的学生在学习疲劳时有一份视觉享受。

接下来谈谈图书馆的造型,由于地处隆中历史文化风景区所以整体采用灰色调来迎合当地文化特色。仿古的屋顶以及类似角楼的做法使得图书馆富有浓厚的汉代气息。在立面上采用大面积的透明玻璃窗户,让原本灰色为主体的建筑不再是死板一块,形成虚实对比,不同形式的开窗方式使得立面上富有变化,凹凸不平形成强烈的光影效果。

以上内容,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只是一个初学者对眼前建筑的感观描述。我认为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

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我们经常讲的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制宜”方能找到较为理想的空间组合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总体关系中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等方面的功能问题的独特的艺术造型效果,并做到布局紧凑和节约用地,使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班级:11建筑学学号:2011170169姓名:周野

相关文档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