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1)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1)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1)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

马冬霞

2014年2月11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材料】:《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时数】:60课时

【设计教师】:马冬霞

【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试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

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

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的课时安排如下: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简便运算………………………………………3课时左右

3、简便运算……………………………………………4课时左右

4、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小数…………………………………………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课程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

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实施:

1、在数与计算方面

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学生也能明白。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在统计方面

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数学规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率。

课程评价: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注重对平时作业的评价,评语要力避简单、枯燥,多用鼓励、赏识的人性化评语,同时还可以利用校信通这个交流平台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与表扬;

2.以四人小组为评价小组,分阶段评价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针对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展开自评或互评,指出别人的优缺点,反省自己的长

处和短处,使小组成员人人进步。引导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

3.重视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并对成效好的同学给予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4.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1.每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进行知识检测与补缺;期中、期末进行综合知识检测;

2.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她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

继承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目标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

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音乐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实验小学:冯珂课程材料: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一.学习目标: 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其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八课,分别是《水乡》、《国歌》、《月夜》、《快乐的课间》、《妈妈的歌》、《少年的歌》、《回声》、《童心》。其中歌曲有《采菱》、《柳树姑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愉快的梦》、《哦,十分钟》、《大家来唱》、《摇篮曲》、《摇篮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小小少年》、《友谊的回声》、《山谷静悄悄》、《荡秋千》、《小孩世界》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赏有《采茶舞曲》、《渔光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小夜曲》、《月亮月光光》、《梦幻曲》、《乒乓变奏曲》。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二.学习主题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水乡》3课时 聆听《采茶舞曲》表演《采菱》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表演《柳树姑娘》 聆听《渔光曲》编创《远航》 第二课《国歌》2课时 聆听《国歌》四种形式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西大街后士郭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课程 设计教师:张建伟适用年级:六年级 课时数安排: 本册共60课时的学习内容,各部分学习内容学习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负数(3课时) 二、百分数(二)(4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五、数学问题--鸽巢问题(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一、课程学习目标 1.知道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百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百分数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5.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 郑州市二七区运河城实验小学陈华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授课时间:60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 ◆背景: 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 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7.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把数学与语文学科、美术、音乐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和美课堂。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与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与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与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用7课时教学。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四年级学生 课时:116 设计者: 一、教材分析 本次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七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中人文主题分别是:乡村生活,科普文,现代诗,作家笔下的动物,儿童成长,人物品质,中外经典童话。另外一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五单元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本册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与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套教材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2、加强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4、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与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与用于自我表达,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学习目标 (一)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个。 3、能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用硬笔书写成段文字,做到书写美观。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5、能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6、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8、能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9、诵读优秀古诗文,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文大意。 10、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学科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 适用年级:六年级学生 课时数:65课时左右 一、课程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小学六年级的相关课程标准如下: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比例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7)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解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2.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百分数和比例和比例尺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设计教师:米晓莉 日期:2013.2.10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教学课时:3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设计者:郎娅楠 一、课程目标: 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搜集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郑韩文物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优秀文化,开拓视野。 2、历史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要想对文物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时代、类型、特点、结构……。 3、了解文物的基本特性如:木、石、骨、蚌耒耜、蚌镰等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铜、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铜珍贵,质地软;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铁耙、镰、锸、锄、铲等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 4、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甲骨文字觅趣”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甲骨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且在积累了部分文字的基础上能根据造字法进行分类、筛选,通过对比选择我们最常用和便于书写的甲骨文字来。

5、方法与能力方面:在学习、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网络资源、书本信息、实物材料、教师资源来学习更多的甲骨文字,学会剪报、上网、实物考察、识别和加工整理的多种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甲骨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敢于探索。 二、课程教学实施: 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实践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文化节,定期开展宣传周,校园张贴宣传,主办学习园地,布置一次学校宣传栏,特色板报设计,创意墙报制作,设计班级牌、教室编号,学生自制卡片,学生进行书签制作,安排一次学校橱窗展示,参与舞台展示,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2、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校内外人群对甲骨文的知晓程度及宣传意见和宣传渠道,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甲骨文字学进行宣传,使之从校内走向校外,让更多的人了解郑韩文化。 3、各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归类和筛选,力主做到精选材料,重点突出,去伪存真; 4、教师对学生遇到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各课题组成员选出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精选案例进行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进一步指导学生,充实已经完成的内容,编写课程教学的内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

数学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 387﹣98(多减要加)387﹣102(少减要减)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 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35+68)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例:325+41﹣25 268+45﹣68 268﹣45+32 325﹣41+75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例:16×19=19×( ) 35×8×4= ( )×( )× 8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 24×15×2 25×78×4 35×7×2 5×49×2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练习简算:56×125 125×32 125×25×32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doc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六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四、统计(2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数学教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鲜明的课程意识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和变更的。教材也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首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调整、补充教材所提供的教材内容。另外,教材上提供的资源有时还可以综合利用,用活用足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当然,活用教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学服务。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实施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试卷得分姓名 一、填空

是加法交换律1.用字母表示);( 是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乘。)( 是律结合用字母表示加法)。( 是换律母表示乘法交用字。)( 是律示乘法分配用字母表)。( 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2为列式可),还以以可列式为( 平),面积都等于()( 方厘米。算合律先,以+55时,可运用加法结32.3在计算+45 )简便。( 上填上合适的数。.根据运算律在下面的4

38 =+ 25 ;+ ×35 = ×96)(+ 159 118++182= ) 46×25×4 = 46×(× +159 ; );89×(49+1+) 77×77+77=77×( + =89× 5.450比105多(),比680少()。 6.学校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早晨8:00上课钟声响,上第一节课。照这样计算,第三节上课的钟声应该在(:)

响起。 7.把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沿着一条边剪开,拉成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长是()。要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应该是(),它的面积是 ()。 二.判断 1. m+n=n+m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2. 78+43+22 = (78+22)+43 () 3. 146-98 = 146-100+ 2 () 4.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扩大4倍,另一个数缩小4倍,他们的积不变。()

三.选择 1. 125×7×8 = 7×(125×8)这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 2.与451-51-49相等的算式是()。 A、451-(51+49) B、(451+49)-51 C、451-49+51 3.在公园停车场停车,前两小时共需付款3元,以后每小时2元。 王叔叔停了4小时,他应该付款()。 A、9元 B、8元 C、7元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

六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编写者:潘庚辉 单位:狼城岗镇南韦小学 时间:2011-09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潘庚辉 授课对象:狼城岗镇南韦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实验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 其中,属于数与代数有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一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圆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第六单元统计——扇形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属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知识;数学综合应用有两个:1、确定起跑线;2、合理存款。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02×99 52×102 125×81 25×41 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382×101-382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89×9+89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64+278+376=278+(264+376)应用的运算定律是()。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643―318―82的简便计算是()。 ①、643―(318―82)②、643―(318+82)③、(643―82)―318 3、下面算式计算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的是() ①、76×34+75×66 ②、182+364+218 ③、83×101 4、下面的等式成立的是()。 ①、46×18+54×18=(46+54)×8 ②、2000―178―322=2000-(178―322)③、(37+125)×8=37×125×8 3、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枝,一共有多少枝粉笔?(用两种方法解答) 4、张华在新华书店买了2本《故事大王》和2盒磁带,共用去36元,每盒磁带8元,那么每本《故事大王》多少元?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程纲要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英语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42课时 设计者:李彩霞 日期:2017年2月 在小学阶段,由于生理特点,女生对语言的学习比男生快很多,课堂中经常举手的大多数都是女生。四年级的学生大概处在十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所以他们对课件里的动画和会动发声的教具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本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式多样活泼,很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上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本学年应达到以下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 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内容 单元题目话题课时 Unit 1 My school 学校教室、场馆名称及相应位置。 6 Unit 2 What time is it? 学习时间的表达及描述不同时间 进行的日常活动。 6 Unit 3 Weather 谈论不同地方的天气 6 Recycle 1 综合运用1-3单元的主要语言进行 有实际意义的交流。 3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山亭区冯卯镇明德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宋慧 设计日期:2020年2月6日 适用年级:六年级 一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7、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9、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 教学课时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圆柱和圆锥…………………………… ….11课时 比例…………………………………………………15课时 比例尺…………………………….1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平 面图形。 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 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它们拼图。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感受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根据相关标准制定学习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 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评价设计: 1、在学习中通过同学们交流本学期学习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评价学习目标一。 2、在交流学习方法及评价方法中,学生积极主动探讨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现在开始 ,我们就要一起学习数学 ,发现数学的乐趣。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学会它 ,你就会增长很多本领 ,解决很多问题 .大家都拿到了新课本,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翻看我们的新书了,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这学期我们将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一册书有八个单元,及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这学期的数学课,将由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这本书有八个单元内容。下面就是让我们走进书中看看吧! (二)了解每单元的内容(通过翻阅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了解每单元的学 习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从上册学习的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 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 第二单元: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第 三单元:分类与整理;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