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02新闻王姝雅

一、概念

所谓矛盾的共性,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它有两个方面的意思: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矛盾“无处不在”;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自终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意思是矛盾的性质、地位及解决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二、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存在性决定了它是无条件的、相对的。以“狗”为例,这个概念有普遍性,它是从黑狗、黄狗、白狗等中抽象出来的,不存在条件性和相对性。(对无条件性的理解有误,参见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评分标准──编者注)

而就一只黑狗而言,它就有个性了。它是狗,具备“狗”的所有特征,但在拥有“狗”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的个性──黑色皮毛。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狗的明显特征。这一个性特征只限于“狗”范围之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例如和一只白猫相比,它就变成共性了。所以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作为存在于世界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事物,具有所属事物种类的共同特征,同时,有具有区别于同类其他事物的个性特征。

还是拿刚才那只狗来讲。它不可能说只具有共性或只具有个性。作为一只狗,它拥有同类共有的一切特征:四条腿、有尾巴、肉食等,没有这些特征,它就不是“狗”,无法与其他动物,例如猫、狐区分开来。与此同时,它还有自己的个性:德国狼狗、黑色。正是这样,它才不被称作牧羊犬。没有这些个性特征,它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无法存在于现实空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或者只有个性没有共性。所以,任何一个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3.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而存在;另一方面,个性又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所谓“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而存在”就是说,所有的共性都从众多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是所有个性的共性。共性亦即所有个性的共性。共性和个性是相对而言的,而所有的共性恰恰是通过一个个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没有个性,共性也无法存在。

我们还是来说说狗。如果有人问:“狗是什么?”你怎样回答?你会说“狗”是怎样怎样的。你费了半天口舌,问者还是云里雾里。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只狗走过来为你解了围。你只要轻轻一指:“那就是狗。”当然,它只是“狗”的一个特殊代表。但只要你不是白痴,你就可以从这只黑狗身上抽象出狗的一般概念,而不至于下次遇见一只黄

色的狗就不知道是何物了。这个例子恰恰向我们说明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而存在。“狗”就是所有的,包括黑、黄、白狗在内的狗的集合,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也只能在各种颜色的狗的身上得到体现。

所谓“个性又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就是说,共性和个性两者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个性再特殊,也是共性中的个性,跳不出共性这个圈子。就像公孙龙子说的“白马非马”一样,你说“黑狗不是狗”也是荒谬的。狗再怎么黑也是“狗”。

4.在某一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可能就是个性,反之亦然

这也就是说共性和个性这一对概念都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在这种条件下,某种东西是共性,但换一个环境,它却可以成为个性。再举“狗”的例子,相对于黑、黄、白狗而言,它是共性,但如果让它参加动物大会,和虎、猴、猫、鼠等相比,它又是作为个性而存在了。

三、方法论要求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我们既要看到共性,总揽大局,也要看到个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到矛盾的个性,看到具体事物中的具体矛盾、矛盾各个方面的具体地位。正如列宁所说,我们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个性与共性

个性与共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即普遍性,“个性”即特殊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如何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不体现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普遍联系与具体联系、运动与具体事物的运动、辩证矛盾与具体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等等,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即体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世界某一领域或环节的具体知识,研究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规律。人们在调节自身的关系中,在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积累了许多具体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些具体科学知识讲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揭示的都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经过长期的积累,人们以各种具体知识为基础,思考和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还有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共同规律,即共同性质。当人们把这些认识系统化、理论化就形成了哲学。可见,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反过来会给具体科学的发展、研究以指导。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紧密相连的。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不会抽象出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其次,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又是有区别的。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时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属性。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杰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统—性。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矛盾与具体事物的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从具体事物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与具体矛盾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上的矛盾,离不开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但哲学上的矛盾又不等同于具体事物的矛盾,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能互相代替。两者是—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是永恒的,具有无限性。而具体事物的矛盾则各有其特点,是具体的、有生有灭的。正是这种有生有灭的具体矛盾,构成了整个世界矛盾的永恒和无限发展。

对_共性寓于个性之中_哲学命题的质疑_兼论共性_个性和个别的关系

2010年第5期总第259期 前沿 F or war d position N o.52010 Sum No.259对“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哲学命题的质疑 ———兼论共性、个性和个别的关系 张 兵* (石家庄学院政法系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理论界一直流行着这样的哲学命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可命题本身却存在着诸多的自相矛盾之处。通过对先哲黑格尔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问题论述的深入考察,获取到其真实合理的关系是:每一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性和个性皆寓于个体之中。共性和个性是个别事物的两方面性质。它们在抽象中相互对应、在现实中共处一体,个别或个体为它们的共同依据和载体,而两方面性质之间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寓于”或“包含”关系。 [关键词]共性 个性 个别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0]5—0020—03 一、问题的提出:共性何以寓于个性之中 在问题提出前,需要首先界定文中所涉及的概念。第一,在各种哲学教科书中都普遍认为,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进而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实际上,共性与个性的概念不能等同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作为反映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相互关系中的特性的一对哲学范畴,共性是指同类事物所共有的普遍本质,它决定着这类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个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它使一类事物中每个个别事物显示出各自的特点。第二,作为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一般是指具体的单一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普遍存在的东西,个别是指现实存在的、可为人们直接感知的具体的单一的事物。可以这样理解:一般也就是事物的共性、共相,个别也就是个别事物,是个体的同义语。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教科书一直流行着这样一个哲学命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可是该命题却与哲学上“每个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的提法相克相悖、令人疑惑:命题所表明的“性质”存在于“性质”之中,这在逻辑上难以成立;如果一方面讲“每一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却又说“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就等于把共性同化、融合成了个性,如此还有什么事物“统一体”中的两方面之说?共性抽象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个性是事物自身特殊的性质,作为个性对立面的共性,怎能“突破”二者的界限,进入到个性的“特殊领域”内?若果真如此,那么包含有共性的个性还能叫个性吗? 经考察得知,该命题并非是哲学大师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意,而是从前苏联教科书和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的提法援引而来。其所谓“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所以,它是共性,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即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个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1] 而当我们仔细斟酌一番,就会发现问题:世界上,谁能找到一个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实例?当代哲学界通常用以说明的例子是水果或人:就水果而言,抽象的一般的水果是不存在的,水果只能通过具体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来体现;人也是一样,抽象的一般的人是不存在的,只能通过张三、李四来体现。那么请问:这里具体的水果和具体的人是个性吗?因无论是苹果、香蕉还是张三、李四,都不能算是同类事物的个性,仅是个体而已。作为水果个体的苹果与香蕉 · 20 · *[作者简介]张兵(1968-),女,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石家庄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个性与共性作文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讲究追求个性,讲究与众不同已蔚然成风,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应该不错,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追求个性,那么是不是又都趋同了呢?下面一起随小编来欣赏关于个性与共性的作文吧。 个性与共性作文范文篇1: 在宇宙中看地球,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就如同尘埃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分别,把镜头拉近,在地球的一个角落,有这样一位王太太。 这天,和往常一样,王太太在家里看报纸。她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人要追求个性,要与众不同》。这个题目使王太太产生“兴趣”。“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个样子,那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质量可言。”这一点,王太太是同意的。“……看看自己的周围吧,你的生活与他的没什么分别,上班,下班,做饭,带孩子,是该改变的时候了……”王太太开始变得激动也觉得的确是应该改变了。“所以,让我们追求个性,变得与众不同吧!”“与众不同”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词使王太太一下子进入了亢奋状态,是的,她要变得与众不同。可她却不知道,在这天晚上,这座城市里,还有无数的人看到了这张报纸,发出同样的感慨。 王太太开始追求与众不同。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钻戒的广告:“追求个性的你,值得拥有这独一无二的钻石戒指。”第二天,她买一枚这样的戒指,就因为那“独一无二”四个字。戴上新戒指,王太太兴奋地在街上走着,可是,她发现没人注意到她的与众不同,当她看她们的手时,她呆住了——街上的每一位女士都戴着那样的一枚“独一无二”的戒指。 经过换戒指的失败后,王太太决定要在文化上与众不同,她要学习一项高深的、别人都不懂的知识。在这个现代文明充斥着每一角落的城市,她选择了《周易》。从充满热情地翻开《周易》到心灰意冷地放弃,她一共只读了几页,那些晦涩的文字使她头昏脑涨茫然不知所云。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她开始急躁:只要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全不同意,那我就不是与众不同了吗?经过了几个月的实践,她的确“与众不同”了,可是她身边再也没有一个朋友。有一天,她恰巧路过隔壁,听见邻居的议论:“王太太变得不听别人的意见,真是受不了她。” “这有什么,这样的人,哪都有,我见得多了。”“嗨,她会不会在闹更年期呀。”……听到这,王太太彻底崩溃了,她心中的“与众不同”的美梦也随之变得粉碎。 在地球上不同的角落,这样的“王太太”还有很多。把镜头拉回来,看地球上的芸芸众生,真的如尘埃一样,没什么分别。 个性与共性作文范文篇2: 没有个性的前工业化时代已经过去。 那个时代无疑是拒绝个性的。商品只有一种样式,服装只有一种颜色。电视只有一个频道……人们只有一种选择。你无论是身处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看到满街的橄榄绿,还是站在二三十年代的纽约帝国大厦的顶层,只觅见一片灰色的火柴盒状的建筑,你难道不感到一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 (三)、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个性与共性

个性与共性的理解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解放,新生事物不断发生、层出不穷,考验人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经济参与的主体多且竞争激烈,导致的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这些现象让人们不得不为提高认识的效率而努力。如何高效快速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成为取得竞争优势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或许矛盾论是可以快速认知新生的事物以达到领先一步的重要路径。 首先马克思主义可以解决的是一个认知的态度。一是唯物论让我们确定了认知的方向。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以唯心论和不可知论来做事,我们就会迷失方向。而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认为世界是唯物的,是可以被认知的。从而坚定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信心。二是认清事物本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世界不存在绝对真理的。事物的多样性的存在是客观现实,任何事物都有个性的。不要妄想找出解决一切问题的圣杯来,这是一种惰性的表现。三是良好的态度还反映在决心上。要通过大量的艰苦的实践才能认知事物的本质,而不要以为简单的、形式上的跑马观花,就可以认知事物的。观察仔细的在不同的层次如宏观、中观、微观各种层次和视野去观察。 其次是角度和工具。对立统一的规律强调两个角度都不可少,即矛盾的两个方面,量变质变规律强调两个不同的层次变化规律即一个量变的层次,一个质变的层次,还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看问

题。微观的角度或个体的角度是从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从发,也可说是研究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宏观的角度和群体的,是从整体的角度观察问题或事物,得出的结论是关于整体性的规律,有时是与个体完全不一样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的是两个重要的过程。认知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也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种表现。(一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还有专业工具这个问题,上升到思维科学高度来说,哲学最好的工具是数学和艺术。) 其二是认知方式和认知的效率问题。如何快速正确的认知客观事物,这就是要讨论的关健问题。认识论就是方法论,要找出相关的方法就是人们的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因此对事物的认知途径也是哲学层面要回答的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方法是找出事物的一般矛盾与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中都离不事物的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而事物内在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因些要找事物内在的主要矛盾是关健性问题,并且大有学问的。 一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会通个事物的表象表现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在事物的外部表现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大到文化的个性,小到人的性格特性,不同事物间常态与异常现象,群体中的共同行为与个体行为等等就是这种一种内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表现。个性问题是事物当前主要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就是一定时间或空间条件下的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关健点是个性的存在是有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的,因此不能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共性与个性关系: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1)特点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1)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诸问题的一条主线。 (2)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3)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又是正确理解和认识辩证运动的钥匙,人的认识过程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它是共性与个性矛盾的展开,不理解这一原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形象地说,整体和部分更像是一个鸡蛋壳,完整的时候是整体,破碎后每个碎片就是部分。 而共性与个性,就是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书写绘画工具,都是铅笔,个性是不同颜色。 所以区别在于问题的把握不同侧面。

(4) 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 (5) 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看做一类事物和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一类事物中少任何一个事物都还是一类事物,但是一个事物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一个整体或一个事物。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 二是二者的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三是二者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句话深刻概括了艺术形象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特征。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必然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是这种个性与共性统一的最集中的体现,鲁迅笔下的阿Q无论是受了别人的辱骂,还是被人暴打,甚至是最后被送上断头台,都处于一种自我世界的虚幻中寻求自我安慰。阿Q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他的精神胜利法体现了在长期经受生活打击,社会的畸形扭曲,自身的无能为力,但是更加体现了那个时代长期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精神状态,是整个民族所共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国民性弱点。红楼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代表了处于自身那个阶层的群众所共有特点,王熙凤一方面是贾府的孙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这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特征,另一方面她又是大观园的实际管理者而存在,这展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共性。 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 艺术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他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一个再怎么美得雕塑,他缺乏真实的情感,丰富的内涵,至多会给人带来一瞥的惊艳。正每个人欣赏艺术时,不仅只关注于他的美,而且更加倾向于它所表达的内涵。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感性形式体现出理性内容。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书法作为我们中国的国粹,高度展示了意美和境美,多样的书体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形式,也体现了不同内容。王维更进一步认为,“凡画在水,意在笔先”强调必须显示出对象的内在精神来。 这些例子都说明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什么? 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事物再怎么特殊,都是包含共性的.二、共性离不开个性,完全相同的事物是没有的.另外共性与个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定场合是共性,在另一场合就是个性.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准确把握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方法。如何在工作中把握好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我们邀请了部分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谈认识、谈措施。 梳理共性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纪检监察干部要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针对案件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做到既“医其受病之处”,又“塞其起弊之原”,推动标本兼治。 方向: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是温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普遍做法。在查办典型违纪违法案件之后,市纪委常委会、监委委务会针对案件的特点,综合研判整个行业、领域是不是存在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如泰顺县原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秀松和原副县长李教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当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从事搭股经商、高息借贷等营利性活动等问题。我们对症下药,

以点带面,着力解决带有普遍性或苗头性问题,积极推动泰顺县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借贷和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专项整治。2019年该县对所有县管领导干部“两违”情况、所有公职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情况进行全覆盖核查,共立案查处11起13人,一批干部主动停止借贷行为,6名干部上交违规违纪所获收益228万元,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反响好、问题有整改”的良好效果。 李凯:2019年,荆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查处了多起损害企业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例如,沙市区公安分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马超利用职权和影响力,与妻子入股某食品有限公司,为他人以强迫交易手段整合垄断荆州城区面条、米粉市场提供帮助,充当“保护伞”;江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某公司购买运动会服装后,拖欠企业服装款,吃拿卡要。我们认真梳理这些案件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荆州市党政机关政商交往行为八个正面清单和八个负面清单》等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联动机制,督促政府部门履职尽责,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对不良作风严查细纠,积极服务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陈世海:2018年以来,我们查处市城建设计院原院长吴某舜腐败案等多个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从党员领导干部蜕变为腐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区别方法和题目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区别方法和题目 2010-04-24 14:24:13| 分类:生活与哲学|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区别的方法一:抓关键词 1、【主要矛盾】:抓重点、抓核心、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 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 2、【矛盾的主次方面】:“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看主体”、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等。 区别的方法二:抓住题旨 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强调“做事情、办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 【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想问题、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 区别的方法三:依据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 【抓主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弹钢琴”“画龙点睛”等,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等,则体现了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如果材料中出现“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改邪归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等,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Mr Joan 的经验 ^^ 关于矛主和主矛的题我有个经验就是看题的表述,如果只有“点”,那就是要抓住主矛,如果又有“面”又有“点”,有一个整和一的关系,那就是矛盾的主次方 面问题 2#

个性及其特征

个性及其特征 什么是个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人之不同,各如其面”,这只是对人的个性的某些侧面的通俗表达。由于个性是个多视觉的概念,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个性都各自有一整套解释。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个性指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它使事物具有各自的特点。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的统一。各事物内不但包含个性,而且还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并丰富了共性。可见,哲学意义上的“个性”,强调 的是共性的对立面及其辩证关系,是从认识论的高度来把握个性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有时也称人格。个性是多层次、多侧面、复杂的完整系统,它包含三个子系统:一是个性倾向性系统,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它们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和积极性,集中表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二是自我意识系统,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为中心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调节,如,自我观念、自评、自尊、自信、自律等,它充分反映了个性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是人的心理能动作用的体现。三是心理特征系统,表现为一个人稳定的典型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它是个性个别性的集中表现。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个性是遗传素质的自然实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转化为社会实体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发展起来,又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个性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以上诸提法都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然而,教育学是把“人”作为复杂的整体来研究的,人的个性的构成,实际上不仅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教育上的个性发展问题打开了视野。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已有研究者从教育学的角度给个性下过不同的定义,其中,被 认为较为确切的是所谓个性应被看作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 深入研究教育上个性的内涵,我们发现有如下特点: (1)个性是在已有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经主体内化后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二年级上册第101页,有这样一段表述:“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它对这类事物来讲也可以叫做矛盾的普遍性。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叫做矛盾的特殊性。”在这里把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等同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矛盾的共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主要由矛盾构成的共性、矛盾存在的共性、矛盾性质的共性、矛盾解决方法的共性、矛盾作用的共性等组成。矛盾构成的共性,是指一切矛盾皆由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两个方面构成,无一例外。矛盾存在的共性,是指从空间上来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无处不在;从时间上来说,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无时不有。矛盾性质的共性,是指就矛盾总体来说,一切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具有相反的性质;就同类矛盾来说,同类事物的矛盾具有相同的性质。矛盾解决方法的共性,是指一切矛盾的解决最后都必须通过斗争。矛盾作用的共性,是指一切矛盾都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个性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同矛盾的共性相对应,矛盾的个性也主要由矛盾构成的个性、矛盾性质的个性、矛盾解决方法的个性、矛盾作用的个性等组成。矛盾构成的个性,是指不同矛盾的矛盾双方具体怎样对立怎样统一各有其特点。矛盾存在的个性,是指不同时间、空间存在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矛盾性质的个性,是指不仅异类事物的矛盾性质不同,如有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等,就是同类事物不同矛盾其性质也有某些差别,如同属对抗性矛盾,其对抗的程度、方式等也会有差异。矛盾解决方法的个性,是指不仅不同性质的矛盾其解决方法不同,就是相同性质的不同矛盾其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矛盾作用的个性,是指不仅不同类的矛盾作用大小有所不同,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就是同一类的不同矛盾,其作用大小也有一定差异,如不同事物的主要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空间存在上),时时有矛盾(时间存在上)。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从空间存在上看,各个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即使一个事物内部不同的矛盾方面,也是不相同的;从时间上看,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从上面对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涵义的揭示可以看出,矛盾的共性与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专题练习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区别方法和题目 区别的方法一:抓关键词 1、【主要矛盾】:抓重点、抓核心、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 2、【矛盾的主次方面】:“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看主体”、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等。 区别的方法二:抓住题旨 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强调“做事情、办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 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想问题、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 区别的方法三:依据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 【抓主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弹钢琴”“画龙点睛”等,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等,则体现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如果材料中出现“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改邪归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等,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例题精练 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在发展农村经济中 A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B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C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松。回答以下2—3题 2、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是指 A 抓住主要矛盾 B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 3、“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不能放松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的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 B 我们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 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是相互影响的 D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被列为用兵三十六计第二计。此计妙就妙在孙膑善于“牵牛鼻子”。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善于 A.抓主要矛盾B.把握矛盾 C.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D.分清主流和支流 5、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如何准确理解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如何准确理解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新浪微博:考研政治答疑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这里的矛盾普遍性是矛盾性质的普 遍性,不是矛盾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由于事物的共性是从同类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抛弃了事物的不同点,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点,因此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共性不能脱离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法抽象出共性, 例如,没有苹果、梨、桃等的存在,我们就无法抽象出水果的概念。反过来,个性也不能脱 离共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点,都要服从同类事物的一般 规律,否则就不属于这类事物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共性是绝对的(同类事物中任何事 物都包含的性质),个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共性寓于(包含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包含并表现共性,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任何现时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我们在理解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关系时,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尽管是千差万 别的,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毕竟都是劳动,都是体力和脑力的耗费,都要花费一定的心血,撇开它们的具体形式,抽象出来的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共同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是统一的,它们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种规定,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同的特殊 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关系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分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剩余价值生产,都要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它们的不同点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式是不同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绝对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是变相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相对延 长剩余劳动时间(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我们在理解资本价值构成 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时也是这样,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把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有 机结合起来的资本价值构成,是特殊的资本价值构成,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是资本的价值构成,但资本的价值构成未必是资本有机构成。

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剖析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中学《哲学常识》教材中最主要、用途最广泛的问题之一,它们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表现了矛盾存在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准确地使用这两组概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矛盾特殊性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观察、析和解决人生和社会的重大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不仅要认识到它们的联系,而且更要认清他们的差异,才能正确地的使用这两组概念。但是,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和老师对于准确地把握这两组概念的差异都感到很棘手,往往费了很大功夫,收效却很小。我通过总结发现,使用以下“四看”的方法来区分它们的差异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首先要看所面对问题的中心意思是“办事情”还是“看问题”。因为学习主次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的道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事物和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够忽视次要矛盾。可见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讲述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两个方面,但是更倾向于解决问题,即“办事情”;而学习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正确看待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更倾向于确立和使用正确“看问题”的方法。因此,要分清这两组概念就要首先分清所面对的问题是“办事情”还是“看问题”。 若面对的问题是“办事情”则通常属于主次矛盾问题。此时再看所面对的问题包含几层意思,若面对的问题中只强调一层意思则通常表现为符合或者违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道理。若有两层以上的意思,则通常表现为符合或者违背“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的道理。 若面对的问题是分析形势、估计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或者对某个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论或者发表看法(即“看问题”),则通常属于矛盾主次方面的问题。若面对的问题中只强调一层意思则通常表现为符合或者违背“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道理。若有两层以上的意思,则通常表现为符合或者违背“正确处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的道理。 例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A.从实际出发 B.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善于抓主要矛盾 D.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C 例2.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捧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不变,事物的性质就固定不变的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答案: D 第二,看关键词。因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和统筹兼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它们的这些特点往往通过题目中的重要词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找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方法来快速判断

把握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

把握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原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秀松和原副县长李教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当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从事搭股经商、高息借贷等营利性活动等问题。2019年泰顺县对所有县管领导干部“两违”情况、所有公职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情况进行全覆盖核查。(资料图片) 本期嘉宾 方向浙江省温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李凯湖北省荆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陈世海辽宁省葫芦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准确把握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方法。如何在工作中把握好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我们邀请了部分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谈认识、谈措施。 梳理共性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纪检监察干部要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针对案件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做到既“医其受病之处”,又“塞其起弊之原”,推动标本兼治。 方向: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是温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普遍做法。在查办典型违纪违法案件之后,市纪委常委会、监委委务会针对案件的特点,综合研判整个行业、领域是不是存在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如泰顺县原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秀松和原副县长李教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当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从事搭股经商、高息借贷等营利性活动等问题。我们对症下药,以点带面,着力解决带有普遍性或苗头性问题,积极推动泰顺县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借贷和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专项整治。2019年该县对所有县管领导干部“两违”情况、所有公职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情况进行全覆盖核查,共立案查处11起13人,一批干部主动停止借贷行为,6名干部上交违规违纪所获收益228万元,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反响好、问题有整改”的良好效果。 李凯:2019年,荆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查处了多起损害企业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例如,沙市区公安分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马超利用职权和影响力,与妻子入股某食品有限公司,为他人以强迫交易手段整合垄断荆州城区面条、米粉市场提供帮助,充当“保护伞”;江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某公司购买运动会服装后,拖欠企业服装款,吃拿卡要。我们认真梳理这些案件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 《荆州市党政机关政商交往行为八个正面清单和八个负面清单》等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联动机制,督促政府部门履职尽责,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对不良作风严查细纠,积极服务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练习题

能力训练: 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在发展农村经济中: A.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B.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C.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松答以下2—3题。 2.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是指: A.抓住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 3.“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不能放松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B.我们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是相互影响的 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被列为用兵三十六计第二计。此计妙就妙在孙膑善于“牵牛鼻子”。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善于: A.抓主要矛盾B.把握矛盾C.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D.分清主流和支流 5.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主次矛盾和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6.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关键在于搞好防治荒漠化工作,要讲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但主要是生态效益,总体规划,同时,要认真搞好配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生态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 B.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C.占据支配地位的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7.在当代日本,右翼势力愈来愈猖獗,而爱好和平的力量始终不能占上风,因此,日本国内否认侵略,歪曲历史的事件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的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次方面因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8.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从哲学上看,材料中的要求: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02新闻王姝雅 一、概念 所谓矛盾的共性,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它有两个方面的意思: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矛盾“无处不在”;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自终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意思是矛盾的性质、地位及解决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二、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存在性决定了它是无条件的、相对的。以“狗”为例,这个概念有普遍性,它是从黑狗、黄狗、白狗等中抽象出来的,不存在条件性和相对性。(对无条件性的理解有误,参见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评分标准──编者注) 而就一只黑狗而言,它就有个性了。它是狗,具备“狗”的所有特征,但在拥有“狗”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的个性──黑色皮毛。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狗的明显特征。这一个性特征只限于“狗”范围之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例如和一只白猫相比,它就变成共性了。所以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作为存在于世界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事物,具有所属事物种类的共同特征,同时,有具有区别于同类其他事物的个性特征。 还是拿刚才那只狗来讲。它不可能说只具有共性或只具有个性。作为一只狗,它拥有同类共有的一切特征:四条腿、有尾巴、肉食等,没有这些特征,它就不是“狗”,无法与其他动物,例如猫、狐区分开来。与此同时,它还有自己的个性:德国狼狗、黑色。正是这样,它才不被称作牧羊犬。没有这些个性特征,它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无法存在于现实空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或者只有个性没有共性。所以,任何一个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3.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而存在;另一方面,个性又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所谓“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而存在”就是说,所有的共性都从众多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是所有个性的共性。共性亦即所有个性的共性。共性和个性是相对而言的,而所有的共性恰恰是通过一个个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没有个性,共性也无法存在。 我们还是来说说狗。如果有人问:“狗是什么?”你怎样回答?你会说“狗”是怎样怎样的。你费了半天口舌,问者还是云里雾里。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只狗走过来为你解了围。你只要轻轻一指:“那就是狗。”当然,它只是“狗”的一个特殊代表。但只要你不是白痴,你就可以从这只黑狗身上抽象出狗的一般概念,而不至于下次遇见一只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