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上册下册)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生活与化学

内容标准:家里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药箱里的药品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内容解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生活所用的物品大多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得的。生命活动是通过食物、空气、水进行化学反应(即新陈代谢)来完成的。

解决问题:

例题:下列学习的内容与化学课无直接关联的是()A.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速度的计算B.汽车和飞机的车身、发动机是材料的研究C.人呼吸活动的变化D.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保鲜剂

分析: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速度的计算属于物理课学习的内容,而生活中的衣、食、住、用等很多物质都属于化学学习的内容。故应选A。

【自我评价】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

D.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2.下列各组物质在自然界里天然存在的是()A.光导纤维和玻璃B.石油和煤炭C.塑料和合成橡胶D.水泥和石灰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利用化学纤维作原料可以研制出救生衣、防火衣、潜水衣、杀菌衣等

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5.陈明与他的同学收集到如下图七种物品进行探究。请回答:

①②③④⑤⑥⑦(1)上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填序号);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1

1.2物质的变化

内容标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燃烧关注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

内容解析:

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也叫化学反应。它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

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发生某些物理变化;另一方面,物理变化虽不一定引起化学变化,然而,在一定条件下,物理变化也有可能引起化学变化。

燃烧: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解决问题:

例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火柴梗燃烧C.冰融化成水D.酒精挥发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C、D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在变化时生成了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属于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例2.点燃一根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到熄灭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观察实验的顺序:(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2)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3)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答:(1)白色固体石蜡受热顶端熔成液态;(2)蜡烛火焰分为三层,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焰芯火焰呈黄色,外焰火焰明亮;(3)火焰处有热量放出,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的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罩在火焰上方的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变浑浊。(4)熄灭蜡烛时有白烟,点燃白烟会重新燃烧。

【自我评价】

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被烧黑B.放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C.放在内焰部分被烧黑最重D.放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2.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牛奶变酸C.植物的光合作用D.酒精的燃烧

3.下面的说法,最能说明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的是()A.剧烈燃烧B.耀眼白光C.大量放热D.生成白色固体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沸腾B.湿衣物凉干C.食物腐败D.气球充气膨胀

5.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有发热、发光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有化学变化

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6.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光,生成色的固体,这一变化属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2

1.3物质性质的探究

内容标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性质与变化的区别科学探究的步骤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内容解析: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通常,物理性质可用感官观察或用物理方法进行研究,而化学性质则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内在依据,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是一个过程。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由此说木炭具有可燃性,是木炭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的步骤: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识别11种常用的化学仪器、物质加热。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是()A.颜色、状态B.可燃性C.溶解性D.熔点、沸点

2.石蜡的以下用途是由它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制造彩色蜡笔B.制造蜡烛用以照明

C.制造誊印的蜡纸D.制造皮革上光蜡及鞋油

3.点燃蜡烛时发生的变化是()A.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只有形态的变化

C.只有化学变化D.只有物理变化

4.下列实验项目中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盖6.下列仪器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量筒B.集气瓶C.试管D.烧杯

7.1元的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

二、填空题

8.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准确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

9.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为了研究这种金属的性质,他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较大的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可观察到该金属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且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试根据以上实验描述,归纳出该金属的性质有: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

10.阅读下列报道后,回答问题:

据《南方日报》报道。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浓硫酸、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苯的物理性质是。(2)苯的化学性质是。

三、实验题

11.实验室现有10ml、2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该选择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1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也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④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⑤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要朝着有人的方向

14.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3)用试管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15.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已破裂,造成破裂的原因可能是:

4

1.4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化学工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内容解析:

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古代: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青铜器、冶炼铁等在历史上作出重大贡献;

2.现代: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制造衣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轮船、汽车、摩托车),国防、医疗等都需要化学提供材料和燃料。

【自我评价】

1.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业中,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①制纯碱②造纸③制黑火药④开采天然气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2.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作坊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列说法没有科学道理的是()A.“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为“贵金属”黄金B.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C.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的有效方法D.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3.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我国某些化学工艺如、、

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到时期

就会冶铁和炼钢。

4.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请把左栏与右栏相关的项目用横线起来。

5.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年,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

(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

6.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请你举出一项对当今人类生活产生

较大影响的化学研究成果。。

5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

2.1空气的成分

内容标准:空气的成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内容解析:

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1%。2.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决问题:

例1.下列物质前者属纯净物,后者属混合物的有()A.糖水、空气B.氧气、汽水C.氮气、氧气D.盐水、铁粉

解析:因糖水含有蔗糖和水,盐水含有食盐和水,橙汁汽水含有糖、水、色素等,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它们都是混合物。而氧气、氮气、铁粉都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选B。

例2.已知氧气能支持燃烧,而氮气不能支持燃烧。请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实验操作的题目,可通过结合理论及已知“氧气能支持燃烧,而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可燃物。缺乏氧气,不能燃烧”进行设计,观察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会儿后,现象有何变化,再运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即可。答案:将燃着的短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然后罩上一个烧杯或透明玻璃杯,一会儿后,蜡烛熄灭,则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自我评价】

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大约是:占78%,占21%,占0.94%,占0.03%,和杂质等占0.03%。显然,空气以和为主。2.稀有气体是、、、氪气、氙气的总称。

3.有如下物质:①红磷、②硫磺、③冰水混合物、④牛奶、⑤河水、⑥洁净的空气。请用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4.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填在题后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仍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2)夏天,盛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3)植物在空气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5.在100ml空气中,氧气大约占()A.21L B.21ml C.2.1kg D.21g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燥的空气B.海水C.液态氧气D.雪糕

7.现代都市每当夜幕降临,往往灯火通明,霓虹灯五颜六色,闪闪烁烁。这是由于霓虹灯填充了以下几种气体中的()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6

8.现在生产的轿车上安装了一种安全囊,碰撞时,气囊内装有的化学物质能在10毫秒内引发反应,生成一种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这气体为()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9.某同学可用右图装置粗略地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

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跟空气连通,

实验开始时滑动的活塞停在刻度5厘米处。(已知生石灰与

水反应放出强热,温度可达98℃,而白磷在有氧气且温度

达到40℃则可燃烧,它的燃烧现象与红磷相似。)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

活塞移动。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后,活塞最终停在约刻度处,此时可得出的结论是。

10.将X、Y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无变化;已知X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将点燃的木炭放在X、Y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可以燃烧,把Y消耗尽,同时生成一种气体Z,Z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X为、Y 、Z 。

2.2探究空气中构成物质的奥秘

内容标准:分子的特征原子及其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离子

内容解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的特征有: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距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等

3.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此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4.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5.原子通过得或失电子后,分别成为阴、阳离子。

解决问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C.分子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大小和质量都比原子大

解析: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种无前提的说法是错误的:①分子大原子小;

②分子重原子轻;③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不能;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原子则不能。当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当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时,这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

答案为A。

7

由此说明。

解析:阅读时,抓住字眼“无色的空气”“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运用分子的特征之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去解答。

答案: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两瓶颜色一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自我评价】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和。而分子由构成。多数物质由构成,如水等,有的物质则由构成,如铁、氖气等;有的物质则由构成,如氯化钠等。

2.原子由和构成,而原子核则由和构成。在同一原子中,数=数=数。

3.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则其核电荷数为,其核外电子数为,该原子是原子(查课本46页表格)。

4.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当离子和离子相互作用时,就会构成物质。

5.原美国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的卫星数目恰好与铱(I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 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D.铱原子是带正电荷的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A.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B.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

C.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D.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

7.从分子的角度看,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就是()A.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水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发生了改变

8.夏天,校园里白玉兰花盛开时,在课室里也可以闻到怡人的芳香,该现象说明()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9.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A.碘升华B.水结冰C.硫磺研成硫粉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10

8

9

11.如右图所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

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

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针筒内

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为什么?

12.如右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

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 (填仪器名称)吸取浓氨水,

滴8~12滴在脱脂棉上。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

(3)小明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放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你认

为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为 。

2.3 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内容标准:空气污染源 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内容解析:

1.空气污染源有工业的、交通的、生活的等

2.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等

4.防治空气污染,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

解决问题:

例1.“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某市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

响该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 ( )

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B .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C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

D .二氧化氮、氮气、可吸入颗粒物 解析:空气的污染物包括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气体污染物主要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应选A 。

例2.据报道,某省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

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方法,而代之以碾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 。

解析:由于汽油和商品的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给人类和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采用“绿色销毁”办法,不但避免污染,还充分利用了资源(根据“化浆、回收再利用” )答案:①防止因焚烧造成污染;②可充分利用资源。

【自我评价】

1.为防止大气污染,开展“还我丽日蓝天”工程,其最有效的措施为()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减少工业烟尘和各种废气的排放

C.推广使用无污染能源D.建造氧化塘和污水治理厂

2.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氮氧化合物

3.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A.食盐加碘B.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

C.禁止使用含铅汽油D.青少年多吃含钙的食物

4.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二氧化硫污染所致。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②B.只有①②C.①②③D.只有①

5.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机动车排放尾气B.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C.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D.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6.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能源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太阳能D.氢能源

7.煤和汽油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烟尘等污染空气的物质。国家决定采取各项措施、法规降低矿物燃料燃烧的污染,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已知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可形成酸雨。请结合下表回答

注:TSP表示空气中的飘尘;NO X表示氮的化合物;SO X表示硫的化合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2)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开发新能源

8.某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今煤仍是该省工业和民用的主要燃料。煤的大量燃烧使该省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农业生产及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你认为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至少写出三种)。9.北京市已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整治环境是“新北京、新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给市政府提出改善空气的两条建议。

①②

10

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自磷自燃B.食物变质C.酒精挥发D.镁带燃烧

2.已知一种微粒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该微粒的()A.相对原子质量B.中子数C.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氧气D.稀有气体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A.氧气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氮气

5.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分别是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形成他们主要原因分别是人们向天空排放大量的()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氟氯烃、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氯烃D.稀有气体、氟氯烃、二氧化硫6.我国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氮气、可吸入颗粒物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A.分子在运动原子不运动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原子不是

C.分子大原子小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8.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碳原子和氧原子B.二氧化碳分子C.氧分子D.碳单质

9.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原子核上B.质子上C.中子上D.电子上

10.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铁由离子构成B.氮气由分子构成C.氯化钠由原子构成D.水由离子构成11.假设可作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g,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m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m12b B.mb C.12bm D.12mb

12.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其中含有23892U,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23892U所含的中子数为()A.238 B.92 C.146 D.330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二、填空题:

14.将100mL酒精与l00mL水充分混合后,其体积200mL(填“<”、“=”、“>”),原因是。15.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的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1

12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3)带正电荷的微粒是 。(4)不显电性的微粒是 。

(5)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微粒是 。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主要是 。

17.阅读下列短文,用“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的硫块研磨( ),取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液体(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

三、简答题:

18.燃烧的蜡烛,为什么放入氩气或氮气中就会熄灭?在电灯泡里,为什么要充入这两种

气体的混合物? 。

19.已知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8401。 右表是几种原子的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如“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结论,请你再总结出二条。

(1) ;(2) 。

四、实验题:

16.如右图所示装置,除可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外,还可以得出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

若某同学测得的结果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

20.在烧杯A 中装入20ml 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

中装入10ml 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 、B 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实验说明: 。

21.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

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

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人吸气时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下同)

活塞B 。人呼气时将活塞A ,活塞B 。

(2)瓶Ⅰ和瓶Ⅱ盛放都是澄清石灰水,其中瓶Ⅰ的作用是

;瓶Ⅱ的作用是 。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1认识氧气

内容标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气的用途

内容解析: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一般条件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能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硫、磷、碳、铁、蜡烛等)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通式:A +B →AB 5.氧气的用途: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

解决问题:

例1.金鱼缸不能密封,鱼类在水中能生存,说明氧气;而在下特大暴雨时,在雨中也没有感觉到呼吸困难,这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氧气;以上两点现象说明氧气的物理性质。攀登高山越高,或高原地带海拔越高,呼吸就越困难,说明氧气的物理性质。

分析: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实验测定1L水能溶解约30mL氧气,养鱼的鱼缸要敞口,即使鱼呼吸消耗了水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又能在水中溶解;而下大雨我们站在雨中并没有感觉到呼吸困难,说明氧气中仍有较多的氧气,通过上述描述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攀登高山越高,呼吸就越困难,根本原因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氧气会下沉。

答案:能溶于水没有溶于水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例2.有一集气瓶装有空气,若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氮气,而不能带入新的气体,最好选取下列哪种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A.红磷B.木炭C.细铁丝D.硫磺

分析:通过燃烧的方法消除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带入新的气体,必须考虑:①所选的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②燃烧后不能生成另一种气体。硫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氮气中增加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选用木炭、细铁丝、硫磺。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既不带入新的气体,又可以除去氧气而得到比较纯的氮气。应选A。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B.氧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氧化剂

C.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D.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反应2.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着,浩瀚的海洋繁衍着无数的水生生物(例丰富的鱼类生存),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却为21%,保持着整个生态的平衡;

此事实说明氧气()A.可支持燃烧、支持呼吸B.不易溶于水C.不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3.对于物质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13

14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光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是 ( )

A .蜡烛

B .铁丝

C .含硫的煤

D .木炭

5.对于氧气的用途叙述不正确 ( )

A .用于提高钢铁产量和质量

B .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

C .医疗上用于急救病人

D .使钢铁生锈

6.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更旺、继续燃烧、火焰熄灭,则可推断所盛的气体依次是 ( )

A .氧气、空气、氮气

B .氮气、氧气、空气

C .空气、氮气、氧气

D .氮气、空气、氧气

7.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氧化反应的是( ),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

A .

B .

C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D .

二、填空题

8.写出下列物质化学符号

(1)氧气 (2)硫 (3)氮气 (4)二氧化碳

(5)铁 (6)四氧化三铁 (7)水 (8)五氧化二磷

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2)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4)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0.某学生在实验室做“铁在氧气中

燃烧”实验全过程如右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布擦去表面的铁锈,这个变化属于 变化。

(2)铁丝要绕成螺旋状,原因是 ;

铁丝前端要系上一根火柴梗的目的是 ;要等到火柴即将燃尽才将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内,原因是 ;装氧气的集气瓶瓶底要放一层水或砂的作用是 ;

(3)该反应的现象是 。

11.将两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用

A 、

B 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A

中燃烧比

在B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现象反映出氧气的性质有:

(1);(2)。

12.阅读下面短文给予的信息,根据给予的信息回答问题:

在标准状况下,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有鱼腥臭味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是一种强氧化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在工业生产、生活或各种领域中产生的物质都可能使臭氧层破坏,例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的电冰箱中的致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变薄或形成空洞,以至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冰川熔化,水位上升,也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因此,保护臭氧层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1)氧气和臭氧是物质;(填写“同种”或“不同种”)

(2)以上描述臭氧具有的物理性质是:;(3)描述臭氧的化学性质的是: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5)通过上述信息,我们学会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有。

3.2制取氧气

内容标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分解反应、氧气的工业制法

内容解析: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

(H2O2)(H2O)(O2)(KMnO4)(K2MnO4)(MnO2)(O2)

(2)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稍大)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根据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3.催化剂:能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通式:AB →A+B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

解决问题:

例1:下列关于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15

A.制取氧气的大试管管口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C.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分析: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以防试管破裂;B中分离液态空气的过程属物理变化;D中不能马上收集,因刚开始出来的是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选C。例2:某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c d e

(2)指出装置中三个明显错误之处:①;

②;③;

(3)实验完毕,应先,再,

原因是。

分析:指出错误时,最好用“不应……”或“没有……”,改正错误时最好用“应……”。

查看装臵图的错误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以防遗漏。制取氧气的装臵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热的试管破裂。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否则会使铁夹过热而损坏。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过长不易收集到纯净的气体。答案:(1)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

(2)①试管口不应向上倾斜②铁夹不应夹在试管的中部③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3)把导管从水中撤出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破裂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工业制取氧气是将液态空气分离的方法,此过程属于()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

2.用液态空气分离出来的气体中,氮气占分离出气体的体积分数是()A.21%B.小于78% C.等于78%D.大于78%

3.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B.二氧化锰在催化过程中所有性质都不变

C.加入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

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B.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C.D.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加热时,先将燃着的酒精灯放在试管中下部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

B.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C.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

D.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要用排水法收集

6.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

16

17

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⑤收集完毕先撤酒精灯 ⑥忘了加催化剂;

A .全部

B .除④

C .除⑥外

D .①②⑤⑥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和安装仪器;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撤出导管。其正确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③②①④⑤⑥

8.某同学从石棉网抽取一段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 .铁丝生锈了

B .集气瓶底忘记放水或砂

C .没有用火柴梗引燃

D .收集氧气太少或纯度较低

9.如右图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患病者输氧气时也利

用了该装置(瓶中盛放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装置可以观察到是否有氧气输出 C .a 端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B .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 D .a 端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二、填空题

10.在横线上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并在括号内填写通常状况下物质的颜色

过氧化氢 ( ) 二氧化锰 ( ) 高锰酸钾 ( ) 四氧化三铁 ( )

三、实验题

11.现有A 、B 、C 、D 、E 、F 六种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问题下列问题:

(1)如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2)如果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应选用装置 (填装置序

号,下同),在化学反应前后 的 和 没有改变,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若要收集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应该选用 装置;若这种气体是氧气,

验满的方法是 。

(4)如果想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最好选用 装置进行收集。

(5)氨气(NH 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

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 装置,收集装置应选 装置。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内容标准:燃烧三条件、缓慢氧化、爆炸、自燃、灭火原理

内容解析: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3

4.缓慢氧化: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反应速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只有热量放出,没有发光现象,例如:铁的生锈。

5.自燃: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形成热量积累,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自发燃烧。

6.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所发生的现象。

7.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解决问题:

例1.把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发现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在于()A.火柴梗有水B.氧气不足C.火柴梗不可燃D.火柴梗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分析: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可燃物、氧气都具备,火柴向上会使燃烧时热气上升,火柴梗的温度无法达到着火点,所以选D。

例2.有一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他将放有白磷和红磷的铜片置于盛有开水的烧杯上,一会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由此他得出“可燃

物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要达

到着火点”的结论。你认为该方案严密吗?如不严密,原因

何在?应如何改进?。

分析: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够严密,他的方案只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

而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无法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应在开水中放入一颗白磷。答案:不严密无法说明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应在开水中放入一颗白磷。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啤酒瓶爆炸B.燃烧C.发光发热D.变色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食物腐烂D.金属生锈

3.燃烧、爆炸、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A.都发光、发热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化合反应D.温度都达到着火点4.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①产生有毒的气体、②产生噪声、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⑤易发生伤人事故

A.①②③④⑤B.只①③④C.只②④⑤D.②③④

5.下列日常用品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汽油⑦食醋

18

19

A .①②⑤

B .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④⑤⑦

6.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火燃烧,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 )

A .赶快把燃着油的锅端离火源

B .马上向燃着的油锅里泼水

C .立即向燃着油的锅里撒沙子

D .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煤气火焰

7.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我国救援队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在下列措施中,不能用于此次灭火的是 ( )

A .阻止石油喷射

B .隔绝空气

C .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 .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8.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 ( )

A .木柴可燃

B .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 .放热快且多

D .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面

9.下列几种危险品安全警示图标,装汽油的铁罐外必须粘贴的是 (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10.用酒精灯灯帽可以盖灭酒精灯的火焰,其原因是 ,用嘴可以吹灭

蜡烛的火焰,其原因是 。

11.在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的过程中发生了 ,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热量,

杂物、柴草等不合理堆放,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不同现象,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现象,除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 和 。加油站的汽油蒸发接触到明火时,就会有发生 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严禁 。

三.活动与探究

12.某同学在学习燃烧与灭火原理的有关知识后,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燃

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具体方案如下:

(1)提出问题:可燃物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

燃烧?是否受条件的限制?

(2)提出假设:可燃物的燃烧 条件的限制;

(3)实验内容:

①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入一粒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再在烧杯上方盖上一铜片,在上面两边分别放上一粒白磷和一粒红磷(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观察现象; ②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入一粒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

(5)结论:燃烧的条件:① ,② ,③ 。

(6)以上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内容标准:元素、元素符号、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内容解析: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一切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3)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2.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若有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加第二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分。

(1)元素符号意义:①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②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

4.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两者共同点:都是纯净物。不同点:组成物质的元素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决问题:

例1.医疗上常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B.H2O2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H2O2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D.过氧化氢由2 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中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中H2O2是由本身H2O2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和氢分子;一切物质由元素组成,而D中过氧化氢是宏观概念,不讲个数,而后面用微观个数解释。应选C。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B.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分析:原子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同一元素。因此,元素种类是按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来划分,即A正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有些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是由二种元素组成(例KMnO4),不是氧化物,因此B错误;C的说法不恰当,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若混在一起,则属于混合物而不属于单质;D的说法不恰当,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空气是由氮、氧、碳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而硫酸(H2SO4)则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或化合物)。应选A。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氮元素B.氧元素C.铝元素D.铁元素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核外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3.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的矿物成分如下(单位:mg/L):Ca:20、K:3、Mg:3、Zn:

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

20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1.(2014·广西中考)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发时,要将滤液蒸干立即停止加热 B.溶解时,玻璃棒有引流作用 C.过滤时,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D.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2.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步骤D中称取10.0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最终得到NaCl晶体6.4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能力提升】 3.(2014·河南中考)食盐水中含有杂质CaCl2和Na2SO4,依次加入过量BaCl2和Na2CO3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为 ;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向食盐水中通NH3和CO2可制得小苏打和一种氮肥,该氮肥的化学式为 .(提示:BaSO4、BaCO3难溶于水) 【拓展探究】 4.(2014·柳州中考)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某学习小组做粗盐的提纯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的杂质除去,获得精盐? 【实验方案】该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②③④都需要进行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沉淀X是 ,沉淀Y是 .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善,请你说明原因并补充完善: . (4)将实验所得的精盐在烧杯中配制成100g8%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答案】A 【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2g B.14.25g C.17.25g D.27g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随堂练习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随堂小测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和学校孙会鹏 1、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2、 2.下列仪器不宜用来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量筒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可以手持试管给固体过这液体加热 B、实验要求中未说明药品的用量,就应该取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C、取用块状药品可以用手拿 D、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4、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试剂瓶盖应__________。 5、在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药品用夹取。若没有说明用量只需。取用固体药品时,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再把容器,使药品或金属颗粒,实验结束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6、液体药品通常盛在里,取用时,瓶盖应放在实验台上,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倒完液体后,立即塞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若实验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毫升液体,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 7、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因此在闻气体的气味时应________,特别是不能_________味道。 8、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当用__________,视线应与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若观察时视线是仰视,则此时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数。 9、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 ⑧10mL量筒、⑨100mL量筒、⑩托盘天平等仪器。 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周周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周周练(第十一单元) 一、我会选(每题5分,共50分) 1.(西藏中考)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纯碱氢氧化钠 B.干冰水 C.生石灰碳酸钙 D.小苏打碳酸氢钠 2.(邵阳中考)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往往需要施加磷肥,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宜施加的肥料是( ) A.Ca(H2PO4 )2 B.NH4HCO3 C.K NO3 D.CO(NH2)2 3.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氯化钠、氯化钡、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碳酸钠溶液 B.稀硫酸 C.无色酚酞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4.(南京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a+、Cl-、OH- B.H+、K+、NO-3、SO2-4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5.(咸宁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变化中,每一次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选项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CO2 Na2CO3 CaCO3 C H2 H2O H2O2 D Ca(OH)2 NaOH NaCl 6.(烟台中考)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农作物枝叶茂盛,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7.(凉山中考)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 A.K2CO3FeCl3KOH ZnSO4 B.NaCl MgCl2K2SO4CuSO4 C.NH4HCO3Ba(OH)2H2SO4NaNO3 D.K2CO3Na2SO4BaCl2NaOH 8.(济宁中考)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 实验内容试剂与方法结论与解释 项 A 分离CaCO3和CaO 加水溶解、过滤CaO溶于水

(完整版)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 满分:80分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Zn—65 I—127 第Ⅰ卷(选择题 35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的。(共35分,每小题1分) 1. 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在空气的组成中,体积约占1/5的气体是 (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 2.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注意过,我们身边有很多公共标志,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 公共标志是 (A)(B)(C)(D) 3.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B)玻璃破碎(C)冰棒融化(D)菜刀生锈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水(B)干冰(C)红磷(D)石灰水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出的光(B)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D)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 7. 能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数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数 8. 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 (B)O2(C)NaOH (D)KNO3 9.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A)(B)(C)(D)

10.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珍惜和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 确的是 (A)水是直接由原子组成的物质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工厂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D)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灌溉农田可以达到节水目的 11.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露,迅速开启排风扇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要做灯火试验 (C)煤矿井下停电,赶快引燃火把照明 (D)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 12.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B)(C)(D) 1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 (C)木炭和氧气(D)碳酸溶液 14.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时有火灾发生。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 ...的是 (A)尽快到达最近的可用出口的楼梯 (B)可将毛巾用水浸湿,捂在口鼻上作防毒面具 (C)遇房内浓烟弥漫时,可匍匐爬行逃生 (D)躲在衣柜内等待救援 15. 生活中下列常见的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花生油(C)食盐(D)白醋16.下列仪器中,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必须用到的是 (A)(B)(C)(D) 1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2)用途: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随堂练答案

初三化学随堂练答案 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P31 S 32 Cu 64 Zn 63.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个小题,共4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B.氧C.铝D.铁[来源:学*科*网]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香水挥发D.干冰升华 4.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钻石(C)B.水晶(SiO2)C.食盐(NaCl)D.钟乳石(CaCO3)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B.木炭C.甲烷D.铁丝 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7.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豆浆C.冰水D.糖水 8.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9.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 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B.MnO2 C.CO2 D.H2O2 11.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1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过滤C.稀释浓硫酸D.称量固体 15.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九年级化学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本次化学期末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 燃D、易撕碎 2、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 ⑤③②①④⑥D、③①②④⑥⑤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水: A昔置标志掠巴倉品 C I) 4、正确量取13ml液体, 应选用的仪器是 ①5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20 ml量筒④胶头滴 A、③④ B、①④ C、 ②④D、①②④ A D C 3、加油站应贴的标志是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CD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 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9、若用“ ”表示氢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意义的示意图是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11、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12、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13、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最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分钟训练 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 答案:D 3.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 4.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10分钟训练 1.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压强: (4)密度: 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 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 4.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 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二 第四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 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 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三 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 5分钟训练 1.下列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导热性 B.具有延展性 C.具有金属光泽 D.能溶于酸 解析: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共同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D项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D 2.常温下,____________是液体,____________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通常用____________做电缆线。白炽灯泡用的灯丝是用_________制备的;日光灯内则充入了低压_________蒸气,_________和_________可用作货币,古代用_________做镜子。 解析:考查常见金属的用途和常识。 答案:汞钨铝钨汞金币、白银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合金。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____________,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生铁的含碳量____________,还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把生铁进一步冶炼,除去过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得到钢。钢的含碳量一般比生铁____________。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____________吨,2002年后,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解析:根据合金的知识和合金的一般性质回答。结合合金推断铁合金的性质。 答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大大于2% 硅磷硫碳硅磷硫碳低一亿10分钟训练 1. “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钾、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解析:“21金维他”中含所含的铁、钾、钙等是金属元素而不是金属单质。 答案:D 2.下列各物质不属于铁合金的是( )

初中化学试题带答案

初中化学考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三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O-16 Na-23 Mg-24 Al-27 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错、不选、多 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煤 C.石油 D.乙醇 4.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会引发事故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镊子取出白磷在水中切割 C.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5.我省某著名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 雨频频。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 A.山上的树木 B.小桥的铁栏杆 C.路灯的玻璃罩 D.大理石 雕像

6.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7.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炼铁的过程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 B.钢是很纯的铁 C.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 D.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8.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B.高温锻烧石灰石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D.在氧气中点燃铝箔 9.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氯化钠和碳酸钙 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 C.氧化镁和氯化氢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10.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棉花 B.蛋白质 C.维生素 D.塑料 11.有一种气体,可能是H 2 或CO,下列方法能够鉴别它们的是() A.观察气体是否无色 B.闻气味是否具有刺激性 C.通入氧化铜中,加热,观察黑色粉末是否变红色 D.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12.下列液体能够导电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蒸馏水 C.蔗糖水 D.乙醇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 △ Hg+O 2 ↑ B.铁丝氧气中燃烧: 3Fe+2O 2点燃 Fe 3 O 4 C.铝片投入稀硫酸中: Al+H 2SO 4 =AlSO 4 +H 2 ↑ D.碳在氧气中燃烧: C+O 2= CO 2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小、耐腐蚀。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金属光泽; 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熔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硬度大、强度高、更耐腐蚀。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低。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 (反应原理:Zn+2HCl==ZnCl2+ H2↑或Zn+H2SO4==ZnSO4+ H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结论:Mg、Al比较活泼,Fe与Cu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Au、Pt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氧化。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判断金属能否与酸(HCl 、H2SO4)反应。 2判断金属与酸(HCl、H2SO4)反应的剧烈程度。 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