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_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_张纯厚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_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_张纯厚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_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_张纯厚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_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_张纯厚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

———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

张纯厚

内容提要:我国政治理论界目前尚缺少对于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进行分析和明

确区分的文章,所以,常常造成理论上的混乱。西方存在着New Liberalism的新自由主

义和Neoliberalism的新自由主义,前者称为政治新自由主义,将后者称为经济新自由主

义。并且,阐明这两种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关系,即,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

主义直接对立,经济新自由主义则通过与新保守主义结盟,而与政治新自由主义相对

立。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二元对立在美国有典型的表现,在其他西方国家

却有错综交叉和多元分化的特点。在美国,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民主党结盟,新保守主义

与共和党结盟。

关键词:政治新自由主义;经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

自从英国的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于1790年出版《法国革命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一书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政治意识形态阵营。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自由主义理念不断扩展,从政治和经济领域进入社会、文化和生活领域,但保守主义也没有丧失它的价值。由此,在当代西方社会,出现了这两种意识形态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的格局。一方面,作为政治自由主义的传承,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或现代自由主义(modern liberalism)坚持政治、文化和个人生活的多元化和自由主义原则,同时,支持限制自由竞争的福利国家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作为政治保守主义的传承,欧洲自由保守主义(liberal conservatism)和美国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坚持政治、文化和个人生活方面的保守主义原则,但在经济上,却倾向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竞争原则,倡导经济领域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这样,便有两种新自由主义。在我国政治理论界,这两种新自由主义往往被混淆,出现相互矛盾的解说。由于宗教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政治观念的相互交错,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十分复杂,难以一一理清。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英国和美国的意识形态演变,大体澄清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关系和两种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一、政治新自由主义

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在西方被称为new liberalism,区别于neoliberalism,即以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古典自由主义。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各个方面,起

eralism)。①1935年,杜威在《自由主义与社会行动》(Liberalism and Social Action)一书中使用了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一词。②在历史上,这种新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出现,旨在揭示由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带来的非正义和罪恶,试图缓解贫富差别和阶级对立。其思想先驱可以追溯到英国文学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和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以及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约翰·密尔(John Mill,1806—1873)。著名的英国新自由主义者(New Liberals)包括托马斯·格林(Thomas Green,1836—1882)、李纳德·霍布豪斯(Leonard Hobhouse,1864—1929)和约翰·霍布森(John Hobson,1858—1940)。他们试图将自由主义改造为适应新时代的新思想。在经济领域,这种思想与古典自由主义背道而驰,认为,仅仅依靠个人不相互干扰和公平地制定和实施法律,不能保障自由平等,而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去保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成功,自由平等只能在有益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才能实现,贫穷、肮脏和无知的生活状况使得好多人不可能有自由和个性。③这种全新的自由主义观点反对以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为代表的自由放任的古典自由主义,其系统的经济理论由约翰·凯恩斯(John Keynes,1883—1946)所奠定。

从1905年到1916年,亨利·坎贝尔—班纳文(Henry Campbell-Bannerman,1836—1908)和赫伯特·阿斯奎斯(Herbert Asquith,1852—1928)的英国自由党政府开启了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改革,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于1906年通过并开始实施的《自由主义福利改革》(Liberal welfare reforms,1906—1914)被看作英国福利国家的开端。1924年,与劳工、工会和社会主义者紧密联系的工党领袖被国王授权组建政府,开始推动住房、教育、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二战后,英国实施了全面的福利国家政策。英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1879—1963)于1942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社会保障与联合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或《贝弗里奇报告》和1944年提交的报告《自由社会的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in a Free Society)设计了福利国家的经济制度。④改革包括累进税、向75岁以上低收入者无条件提供退休金、健康和失业保险,以及建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的劳动交换所。⑤

同时,这种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迅速传播,并推陈出新。受到格林和霍布豪斯的影响,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主张用社会主义的手段实现自由主义的目标,提出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公共利益的新个人主义(New Individual-ism)。⑥在德国,弗里德里希·瑙曼(Friedrich Naumann)于1896年,建立了全国社会联盟(Na-tional Social Union),旨在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倡导福利立法、罢工权利,以及企业里的利润分享和共同决策。在法国,第三共和国的社会连带主义者(solidarist)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

③④

⑤Eatwell,Roger;Wright,Anthony(1999).Contemporary political ideologies.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Excerpts from Liberalism and Social Action,http://teachingamericanhistory.org/library/index.asp?document=1450,2010年3月9日获取。

Hombach,Bodo(2000).The politics of the new centre.Oxford:Wiley-Blackwell.

Eatwell,Roger;Wright,Anthony(1999).Contemporary political ideologies.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Richardson,James L.(2001).Contending Liberalisms in World Politics:Ideology and Power.Boulder,Colorado: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Old York&Co.

艾尔弗雷·德富耶(Alfred Fouillée)和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认为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更多的机会和个性独立,但也带来更加复杂的相互依赖。从而,产生个人对于社会的义务,需要实行累进税,来支持公共工程和福利计划。他们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协调和和鼓励个人之间的相互合作。①

政治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理念比较典型地反映在好多国家的自由民主党纲领中,其主要国际组织,自由党国际(Liberal International)通过一系列宣言,表达其原则为人权、自由公正的选举、多党民主、社会正义、宽容、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环境可持续,以及国际团结。

部分地由于这些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在1930和1940年代实施了旨在扩大内需、缓解经济危机、缩小贫富差别的新政改革(New Deal)。在德国,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二战后的艾哈德(Ludwig Erhard,1963—1966)政府采纳以杂志ORDO命名的奥度自由主义(ordoliberalism,又译调和自由主义)或社会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思想,实行了对于市场的监控,并推进了由俾斯麦(Bismarck)开始的福利国家政策。其它西欧国家也通过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等执政党派,实行了社会自由主义政策。这些政治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实现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和60年代的经济繁荣,属于被称为嵌入式自由主义(embedded liberalism)的一部分,其含义是受节制的自由主义。②

按照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对于两种自由的界定,政治新自由主义应为积极自由,但实际上,它既包含积极自由,也包含消极自由。从其经济政策来看,政治新自由主义应为积极自由,因为,它强调个人积极地争取个人自由;但从其政治、文化和个人生活观点来看,则属于消极自由,因为,它强调私人生活领域的不可干预。③

二、经济新自由主义

20世纪末期,一种反制政治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开始流行,在西方国家,被称为neoliberalism,在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也被翻译为新自由主义。与政治新自由主义不同的不仅是它的理论观点的不同,而且,是适用范围的不同。这种思想是一种经济学理论,通过经济政策,影响政府的动作和政治运作,虽有社会伦理观念,但却没有全面涉及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系统政治理论。所以,我将其称为经济自由主义,以区别于本文已经讨论过的政治新自由主义。

Neoliberalism这一词汇于1938年由德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吕斯托夫(Alexan-der Ruestow)最早提出,倡导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实施自由市场经济,并通过国家干预来矫正市场失败。这一概念意味着对于经典经济自由主义的部分恢复和重新定义,同时,也被自由主义的反对者当作贬义词来使用。④

20世纪70年代,政治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政策暴露出好多弊端,由高税收支持的高福利导致低投资、低产出和一种“依赖文化”。由此,使得一些经济学家和其他学者对于凯恩斯需求派经济理论和政治新自由主义的怀疑。工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被看作导致高工资和经济混乱的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

②③Hartwich,Olive;Marc St Leonards(2009).Neoliberalism:the genesis of a political swearword.New South Wales:The 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

Harvey,David(2005).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rlin,Isaiah(1984).Four Essays on Liberty,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ress,p.

原因,而充分就业则被看作不可持续。

美国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这样描述凯恩斯主义失效的历史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嵌入式自由主义开始崩溃。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在持续积累,失业和经济滞胀也在持续积累,导致各方面的财政危机。那种曾经在1945年后产生了高增长率的嵌入式自由主义已经明显地走到了尽头,不再起作用。①因此,几种关于新体制的理论开始展现,引起广泛的争论。一方面是那些倡导社会民主和中央计划的人们,另一方面是那些关注解放公司和商业的潜力,重建自由市场的人们。到1980年,市场派占了上风,倡导建立全球经济,成为众所周知的新自由主义。一些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瓦解触发滞胀危机,并导致欧美国家对于凯恩斯主义的不信任。②另外,一些人认为,扩大妇女和少数族裔的政治经济权利,使其融入政治经济体系,使得战后体系无力承载。③新自由主义主张回到亚当·斯密,在经济上实行权力下放,减少管制,减少政府在社会服务上的花费,减少税收,实行小政府。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1899—1992),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和英国专栏作家塞缪尔·布里坦(Samuel Brittan,1933—)。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美国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经济理论,采用新古典价格理论、货币主义和意志自由论,排斥凯恩斯主义,强调取消政府干预,排除对于市场的调节,遵循竞争规律,设立中央银行,保护知识产权,用弗里德曼的消极所得税(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代替福利体系。

这种观点又被称为新古典自由主义,因为它在新的社会政治条件下部分地恢复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但却并不全盘否定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在政治上,这些经济学家有自己的哲理,但却没有独立系统的思想和方针,常常与保守派政府结盟。

20世纪80年代,英美保守派政府采用类似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缓解了福利国家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滞胀危机,带来了一时的经济繁荣。在这种经济成功的刺激下,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将经济新自由主义当作包治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逊(John Williamson)炮制了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即由以华盛顿为基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财政部等机构所推动的针对经受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的十条“标准”改革的一揽子经济政策,强调财政稳定、促发展、集中在初等保障上的扶贫、低税收、低利率、市场自由化、外资直接投资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权力下放等。这被称为市场基本派(market fundamentalism),被看作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经典解说。④这种新自由主义政策解说在推动市场自由化方面与古典自由主义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区别,比如,新自由主义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抛弃。

实际上,经济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新自由主义并非灵丹妙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一些当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如,智利、香港、韩国、中国的台湾地区、新加坡,倾向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诸如加拿大、日本等发达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

①②

③④Brown,Wendy(2005).Edgework:critical essays on knowledge and polit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12.Helleiner,Eric(1994).States and the Resurgence of Global Finance:From Bretton Woods to the1990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iore,Michael J.and Charles F.Sabel(1984).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Possibilities for Prosperity.New York:Basic.Williamson,John(1990).“What Washington Means by Policy Reform”in John Williamson,ed.Latin American Adjustment:?,:

国家,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了某种程度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经济实现了比较长期的繁荣;美国和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缓解了经济滞胀问题。我国的成功的经济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也借鉴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然而,在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前苏联国家却由于过度自由化,而导致了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按照华盛顿共识,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经济状况全面恶化,加深了原有的核心(core)—边缘(periphery)经济秩序中的不平等。

因而,反对经济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们认为,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经济全球化颠覆了国家主权和自主权,忽视资本主义剥削、经济不平等、环境和劳动保护。①有些批评者将经济新自由主义看作导致巨大经济不平等的英美模式。②

三、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

经济新自由主义作为政治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的对立面而出现,但经济新自由主义必须与某种政治思想相结合,才能使自己付诸于现实。所以,经济新自由主义不是政治新自由主义的直接对立面。在英国,倡导政治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党和工党与坚持保守主义的保守党相互接纳,相互宽容,没有长期明确的政治对立。在其他欧洲主要国家,由于社会主义传统和基督教民主党的政治参与,也有类似的错综交叉的情况。在美国,奉行政治新自由主义的民主党与奉行政治新保守主义的共和党,则有比较明确的相互对立的政治理念。所以,西方当代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立,突出地表现为美国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对立。

1906年,英国自由党受命组阁,其核心成员包括了同情政治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和新闻工作者,而大工商资本家则离开自由党,投奔了保守党。这样,便使保守党具有了明显的工商资本家的政治色彩,与当时倾向劳工的自由党和后来的工党相对立。然而,由于英国有比较强的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传统,保守派的保守主义政策缺乏统一性和一贯性。自从20世纪初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以来,保守党更多地接纳政治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而较少坚持保守主义立场。领导新自由主义改革的不仅有担任首相的自由党领袖赫伯特·阿斯奎斯(Herbert Asquith),也有经常追随保守党的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首相。③

在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兴起之前,英国保守党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国保守主义(One Nation Conservatism)。这种保守主义的以维护社会凝聚力为其思想基础,支持保持不同种族和宗教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社会机制,支持福利国家政策、BBC和地方政府发挥作用。同时,也常常援引埃德蒙德·伯克(Edmund Burke)的重视市民社会,反对各种激进政治的保守主义观点。

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采纳了经济新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将伯克的保守主义与哈耶克(Hayek)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并取得了经济恢复的成功。工党对此表示了接纳的态度,并于90年代执政时,采用了折中的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保守党则分化为一国保守派、自由市场派或撒切尔派(Thatcherites)和信仰、旗帜、家庭派。第三派又被称为基石集团(Corner-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

①②Peet,Richard.“Neoliberalism and Nature:The Case of the WTO”.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590November2003:pp.188 211.

Howell,David R.and Mamadou Diallo(200).“Charting U.S.Economic Performance with Alternative Labor Market Indica-tors: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Job Quality.”SCEPA Working Paper2007—6.

().The British:London:,p.

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

stone Group)。自由市场派关注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支持减税、公共服务私有化和缩小福利国家,属于经济上的自由派。基石集团支持英格兰宗教、统一的大不列颠国家和稳定的家庭,反对国家权力下放和向欧盟转移,反对大量移民,被看作传统保守派。在这两派中,自由市场派曾在1975年,撒切尔当选党魁时,短暂地在党内居主导地位,基石集团则一直是个小派别。在后撒切尔时代,温和的一国保守派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在政教分离不严格的国家有各种各样的基督教民主党,其中有保守自由派和自由保守派。在德国、瑞典等国家有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民主党,英国工党也是受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交叉影响。所以,欧洲国家具有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倾向,资产阶级内部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立不太明确和清晰。

美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美国既没有封建等级制的历史,也缺少社会主义和功利主义传统,但却有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历史背景。因而,支持自由市场经济,维护种族、政治和社会歧视的社会势力和反对种族、政治和社会歧视的社会势力都比较强大。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不仅受英国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凯恩斯经济学的影响,也继承了美国自己的寻求社会政治变革的进步运动传统,同时,也遭到右翼政治势力的顽强抵制。从而,形成泾渭分明的政治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对立。这也被看作美国例外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表现。美国自由主义起源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美国保守主义也与《美国宪法》原文保留奴隶制的缺陷有关。

美国政治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社会改革可以追溯到内战之后的要求政治经济变革的进步运动。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前奏,进步运动起因于社会中下层对于周期性经济危机、贫富差别的扩大和富人对于政府的控制的反应。这一运动旨在反对权力垄断,保护社会下层和劳工的权力,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1865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3条废除奴隶制,遭到一些州的顽强抵制。但自由主义改革还是逐步推进。1870年,宪法修正案第15条赋予黑人成年男子选举权;1920年,宪法修正案第19条赋予妇女选举权。①进步运动的思想包括主张财产均等的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以资产为基础的平均主义(asset-based egalitarianism)、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主张强化政府调控市场和保障社会正义功能的新国家主义(New Nationalism),以及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的反托拉斯垄断的新自由(New Freedom)。赫伯特·克罗利(Herbert Croly,1869—1930)在《美国生活的许诺》(The Promise of American Life)一书中,试图将杰弗逊的自由民主思想与汉米尔顿的强政府思想结合起来。克罗利认为,在工业化的美国,保护消极权利的政策不再适用,政府需要积极地促进公民的福利;他提出三点改革方案,即大企业国有化、建立强有力的工会、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由此,他成为从进步自由思想到新自由思想的中介环节和早期美国政治新自由主义的领头人。②

当今的美国人一般用自由主义者(liberal)指称民主党人,即新自由主义者或现代自由主义者。其典型政治标志是罗斯福的以三R(Relief,Recovery and Reform)为目标的新政(New Deal)改革和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的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改革项目为代表的民权运动,其政治成果包括1935年的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Act)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向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贫穷家庭提供生活保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医疗保健,向州政府提供医疗救助基金,由州政府实施儿童健康保障项目等)、1936年开始的工程管理局(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

①Pena,David S.(2001).Economic Barbarism and Managerialism.Santa Barbara,California: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p.35.

,,and,1925:Oxford Press.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

tion或Work Projects Administration)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1964年的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1964)(废除种族带离,禁止公共场所种族歧视、政府和学校的种族歧视,保障黑人投票权),禁止任何形式的剥夺公民选举权行为的1965年选举法案(Voting Rights Act of1965),以及1977年的禁止对于中低收入社群的贷款歧视的社区再次投资法案(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等。代表这些改革的修宪法案是196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禁止南方州用人头税拒绝黑人选举权;以及1971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6条,将选举投票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

到20世纪6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政治要求扩展到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包括:普选权、平等权利、政教分离、环境保护、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由政府提供,包括教育、保健、公路,以及向穷人提供食物和住房的社会服务。新自由主义者们要求扩大联邦政府调节经济和保障社会公正的权力。这具有明显的积极自由的特征。这一思想集中地反映在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一书中。该书试图将机会均等和平等竞争与照顾大多数人利益的原则结合起来,主要是对于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的运用。同时,密尔的生活方式自由化的思想也在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改革潮流中大肆地流行起来。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对于非婚同居开始持宽容和认可的态度。这种自由化潮流与包括女权主义、环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左派(New Left)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反传统潮流。这种潮流激起了政治保守派的强烈不满,促使与共和党结盟的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想派别的形成。

新保守主义属于在和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美国现代保守主义的一个分支。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本来是一些在20世纪80年代和60年代属于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派别的,纽约市的犹太裔美国人。这些人曾经强烈地支持人权运动和种族融和。在20世纪50年代,这些人以反斯大林左派的姿态而引起注意;在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左派的反资本主义立场;进而,全面批判新自由主义。①比如,被称为新自由主义之父的欧文·克里斯托(Irving Kristol)主办的杂志《公共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主要批评政府干预经济;新自由主义者诺曼·波德赫瑞茨(Norman Podhoretz)主办的《评论》(Commentary)杂志主要从政治文化方面,批评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在与民主党决裂后,这些人感到他们与尼克松在某些方面是志同道合的。因为,尼克松强调法律和秩序,而不是个人自由;尼克松也试图用经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的消极个人所得税取代福利政策。于是,他们便在政治上从民主党倒向了共和党。因而,共和党也逐渐被人们看作新保守主义的政治代表。在他的半自传性著作《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中,欧文·克里斯托说,他自己受了马克斯·沙赫特曼(Max Shacht-man)和列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的影响。这两个人,前者是新马克思主义者,后者是保守主义思想家。这显示,新保守主义者从左派转向右派的思想轨迹。

当今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政治分歧既以意识形态为指导,也建立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1980年代,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采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Hayek)的经济新自由主义理论、裘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的供应派理论理论(Supply-side economics)和美国传统的财政保守主义(fiscal conservatism),成功地实施了有利于工商阶层的减税、权力下放和福利改革,构成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这一政策被布什政府所追随。在民主党方面,克林顿政府走第三条道路。然而,其代表社会下层,维护福利国家政策;通过政府干预,扶持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经济发展的倾向,还是很明显。比如,克林顿实行的内城改造计划就体现了扶持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政策。奥巴马政府一开始就声称代表劳工阶层,其推动医疗改革计划的政策也明显

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

地打着维护社会下层利益的政治新自由主义的特征。与自由贸易政策相一致,新保守主义的共和党政府不愿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免本国企业遭受外国政府的报复性制裁;而新自由主义的民主党政府则倾向于贸易保护,以免本国夕阳企业在国外廉价商品的冲击下,大量倒闭,低技能的工人大量失业。新保守主义的共和党政府,特别是在里根和小布什执政时期,穷兵黩武,甚至发动战争,与美国军工企业的利益相一致。由于新保守主义与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的政党结盟,对于环保倾向持保留态度,以免增加企业负担;政治新自由主义则较少有这方面的政治压力,因而,倾向支持环保项目。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清政治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思想结构和政治经济政策争议。在政治方面,政治新自由主义倾向政治平等,支持扩大社会下层的政治参与;而新保守主义则倾向精英政治,反对扩大社会下层的政治参与。在社会文化方面,政治新自由主义宽容福利政策条件下的一部分社会下层的生活方式自由化表现;而新保守主义则站在社会上层的立场上,维护传统、秩序、体面、家庭的稳定和反乱伦的宗教观念。在外交、国防和移民政策方面,政治新自由主义倾向宽容、谅解和和平;而新保守主义则倾向国家主义、沙文主义和歧视性外交和移民政策。事实上,代表布什主义的(Bush Doctrine)的小布什的2002年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就与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于1992年写给老布什政府的《国防计划指针》草案很相似。①在经济政策方面,政治新自由主义倾向通过国家干预,实行经济平等,缩小贫富差别;而新保守主义则倾向自由市场和小政府。在两方面中,自由原则和政府干预原则都是交叉和渗透的,与传统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立是不同的。在环保方面,新自由方义倾向支持环保项目,而新保守主义则倾向推卸环保责任。

一般来说,美国的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民主党结盟,而新保守主义则与共和党结盟。然而,在某种情况下,两党的执政行为会偏离自己所一贯遵循的意识形态。比如,20世纪60年代,民主党政府发动并扩大越南战争,偏离了政治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并失去了大部分民主党追随者的支持。尼克松政府的国际和平政策也与新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合拍。

四、结论

总之,政治新自由主义和经济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前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与新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相区别;后者则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没有系统的政治和文化思想理论。在美国,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民主党形成政治结盟,经济新自由主义则通过与共和党的政治结盟,而与新保守主义相联系,并通过新保守主义与政治新自由主义相对立。这样,便形成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虽然,政治新自由主义发源于英国,但由于社会主义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影响,在英国和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的对立呈现错综交叉和多元化的态势。

作者:张纯厚,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延安市,716000)

(责任编辑:林立公)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国际关系范式

现实主义Hans J. 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新现实主义(结构主义)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新自由主义,Robert O.Keohane & Joseph Ny. Jr.,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建构主义Alexander Wen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摩根索现实主义 在书中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国家间政治》堪称一部伟大的著作。首先,摩根索建立了一个极优美简洁的国际政治体系框架:在将国际政治理解为国家的权力(等同于利益)斗争之后,界定了三种寻求权力的政策:维持现状、帝国主义、威望(prestige)政策(含外交礼仪和显示武力);然后考察了限制国家权力的三种模式:权力均衡政策(此卷最精彩,是欧洲近现代史精粹)、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此卷分析了民族主义兴起后贵族式国际主义道德让位于民族化的普世主义)、国际法;最后分析了时代最重要的和平问题:以限制求和平(裁军、集体安全、国际政府{神圣同盟、国联、联合国})、以改变求和平(世界政府)、以调解求和平(外交)。 其次,虽然摩根索信誓旦旦以权力和利益为基石,但其实其现实主义路径本身完全能兼容道德因素,而摩根索本人更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或考量。譬如,在讲到1648-1933年在欧洲占主流的权力均衡策略时,他几乎深情地分析了这种注重“适度而非决定性斗争”的权力均衡之所以成功在于“欧洲共和国”的意识:“权力均衡的发动机运转所需的燃料、能源,乃是西方文明的智力和道德基础,或曰智力、道德氛围,18世纪社会上的活动家们在这种环境下施展身手,他们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种气氛的浸染。这些人知道欧洲是‘一个伟大的共和国’,具有相同的‘修养和文明’水准和共同的‘艺术、法律和礼仪体系’。基于对这些共同标准的共同认识,通过‘畏惧和羞耻的相互影响’,使野心受到限制,迫使他们节制行动,并向所有人的肌体中注入‘某些尊严和正义的意识’。于是国际舞台上权力斗争便带有‘适度而非决定性的竞争’的性质。”【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徐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255,下同】而在分析民族主义和民主兴起后带来的民族化的普世主义意识形态时,摩根索更忧心忡忡,担心引发类宗教战争式的残酷冲突。 1.人性本恶。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角度或是从宗教角度出发都认为人性是恶的,而且人通过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而国家是人的集合体,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 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国家,他们批判理想主义者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是研究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3.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总是要追求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主要是由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决定的。国家的实力越大,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就越大,也就越能保护国家利益。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一定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标准,而国际道德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2012-4-27 17:31:20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总第359期)作者:景思江【摘要】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全盘否定,以及强调弱化国家职能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借鉴和吸收新自由主义的合理主张,理性看待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中国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思潮,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新形势下的回归,它秉承自由主义原则,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和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从早期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边缘性思潮,开始占据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后来,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作为被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开始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推动的全球化实践,成为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理论来源各有不同。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以及强调弱化国家的职能是其基本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评析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新自由主义的借鉴与中国经济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思路设计受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影响。诚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新自由主义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首先,新自由主义对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确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前提的,但撇开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前提的强调,新自由主义对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正是市场经济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激发了中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已经明晰,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体制抱有幻想。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国家干预力度,以应对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和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矛盾再次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出现了关于“国进民退”和“再国有化”的争论。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反危机的特殊性,来否定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改变市场化改革方向。尽管中国经济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举世

阿根廷崩溃: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代价

阿根廷崩溃: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 代价 美刊《美国展望》杂志2002年1月1日号刊登了马克·艾伦·希利(Mark Alan Healey)和欧内斯特·西曼(Emesto Seman)题为《正统的代价》的文章,分析了阿根廷在新自主义这一当前国际正统经济理论的支配下,如何从繁荣跌入萧条的过程,认为阿根廷最初几年的繁荣是通过出卖国有资产吸引外资和借外债实现的,这必然导致其后一阶段的萧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90年代,阿根廷渡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年代啊,那是一个经济奇迹出现的年代。高度的腐败和混乱的管理似乎被一系列自市场改革和大量外资的涌入所扫清。多年的高通胀和经济不景气被比索钉住美元的稳定汇率和每年稳定在8%的经济增长率所取代,在墨西哥和亚洲的金融危机中似乎毫发未损。一夜之

间,阿根廷的改革成了自市场改革的典型案例。 阿根廷曾是新自主义经济宣传的典型。它对一切进行私有化,限制工资,限制社会性开支,保持货币稳定,向外资敞开大门。但是这样大好的一切是如何轻易地陷入不断加深的经济萧条、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和不断增加的债务中的呢? 梅内姆在1989年一系列戏剧性变化中掌握了政权。他终止了庇隆主义的一贯政策,而采取了新自主义的一系列政策:削减开支、开放市场和私有化。但这些改革并没有立刻消除通货膨胀,通胀率依然高达1100%。 1991年8月,梅内姆的第三任经济大臣多明戈·卡瓦洛成了这场改革的核心。他实施了比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一比索兑换一美元。 美元枷锁 开始时,强势货币、原来被压抑而新被释放出的需求以及贸易障碍的突然

降低一起产生了一个消费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大型购物中心建起来了,同时成千上万的工厂和小商店倒闭了,它们竞争不过闪亮的进口商品。这些在一开始就很明显,但被人解释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大量外资的涌入开始时刺激阿根廷的经济每年增长8%,使人们相信国内工商业的大量倒闭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政府是以卖掉国有资产来推进投资热潮的。在短短的几年里,政府将电信、供水、石油、煤气、电力、铁路、地铁、航空、机场甚至包括邮政服务都卖给私人投资者,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人。与此同时,魔法般扩张的消费市场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公司的进入,他们普遍都是先收购本地已有的工商企业,然后再加以现代化。从面粉厂到汽车制造厂,外国资本占领了阿根廷经济的战略要地。1995年,阿根廷最大的十家银行中,本地银行占到6家,但到现在,仅剩一家。 与此同时,新自主义者的报告又宣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 1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危害与替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角及其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兴起的原因,它造成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以及它的可行性替代方案等,是近十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争相探讨的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尽管有的印着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的“人道主义”的历史痕迹,有的在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无疑丰富了世界人民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对我们科学认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质及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美国人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作了这样的概括:“‘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第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用诺姆·乔姆斯基的话说,“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在经济脆弱的国家,这些理论经常用做严厉的结构调整方案。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该共识包括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等十个方面。约翰·威廉姆逊还认为,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认真研究和分析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 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多极化、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核战争的恐怖阴云、石油危机、生态环境问题等大大增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在国际关系理论界,新现实主义清晰有力的历史循环论让人感受到人类命运的悲观前景,而另有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从古典自由主义和早期理想主义的遗产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反思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经济学家为伍发展出在新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之一。从学理意义上看,也正是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两者间的理论交锋及最终趋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催生了价值理性向实践理性的演变,开创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流派 1986年,罗伯特·基欧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出版时,新现实主义的重要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针对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缺陷,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对立的学派,尽管批评者的学派名称尚未明确,但双方争论的焦点已经明朗。1988年,约瑟夫·奈在一篇书评《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中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对峙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论战,并在与新现实主义对比的基础上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的差别。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鲍德温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当前的论战》系统全面地概括了“两新”理论的论战。就“新自由主义”的名称来看,正如戴维·鲍德温所说,从渊源上讲,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并不是对立的,自由主义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最初,自由主义只是在讨论国内政治时才被引用,后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逐渐专指经济因素分析。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理想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当然,“新自由主义”只是一种泛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国家不再是占中心地位的国际社会角色,世界政治经济多极趋势导致众多的角色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第二,国际系统应主要包括结构和过程两部分,强调研究体系角色相互作用的权力模式。第三,权力不再是国家行为的唯一目标,军事力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一、关于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其经济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而由此理论基础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要很好的理解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联系凯恩斯对经济的一些分析。 首先凯恩斯认为市场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然后他提出了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有效需求不仅决定了就业水平,还决定了收入水平。 首先来看关于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即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也换言之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不仅如此,它还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随后他提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引起经济增长。 总的想来,他的理论作为时代发展的果实,有其意义和作用。其能从众多经济学派脱颖而出擢升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也是因为它指出了西方社会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而该趋势又深为统治阶级所赏识。 可以说,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症状:由分配欠公平引起的总消费不足,由私人投资的盲目性投机性引起的总投资不足。这两种不足合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所已经达到的生产潜力。 但渐渐的我们从现实中看见了凯恩斯主义的危害和不足。 我们应当承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败时是具有强大作用的,但这是对于短期而言。长期看来是不利的,它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一点在于通货膨胀。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在中国 引言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参与政治。【1】 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与平等之上的世界观。前者是强调古典自由主义而后者更为明显的是在强调社会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广泛支持的观点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自由市场、民权、民主社会、世俗政府、国际合作等等,通常取决于他们对于自由主义原则的认识。 19世纪自由主义政府成立于欧洲国家,以及南美和北美。在这一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对手是保守主义,但随后自由主义又面临着在意识形态方面新的对手的挑战,如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后,在欧洲和北美,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自由主义扩张的新的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引进市场经济模式后,也不得不面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问题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由主义中国转型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明确表达了个人的自由理想。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由主义的发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

由主义的状况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以保守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在主要的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令人们失望,人们对自由主义的主张也丧失了信心,而且代之而起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未能尽如人意,保守主义的主张同样引起人们的怀疑。【2】 在1978年到1988年之间的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面对自己所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诸如缩减政府编制,对原有的税制进行改革,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供应量、削减福利开支和增加工人工资等措施。这一些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保证了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失业率也不断的增长,而且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是相对的扩大了,对于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也只能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增加货币供应,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以这样的方法来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 美国政府在1982年之前也是坚定不移的一直执行着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在保守主义政策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不断浮现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的质疑着美国政府所采取保守主义政策的正确性。终于美国政府在1982年“中期选举”之后不得不增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3】,其具体措施跟英国几乎如出一辙,而且与英国相比较来说,美国的国会在政府开展干预行动的同时也是不断的通过相关的法案,以此来支持美国政府在此种情况下作出的干预行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4】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凯恩斯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产生经济危机、以及失业率增高面临严重失业危机的原因。由于对于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分析比较准确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办法,凯恩斯主义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了比较主流的指导理论。而且凯恩斯主义中要在自由放任的政府和过度干预的政府之间寻找一条新的道路的主旨,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不谋而合。 综上,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末的振兴是经过一系列西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选择与沉淀的结果,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自身的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随着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重新焕发生机,自由主义自身也变得更加充满了活力。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主流思潮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被引入了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深陷战争的泥潭,对于自由主义的讨论就变得不再具有那么大的现实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距今已五载有余,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泥淖,可见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严重程度之深和持续时间之久。学界纷纷对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和剖析,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放松监管、信息不对称和银行高管贪婪或民众恐慌等因素是这场危机的主因;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将危机的发生归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特别是在此背景下金融业的过度扩张。相比之下,前一种分析尽管展现了一种就事论事的客观性,但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所言,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笔者也认同新自由主义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本质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曾经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滞胀”困境且兴盛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 1 新自由主义: 兴于危机亦衰于危机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与政治哲学,它以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理论特征。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问题,这使得当时引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骚三四十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失语的尴尬境地。此时,经过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合理复归与有效修正的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再次喧嚣起来。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于 1974 年和197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而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为摆脱国家经济的窘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运用于国家政策。这不仅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撒切尔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盛,并使其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1990 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了鼎盛状态。 当然,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套包括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私有化、全球化等在内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一个有关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的概念”,“旨在把市场价值和关系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系统”。 简言之,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倡导自由理念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如今,新自由主义不仅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模式和战略工具,而且日益被吹捧为一种世界观,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从而逐渐被推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 历经三四十年的兴盛,面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国家经济复苏无力的局面,新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奈和遭人垢弊的尴尬境地。

最新弗里德曼和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1

弗里德曼和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1) 摘要:弗里德曼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长期坚持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主张,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认为大多数政府干预有害无益。弗里德曼对政府和市场的看法是片面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各有利弊,应该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不久前去世了,这引起我国学界和媒体的一阵热评。作为一位在统计学、消费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乃至经济学方法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卓越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理应受到人们的缅怀和赞扬。但奇怪的是,人们谈论更多的,不是作为货币主义学派创始人的弗里德曼,不是作为货币理论和货币史领域大师级人物的弗里德曼,不是提出持久收入假说和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等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理论的弗里德曼,而是作为20世纪后半叶自由市场经济最有力的鼓吹者的弗里德曼,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作为对他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表彰,弗里德曼获得了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的原因是“他在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他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1]但真正让他扬名世界的,却主要不是由于上述成就,而是他长期宣扬自由市场经济优越性,坚持新自由主义主张,并且对许多国家的政府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到庸俗经济学的萨伊和马歇尔,对

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歌颂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主题。与他的前辈不同的是,在弗里德曼的时代。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1929年到1934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主张自由放任的庸俗经济学声名扫地,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于在对付经济危机上被认为取得了成功而声誉日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则沦为绝对的少数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弗里德曼秉承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始终一贯地坚持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对政府干预充满了怀疑和反感。 在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辩护上,弗里德曼超越了他的前辈。在他之前,论证市场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不外是从两个方面:或者是从先验的伦理角度出发,强调市场制度符合追求自由的人的天性,维护了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因而是最符合人性的,最合理的制度;或者是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论证市场经济可以利用价格机制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利用竞争机制给经济主体施加足够的激励和约束,从而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而是最有效的制度。与资源配置有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干预市场活动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只能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行。弗里德曼则不同,他承认市场调节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完全拒绝政府干预,但他强调政府的干预必须有限度,“它的主要作用必须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以免受到来自大门外的敌人以及来自我们同胞们的侵犯:保护法律和秩序,保证私人契约的履行,扶植竞争市场。在这些主要作用以外,政府有时可以让我们共同完成比我们各自单独地去做时具有较少困难和费用的事情。然而,任何这样使用政府的方式是充满着危险的。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避免以这种方式来使用政府。但是在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都需要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体现着这个国家特定的价值观念。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承袭古希腊以来自由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把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改造成新自由主义并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进而成为这些国家对外推行全球私有化与自由化的重要支撑,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由他们控制的全球体系,值得我们警惕。 一、新自由主义体现着资本主义文化精神 古希腊以来的个体自由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基因,他们从个体自由出发推演出个人主义、私有化以及不受外在制约的纯粹市场化,试图打破一切所谓束缚自由的行为,并努力将这种市场化行为从一国拓展到全球。自由的这些秉性与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一拍即合,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坚守这些秉性的自由主义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主导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没有关系。其实,要想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就必须寻求与这种精神相一致的政治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个性自由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复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为己任,以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为手段,极力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敌视大政府,主张“政府失灵论”,反对国家干预,大肆推行有助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资本主义的原初精神,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必然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支持,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实践。 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理念之一的新自由主义虽然契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广泛支持,但它不符合其他国家的特性。比如,中国人也讲自由,强调“从心所欲”,但它不是欧洲人的那种外显的、个体自由,而是一种内省的、隐含着在对规矩认同的自由,中国人的“从心所欲”必须建立在“不逾矩”基础上,中国人的自由是通过“学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若干阶段后才逐步实现的,这些阶段蕴含着对集体规则的确立与认同,因而这样的自由不是一种任意的绝对自由。所以,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并没有西方社会那种纯粹而抽象的个体自由观念。 二、新自由主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新自由主义是上世纪初在反对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理论。尽管依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仍然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但由于它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因而逐渐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武器、政策指南及行动准则,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新自由主义把“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作为理论前提,错误地认为个人自由的总和就能形成社会整体的自由,个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一旦干预经济不仅有悖于资

论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的思想起源及主要观点

论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的思想起源及主要观点 自由主义是一种持乐观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自由主义者强调人有能力控制和改造自己,从而改善社会的道德和物质条件,使社会进步成为可能,而邪恶与黑暗并不是不能避免的。简而言之,自由主义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并且他们相信那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 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等的向往。但是,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 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从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这些思考成为了自由主义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在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中, 对后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康德,与洛克免于侵害的消极个人自由观念不同, 在康德那里, 个人自由的理念强调的是个人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或者说, 人是自由的, 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立法。直到一战前, 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思想是传统的均势论, 欧洲的政治家们试图通过复杂致密的结盟关系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但一战的爆发无异于对这些努力的无情讽刺。为此, 当时的一些学者们开始对人类理性进行深刻的反思, 希望摆脱这种均势论宿命式的悲剧, 这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理想主义否认人性恶的本质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根源的现实主义观点。在国际政治领域, 理想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依靠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力量来追求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和普遍正义。但国际联盟没能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并最终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真正巨大进步是20世纪60、70 年代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以及它们在理论上的交锋, 这些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 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首先,自由主义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并不等于无秩序。其次,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第三,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国内社会利益的集合体,并不是单一而理性的行为体。最后,自由主义者认为互利和合作是国家共生的更有效的手段。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潜移默化、史无前例的变革,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场变革与以往都是极大不同的。今天的世界各样的文明同时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变革几乎对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和环境都产生了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复兴,作为广泛的现代历史进程现象,与新一轮资本全球化交织在一起。这些现象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人类的生存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规则。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推销”他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政治制度,宣传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助于自身特殊利益扩展的价值观念。作为拥有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在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认清自身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积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显得重要。 一、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具有群体性、稳定性、历史性和渗透变化性等特点。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在政权合法性、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共识,并渗透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具有维护本国国体、政体的合法性,整合、动员、规范社会力量的巨大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在国家各项生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2.个人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个人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它把个人自由、价值和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确立个人本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需求、自我控制以至于达到自认为的不受外界约束的拥有自我“完全支配权”的个人,可以说,没有什么比是否尊重个人自主这个标准更能判定自由主义的内核了。新自由主义高举的个人主义旗帜与其进一步倡导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紧密相关。尊重个人“自主权”、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过分调节,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主张和实践层面中的现实要求。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先行军”,没有个人“自主权”就没有自由主义,更没有自由主义的衍生。 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浪潮和地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更加复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5570159.html,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 作者:王志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04期 〔摘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的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 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作为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在具体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想方法方面却有着巨大差异,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同。哈耶克依托古典自由市场理念的、自然发展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们知识和信息“有限理性”的认识造成的;弗里德曼则推崇实证的经济学方法论,强调经济理论的预测功能而忽略其他方面,这为经济学各种理论模型的构造打开了方便之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多是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两种方法论方向上发展的。在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时,对其方法论同样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了解,给予恰当把握和评价。 〔关键词〕个人主义;自然发展;有限理性;实证经济学方法论;预测能力;数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4-0085-09 〔作者简介〕(注:王志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西方国家经济学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这两个学派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至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则分别是这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 哈耶克是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人物,但他同时又是老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继承者。作为老奥地利学派奠基者和领袖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最杰出的弟子之一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和老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弟子的哈耶克,同为新奥地利学派的两大旗手和精神领袖。 弗里德曼是新一代芝加哥学派的旗手和领袖人物。他继承了以维纳(Jacob Viner)、奈特(Frank H. Knight)、西蒙斯(Henry Simons)、明茨(Lloyd Mints)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老一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是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工资、自由价格和稳健的货币。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经济形势下,那些人却都鼓吹大规模的、

新自由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张朋林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处于转型变革之中,采取何种思想进行改革成为争论的焦点。国内不少学者、专家甚至当权者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推崇者。鉴于此,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剖析其本质,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新自由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新自由主义干扰的想法和建议,以期为科学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当代中国;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及本质 要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就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概念范畴及本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这个词是由奥伊根领导的弗莱堡大学学派创造出来的。人们一般把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宪章。从广义上说,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学派林立、思想理论庞杂的体系,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新自由主义定义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 诺姆·乔姆斯基认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① 何秉孟等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①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

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① 顾钰民、伍山林和李其庆认为,“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主要包括伦敦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基本思想。”②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全球扩张的思想工具,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它在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在政治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主张多元化;在思想文化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自由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虽然新自由主义学派林立,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阐述都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其共有的主要观点有: (1)崇尚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在新自由主义者眼里,私有制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制度。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瑟斯指出,“一个社会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就离不财产的私有制。由于人们离不开社会,所以他们必须坚持私有制,以使他们的自身利益和所有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可以说,只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才能继续存在。”③同时,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在私有制制度下,人们是自由的,产权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新自由主义研究[J], 经济学家,2004(2):23-25. ②顾钰民、伍山林.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26. ③(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北京沖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61.

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章讲师介绍:李铭义博士 ?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博士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席格中心访问学者 ?义守大学助理教授 ?电子邮件:mylee@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5570159.html,.tw 目录 ?壹、前言 ?贰、国际关系理论的缘起 ?参、国际关系的研究途径 ?肆、国际关系理论脉络 ?伍、理论之架构 ?陆、结语 国际关系定义 ?一九九六年牛津出版之政治学辞典,对国际关系解释为研究国家间的互动与更广泛意义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的理论与运作之学科。这定义显然是采广义的解释国际关系之意涵,包括理论与实务层面的科际整合,均为其研究与应用领域。 ?然而国际关系之狭义内涵,仅为对国际政治行为体之政治互动关系与研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国际关系又称作国际政治学。 学者看法 ?马基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提出「君主论」(The Prince)的论述,把政治学当作实践学科,认为国家管理与价值判断无关,必须采取科学方法,统治者使用一切可能的权术以达管理目标,使国家成为纯粹的权力组织?噽际间应该建立普遍永久和平计划,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观察到国家权利对人民的强制性,然基于哲学之调和与和谐理念,必须承认国家成立的人类理性过程,主权应属人民,国家则须保障人权,国家体制应采分权原则建立代议制共和国,希望藉由共和体制的人民理性作甈,形成联盟以防止战争,唯有如歠,才能消除道德与放治的矛盾,将使人瑻拥有永久和平。

学者看法 ?国家绝对主权论是布丹(Jean Bodin,1530~1596)的重要政治主张,唯有永久存在的主权,才能保障安定的社会秩序,促使国家合法化。此外,国际间应积极维护国家权力的主体性 ?尚有鲁索(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的政治思想,推论基础为国家建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们原本拥有自由平等的生活,国家基于民意而形成公意,以实施直接民主制度,政府在国际丛林中依靠均势维持秩序,甚或采取战争手段而非和平方式 学者看法 ?克劳塞维茨(Gottfried von Clausewitz,1780~1831) 的「战争论」,主张战争实是政治的工具,所采取的不同形式,因此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的理念与企图,国际之间的政治关系,将不受限于战争的影响,军事战略必须受到国家政略的指导。 ?循由国内阶级斗争而国际相互剥削的理论体系,必须追溯到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以唯物哲学作为社会思维的分析起点,物质的具体而不可超越性,使其以经济为基础论证与社会斗争的必然趋势,衍生成为国际间的相互剥削关系,同时可以辅证成立其科学方法与理论系统 发展趋势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务的交互影响与发展,历经百余年的科学论述研究,可以大致区分为理想主义系络、现实主义系络与马克斯国际观等系络。 ?面临不断变动的国际局势,基于近代科技文明的动力,藉由信息的大量快速交流,形成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不可逆反的潮流,尤其当前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难民问题、人口问题、毒品、核武、国际恐怖主义、贸易保护、太空开发???等重大问题,都是需要依靠全球共同解决的议题 国际关系理论系统 ?举凡人类的政治意识型态,可以概略区分为资本主义、保守主义与社会主义等不同取向,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可以循其脉络区分为自由主义的哲学观、保守主义的历史论与马克斯主义(Marxism)的世界观,三者各自汇聚为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系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