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政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三政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三政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三政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课时)

(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刘允琴)

一、考点整合:

(一)实践及其特点 P42-43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注意: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特点。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实践的三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

例1、(06年重庆)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例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6

1、实践是认识的、、

、。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例3、(06年重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例4、(06年江苏不定项)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例5、(2005·北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持、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真理:P46-48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

2、真理的特点:真理具有、、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 二者概念不同。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有正确的,有错误的,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2)联系:认识和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三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例5、(2004·江苏)“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例6、(04年广东不定项)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太阳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比冥王星距太阳距离远30亿公里的“赛德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这说明人的认识()

A具有不确定性 B.受客观条件制约 C.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

(四)认识过程 P48-49

1、认识的反复性

(1)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反复性的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1)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

(2)认识的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过程: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例7、(2003·全国春季)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了()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二、难点解疑

1、“认识的来源”与“获取认识的途径”

获取认识虽然有两个途径,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2、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又统一于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完成了认识的任务,则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达到了认识的目的,则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3、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②认识和理论都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真理、科学理论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真理、科学理论也需要发展(有条件性)

联系:①它们都来源于实践,主观性的东西,统一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

②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③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三、高考实战演练:

1、(05·江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全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3.从英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到利用上皮细胞克隆出牛,再到今天科学家可以利用原位干细胞再造器官组织,生命科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性活动

4.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

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

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

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D.真理第一

5. (03年全国)“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6、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宣布,经过一个多月的测量确定,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为8844.43米,1975年公布的数据8848. 13米停止使用。事实上,这次测量产生的高度变化,是由测量技术的改进得出的精确高度,珠峰高度究竟是升高还是降低还不能确定。这说明()

A.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变化是客观的

B.人们的认识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珠峰的高度随人们对它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7.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而贩者,用猪羊胖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侯蚁人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9.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越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06年全国)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3.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B.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改造世界离不开认识世界

14.(不定项)“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告诉我们()

A.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B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15(不定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B.认识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C.认识的根本任务和目

D.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6.(不定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事物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D.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

17.(06年广东不定项)过去,由于片面追求U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18.(不定项)“科技奥运”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之一。“科技奥运”意即在奥运场馆设计中注人高科技的内容,如数字化宽带通讯、电子信息等计算机技术,使奥运比赛场馆更加现代化。奥运会是竞技体坛的顶尖盛会,同时也是尖端科技一展身手的舞台,纳米技术—这一20世纪90年代刚刚诞生的学科,已经从实验室蓝图落实为北京申奥的具体行动。北京申奥场馆建设的环保示范工程—首都体育馆,明亮鲜艳,馆内已经被使用了纳米技术的材料整修一新……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B.人们的认识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C..规律是客观的

D.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造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19.目前,全球400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每天有1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发现艾滋病后,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人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促使医学界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理性认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20.(06年江苏)辨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

20.〔答案〕(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日益突出。

(2)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既要尊重知识,又要尊重劳动。

21.(06年四川)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叱,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

回答: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0分)

21.[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②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农业实践形成的正确认识。

③这一决策已经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④这一决策在农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将随农业发展的实践不断完善。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整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客观世界的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_________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_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___。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对同一个_______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_____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_____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F )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F ) 3.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F ) 4.(2019·温州中学检测)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F ) 5.(2019·金华十校联考)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 答案:A 7.(2019·金华调研)科学家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通过神奇的细胞“变性手术”,仅利用卵子就实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衍,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界固有“必然性”的认知。这表明( ) ①通过实践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通过实践能超越规律的限制 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①④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其限制,②不选。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错误。 8.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②错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错误,指导实践是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word版本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 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丽如班级:高二班时间:2012年5月31日地点:新一中教学楼B205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

答题方法。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作为高二年级的文科班

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基础。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将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类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知识构图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城方法指津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构图 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2.围绕着这三个词,课本讲了哪些知识点。 3.要求学生试着用两个字来概括“求索真理的历程”这一课的内容。4.围绕这两个字,构建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图。设计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分析宏观上把握整课的核心知学生自主整理,老师指导。识;培养学生 2 的发散思维。高考考点展示: 1.实践实践的概念2009~2011年认识论高考考点分布考点试题分布2010安徽文综,38 实践2010全国文综,39 2009海南单科,22 实

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随着20xx年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继续体会着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继续把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下面我对这一年来的工作作一总结。 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所以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考试大纲》,明确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与考点、试题类型、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其次再结合20xx、20xx两年宁夏高考化学试题的结构、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来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第三复习资料是以高三备课组全体教师通过认真的筛选之后,再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二、高标准,严要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表达的准确、规范,决定了高考的成败。所以我们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的是考查十个化学用语,刚开始我把合格标准定为对八个,大部分同学会对五六个。后来我将合格标准改为是全对,似乎有些苛刻,但这时大部分同学会对

七八个,我会对他们做些小惩罚。而对于那些错误较多的个别同学,我就让他们单独找我挨个过筛子。加强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范化训练,力求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在我们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如果上课时没有带书或是卷子,我就会罚他将今天所讲的内容抄写一遍,如果他说没带而又突然找到了就罚两遍。这个规矩的由来,是在高一时我发现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同学忘记带书或是卷子或是带了不愿意找,于是我就想了这个简单的方法。起初,他们有些抵触,因为这些规定限制了他们早已习惯的一些不良行为,但天长日久,随着习惯的改变,他们渐渐体会到我的用心良苦,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对于大量的习题我们大家会一起精心选择,“遍尝百草苦甘”,争取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而在具体讲解习题时,我会事先将习题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典型题进行重点讲解、分析,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对于每一道练习题,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点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习的知识。一直以来,我最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实践 (2)真理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 (7)认识具有无限性 (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 (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

高三英语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英语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A summary of the teaching work of senior three English teache r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三英语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高三这一年,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的一年。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把大部份的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备考。现在把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在上个学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过的词组、句型和短语,为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专题训练,回归基础。 前半个学期,主要进行专题训练。针对高考的主要题型分别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后半学期则主要进行模拟套题的训练,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和解题的速度。承受着高考临近,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我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要放在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李茂平 高三教学事关重大,如何在教学中找到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且有利于提高教学与复习的好方法。我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本期的教学中结合我的教学,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心得,先总结如下: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切实夯实基础 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试题,针对我校目前的生源状况,我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夯实基础。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重视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坚定不移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落实基础,而且常抓不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形成准确的知识体系。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决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综合题和难题才能思路清晰,运算准确。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提高能力。 这样的高考复习的方向、策略和方法是正确的。从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数学试卷起点并不高,重点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能准确记忆,灵活运用。高考数学

试题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从学生测试与高考后学生的反馈看,成绩理想的学生就得益于此,这也是我们的成功经验。反之,平时数学成绩不稳定,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数学基础不牢固,没有真正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特别是高考数学试题的中低档题的计算量较大,计算能力训练不到位导致失分的同学较多。一位同学说:“我感觉我的数学学得还不错,平时自己总是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题上,但做高考数学卷,感到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计算不熟练,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等基础题时速度慢,正确率不高”。 2、重视精选精讲,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速度 夯实“三基”与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解题训练,因而在复习的全过程中,我力争做到选题恰当、训练科学、引伸创新、讲解到位。选题要具有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突出重点,锤练“三基”。力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了“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4《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明确考点 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4、真理和谬误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二、考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了认识论的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其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高考的高频考点(2009年海南卷23题、江苏卷35题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广东文基16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的知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人们的活动。 ①实践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 活动 (2)特点:、和

(3)形式:、和 【对应练习】Ⅰ、(2009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Ⅱ、(2009海南卷2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高中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堂探究:(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探究提示:(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 (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教材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两句名言.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认识来源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 (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栏目告诉我们两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获得认识的途径

政治必修4人教版教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教材分析 人教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深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 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能力目标: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与课联系: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再现和深华,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2020年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4篇

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4篇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王修汉校长、谢镇祥主任的领导下,在张群怀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实行新教材后,高考的要求和高考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

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今年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学生选修的科类不同,因此学生的整 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

【人教版】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的。 【注意】 ①“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②“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就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注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高三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高三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导语】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准备了《高三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高考班美术基础课教学,要重视文化课和素描、色彩基本功训练。 高考专业课内容主要素描和色彩,在这方面聋生基础比较薄弱,有的聋生学习状态、认真努力程度和普通学校高考班学生有教大差距,这就要求聋生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学习尖子生,以金荣花、王锦乐和俞巧芬为榜样,加强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基本功训练。 二、学生们在学习商品油画的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努力进取。 周所周知,学习油画是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努力,只要坚持,路就会越走越宽,人的成功首先在取决于精神。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是缺少坚持的,有的学生想急功近利,想在短时间内见效果,但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得不尝失,没有好画作品。另外同学们可能在素描,色彩这样的基础相对了解的比较少,或者基础不够扎实,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学生在学油画过程中要克服许多困难,把时间和学习的劲头用在油画的基本功上。

三、作为油画专业的指导教师,要努力提高商品油画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学生。 正规的油画和商品油画是有区别而又有相通的地方,本人以前在美术学校,大学学到的油画是比较系统的,正规的画法,这种东西我比较擅长这方面,也是我的优点而对商品油画技巧了解比较少,也很少接触,相对薄弱一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新的困难,所以我今后会往这方面加强努力的。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作画水平才能进步,才有希望。所谓“名师出高徒” 四、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作为听障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关心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我和学生交流有一种沟通上的无障碍,也有自然的亲和力,学生对我有一种听从,有一种尊重,有利于教好学生,提高油画教育教学质量,这方面我会发挥优势进一步努力的。 篇二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我有幸担任了学校美术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令我欣慰的是考试成绩斐然,自然又很多心得,现把我对美术班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美术班的教学和其它非艺术班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科知识。时间非常紧张,并且文化科知识的学习肯定会受很大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也很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比较快的提高成绩呢我和我们数学

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20××学年度,高三备考、高考工作的和教育的下,在各校、老师的下,高三工作了。和改进高中教育教学,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发扬,克服,20××高三教学工作总结: 一、高考情况 参加高考的考生总人数4014人,理科考生2885人,文科考生1129人。理科最高分676分,600分67人,居外五县;文科最高分608分,600分4人,居外五县(市)。全地区理科应届前200名21人。全地区文科应届前100名7人,居外五县(市)。理科应届率比20××年0.28%,在外五县(市)名列,本科率名列;文科率位次前移,本科率比20××年0.67%,居外五县(市)。理科单科最高分优势。理科数学最高分148分,英语145分,均居外五县;文科单科最高分名次前移,文科语文最高分125分,综合科最高分229分,均居外五县。 二、高三主要工作

(一)政策保障 市及教育局高中教育质量,把发展高中教育“科教兴市”战略的,把高中教育质量高中教育的中心工作,对高中工作的。主管市长、教育局长、主管高中工作的副局长经常到各高中检查,并高三工作会与高三教师座谈,征求意见。教育局自觉把高中工作是高三工作摆到的位置,策、财力、人力、物力上予以,以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研,示范作用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进修学校高中部在主管局长的带领下经常各高中专项调研,高三教学情况,、解决问题并性意见和建议。20××年又启动实施了“1、2、3、4工程”,圈定了今后时期各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要求和工作。为和细化“1、2、3、4工程”的内涵,又制定并了《关于备、教、批、辅、考的要求》、《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了细致、科学的规范性要求,并每两个月的教学培训和学期初的备课、学校自行组织的集体备课对所有和教师培训辅导并。市以工程的.实施和活动的为载体,科学、规范、细致、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了各级学办学。全员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化均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一直群体骨干一起抓,强校弱校一起上的宗旨,扎实地教师教育工作。

《求索真理的历程》整体教学设计

求索真理的历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实践的要素、含义、特点。 2. 理解真理的含义、属性。 3. 认识到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形成用实践检验真理的认识论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道德品质。 2. 树立实践的方法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践精神,自觉用实践去解决现实问题。 [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 4 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学情分析]: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这一课分析了真理的特点,点出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是实践,会给高中生带来巨大的启示。故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枯燥地讲解知识,而是要带入现实,列举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从而找到答案,加深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理解。 [教育思想]: 高中教学思想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作用,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而非主导者,鼓

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本的知识,获得属于自己个性化的收获。因而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并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最后辅以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能力的增长。 [教学重点]: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真理的属性。 3. 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设计]: 前面的课讲述了人能够通过意识认识世界,意识具有能动性,接着上一课的逻辑关系,本课重点探究真理是怎么推导出的,人类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依据课本内容,本课可以被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本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是实践,可以先从实践的含义开始讲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它是一种物质性活动,也是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然后补充说明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和特点,以及实践的基本形式,在实践的特点中,有一个易错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第二部分需要讲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部分需要帮助学生找到两者的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误区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点评:①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 ②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③“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 误区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评: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③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3: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变成谬误。

2021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1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496

2021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新年将至,一学期就要过去,因为带的是高三学生,真正觉得紧张忙碌。总体看,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我校“两课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学生自主和探究的步伐,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我担任高三文科数学教学,文科生普遍数学能力差。为此,我平时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补课,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习单 【自主研读学习单】 【体系构建】 【重难突破】 一.实践 2. 实践的特点 (1)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

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2)方法论: 二.真理 1.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真理是客观的: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真理是有条件的: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具体的: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误区:(1)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 (2)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F (3)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2.真理和谬误 (1)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2)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4.厘清几点认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