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汉马氏的经学

东汉马氏的经学

东汉马氏的经学
东汉马氏的经学

东汉经学世家——马氏

社会发展学院

中国古代史

范黧

M070494

一、总述

在东汉经学中,扶风马氏占有重要的地位。身处经学主流由今文经向古文经过度进而今古文融会贯通的时期,马氏正体现了这一历史的转变,而马融作为古文经的大师,更是起到了一个总结并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马氏并不像很多文化大族那样以文进身。作为战国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马氏在很长的时间都保持了重视武功的传统,在秦及两汉中前期重视军功的大背景下,马氏得以显赫。史书记载,“秦灭赵,牧①子兴徙咸阳,秦封武安侯”,其孙马述,字贞惠,西汉太子大夫、平通侯,马述之子权,为宁东将军。武帝时,马权之子马通因平定戾太子叛乱功封重合侯,并以他的军事才能,在抵御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至西汉中后期,马通之兄马何罗由于与霍光有隙而谋反被诛,使马氏家族受到挫败走向衰落,西汉一朝不显。虽然马氏在西汉后期失去了权执,但是,经过西汉一朝的积累,马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拥有相当的势力:马援在北地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②,“宾客故人,日满其门”③。因此,新莽之际,随着马氏从祖先谋反罪名的阴影下走出,马氏又开始寻求崛起的机会。史料记载,马援父马仲,曾任玄武司马,在军中管理军政和军赋。马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④,马况为河南太守,马余为中垒校尉、扬州牧,马员为增山连率。在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马援跟随光武帝灭隗嚣、安抚诸羌、平定交阯,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中,马防以平定西羌立功,马豫曾出任步兵校尉等军职,家族的军事传统依然在传承。

但是,在马氏仪仗军功取得政治地位,甚至一跃而成为外戚的同时,其家族的发展方向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即有军功豪族和外戚豪族逐渐向文化士族转变。

马氏开始向文化士族的转变,从马援即开始现出端倪。史载马援少时“尝受齐诗”⑤,并因见朱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娴雅”而“见之自失”⑥。此后,马氏向文化士族转变的趋势就越来越明显,不仅对儒学的学习在逐渐加强,而且处世方式也更趋于儒者风范。马援的后人如马廖、马严、马鱄、马续等,皆在经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马融更是成为一代宗师,就连身为女眷的明德马皇后也能熟读经书。

马氏真正完成从军事、外戚豪族向文化士族的转变,是从马皇后去世,马氏外戚在朝中失执开始的。从此,知道东汉末年,马氏再也没有登上东汉政治的核心舞台,其主要的影响便存在于文化领域。

探讨马氏家族之所以会从外戚、军功世家转向经学世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⑦

①赵牧为赵奢之子。

②《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28

③《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36

④《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27

⑤《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28

⑥《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50

首先,这与两汉经学昌盛的时代背景十分不开的。从武帝时期开始,官方提倡儒家经学,通一经即可为官,研究儒家经典成为通向仕途的捷径,因此,许多大小世族都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以确保世代仕途无忧。当然,除此之外,由于长期提倡经学,经学已经渗透进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习提高经学素养往往成为各个家族为提高社会认同的自然的选择。

其次,东汉初年,政府对于豪族采取了压制政策,尤其是在光武帝和章帝二朝,而这恰恰是马氏在政治上比较活跃的时期。因此,包括马氏在内的各个世族重视研习经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过多参与政治而与皇权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也是为万一家族失势留好后路。

第三,东汉政府有意识的加强对外企豪族的教育,如明帝时,由中央政府组织,为樊、郭、阴、马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这无疑为这些家族的子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提供了条件。

第四,马氏本身有学术的基础。马援作为马氏中兴之人,自己便学习过《诗》,此外,马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虽然史书并没有记载究竟是哪方面的才能,不过他们多少应该有一定的经学基础的。此后,马氏的经学传统一直传承,并不断加强,最终成为著名的经学世家。

第五,马氏在东汉中期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并退出了东汉的政治核心圈,这使他们能够也不得不将学术作为家族地位得以延续的主要支柱。这成为他们提高学术素养的动力。

二、马融之前的经学传统

观清人唐晏的《两汉三国学案》,马氏载入其中的有马援、马廖、马严、马续和马融五人,当然,在《后汉书》中有记载的还有汉明帝的皇后马氏。这其中,马融自然是名垂千古的学术大家,而其他几人,也都有可称道之处。

关于马氏经学成就,多数人物留下的资料十分有限。

马援:《后汉书·马援列传》载:马援“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①,李贤注引《东观记》曰:“受《齐诗》,师事颖川满昌。”②这里提到三条信息:一、马援曾经学习过《齐诗》;二、马援的师承为颖川满昌;三、马援对于经学的研究并不深入。虽然马援对于经学的追求并不能与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相提并论,但他将马氏带上一个极高的地位,这便为其家族后人潜心学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政治条件;而他本人也开了马氏经学传统的先河。

马皇后:马援小女,明帝皇后。史载,马氏“能颂《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而她在训示马廖、马防、马光等马氏宗族的时候,又引用了《论语》“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老也,戒之在得”的典故,说明她对《论语》也是比较熟悉的。

马廖:马援之子。在《两汉三国学案》中,唐晏认为马廖演习《周易》,但不知出于何门派。认定马廖研习《周易》,当是从马廖在一封上疏中引用了《周易》中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③一句,然而只有一句,自然无法判定其师承门派了。

马严:马严是马援之兄马余之子。《后汉书》记载马严“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坟典,能通《春秋左氏》,因览百家群言,遂交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④这条信息说明马严不但治经学,而且成就颇高,单从“京师大人咸器异之”便能看出。且虽然唐晏将马严归为《春秋左氏》派,不过,显然马严的学术不仅仅如此,这里的“览百家群言”一句,显示了马严除了儒家的经学外,对诸子百家也有涉猎,此外,《后汉书》中还有记载,在一次日

①《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27

②《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28

③《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53

蚀之后,马严上疏章帝,其中引用了“《尚书》咎繇之词”:“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①一句,这是《尚书·皋陶谟》的句子,说明马严对《尚书》也颇有心得。在马氏立为皇后之后,马严来到洛阳,被留在仁寿闼,与校书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这对马严的学术地位是一个极大的肯定了。马严有七子,其中唯马续、马融知名。而马融最终成为汉代经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中国经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东汉经学的第一人——郑玄就出自马融门下。可以说,马严的后人奠定了马氏作为经学世家的地位,这首先当然与马严自身的学术修养十分不开的。

马续:马严幼子,史载他“七岁能通《论语》,十三明《尚书》,十六治《诗》,博观群籍,善《九章算术》”②,虽然史书对马续记载甚少,也不能明了他的学问究竟师承何派,但是,从马严七子“唯续、融知名”可以看出,马续在当时的学术界知名度是很高的。

从马氏宗族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到,马氏族人基本分为两种路线,一种是政治、军事路线,一种是学术路线。走政治、军事路线的,如马援、马廖等并非不研究学术,但是都不甚深入;同样,走学术路线的,如马严、马续等,也并非不参与政治、军事,比如马严就曾担任过将军长史,五官中郎将、行长乐卫尉事等武职,也担任过陈留太守、太中大夫、将作大匠等朝廷要职;马续也担任过护羌校尉、度辽将军,但他们往往以学术著称。由此,最终两条路线也产生了不同的结局。由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马氏在章帝朝便以彻底失势,于是,以政治为主的路线彻底失去了舞台;军事上虽然还能有少数家族成员崭露头角,但也已不像之前那样辉煌;唯有学术路线在这样的逆境中得以发扬光大,并最终培养出马融这样的宗师

三、马融的学术成就

马融在马氏的家族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范晔在《后汉书》中,既没有将其列入《马援传》,也没有并入《儒林传》,而是为其专门列传,可见他的影响之深,地位之高。

马融是马严第五子,史称他“为人美辞貌,有俊才”③,“才高博洽,为世通儒”④。马融有记载的师承是京兆掣恂,马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⑤。

“博通经籍”四字,马融可谓实至名归。他的著述颇多,《后汉书》有载的便有《三传异同说》,注解《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多种经籍,此外,所著赋、碑、诔、书、纪、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遣令,凡二十一篇。所以,马融不但于经学方面广泛涉猎,还兼收百家之长,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建树。所以,在《两汉三国学案》中,马融的名字于多处出现,几乎每个经典他都涉及,甚至有时在一个经典中跨多个派别,它们分别是:《周易》中的“费氏易”,《尚书》中的“杜林漆书派”,《诗》中的“毛诗”,《礼》中的“礼经高堂氏派”、“周官礼派”、“礼大小戴学派”,《春秋》中的“公羊严氏派”,此外,还有《论语》和《孝经》,但不知宗派。

马融在教育上也有很大的贡献。他的教育自成一体,采用让初入门的学生先跟随其他弟子学习,待打好一定基础之后再由马融亲授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能够扩大教授的规模,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进行学术的训练,此外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学习。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下,马融培养出了郑玄和卢植两位高徒,这二人在东汉末年的学术和政治上分别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遗憾的是,马融的著述流传至今的不多。主要原因是:首先,马融的著述较为零碎,没

①《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60

②《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华书局,P/862

③《后汉书·马融列传》,中华书局,P/1953

④《后汉书·马融列传》,中华书局,P/1972

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故容易散失;其次,马融偏重古文经,不合当时今古文合流的时代潮流,所以难以流传;第三,按照马融的教育方法,多数学生不能直接接受他的教导,故只有很少的人能真正传播他的学术;第四,马融在当时生活奢侈,且攀附权贵,在社会上影响不佳;第五,东汉末年的战乱,加上之后数百年的分裂割据,马融活动的洛阳、关中地区皆处于战略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火使大量图书典籍散佚,马融的作品可能也多在其中;第六,郑玄的系统著作流行,门徒又众,因此郑学广为流传,马融之学逐渐被郑学所掩盖而散佚;第七,六朝玄学、佛学盛行,儒学式微,因此马融学说并不受重视,至唐代已经散佚太半。因此,我们如今也只能通过马融对一些经典的注文、仅存的少量辞赋以及后人对它的追述来对马融进行了解了。

总体来说,马融在经学方面的特点及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一、他全面解经,遍注了《易》、《书》、《礼》、《诗》、《春秋》五经,开全面注经之先河。他虽重点治礼,但不局限于一经。

二、马融重训诂。他发挥了东汉经学的特色,后世以马许并称。

三、马融重点治《三礼》及《易》,影响其门人郑玄等,他又增补小戴《礼记》三篇:《月令》、《名堂经》、《乐记》,充实了儒经的体系。

四、后来郑学大传,其主要精神得之于马融,故言汉代学者,恒称“马郑”。

五、马融对传播《春秋左氏传》有力。孔颖达说马融等人“皆传《左氏春秋》”,汉代《左传》立为学官,不久即废,后因马融等人之研治而盛传。

六、马融不重纬书,注经少神秘色彩。相反,他的门徒郑玄则大注纬书。

七、马融开办私学,门徒众多,对经学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马氏经学的特点及影响

东汉经学发展的时代特点是由今文经为主逐渐转向古文经盛行,进而转向今古文合流。马氏的学术特点也正是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

处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马援,正当今文占据优势的时期,因此他所研习的便是今文经的“齐诗”。

至东汉中前期的马严正处于今古文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不过古文经已经明显加强,甚至开始超越今文经成为学术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严无疑是站在了学术潮流的前列,他所研习的《左氏春秋》,是“春秋三传”中唯一的古文经,也是西汉和东汉前期饱受争议,一直收到排斥的经典,可以说,马严能够得到承认,说明古文经已经得到了社会生广泛的承认。

马融所代表的,是古文经发展到最高峰,今古文开始合流的时期。马融主要代表了古文经派的学术风格。首先,古文经是马融最主要的学问所在,这是毫无疑问的。马融所学,于《周易》,属于正宗的古文经学派“费氏派”;于《尚书》,为“杜林漆书派”,史载杜林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甚宝爱之,后传东海卫宏、济南徐巡,古文遂行;于《诗》,为古文《毛诗》。此外,马融遍注经典,也多采用了古文经训诂的方法。因此,可以说,马融不但将古文经融会贯通,且将其发扬光大。

可是,马氏终究没有能够赶上今古文合流的学术潮流,在马融将古文经推向顶峰之后,马氏便再也没有出现值得称道的学术大家。当然,今古文合流的领导人物郑玄出自马融门下,他在很多地方可以作为马融的学术思想在新潮流下的体现。包括后来的王肃,虽然处处与郑玄相对,但其基本精神仍然出自马学。因此,可以说,东汉马氏的学术最终通过郑玄、王肃等人传承了下来,并最终影响了中国此后数千年的经学发展。

珍珠的养殖过程

珍珠的养殖过程 养殖珍珠是根据贝类自然生长的规律和成珠原理,运用人工技术,在天然水域中培育而成的珍珠,又称“人工养殖珍珠”,简称“养珠”。 珍珠养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1、培育珠母 又称“养殖珠母”或“培育珠苗”,即培养适于珍珠的生长和最后形成所需的种种软体动物。 现今世界上可以养殖珍珠的软体动物约有30多钟,其中海产的珍珠贝类有马氏珠母贝、白蝶珠母贝、黑碟珠母贝、企鹅珠母贝、解氏珠母贝等;淡水产的蚌类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母珍珠蚌、背瘤丽蚌、池碟蚌等。 母贝的来源有两个:野生软体动物、由采集获得。 在采集季节,人们潜入1--10米深的海底采集,继而送到珍珠养殖场,将他们分散在未被其他软体动物占用的浅基底上。在早秋时完成,至次年春天挑选之前,它们不会被打扰。但其中你只有那些健康的软体动物才可能接纳外套膜,进而用于人工养殖珍珠的生产。 人工孵化育苗,饲养软体动物,由人工方法获得。 原来,自由游泳的软体动物的幼虫对光很敏感,它们在水下物体上固着和稳定于海底之前总是要寻找黑

暗之处。为了获得和培育它们,人们研究和设计出了长84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用金属丝制作的笼子,每个笼子里还有几个用丝网制成的隔板。然后,用煤膏、水泥与沙子的混合物涂于其上,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小黑板固定在笼子的四周和底面,使之变成暗区。这样,即可以引诱软体动物的幼虫前来定居。 将笼子悬挂在水面以下约六米的深处,其产卵期是7--9月。至11月即可将笼子从水里提取出来,这时便会发现卵的数目竟高达7000—10000个。与此同时,将它们从收集笼转移到饲养笼。待软体动物大约一岁、壳的直径长到约2.5厘米时,可将它们分布在基底相当粗糙的水域里进行养殖。约两年以后,即第三年的夏天,即可将软体动物收集上来。经过挑选,符合质量要求的就用于插入珠母核。如果贝壳外面附生有其他生物体,就必须立即除去,尺寸不足者可以送回去再生长一年。那种变形厉害或太老的就只能抛弃。无疑,养殖软体动物的水域环境必须是阴暗、干净、温度适宜、无杂物、无有害生物。 2、植入种核 简称“插核”,即把种核植入珠母贝内,以便形成珍珠。 这是人工养珠的关键步骤。种核一般由贝壳制成,具有良好的磨圆度,直径约5--7毫米,它决定着养殖珍珠的大小。优质种核既备,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如插进竹簯)使珠母贝的贝壳微微张开双瓣。然后使用手术工具将种植核植入母贝的外套膜内,快速完成后放入笼中让其休养。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手艺活,一般生手需要实践一年左右才能成为熟手,而且以女性为宜。 3、长成珍珠 已被植入种核的珠母贝需要放入悬在笼子上的特殊筏子里,筏子则锚固在加防的环境变化小的平静水域中。时间最好选在每年三四月,因为这时水温最适宜于珠母贝的外套膜伤口愈合。2--3周之后,种核开始

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酸组成

第26卷第7期2007年7月 水产科学 F I SHER I ES SC I E NCE Vol .26No .7Jul .2007 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酸组成 方富永1 ,黄 甫1 ,邓陈茂2 ,张 强3 ,黄海立 2 (1.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2.广东海洋大学珍珠公司,广东 湛江 524006;3.烟台大学分析中心,山东烟台 264005) 摘 要:对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含量分别为8.3%和9.6%。企鹅珍珠贝脂肪酸中DHA +EP A 的总含量为39.71%,比马氏珠母贝脂肪酸中DHA +EP A 的总含量(30.86%)高。2种珍珠贝软体部脂肪酸均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企鹅珍珠贝;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酸;毛细管气相色谱中图分类号:Q5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111(2007)0720384203 收稿日期:2006-08-07; 修回日期:2006-10-8. 基金项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资助项目(B03076);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5B70101108). 作者简介:方富永(1954-),男,讲师,研究方向:动物生理生化.通讯作者:黄甫(1964-),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生物材料 分析;E -mail:huanghuahuaji@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5732720.html,. 企鹅珍珠贝[P teria (M agnavicu la )penguin R ding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栖息于水深约30m 的水流较急之处。企鹅珍珠贝为大型珍珠贝类,生长快,抗病力强,分泌珍珠质速度快,并且 壳比较宽厚,而适于粘贴较大的珠核[1] 。其软体部 则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2] 。目前日本和我国的海 南及粤西南部海区已逐渐兴起企鹅珍珠贝养殖[2] 。 马氏珠母贝(P inctada m artensii )主要分布于日本、中国、泰国、缅甸、印尼等亚热带地区的沿海,是 目前养成珍珠的主要母贝[3] 。我国的马氏珠母贝养殖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约有 8.0×103多个珍珠养殖场[4] 。据统计,广东省的海 水珍珠养殖面积达3.3×103hm 2 ,收珠后的珍珠贝 肉约2.5×103t [4] ,若加上海南、广西的产量,其收珠后的贝肉更多。目前收珠后的贝肉除少数直接食用外,一般作饲料,利用价值较低。马氏珠母贝肉是一种高蛋白食品,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国内外有关企鹅珍珠贝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2] 。对马氏珠母贝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育苗、养成和插核等方面。对珍珠贝脂肪酸研究的报道极少。脂肪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能量和营养物 质,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526] 。研究珍珠贝中的脂肪酸,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一定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究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酸组成,为开发利用珍珠贝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材料 企鹅珍珠贝,贝龄28个月;马氏珠母贝,贝龄22个月,2种贝各取5个,均采自广东省湛江市流 沙港。采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用手术刀取出其软体部,60℃真空干燥至恒重。1.1.2 脂肪提取测定 称取干燥的珍珠贝软体部7~10g,以乙醚为抽提溶剂,用索氏法提取粗脂肪,测定粗脂肪的含量。 1.1.3 脂肪水解和甲酯化及分析 提取的粗脂肪以1m l 苯-乙醚溶液(V ∶V =1∶1)溶解,振摇2m in,转移至10m l 具塞试管中,加入1m l K OH -CH 3OH 溶液,于45℃恒温水浴中反应20m in,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离心,取上清液分析。 用GC 分析,以GC /MS 定性,并以标准脂肪酸甲酯作对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7] ,得脂肪酸的组 成。1.2 仪器与试剂 试验采用日本Shi m adzu 公司GC -14C 气相色 谱仪,配F I D 检测器,C -R6A 数据处理机;日本Shi m adzu 公司GC /MS -QP2010色质联用仪,30m ×0.25mm i .d .DB -5石英毛细管柱;索氏提取器;标准脂肪酸C 14∶0、C 16∶0、C 18∶0、C 18∶1、C 18∶2、C 20∶0、C 20∶3、C 20∶4、C 20∶5、C 22∶0、C 22∶1、C 22∶6(Sig ma 公司)。其他试剂为分析纯。1.3 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60m ×0.32mm i .d .PEG -20M 玻璃毛细管柱。

马氏珠母贝插核操作

马氏珠母贝插核手术 07水产养殖2班 刘锴 200730370212 马氏珠母贝 (1)插核对象: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名合浦珠母贝。 两壳显著隆起,左壳略比右壳膨大,后耳突较前耳突大。同心生长线细密,腹缘鳞片伸出呈钝棘状。壳内面为银白色带彩虹的珍珠层,为当前养殖珍珠的主要母贝. (2)人工育珠的原理:人工培育珍珠就是运用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组织)受到外来刺激后,能引起该组织发生增殖,形成珍珠囊这个原理,用人为的方法将珠母贝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珠母贝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产生人工无核珍珠;或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一个珠核,被移植的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上,而产生人工有核珍珠。目前大规模生产多是利用合浦珠母贝培育圆形人工有核珍珠。 人工插核操作: 一、施术季节 2月下旬至4月下旬以及10~12月为合浦珠母贝施术较好的季节,水温在16℃~25℃之间。水温25℃以上是合浦珠母贝的繁殖季节,此时贝体虚弱,施术后死亡率高,脱核多,杂珠多;水温在16℃以下,外套膜小片的增殖和珍珠囊的形成机能受到抑制。 二、施术前的准备 1、施术贝的选择 选择2.5~3.5龄,壳高7厘米以上,壳宽2.5厘米以上,个体健壮完整,无穿孔海绵,生殖腺不发达,无病害感染的母贝。 2、施术贝的处理 生殖腺发达的母贝在插核后易脱核,且污珠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因此,要选择性腺不太发达的珠母贝。但施术工作多在繁殖期前后进行,所以施术前要控制母贝性腺的发育。 (1) 低温抑制生殖腺的发育:在繁殖初期采用抑制生殖腺发育的方法。在越冬之 后,水温开始上升时,采用降低放养水层,增加放养密度,利用低水温、高密度抑制生殖腺的发育。 (2) 高温促进生殖腺的发育:在繁殖盛期时,白天提升放养水层,晚上降低放养 水层,利用高温促进性腺发育,提早排放精卵。 (3) 阴干刺激促使成熟精卵排放:将亲贝阴干3~4小时,再放入池中经1~2小 时便可排放精卵。若一次不成,可反复刺激。 (4) 利用多倍体亲贝:三倍体合浦珠母贝无繁殖力,可利用三倍体亲贝作为施术 用母贝。 3、施术贝的栓口 珠母贝在施术前2~3周应清贝一次,然后洗刷干净,剪去足丝,先排贝后栓口。

35中国的养殖珍珠资源及市场_张辉

收稿日期:2004-10-10 作者简介:张辉(1978-),男,硕士,宝石学专业,主要从事珠宝检测与研究工作。 中国的养殖珍珠资源及市场 张辉,张蓓莉 (国家珠宝玉石首饰信息中心,北京100022) 摘 要:中国拥有丰富的珍珠资源,养殖珍珠历史悠久。到20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养殖珍珠大国。珍珠养 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的海水珍珠养殖基地以及浙江、江苏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浙江诸暨珍珠及江苏渭塘珍珠在世界淡水珍珠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养殖珍珠;资源;市场;中国 中图分类号:P61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4X (2004)04-0014-05 Cultured Pearl Resources and Markets in China ZHANG Hui ,ZHANG Bei -li (National Gems &Jewelry In 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22,China ) A bstract :There is an abundant pearl resources in China ,and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pearl culti -vation .In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China has become a major country of pearl cultivation .Pearl cultivation in China mainly co ncentrates at seaw ater cultured pearl bases including Guangdo ng ,Guangxi ,Hainan and fresh -water cultured pearl bases including Zhejiang and Jiang su .Zhuji pearl from Zhejiang Province and Weitang pearl from Jiangsu Province play a key role in the global market of fresh -water cultured pearl . Key words :cultured pearl ;resource ;market ;China 1 历史与现状 早在13世纪,中国就发明了原始的珍珠养殖法,这一养珠技术比西欧17世纪中叶博物学家林奈发明的珍珠养殖法早600多年。作为养殖珍珠的发源地,中国在13世纪就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像形珠养殖。它以铅或锡制的菩萨做核,塞入产珠贝壳内,而后放入水中养殖,待1~2a 后再将贝捞出可获取佛像珠。从13~20世纪,中国以稳定的菩萨珠生产在商业上获取了相当的利益。尽管中国养殖珍珠起步早,但在20世纪中期前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 中国现代海水珍珠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 末。1958年,新中国第一个海水珍珠养殖实验场 在著名的南珠产地———广西合浦———建立。随后 的30年间,珍珠养殖科研工作者先后获得了马氏珠母贝人工育珠、白碟贝插核育珠、黑碟贝育苗育珠的成功。至1996年,中国海水珍珠产量达到近20t ,成为世界海水珍珠市场主要的供应国之一。中国现代淡水珍珠养殖是在借鉴日本琵琶湖淡水珍珠养殖成功经验并取得其技术帮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在太湖开展淡水珍珠人工养殖试验。太湖具有辽阔的淡水水域和温和适宜的气候,水温适当,水质清洁,养分充足,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强,具有得天独厚的淡水珍珠的养殖条件。在太湖水域进行的淡水珍珠养殖探索成功后,环太湖流域的浙江省与江 第6卷 第4期2004年 12月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Journal of Gems and Gemmology Vol .6No .4 Dec . 2004 DOI :10.15964/j .cn ki .027jgg .2004.04.0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