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 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教案)

高中地理 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教案)

高中地理 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教案)
高中地理 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工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工业区的特点,优势,问题和措施。

教学难点

我国四大工业区的特点,优势,问题和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三、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四、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1、总结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点拨:交通条件资、源因素、地理位置、科技水平,资金、市场需求、环境影响等,总之,最大限度追求利润,是工业布局的出发点

2、我国工业中心的分布有何明显的特点?

点拨:沿海、沿江、沿交通线分布

3、哪几条铁路干线上的工业中心最密集?

点拨:京哈-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

4、长江沿线有哪些主要的工业中心?

点拨: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中国三大工业带是指:东部沿海工业带,长江沿岸工业带,陇海---兰新沿线工业

辽中南: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今后需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京津唐: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也很严重。

应发展轻工业为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并通过南水北调解决水

资源短缺的问题。

沪宁杭:资源与能源缺乏。

今后要向着结构轻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向努力。通过

建立核电站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常规能源缺乏。

利用特区优势,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建立核电站和西电东送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以电子和信息产业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6、高新技术工业有哪些特点?

点拨:科技人员占的比例高,研发和开发的费用占的比例高。生产成本比较低,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

7、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布局特点?

点拨:高技术产业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依附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8、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

点拨: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关系密切的产业

拓展提升: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五、教学反思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工业

第19讲中国的工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3.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 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工业的分布 (1)沿铁路干线分布:如e京广线、f京沪线、g哈大线等,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 (2)沿河流分布:长江沿岸形成了以h上海、i南京、j武汉、k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黄河流域则形成我国一条能源开发带。 (3)沿海分布: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形成了我国工业最集中的四个地区——a长江三角洲、b辽中南、c京津唐、d珠江三角洲。 2.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①主要 基地 ?? ? ?? 东部沿海:⑥鞍山、⑦本溪、⑧京津唐、⑨上海 长江沿岸:⑩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②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铁矿石、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外部条件制约明显。 ③发展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石化工业:主要以大庆、吉林、辽阳、北京、山东、兰州为中心,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分布B.沿长江分布C.沿黄河分布D.沿京广铁路分布 2.图中②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②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京广高铁连接的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分别是 A.京津唐、沪宁杭工业基地B.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D.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后教过程:

11.中国的工业教案

第32课时:区域分析法---以中国为例:11。中国的工业 (课前对照地图册预习资料) *知道哪些知识要记到图上,哪些要理解,哪些只了解* 【基础知识】 一、基础工业 (一)煤炭工业 1。地位:最主要的能源 2。煤炭工业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黄河中下游) 3。北煤南运线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京广线、焦柳线 (二)石油、天然气工业 1。地位:现代工业的“血液”,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分布: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大庆、吉林、辽河(化纤) 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胜利(山东)中原、华北(冀) 四川天然气基地 新疆石油基地:克拉玛依、塔北(西气东输)、塔中 (三)电力工业 1。火电:北方为主(煤主要分布在北方);是主体。 2。水电:南方为主(南方水能资源丰富) (四)石油化学工业 1。地位: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2。石油化工中心:大庆、吉林、沈阳、山东、兰州。 (五)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布局因素:综合考虑矿产、燃料、交通和市场等各种因素。(降低运费为目标) 如:辽宁鞍本钢铁工业基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煤铁复合体型(资源型) 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交通和市场——临海型及市场型 京津唐钢铁工业基地:市场型 武汉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湖北大冶铁矿)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 太原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山西煤炭资源) 二、中国工业的发展 1.较高的增长速度 2.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3.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①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 ②广大内地大力建设新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哈尔滨、西安、兰州、成都、 重庆等工业中心;山西能源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③乡镇企业遍布各地 4.迅速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①区位选择 ⅰ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集聚,有大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ⅱ交通便 利ⅲ环境优美(“硅谷”、班加罗尔) ②分布: 核心区:北京、上海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教案 晋教版

四大地理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中国的主要产业重点知识复习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主要产业重点知识复习教案 湘教版 农业部门分类:①种植业②林业③牧业④渔业,其中种植业业比重大,畜牧业业比重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最早栽培茶树和种桑养蚕的国家 农业的发展:①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②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农田灌溉面积已占40%,农田防护林建设有了很大发展③分布趋于合理。粮食集中产区: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 农产品出口基地:沿海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出口:花卉水果蔬菜热带经济作物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2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部门:①重工业:指生产生产资料的②轻工业: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家电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①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②技术大有提高③门类更加齐全④分布更合理:a加强东部沿海原有b中部和东北扩建或新建c内地少数民族地区兴建。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加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 ㈠煤炭:我国第1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安徽:淮南淮北煤炭㈡石油:我国第2大能源。最大的油田是黑龙江大庆;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新宠。㈢电力:①火电北方 / ②水电南方。 ㈣核电:①广东大亚湾 / ②浙江秦山

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邻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前店后厂”的外向型经济 3 高技术产业 概念:高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 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快。中国进入了世界10大技术出口国之列。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现已跃居世界第1位。 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大;②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③产品更新换代快。 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三大地带:①长江三角洲②珠江三角洲③环渤海地区等高技术产业带。 4 交通运输业 公路国道编号:”开头为北京放射状;开头为南北向;开头为东西向 中国四大航空港: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④香港 水路运输业分类:

高考地理:中国农业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教学素材)讲解学习

高考地理:中国农业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教学 素材)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教学素材)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二、种植业类型主要有: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120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11.中国的工业教案

11.中国的工业教案

第32课时:区域分析法---以中国为例:11。中国的工业 (课前对照地图册预习资料) *知道哪些知识要记到图上,哪些要理解,哪些只了解* 【基础知识】 一、基础工业 (一)煤炭工业 1。地位:最主要的能源 2。煤炭工业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黄河中下游) 3。北煤南运线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京广线、焦柳线 (二)石油、天然气工业 1。地位:现代工业的“血液”,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分布: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大庆、吉林、辽河(化纤) 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胜利(山东)中原、华北(冀) 四川天然气基地 新疆石油基地:克拉玛依、塔北(西气东输)、塔中 (三)电力工业 1。火电:北方为主(煤主要分布在

北方);是主体。 2。水电:南方为主(南方水能资源丰富) (四)石油化学工业 1。地位: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2。石油化工中心:大庆、吉林、沈阳、山东、兰州。 (五)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布局因素:综合考虑矿产、燃料、交通和市场等各种因素。(降低运费为目标) 如:辽宁鞍本钢铁工业基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煤铁复合体型(资源型) 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交通和市场——临海型及市场型 京津唐钢铁工业基地:市场型 武汉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湖北大冶铁矿)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 太原钢铁工业基地:资源型(山西煤炭资源) 二、中国工业的发展 1.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中国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与国外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二)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加强基础工业建设 2.依靠科技,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 【重点、难点升华】 考点一:四大工业基地 一、辽中南地区 1.位置:辽宁省中部、南部。 2.工业中心: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 山、本溪、抚顺、辽阳 3.工业的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 源;便利的交通。 4.工业部门:钢铁、煤炭、造船、化工。 5.特点: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6.工业发展方向及问题 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限制高耗能、当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该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有没有看过央视的纪录片《航怕中国》,这档节目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因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祖国各地的壮美风光,还可以领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地理知识。欣赏几组图片:黑龙江雪乡、云南普者黑、甘南风光、黄土高原、西北大漠。 同学们想一想,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原因都有哪些? 讲授新课: 学生回答: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 教师总结转折: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熟悉的,以小组为单位读图、讨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典型景观的植被图片。 学生: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设计意图】气温、降水变化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自然景观对比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容易掌握。 承转: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刚上课的时候我们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5.2和阅读材料,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异。 【设计意图】课堂上要动静相结合,静下心来阅读,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再次理解。 总结转折: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请同学们对比图5.3和图5.4,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工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读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1.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2.从图中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二)工业及其重要性 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活动一:读图验证 1.角色扮演 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2.读图验证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记忆: 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 3.合作探究一: 教师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教师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中国的工业教案

中国的工业【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活 动 诊断提问1.上节课复习了中国的农业,请说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应 对措施。 2.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我国主要工业地带和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 点,请分别说出四大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积极思 考,回答 问题 新课导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 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那么,我国工业发展情 况怎样?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又该 如何解决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积极思 考,提高 注意力 展示考点多媒体展示本节内容的考点及能力要求 考点提示: 1.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 2.我国主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 和工业地带的位置和特点。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我国的三大工业带。 能力要求: 1.能结合地图准确找出我国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纺织工业中心和 主要工业基地的位置,并能分析说明地区分布特点和主要区位因 素。 2.能够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能够说明我国三大工业带的位置及主要区位因素。 通过考 点提示 和能力 要求的 展示让 学生做 到心中 有数,知 道本节 课复习 中要掌 握的主 要内容。 分析概述 一、我国工业的发展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在世界 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工农业国。我国的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 完整、覆盖工业生产各个行业的产业体系。在工业布局上也扭转了 过去过度集中在沿海少数几个大城市的局面,形成了沿海、沿(长) 江、沿(黄)河、沿铁路干线,沿海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十一五”期,中国工业保持着较快增长,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20XX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突破16亿万元,比20XX年增加8.3 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7%,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倍多。20XX 年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5.6%,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20XX年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工业 增加值分别为18.4%、15.5%和14.9%,改变了长期以来地区工业 增长“东高、中中、西低”的格局。 阅读材 料,思考 总结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教案湘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 【课题】农业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的狭义、广义概念;知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南北和东西的差异 ?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说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的名称和位置 ?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的重要性,列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事例(如山区、平原等的农业类型)。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分布的概况。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九大商品粮基地、四大牧区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树立和谐的人地发展观。【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 【教具准备】 【课堂时间分配】 【教学流程】 集体设计个 性 修 改【问题导引】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 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 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 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 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1.阅读课文,请注意以下核心词语和概念。 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产品出口基地畜牧业 2.阅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4)我国各类农产品的分布如何? 基础自测

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人教版

中国的地理差异 时间2016 年月日第周第课时 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重点 (1)区域的划分方法与依据(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谈谈生活中你了解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提示:从气候、农业等方面,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 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一月平均气 温 低于0度高于0度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高于800毫米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 地 高原,盆地,平原, 丘陵 我们了解到了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800mm,北方地区降水量小于800mm,所以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耕地类型为水田,

二、四大地理区域 2.请大家思考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类型、地形等自 南方,北方差异 类型 差异特征主要 原因农 耕 制 度 土地利用类 型 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 地形, 气候 主要农 作物 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 制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 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 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 地形, 气候传统民居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 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 高 气候其他不同 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3.教师提问: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4.史料展示: 史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续表 5.教师提问:上述两则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6.史料展示: 史料一: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史料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4.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中国年俗的资料。 自主学习 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 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教学策略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2.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工业 课时1 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 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 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

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3.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 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 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比如汽车生产不仅需要钢材,还需要轮胎、玻璃) 出示板书: 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 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教师指导) 1.完成课本P102“活动”:依照“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计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考纲点击 1.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的优缺点。2.我国主要的邻国、临海及主要的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全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1.位置优越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 (1)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四至点:最北端(530N);最南端(40N);最东端(1350N);最西端(730N) (2)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3)海域广袤: 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海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 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台湾岛。自北向南主要半岛依次为台湾岛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3、34个省级行政区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位置和范围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工业

第一章xx的主要产业 第二节工业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 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 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要贯穿始终。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 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

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 张、文具、锅、碗、菜刀。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 有当地特色的工业。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 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