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

(班级): (姓名):

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四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

.......,注

......,翻译划线的句子

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

........。

......,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

..()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

)美人及左右,左右

..()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曰:“璧有瑕,请指示

..()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

)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

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

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

..()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

璧,天下所共传

..()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

)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

)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

..()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

)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

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

..()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

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

..()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

..()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

....()谏曰:“臣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

)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

)不俱生。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

..()之

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2.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

降者,阴.()相与

..()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

()与副张胜相知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私候

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

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

()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

..()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

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

..()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

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

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

..()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

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

羊,武复穷厄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故使陵来说足下

..(),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

..()过.()

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

..()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后汉使复至匈

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

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3.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

..(),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

..()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

..()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

..()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

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

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

()事,合契

..()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

..()而..()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

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

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

..()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共为不

..();又多豪右

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征拜尚书。年..()。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

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1季氏将伐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您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她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就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您的话错了,老虎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与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就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她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与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她归服;使她来了之后,就要使她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她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就是在鲁国内部。”

2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就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就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与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

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挖孔训练(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孔训练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 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 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

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高中语文必修1 5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 班级:姓名: 4.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 ()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6.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

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 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 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 指给大王看。”秦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 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 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挖孔训练含答案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挖孔训 练含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孔训练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 ()通诸子百家 .... 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 .. ()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及列侯悉()就国 ..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 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 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 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

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 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 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 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 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 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 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 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 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 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 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 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 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 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 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 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