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塞曼效应

实验目的: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和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实验仪器:塞曼效应实验平台仪器,磁感应强度测量仪,底片,秒表等。 实验原理:(点击跳过实验原理) 1.

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对于多电子原子,角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LS 耦合模型和JJ 耦合某型。对于LS 耦合,电子之间的轨道与轨道角动量的耦合作用及电子间自旋与自旋角动量的耦合作用强,而每个电子的轨道与自旋角动量耦合作用弱。

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为原子的总磁矩。总磁矩在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而绕磁场方向旋进,可以证明旋进所引起的附加能量为

B Mg E B μ=?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μB 为玻尔磁子,B 为磁感应强度,g 是朗德因子。朗德因子g 表征原子的总磁矩和总角动量的关系,定义为 )

1(2)

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其中L 为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S 为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J 为总角动量量子数。磁量子数M 只能取J ,J-1,J-2,…,-J ,共(2J+1)个值,也即E ?有(2J+1)个可能值。这就是说,无磁场时的一个能级,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将分裂成(2J+1)个能级。由式(1)还可以看到,分裂的能级是等间隔的,且能级间隔正比于外磁场B 以及朗德因子g 。

能级E 1和E 2之间的跃迁产生频率为v 的光, 12E E hv -=

在磁场中,若上、下能级都发生分裂,新谱线的频率v ’与能级的关系为

B g M g M hv E E E E E E E E hv B μ)()()()()('112212121122-+=?-?+-=?+-?+= 分裂后谱线与原谱线的频率差为

h

B

g M g M v v v B μ)('1122-=-=?

(3)

代入玻尔磁子m

eh

B πμ4=

,得到 B m

e

g M g M v π4)(1122-=? (4)

等式两边同除以c ,可将式(4)表示为波数差的形式 B mc

e

g M g M πσ4)(1122-=? (5)

令 mc

eB

L π4= 则

L g M g M )(1122-=?σ

(6)

L 称为洛伦兹单位,

117.46--??=T m B L (7)

塞曼跃迁的选择定则为:0=?M ,为π成为,是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只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才能观察到,平行于磁场的方向上观察不到,但当0=?J 时,

02=M 到01=M 的跃迁被禁止;1±=?M ,为σ成分,垂直于磁场观察时为振动垂

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沿磁场正向观察时,1+=?M 为右旋圆偏振光,1-=?M 为左旋圆偏振光。

以汞的546.1nm 谱线为例,说明谱线分裂情况。波长546.1nm 的谱线是汞原子从{6S 7S}3S 1到{6S 6P}3P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其上下能级有关的量子数值列在表2.1.1-1中。在磁场作用下能级分裂如图2.1.1-1所示。可见,546.1nm 一条谱线在磁场中分裂成九条线,垂直于磁场观察,中间三条谱线为π成分,两边各三条谱线为σ成分;沿着磁场方向观察,π成分不出现,对应的六条σ线分别为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若原谱线的强度为100,其他各谱线的强度分别约为75、37.5和12.5。在塞曼效应中有一种特殊情况,上下能级的自旋量子数S 都等于零,塞曼效应发生在单重态间的跃迁。此时,无磁场时的一条谱线在磁场中分裂成三条谱线。其中1±=?M 对应的仍然是σ态,0=?M 对应的是π态,分裂后的谱线与原谱线的波数差

B mc

e

L πσ4=

=?。由于历史的原因,称这种现象为正常塞曼效应,而前面介绍的称为反常塞曼效应。

2.

实验方法

(1) 观察塞曼分裂的方法

塞曼分裂的波长差很小,波长和波数的关系为σλλ?=?2。波长m 7105-?=λ的谱线,在B=1T 的磁场中,分裂谱线的波长差只有10-11m 。要观察如此小的波长差,用一般的棱镜摄谱仪是不可能的,需采用高分辨率的仪器如法布里-玻罗标准具(简称F-P 标准具)。

F-P 标准具是由平行放置的两块平面玻璃或石英板组成的,在两板相对的平面上镀有较高反射率的薄膜,为消除两平板背面反射光的干涉,每块板都作成楔形。两平行的镀膜平面中间夹有一个间隔圈,用热胀系数很小的石英或铟钢精加工而成,用以保证两块平面玻璃之间的间距不变。玻璃板上带有三个螺丝,可精确调节两玻璃板内表面之间的平行度。

标准具的光路如图2.1.1-2所示。自扩展光源S 上任一点发出的单色光,射到标准具板的平行平面上,经过M 1和M 2表面的多次反射和透射,分别形成一系列相互平行

的反射光束1,2,3,4,…和透射光速1’,2’,3’,4’,…在透射的诸光束中,相邻两光束的光程差为θcos 2nd =?,这一系列平行并有确定光程差的光束在无穷远处或透镜的焦平面上成干涉像。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产生干涉极大值。一般情况下标准具反射膜间是空气介质,1≈n ,因此,干涉极大值为

λθK d =cos 2 (8) K 为整数,称为干涉级。由于标准具的间隔d 是固定的,在波长λ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干涉级对应不同的入射角θ,因此,在使用扩展光源时,F-P 标准具产生等倾干涉,其干涉条纹是一组同心圆环。中心处θ=0,cos θ=1,级次K 最大,λ

d

K 2max =。其他

同心圆亮环依次为K-1级,K-2级等。

标准具有两个特征参量:自由光谱范围和分辨本领,分别说明如下。

1)

自由光谱范围

考虑同一光源发出的具有微小波长差的单色光λ 1和λ 2(设λ 1<λ 2)入射的情况,它们将形成各自的圆环系列。对同一干涉级,波长大的干涉环直径小,如图2.1.1-3所示。如果λ 1和λ 2的波长差逐渐加大,使得λ 1的第m 级亮环与λ 2的第(m-1)级亮环重叠,则有

21)1(cos 2λλθ-==m m d 则 m

2

12λλλλ=

-=?

由于F-P 标准具中,在大多数情况下,1cos ≈θ,所以上式中 1

2λd

m ≈

因此

d

22

1λλλ=

?

近似可认为222

121λλλλ==,

则 d

22

λλ=?

用波数差表示

d

21

=

?σ (9) λ?或σ?定义为标准具的自由光谱范围。它表明在给定间隔圈厚度d 的标准具中,若

入射光的波长在λλλ?+~之间(或波数在σσσ?+~之间),所产生的干涉圆环不重叠。若被研究的谱线波长差大于自由光谱范围,两套花纹之间就要发生重叠或错级,给分析辨认带来困难。因此,在使用标准具时,应根据被研究对象的光谱波长范围来确定间隔圈的厚度。

2) 分辨本领

定义

λ

λ

?为光谱仪的分辨本领,对于F-P 标准具,分辨本领 KN =?λ

λ

(10)

K 为干涉级数,N 为精细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相邻两个干涉级之间能够分辨的最大条纹数。N 依赖于平板内表面反射膜的反射率R , R

R

N -=

1π (11)

反射率越高,精细度越高,仪器能够分辨的条纹数就越多。为了获得高分辨率,R 一般在90%左右。使用标准具时光近似于正入射,0sin ≈θ,从式(8)可得λ

d

K 2=。将

K 与N 代入式(10)得

)

1(2R R

d KN -=

=?λπλλ (12) 例如,对于d=5mm ,R=90%的标准具,若入射光nm 500=λ,可得仪器分辨本领

5106?=?λ

λ

,nm 001.0≈?λ 可见F-P 标准具是一种分辨本领很高的光谱仪器。正因为如此,它才能被用来研究单个谱线的精细结构。当然,实际上由于F-P 板内表面加工精度有一定的误差,加上反射膜层的不均匀以及有散射耗损等因素,仪器的实际分辨本领要比理论值低。

(2) 测量塞曼分裂谱线波长差的方法

应用F-P 标准具测量各分裂谱线的波长或波长差是通过测量干涉环的直径来实现的,如图2.1.1-2所示,用透镜把F-P 标准具的干涉圆环成像在焦平面上。出射角为θ的圆环的直径D 与透镜焦距f 间的关系为,f D

/2

tan =θ,对于近中心的圆环,θ很小,可认为θθθtan sin ≈≈,而

22

2

2

81212sin 21cos f

D -=-≈-=θθθ

代入式(8)得

λθK f D d d =???

?

??-=22812cos 2

(13)

由上式可推得,同一波长λ相邻两级K 和(K-1)级圆环直径的平方差 D

f D D

D K

K λ

222

1

2

4=-=?-

(14)

可见2D ?是与干涉级次无关的常数。

设波长λ a 和λ b 的第K 级干涉圆环的直径分别为D a 和D b ,由式(13)和(14)得

K D D D D D D K f d K K a b a b b a λ

λλ???

? ??--=-=--2

21

2

22

22)(4 将λ

d

K 2=

代入,得

波长差 ???

?

??--=

?-221

2222K K a b D D D D d λλ (15)

波数差 ???

? ??--=?-2212

221K

K a

b D D D D d σ (16)

测量时用(K-2)或(K-3)级圆环。由于标准具间隔厚度d 比波长λ大得多,中心处圆环的干涉级数K 是很大的,因此用(K-2)或(K-3)代替K ,引入的误差可忽略不计。

(3) 用塞曼分裂计算荷质比

m

e 对于正常塞曼效应,分裂的波数差为 mc

eB

L πσ4==? 代入测量波数差公式(16),得

???

?

??--=-2

212

22K

K a

b D D D D dB

c m e π (17) 已知

d 和B ,从塞曼分裂的照片测出各环直径,就可计算e/m 。

对于反常塞曼效应,分裂后相邻谱线的波数差是洛仑兹单位L 的某一倍数,注意到这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也可计算电子荷质比。 测量记录:(2010.4.22)

1. 各环直径:(单位:cm )

2. d=5mm

3. B=790mT

实验现象及分析:

1. 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塞曼分裂: 现象:

当偏振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时,只有中央三环消失,两边各有三环出现; 当偏振方向平行于磁场方向时,只有中央三环出现,两边各有三环消失。

分析:

按照实验原理中对Hg546.1nm 的谱线的一些简单介绍可知,中央三环为π成分,两边六环为σ成分。

由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遵循塞曼跃迁的选择定则可知,当M ?=0(即偏振方向平行于磁场方向)时,对应的塞曼分裂谱线为π成分,是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只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才能观察得到;1±=?M (即偏振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时,对应塞曼分裂谱线为σ成分,垂直磁场观察时为振动方向垂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

理论与实验现象相吻合。 2.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塞曼分裂: 现象:

当偏振方向在一、三象限时,只有外环出现; 当偏振方向在二、四象限时,只有内环出现; 分析:

σ成分(正负)的谱线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在+45度(第一象限)的偏振方向与+σ成分的谱线的振动方向一致,而与-σ成分的谱线振动方向垂直,因此观测到三条谱线;同理,在-45度(第四象限)方向上观测到三条谱线;而在他们之间则可观测到六条谱线。这也就是内外环交替消失的原因。 数据处理 :

用塞曼分裂计算荷质比

m

e

: 1. 计算原理:

对于正常塞曼效应,分裂的波数差为 mc

eB

L πσ4=

=?

代入测量波数差公式,得

???

?

??--=-2

212

22K

K a

b D D D D dB

c m e π 已知

d 和B ,从塞曼分裂的照片测出各环直径,就可计算e/m 。 2. 计算过程: 由原始数据记录, 取:

11214.5519.45K K K K D D cm D D cm

---≈=≈=

15.60,13.4520.30,18.65b a b a D cm D cm D cm D cm

====

由公式:

22

2212b a

K K D D e c m dB D D π-??-= ?-??

可以计算得到:

11111.7890110/; 1.8408610/e e

C Kg C Kg m m

=?=? 取平均值有:

11() 1.8149410/e

C Kg m

=? 与标准值

111.7586310/e

C Kg m

=?比较: 相对误差:

(1.81494 1.75863)(())

100% 3.77%1.75863

e e e m m m δ-=-=?=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还是比较准确的。 思考题 :

1.如何鉴别F-P 标准具的两反射面是否严格平行,如发现不平行应该如何调节?例如,当眼睛向某方向移动,观察到干涉纹从中心冒出来,应如何调节?

答:实验时当眼睛上下左右移动时候,圆环无吞吐现象时说明F-P 标准具的两反射面基本平行了。当发现不平衡时,利用标准具上的三个旋钮来调节水平。如果当眼睛向某方向移动,观察到干涉纹从中心冒出来时,由干涉公式2cos d k θλ=可得:该处的等倾干涉条纹所对应的厚度较大,此时应调节旋扭减小厚度;相反,若干涉条纹有吞现象,则条纹的级数在减小,那么该处的等倾条纹对应的厚度较小,此时应调节旋扭增加厚度;最后直至干涉条纹稳定,无吞吐现象发生。

也可先向某一方向调节旋钮,若吞吐现象更为明显,则向反方向调节即可。 2.沿着磁场方向观察,1+=?M 和1-=?M 的跃迁各产生哪种圆偏振光?试用实验现象说明之。

答:沿着磁场方向观测时,M ?=+1为右旋圆偏振光,M ?=-1时为左旋偏振光。在实验中,+σ成分经四分之一玻片后,当偏振片透振方向在一、三象限时才可观察到,因此为相位差为π2的线偏振光,所以+σ成分为右旋偏振光。同理可得-σ成分为左旋偏振光。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010201~E E hc -=γ (3) 式中 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范德堡测试方法与变温霍尔效应

范德堡测试方法与变温霍尔效应 摘要:本实验采用范德堡测试方法,测量样品霍耳系数及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可以确定一些主要特性参数——禁带宽度,杂质电离能,电导率,载流子浓度,材料的纯度及迁移率,从而进一步探讨导电类型,导电机理及散射机制。 关键词:霍尔效应、范德堡测试法、霍尔系数、电导率 引言:对通电导体或半导体施加一与电流方向相垂直的磁场,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有一横向电位差出现,此即为霍耳效应。利用霍尔效应测量霍耳系数及电导率是分析半导体纯度以及杂质种类的一种有力手段,也可用于研究半导体材料电输运特征,是半导体材料研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常备测试方法。 一、原理部分: (一)、半导体内的载流子 根据半导体导电理论,半导体内载流子的产生有两种不同的机制:本征激发和杂质电离。 1、本征激发 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于原子的热运动,价键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可以自由运动的电子。这时在原来的共价键上就留下了一个电子空位,邻键上的电子随时可以跳过来填充这个空位,从而使空位转移到邻键上去,因此空位也是可以移动的。 这种可以自由移动的空位被称为空穴。半导体不 仅靠自由电子导电,而且也靠这种空穴导电。半 导体有两种载流子,即电子和空穴。 从能带来看,构成共价键的电子也就是填充 价带的电子,电子摆脱共价键而形成一对电子和 空穴的过程,就是一个电子从价带到导带的量子 跃迁过程,如图1 所示。 纯净的半导体中费米能级位置和载流子浓 度只是由材料本身的本征性质决定的,这种半导 体称本征半导体。本征半导体中,在电子—空穴 对的产生过程中,每产生一个电子,同时也产生 一个空穴,所以,电子和空穴浓度保持相等, n表示,称为本征载流图1 本征激发示意图 这个共同的浓度用 i 子浓度。这种由半导体本身提供,不受外来掺杂影响的载流子产生过程通常叫做本征激发。 2.、杂质电离 绝大部分的重要半导体材料都含有一定量的浅杂质,它们在常温下的导电性能,主要由浅杂质决定。浅杂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接收价带中激发的电子变为负离子,称为受主杂质。由受主杂质电离提供空穴导电的半导体叫做P 型半导体如图2(a)所示。还有一种可以向半导体提供一个自由电子而本身成为正离子,称为施主杂质。这种由施主杂质电离提供电子导电的半导体叫做n 型半导体,如图2(b)所示。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111班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时00 分第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 光电效应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及光电特性;验证光电效应第一定律; 2、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3、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 二、实验仪器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 三、实验原理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示意图如下 图中A,K组成抽成真空的光电管,A为阳极,K为阴极。当一定频率v的光射到金属材料做成的阴极K上,就有光电子逸出金属。若在A、K两端加上电压后光电子将由K定向的运动到A,在回路中形成电流I。 当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时,便会获得这个光子的全部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的溢出功W,电子就会从金属中溢出。按照能量守恒原理有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111 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 时00分第0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此式称为爱因斯坦方程,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入射光频。v存在截止频率,是的 吸收的光子的能量恰好用于抵消电子逸出功而没有多余的动能,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流。不同金属有不同逸出功,就有不同的截止频率。 1、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1)伏安特性曲线 当光强一定时,光电流随着极间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一个饱和值。 (2)遏制电压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当极间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等于零,这是因为电子从阴极溢出时还具有初动能,只有加上适当的反电压时,光电流才等于零。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霍耳效应实验报告 学号:200702050940 实验人:张学林 同组人: 杨天海 实验目的: 1、 观察霍耳效应; 2、 了解应用霍耳效应进行简单的相关测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确定样品导电类型; 2、测算霍耳系数、载流子浓度、霍耳灵敏度; 3、测算长螺线管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实验原理: 一、关于霍耳效应 如图一所示。当电流通过一块导体或半导体制 成的薄片时,载流子会发生漂移。 而将这种通有电流的薄片置于磁场中,并使薄 片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根据图一中的电流方向,并结合右手定则,我们可以看到:(1)无论导体中的载流子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其受力均为F m 方向;(2)载流子均会沿X 轴方向运动,并最终靠在A 端。于是:(1)当载流子为正电荷时薄板A 端带正电荷,导致板A 端电势高于B 端;(2)当载流子为负电荷时薄板A 端带负电荷,导致板B 端电势高于A 端。 这就是霍耳效应。 二、关于霍耳效应性质的研究 如图一,关于霍耳效应的相关参量已如图所 示。 其中载流子所受的磁场力 m F qvB = (1) 载流子所受的电场力 e F qE = (2) 当其所受磁场力与电场力受力平衡时: (a B (b z y x (图一)

有关系, e m F F = (3) 且有, H H U E a vBa == (4) 我们又知道,(I v n nqab = 为载流子浓度) (5) 于是,由(1)~(3)可知 H IB E nqab = (6) 再结合(4)式可得 1 ()H IB U IB nqb nqb = = (7) 令 1 H R nq = (8) 为霍耳系数,并代入(7)式可得 H H B U R I b = (9) 那么,霍耳系数又可表示为 H H U b R IB = (10) 即, 1 H H U b R IB nq = = (11) 三、关于霍耳效应的应用 1、利用霍耳效应确定导体的类型 由(11)式可得,导体横向电势差与导体中载流子类型有关:当H U 为正时载流子为电子,导体为P 型半导体;反之,载流子为空穴,导体为N 型半导体。 2、利用霍耳效应计算霍耳系数 根据(9)式,可以固定B 、b ,改变I 得到U H ,多测几组U —I 值。然后根据几组U —I 值在直角坐标系中描 点,可根据拟合出来的直线的斜率求出霍耳系数。 3、 霍耳灵敏度的计算 若将(7)式中的括号以内的项定义为霍耳灵敏度,即令1 n H K R b nqb ==。于是,(二、2)中的霍耳系数计算出来,霍耳灵敏度也就计算出来了。 4、利用霍耳效应计算载流子浓度 由(7)、(11)式可得1H n R q = 。

变温霍尔效应

学号:PB07203143 姓名:王一飞院(系):物理系 变温霍尔效应 【实验目的】 1、通过该实验,学习利用变温霍尔效应测量半导体薄膜的多种电学性质的方法。 2、掌握霍尔系数、霍尔迁移率和电导率的测量方法,了解它们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3、测定样品的导电类型和载流子浓度,并计算出禁带宽度和杂质电离能等。 【实验原理】 1、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浓度 本征半导体中本征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的浓度相同,本征载流 子浓度仅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如材料种类和禁带宽度)及外界的温度。 若所掺杂质的价态大于基质的价态,即施主杂质,称为 n 型半导体;若所掺杂质的价态小 于基质的价态,即受主杂质,称为 p 型半导体。 当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相遇后,电子重新填充原子中的空位,导致相应的电子 和空穴消失,这过程叫做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在这一过程中,电子从高能态的导带回到低能态的价带,多余的能量以热辐射的形式(无辐射复合)或光辐射的形式(辐射复合)放出。 当温度在几十K左右时,只有很少受主电离,空穴浓度P远小于受主浓度,曲线基本上为 直线,由斜率可得到受主电离能Ei。 当温度升高到杂质全电离饱和区,载流子浓度与温度无关 当在本征激发的高温区,由曲线的斜率可求出禁带宽度Eg 2、电导率和迁移率 半导体中同时有两种载流子导电时,在过渡区及本征激发区电导率可写为: [p型半导体] 设p s 为杂质全部电离产生的空穴饱和浓度,p = p s + n 则 3、霍尔效应及其测量 如右图,霍尔系数 在考虑霍尔效用时,由于载流子沿y方向发生偏转,

造成在x方向定向运动的速度出现统计分布。 考虑载流子迁移率μ = v /E时,应采用速度的统计平均结果vH 稳态时,y 方向的电场力与罗伦兹力相抵消,故有 对p型半导体,当温度处在较低的杂质电离区时 在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电子由价带激发到导带的过程加剧,出现两种载流子导电机制。 温度进一步升高,更多的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使,故有。随后R H 将会 达到其极值R HM 。 3、范得堡法测量电阻率和霍耳效应 原理图如右图,在样品侧边制作四个电极,依次在一对相邻 的电极用来通入电流,另一对电极之间测量电位差。 电阻率 由于两霍尔电极位置不对称引起的,叫失排电压。 设B、D电极之间电压Vo,在 B、C电极间电压Vm,在理想范德堡样品中。电流线分布在磁场前后是不变的,因而加磁场后等位面的改变使B、D间电压改变(Vm-Vo)完全是由于霍尔效应引起的, 即电压改变量就是霍尔电压V H 。 4、霍尔效应测量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测量霍耳系数时,由于存在一系列电磁和热磁副效应,使得数字电压表测出的电位差V AB 并不 等于样品的霍耳电位差V H ,而是包括了由各种副效应引起的附加电位差与V H 之和。这些副效应主要 有以下几种。 ①由于电极A与B不能真正制作在同一等位面上,所以即使在没有加磁场B的情况下,A、B间也有一个电位差,其正负与电流I的方向有关。 ②由于载流子漂移速度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当它们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时,速度快的高能粒子最早在y方向形成积累,于是在y方向两霍尔电极之间出现温度差,产生温差电压V E 。这就叫艾廷豪 森效应。不难看出,VE的极性总是与V H 一致,与B和I方向有关。 ③在沿x方向给样品加电流时,两个端电极与样品的接触电阻不同,产生的焦耳热不同,将造成沿电流方向的温差,有温度梯度就会有载流子的热扩散流。在横向磁场作用下,同样也要发生偏转,积累,产生附加的霍尔电压VN。这种效应叫能斯脱效应。VN的极性只随磁场方向改变。 ④上述热扩散速度也有个分布,从艾廷豪森效应的分析不难看出,热扩散的载流子在横向磁场作 用下向y方向积累的结果使霍尔电极间有温差电压VR。这叫里纪—勒杜克效应。V R 的极性只随磁场方向改变。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创建人:系统管理员总分:100 实验目的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学会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测定并画出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仪器 水银灯、滤光片、遮光片、光电管、光电效应参数测试仪。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光子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一些电子的能量,是部分电子逃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曾凭借其对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展示其粒子性。 光电效应装置: S为真空光电管。内有电极板,A、K极板分别为阳极和阴极。G为检流计(或灵敏电流表)。无光照时,光电管内部断路,G中没有电流通过。U为电压表,测量光电管端电压。 由于光电管相当于阻值很大的“电阻”,与其相比之下检流计的内阻基本忽略。故检流计采用“内接法”。 用一波长较短(光子能量较大)的单色光束照射阴极板,会逸出光电子。在电源产生的加速电场作用下向A级定向移动,形成光电流。显然,如按照图中连接方式,U越大时,光电流

I 势必越大。于是,我们可以作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U=I 曲线关系大致如下图: 随着U 的增大,I 逐渐增加到饱和电流值IH 。 另一方面,随着U 的反向增大,当增大到一个遏制电位差Ua 时,I 恰好为零。此时电子的动能在到达A 板时恰好耗尽。 光电子在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2 2 1mv ,当U=Ua 时,此初动能恰好等于其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即: ||2 12 a U e mv = 根据爱因斯坦的假设,每粒光子有能量hv =ε。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v 为入射光波频率。 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了这个能量后,一部分消耗在克服物体固有的逸出功A 上,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电子的动能,让其能够离开物体表面,成为光电子。 于是我们得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A m hv += 2 v 2 1 由此可知,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光强度无关。(光强度只对单位时间内逸出物体表面的光电子的个数产生影响) 光电效应的光电阈值: 红限:当入射光频率v 低于某一值0v 时,无论用多强的光照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易得这个频率h A v /0=,称为红限。 测量普朗克常量的方法: 用光波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板,测量其遏制电位差Ua 。 于是有: A U e hv a +=|| 所以: e A v -= e h |U |a 这表明了截止电压|U |a 和光波频率v 成正比。 实验中获得单色光的方法: 使用水银灯发出稳定白光作为光源,再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罩在光电管的入光口以得到相应颜色的单色光,还可以使用不同透光度的遮光片罩在水银灯的出光口以得到不同强度的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 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通过塞曼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学习一种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 2.实验仪器 笔形汞灯+电磁铁装置,聚光透镜,偏振片,546nm滤光片,F-P标准具,标准具间距(d=2mm),成像物镜与测微目镜组合而成的测量望远镜。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塞曼效应 (1)原子磁矩和角动量关系 用角动量来描述电子的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原子中各电子轨道运动角动量的矢量和即原子的轨道角动量L,考虑L-S耦合(轨道-自旋耦合),原子的角动量J =L +S。量子力学理论给出各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L = - L,L = S = - S,S = 由上式可知,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不共线。则原子总磁矩在总角动量方向上的分量 为: J = g J,J = J L为表示原子的轨道角量子数,取值:0,1,2… S为原子的自旋角量子数,取值:0,1/2,1,3/2,2,5/2… J为原子的总角量子数,取值:0,1/2,1,3/2… 式中,g=1+为朗德因子。 (2)原子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外磁场存在时,与角动量平行的磁矩分量J与磁场有相互作用,与角动量垂直的磁矩分量与磁场无相互作用。由于角动量的取向是量子化的,J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 M,M=-J,-(J-1),-(J-2),…,J-2,J-1,J 因此,原子磁矩也是量子化的,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Mg 式中,玻尔磁子μB =,M为磁量子数。

具有磁矩为J的原子,在外磁场中具有的势能(原子在外磁场中获得的附加能量): ΔE = -J·=Mg B 则根据M的取值规律,磁矩在空间有几个量子化取值,则在外场中每一个能级都分裂为等间隔的(2J+1)个塞曼子能级。原子发光过程中,原来两能级之间电子跃迁产生的一条光谱线也分裂成几条光谱线。这个现象叫塞曼效应。 2.塞曼子能级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未加磁场前,能级E2和E1之间跃迁光谱满足: hν = E2 - E1 加上磁场后,新谱线频率与能级之间关系满足: hν’= (E2+ΔE2) – (E1+ΔE1) 则频率差:hΔν= ΔE2-ΔE1= M2g2 B -M1g1B= (M2g2- M1g1)B 跃迁选择定则必须满足: ΔM = 0,±1 (2)偏振定则 当△M=0时,产生π线,为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可在垂直磁场方向看到。 当△M=±1时,产生σ谱线,为圆偏振光。迎着磁场方向观察时,△M=1的σ线为左旋圆偏振光,△M=-1的σ线为右旋圆偏振光。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σ线时,为振动方向垂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 3. 能级3S13P2 L01 S11 J12 g23/2 M10-1210-1-2 Mg20-233/20-3/2-3汞原子的绿光谱线波长为,是由高能级{6s7s}S1到低能级{6s6p}P2能级之间的跃迁,其上下能级有关的量子数值列在表1。3S1、3P2表示汞的原子态,S、P分别表示原子轨道量子数L=0和1,左上角数字由自旋量子数S决定,为(2S+1),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 在外磁场中能级分裂如图所示。外磁场为0时,只有的一条谱线。在外场的作用下,上能级分裂为3条,下能级分裂为5条。在外磁场中,跃迁的选择定则对磁量子数M的要求为:△M=0,±1,因此,原先的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中分裂为9条谱线。 9条谱线的偏振态,量子力学理论可以给出: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9条分裂谱线的强度(以中心谱线的强度为100)随频率增加分别为,,75,75,100,75,75,,. 标准具 本实验通过干涉装置进行塞曼效应的观察。我们选择法布里-珀罗标准具(F-P标准具)作为干涉元件。F-P标准具基本组成:两块平行玻璃板,在两板相对的表面镀有较高反射率的薄膜。 多光束干涉条纹的形成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书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姓名:梁智健 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66班 学号:5901216163 台号:22 时间:2017-10-16 实验教室:309 【实验目的】 1、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h。 2、了解光电效应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3、学会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4、研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及光电特性。 【实验仪器】 1.光电效应测定仪 2.光电管暗箱 3.汞灯灯箱以及汞灯电源箱。 【实验原理】 1、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只有部分以热的形式被 物体所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 为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这 些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 称为光电效应。在光电效应这一 现象中,光显示出它的粒子性, 所以深入观察光电效应现象,对 认识光的本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普朗克常数h是1900年普朗克 为了解决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时提 出的“能量子”假设中的一个普

适常数,是基本作用量子,也是粗略地判断一个物理体系是否需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的依据。 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即频率为v 的光子其能量为h v ?。当电子吸收了光子能量h v ?之后,一部分消耗与电子的逸出功W ,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的动能212 m v ?,即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12m hv mv W =+(1) 2、光电效应的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GD 是光电管, K 是光电管阴极,A 为光电管阳 极,G 为微电流计,V 为电压表, E 为电源,R 为滑线变阻器,调 节R 可以得到实验所需要的加 速电位差AK U 。不同的电压AK U ,回路中有不同的电流I 与之对 应,则可以描绘出如图2所示的 AK U -I 伏安特性曲线。 (1)饱和电流的强度与光强成 正比 加速电压AK U 越大,电流I 越大,当AK U 增加到一定值后,电流达到最大值H I ,H I 称为饱和电流,而且H I 的大小只与光强成正比。 (2)遏制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如图3所示,电源E 反向连接,即当加速电压AK U 变为负值时,电流I 会迅速较少,当加速电压AK U 负到一定值Ua 时,电流0I =,这个电压Ua 叫做遏制电压,4所示。 212 a mv e U =?(2)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WPZ-Ⅲ型塞曼效应仪和利用其研究谱线的精细结构。 2.了解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的结构和原理及利用它测量微小波长差值。 3.观察汞546.1nm (绿色)光谱线的塞曼效应,测量它分裂的波长差,并计算电子的荷质比的实验值和标准值比较。 2、实验原理 处于磁场中的原子,由于电子的j m 不同而引起能级的分裂,导致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产生分裂的现象就成为塞曼效应。下面具体给出公式推导处于弱磁场作用下的电子跃迁所带来的能级分裂大小。 总磁矩为 J μ 的原子体系,在外磁场为B 中具有的附加能为: E ?= -J μ *B 由于我们考虑的是反常塞曼效应,即磁场为弱磁场,认为不足以破坏电子的轨道-自旋耦合。则我们有: E ?= -z μB =B g m B J J μ 其中z μ为J μ 在z 方向投影,J m 为角动量J 在z 方向投影的磁量子数,有12+J 个值,B μ= e m eh π4称为玻尔磁子,J g 为朗德因子,其值为 J g =) 1(2) 1()1()1(1++++-++ J J S S L L J J 由于J m 有12+J 个值,所以处于磁场中将分裂为12+J 个能级,能级间隔为B g B J μ。当没有磁场时,能级处于简并态,电子的态由n,l,j (n,l,s )确定,跃迁的选择定则为Δs=0, Δl=1±.而处于磁场中时,电子的态由n,l,j,J m ,选择定则为Δs=0,Δl=1±,1±=?j m 。 磁场作用下能级之间的跃迁发出的谱线频率变为: )()(1122' E E E E hv ?+-?+==h ν+(1122g m g m -)B μB 分裂的谱线与原谱线的频率差ν?为: ν?=' ν-ν=h B g m g m B /)(1122μ-、 λ?= c ν λ?2 =2λ (1122g m g m -)B μB /hc =2 λ (1122g m g m -)L ~

低温实验讲义_霍尔效应测量汇编

实验8—1变温霍尔效应 引言 1879年,霍尔(E.H.Hall)在研究通有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情况时,发现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产生了电动势,这个电磁效应称为“霍尔效应”。在半导体材料中,霍尔效应比在金属中大几个数量级,引起人们对它的深入研究。霍尔效应的研究在半导体理论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直到现在,霍尔效应的测量仍是研究半导体性质的重要实验方法。 利用霍尔效应,可以确定半导体的导电类型和载流子浓度,利用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联合测量,可以用来研究半导体的导电机构(本征导电和杂质导电)和散射机构(晶格散射和杂质散射),进一步确定半导体的迁移率、禁带宽度、杂质电离能等基本参数。测量霍尔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杂质电离能及迁移率的温度特性。 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霍尔器件,可用于磁场和功率测量,也可制成开关元件,在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中霍尔效应的产生原理,霍尔系数表达式的推导及其副效应的产生和消除。 2.掌握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数据处理判别样品的导电类型,计算室温 下所测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 3.掌握动态法测量霍尔系数(R H)及电导率(σ)随温度的变化,作出R H~1/T,σ~1/T曲 线,了解霍尔系数和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霍尔器件的应用,理解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实验原理 1.半导体内的载流子 根据半导体导电理论,半导体内载流子的产生有两种不同的机构:本征激发和杂质电离。 (1)本征激发 半导体材料内共价键上的电子有可能受热激发后跃迁到导带上成为可迁移的电子,在原共价键上却留下一个电子缺位—空穴,这个空穴很容易受到邻键上的电子跳过来填补而转移到邻键上。因此,半导体内存在参与导电的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这种不受外来杂质的影响由半导体本身靠热激发产生电子—空穴的过程,称为本征激发。显然,导带上每产生一个电子,价带上必然留下一个空穴。因此,由本征激发的电子浓度n和空穴浓度p应相等,并统称为本征浓度n i,由经典的玻尔兹曼统计可得 n i=n=p=(N c N v)1/2exp(-E g/2k B T)=K’T3/2 exp(-E g/2k B T) 式中N c,N v分别为导带、价带有效状态密度,K’为常数,T为温度,E g为禁带宽度,k B为玻尔兹曼常数。 (2)杂质电离 在纯净的第IV族元素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微量III或V族元素杂质,称为半导体掺杂。掺杂后的半导体在室温下的导电性能主要由浅杂质决定。 如果在硅材料中掺入微量III族元素(如硼或铝等),这些第III族原子在晶体中取代部

大物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试验名称: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h 实验目的:是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和测定光电管的 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8.2.1-1所示。其中S 为真空光电管,K 为阴极,A 为阳极。当无光照射阴极时,由于阳极与阴极是断路,所以检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当用一波长比较短的单色光照射到阴极K 上时,形成光电流,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变化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8.2.1-2所示。 1.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和值I H ,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当U= U A -U K 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U a 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频率之间的关系 当U=U a 时,光电子不再能达到A 极,光电流为零。所以电子的初动能等于它克服电场力作用的功。即 a eU mv =2 2 1 (1) 根据爱因斯坦关于光的本性的假设,每一光子的能量为hv =ε,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光波的频率。所以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光子的能量不同。光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h ν之后,一部分消耗于克服电子的逸出功A ,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A mv hv += 22 1 (2) 式(2)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3. 光电效应有光电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的频率0v v <时,不论用多强的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式(2), h A v = 0,ν0称为红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提供了测普朗克常量的一种方法:由式(1)和(2)可得: A U e hv +=0,当用不同频率(ν1,ν2,ν3,…,νn )的单色光分别做光源时,就有 A U e hv +=11 A U e hv +=22 ………… A U e hv n n += 任意联立其中两个方程就可得到 j i j i v v U U e h --= )( (3) 由此若测定了两个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所对应的遏止电位差即可算出普朗克常量h ,也可由ν-U 直线的斜率求出h 。 因此,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的关键在于获得单色光、测得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确定遏止电位差值。 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 1. 在577.0nm 、546.1nm 、435.8nm 、404.7nm 四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h 。 本实验所用仪器有:光电管、单色仪(或滤波片)、水银灯、检流计(或微电流计)、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计等. j i j i v v U U e h --= )(,求斜率,得到普朗克常量h. 入射光波长λ/nm 365nm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98010

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摘要: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关键词: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 一.引言 【实验背景】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 )、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霍尔效应基本原理,了解霍尔元件的基本结构; 2. 学会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电导率、迁移率等参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所产生的系统误差的实验方法。 4.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分布。 二、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如图1所示。当载流子所受的横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故有 B e eE H v = 其中E H 称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设试样的宽度为b , ? a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 bd ne t lbde n t q I S v =??=??=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比例系数R H =1/ne 称为霍尔系数。 1. 由R H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2. 由R H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e R n H ?= 1 (4) 3. 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 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μσne = (5) 即σμ?=H R ,测出σ值即可求μ。 电导率σ可以通过在零磁场下,测量B 、C 电极间的电位差为V BC ,由下式求得σ。 S L V I BC BC s ?= σ(6) 二、实验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产生霍尔效应的同时,因伴随着多种副效应,以致实验测得的霍尔电极A 、A′之间的电压为V H 与各副效应电压的叠加值,因此必须设法消除。 (1)不等势电压降V 0 如图2所示,由于测量霍尔电压的A 、A′两电极不可能绝对对称地焊在霍尔片的两侧,位置不在一个理想的等势面上,Vo 可以通过改变Is 的方向予以消除。 (2)爱廷豪森效应—热电效应引起的附加电压V E 构成电流的载流子速度不同,又因速度大的载流子的能量大,所以速度大的粒子聚集的一侧温度高于另一侧。电极和半导体之间形成温差电偶,这一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V E ,如果采用交流电,则由于交流变化快使得爱延好森效应来不及建立,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能斯托效应—热磁效应直接引起的附加电压V N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资料参考)

塞 曼 效 应 实 验 报 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21209030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P.Zeeman )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变温霍尔效应.

变温霍尔效应 如果在电流的垂直方向加以磁场,则在同电流和磁场都垂直的方向上,将建立起一个电场,这种现象称为霍耳效应。霍尔效应是1879年霍耳在研究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的,对分析和研究半导体材料的电输运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霍耳效应不仅用来确定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利用霍耳效应制备的霍耳器件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变温霍尔效应测量可以确定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霍耳迁移率和电导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材料的禁带宽度、施主或受主杂质以及复合中心的电离能等。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低温实验中的低温温度控制和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掌握利用霍尔效应测量材料的电输运性质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3.验证P型导电到N 型导电的转变。 二 实验原理 1.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浓度 没有人工掺杂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本征半导体中的原子按照晶格有规则的排列,产生周期性势场。在这一周期势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能级展宽成准连续的能带。束缚在原子周围化学键上的电子能量较低,它们所形成的能级构成价带;脱离原子束缚后在晶体中自由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构成导带,导带和价带之间存在的能带隙称为禁带。当绝对温度为0 k时,电子全被束缚在原子上,导带能级上没有电子,而价带中的能级全被电子填满(所以价带也称为满带);随着温度升高,部分电子由于热运动脱离原子束缚,成为具有导带能量的电子,它在半导体中可以自由运动,产生导电性能,这就是电子导电;而电子脱离原子束缚后,在原来所在的原子上留下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的缺位,通常称为空穴,它所占据的能级就是原来电子在价带中所占据的能级。因为邻近原子上的电子随时可以来填补这个缺位,使这个缺位转移到相邻原子上去,形成空穴的自由运动,产生空穴导电。半导体的导电性质就是由导带中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价带中带正电荷的空穴的运动所形成的。这两种粒子统称载流子。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称为本征载流子,它主要是由于从外界吸收热量后,将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其结果是导带中增加了一个电子而在价带出现了一个空穴,这一过程成为本征激发。所以,本征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的浓度相同,本征载流子浓度仅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如材料种类和禁带宽度)及外界的温度。 为了改变半导体的性质,常常进行人工掺杂。不同的掺杂将会改变半导体中电子或空穴的浓度。若所掺杂质的价态大于基质的价态,在和基质原子键合时就会多余出电子,这种电子很容易在外界能量(热、电、光能等)的作用下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运动的电子(导带电子),所以它的能级处在禁带中靠近导带底的位置(施主能级),这种杂质称为施主杂质。施主杂质中的电子进入导带的过程称为电离过程,离化后的施主杂质形成正电中心,它所放出的电子进入导带,使导带中的电子浓度远大于价带中空穴的浓度,因此,掺施主杂质的半导体呈现电子导电的性质,称为n型半导体。施主电离过程是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并在导带中形成电子的过程,跃迁所需的能量就是施主电离能;反之,若所掺杂质的价态小于基质的价态,这种杂质是受主杂质,它的能级处在禁带中靠近价带顶的位置(受主能级),受主杂质很容易被离化,离化时从价带中吸引电子,变为负电中心,使价带中出现空穴,呈空穴导电性质,这样的半导体为p型半导体。受主电离时所需的能量就是受主电离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一、实验名称: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二、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2、测量霍尔元件的、曲线,了解霍尔电压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直螺线管的励磁电流间的关系;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及分布;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 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四、实验原理: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 所示。半导体样品,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在z 方向加磁场,则在y 方向即样品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设为霍尔电场,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样品的宽度为,厚度为,载流子浓度为,则有:(1-1) 因为,,又根据,则(1-2)其中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以及知道和,可按下式计算:(1-3)(1-4)为霍尔元件灵敏度。 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1)由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 所示的和的方向(即测量中的+,+),若测得的 <0(即A′的电位低于A 的电位),则样品属N 型,反之为P 型。(2)由求载流子浓度,即。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之间有如下关系:(1-5)2、霍尔效应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上述推导是从理想情况出发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产生上述霍尔效应的同时还伴随产生四种副效应,使的测量产生系统误差,如图 2 所示。 (1)厄廷好森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电子实际上并非以同一速度v 沿y 轴负向运动,速度大的电子回转半径大,能较快地到达接点3 的侧面,从而导致3 侧面较4 侧面集中较多能量高的电子,结果3、4 侧面出现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 可以证明。的正负与和的方向有关。(2)能斯特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焊点1、2 间接触电阻可能不同,通电发热程度不同,故1、2 两点间温度可能不同,于是引起热扩散电流。与霍尔效应类似,该热扩散电流也会在 3、4 点间形成电势差。 若只考虑接触电阻的差异,则的方向仅与磁场的方向有关。(3)里纪-勒杜克效应产生的电势差。上述热扩散电流的载流子由于速度不同,根据厄廷好森效应同样的理由,又会在3、4 点间形成温差电动势。的正负仅与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4)不等电势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制造上的困难及材料的不均匀性,3、4 两点实际上不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只要有电流沿x 方向流过,即使没有磁场,3、4 两点间也会出现电势差。的正负只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综上所述,在确定的磁场和电流下,实际测出的电压是霍尔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2014年3月16日

塞曼效应实验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通过塞曼效应仪与一些观察装置观察汞(Hg)546.1nm谱线(3S1→3P2跃迁)的塞曼分裂,从理论上解释、分析实验现象,而后给出横效应塞满分裂线的波数增量,最后得出荷质比。 【关键词】:塞曼效应、汞546.1nm、横效应、塞满分裂线、荷质比 【引言】: 塞曼效应是原子的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出现分裂的现象,是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发现的。首先他发现,原子光谱线在外磁场发生了分裂;随后洛仑兹在理论上解释了谱线分裂成3条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在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很多原子的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有别于前面的分裂情况,更为复杂,称为反常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的发现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磁矩的空间量子化,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利用塞曼效应可以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在天体物理中,塞曼效应可以用来测量天体的磁场。本实验采取Fabry-Perot(以下简称F-P)标准具观察Hg的546.1nm谱线的塞曼效应,同时利用塞满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 【正文】: 一、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的作用 (1)原子总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 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方向旋进,也就是总角动量(P J)绕磁场方向旋进。 (2)磁矩在外磁场中的磁能:

由于或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所以其在磁场方向分量也量子化: ∴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引起的附加能量 M为磁量子数 g为朗道因子,表征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的关系,g随耦合类型不同(LS耦合和jj耦合)有两种解法。在LS耦合下: 其中: L为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S为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J为总角动量量子数 M只能取J,J-1,J-2 …… -J(共2J+1)个值,即ΔE有(2J+1)个可能值。 无外磁场时的一个能级,在外磁场作用下将分裂成(2J+1)个能级,其分裂的能级是等间隔的,且能级间隔 2、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 基本出发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