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个案工作 接案报告

个案工作 接案报告

接案报告

案主姓名:李** 性别:男年龄:47岁

婚姻状况:已婚教育程度:高中

职业:无工作性质:无

案例背景:

1.开个案工作的日期:2011年4月16日

2.接触的性质与次数

第一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11年4月16日

(3.)会谈时间:上午10:00~10: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介入目标:

a自我介绍并介绍机构和服务理念;

b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c收集部分资料。

3.案主呈现的表面问题

陈先生多年前因车祸高位截肢,丧失劳动力在家卧床休息,从此认为自己是个废人。上有80岁得老母,下有8岁的中度智力障碍女儿。自己和女儿都需要母亲照顾,家里的经济重担落在一个月收入850块钱的妻子身上。几天前,陈先生母亲摔跤造成骨折,进入医院,家中陷入困境。使得陈先生异常苦恼,认为自己是家中的累赘,多次表明想要自杀。

4.简单的个人社会历史

陈先生自幼丧父,高中毕业后,为补贴家用便进入社会。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在朋友圈中口碑都不错,03年,陈先生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妻子赵梅(化名),相恋几个月后,在双方亲朋好友的祝福下结婚,第二年生了女儿小丽(化名)。陈先生为给妻女和母亲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便在两位朋友邀请下经商。在一次外出拜访客户途中,陈先生与朋友所乘坐的客车与一辆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相撞,陈先生的两位朋友当场死亡,而陈先生也因此而高位截肢。从此常年呆在家中休息,人也变得自卑起来。

5.案主的身体与精神状态

由于高位截肢,陈先生不得不卧床在家,甚至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基本上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别人的帮忙。这让陈先生感到痛苦和自责。几天前,陈先生母亲摔跤造成骨折,这让陈先生的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自责,自卑,愧疚压得陈先生几乎喘不过气来。

6.生活环境状况

陈先生家现住在一个不足60平米的平房内,屋里摆放散乱,家具简陋,电器除了电灯外,就只剩下一台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小小的电风扇,在墙角处摆放着一个好友们出钱买的电话,房外不远处是一个垃圾场,不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7.经济状况

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靠妻子赵梅(化名)给人做清洁得来的微薄的工资850块钱过日,经常是入不敷出,常常需要亲戚朋友的接济。

8.家庭结构、关系及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关系图

9.工作人员对个案中案主个人/家庭的评估,需要改变的地方

家庭问题:陈先生丧失劳动力,母亲年纪大,唯一的女儿有中度智障,全家的经济压力都压在妻子身上。

心理问题:陈先生过度的自责,认为自己是家里的累赘自责,自卑,愧疚一直压抑在陈先生的心头,并且有自杀倾向。

学习问题:由于陈先生女儿中度智障,没有学校愿意收她。

经济问题:家中唯一经济来源都在妻子身上,但远不能满足家里的开销。

改变的优先次序:家庭问题、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学习问题

案主个人/家庭处理解决问题的资源:社会福利机构、亲戚、朋友、社会大众

10.跟进计划及辅导目标

服务计划:1.总目标,引导案主走出残疾的阴影,帮助案主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培养积极地生活态度。并在服务过程中调动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帮助案主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以及困扰。2.具体计划:(1.)与案主初步接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针对案主现在家庭的状况,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如:帮忙照顾案主母亲,女儿等,并不时的对案主进行开导(3.)经过了一些时间的了解,开始正式对案主进行心理上的影响,帮助其走出残疾的阴影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4.)协助案主咨询办理国家对困难家庭的补助。(5.)在案主思想状态有了改变后,鼓励案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重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6.)回顾整个个案服务过程,与案主一起找到服务过程中得到的进步,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鼓励案主,对案主进行赞扬和肯定。制定未来的服务计划。

11.其它重要资料(如有)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宋女士,35岁。 服务对象于2002年新婚,在2003年生育了一个女孩子,无业。08年户口从安徽迁入社区,婆婆和他们住一起。2010年2 月,案主主动向社区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她婆婆要求她再生育一个孩子;二是,婆媳关系不好导致了夫妻关系也不和睦;三是,现在没有工作,请求帮助就业。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由于是新迁入的居民,身边没有亲人朋友,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二、问题分析 案主是在迁户口的时候,受到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因是外省迁入的,手续较多,在此过程中和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案主是在第一次服务的基础上求助于社工,因有了上一次关系的建立与了解,社工和案主经过面谈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通过交流面谈及评估问题后,服务双方共同决定,此次的服务着重于帮助案主解决由于自身、客观等原因造成家庭矛盾的目标功能。 (一)情绪困扰问题 由于案主年纪较轻,常年在家,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又是新入住的新居了,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倍感孤独,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此外,工作人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理清思路,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此次求助时,案主明确提出了希望社工帮助解决的三个问题:生育问题,家庭关系的改善,就业问题。社工应力求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案主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 (三)优先排序理念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案主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个事件引起的困难而不知道如何解决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必须按照轻重缓急对这些问题进行先后排序,较为紧急重要的、可行性高的优先解决,而其他相对较为次要的可以排在后面解决。首先要解决婆媳关系,电后再解决就业问题。 (四)支持系统的增强 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由于案主身边没有亲人,支持系统薄弱,因此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

个案工作计划报告

2018个案工作计划报告. 一、背景资料 案主小苏(化名),今年25岁。20xx年小苏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专业也很不错,但是换了五六个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一份只坚持了3个月。后来,小苏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从此他就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 简单与小苏谈话后得知,小苏不满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相处不太融洽。他说:“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就不说话,其他时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点交流,可能他们也会觉得我比较不爱说话吧。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就是很压抑,特别难受。感觉难以和他们交往。”说话过程中小苏故意挡着脸,像一个屏障。他坦言:“这样会觉得安心一点,和周围世界有一个缓冲。可能是有点自卑吧。 而从高中同学小王讲述得知:小苏是新转来的同学,刚好考试的时候用铅笔涂答题卡,我无意中看到小苏拿了一只铅笔用手在剥,用牙齿在咬,一个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儿,走过去看了原来是没有工具去削笔。小苏解释:害怕去和周围不熟悉的同学接触,因为不熟悉,所以也就没法借。 苏妈妈说,小苏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没有什么朋友,放假的时候小苏就是经常呆在屋子里,很少出去。但是苏妈妈也很少对他有什么要求,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虽然是小孩,也有独立意识,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他,所以也没有强制他与别的小朋友出去玩

之类的。 小苏觉得自己的性格与从小妈妈对自己过于冷漠有很大关系:“在我感觉,母亲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很少表达感情,也很少关心我的感情,小时候谈稍微深入一点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从来不来考虑到我的心情。”“她做事情,从来没有我插手的余地,或者没有去插手的必要。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么都没办法给她做。”在自己不满3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离婚了。妈妈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和自己交流的时间就非常少,即使周末去公园玩,妈妈也只是在旁边看着,从来不和自己一起玩。“我知道母亲不容易,就想帮帮忙,但是总觉得母亲拒自己于千里之外。” 现在在家里,小苏每天对着电脑,很少做家务,晚睡晚起,妈妈下班做菜给他吃。 (注:案例来源为本博客,感谢沈狄姐上传的案例) 二、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三、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对于工作不满意,有自我放弃的倾向 表现为:经常更换工作,每份工作坚持的时间都很短;在工作中并没有感到愉快或有成就感;现已放弃工作在家,处于待业状态原因:性格过于内向,导致与周围同事的接触和交流过少,人际交往形成障碍,致使其更加孤立并倍感压抑,越来越逃避工作与各种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个案工作接案评估报告

个案接案评估报告 1、有关主要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的姓名:小琪 *性别/年龄:女/20岁 *婚姻状况:未婚 *面谈的日期、时间、地点及总共面谈时间: 2013年4月5日下午3:00—4:20,机构面谈A室 *面谈的次数:第 1 次 2、是次面谈的目标 1)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2)了解案主的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史。 3、面谈内容及过程 这次面谈主要围绕着案主的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史作为面谈的焦点内容。通过访谈得知,案主是一名独生女,今年20岁,在一所民办的大专院校读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级文凭,其所读课程的学费是由政府资助的,今年6月毕业。其父亲在公寓做安保的工作,母亲身体病重目前在医院住院。案主的家庭拥有自己购买的住房,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一般,处于工薪阶层。案主在香港出长并在香港长大,其父母也是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案主虽没有去过内地,但对内地的发展及文化比较感兴趣。 案主的母亲由于身体原因,一直就在家庭中做全职煮妇,照顾家庭及案主的成长。案主5岁时,母亲就为她申请到救世军柴湾这家青少年综合服务的会员资格,从此以后案主就经常来这里参加各种活动及做义工,一直到现在。案主和机构的大部分同工都比较熟络,并在服务中心结识了几名人生中“最好”的朋友。案主比较外向、开朗并善于言谈。 在面谈过程中,案主也透露出从小学到大学她在学校的生活中人际关系一直不好,同学们都不大喜欢她,嫌她比较话多,并互相传话排挤她。案主也认为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案主也透露说她在机构中结识了她第一个男朋友,虽然大家都认为不可思议,那个男生怎么会看上她,不过现在她们已经分手了。案主也

还暗示说现在正在卷入到一场“三人恋”的复杂关系中,但具体内容案主不愿多讲。 案主诉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身体就越来越不好,甚至还在她在家中照顾,所以案主一度时间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机构参加活动,也不能做兼职工作。现在案主的母亲病重,并随时准备面临死亡的结果。案主现在住在她母亲的好朋友家看,由其来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待案主的父亲每周休息回家时,她才回到自己的家里住。 案主说五月份考完试就可以顺利毕业了,现在课业也比较紧,希望自己的考试都合格,并顺利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4、面谈后工作员对案主的评估 *案主呈现的问题现况 1)人际交往问题。案主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较差,在读书时都没有同学喜欢她,特别是女同学,大家都觉得她话很多,很讨厌。她自己也没有几个同班好友。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受欢迎。 2)学业压力问题。案主目前在一所学校读高级文凭,今年6月即将毕业,对于最后的学期考试,案主有些担心,特别是会计科目。她不希望自己考试不合格,希望可以在六月顺利毕业。 3)就业压力问题。案主6月毕业后主要面临的是就业压力,案主现在还没有为找工作做准备,因其学习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希望毕业后可以到迪士尼或海洋公园这样的主题公园去工作,因为她有在迪士尼做实习的经历,所以她认为被迪士尼录用的机会会很大。 4)经济压力问题。案主一直说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亲十年前是做金饰加工的技术工作,因为工厂北迁,所以在十年前就在公寓里做安保的工作。母亲因为身体有慢性病,所以一直在家,从没有外出工作过。案主也一直强调不想拿家里的钱生存,想自己挣钱养自己。 5)情感问题。案主说她有一段感情问题,现在已经过去了,中心的许多社工都知道她有这样的一段感情。由于我们的面谈有录音,所以案主不愿意多讲,说有机会私下告诉我。 6)母亲身体健康问题。案主说她母亲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了,目前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本科教学用)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一): 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 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唯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2)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应该对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3)满足学习的需要。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4)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以考虑。 (5)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6)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7)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顾老师点评:除了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关于不同阶段的需要及任务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即可回答此问题。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1)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 (2)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即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3)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4)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顾老师点评:可以将焦点集中在案主及案主所处的关键系统,比如儿童社会化中,对儿童影响大的除了儿童自身的成长外,还有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化主体。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 (3)社会工作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间的紧张关系; (4)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5)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母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的母亲找到一份工作。顾老师点评:这里的介入策略只是大纲性质的,没有具体的操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社工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完整版)个案工作计划书

个案工作计划书建议模板 (此模板根据社会工作实务中DAC模式来撰写,希望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帮助。同学们在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计划书做的更加丰满,并于11月3日上交,各组做简单的PPT即可。祝各位作业愉快) 一、个案背景资料 二、个案资料收集摘要 此处一般可采用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或“预估”一节中提到的其他方式 三、问题分析与诊断 1、案主认识的问题 2、工作人员诊断的问题 3、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四、服务目标: 1、总目标 2、分目标(尽可能按点细分) 五、服务模式及理论基础: 此处要注意的是在罗列所使用的服务模式时要与案例相结合 如下例: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六、介入中的社工理念及技巧 七、介入系统和介入行动 1、介入计划 此处根据资料诊断、问题分析,描述从哪些系统进行介入行动 2、具体实施计划 确定会见期间任务,此处我们设定为5-8次会谈。 同学们要加强此处的设计,在设计会谈内容的时候要构想好访谈提纲,即为了达成此处会谈目的我应该准备问哪些问题设计哪些环节呢? (1)第一次会谈 会谈时间: 会谈地点: 会谈目标: 主要方法: 介入重点: 八、评估结案: 1、评估方法与工具: 1、工作者观察。 2、案主的自述、认同感,对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3、督导老师的检测 2、结案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个案工作案例

协助服务对象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个案介入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王颜(化名) 性别:女 年龄:31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2012年3月,工作员深入趵突泉社区进行社区探访,在与社区居民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社区居民王颜家境比较凄惨,其母亲在她初中阶段因家庭矛盾自杀身亡,父亲再婚重组家庭后,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父亲一家的关系基本中断,今年3月份她父亲因病过世。青少年时期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经历和父亲的去世给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她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与关注。工作员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觉得非常有必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协助她面对及解决生活的困境。在社区居民的引荐下,工作员主动联系王颜向其道明为其提供个案服务的想法,最后在王颜的同意下与其建立了专业服务关系。 2、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与其父亲关系疏离,在父亲重组家庭后基本中断了与父亲的交往;由于长时间与爷爷、奶奶和姑姑生活,所以与近亲属的关系比较密切;服务对象与其丈夫关系亲密,视丈夫为自己生活的唯一支柱;服务对象曾在多家公司打工,由于频频更换工作,很难与同事建立较为深层次关系,没有知心朋友。目前辞去工作住院治疗,与外界联系比较少。 3、情绪状况: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每次提起家庭情况均情绪波动较大,对母亲的思念感很强,对父亲再婚的愤怒难以克制。 4、精神病记录:无精神病史。 5、健康状况:身体状况较差,患骨结核、盆腔积水、甲亢等疾病,6月份病发后开始进行住院治疗。 7、经济状况: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曾在多家公司打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加之住院治疗开支较大和丈夫经济收入的一般化,因此经济压力比较大。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个案工作计划书

个案工作计划书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姓名:姚艳 年龄:年满16岁 婚姻状况:未婚 职业:服装店员工 家庭背景:家庭条件优异,父母宠爱有加,在遇到李京前是个听父母话、好好学习的乖乖女。 背景材料:姚艳,高中辍学。其男友李京20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在家,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常年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姚艳认识了李京,姚艳在网上认识了李京,在一些聊天中对李京的经历深感同情,与之发展成恋爱关系。在与李京交往的这段时间里,因为父母反对,曾经多次自杀并且离家出走。原本上学的她辍学后在服装店打工,她的工资是她和李京两个人全部的收入。 姚和李的恋情受到李母的坚决反对。一方面,因李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适宜恋爱和结婚,李母十分担心儿子的身体,坚持认为姚艳会害了李京;另一方

面,李母认为正是因为姚艳的出现迷惑了儿子,使原本乖巧听话的儿子不再听母亲的话,甚至对母亲持刀相向。 姚艳的父亲对于女儿的恋情很不认同,认为李京之所以要和自己的女儿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对女儿的依赖。更让姚先生感到生气的是自己养了十几年的女儿竟然会为了李京离开自己的父亲,甚至是为了所谓的爱情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因而姚先生希望女儿能够离开李京,回到学校中继续读书。 二、案主问题: 主要问题: 1、自杀问题,在与李京交往的过程中曾经自杀八次,多次离家出走。 2、辍学问题:为了和李京在一起而辍学,到服装店卖衣服。 相关问题: 1、曾近也想过要和李京分手,但是做不到,还是放不下李京。 2、父亲为了女儿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生气,家庭关系紧张。 3、李母坚决反对李京和姚艳在一起,李母与姚艳关系紧张。 三、工作目标 直接目标:帮助案主解决因为父母反对她与李京在一起而屡次自杀且辍学的问题。 中间目标: 1、使案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命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 2、是案主认识到她现在为这段感情的付出是不值得的; 3、缓和案主与家人的关系; 4、恢复学业。 四、分析治疗理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针对姚艳的情况,决定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姚艳存在不正确的认知:1、她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生命之于它来说是一种责任。2、她没有认识到学业对她今后人生的重要作用。3、她的恋爱观存在偏差。正是这些不正确的认知使得姚艳做出了为了爱情付出生命、放弃学业、离开父母的不理智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认为人的认知决定其行为,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就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工作的入手点,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特定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人调动内在和外在的资源,解决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使个人的社会生活更加美满。 个案工作的特点:(一)注重以人为工作对象 (二)注重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助人关系 (三)注重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调整,兼顾形成问题的内因与外因 (四)重视知识基础 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个案工作是在心理、物质、生活上;心理治疗针对有亚种的心理困扰或疾病的人。 2.工作方式。个案工作是资源取向;心理治疗是问题取向。 3.知识背景。个案工作是社会、文化方面;心理治疗是医学方向。 个案工作简史 1.萌芽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初个案工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英国早期救助贫民的工作中代表人物:玛丽里士满(第一个提出个案工作概念)1819年查默斯提出“程序指引”的救济理论。贡献: a.强调激励和自主的工作原则 b.重视对于案主自然资源的利用 c.是最早的个案工作实践者 d.重视对于工作者的挑选和培训 2.初步专业化: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 3.专业化: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一战) 4.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 个案工作的目标 宏观: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微观:帮助个人发挥潜能,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中级目标:回复自主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基本目标: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人在情境中: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长的互动中个,只有结合人和环境的互动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理解人的行为。提醒个案工作者在考虑案主的问题时,除了案主自身的原因,也要考虑案主所处的环境。 接纳与非评判:个案工作者把案主作为一个有独立意志和权利受到尊重的服务对象来接受成人其有独特的个性、气质、观念和行为能力。 当事人自决:在个案中做的过程中成人当事人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需求,所以个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权利,承认他的需要,协助他运用适当的资源发挥自我潜能达成自我决定。 当事人自决不是绝对的 能导致监禁和犯罪的行动 由于虐待儿童,导致对儿童监护权的丧失 对离家出走或者习惯性逃学的学生 当事人生理或者心理上缺乏做决定的能力等 个案工作的技巧是一种实务工作的内涵,结合知识与价值观,并转化成关怀与满足需求的行动;亦或者一种引导完成特殊目标或活动的组织行为。 个案会谈的技巧: 1.非语言行为的观察 2.支持性技巧:表达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支持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

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 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文案

十七社区“暖夕阳”社会工作助老服务 项目个案工作案例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资料 侯某,男,1939年7月17日出生,小学文化,丧偶,退休前系122团退休工人,现居住在17小区44栋431室。 (二)背景情况 1、家庭情况:老伴于2010年12月28日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夫妻二人育有3个女儿,经济情况尚好。大女儿在122团防疫站工作,现在天富名城购买房屋;二女儿在122团医院工作,;小女儿现在132团团场种地。三个女儿因工作、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经常回家陪伴。 2、个人工作经历:1956年从河北老家参军入伍,1960年2月至1961年9月从张掖转到工农兵司令部服役。退伍转业后自流到122团在机务上工作。1999年退休后于2004年与退休的老伴在17小区购房并搬来居住。2003年3月老伴查出患有肝癌,到12月去世期间一直由侯某悉心照料。 (三)独居老人面临的问题分析有: 1、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独居老人由于丧偶,且子女因工作长期在团场工作,又因为现在社会转化——“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居民楼中居住人员比较混杂,相互之间不认识。人与人交流较少。 2、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老人独自生活多年,因腿部疾病以致入厕时蹲起困难,有自卑感,不愿与社会接触,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是得过且过、消极面对。子女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老伴的去世、家庭的分

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 的照顾和关心,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3、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长期独居他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心里渴望有人能够陪伴。 (四)老人自身的优点和资源: 独居老人侯某爱好吹口琴,可以让老人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年轻时喜欢跳交谊舞,以此为媒介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融入到社区大家庭的生活中来。 (五)、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对事物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二、制定计划 社会工作者多次上门探访独居老人侯某,通过多次交谈首先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开展个案工作,制定个案工作方案如下: (一)方案目标 近期目标: 1、帮助老人调整自身心理情绪,使精神得到抚慰,并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排解独居老人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导致的情绪的低落,让独居老人多回忆一些生活的乐趣。鼓励独居老人积极面对疾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的方法有社会工作者与独居老人的个案访谈,以及通过家庭会谈

2020个案工作计划报告(标准版)

编号:YB-JH-0002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个案工作计划报告(标准 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2020个案工作计划报告(标准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一、背景资料 案主小苏(化名),今年25岁。20xx年小苏毕业于一所重点 大学,专业也很不错,但是换了五六个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 一份只坚持了3个月。后来,小苏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 己关在房间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从此他就成了妈妈的一块心 病。 简单与小苏谈话后得知,小苏不满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 同事相处不太融洽。他说:“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就不说话, 其他时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点交流,可能他们也会觉得我比较不 爱说话吧。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就是很压抑,特别难受。感觉难 以和他们交往。”说话过程中小苏故意挡着脸,像一个屏障。他坦 言:“这样会觉得安心一点,和周围世界有一个缓冲。可能是有点 自卑吧。

3个案工作程序之接案

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个案工作 院(部):法政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班级:社会工作132班 学生姓名:李燕李云云 学号:20131312038 20131312035 指导教师:张干群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

实验名称个案工作程序——接案实验设备中央控制系统 实验目的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理解接案的内容,掌握接案的技巧,体会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和建立关系的过程 实验过程及内容 服务对象:大四,女,22岁,社会工作专业,从前一直全力以赴准备考研,但从11 月中旬开始,状态开始不好。一是到现在还没有把专业课看完一遍,目前感觉记忆力下降,以前看两遍就能记住的东西现在要看好久,还不一定能记下来。考研的路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困难的多。二是遭遇感情挫折。一直若即若离的恋爱现在彻底结束了,虽在意料中却也有很多的不舍与难过。于是昨晚下定决心放弃考研,但是今天早上又觉得有些不甘,就这样放弃了吗? 具体实验过程: 实验的准备阶段:案例(如上),地点(社工实验室),角色扮演(李燕——工作者李云云——服务对象) 2、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会谈(会谈记录如下) 3、实验总结阶段:小组同学分享交流 会谈记录 工作者:你好,李女士,我是这里的个案工作者李燕。 服务对象:你好。 工作者:李女士,您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 服务对象:我最近心里很烦,想找个人聊聊,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你会不会告诉其他人,这样就会有很多人知道我的事了。 工作者:这您可以放心,我们这个工作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尊重和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访谈记录之类的都是为了档案保存,都采取保密工作,这个绝对不会有外泄的风险的,你可以放心。

个案工作计划书例文2020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