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潮湿的心

潮湿的心

潮湿的心
潮湿的心

潮湿的心演唱:龚玥

是什么淋湿了我的眼睛

看不清你远去的背影是什么冰冷了我的心情

握不住你从前的温馨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宁听不清自己哭泣的声音是雨伞美丽了城市的风景留不住身边匆忙的爱情谁能用爱烘干我

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谁能用心感受我

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谁能用爱烘干我

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谁能用心感受我

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

是什么淋湿了我的眼睛

看不清你远去的背影是什么冰冷了我的心情

握不住你从前的温馨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宁听不清自己哭泣的声音是雨伞美丽了城市的风景留不住身边匆忙的爱情谁能用爱烘干我

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谁能用心感受我

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谁能用爱烘干我

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谁能用心感受我

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爱的世界只有你

你始终出现我梦里爱你爱的那么神秘想你的时候

感觉是那么的甜蜜就像春风掠过心底

我许下心愿在心里就这样一直陪伴你孤单的时候

想起深爱着我的你就像花儿开在心里

爱着你爱着你

就这样爱着你春风化作相思的雨在爱情的世界里你就是我的唯一一生一世把你珍惜

我许下心愿在心里就这样一直陪伴你孤单的时候

想起深爱着我的你就像花儿开在心里

爱着你爱着你

就这样爱着你春风化作相思的雨

在爱情的世界里你就是我的唯一一生一世把你珍惜

我许下心愿在心里就这样一直陪伴你

孤单的时候

想起深爱着我的你就像花儿开在心里

爱着你爱着你

就这样爱着你

春风化作相思的雨在爱情的世界里你就是我的唯一一生一世把你珍惜一生一世把你珍惜

美酒加咖啡

我只要喝一杯

想起了过去

又喝了第二杯明知道爱情像流水管他去爱谁

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

我并没有醉

我只是心儿碎

开放的花蕊

你怎么也流泪如果你也是心儿碎陪你喝一杯

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

我并没有醉

我只是心儿碎

开放的花蕊

你怎么也流泪如果你也是心儿碎陪你喝一杯

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

一杯再一杯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

云的心里全都是雨滴滴全都是你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

云在风里伤透了心不知又将吹向哪儿去吹啊吹吹落花满地找不到一丝丝怜惜飘啊飘飘过千万里苦苦守候你的归期每当天空又下起了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每当心中又想起了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

云在风里伤透了心不知又将吹向哪儿去吹啊吹吹落花满地找不到一丝丝怜惜飘啊飘飘过千万里苦苦守候你的归期每当天空又下起了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每当心中又想起了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吹啊吹吹落花满地找不到一丝丝怜惜飘啊飘飘过千万里苦苦守候你的归期每当天空又下起了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每当心中又想起了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每当心中又想起了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需要知道的29条原则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需要知道的29条原则 1、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强调“个体化”; 2、尽可能采用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3、许多中成药缺乏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疗效性证据; 4、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结局差异性很大,在治疗的开始很难预测,任何治疗方案都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摸索的成分,在选定就诊的机构和医生之后请不要频繁更换; 5、治疗的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患者的个性、疾病问题本身、患者的努力、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强度以及医患关系的强度; 6、“不治疗”有时也是一种治疗的选择,最好与专业医生讨论后作出选择; 7、对于那些社会功能良好的轻症患者,可能只需要观察和等待,让时间去治愈,尝试减轻压力、获得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8、对于那些既往治疗无效或疗效很差的人,停止干预一段时间也是重要的; 9、对于重性疾病需要尽早处理,等待的时间越久,可能治疗起来越困难; 10、不要羞于寻求帮助,如果存在消极观念,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人和朋友,及时联系心理卫生科医生; 11、选定了医生之后,请全身心地投入治疗,你投入得越多,治疗带来的回报就会越多; 12、心理治疗通常是治疗轻中度精神心理问题的最佳方法,也能够帮助人们应对更严重的问题; 13、精神科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重性疾病患者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些中等程度病情的患者也往往是需要的,当病情持续并且对心理治疗没有反应时,就需要考虑精神科药物治疗; 14、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正念治疗、森田疗法都非常不错,心理治疗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专长以及来访者的情况综合运用一些治疗方法,灵活地在特定的时间应用于特定的患者; 15、良好的医患关系比任何特殊治疗方法都更为重要,在选定医生后请主动参与治疗,医患共同努力; 16、心理治疗的大部分获益来自于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治疗时学到的方法,及时完成治疗师布置的作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

病人心理(教案)

病人心理 主要内容 患病、病感与病人 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 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 一、患病、病感与病人 1、患病 患病包括客观性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主观性的病感以及社会功能异常三方面表现。但三者可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和具备。客观性改变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验,主观性病感则不能直接验证。 2、病感 病感是以一定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的心身状态。它可以源于内在的客观病变,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引起。 3、病人 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 二、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 病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又称为病人角色。是社会角色的一种特殊类型。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每种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通过角色期待体现。 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人们对占有特定位置的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期望。 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指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其行为必须随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现象。 角色适应与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能随着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表现为角色适应,否则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三种类型: 1、自我角色冲突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 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 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矛盾。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角色缺如未意识到有病或持否认态度; 角色强化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 角色消退从病人角色过早转为常态角色; 角色恐惧对疾病过度惧怕、担忧;

慢性病病人心理问题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6095587.html, 慢性病病人心理问题多 作者:陈福斯 来源:《家庭医学》2017年第01期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由于慢性病治疗难以很快见效,对健康损害严重,病人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敏感心理患病后,病人注意力转向自身,主观感觉异常,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抑郁心理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病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好发脾气。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不仅容易被人误解,而且不利于病体康复。 依赖心理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得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猜疑心理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不仅会破坏医患关系,也不利于病人安心养病。 焦虑心理许多病人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病人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这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自责心理这是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另一类型的心理反应。这些患者感到自己给家庭和他人带来负担,甚至失去生活信念,容易产生抑郁、自责、自卑、退缩等不良心理,甚至有自杀行为。 慢性病病人要充分认识上述不良心理的表现和危害,学会管理自己的负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家庭成员要善于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消除负性心理,让病人多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康复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别的病人治疗成功的经验,来帮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人心理

第六章病人心理 学习目标 掌握:1. 病人的心理需要。 2. 病人的心理反应。 熟悉:1. 病人的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 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1. 病人及病人角色的概念。 2. 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 病人是护士的服务对象,在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始终处于中心和主体地位。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理解病人的概念和病人角色,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和义务,还应该熟谙病人的求医和遵医行为的特点,更应该懂得病人的心理需要,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护士只有深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理解了病人的心理反应,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第一节病人心理概述 一、病人的概念与病人角色 (一)病人的概念 病人也称患者,顾名思义即患有疾病的人。但这种解释不确切,仅局限于生物层面,忽视了社会、心理层面,只着眼于“病”,而未放眼于整体的“人”,人的心理和行为还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许多人虽然患有疾病,例如,近视、龋齿、脚癣或皮肤的轻度外伤等,但他(她)们照常生活、工作,正常担负原有的的社会责任,可能并没有求医行为,其本人及社会均没有将他〔她)们归人“病人”范畴;有些人虽未患躯体疾病,但可能因为心理社会因素而产生“病感”从而产生求医行为,寻求医生帮助;有些人可能仅仅因为不良动机(如法律纠纷中获得赔偿、取得伤残证明获取补助等),寻求医生的诊断甚至治疗,成为“病人”;到医院体检的人和到产科分娩的正常产妇,也常常被统称为病人,一并进行就诊数

量的统计,但他(她)们并非真正息有疾病。所以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很难界定病人的定义,研究病人的概念是一个医学社会学的问题,还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考量。医学社会学认为“病人”,是指那些寻求医疗护理的或正处在医疗护理中的人。病人(patient )被看作是社会群体中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有疾病行为和求医行为的社会人群。 (二)病人角色 角色(role)本是戏剧术语,被社会心理学家们引人社会心理学,产生了“社会角色”的概念。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每一种社会角色因其社会要求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征以及相应的义务和权利。 病人角色(patient role)也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有承担病人角色的可能,而且一旦进人病人角色,便会被期望有与其病人角色相称的心理和行为,承担其相应的义务,同时也拥有其特殊的权利。 1. 病人角色的特征美国社会学家Parsons (1951年)提出了病人角色的四个特征。 (1) 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病人可以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免除或部分免除其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免除的程度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 病人对陷人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患病是超出个人控制能力的一种状态,通常不是病人所愿意的,病人无需对患病负责。 (3) 病人有恢复健康的责任:患病不符合社会对个人的期望,社会需要其社会成员健康,能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角色和义务。病人需要有尽快恢复健康的动机和行动。 (4) 病人有寻求适当帮助的责任:很大程度上病人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恢复健康,包括医护人员的专业帮助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 2. 病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病人角色享有的特殊权利包括享受医疗护理服务的权利、对疾病诊治的知情同意权、隐私保密的权利、监督自己医护权益实现的权利等。同时病人角色应承担的义务有及时就医、遵守医嘱、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遵守医疗服务部门的规章制度、尊重医护人员等。

住院心理疾病患者拒绝服药的护理程序

住院心理疾病患者拒绝服药的护理程序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心理疾病患者拒绝服药的护理程序。方法对50例心理疾病病人中拒绝服药的患者进行评估和相应护理。结果20例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无一例因副作用而停药。结论通过细致的评估,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拟定明确的护理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拒绝服药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疾病;拒绝服药;护理程序 心理疾病包含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疾病,一旦确诊,药物治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服药是每一个患者必须完成的过程[1,2]。心理科对2005~2007年20例心理疾病患者拒绝服药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分析总结护理程序在患者服药中的经验与效果。 1临床资料 心理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理疾病病人50例,其中拒绝服药者20例;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12岁,平均年龄30.3岁;住院时间最长60 d,住院时间最短20 d,平均住院时间36 d。 2护理程序 2.1评估精神药物的作用是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因此用药前获得病人的基本资料十分重要,既可作为用药前后症状改善与否的评判依据,也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反应继续评估和及时识别药物副反应以及为今后能否坚持服药提供参考[1]。评估的具体项目有:①现病史。包括致病原因、患病时间、发病次数、发病经过、治疗史、用药史、家族史等。②睡眠状况。包括睡眠时间、早醒、入睡困难、多梦等。③主要精神症状表现。包括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④营养代谢。包括体重、全血细胞数、白细胞数、皮肤黏膜状况。⑤活动与运动。包括血压、脉搏、步态、姿势、关节活动范围、手的活动能力、日间活动类型、感觉反射与运动协调能力。⑥排泄。包括排汗、排尿、排便情况。⑦压力与调适。包括家庭支持系统、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对应激的应付方式等。⑧性与生殖功能。包括性欲、性能力等。 2.2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包括:①潜在危险性伤害。与药物的副作用或并发症有关。②睡眠形态紊乱。与药物的镇静作用可能引起病人嗜睡有关。③营养状况改变。与药物引起食欲增加、体重增加有关。④躯体活动障碍。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⑤口腔黏膜改变。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可引起口干、唾液减少。⑥排泄障碍。与药物作用有关。⑦感觉及知觉改变。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⑧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药物引起皮肤对日光过敏有关。⑨性功能障碍。⑩自我照顾能力缺失。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⑾不遵从。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可引起病人对治疗的不遵从。

精神病 神经病 心理疾病 三者联系与区别

精神病和神经病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心理疾病的分类

心理疾病 一、神经症 概述:神经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有时也叫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它的临床特点,主要症状表现是以没有可查明的器质性改变做基础的焦虑,强迫症状,癔证性症状和躯体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不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病人对疾病状态存在自知力,人格一般没有损害,病人通常并不会把自己病态的主观体验和想象的东西与外界现实相混淆,行为虽可有改变,但是一般仍然可以保持在社会许可范围之内。病程一般是比较短的,但少数病例也可能病期廷长或反复。 在病因学方面,多数学者强调精神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但对精神因素的实质和理论机理历来不同学派作者有不同的理解。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神经症的发生是童年时受到压抑的愿望由于不为自我和现实所允许,而被压抑到潜意识里,神经症的表现代表了此种潜意识的精神冲突(情感)。这派学者比较强调性本能受到压抑的致病作用。巴甫洛夫学派(行为疗法)基于高级神经活动和实验性神经症研究资料,提出基本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过渡紧张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紊乱产生神经症。 另外,社会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颅脑损伤 体质虚弱 情绪不稳定 性格内向 均易发生神经症。此类人的特点是:多愁、善感、焦虑不安、古板、严肃、悲观、保守、孤僻、安静等。 女性多于男性,青年人居多。

(一)神经症的基本症状 1.头痛 (1)紧张性头痛。最为多见,此类病人比较敏感,由于精神过于紧张,使病人变得焦虑不安,以致引起头部肌肉收缩,压迫局部末梢神经,出现头痛。 (2)血管性头痛,由于焦虑紧张,使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引起血管性头痛,头部“跳痛”、“炸裂”样痛。 (3)精神性头痛,由于焦虑紧张而怀疑自己有某种病,加之感觉过敏,感觉异常而出现的头痛现象,“头发木”、“头脑不清爽”。 (4)混合性头痛,病人具有以上几种头痛的某些特征。 2.睡眠障碍 (1)失眠 (2)入睡困难 (3)睡眠肤浅,易醒 (4)早醒、午夜2—3点醒后不能再睡 (5)多梦,神经症的人常有恶梦、梦呓或梦行等几种迹象。 3.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表现为病人对一般人能接受的刺激、反应比较敏感或强烈,并在主观上出现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怕冷、怕热、怕强光、怕噪音或接触皮肤,则难以忍受。神经衰弱、疑病症等多见。 (2)感觉迟钝,也叫感觉抑制。表现对较强刺激,感知轻微或不被感知,多见于抑郁性神经症等。 (3)内感不适,病人诉说体内有异样的不适感,如内脏扭转、气体上冲、肌肉牵拉痛等。神经衰弱,抑郁症多见。 4.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减退和遗忘,对一些熟人见面能记得特征,但却忘了姓名,见于神经衰弱。 5.情绪障碍 (1)情绪不稳病人对一些小事,都表现为激动、悲伤、流泪、哭泣或争

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正确对待精神疾病 周娟 很多人都知道精神病与遗传有关。其实遗传并不是最可怕的。精神疾病犹如大树一样,仅有树根、种子,没有一定的水分、空气、土壤、肥料,是长不起来的!遗憾的是,教育的失误,传统对精神病的认识——包括大多数医生——都将精神病人视为另类,从而给精神病人打下了“疯子”的烙印。一般,这种烙印都会印记他(她)的一生。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如家庭成员对精神病人的过度呵护或野蛮管束,都是促使精神病发生、复发的水、空气、土壤、肥料。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般的精神病人的言行,将他们与醉酒相比,区别是不大的。他们无非“醉”得深一些、久一些。醉酒后打人、骂人,只要酒醒了,社会、学校、家庭都将他们作为正常人来对待,因此,他们马上就能以正常人的心态投入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而精神病人就不一样了。一旦患过此病的人,社会、学校、家庭及他们自己大都心照不宣地耿耿于怀那“疯子”的烙印;学校、社会、家庭,明里暗里对“疯子”的特殊待遇一次又一次加深着那可怕的迹印,以至影响他们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工作,甚至终身都走不出那“疯子”的阴影。因此,社会及家庭对精神病人的正确对待和怎样让精神病人面对现实,成了避免此病复发的关键。这里,我们主要从家庭与精神病人及精神病的治疗方面谈谈精神病。 首先,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应及时得到正规、专业的治疗。有人(包括部分非精神科的医生)认为,心细的人可以及时发现精神病人的病情发作并帮助解除其痛苦,并且认为家属不应该轻易把病人弄去精神病医院就诊,而是寻找有爱心、耐心的人为其疏导,甚至请巫师作法就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给患者打上“疯子”的烙印。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而且绝大部分精神障碍的急性期是很难通过单纯的心理疏导来改善病情的,即使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也很难做到,延误治疗只会使得最佳治疗窗口期的延误。错误的治疗甚至可能强化患者的精神症状,如某女生被送中医科就诊,后来中医说该女生的精神病是“热入血室,与月经有关”。自此该女生每逢月经时情绪紧张。当然,在疾病的缓解期,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和患者的好朋友、平时尊敬亲热的人,可以帮助他(她)找出心理烦恼、恐怖、失望的原因,根据他(她)的性情,结合客观的条件、环境,达成如何解除他(她)的不良状况的共识。帮助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恢复。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精神障碍者并非时时刻刻都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他们神志、言行并非都不正常,即使是他们的病在“发作”时,也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会不认识人、忘事等,他们的认知、判断等功能仅是部分异常而非全部丧失。就像美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博士在他的《非常态心理学?前言》所写的“认识到被现代精神病学视为是病理的、而且使用抑制性药物进行治疗的许多心理状态,实际上是…精神应急状态?,即心理精神危机,实质上,它们具有治愈和转化的潜力。”也就是说,精神病人的异常表现也是一种变相的宣泄。二十世纪初,美国人C?比尔斯(C?Beens)就把自己在精神障碍时的痛苦体验直率地写入了《发现自己的灵魂》一书,描述了自己患精神病的实况和住院期间所遭受的痛苦经历,强烈呼吁医院和社会都应当对精神病患者给予理解和更人道的待遇,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因此对于患者急性期的异常言行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不能随意打骂更不能虐待他们。对于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人们不宜承认,也不能简单的断然否认,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硬要人们对他(她)幻觉中的言论表态,可考虑予以回避、拖延,往往随着病情的恢复,患者会逐步地放弃自己原本的一些错误思想和言论。 第三,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部分看似正常、不正常的言行,家属应该理性的去进行判断。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不止一次地看到缓解期的病人仅仅是因为和家人的一些正常的冲突或者

浅谈心理疾病

浅谈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观念、行为、兴趣、个性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失调,亦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它从轻到重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然而心理疾病不完全等同于“精神病”,首先,心理病患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某方面的不正常,并没有丧失批判,能力行为大多能够自我控指;再者,病人自我感觉十分痛苦,但往往又不被他人理解;有强烈的求治欲望,大多数病人就诊各个医院;病情具有反复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本病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患者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病前均有相应的性格或人格缺陷。起病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常在某一种和/或多种精神因素打击或心理压力下患病。但是,一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有心理疾病的,绝对是有一个阶段,有一个过程的。但是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常见的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不同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或者是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其不同的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常见的有哪些: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对他人及自身生产生伤害。而家里挺破裂则会让很多人失去美好的梦想和幸福。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则利,用得不好则害;然而眼下我们听得更多的还是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和对网络上瘾。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好高骛远,想当然实施,结果自然就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同时它们又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就会造成困扰,长时间就容易出现心里问题。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而自己又真的精力有限,学不了那么多,达不到父母老师的要求,心底深感无力。不堪重负、深感疲惫的身心总是懊恼他人的唠叨,自身的不济,久而久之,心理问题难以避免。 心理疾病形成简单,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一点点小的不能再小的事都能够给我们以心理上的负担,造成无限的困扰,其危害犹比下山猛虎,不可小瞧。不同的心理疾病可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的自身危害和社会危害,如抑郁性神经症会导致患者厌世自杀,其他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痛苦;而严重的人格障碍又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同的危害,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等,以及露阴癖、窥阴癖、恋童癖、性施虐癖和性受虐癖等......具体的危害评估要看是什么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而论,有些心理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向精神病发展。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1、区分几个概念 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疾病 1)神经病: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质性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在医 学上,神经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在医院里专门设有神经 科处理治疗这类病人。 2)神经症:亦称神经官能症。它是指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它与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 质的、病理的改变。患者没有思维障碍,有自知力,会对自身异 常的心理状态感到十分痛苦。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一定比 例的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从而给他们的学习、 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精神病:精神病不等于神经病,它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与其他疾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自己 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 4)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叫精神疾患,是各种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 精神病。 2、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理:据上海市1961年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所做的普查发现,亲属从远到近,其发病率由少到多,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 精神病的可能均为正常人亲属发病率的6倍。 2)心理:当代的大学生是既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的历史产物,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偏差,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成长 过程中又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个性特征孤僻、不合群、 偏执。 3)社会:首先是大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一

个大学生步入高等院校,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并不是轻松、 愉快的象牙塔,而是较差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 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 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 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消极、 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3、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 2)焦虑症 3)恐怖症 4)疑病症 5)强迫症 4、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精神病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抑郁症或简称为躁郁症 5、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 0)癔症 6、心理疾病的防治 1)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评价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具有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精神兴奋度增高;情绪变化异常(容易产生焦虑和疑病倾向,容易伤感和落泪);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多数患者有头昏、眼花、耳鸣、多汗等特点。 2)焦虑症: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病者的焦虑与惊恐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病人心理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八讲病人心理 一、病人角色与角色冲突 (一)病人的概念 “病人”过去常指一个患有病痛的人,即病人是忍受疾病痛苦的人。现在我们视“病人”为寻求医疗或正处医疗之中的人,因而,现行的医院统计方法无形中体现了医学社会学的观点,即广义的病人概念。狭义的概念是指社会人群中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二)病人角色 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1.病人的权利 病人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有其一定的心理要求,被社会所认可就成为他们的权利,这是维持病人社会利益的标志。病人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受到社会尊重、理解的权利;享受医疗服务和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免除或部分免除健康时的社会责任的权利。 2.病人的义务 社会给予病人权利的同时,也要求病人担负一定的社会义务。病人的义务主要有;及时就医,早日康复的义务;寻求有效医疗,认真遵守医嘱的义务;遵守医疗部门的规章制度。

(三)病人求医、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 1.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是指人们发觉症状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求医的类型分为:主动求医型;被动求医型;强制求医型。对症状的认识与评价、医疗保健系统、社会经济状况是影响求医行为的重要因素。 2.遵医行为 遵医行为指病人遵从医护人员的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行为。病人是否遵从医嘱常常决定了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后果。不遵医行为的发生率范围为19~72%。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 ⑴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职业、婚姻状况、种族和宗教信仰等。 ⑵所患疾病的特点:包括部位和持续时间,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⑶治疗计划的特点:用药方式、所要求行为改变的程度、治疗方案的复杂程度及费用。 ⑷医患关系的特点:包括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与满意程度、对医务人员的一般态度,医务人员的指导与监督情况等。 ⑸病人的社会行为特点:如病人对治疗效果的看法、关于疾病和治疗的经验、智力以及家庭的影响等。 (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1.角色行为缺如 指患者未能进入病人角色。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个体可能怀疑医生的诊断,忽视自己患病的严重程度。角色行为缺如者不易与医护人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