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体备课稿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

集体备课稿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

集体备课稿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
集体备课稿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

集体备课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精品文档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单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及其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教材中给出的是前两种,最后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课时:十几减九

旧知导入: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计算的,15可以分成10和5,5减4等于1,10加1等于11。

出示主题图:学生提取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并列示:15-9=()与15-4形成对比,5减9不够怎么办?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这时可以用圆片或小棒代替气球,让学生自由的摆一摆。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一个一个地拿;二是先拿走5个再拿走4个;三是把15个圆片先分成了10和5两部分,也就是破十法,教师重点指导“破十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一遍,再回忆一遍操作过程,最后用语言表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理解。问学生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因为9+6等于15,所以15-9等于6,老师予以肯定。连减法也可以适当引导一下。1、2是操作计算题,圈一圈时,引导学生发现减去几就是在十的那边圈几个,需用直尺。第三题体会19-9与的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2)

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归纳整理能力。 学习重点1.归纳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前 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的所有 退位减法算式并进行整理,说 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1)说一说晶晶是怎样整理的,再 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2)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算 数。 (3)计算第一列算式,你能发现什 么? 分析:引导学生观察第一 行,被减数都是11,减数 依次少1,得数依次都增 加1。所以我们认为晶晶 是按照减号前面的数一行 一行地来整理算式的。观 察第一列,减数都是9, 被减数每次增加1,得数 每次增加1,所以我们认 为晶晶是按照被减数一列 一列地来整理算式的。 答案:(1)竖着看,第一 列的被减数从11增加到 18,减数都是9;横着看, 第一行的被减数都是11, 减数从9依次减少到2。 填表略(2)略(3)计算 第一列算式,我发现第一 列的得数从2依次增加到 9。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2-9=3 15-7=8 14-6=8 11-6=5 11-3=8 16-7=9 14-8=6 19-9=10 14-7=7 12-5=7 12-6=6 12-8=4

知识点2: 解决问题。教材第 24页整理和复习第 2题 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分析:求小丽比小林多得 几朵,需要知道小丽得的 朵数是12朵,小林得的朵 数是9朵。而小东得的朵 数是多余的条件。用减法 计算小丽比小林多的朵 数。 答案:12-9=3(朵) 答:小丽比小林多得3朵。 2.小红有8块巧克力, 小军有6块巧克力,小 玲有14块巧克力。小 玲比小红多几块巧克 力? 14-8=6(块) 答:小玲比小红多6 块巧克力。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25页至26页第1、2、3、4和第8题。(集 体订正) 2.完成第5、6、7题。(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 问: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 么?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自由读一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整理,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的体验,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教师点评和总结:

退位减法集体备课

防虎学校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地点小数组备课 组长朱家好时间 2012年9月24日 课外活动 记录朱家好 参加 人员 朱家好、解光元、陈文富、汤先才、程茹、解明想、解光春。 备课内容 一、所有数学教师一起分析教材,进行商议,确定上课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二、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商讨采用什么方式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本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做到: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确定上课教师。 程茹同志于2012年9月25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在二年级教室进

行公开课教学。 四、具体教学流程 备课过程(-)铺垫孕伏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一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l)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 42减 28等于 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5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 (2)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例4,填空.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这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由xx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在说课活动中参考,并期待广大数学教师踊跃为我们供稿。该篇说课稿内容如下: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笔算,这是在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得基础上安排的。例题联系学生熟悉的“集邮”情境引入,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操作学具以获取直接经验:“拆开一捆是10根”“1个十是10个一”。在直观理解“退1作10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安排进行竖式教学,帮助学生分层突破难点。例题的被减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被减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退位减得计算方法。 “想想做做”有层次地安排练习。首先是一组基本练习,直接进行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退位减得方法;其次是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再计算,既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又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最后安排了运用笔算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让学生在尝试、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成 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采用情境教学法,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讲授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更好地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基础,而且已经对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少数学生来讲可能并不陌生,它只是学生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但是退进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加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课时数的25%,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为今后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的技能。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是按难易程度分三阶段安排的:第一阶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阶段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先是不进位后是进位;第三阶段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先是不退位后是退位。应用题是结合计算出现的,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后,编入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图文应用题。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这样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又利于减少计算中的错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试题的计算顺序已经掌握,学生在计算这些题时,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教材特别注意加强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docx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笔算,这是在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得基础上安排的。例题联系学生熟悉的“集邮”情境引入,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操作学具以获取直接经验:“拆开一捆是10根”“1个十是10个一”。在直观理解“退1作10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安排进行竖式教学,帮助学生分层突破难点。例题的被减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被减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退位减得计算方法。 “想想做做”有层次地安排练习。首先是一组基本练习,直接进行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退位减得方法;其次是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再计算,既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又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最后安排了运用笔算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让学生在尝试、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采用情境教学法,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讲授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更好地形成知识体系。

(完整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2.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迁移类推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团结竞争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每个四人小组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师:老师想看看这些算式你们掌握的如何。 卡片出示5题退位减法题目,选择两题让学生说算理。再请学生来举例几题像这样的退位减法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教学设想: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的第一步,我采用了口算卡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出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 三、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找规律,填表(课件出示需要补充的退位减法表) 师: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我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你瞧!但有些算式找不到了家,请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想填哪格就填哪格!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明星小组。同桌互说规律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减法表是怎么来排列的?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在叙述上的有顺序性,当学生说到横行时,要将横行的规律说完再来观察竖行。 竖看:(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十几减9、减8、减7、……的顺序排列的. (2)各竖行的被减数都是按11、12、13、……减几的顺序排列的. (3)各竖行式题中的得数,下边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比如13-7比12-7的得数大1。 横看:(1)第一排都是11减几,第二排都是12减几,…… (2)每一横排的减数是按从大到小排列的.减9、减8、减7、……

小学二年级不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不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2013年 9 月 4 日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教师苏宏明二次备课老师 课题不退位减法课型新授课第 4 课时 教材解读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法之后,是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的多位数减法作铺垫。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理解运算的顺序:从个位减起。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 体形象思维为主体,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 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教学设计时还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旧知导入 新知、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 基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 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法设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评价设计笔算完成课本P20, 3、4 教学准备有关奥运会申办成功的录像带或报纸,将教材第18页的统计表制成图片。 设计意图教学程序二次备课

培养积极的思想感情同时引 入新 课 应用知识,掌握算理。一、新闻导入,激发兴趣 1、2001年7月13日, 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理解图中的信息。萨马兰奇公布:伊斯坦布尔得9票,巴黎得18票,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 3、哪个城市赢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4、根据这些信息(缩小到“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减 法问题,激发学生探讨笔算减法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板书算式:56-22,说明: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笔算方法,如果遇到减法要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思考笔算减法 的计算方法,在小方格本上试算。 同桌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 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 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笔算59–3 = 提醒个位要怎么样对齐。 [设计意图]:明确、掌握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2、计算 43 – 13= 88 – 62= 92 - 71= 89 – 5 = 3、完成练习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同桌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 算方法。 三、随堂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 6 5 5 9 7 8 9 9 — 3 5 — 3 1 —1 6 —7 0 3 0 2 8 6 2 2 9 (2)、用小方格本笔算。 57 – 3 = 69 – 5 = 88 – 66 = 77 – 77 =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 个位,十位减十位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1).doc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册集中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十几减几”,它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也为学生学习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2、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在本单元尤为重要,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之上学会计算方法。在已学过的仅为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解理解题意,进行计算等等,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通过操作后的讨论,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理解“破十法”,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想加 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方法。 3、用20以内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2、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图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运用“想加 算减”和“破十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段抽象的知识认知过程,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会自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

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谈的课题是《连续退位减法》这节课的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一、说教材 《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减法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加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由一次退位减法过渡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这是学习笔算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二、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归纳笔算减法的法则,并能灵活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笔算的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1.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创设从事探索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二、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说学法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选择了以下的学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获得计算方法。 2.注重体验地学,在生活中用课堂获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板书课题 1.出示2004-2011年电视动画片的部分统计表,学生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针对问题,学生自主解决比较简单的不是退位减法和一次退位减法的运算。 如:186-124= 86-29= <2>学生独立完成 2.这些回顾性的复习既是对知识的回忆,也是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着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是我预设落实双基的举措。(二)设疑自探 1.结合表格,回顾提问。 <1>什么叫减法?减法的竖式怎么列? <2>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什么异同?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赵云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例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例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4.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关键: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

小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2019年小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

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被安排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里,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的进行口算。 5、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准确的口算。 三、说教材: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

(二)学法 1、迁移、推理。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 5)说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棒。 五、说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稿)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集体备课资料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 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复习。 这个单元内容丰富,又是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认数与计算,故在本单元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也就是本节课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认识,因此,对它的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材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在知识的整理中,教材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学习获得的数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加深对数感的培养,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3、通过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减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建议: 1、全面复习5以内各数。 5以内数的认识包括:认读写各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整理加法算式表。 教学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算式、去整理。也可以出示整理好的、不完整的加法表,让学生继续补充完整。这就需要学生先去排列并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去补充,加深学生对加发表中算式排列规律的理解。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视学生的水平而定。 3、注意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有所要求。 “任意指一道算式”其意在检查学生是不是对5以内的所有加减法都能很快地说出得数。教学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调换两个加数位置所组成的不同加法算式,使学生从中感受“两个数调换位置相加,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做好铺垫。另一点要提出的是,这里是对计算的速度有所要求。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算得慢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加练习,逐步达到很快说出得数的水平。 4、整理减法算式表。 可按加法算式整理的方法进行,但也要注意:减法算式有自身的排列规律,探索其排列规律时不要让学生去简单模仿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并让他们切实经历这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5、复习减法时注意适当联系加法。 如说出减法算式的得数时,可让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加法算式并说出得数,再让另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的得数。这样,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做些铺垫,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6、第3题青蛙图的加法含义:跳下4只青蛙后荷叶上还剩1只青蛙,荷叶上原有几只?荷叶上有1只青蛙,调到水里4只青蛙,荷叶上原有几只?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设计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设计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

(完整版)《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黄石经济开发区太子镇世英小学黄锦萍 一、说教材分析 我所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十几减9》。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够为后面的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的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段,爱玩、爱动。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

下: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1——5的认识和加减法集体备课发言稿 第二实验小学主备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这周负责的是第三单元的集体备课任务。就这一单元的知识,我简要的从以下几点说一说: 一、教材简析:1.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2.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同时以醒目的标题摆放在可爱的“毛毛虫”身上呈现给师生。如第15页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1~5各数;第16页从教学2的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在第17页以“比大小”为标题、第18页以“第几”为标题、第19页以“几和几”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因此,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例如,在数数时,实质是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一、二、三……一一对应(进行数数),指到最后一个元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又如,在第17页引入“比大小”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的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知识。(5)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例如,认3和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