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 Major Theories of SLA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 Major Theories of SLA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 Major Theories of SLA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 Major Theories of SLA

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

Major Theories of SLA

I Behaviourism

●Skinner,proposed this theory in 1957 in Vebal Behaviourism.

●The central claim:There is no distinctive innate language learning

capacity,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result of a series of behaviourism responses.It is initially proposed for FLA.

●Skinner’s claim for Vebal Behaviouris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110005.html,nguage is behavoir.

b.The principles for language bahaviour are the same as apply to the

behaviour of lab rat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110005.html,nguage behaviour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pbservable events.

d.Any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is open to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Skinner’s accoun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110005.html,nguage learning,like all learning ,is seen as reinforced behavior.

b.The mind of the child is a “blank slate”on which will be when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nvironment.

c.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learning:imitation and reinforcemen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6110005.html,nguage acquisition is a “stimulus---response---reinforcement”paradigm.

●Limitation of Behaviourism

a.Children utterance shows on sign of imitating adult language.

b.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adult reinforce correct grammatical

utterances.Parents respond to the “truth value” of a child’s utterance,but not

its grammatical form.

c.The vast majoring of children go through the same stag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Ⅱ Nativism (Mentalism)

●Chomsky’s theor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the best known nativist

claims among others.

●Central claim:Huma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because of an innate,

distinctive and human-only biological endowment. In other words, human beings are genetically endowed with special ability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which is unconnected to other learning capacities.

●The core of Chomskyan approach: Young children must have some special

ability, some special endowment, something which is present in the mind of the baby already at birth and which enables them to tackle the huge task of learning the mother tongue. It is what we call a “domain specific” faculty.

●UG is genetically determined “mental organ” , as Chomsky calls, that

grows by itself.According to UG approach, all human languages inherit

a universal set of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principles: refer to the highly abstract set of grammatical rules and

structures which apply to all human languages.

●parameters: refer to principles that are vary in certain restricted

way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innate theory:

1. Neuro-science evidence

2. Attempts to Teach Non-human Animals Languages

3. language capacity is largely separate from general intelligence.

4.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entral claims: the capacity to learn

a language is limited to the years before puberty and after which

humans lose this innate language ability as a result of hemispheric

lateralization and the loss of brain plasticity.

5. The formation of Creoles:The formation of creoles varieties of

English seems to be the result of UG at work.

●Universal Grammar and SLA :Language acquisition( first and second)

would be impossible without such endowment because the input data are insufficient to allow acquisition occur. In principle, the UG model could be extended to take in other languages, that is, a second set of primary linguistic data go into the black box, a send grammar comes out.

Ⅲ Monitor Theory

●It was proposed by American linguist Stephen Krashen.

●Central claim: SLA is an unconscious process entirely controlled by

UG and LAD. In order to activate UG and trigger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language learners need to expose to suitable target language input.

●The five major hypothesis in MT:

a.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b.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c.Monitor Hypothesis

d.Input Hypothesis

e.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Limitation of Krashen’s Monitor Theory:

a.The Affective Filter is a metaphor rather than a precise

theoretical construct.

b.The notion of CI is equally unsatisfactory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Should the notion ‘current level of TL knowledge’ be

seen as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language (phonology, syntax, lexis, pragmatics)? How do we measure the learner’s current level i and

how do we determine what constitutes “i+1”?

●Teaching methodology influenced by MT

The Natural Method:claims to provide the learner with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with learner-friendly and supporting

classroom conditions which will ensure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affective filter are minimized. This approach gives priority to listening and reading as they are the natural media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Formal instruction in the grammatical rul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s excluded. Explicit correction of learner error is avoided, since it may raise the level of the affective filter and hinder the process of acquisition.

Ⅳ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 and Acculturation Model

●Schumann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environmentalist approach to SLA.

●Environmentalist approach:

a.denies the contribution of innate abilities.

b.attempts to account for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terms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context in which learning takes

place, the learner’s experience, etc.

●This Model popularized the two linked concepts of pidginization and

acculturation, which served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sociolinguistic thinking in the field of SLA.Pidginization is inspired by the branch of sociolinguistics which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study of contact languages (pidgins).

●Schumann’s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 and Acculturation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his case study of the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Alberto, a Spanish-speaking learners of English, in 1975.

Schumann’s conclusion is that Alberto’s social distance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from speaker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might be the cause of Alberto’s slowness in SLA. Social distance refers to the lack of social integration with target language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s the lack of interest in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anything but the essential needs of communication.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can create good or bad L2 learning

situations.

Ⅴ Multidimensional Model

●It was Pienemann introduced this model to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nd applied it to the research o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This model has been regard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to

SLA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language learning is through both inn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general claims:

In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f an L2, learners manifest

1) developmental sequences; 2) individual variation between learners.

●Teachability Hypothesi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teaching can only be effective if learners have

successfully passed through the preceding stages on the development route. When a learner shows signs of having reached a developmental stages, teaching can then speed up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Conlusion:

Despite their limitations, all of the theories have enhanced our knowledge and have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试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 2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其翻译研究 3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4 从里奇的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5 《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6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 7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 8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 9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10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11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12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 13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对当今女性的启示 14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15 世纪英国继承制度对婚姻的影响 16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17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18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9 Study on the Mute and Deaf People’s Language 20 析《道林格雷》中王尔德用来揭示生活与艺术冲突的方法 21 从时间视角分析伍尔芙的《达洛卫夫人》 22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23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 24 论苏珊?桑塔格《在美国》的身份危机 25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26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 27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2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29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 30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 31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 32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 33 从文化角度论动物词汇的比喻与翻译 34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 35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36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37 矛盾与挣扎的悲剧——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主人公艾米丽 38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39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40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运用 41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42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

XX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XX公司社会责任 一、公司治理制度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自20xx年集团组建以来,公司把公司治理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建立起以《公司章程》为基础,以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等为主要架构的系统科学的规章体系。形成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为主体结构的决策、执行、经营管理、有效监督等权力制衡机制,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等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实现了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公司发展 20xx年,公司围绕改革、创新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营销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开展自主创新,注重财务预算和成本考核,强化公司防御和控制风险能力,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XX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XX万元,公司利润总额XXXX万元 三、产品管理 公司一贯秉承“以质量保生存,以质量树品牌,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促发展”的质量方针。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产品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控制、技术保障、生产过程控制、销售环节控制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与保证,为客户提供放心产品。公司先后被评为百强企业、重点企业、AAA级资信企业。产品先后被评为XX名牌产品。 四、人才培养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对引进

的人才为其解决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是诚心诚意的,来的高兴、干的满意。通过这一措施,这几年我们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多名有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公司组织实施各类在岗培训400余人次。并鼓励职工走自学成才之路,目前已有多名职工取得大、中专毕业证书,并且大胆使用人才。近年来,已有10余名人员走上中层管理岗位,20余名走上技术管理岗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员工在目前社会条件下过得很艰辛,公司从关心和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严管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又非常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公司为了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给员工创造一个家的温暖,前后投入XXXX多万元,新建3幢高层公寓楼给员工居住。每年春节,公司领导层都会对全体员工进行慰问。 五、环境保护 公司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注重履行企业环境保护的职责,积极践行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型发展。 将环保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深入产品生产各个环节。首先,公司在各部门中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其次,将环境管理指标落实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从企业高层、中层到班组基层的目标责任制,形成管理网络,及时通报各部门产排污情况,做到责任到位,奖惩分明,真正把环境保护和环境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无纸化办公,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公司积极引入财务电算化、ERP管理、内部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OA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不仅节省了纸张耗费、通信费用和邮寄费用,而且也减少

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目前国内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要求不尽一致,但综合来看,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 容: 一、标题部分标题,又称题目或篇名,是对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在文字上要简洁、明了,而且在内容是确切的,读者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此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一般标题字数不超过20 个字。 署名,标题之下应是作者署名,不仅要标明作者,还要写上工作单位,署名首先是标明作者是该项研究的责任者,其次是有利于学术交流。 二、摘要部分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用最精炼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重要内容,即研究的问题、被试的特征、所用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一般中文摘要以300 字以内为宜。摘要还用于编制索引与文摘,供其他研究人员查阅、检索信息。 摘要虽然是放在研究报告的前面部分,但它往往是在研究报告称文之后撰写的。对摘要的要求是语言精炼,内容完整。 关键词:关键词较之摘要更为概括,通过3——5个词来反映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关键词, 不仅有利于指导读者阅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文献检索。关键词一般选自标题,也有个别选择摘要的。 三、引言部分是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告诉读者本研究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始于问题,而且也是围绕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详细指出学校或者课题负责人面对的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阐述要清楚、具体、明确。 (二)该问题研究现状综述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就要对此问题的研究背景作一些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当前的研究。主要说明问题的缘起和该问题研究的现状。 撰写此部分内容,切忌简单堆积收集到的已有研究资料,而应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梳理出问题研究的脉络,指出以往研究者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此问题,取得了什么样的结论。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研究的动态是什么,有哪些进展,哪些争议等也成为综述部分的重要内容。 (三)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阐述该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已有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区别之处就是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阐述研究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该课题要达到什么结果,研究内容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研究者还要把研究中的关键名词提出来给予界定,说明其在当前研究中的确切含义。 (五)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说明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是什么,与已有研究相比,该研究的独到之处是 什么。 四、过程与方法部分 (一)研究过程主要说明课题研究过程是如何分阶段进行的,各个阶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组织了什么研讨活动,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二)方法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代清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果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被试的相关情况,如被试来自何处,何种群体。选取被试的方法是什么,是随机取样还是分层抽样。选取了多少被试,有效被试是多少。被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经济地位等。有时候还要说明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等。 (三)研究工具主要说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用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仪器、量表、测验、问卷等工具。研究工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智力测验、人格量表等)和定型的仪器。对于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说明其版本或修订版,基本构成与计分方法。对于定型的仪器要说明型号、操作方式以及计分方法了。另一类工具为自制或自编的。对于自己的量表、测验、问卷要说明他们的编制原则(或理论依据)、程序、内容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标准化指标,必要时要附于附录之中。无论哪一类工具,

对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考察

对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考察 为了考察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笔者对在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学习的留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而以便于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试卷所用的关联词语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列出的关联词语,我们从甲、乙、丙、丁四类关联词语中的甲类词中选出最常用的那些词语。每类关联词语选定一个,共11个关联词语。这11个关联词语分别是:一边……一边,省得,越……越,先……然后,只有……才,无论……都,不是……就是,如果……就,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之所以选择这些词语是因为这些关联词语都是学生们学过的,按照要求应该掌握的,而且也是比较常用的,这次测试主要是调查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参加测试的共有12个人,总共有12份调查问卷,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学了一年到两年的汉语,属于中级水平。这次调查问卷的情况如下: 这张试卷的题型全部是客观题,总共有三个题型,分别用来考察关联词不同的使用情况。第一类题是四个不同的关联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这个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区别不同的关联词语的情况,第二个题是判断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考察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位置的掌握情况,第三个题是选词填空,主要是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判断关联词语的逻辑意义。试卷的结果如下:第一类题选择最佳答案题,具体情况如下表格: 这是第一种题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表示并列关系的一边……一边,是正确率最高的,其正确率达到了100%。其次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这三类词语的正确率达到了99%,省得,只有……才,无论……都,不是……就是,不但……而且,这五类词语的正确率达到了73%,最后,越……越,先……然后,正确率为67%,由此可见,留学生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关联词语,正确率都在60%以上。 第二类判断正确位置的题,结果如下: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提要:本文认为母语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起“干扰”作用。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表面上看母语“影响”了外语表达,实际上是母语“帮助”学习者完成了语言交际任务。应该把“干扰”看成“调节”。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呈正相关关系,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正面影响,资源 引言: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特别是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等任务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依赖母语帮助理解或输出。那么,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有什么影响?对这个问题普遍的看法是母语思维阻碍了二语学习,尽管这种看法并不是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在二语教学界,人们一直将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阻碍作用当作常识来接受。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母语思维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Cohen(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中用一章的篇幅谈一语、二语思维问题,他还将一语或二语思维当作学习策略来看待。这种对母语思维现象的再认识对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都不无裨益。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初级和中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水平与外语水平相差悬殊,总会在情急之中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借用”母语知识或母语能力,借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交际目的。 一、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母语思维 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错综复杂,很多问题至今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大多数心理语言学家都趋向于这种认识:即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则是人类传达、交流和保存思维成果的主要工具,是思维的主要物质外壳。思维先发于语言,思维创造语言,但思维对语言有依赖作用,语言可固定思维的方式并协助思维的进行。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思维是人类和客观环境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 语言和思维有其各自的发展规律,也有其相互影响的规律,但两者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各个民族观察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任何人从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文化和语言环境里,客观的社会环境必定对人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人类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有共性,也有个性,他们运用语言来体现和组织生活经验的方式自然也有同有异。 若仅探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那么二者中思维起着主导作用。反映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上,强调外语思维的重要性是符合思维主导作用原则的,但事实上这种看法忽略了一点,即研究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这一基石。对大多数人来讲,学习外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它表达自己在母语环境下的思维成果,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不带有深深的母语思维烙印是不可能的。 在学习与应用外语的过程中,外语及其所依附的外语思维在与母语及其所依附的母语思维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是必然的,外语思维和母语思维在此过程中相互冲突,并由于思维的共同性而求同存异,相互融合,最终在母语国家产生一种新的带有母语思维烙印的外语国别变体(varieties)是非常自然的。 2.母语思维的作用 既然各种语言之间有共性,那么在外语教学中,作为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知识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借用母语的规则。按照Ellis的观点,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学生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这样,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Ellis1994)。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是外语教学所关注的问题。大多数人一谈起母语就联想到母语的干扰作用,作这方面的分析必然要涉及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各个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者在同一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经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相互影响与学习的效率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学习的迁移”。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正面促进的,叫做“正迁移”,如果影响为负面的阻碍作用,则叫做“负迁移”。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把外语作为自己的一种辅助语言工具来使用的,他要知道某个词、某句话在他的母语中是什么意思,这是合理行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处理好母语、外语与所指称或涉及事物的联系。 学习和使用外语就是为了协调两种语言的关系,力图等值的进行语言的转换。 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多关注“负迁移”问题,而没有很好的考虑到语言共同性问题,较少考虑如何利用语言共性来促进“正迁移”,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因此,掌握好“正迁移”是外语学习成效大小的关键之一。 3.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说明母语思维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的必然性 以英语为例,英语正越来越被看做是一种国际交往的工具,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也不再被看作仅有的两种标准语,而只不过是英语的两种国别变体”(汪榕培1991)。这种现象是在不同环境下思维方式影响语言的一种表现,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一样,汉语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英语一旦在某一地区被采用,不论其目的是科学、技术、文学还是人的名望、地位或是现代化,它都会经受一个再生过程,部分是语言上的再生,部分是文化上的再生”(孙骊1989)。由于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必然表现出一些中国特有的方式,这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宣传和交流的迅速增加,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领域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英语词汇大量出现,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英语在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工具,China Daily 和Beijing Review 一类的期刊充满了中国社会文化各方面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法,如one country, two system (一国两制),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菜篮子工程)等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表达法,得到广泛的使用和传播。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言学是一门联系实际的科学。”语言做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离不开社会因素,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研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

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正确处理母语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正确处理母语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英语的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母语水平,达到更轻松、更高效的学习英语的目的;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则认为母语和英语是两门截然不同的语言,无论是从两种语言学习的年龄起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环境、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还是动机状态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生若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完全摈弃已有的母语知识。对于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孰是孰非,我们不能武断地妄下定论,而应该看到母语的应用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双重的。 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所提出的:“外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对于任何一个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来说,母语对英语习得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1.母语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 任何一门语言的习得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大多数学生在学英语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母语知识,他们在初学英语时需要以母语为媒介,以实现对该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往往初学者在进行自我表达时,会先用母语来思考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心译转化成英语表达出来。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和思维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借助母语这个桥梁,不断进行反复性训练,当英语知识和技能累积到了一定的水平以后,才能脱离母语,实现英语和思维的直接联系。 2.母语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今的课堂教学一般要求教师采取全英语的教学模式,以便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英语知识传授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关 于 当 代 大 学 生 社 会 责 任 感 调 查 报 告 ︾ 姓名:王军锋 班级:电力11-11(3)班 学号:2011230329 日期:2013.5.18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前言:本文通过实证调查,从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五个层次全面分析和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对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各种义务和使命担当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在当代,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一直不断;据笔者观察,现有资料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缺失,这种论断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但2008年以来,在中国先后遭受的南方特大雪灾,藏独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挠,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冲突与灾难面前,我们发现,在祖国利益受到侵犯,在我国同胞遭受苦难时,大学生们都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并凭借自身的力量表现出了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本项目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分层研究的方式,以期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选取新疆4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具体包括: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工程学。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于2013年5月期间,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13份,回收率为85.5%,其中有效问卷为500份,有效率为83.3%,达到了研究分析的要求。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教改项目研究报告 篇一: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

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XX年4月——XX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

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5-03-28 作者简介:马广惠(1957-),男,河南浚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外语习得及语料库语言学。 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马广惠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 要:关于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影响的一项研究表明:1)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2)动机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未必能直接导致外语学习成绩的发展,而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对外语学习成绩产生影响;3)成绩动机对努力程度和其他动机有负面影响,似乎是一种消极、单一和排他的动机,不适合在外语教学中提倡。 关键词:动机;努力;外语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5)0420037205 The Effects of M oti va ti on and Effort on Fore i gn Language Ach i evem en t MA Guang 2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Nanjing,J iangsu Pr ov .,210046,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p resents a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motivati on and eff ort on f oreign language achieve ment .The research finds:1)learning eff ort has direct effects on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 ment;2)motivati on as a p sychol ogical tendency may not have direct effects on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 ment but may exert its influence via eff ort;3)test 2oriented motivati on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both learning eff ort and other motivati on variables,and as it see m s t o be passive and exclusive,it should not be encourage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Key words:motivati on;effort;foreign language achieve ment 0.引言 无论是外语教师还是外语习得研究人员,都会认为动机是影响外语习得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Ellis,1994;D rnyei,2001)。D rnyei 认为,“99%真正想学会一门外语的学习者,也就是说真正有动机者,无论他们的学习能力如何,都能至少掌握一定的实用的外语知识。”(2001:2)正因为如此,动机是人们研究最多的学习者变量之一(Ellis,1994)。然而,正如Ellis 指出的那样,以往的动机研究有其局限性,一是它们局限于融入动机和工具动机对外语习得的影响,没有考虑其他有关因素,如内在兴趣动机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动机与努力程度的关系等;二是以往的研究有些相互矛盾,如有的研究发现,动机可以预示外语习得的结果,有的研究却发现动机和外语习得的结果之间没有相关性;三是在方法上,过去的研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而相关分析是对变量间共变关系的泛泛的描述,不能精确描述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多大的 变化,更不能反映多个变量之间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语习得研究领域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介绍和引进国外的动机理论,探讨它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武和平,2001);第二个方面是用实证研究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或对动机类型进行新的分类,或建立动机因子模型(秦晓晴、文秋芳,2002;高一虹等,2003);第三个方面是研究动机和其他因素的关系,如动机与自我认同的关系,动机与努力程度,动机和外语习得的关系等(王晓为,2003;高一虹等;2004;杨小虎等,2004)。但是,总体来看,在动机和外语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还需要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以获取普遍性的结论。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研究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系统影响。 1.理论框架 动机是一个非常宽泛和高度抽象的涉及人类行 第28卷 第4期2005年7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P 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Vol .28 No .4 July 2005

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有效的交流

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有效的交流北美学习、生活的几年,既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中西方文化冲突,长了不少教训。现在贡献出来,与国内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各位今后在和外国人(英语是母语)交往中更富有成效;也使那些为学好英语而苦恼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好的学好、用好英语。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上花的时间最长,效果也最差。这和学习和应用英语方面存在重大误区有关,一是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认为学英语是为了考试,其英语实际水平可想而知;二是误认为英语不过是由"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组成的。认为只要学习"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就能学好英语。事实上,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比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最重要的部分,但被国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忽略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首先,让我们一同探讨目的问题。没有目标的船只永远在海上漂流。学习英语的目的多种多样,但学口语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能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s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工作中能与Native speakers 建立、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工作关系;或生活中结交几个native speaker 的朋友,能够彼此交流感情、相互鼓励和帮助。 而不是为了和同胞交流,也不是为了能和"老外"说上几句诸如:How are you? I amfine,thanks. My English is poor. Bye-bye. 等幼儿园英语而转身离去,搞的"老外"一头露水,找不着北。(国内很多学英语的朋友,就好像一个苦苦练了10年武功的大侠,"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终于有一天有机会面对敌人时,唯一想到的招式就是:逃命!)更不是为了"为了说英语"而浪费时间的、没话找话的和老外闲聊---分手几分钟后,别人就再也不想和你交往、也根本记不住你是何方神圣了。 在中国,可怜的老外们,大多饱经那些被问了上千遍雷同的、无聊的、毫无创意的、有时Chinglish 式的问题的摧残和蹂躏,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 之类的。我发现,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说:我英语口语就很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几句天儿。Come on! Give me a break! 英语学到这程度,那由中国式的、复杂的句子结构、严谨的语法和庞大的词汇构成的英语能力,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因为那不叫"交流",也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口语。 新加坡的一个人,前一段时间出了本书,叫"亚洲会思考吗",说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在内,除了会模仿,不具有创新(Innovation)的能力,很难真正意义上和欧美竞争。但愿不要被他不幸言中了。 我在去美国留学前,自认为英文水平还可以:毕竟学了那么多年,自己也下了许多功夫,且上了不少培训班---从普通的到最高档次的,里里外外花费了上万元。应付各种考试包括留学考试,也算是

谈母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000字

谈母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绝大多数人学习的第二语言是英语,大多数中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汉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原有的汉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关键词:母语中学生英语正负迁移教学策略 一、前言 1.目的和意义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已经掌握了某一语言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现象。 2.背景. 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与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产生正迁移,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而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出现差异,尤其是表面相似但实际不同时,往往产生负迁移,负迁移则为干扰因素,给外语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出现偏误的根源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尤其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其积极因素,避免母语负迁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一)定义 1.1 语言迁移的概念 语言迁移就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 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即为原有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知识学习产生影响象,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 1.2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形式 在英语学习中.母语对英语学习可能产生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因此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可分为两种),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二)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 1.母语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①母语促进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于新信息的获得多半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有的新信息本身就包含与旧知识相同的因素,而且“人的语言发展经历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以母语为认知基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学习者可以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学习领会英语的语言规则,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②母语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是学习主体指向一定事物(客体)的自我活动。它不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龙源期刊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作者:张妍虹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企业高度重视责任实践、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锐不可当的趋势。作为西方社会的舶来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愈十年来发展迅猛,逐步关注环境扩展至更为深远的社会议题。以兴业银行为案例,具体探究其报告特点,见微知著地分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兴业银行的案例,相应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兴业银行对策建议近年来,哈药污染门、上海“毒校服”、中东部空气污染等事件频频发生,我国企业一味追求微观利益而忽略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与生态平衡、社会和谐之间的矛

盾变得日益突出。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涵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属于企业非财务报告的一种,起源于企业环境报告,主要用来向各利益相关者公开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在《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帮助机构设定目标、衡量绩效、管理变革,将长期盈利能力与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一个过程。”一言以蔽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沟通经济、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主要方式和平台,反映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以兴业银行为例1.兴业银行简介。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兴业银行目前已经连续八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说,它是国内银行业中较早致力于绿色发展的银行。2009年,兴业银行发布了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国内银行业的首份可持续发展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报告 文章来源: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点击数:3546 更新时间:2004-5-5 13:57:32 作者:钱瑞云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钱瑞云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简称“目标”课题)确立于1999年元月,同年6月被批难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1999年下半年,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大了课程、教材开发的力度。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关注发展”“关注过程”,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过渡”和“准备”,我们于1999年11月,确立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过程,指导学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简称“优化”课题),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进行申报,得到批准。这样我们就把“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将两个课题相互融合,同时研究,并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了“目标”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确立是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是以往课题研究的继续发展。1980年至1986年,我们研究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结合我市教学实际编制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改革初中物理重、难点的教法、学法,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分化“‘掉队”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1986年至1998年,我们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和实施教学目标(目标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的研究、教材改革及试验的研究、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自然衔接的研究和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20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下页左图所示。(2)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必须研究学情、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外语学习动机

缺乏外语学习动机被视为导致中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决 定性原因之一,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外语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动机的因素以及动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农村初二年英语教学实践当中,作者还提出了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策略。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与学的过程趋于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更多还原 【Abstra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exert influences on the inspiration of motivatio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crucial reasons leading to the inefficiency of villag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In the processes of Junior Grade Two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village school,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ways to motivate junior students to study English. By means of enforc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process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ll tend towards greater harmony and unification, thus achieving the best teaching result. 更多还原 初一学生外语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训练研究Learning Strategy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Train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