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

GB/T 22239—2008

目录

7.1 技术要求.............................................................................................................................. - 1 - 7.1.1 物理安全.......................................................................................................................... - 1 - 7.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 1 - 7.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 1 - 7.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 1 - 7.1.1.4 防雷击(G3).............................................................................................................. - 1 - 7.1.1.5 防火(G3).................................................................................................................. - 1 - 7.1.1.6 防水和防潮(G3)...................................................................................................... - 2 - 7.1.1.7 防静电(G3).............................................................................................................. - 2 - 7.1.1.8 温湿度控制(G3)...................................................................................................... - 2 - 7.1.1.9 电力供应(A3).......................................................................................................... - 2 - 7.1.1.10 电磁防护(S3)........................................................................................................ - 2 - 7.1.2 网络安全.......................................................................................................................... - 2 - 7.1.2.1 结构安全(G3).......................................................................................................... - 2 - 7.1.2.2 访问控制(G3).......................................................................................................... - 3 - 7.1.2.3 安全审计(G3).......................................................................................................... - 3 - 7.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 3 - 7.1.2.5 入侵防范(G3).......................................................................................................... - 3 - 7.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 3 - 7.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 4 - 7.1.3 主机安全.......................................................................................................................... - 4 - 7.1.3.1 身份鉴别(S3).......................................................................................................... - 4 - 7.1.3.2 访问控制(S3).......................................................................................................... - 4 - 7.1.3.3 安全审计(G3).......................................................................................................... - 4 - 7.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 5 - 7.1.3.5 入侵防范(G3).......................................................................................................... - 5 - 7.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 5 - 7.1.3.7 资源控制(A3).......................................................................................................... - 5 - 7.1.4 应用安全.......................................................................................................................... - 5 - 7.1.4.1 身份鉴别(S3).......................................................................................................... - 5 - 7.1.4.2 访问控制(S3).......................................................................................................... - 6 - 7.1.4.3 安全审计(G3).......................................................................................................... - 6 - 7.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 6 - 7.1.4.5 通信完整性(S3)...................................................................................................... - 6 - 7.1.4.6 通信保密性(S3)...................................................................................................... - 6 - 7.1.4.7 抗抵赖(G3).............................................................................................................. - 6 - 7.1.4.8 软件容错(A3).......................................................................................................... - 7 -

7.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 7 - 7.1.5.1 数据完整性(S3)...................................................................................................... - 7 - 7.1.5.2 数据保密性(S3)...................................................................................................... - 7 - 7.1.5.3 备份和恢复(A3)...................................................................................................... - 7 - 7.2 管理要求.............................................................................................................................. - 8 - 7.2.1 安全管理制度.................................................................................................................. - 8 - 7.2.1.1 管理制度(G3).......................................................................................................... - 8 - 7.2.1.2 制定和发布(G3)...................................................................................................... - 8 - 7.2.1.3 评审和修订(G3)...................................................................................................... - 8 - 7.2.2 安全管理机构.................................................................................................................. - 8 - 7.2.2.1 岗位设置(G3).......................................................................................................... - 8 - 7.2.2.2 人员配备(G3).......................................................................................................... - 8 - 7.2.2.3 授权和审批(G3)...................................................................................................... - 9 - 7.2.2.4 沟通和合作(G3)...................................................................................................... - 9 - 7.2.2.5 审核和检查(G3)...................................................................................................... - 9 - 7.2.3 人员安全管理.................................................................................................................. - 9 - 7.2.3.1 人员录用(G3).......................................................................................................... - 9 - 7.2.3.2 人员离岗(G3)........................................................................................................ - 10 - 7.2.3.3 人员考核(G3)........................................................................................................ - 10 - 7.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 10 - 7.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 - 10 - 7.2.4 系统建设管理................................................................................................................ - 10 - 7.2.4.1 系统定级(G3)........................................................................................................ - 10 - 7.2.4.2 安全方案设计(G3)................................................................................................ - 10 - 7.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3)............................................................................................ - 11 - 7.2.4.4 自行软件开发(G3)................................................................................................ - 11 - 7.2.4.5 外包软件开发(G3)................................................................................................ - 11 - 7.2.4.6 工程实施(G3)........................................................................................................ - 11 - 7.2.4.7 测试验收(G3)........................................................................................................ - 12 - 7.2.4.8 系统交付(G3)........................................................................................................ - 12 - 7.2.4.9 系统备案(G3)........................................................................................................ - 12 - 7.2.4.10 等级测评(G3)...................................................................................................... - 12 - 7.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3).......................................................................................... - 12 - 7.2.5 系统运维管理................................................................................................................ - 13 - 7.2.5.1 环境管理(G3)........................................................................................................ - 13 - 7.2.5.2 资产管理(G3)........................................................................................................ - 13 - 7.2.5.3 介质管理(G3)........................................................................................................ - 13 - 7.2.5.4 设备管理(G3)........................................................................................................ - 13 - 7.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 - 14 - 7.2.5.6 网络安全管理(G3)................................................................................................ - 14 - 7.2.5.7 系统安全管理(G3)................................................................................................ - 14 - 7.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 - 15 - 7.2.5.9 密码管理(G3)........................................................................................................ - 15 -

7.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3).......................................................................................... - 15 - 7.2.5.12 安全事件处置(G3).............................................................................................. - 15 - 7.2.5.13 应急预案管理(G3).............................................................................................. - 16 -

7.1 技术要求

7.1.1 物理安全

7.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7.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d)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7.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f)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7.1.1.4 防雷击(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c)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7.1.1.5 防火(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7.1.1.6 防水和防潮(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d)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7.1.1.7 防静电(G3)

本项要求包括:

a)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7.1.1.8 温湿度控制(G3)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7.1.1.9 电力供应(A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c)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d) 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

7.1.1.10 电磁防护(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b)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c) 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7.1.2 网络安全

7.1.2.1 结构安全(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d)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e)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f)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7.1.2.2 访问控制(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c)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d) 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e) 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f) 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g)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h)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7.1.2.3 安全审计(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d)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7.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b)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7.1.2.5 入侵防范(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b)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7.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b)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7.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e)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f)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g)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h)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7.1.3 主机安全

7.1.3.1 身份鉴别(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e)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f)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7.1.3.2 访问控制(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b)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c)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d)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e)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f)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g)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7.1.3.3 安全审计(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d)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e)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f)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7.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b)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7.1.3.5 入侵防范(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b)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c)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7.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c)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7.1.3.7 资源控制(A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b)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c)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d)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e)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7.1.4 应用安全

7.1.4.1 身份鉴别(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

c)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d)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e)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7.1.4.2 访问控制(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b)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d)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e) 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的功能;

f)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7.1.4.3 安全审计(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c)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d)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

7.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b) 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7.1.4.5 通信完整性(S3)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7.1.4.6 通信保密性(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7.1.4.7 抗抵赖(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b)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7.1.4.8 软件容错(A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b) 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

7.1.4.9 资源控制(A3)

本项要求包括:

a)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b) 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c)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d) 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e) 应能够对一个访问帐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

f) 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g) 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帐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

7.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7.1.5.1 数据完整性(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b)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7.1.5.2 数据保密性(S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

b)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

7.1.5.3 备份和恢复(A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b) 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c) 应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

d) 应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7.2 管理要求

7.2.1 安全管理制度

7.2.1.1 管理制度(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b)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c)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d)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7.2.1.2 制定和发布(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 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

c)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d)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

e) 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

7.2.1.3 评审和修订(G3)

本项要求包括:

a)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

b)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7.2.2 安全管理机构

7.2.2.1 岗位设置(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b)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c)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

d)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7.2.2.2 人员配备(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b)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

c) 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

7.2.2.3 授权和审批(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b)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c)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

d) 应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

7.2.2.4 沟通和合作(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问题;

b)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c) 应加强与供应商、业界专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

d)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e) 应聘请信息安全专家作为常年的安全顾问,指导信息安全建设,参与安全规划和安全评审等。

7.2.2.5 审核和检查(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

b) 应由内部人员或上级单位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c) 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d) 应制定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行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

7.2.3 人员安全管理

7.2.3.1 人员录用(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b) 应严格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c) 应签署保密协议;

d) 应从内部人员中选拔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

7.2.3.2 人员离岗(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b)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c)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关键岗位人员离岗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

7.2.3.3 人员考核(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

b) 应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

c) 应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7.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b) 应对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进行书面规定并告知相关人员,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戒;

c) 应对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书面规定,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d) 应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7.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

b) 对外部人员允许访问的区域、系统、设备、信息等内容应进行书面的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

7.2.4 系统建设管理

7.2.4.1 系统定级(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b)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确定信息系统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c)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信息系统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d)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7.2.4.2 安全方案设计(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并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b) 应指定和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工作计划;

c)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情况,统一考虑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和详细设计方案,并形成配套文件;

d)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e) 应根据等级测评、安全评估的结果定期调整和修订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

7.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

c)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

d) 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并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

7.2.4.4 自行软件开发(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分离,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

b) 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c) 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要求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写代码;

d)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e) 应确保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

7.2.4.5 外包软件开发(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开发需求检测软件质量;

b)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c)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d)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

7.2.4.6 工程实施(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b) 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实施过程,并要求工程实施单位能正式地执行安全工程过程;

c) 应制定工程实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实施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7.2.4.7 测试验收(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委托公正的第三方测试单位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性测试报告;

b) 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在测试验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c) 应对系统测试验收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定;

d)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系统测试验收的管理,并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系统测试验收工作;

e)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并签字确认。

7.2.4.8 系统交付(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制定详细的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b) 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c) 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

d) 应对系统交付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定;

e)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系统交付的管理工作,并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系统交付工作。

7.2.4.9 系统备案(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管理系统定级的相关材料,并控制这些材料的使用;

b) 应将系统等级及相关材料报系统主管部门备案;

c) 应将系统等级及其他要求的备案材料报相应公安机关备案。

7.2.4.10 等级测评(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至少每年对系统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

b) 应在系统发生变更时及时对系统进行等级测评,发现级别发生变化的及时调整级别并进行安全改造,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

c) 应选择具有国家相关技术资质和安全资质的测评单位进行等级测评;

d)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等级测评的管理。

7.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

c) 应确保选定的安全服务商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承诺,必要的与其签订服务合同。

7.2.5 系统运维管理

7.2.5.1 环境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b) 应指定部门负责机房安全,并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

c)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d) 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性管理,规范办公环境人员行为,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钥匙、不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工作人员离开座位应确保终端计算机退出登录状态和桌面上没有包含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等。

7.2.5.2 资产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编制并保存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b) 应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

c) 应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管理,根据资产的价值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

d) 应对信息分类与标识方法作出规定,并对信息的使用、传输和存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7.2.5.3 介质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对介质的存放环境、使用、维护和销毁等方面作出规定;

b)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

c)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d) 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

e) 应根据数据备份的需要对某些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存储地的环境要求和管理方法应与本地相同;

f) 应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取加密存储,并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7.2.5.4 设备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b) 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c) 应建立配套设施、软硬件维护方面的管理制度,对其维护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涉外维修和服务的审批、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

d) 应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操作规程实现主要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停止、加电/断电等操作;

e) 应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7.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通信线路、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监测和报警,形成记录并妥善保存;

b) 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监测和报警记录进行分析、评审,发现可疑行为,形成分析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c) 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设备状态、恶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

7.2.5.6 网络安全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

b) 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c) 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现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d) 应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e) 应实现设备的最小服务配置,并对配置文件进行定期离线备份;

f) 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

g) 应依据安全策略允许或者拒绝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络接入;

h) 应定期检查违反规定拨号上网或其他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行为。

7.2.5.7 系统安全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b)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c)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d) 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程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e) 应指定专人对系统进行管理,划分系统管理员角色,明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险,权限设定应当遵循最小授权原则;

f) 应依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行维护,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包括重要的日常操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g) 应定期对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7.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及时告知防病毒软件版本,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

b)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c) 应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作出明确规定;

d) 应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汇报。

7.2.5.9 密码管理(G3)

应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7.2.5.10 变更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变更,并制定变更方案;

b) 应建立变更管理制度,系统发生变更前,向主管领导申请,变更和变更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并在实施后将变更情况向相关人员通告;

c) 应建立变更控制的申报和审批文件化程序,对变更影响进行分析并文档化,记录变更实施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d) 应建立中止变更并从失败变更中恢复的文件化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

7.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b) 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进行规范;

c)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须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将数据离站运输的方法;

d) 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对备份过程进行记录,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e) 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的恢复。

7.2.5.12 安全事件处置(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

b)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的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

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c) 应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本系统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d)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的范围、程度,以及处理方法等;

e) 应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过程形成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均应妥善保存;

f) 对造成系统中断和造成信息泄密的安全事件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和报告程序。

7.2.5.13 应急预案管理(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b) 应从人力、设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确保应急预案的执行有足够的资源保障;

c) 应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次;

d) 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根据不同的应急恢复内容,确定演练的周期;

e) 应规定应急预案需要定期审查和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的内容,并按照执行。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蓝色为区别2.

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一、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项二级等保三级等保 物理 安全 物理 位置 的选 择1)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 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 等能力的建筑内。 1)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 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2)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 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3)机房场地应当避开强电场、强磁场、强 震动源、强噪声源、重度环境污染、易 发生火灾、水灾、易遭受雷击的地区。 物理访问控制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 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 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 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 范围。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 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 控其活动范围; 3)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 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 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4)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鉴别 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 防盗窃和防破坏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 理受限的范围内; 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 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 易除去的标记; 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 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 道中等; 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 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5)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 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 窃和破坏行为。 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 内; 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 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 地下或管道中等; 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 案室中; 5)设备或存储介质携带出工作环境时,应 受到监控和内容加密; 6)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的防盗报 警系统,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 为;

深信服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朔州市交警队 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深信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17年8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2) 3方案参照标准 (4) 4信息系统定级备案 (5) 4.1信息系统定级 (5) 4.2信息系统备案 (7) 5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8) 6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1物理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2计算环境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3区域边界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4) 6.4通信网络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5) 7技术体系方案设计 (17) 7.1方案设计目标 (17) 7.2方案设计框架 (17) 7.3安全域的划分 (18) 7.3.1安全域划分的依据 (18) 7.3.2安全域划分与说明 (19)

7.4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19) 7.4.1机房与配套设备安全设计 (19) 7.4.2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21) 7.4.3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28) 7.4.4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30) 7.4.5安全管理中心设计 (33) 8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37) 9系统集成设计 (39) 9.1软硬件产品部署图 (39) 9.2安全产品部署说明 (42) 9.3产品选型 (45) 9.2.1选型建议 (45) 9.2.2选型要求 (45)

1项目概述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朔州市交警队的业务开展也越来越依托于网络平台,但纵观当前的安全形势,各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而朔州市交警队目前的网络中,安全设备较少,以前买的安全设备由于网络带宽升级,使用耗损等,其性能也渐渐不能满足朔州市交警队目前的网络安全需求,严重制约了朔州市交警队的信息化脚步。因此朔州市交警队希望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实现电子办公,执法信息网络公开化等。 通过对朔州市交警队信息化现状调研、分析,结合等级保护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系统建设、系统运维十个方面的要求,逐步完善信息安全组织、落实安全责任制,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措施建设,落实等级保护制度的各项要求,使得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明显减少,有效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

机房等级保护第二级基本要求

1 第二级基本要求 1.1 技术要求 1.1.1 物理安全 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2)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1.1.1.2 物理访问控制(G2)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1.1.1.4 防雷击(G2)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1.1.5 防火(G2)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1.6 防水和防潮(G2) 本项要求包括: a)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1.1.1.7 防静电(G2) 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1.1.1.8 温湿度控制(G2)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1.1.1.9 电力供应(A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1.1.1.10 电磁防护(S2)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三级要求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三级要求 1 第三级基本要求 1.1技术要求 1.1.1 物理安全 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1.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 装等过渡区域; d)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f)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1.1.1.4 防雷击(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c)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7.1.1.5 防火(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1.1.1.6 防水和防潮(G3) 本项要求包括: 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d)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1.1.1.7 防静电(G3) 本项要求包括: a)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1.1.1.8 温湿度控制(G3)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1.1.1.9 电力供应(A3)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

等级保护三级信息系统规章制度应用清单

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部分2015年12月14日

注:以下所提供的材料包括制度、文档和记录清单。

目录 1 安全管理制度 (5) 1.1 安全管理 (5) 1.2 制定和发布 (5) 1.3 评审和修订 (6) 2 安全管理机构 (7) 2.1 岗位职责文件 (7) 2.2 人员配备 (7) 2.3 授权和审批 (8) 2.4 沟通和合作 (9) 2.5 安全检查 (9) 3 人员安全管理 ............................................................................................................................. 11 11 3.1 人员录用 ......................................................................................................................... 12 3.2 人员离岗 ......................................................................................................................... 12 3.3 人员考核 ......................................................................................................................... 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13) 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13) 14 4 系统建设管理 ............................................................................................................................. 4.1 系统定级 ......................................................................................................................... 14 15 4.2 安全方案设计................................................................................................................. 4.3 产品采购和使用 (16)

三级系统等级保护技术项目建议书

华为三级等级保护建设技术建议书 目录 1概述 (4) 2等级保护实施概述 (5) 2.1 参照标准 (5) 2.2 基本原则 (5) 2.3 角色和职责 (7) 2.4 实施的基本流程 (9) 3信息系统安全定级 (10) 3.1 参照标准 (10) 3.2 定级原理 (10) 3.2.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级别 (10) 3.2.2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定级要素 (10) 3.3 信息系统定级阶段的工作流程 (12) 4信息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14) 4.1 安全建设需求分析 (14) 4.1.1 网络结构安全 (14) 4.1.2 边界安全风险与需求分析 (14) 4.1.3 运维风险需求分析 (15) 4.1.4 关键服务器管理风险分析 (15) 4.1.5 关键服务器用户操作管理风险分析 (18)

4.1.6 数据库敏感数据运维风险分析 (19) 4.1.7 “人机”运维操作行为风险综合分析 (20) 4.2 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21) 4.3 整改建议 (22) 4.4 安全保障体系总体建设 (24) 4.5 安全技术体系建设 (27) 4.5.1 建设方案设计原则 (27) 4.5.2 外网安全设计 (29) 4.5.3 内网安全设计 (31) 4.5.4 主机安全体系建设 (35) 4.5.5 应用通信安全体系 (35) 4.5.6 应用数据安全 (36) 5整改建议(依据项目增加内容) (37) 5.1.1 整改后拓扑 (37) 5.1.2 软硬件新增设备清单 (37) 5.1.3 软硬件产品介绍 (37) 6三级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点对点应答 (37) 6.1 技术要求 (37) 6.1.1 物理安全 (37) 6.1.2 网络安全 (41) 6.1.3 主机安全 (44)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指标(二级与三级)

实用标准文档 1.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指标 等级保护的测评技术指标至少覆盖各系统等保二级、等级保三级的全部指标 1.1.等级保护二级测评基本指标 分类子类基本要求 物理位置的选择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G2)筑内 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 (G2) 控其活动范围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防盗窃和防破坏记 (G2)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防雷击(G2)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物理安全 防火(G2)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防水和防潮(G2)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防静电(G2)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温湿度控制(G2)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电力供应(A2)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 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电磁防护(S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 务高峰期需要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结构安全(G2)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网络安全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 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 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访问控制(G2)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等级保护二级与三级差别

等级保护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 比较分析报告 2012年4月24号

目录 1.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的界定 (3) 2.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要求的防护能力差别 (3) 3.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的测评力度差别 (4) 4.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的强制测评周期区别 (4) 5.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的测评模型差别 (5) 6.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的测评指标的差别及问题解决方案(技术为例) (7) 7.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定级出现偏差的风险分析 (11)

1.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的界定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中规定: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2.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要求的防护能力差别 第二级系统应达到的安全保护能力: 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在一段事件内恢复部分功能。 第三级系统应达到的安全保护能力: 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4.二级系统与三级系统的强制测评周期区别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第十四条规定: 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第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 二级系统不强制要求测评,但是要求定期找测评机构测评或进行系统自测。

xx项目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项目 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深信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5) 2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5) 3方案参照标准 (7) 4信息系统定级 (7) 4.1.1定级流程 (7) 4.1.2定级结果 (9) 5系统现状分析 (10) 5.1机房及配套设备现状分析 (10) 5.2计算环境现状分析 (10) 5.3区域边界现状分析 (10) 5.4通信网络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安全管理中心现状分析 (10) 6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0) 6.1物理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0) 6.2计算环境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1) 6.3区域边界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3) 6.4通信网络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4) 6.5安全管理中心差距分析 (15) 7技术体系方案设计 (16) 7.1方案设计目标 (16) 7.2方案设计框架 (16) 7.3安全域的划分 (17) 7.3.1安全域划分的依据 (17) 7.3.2安全域划分与说明 (18)

7.4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19) 7.4.1机房与配套设备安全设计 (19) 7.4.2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20) 7.4.2.1身份鉴别 (20) 7.4.2.2访问控制 (21) 7.4.2.3系统安全审计 (21) 7.4.2.4入侵防范 (22) 7.4.2.5主机恶意代码防范 (23) 7.4.2.6软件容错 (23) 7.4.2.7数据完整性与保密性 (23) 7.4.2.8备份与恢复 (25) 7.4.2.9资源控制 (26) 7.4.2.10客体安全重用 (27) 7.4.2.11抗抵赖 (27) 7.4.2.12不同等级业务系统的隔离与互通 (27) 7.4.3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28) 7.4.3.1边界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与应用层防攻击 (28) 7.4.3.2流量控制 (29) 7.4.3.3边界完整性检查 (31) 7.4.3.4边界安全审计 (31) 7.4.4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33) 7.4.4.1网络结构安全 (33) 7.4.4.2网络安全审计 (34) 7.4.4.3网络设备防护 (35) 7.4.4.4通信完整性与保密性 (35) 7.4.4.5网络可信接入 (36) 7.4.5安全管理中心设计 (37) 7.4.5.1系统管理 (37)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 三级基本要求 (3) 1.1 技术要求 (3) 1.1.1 物理安全 (3) 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3) 1.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3) 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3) 1.1.1.4 防雷击(G3) (3) 1.1.1.5 防火(G3) (3) 1.1.1.6 防水和防潮(G3) (4) 1.1.1.7 防静电(G3) (4) 1.1.1.8 温湿度控制(G3) (4) 1.1.1.9 电力供应(A3) (4) 1.1.1.10 电磁防护(S3) (4) 1.1.2 网络安全 (4) 1.1.2.1 结构安全(G3) (4) 1.1.2.2 访问控制(G3) (4) 1.1.2.3 安全审计(G3) (5) 1.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5) 1.1.2.5 入侵防范(G3) (5) 1.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5) 1.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5) 1.1.3 主机安全 (6) 1.1.3.1 身份鉴别(S3) (6) 1.1.3.2 访问控制(S3) (6) 1.1.3.3 安全审计(G3) (6) 1.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7) 1.1.3.5 入侵防范(G3) (7) 1.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7) 1.1.3.7 资源控制(A3) (7) 1.1.4 应用安全 (7) 1.1.4.1 身份鉴别(S3) (7) 1.1.4.2 访问控制(S3) (8) 1.1.4.3 安全审计(G3) (8) 1.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8) 1.1.4.5 通信完整性(S3) (8) 1.1.4.6 通信保密性(S3) (8) 1.1.4.7 抗抵赖(G3) (8) 1.1.4.8 软件容错(A3) (8) 1.1.4.9 资源控制(A3) (8) 1.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9) 1.1.5.1 数据完整性(S3) (9) 1.1.5.2 数据保密性(S3) (9)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目录 1. 前言 (3) 1.1 概述 (3) 1.2 相关政策及标准 (3) 2. 现状及需求分析 (5) 2.1. 现状分析 (5) 2.2. 需求分析 (5) 3. 等保三级建设总体规划 (6) 3.1. 网络边界安全建设 (6) 3.2. 日志集中审计建设 (6) 3.3. 安全运维建设 (6) 3.4. 等保及安全合规性自查建设 (6) 3.5. 建设方案优势总结 (7) 4. 等保三级建设相关产品介绍 (9) 4.1.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9) 4.1.1 标准要求 (9) 4.1.2 明御下一代防火墙 (10) 4.1.3 明御入侵防御系统(IPS) (13) 4.2. 日志及数据库安全审计 (15) 4.2.1 标准要求 (15) 4.2.2 明御综合日志审计平台 (17) 4.2.3 明御数据库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 (19) 4.3. 安全运维审计 (22) 4.3.1 标准要求 (22) 4.3.2 明御运维审计和风险控制系统 (23) 4.4. 核心WEB应用安全防护 (26) 4.3.1 标准要求 (26) 4.3.2 明御WEB应用防火墙 (27) 4.3.3 明御网站卫士 (30) 4.5. 等保及安全合规检查 (31) 4.5.1 标准要求 (31) 4.5.2 明鉴WEB应用弱点扫描器 (32) 4.5.3 明鉴数据库弱点扫描器 (34) 4.5.4 明鉴远程安全评估系统 (37) 4.5.5 明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具箱 (38) 4.6. 等保建设咨询服务 (40) 4.6.1 服务概述 (40) 4.6.2 安全服务遵循标准 (41) 4.6.3 服务内容及客户收益 (41) 5. 等保三级建设配置建议 (42)

等级保护测评项目测评方案-2级和3级标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项目 测 评 方 案 广州华南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二〇一六年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测评基本原则 (4) 一、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 (4) 二、经济性和可重用性原则 (4) 三、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原则 (4) 四、结果完善性原则 (4) 第三章测评安全目标(2级) (5) 一、技术目标 (5) 二、管理目标 (6) 第四章测评内容 (9) 一、资料审查 (10) 二、核查测试 (10) 三、综合评估 (10) 第五章项目实施 (12) 一、实施流程 (12) 二、测评工具 (13) 2.1 调查问卷 (13) 2.2 系统安全性技术检查工具 (13) 2.3 测评工具使用原则 (13) 三、测评方法 (14) 第六章项目管理 (15) 一、项目组织计划 (15) 二、项目成员组成与职责划分 (15) 三、项目沟通 (16) 3.1 日常沟通,记录和备忘录 (16) 3.2 报告 (16) 3.3 正式会议 (16) 第七章附录:等级保护评测准则 (19) 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2 级测评准则 (19) 1.1 基本要求 (19) 1.2 评估测评准则 (31) 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3 级测评准则 (88) 基本要求 (88) 评估测评准则 (108)

第一章概述 2003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 号)以及 2004 年 9 月四部委局联合签发的《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文件 明确指出,“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 2009 年 4 月广东省公安厅、省保密局、密码管理局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广东省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方案》(粤公通字[2009]45 号)中又再次指出,“通过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推动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整改和测评工作,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信息系统安全 建设更加突出重点、统一规范、科学合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等级保护测评和等级保护安全整改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1 三级基本要求 1.1技术要求 1.1.1物理安全 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3)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1.1.1.2物理访问控制(G3)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c)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d)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1.1.1.3防盗窃和防破坏(G3)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f)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1.1.1.4防雷击(G3)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c)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1.1.5防火(G3)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b)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c)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1.1.1.6防水和防潮(G3) 本项要求包括: a)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应米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d)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某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xxxxxx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二〇一八年二月

文档控制 文档名称: xxxxxx 信息安全等保保护建设(三级)设计方案 版本信息 本文档版权归xxxxxx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xxxx有限公司允许,本文档里的任何内容都不得被用来宣传和传播。未经xxxx有限公司书面批准,文档或任何类似的资讯都不允许被发布。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5) 项目概述 (5) 项目建设背景 (5) 1.2.1法律要求 (6) 1.2.2政策要求 (7) 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8) 1.3.1项目建设目标 (8) 1.3.2建设内容 (8) 第二章现状与差距分析 (9) 现状概述 (9) 2.1.1信息系统现状 (9) 现状与差距分析 (11) 2.2.1物理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11) 2.2.2网络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17) 2.2.3主机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26) 2.2.4应用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34) 2.2.5数据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41) 2.2.6安全管理现状与差距分析 (44) 综合整改建议 (49)

2.3.1技术措施综合整改建议 (49) 2.3.2安全管理综合整改建议 (58) 第三章安全建设目标 (60) 第四章安全整体规划 (62) 建设指导 (62) 4.1.1指导原则 (62) 4.1.2安全防护体系设计整体架构 (63) 安全技术规划 (65) 4.2.1安全建设规划拓朴图 (65) 4.2.2安全设备功能 (66) 建设目标规划 (71) 第五章工程建设 (73) 工程一期建设 (73) 5.1.1区域划分 (73) 5.1.2网络环境改造 (73) 5.1.3网络边界安全加固 (74) 5.1.4网络及安全设备部署 (75) 5.1.5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服务 (104) 5.1.6安全加固服务 (120) 5.1.7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 (127) 5.1.8安全等保认证协助服务 (128)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基本要求

1 第三级基本要求(共290小项)1.1 技术要求(共136小项) 1.1.1 物理安全(共32小项) 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本项要求包括: a) b)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1.1.1.2 物理访问控制(G3)本项要求包括: a) b) c) d)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本项要求包括: a) b) c) d) e) f)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1.1.1.4 防雷击(G3)本项要求包括: a) b) c)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1.1.5 防火(G3)本项要求包括: a) b) c)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1.1.1.6 防水和防潮(G3)本项要求包括: a) b) c)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业务内网等级保护三级整改建设案例1背景

业务内网等级保护三级整改建设案例 1背景 某政府机关单位为保证其核心业务应用的持续、稳定运行,实现各核心业务应用之间信息的安全共享,该单位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文件精神,结合自身核心业务系统特点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 在项目推进的前期准备阶段,该单位信息中心对自身业务系统的安全状况,邀请了专业的第三方等级保护咨询服务商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评估,梳理和整理了当前运行的所有业务系统,并依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对自身核心业务系统的保护进行了定级备案、差距分析与风险评估、安全规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上级单位通过了该单位等级保护整改建设方案的评审,该单位等级保护工作正式进入整改建设阶段。 2安全需求 该单位定级了若干重要信息系统如XXX规划信息管理系统、XXX监测预警系统、XXX 培训管理系统、XXX办公自动化系统、XXX收费管理系统等诸多信息系统。 所有信息系统全部是内网互联,不与互联网直接连接。内网有办公人员、运维人员及第三方开发人员。 根据等级保护建设前期调研、评估过程,依据《GB17859-199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和第三方等级保护咨询机构的建议,最终确定本次等级保护建设需求如下: 1.业务内网现有网络架构都是单节点部署同时没有划分安全域,需要优化设计。 2.各个网络区域边界没有访问控制措施。 3.提高安全维护人员对入侵行为的检测能力。 4.建立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内部审计机制。 5.构建基于用户身份的网络准入控制体系。 6.从业务角度出发,强化应用安全、保护隐私数据。

7.建立并保持一个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规范操作行为。 3方案设计 通过对现状资产梳理,差距分析后,先将整体网络架构重新设计,如下图: 安全技术层面: 物理安全:机房要满足等保三级基础要求; 网络安全: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所有核心节点全冗余部署,同时还要有网络优先级控制;所有安全区域边界位置部署NGAF,开启FW、IDS、WAF、AV模块;核心区域部署AC,实现网络行为审计功能。 主机安全:服务器及用户终端统一安装网络杀毒软件;服务器及用户终端统一安装必要的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人工干预的安全加固工作。 应用安全:使用统一认证系统进行身份管理和认证管理;重要业务访问建立安全加密连接,通过部署AD实现ssl卸载;业务服务器前端部署AD实现通信可用性保障;建立CA系统保证抗抵赖机制;实行代码审计工作防御应用级安全漏洞。

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思路

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思路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化,医院的信息安全工作显得越为重要,近期卫生部要求深化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原则上医院核心信息系统定级不低于第三级。为此本文按照系统的定级、备案、整改、测评、自查与配合监察五个流程详细的介绍了医院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等级保护;安全;定级;测评 1 背景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信息系统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胁将会严重影响到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该工作受到了医院越来越高的重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出台的针对信息安全分级保护的制度,其最终目的就是保护重要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和应急水平。 为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能够更好的在各医院得到有效的落实,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医疗行业的实际现状印发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11] 85 号,此文件在信息安全保护和医疗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之间起到承接桥梁的作用。根据文件精神,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原则上不低于第三级。 2 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2.1 信息系统定级 信息系统定级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业务信息受到破坏时的客观对象是谁,二是对于客观对象的损坏程度如何。两方面结合根据表1来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哪个信息系统应该定位第几级。 针对医院,一般门诊量都比较大,当在早晨挂号、就诊等高峰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患者排队,如果一旦发生系统瘫痪就会造成大面积患者排队,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因此,定义为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为第三级。涉及的信息系统即与挂号、就诊等门诊患者密切相关的系统。 2.2 信息系统评审与备案 按照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定级指南要求,在完成对本单位信息系统的自主定级后需要将业务系统自主定级结果提交卫生部审批。在定级审批过程中,卫生部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要求技术要求物理安全物理位置选择说课材料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要求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选择(G2)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物理访问控制(G2) a.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防盗窃和防破坏 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藏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防雷击 a.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置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防水和防潮 a.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防静电 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温湿度控制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电力供应(A2) a.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电磁防护(S2)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网络安全 结构安全(G2) a.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d.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

基层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系统建设管理规定

版本号:. 0423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步伐,规范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提升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保障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对聚蓝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提出安全管理规范。保证安全运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安全技术,同时更要有全面动态的安全策略和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1)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项目规划安全管理:对信息化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规划提出安全管理要求,确定各个环节的安全需求、目标和建设方案; 3)方案论证和审批安全管理: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行内外专家对项目建设安全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安全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标明参加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及责任,并按规定安全内容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4)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安全管理:包括确定项目实施的阶段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实施办法,并完成项目安全专用产品的确定、非安全产品安全性的确定等; 5)项目投产与验收安全管理:制定项目安全测评与验收方法、项目投产的安全管理规范,以及相关依据。 第三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引用GB/T -2001中的术语和定义,还采用了以下术语和定义: 1)信息安全 infosec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级

等保第二级要求: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选择(G2)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物理访问控制(G2) a.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防盗窃和防破坏 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藏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防雷击 a.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置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防水和防潮 a.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防静电 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温湿度控制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电力供应(A2) a.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电磁防护(S2)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网络安全 结构安全(G2) a.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d.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 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访问控制 a.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c.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 单个用户。 d.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安全审计 a.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边界完整性检查(S2) 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入侵防范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网络设备防护 a.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b.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e.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 施 f.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S2) a.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 更换 c.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e.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唯一性 访问控制(S2) a.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b.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c.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账户,修改这些账户的默认口令 d.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