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niaho

niaho

niaho
niaho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明确了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定位,即是精神动力、综合国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从现代化动力角度来看,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靠的是核心价值体系支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应当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和精神特征。十七大报告中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来明确当前的阶段性特征,用改革开放来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新时期的总特征,充分说明了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和特征。从历史认识和逻辑统一角度来深入分析、从实践角度层面来具体探讨它的构成和实现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从历史来看,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

在认识上,改革与创新是我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要理论特征和思想特征

改革和创新更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价值观层面上,改革创新是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从文化渊源层面看,改革创新不是舶来品,有其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根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等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刚健有为,强调的就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在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人与人和为贵、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有为。这应当是改革创新精神的文化渊源。它讲的是在认识自然社会规律、顺应规律基础上的主体意识。这与今天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强调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同时,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养性、教化为人的道理。刚健有为的前提是做人,成人尔后有为,有为与做人、与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说清楚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联系,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关系,也内在地包含了对外来文化、思想观念的态度。因此,改革创新不仅是一种批判革命的精神,更是一种继承、开放、包容、和谐的精神,它是博大的、深刻的。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为手段。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要知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通过法律治理国家,所以法律具有阶级性和局域性,它主要体现了阶级统治的意志。至于前半句,我认为原始社会也有法律,这个也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最起码,最早的法律最出名的应该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惜现在的法律感觉都不像法律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这一含义与上面讲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它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这里要注意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联系和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国家权力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它是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国体就是指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了解国体之外还要知道政体。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战争都不仅是经济、军事的较量,同时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抗日战争能够创造出经济、军事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从根本上讲,靠的就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靠的就是由这种精神所激发出的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可以说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显示巨大威力最生动的写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空前地唤起了不甘外侮的民族大觉醒。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企图灭亡整个中国的法西斯战争。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当奴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最自觉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最先举起了高扬民族精神、挽救民族危亡的旗帜,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不同方式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全民抗战的活剧。在伟大民族精神激励下空前觉醒了的华夏同胞,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把救亡图存变为使中华民族摆脱奴辱地位的卓绝斗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空前地促成了一致对外的民族大团结。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鲜明地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感召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化敌为友,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共御外侮的民族团结,动员起了千千万万的民众,组织起了浩浩荡荡的大军。国共两党领导的两支军队、开辟的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格局。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正面战场作战,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仅在战略防御阶段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而且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承担了最困难的战略任务,并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作战,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声援、策应和支持。伟大民族精神所促成的这种民族大团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从根本上决定了抗日战争必然胜利的结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空前地激发了无所畏惧的民族大气魄。在波澜壮阔的抗

日战争中,那种与祖国同生死、共患难的民族精神,犹如冲天的号角在中华儿女的心头鼓荡,激起了我们整个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就宣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无论在沦陷区,还是在敌后方,广大爱国军民舍生赴死、一往无前,用血肉之躯抵御日军的枪炮,保卫神圣的家园,在中华民族史册上谱写了辉煌璀璨的一页:或沥血孤营,或横刀敌阵,或裂身银汉,或碎首沙场,或毁家纾难,或宁死不屈。左权、彭雪枫、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马本斋、李林、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冯安邦、李家钰、武士敏、高志航……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四行八百壮士、宝山姚子青营等等,就是中华优秀儿女为国捐躯的杰出代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空前地焕发了以弱胜强的民族大智慧。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抗战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我们整个民族迸发出异常卓越的智慧,表现出了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劣势为优势的神奇创造力。面对军事上敌强我弱的严峻局面,以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源远流长的民族智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方针和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指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弱胜强的抗战道路。抗日军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不仅以创造精神坚持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相结合、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而且创造和运用伏击战、袭击战、破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战法,使装备优良的日寇陷入草木皆兵的困境,如同陷入火阵的野牛,被烧得焦头烂额,消耗日增,直至彻底溃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这种伟大精神,不仅鼓舞着中国人民在抗战烽火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惊天动地的伟业,而且它本身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抗日战争已经载入史册,而在抗日战争中获得丰富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加速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摆脱贫弱落后,实现民族振兴,是包括抗战英烈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所有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艰巨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铸牢全国人民志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严重压力,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挑战,面临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侵蚀加剧的严酷考验,面临改革发展新的难题不断增多的严重风险,等等。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帮助人们铸牢精神支柱,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振奋起整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战胜困难,排除风险,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