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内容提要】 2018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增速达到15%。展望201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加快转型调整,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仍然

是主攻方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成为产业发展新支柱,开源软件持续引领信息技术创新,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产业核心技术缺失、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亟待构建、企业国际开源影响力有待提升、产业人才结构性短缺、产业生态建设与国际影响力不匹配等问题突出。为此,赛迪智库建议加大核心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构建开源软件发展良好生态、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持续推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关键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目录

一、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

(一)外部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加快转型调整 (3)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双轮驱动,工业APP成为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核心 (4)

(三)新兴技术加快创新应用,新动能构筑产业发展新支柱 (6)

(四)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基于开源模式的新型产业生态,开源软件持续引领信息技术创新 7 (五)企业加快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8)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0)

(一)中美贸易摩擦凸显核心技术缺失 (10)

(二)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亟待构建 (11)

(三)企业的国际开源影响力有待提升 (11)

(四)人才结构性短缺日益突出 (12)

(五)产业生态建设与国际影响力不匹配 (13)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3)

(一)加大核心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13)

(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 (14)

(三)构建开源软件发展良好生态 (14)

(四)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引进 (15)

(五)持续推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15)

2018年,在国内产业加快变革调整背景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达15%,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2019年,产业发展既面临《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红利释放、大数据等新兴动能深层次拓展等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国内经济持续放缓、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调整等重大压力和挑战,预计201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一、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外部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加快转型调整

2018年,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步入稳中向好发展阶段。2018年前三季度,软件业务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689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是发展较为突出的行业,高于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1.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8.6个百分点。

展望2019年,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回暖态势明显,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新动能。从国内看,国内经济将在新常态下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随着《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国家政策的深入推进和贯彻落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软件产业服务化、平台化、融合化趋势更加明显。预计2019年,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需求持续强劲,产业发展进入融合创新、快速迭代的关键期,产业整体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双轮驱动,工业APP成为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核心

工业互联网平台近年来引起全球普遍重视,竞相开展战略布局,并积极探索成熟发展模式。GE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领军企业,2018年其出售包括Predix在内的部分工业数字资产,转而聚焦擅长的航空、电力和医疗行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战略更加务实、收缩和聚焦,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均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目前,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双轮驱动格局初步形成,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成为平台建设的两股核心力量。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由ICT企业主导建设的平台数量为45个,占比为60%;由制造企业主导建设的平台数量为30个,占比为40%。海尔、航天科工、徐工、三一重工、富士康等龙头制造企业基于较强的工业知识和模型沉淀能力,阿里巴巴、东方国信、浪潮、用友、华为、紫光等大型ICT企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使能技术,纷纷积极建设工业互联

网平台。工业App 培育和应用全面展开,国内工业App数量约1万个,海量工业App和海量工业用户互促共进、双向迭代的双边市场正在初步形成。

展望2019年,工业技术软件化作为工业技术、工艺经验、制造知识和方法承载、传播

和应用的重要载体,将持续深入推进,推动软件在工业领域更好发挥“赋值、赋能、赋智”作用。随着《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政策的颁布、实施和软件定义的不断深化,工业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需求将加速释放,工业软件尤其是APP将成为推动软件产业与工业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三)新兴技术加快创新应用,新动能构筑产业发展新支柱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我国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中央、地方陆续出台160多份大数据相关政策文件,20多个省级单位设立了大数据专门机构,多层次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大数据专利公开量全球占比已达到40%;与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在制造、商务、金融、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一批大数据平台快速发展,一批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展望2019年,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软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企业数据采集工具、数据质量改善和集成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软件的销售额将稳步增长,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成为企业共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更加深入,对智能制造的赋能效应将进一步释放。

人工智能产业处于起步加速阶段。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国家政策以及地方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领域产业链初具规模,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对教育、汽车电子、智能家电、公共安全等相关产业高端化发展形成了较强的带动作用。百度的PaddlePaddle深度学习算法框架、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旷视科技的图像识别技术等均实现了对国际领先水平的赶超。展望2019年,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演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加强,推动传统行业走向智能化,其应用场景将面向工业、家居、医疗、教等重点领域快速扩张,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机遇。

云计算加快创新应用。2018年,我国云计算骨干企业纷纷加快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阿里云成为唯一进入世界前三的中国云计算企业,腾讯、百度等企业积极发展PaaS和SaaS服务,推出AI即服务云、云计算加速芯片等新产品与服务框架。中国

移动面向政务、金融、教育等行业发布系列创新的云解决方案,华为面向政务云领域推出了Cloud BU,联通沃云、电信天翼云、以及传统设备厂商中兴、浪潮,也均推出基于各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展望2019年,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提速,传统软件厂商加快向SaaS 服务提供商转变,基于云平台的SaaS、PaaS、IaaS服务成为软件的主流模式,各类软件产品将加速向云端迁移。随着云计算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行业分工细化趋势更加明显,工业云、政务云、医疗云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四)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基于开源模式的新型产业生态,开源软件持续引领信息技术创新

国际龙头企业纷纷借助于开源模式,拓宽业务领域。2018年,围绕开源企业的重大并购行为频繁出现,继6月微软宣布以75亿美元收购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之后,10月IBM宣布将以每股190美元的价格购买红帽所有股票。在国际开源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国内开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参与开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据统计,国内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码云收录的各类开源软件数量超过46000个,其中中国开源软件数量已经超过了9870个。随着中国参与开源的企业与高校数量稳步增加,其在全球开源社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也在持续提升。一方面,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为代表的IT大企业不断加大对开源世界的回馈力度,另一方面,中国对顶级基金会优质项目的贡献也在持续增多。

展望2019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和重点项目工程的贯彻实施,开源发展环境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间竞争将更加激烈,软件开发者格局将重新划分。来自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促使企业开源更多的软件项目,开源软件将迎来高速发展期。随着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新阶段,国内开源软件规模将持续扩大,影响力持续增强,围绕活跃社区,由开发者、使用者等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发展环境和创新模式将进一步普及。

(五)企业加快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在“信息服务走出去”行动推动下,我国软件企业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战略布局。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软件业实现出口395.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速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出口增长7.9%,增速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持续开展跨国经营活动,在境外设立分公司或研发中心。阿里云启用了多个海外数据中心,帮助上万家国内企业拓展业务,为企业节省逾百亿元的出海成本。上海建设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带一路”合作服务平台,约100家企业使用该平台,促成合作项目约60个。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已设立纽约、华盛

顿、加拿大、芬兰、香港等10处海外联络点,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 的连接桥梁,帮助企业做好在海外当地的“软着陆”。

展望2019年,伴随“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各类国际合作不断落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软件出口明显呈上升趋势,国际化发展正在成为国内企业实现业务增长的新动能,国内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同时,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弱势复苏、主要国家政治不稳定因素激增等影响,整体来看我国软件出口将延续低速稳定增长态势,国内软件企业国际化进程将不断加速。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中美贸易摩擦凸显核心技术缺失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演进升级,科技成为竞争核心,从传统货物贸易,蔓延至知识产权、市场准入;从对单一产品采取“双反”关税等贸易救济措施,升级为大范围征收高关税、加紧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美国对我国的狙击力度不断升级,给我国软件产业加快核心技术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在研发创新方面,企业多进行跟随式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技术瓶颈,存在技术储备和技术来源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突出问题。重要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中的核心技术产品和关键服务还依赖国外,软件、芯片、标准等方面的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高端工业软件市场80%被国外(如西门子、GE等)垄断,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率也不超过50%。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对传统软件产业可能产生颠覆性冲击的领域,我国目前还是处于跟随式发展阶段。

(二)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亟待构建

我国工业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亟待构建,主要体现为:一是工业系统建设落后,数据汇聚难度大。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低,高端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各大工控系统制造商主导封闭协议,大量生产数据被留存在各个独立的工业系统中,设备通信和数据汇聚难度很大。二是工业知识体系不健全,应用创新能力弱。我国工业知识体系建设起步晚,工业基础和工业know-how方面落后,尤其在制造技术、知识和经验方面积累不够,还不具备将核心经验知识封装为模块的标准组件能力。提供的分析服务较少涉及预测性分析和规范性分析,边缘计算分析也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工业云应用平台缺失,核心支撑能力受限。目前,我国PaaS的发展明显落后,缺乏面向工业应用的PaaS平

台和具备行业主导力的工业云平台,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四是工业微服务建设能力不足。我国工业技术知识薄弱,整合控制系统、工业资产、通信协议、管理工具、专业软件等各类资源的能力不足。微服务资源池覆盖面不够广泛,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平台的微服务资源池存在为建设而建设的盲目性问题,微服务开发的业务导向性不强。(三)企业的国际开源影响力有待提升

随着开源逐渐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和软件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段,各大企业对开源的

重视度不断提升。但相比国际大企业,中国企业在全球开源世界中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不足。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开源影响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为代表的IT大企业虽不断加大对开源世界的回馈力度,但我国企业在主导或者引领国际主流大型项目方面还比较薄弱,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二是开源式技术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目前企业缺乏生态的积累和长远的规划,人才培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意识还不够。

(四)人才结构性短缺日益突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紧缺,软件人才结构性短缺导致供给能力不足正成为我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高端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企业招不到人才”、“人才找不到合适单位”的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复合型人才匮乏,既熟悉创新技术又熟悉各行业领域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与新兴产业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人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有待强化产教融合。目前尚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软件企业产学研用对接不够深入。二是我国软件人才培养基础教育亟需推广。软件基础教育滞后,公众软件技术素养有待提升,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三是我国缺乏针对软件新兴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软件专业新课程力度不够,尚未满足软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量高端人才需求。

(五)产业生态建设与国际影响力不匹配

我国在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龙头企业、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生态环境方面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足,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一是行业龙头企业与世界级领先企业相比,在产业生态圈构建、新技术变革引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骨干企业整合发展资源的能力和带动产业链能力不足,生态链企业缺乏深度合作,尚未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制约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二是产业融资环境差。由于产业多元化程度不足、创新创业氛围有待改善、资本市场不够活跃,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和金融体系,对软件企业的资金支撑力度不够。三是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在软件产业新形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调整优化税收政策,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鼓励作用,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核心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一是准确研判新形势下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范围,扎实推进软件“铸魂”工程、“工业技术软件化”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行动计划,着力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高端工业软件等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全力扭转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二是适时评估我国战略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水平,建立完善核心技术长效跟踪推进机制,大力支持技术领先型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抢占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以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前沿,打破长期以来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跟随式发展的格局。三是着力打

造核心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核心技术突破为目标建设软件领域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开创核心技术创新从意识雏形到产品体系全生命周期的平台型服务模式,完善软件核心技术创新生态。

(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

一是加速推进传统工业的智能化评估诊断和升级改造,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设备层和网络层两大基础,以智能化生产和网络化协同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基础环境。二是持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强化标杆效应,树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实体端和系统端两大支撑,以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三是充分认定工业互联网领域复合型人才的社会价值,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人才服务模式。

(三)构建开源软件发展良好生态

一是及时跟进国内与国际开源发展动态与趋势,适时出台开源相关的专项政策,充分认识软件开源发展的社会价值,积极开展对开源贡献的专项评估,建立安全监管标准体系,鼓励国内企业与开发者遵循开源的发展模式和基本规则,持续优化软件开源发展环境。二是紧紧围绕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面向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特色行业领域,建设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对开源人才的联合培养,促进开源软件在日常科研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推广。三是切实加强开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大力支持中日韩开源联盟建设,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领域的开源发展,鼓励三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新企业踊跃参与,探索构建中日韩开源合作新机制。

(四)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引进

一是紧紧围绕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强产学研对接与合作,会同教育部门探索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等高端人才培养,突破产业发展紧缺型人才不足瓶颈。二是科学评估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建立软件人才培养训练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打造软件从业人员积淀与提升交互的螺旋式职业发展模式,推进软件人才的跨领域知识更新,打破产业发展复合型人才紧缺障碍。三是客观评价当前技术壁垒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充分发挥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加强对海归型软件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积极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新机制,为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五)持续推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以软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为代表的引导作用,搭建软件企业与实体经济企业的对接平台,按照特色领域建设专业型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融合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全流程的支撑服务。二是密切跟踪和研究国际标准化动态,加强国际标准化战略布局,按照技术研究、自主制定、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和产业化推进五大环节统筹发展的原则,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制定工作,建设软件领域的标准化服务平台,继续做好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三是探索建立细分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工程,因地制宜的向全产业链推广实施,提升我国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成熟度,深入推进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报告内容〗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担忧,专门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如此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担忧,如何讲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 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依旧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不管是上半年的增幅10.7%依旧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因此我们可能会产生如此的疑咨询:电信业是不是差不多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逆境?关于转型如此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如何样的?……在那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习惯,成为一个稳固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习惯,成为一个稳固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形差不多不复存在。”一时刻关于电信业“微利讲”的争辩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何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进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的时代,这个世纪哪行哪业想要立足于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培育信息化文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许多的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信息化水平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作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认清现状,谋求进步与发展,全面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国内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的几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 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 1.2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7.7%的中小企业都已经信息化。随着政府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将会拉动整个IDC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如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智能建站,托管租用等。我们相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行业的另一个亮点。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IDC行业由于各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而稳步发展。追溯中国IDC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网站来达成商业交易。 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借助优秀互联网服务,打造优质信息化通道,将有助于

浅析卫生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浅析卫生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AMT《前沿论丛》2011年3月7日作者:钱文晓 卫生主管部门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 “由于未知病毒(如:SARS、H1N1等)的快速传播,突发性的疫情常常让领导和医疗诊治部门难以应对,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对疫情控制的效果也未必好。”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的用血量急速上升,血库的储备已明显不能应对需求了,部分医院为了保住病患资源,虚报病人就诊数量,大量囤积血小板或血袋。” “我们已经开展建设了医院的互联互通,但三级甲等医院的病人数依然有增无减,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少有病人光顾。” “目前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推进缓慢,专业医师在医院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少,经验仍显不足。” ……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重点。推进社区诊所的建设、加大医药卫生信息化投入、实现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构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服务的同时,要统一规划实现区域卫生协同,惠及民生。 卫生医疗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服务于民为最终目标。结合国内外卫生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我们认为卫生行业的工作不单以“事”为主,在核心业务处置上还应该实现以“人”为主,无论是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还是制药机构,核心主旨应该定位为帮助实现居民健康服务、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人”“事”合一是卫生工作的特点,就卫生服务而言,其基本框架可梳理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临床诊治服务、院前急救服务四大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包含疾病控制服务(含精神病管理、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五大卫生管理、实验室管理、中毒和伤害管理、免疫规划等)、卫生监督服务(含许可、监督、处罚等)、重点人员服务(妇幼保健等)、重点资源管理(血液管理等)。公共卫生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人群服务,核心是了解人群健康和干预人群健康、保护人群健康。卫生监督部分还含有部分行业内部管理职责。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全方位了解人群基本健康、及时干预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整体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以六位一体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将提供居民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形成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包。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从另一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通信技术的定义; 3、电子计算机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 师:看完了没有 生:看完了 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 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 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全部都死掉了 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 生:对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 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就是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展示: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二、授课(25分钟)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 2.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3.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4.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 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初见成效: --金桥工程建成卫星站70个,主干网覆盖10个大中城市,正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金卡工程的12个试点城市全部实现了同城跨行的自动取款机联网,其中有的城市实现了国际自动取款机联网,发长量超过6000万张。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每天处理5万多笔业务,金额达800一1000亿元,每天为国家增加可使用资金500亿元。 --金税工程稽核系统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查出利用发票违法违纪件3万多起,追缴税款1.5亿元。 --金关工程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四个应用系统",并已经陆续投入运行,提高了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减少了贸易摩擦。 第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的提高。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正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

化、网络化应用发展,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 --"八五"期间,电子技术推广应用共完成8000多项。资金投入产出比为1:5。 --全国约有50%的自来水公司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每年节水挽回的损失相当于35亿元投资,可建设44个水厂。--有色金属行业80%的铝电解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每年可节电1.2亿度。 --在企业改造中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采用计算机集成生产管理系统,使麦道飞机机头的装配周期从12个月缩短到6个月。库存积压下降20%。 --农业信息网已在十几个省市、200多个县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如1998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大量芹菜滞销。在网上发布现货待售信息后,一周内积压的芹菜全部售完。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第三,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科研教育的发展,为新闻宣传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实现了国际联网,使计算机成为了解与交流科教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系统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教育已经起步。 --在新闻宣传方面,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等主要新闻机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 【学习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你的学习难点哟 【同步学习】: 学习活动一: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其分类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的时候老师拍了很多照片,并把这些照片上传到了老师的QQ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用到哪些设备?哪些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 情境导入:从古时的烽火狼烟、飞马传书到今天的视频电话、电子邮件,通信技术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二:了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1)说说你知道的通信设备。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知道的电话的发展历程。 情境导入: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又决定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三:了解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教材2.2节,了解微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2分钟后抢答。 1)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通常指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多少个元器件,集成的元器件越多,集成度越。 2)内部有上万个元器件的集成电路称为。 A.小规模集成电路 B.中规模集成电路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情境导入:正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习活动四: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1)打开文件,阅读相应内容。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根据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方向结合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畅想: 未来计算机会是怎样的?

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中国信息化进展趋势分析点击 〖报告内容〗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忧虑,尤其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如此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忧虑,怎么讲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依旧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不管是上半年的增幅10.7%依旧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因此我们可能会产生如此的疑问:电信业是不是差不多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困境?关于转型如此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如何样的?……在那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况差不多不复存在。”一时刻关于电信业“微利讲”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怎么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进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的日益普及,这些都使得传统电信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历史,利润越来越低,并将不得不面临所谓的“微利”困境。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忧虑,尤其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这样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忧虑,毕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还是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无论是上半年的增幅10.7%还是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于是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电信业是不是已经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困境?对于转型这样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这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一时间关于电信业“微利说”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的日益普及,这些都使得传统电信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历史,利润越来越低,并将不得不面临所谓的“微利”困境。 转型突破“微利”困境 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市场发展水平之下,受需求、资源、技术和产品价值的限制,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的曲线,出现增长的极限。电信业也不例外。现在我国电信业面临着极限竞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量收不平衡在加剧。现在个人客户的通信选择在增加,大部分移动客户的工作地点和家中仍有PSTN网的连接,同时越来越多的固定线路客户

(完整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链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 发布时间:2007-10-29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人才培训、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应用能力建设与投资效益提高、缩小数字鸿沟、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正面临的挑战。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期,将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我国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重要举措。“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等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各类重大战略方针的指导原则。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如果说“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等只是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方面的起始工作,那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具体措施的出台,则是国家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不同类型教育信息化成功案例的逐步丰富,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已经有了众多经验。对于教育信息化必要性与需求的理解也日益深人人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时代更高的教育目标,形成信息时代学与教的新方式,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是来自教育系统内部最强大的需求。而政府组织、学术团体与工商业三种强大的外部推动力,也造就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难得的机遇。 尽管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人们的预期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持续提升应用能力与效益的挑战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其直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来自各方对“高投入、低产出”教育信息化的质疑与不满。 经过几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我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很多学校设备采购速度大大超过实际应用需求;高性能计算机只被用于简单办公需求,更多时间则是被用于娱乐;价值昂贵的服务器资源仅用于支持极少的访问量,而且管理极为不完善;先进的网络交换机每日流量很低,并经常处于故障状态;学校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与合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安全、病毒管理没有有效方案,严重困扰应用;计算机教室每周使用时间不超过几课时,形成大量闲置等。这些存在于教育信息化中的浪费行为,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相比快速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则要落后得多。一方面,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没有很强的应用需求;另外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信息化教育服务相对单一也是制约应用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项目都是当前我国政府为全面提升应用能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然而,要想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使落后地区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困难依然相当严峻。 2.缩小数字鸿沟的挑战 OECD对数字鸿沟的解释是个人、家庭和地区间在获得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机会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的机会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国东西部和城乡间由于固有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尤为严重。 我国学术界与政府已经认识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均衡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

2009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

2009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 杨京英熊友达姜澍 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是全面衡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及中国在国际比较中地位的综合统计评价指数,该指数“从基础设施、使用、知识、环境与效果、信息消费五个方面诠释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做出综合性评价”;同时,“力求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设定目标,使指数更具代表性”。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可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综合评价尺度(指标体系见附件)。 据最新统计数据资料测算,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645,比上年增长14.48%。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广东信息化发展水平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五位。中国信息化水平在世界信息化发展中处于中等水平国家行列。 【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概况】 2008年,中国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645,比2007年提高了0.015个点。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占据前两位,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达到0.892和0.844,京沪两地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较上年有所减小,差距从0.069减小到0.048;天津、浙江、广东分别位居全国第三至第五,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为0.737、0.735和0.730,与上年相比,天津比上年提高了0.018个点,增长17.46%,从上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而广东仅上升0.010个点,增长10.42%,从上年的第四位下降至第五位。 表6.1 2000-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与分类指数比较

在信息化发展指数的五个分类指数中,除信息消费指数外,其余四个分类指数值都较上年有所上升,各分类指数的情况是:使用指数最高,为0.887,比上年提高0.040个点;其次是知识指数,为0.794,比上年提高0.013个点;环境与效果指数为0.555,比上年提高0.019个点;信息消费指数为0.516,比上年下降0.033个点;基础设施指数为0.409,比上年提高0.008个点。 1995-2008年,中国信息化在五个方面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点。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国民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稳步提升,使用指数和知识指数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指数值均高于总指数;但环境与效果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实力较低,信息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等严峻现状。同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中国信息消费增长缓慢,信息消费指数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见图6.1)。 图6.1 1995-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及各分类指数比较 为便于与上年度比较,本报告延续采用雷达图比较的方法,对全国、北京和上海信息化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如图6.2所示,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偏向于知识指数和使用指数,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尚显不足;北京偏向于环境与效果指数,

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

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 作者:佚名出处:IT专家网论坛2008-06-25 00:00 加入WTO之后,外资保险公司全面进入,给并不发达的中国寿险、财险和再保险事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沿续传统的运作思路,已无法帮助中国保险企业培养起自身竞争力。仅以车险为例,2003年1月1日起,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开始实施,机动车保险在市场开放、价格自由、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即使对购买同一车型的客户,也要考虑年龄不同、驾龄不同等因素,采取灵活的保费策略。这一点,没有IT系统的支持,没有客户信息的集成管理,没有整合的业务数据及精准的数据挖掘能力,没有完整的精算模型,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无人会怀疑,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新兴保险市场。但就数据挖掘和CRM而言,中国保险企业的应用现状却令任何人都难以宽慰。在业务和技术投资“冒进式”增长的同时,保险公司在CRM应用、客户资源整合管理方面的投入,显然无法适应自身快速的成长势头。相比起普遍进入中国的世界性保险企业,中国保险公司的CRM应用落伍,已是不争的事实。 信息化被视作金融业的生命线,对保险公司来讲,数据则如同企业生命体中生生不息的血脉。近10年来国内保险业信息一直处于加速度状态,2003年全年中国保险行业IT应用市场规模更是创记录地突破50亿元,人保、人寿、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和新成立的小型保险公司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都不遗余力。

但在巨资进行信息化的同时,信息化技术组合中更为锐利、高效和复杂的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工具,还没有被中国保险企业所广泛掌握。用一些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的牢骚话来描述这种现状:报表、报告满天飞,不知哪个没水分;数据、数字遍地有,不知哪个是真的;客户、业务到处是,不知哪个最该抓;考核、决策天天搞,不知哪个有准头。 目前中国保险业数据管理应用的普遍现状是,汇集了大量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但因为缺乏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往往导致“数据爆炸但有效信息贫乏”,“信息繁杂但业务知识孤立”——这种局面若无改观,保险公司就会长期处于“低智商”的业务运行状态。 从业务数据化到业务知识化,以数据挖掘(DM)为基础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决策支持系统(DSS)建设,在未来数年中将受到保险公司的追捧。为提高决策支持水平,增进商业智能(BI),保险公司往往需要以联机分析处理(OLAP)为平台进行数据挖掘(DM),借助大规模数据,通过清洗、转换、装载等数据处理方法,发现大量资料间的关联与趋势,探寻独特的、通过其他方法发现不了的业务规律和模式。一般来看,数据挖掘的任务可以划分成四个层次:数据分析、知识发现、决策支持和金融智能。 数据分析、知识发现、决策支持和金融智能,不仅是数据挖掘的不同层级的任务,也体现了保险公司在开展数据挖掘工作中的规划进度。早期的保险业数据仓库建设,关注的往往是数据分析和知识发现的内容,如提供统一及时的业务报表,提供集成的客户信息等。当具备了相应的数据挖掘基础,保险公司有可能将数据仓库的应用引入决策支持和商业智能的层面,更关注于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1、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三大热点 热点之一:勘探开发信息化 随着勘探开发生产活动的深入与科技进步的加快,采集的数据量每年急剧增长,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数据是靠巨额的资金投入换取来的,是石油工业宝贵的财富,亦是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基础信息。数据处理量平均每3年增长一个数量级,因此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的成本和发展速度。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据不全不准,数据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勘探开发的准确度,低质量的数据管理,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以及数据的浪费或重复使用,造成勘探开发成本的居高不下,大量资金浪费,产业利润率无法提高,从而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数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需要,数据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处理,而是从使用数据扩展到对已有的数据库进行挖掘,从大量的业务数据中探索业务活动的规律,从中寻找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决策依据。 目前经过多年的储备和发展,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已经逐渐从硬件发展为先,转移到“以软件发展为主导”的新定位,这也正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将数据处理以及勘探开发软件的发展提升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上,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勘探开发的信息化投入将大幅度增加,信息化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热点之二:网络建设 1、网络基础建设 为适应CNPC重组后的需要,迫切需要在现有网控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功能完善而强大的石油网控中心。 网络应用对中海油而言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应用的增多,对网络的安全性、可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