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八年级科学辅导4

2014年八年级科学辅导4

2014年八年级科学辅导4
2014年八年级科学辅导4

2014年八年级科学辅导4

一、选择题

1.小亮在制作植物标本时,需要称量10克氢氧化钠固体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小亮在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略向右偏转,则应采取的措施

A .减少砝码

B .将游码向左移动

C .取出一些氢氧化钠固体

D .再加一些氢氧化钠固体

2.现对某物质A 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克水析出a 克固体。若蒸发20克水析出b 克固体,若蒸发30克水析出c 克固体。则下列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c = a+b ;

B .c = 2b - a ;

C .c = 2b + a ;

D .c = 2a+b

3.2004年国际粮农组织将中国独有的山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我县的广大地区都非常适宜种植山茶树,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15.2克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14.4克水,则柠檬醛中

A .只含碳、氢元素

B .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 .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 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A .60cm B .40cm C .20cm D .10cm

5.小王欲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挂 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分别记下圆柱体下

则在以下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浮力F 与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 关系的图象是:

6.以下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①插入矿泉水瓶中的筷子,从瓶侧面看时,筷子变粗了;② 当你在岸上看水中的鱼时,你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③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了彩虹般的现象;④游泳池看到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浅一些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8、某同学在做“磁生电——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方向如下图所示(υ所指方向为导体运动方向),则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9、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经监测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对心脏病、高血压等有良

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最简单的硅酸的化学式为………………………………………………………………………………( )

A .H 2SiO

B .H 4SiO 3

C .H 4SiO 4

D .Na 2SiO 4

10、2002年10月26日,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莫斯科解救人质时使用的芬酞尼(Fentanyl )是一种医疗上的速效强力镇痛药,过量使用会引起呼吸困难,并造成缺氧而死。它的化学式为C 20H 24N 2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芬酞尼是由酒精与硝酸混合而成的

B .芬酞尼中含有氮气

C .芬酞尼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0∶24∶2∶1

D .芬酞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3 二、简答题

11.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 n RO 3n -2。则R 的化合价是 价。

12.小峰身高1.50m ,眼睛距头顶8cm ,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m 。并在答题卷上画出示意图。

13.一个密闭铝盒,恰能悬浮在7℃的水中,在水温从7℃下降到1℃的过程中,关于铝盒的运动,某同学根据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膨胀得比液体少,得出“铝盒先上浮至水面,后又悬浮于水中”的结论。而另一同学在课外书上得从生态角度说,物质热胀冷缩的程度可用体膨胀系数来表示,物质体膨胀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它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越明显,下表是水的体膨胀系数

而铝在这一温度范围内,体膨胀系数恒为 7.1×10-5 / ℃。在水温从7℃下降到1℃的过程中,铝盒

的运动将是,理由是。

14.有一辆25英寸自行车(25英寸为车轮直径,1英寸等于2.54厘米),其大牙盘有40个齿,后轮轴上的飞轮有16个齿。链条连着大牙盘和飞轮,如果车轮与地面不打滑,骑车人双脚踏车的周期是0.8秒,则此时自行车的速度约为米/秒。

15.某玻璃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550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为460g,装满某液体时总质量为720g,则该玻璃瓶的质量为g ;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千克/ 米3。(已知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酒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16.科考队员在北极考察时,为了探索冰层下海水的成分,他们在厚薄均匀的冰层打

一个深达250米的冰洞才发现海水,如图所示,则为了取海水水样,系在取水筒上绳

子的长度至少为米(已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 / m3,冰的密度为

0.9×103kg / m3,北极没有陆地)。

17.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 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x的值为。

18、“神舟”五号发射升空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射到发射台,发射架要被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架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试回答:(1)建造大水池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了水(选填“汽化”、“液化”或“升华”)时要吸热,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使舱体外表面形成一个“火球”。

三、分析、计算题

19.如图所示的圆柱形容器里盛有0.8千克某种液体,容器的底面积为0.01m2、

高为0.15m;图中A点在B点的正上方,两点间的距离为0.02m,两点间液体压

强的差值为160Pa,现往容器里放入一物块,结果液面恰好与容器口相平(没有

液体溢出),物块漂浮,则所放入物块重为多少?(g取10牛顿/千克)20.高血压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现已查明,血管内径变细是其诱因之一。我们可在简化假设下研究这一问题:设液体通过一根一定长度的管子时受到的阻力与流速成正比,即

f = kv(为简便,设与管子粗细无关);为维持液体匀速流过,在这段管子两端需有一定的压强差。设血管截面积为S时两端压强差为P,若血管截面积减小10%时,为了维持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同样多的血液,则压强差必须变为多大?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20小题,共80分) 1.小明在厨房中看到了许多调味品,以下调味品放入水中,会出现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现象的是() A.味精 B.食盐 C.白醋 D.芝麻油 2.超强台风“灿鸿”在浙江省舟山市登入,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蒸腾 3.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4.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5.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装有水的杯中飘浮有一塑料块,如图甲所示。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水>ρ塑料>ρ酒精) ( ) 7.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可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可乐喝到肚子里面后,人过会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8.某一物体沉在某溶液(溶液当中的溶剂是水)当中,当缓缓的从溶液当中加水后,物块开始上浮,下面 关于这一现象的推理合理的是() A.该溶液可能是酒精溶液 B.该物块的密度可能小于水的密度 C.该物块的浮力保持不变 D.若是继续往该溶液中加水,该物块一定漂浮在液面上 9.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 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 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10.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当地生产生活 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饮用水的污染和短缺。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1.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 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法指导》教案单元是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文章组合。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课文涉及的各种战争,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关注战争,关注历史,关注现实,从正义与非正义战争中区分善恶美丑,进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2、本单元的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意复习记叙文要素的有关知识,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注意体会不同课文的不同风格。有的以惊心动魄的情节见长,有的以语言见长,有的以感人的形象打动读者,要根据课文特点确定学习重点:或以揣摩语言为主,或以分析人物为主,或以体会情节为主。 4、关注战争,认识战争的危害。通过拓展学习,了解战争,了解历史,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预测未来战争的形式,可就历史上某次重要战争发表评论,也可自选其他内容,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二单元学习指导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

美的情操。 2、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叙述,是写事情的前后经过;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要了解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和功能,要注意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能力。 3、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要从比较中体会。语言特点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的表现,又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要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4、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第三单元学习指导 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拿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作比较,初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读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3、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

学法指导 意义 方法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自已的学习实践,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的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是师生情知互动的动态运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施教法,学生体验学法。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融过程,研究教学过程就必须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下大力研究学法。从教学任务看.学法指导是各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此外,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疗法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茕要内容。从培养目标看,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是教学的取要目标之一,而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它可以指导学生调节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从学生素质的形成看,知识和教育的影响必须经过内化才能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运用学法的过程正是其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说学法指导是加速学生内化的有效凭借。从社会发展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知识成倍增长,学生只有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1] 学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指要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2.操作性原则。所谓操作性原则是指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方法训练和相应的学科运用实践(即操作),使之完成学习方法的输入、储存、转化、输出的全过程,从而将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构成要素。[1]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一) 第1章第1节水在哪里 一、我会填空: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占地球总水量 96.53%、2.53%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态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_。 4.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 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 是: A、, B、, C、,E、; 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为水圈的主体,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⑶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和。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中各字母在 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 节是: A、, B、, C、, D、, E、, 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7.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二、我会选择: 8.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 A、冰层 B、大气 C、海洋 D、地下水 9.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10.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11.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12.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13.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14.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1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C、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相互联系 1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17.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大气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二) 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摘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更加注意启发与预习、提问与思考、讲授与巩固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预习思考巩固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新的时代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下介绍: 一、启发与预习 启发即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去预习。所谓预习实际上也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虽然学生

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三次战争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必须是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布置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本上作批注,尤其要注意问题的序号化,理清知识的条理性,而且,在预习后,要求学生将课后习题完成,我在教授新课中将书本上的习题完成,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问与思考 授课中,我创造机会多设计问题由学生作答,使他们时时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多把机会让给那些腼腆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其作答要及时予以肯定,一方面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其语感。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新完整版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 我们都知道,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从问题入手,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科学课程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科学课本由教科版改到苏教版今年是第三年使用。 为了老师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苏教版教材,根据我们本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学应掌握的基本的学习方法如下:引发问题的方法;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记录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和分类的方法。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引发问题的方法(三种情形) 1. 在有结构的材料的研究中引发问题。 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既要解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象,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是:(1)观察认识材料。 (2)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例如,本课伊始,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几幅图片,非常的漂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是灯光的原因。进而引发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吗? 2. 在猜想与结果的矛盾中引发问题。 (1)要预测实验结果。 (2)观察实验现象。 (3)将观察到的现象与预设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矛盾,引出问题。 3. 在知识的迁移的过程中引发问题。 (1)亲历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2)由此问题的结论想到彼问题的结论。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 二、猜想与假设的方法 1. 明确猜想与假设的内容。 2. 找出猜想与假设的依据(或理由)。这说明作出的猜想不是凭空乱猜的。 3. 对猜想与假设进行修改、筛选,做出自己认为比较准确的猜想。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1—3节)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

《科学》八年级(上)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一)— (共4页) (第一章1-3节)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是( ) A.河水 B.江水 C.海水 D.湖水 2.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B.通常,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C.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0克/厘米3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B.内陆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C.内陆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断转化 5.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和地下水 6.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 A.水的空间分布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汽含量的多少 7.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 A.水蒸发 B.水电解 C.水沸腾 D.水结冰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点燃酒精灯,酒精越来越少 B.钢铁生锈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粉笔越来越短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山消融 B.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纸张撕碎 D.灯泡里的钨丝熔断 10.下列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纯天然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纯净水”中不含任何物质 C.地球上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 D.如果有良好的身体,喝点生水也没关系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C.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12.关于电解水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 A.证明水中有氢氧两种气体 B. 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证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 13.下列关于水的性质描述正确的( ) A.水的沸点为100℃ B.水通电后,发生了汽化现象 C.0℃时水的密度最大 D.液态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14.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15. 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

八上科学第一章周周清试题与答案

科学周周清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4、三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球放在水槽中,如图所示,其中受到重力最小的是 ( ) A.甲球 B.乙球 C.丙 D.三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5、体积相同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同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比较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应为( ) A、在甲液中浮力最大 B.在乙液中浮力最大 C.在丙液中浮力最大 D.一样大 6、很多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 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由此可知,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入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 以及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水密度ρ1、ρ2的关系,正确的是(假设船重不变) ( )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l=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l>ρ2 7、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 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 的是() A.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8、某温度下,b克溶质溶解在b克水中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100克 B.b克 C.2b克 D.50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在一定的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10、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11、要使100克10%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克食盐 B.蒸发掉50克水 C.蒸发掉45克水 D.再加入100克10%食盐水 12、固体物质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①溶剂性质②温度高低③溶质性质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⑤溶液的总质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④⑤ D、②③④⑤ 1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把18克氯化钠放入36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是() A.26.5% B.33.3% C.36% D.50% 14、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剂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则同质量的以上三种饱和溶液 中溶剂的量为() A.A>B>C B.A>C>B C.A<B<C D.B>C>A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检测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检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图为2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出现下面 甲、乙、丙的四种情况,其中能肯定两小球一定都带电的有() A. 乙 B. 乙丙 C. 甲乙丙 D. 不能说明两球都带电 2.如图所示,在A、B两点间先后接入下列6种物体:①陶瓷杯子;②橡皮擦; ③钢尺;④塑料梳子;⑤食用油;⑥铅笔芯,闭合开关后,能够使小灯泡发光 的一组是() A.③⑥ B.①③ C.①⑥ D.⑤⑥ 3.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灯泡L1、L2都发光。现将一根导线接在该电路中的某两个接线柱上,会导致两灯同时熄灭的是() A.a和b B.c和d C.e和f D.g和h 4.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6.在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所示,其原因是()A.电流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了B.量程选择太大了 C.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D.电流表被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了 7.要使一根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 B. 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 C. 减小导线中的电流 D. 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8.如图所示,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用电流表测定A、B、C三处的电流,接下来所进行的操作合理的是() A.整理器材,完成实验B.换用不同规格灯泡,获取多组数据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D.换用电流表的量程,重新测量一次 9.如图所示,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A B C D 10.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为3V,闭合开关S后,发现只有一只灯泡发光, 且电压表的示数为3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灯L1断路 B. 灯L1短路 C. 灯L2断路 D. 灯L 2短路 第1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2题图

浅谈学法指导的有效控制

浅谈学法指导的有效控制 发表时间:2016-10-20T10:54:46.6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李龙光[导读] 自学过程中,教者必须加强组织,对自学实行定向控制。 (大英县实验学校大英 629300) 【内容提要】: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三十七年,对化学学法指导的超前控制、定向控制、定势控制、定度控制进行了十多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 【关键词】:学法指导有效控制 我们是从1999年开始试行学生自学的教改试验的。当时,采取了两种自学形式:先是看书为主,后来在此基础上补充了读书提纲,仍以看书自学为主,堂堂如此。实验刚进行不久,便得出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半数以上的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这一负面反馈信息,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思,它迫使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它与自动控制系统一样,是一个信息反馈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过程,以前的自学效果之所以不佳,其原因:一是把学与教对立。从以前的只重教不重学的一个极端走到了只重学,忽视教的另一个极端。二是教改脱离实际,其形式上有自学之名,而内容上无自学之实,其要害是自学过程缺乏控制。如何做到自学活动的有效控制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吃透“两头”,超前控制 “两头”,一是指教材,二是指学生。自学之前,必须对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点,深浅度,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非智力因素等进行深刻分析,只有这样,教者才能对自学实行超前控制。只有吃透两头,自学才能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这是超前控制自学形式的主要依据。一方面,教材内容不同,自学形式必然不同,比如概念课和计算课,教材中的内容和结论全是现成的,纯粹用读书的形式就不太适宜,而单一孤立的自学形式往往使学生厌和腻,从而滋生自学的逆反心理。因此,根据具体课型,我们往往以一种自学形式为主,其它形式有机结合,一课往往不同程度的渗透了读、议、看、做、练等多种自学形式;另一方面,自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如基础不同,自学形式和方法也必然不同,学生的基础较好,我以“放”为主,把自学的份量放重一些;基础较差,在备课设计时,采用“扶”、“放”结合的形式,通过教师多种指导而达到自学的目的。 二、组织自学,定向控制 由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方法不多,经验不足,学生自学时,往往不能按教者的意愿,围绕一个主题和一个方面自学,不是思路狭窄,就是漫无边际,往往一堂课下来,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好。因此,自学过程中,教者必须加强组织,对自学实行定向控制。为了达到目的,自学时,我们常常把自学提纲、实验、讨论、测试、练习和讲评等其它方式穿插于自学活动中,作为定时,定向控制,保证了自学的落实。 三、激发情趣,定势控制 有人认为:学习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合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自学的动力,由于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习惯、毅力、意志的稳定性差,自学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丧气,失去自学的信心,因此教者在自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知识、智力因素方面的调节,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控制和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自学的自发趋势,自觉地积极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学时,我们采取了加强实验、设疑、创设情境等多种形式激发情趣,培养自学习惯,上课时特别注意学生的情绪,即时鼓励,评价学生的成功之处,不轻易批评学生。始终坚持循循善诱,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奋的学习情态,保证了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增加了传输信息的有效性,使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始终处于较佳的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指导学法,定序控制 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自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在学生“自学”中根据化学课的特点,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比较、联系、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如学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程序时,学生往往记不住,我就叫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指导他们把程序归纳为“连” 、“检”、“装”、“定”、“加”、“集”、 “移”、“灭”等八字简记法,还教他们与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程序对比联系;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把分子、原子、元素、单质等概念混淆不清,我就指导学生从定义的外延、内涵两方面以列表、问答等形式对比联系;并把这些方法扎扎实实地展现于具体的自学过程的始终,通过上述学法指导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均提高了,教学也自然轻松得多,比如教元素化合物时,一提到物理性质时,学生就能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归纳,并且主动地把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作纵向联系,与各类不同物质作横向对比,还能从归纳、演绎中找出许多物质的共性和个性。 五、加强检测,定度控制 为了较好地量化自学的效果,反馈自学信息,对自学实行定度控制,我注意了加强自学的检测,评估,每节课都命制了一定数量的目标检测题,及时进行检测和训练,以保证即时准确地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即时对自学加强有效控制、指导,保证了自学的有效进行。 我经过近十年的实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逐年增强,教学效益逐年提高,近几年所教学生在市会考中均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连续九年名列全县前茅。 “很感激您对我思维、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因您指导而来的学习方法伴我至今,让我终身受益,这是超越知识的财富……。”这是考入高中、大学后的学生反馈的信息点滴,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验,并引向纵深,扩大受益面。抛砖之谈,望同行赐教。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吴俊明著《化学学习论》1996年 2、范杰主编《中学化学教学法与实验研究》1995年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内容

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 例1: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 水循环路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固液气三态变化,形成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例题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例题3: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植物体以释放出来。 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 例题4: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解决策略:跨流域调水如中国的南水北调) 时间(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解决测略:修建水库) 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 例题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第二节、水的组成 10.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试管内液面下降,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为1:2。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 如何从图中判断哪根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水少的(气体多的)试管为氢气 11、水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 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 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 【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 三.实验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 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

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 【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5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①温度②溶剂的量③溶剂的种类 3.有的物质溶解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点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4.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快溶解; 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二.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四章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练习题(浮力一)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选择题: A 、密度; B 、体积; C 、质量; D 、重力。 6、 100克物体放在盛满液体的杯子里 ,溢出液体80克,贝( ) A 、物体将浮在液面上; B 、物体将沉入杯底; C 、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D 、无法确定物体的沉浮。 7、 一木块漂浮在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 1,它漂浮在煤油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V 2 则:( ) A 、 一定是V 1V 2,说明水对木块的浮力较小; C 、 一定是V 1>V 2,水对木块的浮力与煤油对木块的浮力一样大; D 、 一定是V 1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四章电路探秘 ★★★★★第1节电路图(非常重要) 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 1、电路状态通路(闭合电路):接通的电路 (闭合开关)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电源短路 (另外,还有一种短路,叫用电器短路。) 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2、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3 4、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A、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B、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C、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 D、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7、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第2节电流的测量 (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 3、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4、电流的符号I 5、电流的单位: 安培(A), 毫安(mA ) , 微安(μA)。 1A=103mA,1mA=103μA (二)、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1)量程: 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读数”。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②、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③、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⑤、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电路接完后,接通电源前必须先选较大的量程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①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②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