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4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1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1-2-4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1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1-2-4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一、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实验表明,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有:

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的情况

2、流体的特性:

1)流体的导热系数λ;

2)粘度μ

3)比热容ρc p 、密度ρ:ρc p 代表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热容量。

4)体积膨胀系数β:t V V V ?-=1

12β 3、流体的流动状态

层流和湍流的传热机理有本质区别:

层流时,传热只是依靠分子扩散作用的热传导,故h就较湍流时为小;

湍流时,湍流主体的传热为涡流作用的热对流,但壁面附近层流内层中为热传导,涡流使得层流内层的厚度减薄,温度梯度增大,故h就增大。

湍流时的对流系数较大。

4、流体流动的原因

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流动原因不同。

强制对流:

设ρ1和ρ2分别代表温度为t1和t2两点的密度,则流体因密度差而产生的升力为(ρ1-ρ2)g。若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为β,单位为1/℃,并以Δt代表温度差(t2-t1),则可得

ρ1=ρ2(1+βΔt)

于是每单位体积的流体所产生的升力为:

(ρ1-ρ2)g=[ρ2(1+βΔt)-ρ2]g= ρ2gβΔt 强制对流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如泵、搅拌器等迫使流体的流动。

强制对流的对流系数大得多。

5、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传热管、板、管束等不同的传热面的形状;管子的排列方式,水平或垂直放置;管径、管长或板的高度等,都影响h值。

表示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的尺寸称为特征尺寸,用l表示

所以,h可以用下式表示:

h=f(μ,λ,c p,ρ,u,ρgβΔt,l)(1)

二、因次分析

对流体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进行因次分析,得到的准

数关系式为

:

(2)式(2)中各准数名称、符号和意义列于下表中。

c

b

a Gr

K

Nu Pr

Re

(3)各准数中物理量的意义为:

l----传热面的特征尺寸,可以是管内径或外径,或平板高度等, m;

Δt----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 ℃;

β----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 1/℃;

在某些情况下,式(3)可简化如下:

自然对流:Nu=f(Pr,Gr)(4)

强制对流:Nu=f(Re,Pr)(5)

对于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对流传热的具体函数关系由实验决定。在使用由实验整理得到的α关联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性温度各准数中流体的物性应按什

么温度查定。

(2)特征尺寸

Nu、Pr等准数中包含的传热面尺寸称为

特征尺寸,通常是选取对流体流动和传热

发生主要影响的尺寸。

分圆管:取内径;

非圆管,d e′

应用范围关联式中Re, Pr等准数的数值范围等。

三、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一)、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1.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

对流传热计算中,规定Re>10000为湍流,2300<Re<10000为过渡流。使用关联式应注意其具体条件。

(1)低粘度(<2倍常温水的粘度)流体

(6)

或(7)

式中n值视热流方向而异,当流体被加热时,

n=0.4;被冷却时,n=0.3。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20;管长与管径比>60。

若<60时,可将由式4-70算得的α乘

以进行校正。

特征尺寸Re、Nu等准数中的l取为管内径d i。定性温度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高粘度的液体

(8)

令=,则

(9)式中项也是考虑热流方向的校正项。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6700,>60。

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d i。

定性温度除取壁温外,均取为液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流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滞流时,应考虑自然对流的效应,并且热流的方向对α的影响也更加显著,情况比较复杂,关联式的误差比湍流的为大。

当管径较小,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较小,流体的μ/ρ值较大时,自然对流对强制滞流传热的影响可以忽略,此时对流传热系数可以用下式求算,即

(10)应用范围Re<2300,0.6

>100。

特征尺寸管内径d i。

定性温度除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应指出,通常在换热器的设计

中,为了提高总传热系数,流体多呈湍流流动。

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过渡流

当Re=2300~10000时,对流传热系数可先用湍流时的公式计算,然后把算得的结果乘以校正系数Φ,即可得到过渡流下的对流传热系数。

(11)

4. 流体在弯管内作强制对流

流体在弯管内流动时,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增大了流体的湍动程度,使对流传热系数较直管内的大,此时α可用下式计算,即:

(12)

式中α′----弯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W/(·℃);

α---直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W/(·℃);

d---管内径,m;

R---弯管轴的弯曲半径,m。

5.流体在非圆形管内作强制对流

此时,仍可采用上述各关联式,只要将管内径改为当量直径即可。当量直径可用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计算。但有些资料中规定用传热当量直径,其定义为:

例如,在套管换热器环形截面内传热时的当量

直径为:

=

式中d1---外管内径,m;

d2---内管外径,m。

传热计算中,究竟采用哪个当量直径,由具体的关联式所定。应予指出,将管内计算公式中的d改用de,是近似的算法。对套管环隙,用水和空气进行实验,可得α的关联式为:

(13)

应用范围Re=12000~220000,=1.65~17

特征尺寸当量直径de。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式4-75亦可应用于求算其它流体在套管环隙中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二、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

1.流体在管束外强制垂直流动

管子的排列分为直列和错列两种。错列中又有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两种,如图3-21所示。流体在错列管束外流过时,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即:

Nu=(14)

流体在直列管束外流过时,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即:

Nu=(14a)

应用范围Re>3000

特征尺寸管外径d0,流速取流体通过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速度。其中错列管距最狭处的距离应在(x1-d。)和2(t-d。)两者中取最小者。

2. 流体在换热器的管间流动

列管式换热器,由于壳体是圆筒,管束中各列的管子数目不同,而且一般都有折流挡板,流体在管间流动时,流向和流速均不断地变化,因而在Re>100

时即可能达到湍流,使对流传热系数加大。折流挡板的形式较多

图1换热

器的折流

挡板

如图1所示,其中以圆缺形(又称弓形)挡板最为常用。换热器内装有圆缺形挡板(缺口面积为25%的壳体内截面积)时,壳方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如下

:

(1)Re=2× ~10× 时

(15)

(15a) 定性温度 除

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当量直径 de 可根据图2所示的管子排列的情况分别用不同的式子进行计算。

图2

管间当量直

径的推导

(a)管子为正方形排列:

(16)

(b)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

(16a )式中---- 相邻两管的中心距,m;

---管外径,m。

式4-68及式4-68a中的流速u根据流体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A计算,即:

(17)

式中---- 两挡板间的距离,m

---- 换热器的外壳内径,m。

~20000时(多诺呼Donohue法)

(18)

或18a)

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同前。

上述诸式中,值为:对气体,=1.0;加热液

体时,=1.05;冷却液体时,=0.95。这些假设值与实际情况相当接近,一般可不再核算。

此外,若换热器的管间无挡板,管外流体沿管束平行流动,则仍可用管内强制对流的公式计算,但需将式中的管内径改为管间的当量直径。

三、自然对流传热系数

前已述及,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仅与反映流体自然对流状况的Gr准数以及Pr准数有关,其准数关系式为:

(19)

对大空间中的自然对流,例如管道或传热设备的表面与周围大气之间的对流传热就属于这种情况,通过实验测得的c和n值列于表4-9中。

式19中定性温度取膜的平均温度,即壁面温度和流体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