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对心脏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和准确,最好能在30秒钟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其中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脏骡停的发生。切忌对怀疑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瞳孔散大旦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旦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待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脏骡停。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第一反应就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

判断的方法为:一看,看他还有没有意识;二摸,在喉结两边距离2—3厘米的地方,找到他的颈动脉,摸摸还有没有搏动,这些动作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意识时,还可以掐掐人中,看他有没有反应,但关键还是摸颈动脉。有些癫痫病人晕倒后也可能没有意识,但颈动脉还在搏动,说明心脏没有停止跳动。“心脏急救的前6分钟,是黄金时间,因为一旦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呈不可逆状态。”因此,心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

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浪费时间。正确的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以内就开始做,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回生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除了抢救速度快,转运快也非常重要。病人恢复心跳后,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转运时要继续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时还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一旦发生,要马上继续心脏按压。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对心脏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和准确,最好能在30秒钟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其中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脏骡停的发生。切忌对怀疑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瞳孔散大旦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旦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待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脏骡停。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第一反应就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 判断的方法为:一看,看他还有没有意识;二摸,在喉结两边距离2—3厘米的地方,找到他的颈动脉,摸摸还有没有搏动,这些动作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意识时,还可以掐掐人中,看他有没有反应,但关键还是摸颈动脉。有些癫痫病人晕倒后也可能没有意识,但颈动脉还在搏动,说明心脏没有停止跳动。“心脏急救的前6分钟,是黄金时间,因为一旦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呈不可逆状态。”因此,心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

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浪费时间。正确的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以内就开始做,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回生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除了抢救速度快,转运快也非常重要。病人恢复心跳后,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转运时要继续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时还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一旦发生,要马上继续心脏按压。

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

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 【诊断依据】 1.常见病因为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严重的水、钾、钠、氯、钙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尤其就是低钾或高钾血症,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心血管或气管内的介入性检查治疗、麻醉与手术意外等。 2.心音与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数秒种后意识丧失,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兼有青紫,继之全身抽搐形成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即阿-斯综合征。短阵心脏骤停常于几秒或几十秒内发作停止,心跳与呼吸重新出现,意识随即恢复。 3.分型(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不协调的、极不规则的快速、连续颤动,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350~5 00/min。(2)慢而无效的室性自身节律(即心脏电-机械分离):心室肌断续出现慢而极微弱且常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显示宽大畸形,振幅较低,频率在2 0~30/min以下的QRS波群,虽有完整的QRS-T波群,但心脏已丧失排血功能。(3)心脏或心室停搏: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无QRS 波群。 【检查】 1.有条件者立即行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 2.血气分析,必要时血药浓度测定。 3.复苏成功后完成针对病因的相关检查。

【治疗】 1、心肺复苏(1)胸外心脏按压:立即在病人心前区胸骨体上急速叩击2~3次,若无效,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70~80/min,以能触及股或颈动脉搏动且瞳孔不散大为有效标准,若无效或已出现广泛性肋骨骨折、气胸等应尽快改为开胸心脏按压。(2)人工呼吸: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频率12~15/min,若2人操作则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可按5~6:1的比例进行,若1人兼作心、肺复苏,则每按压10~1 5次,连续吹气3次。宜尽早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简易气囊或机械性通气。(3)心室颤动的紧急处理:经上述第一阶段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后2~3 min心跳仍未恢复者,多数不能自动复律,此时应迅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路,行心电图检查与心电监护,若心电图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应立即行胸外直流电复律,用200~300W、s,1次未能复律者可加大能量再次除颤,若已开胸按摩,则可用25~100W、s作心外膜直接除颤,若室颤波细小,可先肾上腺素1mg,静注或心内注射,使室颤波幅增高,频率增快后再除颤,易于成功,此期间内可重复利多卡因50~100mg或溴苄铵250mg或普鲁卡因150~300 mg,静注。在无除颤器时,可反复用上述药物除颤。在心跳未恢复前,应坚持人工心脏按压。(4)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的紧急处理:若因高血钾所致者,首选克分子乳酸钠60~100ml 静注,继之快速100~300ml 静滴;若属室颤经电或药物除颤后转为心室自主节律,可用克分子乳酸钠或甲氧明(甲氧胺)10 mg稀释后静注,并可试用异丙基肾上腺素静滴,或阿托品0、5~1mg静注;无效者应紧急床边心脏起搏。(5)心脏停搏的紧急处理:首选阿托品0、5~1mg,肾上腺素1mg,或异丙基肾上腺素0、5~1mg,静注,无效者应立即行床边心脏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及复苏后处理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病因]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包括心源性因素和非心源性因素疾病: (一)心源性因素 1.原发性心脏疾患: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跳骤停的最常见原因,例如冠心病。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炎、心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此外有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2.心外疾患:包括各种急性窒息、各型休克、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麻醉及手术意外等情况。 (二)非心源性因素: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例如机械性剌激气管、肺门、心脏、肠系膜等内脏器官时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了窦房结及其它室上的起搏点,以致引起心跳骤停。如胸部或腹部手术时可见。 1.严重缺氧:例如大出血、麻醉意外等。此时除缺氧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外,心肌处于无氧状态,局部发生酸中毒及钾离子释放,结果导致心自律性传导性受抑制,最后发生停搏。 2.CO2贮留和酸中毒:例如窒息时。CO2和酸性产物的贮留可兴奋迷走神经,此外它们也可抑制心肌特殊组织的传导性,导致异位节律。并抑制心肌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直接减弱心肌收缩力,终导致心跳停止。 3.电解质紊乱:心肌细胞功能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变化密切相关,例如不论高血钾还是低血钾,严重时均可导致心跳停止或心室纤颤。 4.其它:例如电击时,电流通过心脏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肌变性坏死、断裂,从而心跳骤停。又如心跳中枢衰竭时也可致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的常见病理学原因总结为5“H”和5“T”: Hypoxia(缺O2) Hypokalemia/Hyperkalemia and other electrolytes(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它的电解质异常) Hypothermia/hyperthermia(低温/体温过高) Hypovolemia(低血容量) Hypoglycemia/Hyperglycemia (低血糖/高血糖) Tablets(药物) Tamponade(心包填塞) Thrombosis-pulmonary(肺栓塞) Thrombosis-coronary(冠状血管栓塞) Tension-pneumothorax, asthma(气胸,哮喘) [诊断要点] 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分期:心脏性猝死临床经过可分为四个时期,前驱期、终末事

心脏骤停应急预案

心脏骤停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呼吸断续, 后即停止,心音消失。EKG显示:心室颤动, 心电停止、呈直线,心电机械分离。 2、诊断标准:①意识丧失。②颈动脉搏动消失。③无自主呼吸。 ④瞳孔散大⑤发绀 二、抢救措施 1、黄金4 分钟:心肺复苏术CPR是最初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时间与其存活率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线条停止10~15s意识丧失,30s呼吸停止,60s瞳孔开始散大固定,4min糖无氧代谢停止。5min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故一般认为,完全缺血缺氧4~6min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2、开放气道 清除鼻道异物 仰卧位头后仰,下颌上抬 判断意识,畅通呼吸道,去除异物,压额抬颈,下颌突出(颈椎受伤) 判断呼吸:看、听、感觉。 辅助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是现场抢救时有效快速的方法。方法:拇指、示指捏紧鼻 翼,深吸气,双唇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胸部上

抬,放手,抬头换气,胸廓自动回缩。连续2次,吹 气2s,10~20次/min(成人),潮气量 700~1000ml(成人),儿童、婴幼儿20次/min,吹气以 胸廓上抬为准。②面罩给氧③气管插管:呼吸机应 用、简易呼吸囊应用 3、心脏复律: 心前区叩击。 胸外心脏按压: 定位:胸骨种下1/3交界处,剑突切迹上2 横指,仰 卧硬板床或地上。 方法:左手的掌根部紧贴示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将 右手掌根重叠放在左手的掌根上,右手手指插 入左手手指之间,使两手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 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左肩在患者胸骨上方 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 支点。 电除颤:除颤仪方法:两个电极板,一个放置在右锁骨中线第2 肋间,另一个心尖部的电极板放置在左侧腋中 线或腋前第5肋间。能量选择:首次200J,第 2次200~300J,第3次360J,充电放电连续3 次,不成功则进行药物除颤 心电监护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完整版本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内心肺复苏小组专项急救电话(总值班电话),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苏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苏报警器,通过网络直接通知复苏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苏: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苏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内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苏原因(6H6T),注意脑复苏及超长期复苏。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苏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心脏骤停应急预案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呼吸断续, 后即停止,心音消失。EKG显示:心室颤动,心电 停止、呈直线,心电机械分离。 2、诊断标准:①意识丧失。②颈动脉搏动消失。③无自主呼吸。 ④瞳孔散大⑤发绀 二、抢救措施 1、黄金4 分钟:心肺复苏术CPR是最初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时间与其存活率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线条停止10~15s意识丧失,30s呼吸停止,60s瞳孔开始散大固定,4min糖无氧代谢停止。5min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故一般认为,完全缺血缺氧4~6min 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2、开放气道 2.1清除鼻道异物 2.2仰卧位头后仰,下颌上抬 2.3判断意识,畅通呼吸道,去除异物,压额抬颈,下颌突出 (颈椎受伤) 2.4判断呼吸:看、听、感觉。 2.5 辅助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是现场抢 救时有效快速的方法。方法:拇指、示指捏紧鼻翼, 深吸气,双唇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胸部上抬,放

手,抬头换气,胸廓自动回缩。连续2次,吹气2s, 10~20次/min(成人),潮气量700~1000ml(成人),儿童、 婴幼儿20次/min,吹气以胸廓上抬为准。②面罩给氧 ③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简易呼吸囊应用 3、心脏复律: 3.1心前区叩击。 3.2胸外心脏按压: 定位:胸骨种下1/3交界处,剑突切迹上2横指,仰卧硬 板床或地上。 方法:左手的掌根部紧贴示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将右手 掌根重叠放在左手的掌根上,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 指之间,使两手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抢救者双 臂应绷直,左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 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 3.3电除颤:除颤仪方法:两个电极板,一个放置在右锁骨中线第2 肋间,另一个心尖部的电极板放置在左侧腋中线 或腋前第5肋间。能量选择:首次200J,第2 次200~300J,第3次360J,充电放电连续3次, 不成功则进行药物除颤 3.4心电监护 4、建立大口径静脉通道 4.1迅速肾上腺素静脉推注;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纠

心脏骤停应急预案

精品文档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呼吸断续, 后即停止,心音消失。EKG显示:心室颤动,心电 停止、呈直线,心电机械分离。 2、诊断标准:①意识丧失。②颈动脉搏动消失。③无自主呼吸。 ④瞳孔散大⑤发绀 二、抢救措施 1、黄金4分钟:心肺复苏术CPR是最初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时间与其存活率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线条停止10~15s意识丧失,30s呼吸停止,60s瞳孔开始散大固定,4min糖无氧代谢停止。 5min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故一般认为,完全缺血缺氧4~6min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2、开放气道 2.1 清除鼻道异物 2.2 仰卧位头后仰,下颌上抬 2.3 判断意识,畅通呼吸道,去除异物,压额抬颈,下颌突 出(颈椎受伤) 2.4 判断呼吸:看、听、感觉。 2.5 辅助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是现场

抢救时有效快速的方法。方法:拇指、示指捏紧鼻翼, 深吸气,双唇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胸部上抬,放 精品文档 手,抬头换气,胸廓自动回缩。连续2次,吹气2s, 10~20次/min (成人),潮气量700~1000ml(成人), 儿 童、婴幼儿20次/min,吹气以胸廓上抬为准。②面罩给 氧③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简易呼吸囊应用 3、心脏复律: 3.1心前区叩击。 3.2胸外心脏按压: 定位:胸骨种下1/3交界处,剑突切迹上2横指,仰卧硬板床或地上。 方法:左手的掌根部紧贴示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将右手 掌根重叠放在左手的掌根上,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 指之间,使两手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抢救者双 臂应绷直,左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 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 3.3电除颤:除颤仪方法:两个电极板,一个放置在右锁骨 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心尖部的电极板放置在左 侧腋中线或腋前第5肋间。能量选择:首次 200J,第2次200~300J,第3次360J,充电放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指南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指南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常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临床表现】 其临床经过可分为四个时期: 1.前驱期:有些患者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2.终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 1 小时不等。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3.心脏骤停: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

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辅助检查】 由于发病急骤,只有在医院内发生时才有可能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行辅助检查,主要是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室速/室颤抑或心室停顿。 【诊断】 主要诊断标准: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尤其是心音消失。 【治疗】 一、紧急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顺序如下: 1.识别心脏骤停:见上述诊断。 2. 呼救:在实施CRP的同时,应设法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3. 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支持(BLS)应立

即进行。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简称ABC (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 4. 高级心肺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电除颤转复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主要药物包括: 对心室颤动:肾上腺素1mg iv,必要时每3~5 分钟重复; 利多卡因 1.5mg/kg iv, 3~5分钟重复; 胺碘酮150mg iv(10min),1mg/min维持。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肾上腺素1mg iv,必要时 每3~5 分钟重复及阿 托品1~2mg iv 或异丙 肾上腺素(15~20μ g/min)静脉滴注。若有 条件,应争取施行临时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概述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其次为心室静止(ventricular asystole)及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 activity, PEA);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及呼吸停止,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心脏骤停不治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直接死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自主呼吸。 病理 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骤停导致全身血流中断。然而不同器官对缺血损伤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也有所差别。脑是人体中最易受缺血损害的重要器官,其中尤以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神经元细胞损伤最为明显;其次易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是心脏;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较脑和心脏耐受缺血能力强。 正常体温情况下,心脏停搏5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损害;心脏骤停10分钟内未行心肺复苏,神经功能极少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按时间依次划分为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四个阶段。 (一)骤停前期 心脏骤停前,机体潜在的疾病及促发心脏骤停的因素能明显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状态,也将影响到复苏后细胞的存活能力。如窒息引起心脏骤停,之前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状态消耗了细胞能量储存,导致酸中毒,又可明显加剧复苏中缺血损伤的程度。相反,细胞也可能对慢性或间断性缺血产生“预处理”效应,从而可对较长时间的缺血有较好的耐受性。 (二)骤停期 心脏骤停引起血液循环中断,数秒钟内即导致组织缺氧和有氧代谢中断。这种情况下细胞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无氧代谢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极少,难以维持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离子浓度梯度。能量消耗的速度因组织不同而不同,同时取决于其能量储备和代谢需求程度。心肌能量消耗与心脏骤停时的心律失常相关,与无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相比较,发生颤动的心肌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能量的耗竭导致细胞膜去极化,从而触发启动了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包括细胞内钙超载、大量自由基产生、线粒体功能异常、基因异常表达、降解酶(磷脂酶、核酸内切酶、蛋白酶等)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等。 (三)复苏期 复苏阶段仍是全身缺血病理过程的延续,标准的胸外按压产生的心排出量仅为正常时的30%左右,并随着复苏开始时间的延迟和胸外按压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大量研究表明,标准心肺复苏所产生的灌注压远不能满足基础状态下心脏和脑的能量需求。最初数分钟,发生内源性儿茶酚胺和血管活性肽大量释放,增加了次要组织的血管收缩,使得血液优先供应脑和心脏。血液灌注的优先分配机制在心肺复苏期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心肺复苏的目的就是产生足够的心肌血液灌注使心脏重新恢复节律和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减少重要器官脑的缺血损伤。然而机体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持续存在着血管收缩状态,对血流动力学有着明显不良的影响。复苏成功后,血管收缩导致后负荷的明显增加,给已相当脆弱的心脏增加了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指突然发生的生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正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 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呼吸停止。 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 救治原则: (一)、心室颤动 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增为200、200~300、360J,其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l次。 6.持续心电监护 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 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点: 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无电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 转送注意事项: 1.自主心跳恢复后,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应立即转运。 2.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 3.及时通报拟送达医院急诊科。

心脏骤停

1、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若现场及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则有可能恢复。 循环停止后,脑供氧中断10s内意识丧失;30s内脑血流图波变平,呼吸停止;60s内瞳孔散大;4~5分钟内大脑皮质产生永久性伤害。 2、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1)、多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猝死(以心肌梗死最为多见) 2)、各种突发意外事件,如溺水、自缢、电击或雷击、严重创伤、脑血管意外、麻醉意外、手术意外、药物中毒、严重过敏等非心源性猝死。 3、诊断要点:1)突然意识丧失,检查者轻拍并呼叫病人,若无反应即可诊断为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施救者以手指触摸病人喉结再滑向一侧,10秒钟内未扪及颈动脉搏动,即可认为心搏停止。 4、心脑肺复苏(CPCR):是指采用徒手和/或辅助设备来维持呼吸、心脏骤停病人人工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 C(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通气)、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尽快使自主循环恢复,最终达到脑神经功能良好的存活。 5、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脏停搏病人采取的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的一系列措施,是CPCR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目的是恢复和重建心脏和肺脏的有效功能,为达到心肺脑功能的完全恢复打下基础。基本生命支持(BLS):指现场心肺复苏,又称现场急救,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在发病和致伤现场对病人进行的病情判断评估,和采取的徒手抢救措施。目的是使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 6、适应症:(1)病人突然倒下意识丧失。(2)呼吸停止或成喘息样呼吸。(3)十秒钟内未能扪及脉搏跳动。非专业人员不需要检查脉搏,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倒下没有意识,且呼吸不正常,即可判定为心脏骤停,立即开始心脏按压。 禁忌症:(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4)凡已确诊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或晚期癌症者。如遇上述禁忌症,应迅速改为开胸心脏按压。 7、胸外心脏按压时的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要准确,如部位太低,可能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部位过高,可伤及大血管;严禁在胸前区、胸骨角、剑突下及左右胸腹部按压。 (2)按压姿势要正确,两臂不得弯曲,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 (3)按压力要适度,成人按压深度要大于5cm,过轻达不到效果,过重容易造成肋骨骨折、血气胸。(4)心脏按压的频率至少为100次/min,同时最好配合人工呼吸。按压与通气比例是30:2,每个周期为五组CPR,时间大约2分钟。(儿童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时,单人操作30:2,双人操作15:2)(5)操作过程中,救护人员替换,可在完成一组按压、同期后的间隙中进行,勿使按压停歇时间超过5-7秒。 (6)有严重的胸廓畸形、广泛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心脏压塞等不宜用胸外心脏按压法。应迅速开胸行胸内心脏按压。 (7)按压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8、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指征:①能扪及大动脉搏动(腹、颈动脉)、血压收缩压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②末梢循环改善,口唇、颜面、皮肤、指端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肢体转温。③瞳孔缩小,并出现对光反射。④自主呼吸恢复。⑤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挣扎、躁动。 9、开放气道(A):快速开放气道,病人仰卧,松解衣领及裤带,清除口中污物并取出活动义齿。 (1)、仰头抬颏法: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放在病人颈后将颈部上抬,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按前额,使病人头后仰,颈部抬起。此种方法禁用于头颈部外伤者。 (2)、仰头举颏法: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置于其前额,以手掌小鱼际侧用力向后压以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骨的下方,将颏部同时向前抬起。 (3)、托下颌法:适用于头颈部外伤者。抢救者将双手放在病人头部两侧,紧握下颌角,用力向上托起下颌。 10、口对口人工呼吸注意事项:(成人每次吹气量以病人胸廓有明显隆起为准,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吹气频率在8~10次/分钟) (1)吹气应有足够的气量,以使胸廓抬起,但一般不超过1200mL,吹起过猛过大可造成咽部压超

危重症诊断及抢救成功标准.docx

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危重病人的诊断与抢救成功标准

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编 急、危重病人的诊断与抢救成功标准 (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危重症系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危及生命或生命重要器官功能者,如不采取抢救措施即难于缓解或有严重致残危险的某些综合症或疾病。

抢救成功的含义是指通过抢救使得危及生命的体征或严重致残的危险得以解除,病情平稳达到二十四 小时以上。 一、心脏骤停 【诊断要点】 1.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 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 2.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 等病史。 3.突发阿 - 斯综合症。 4.有心电监测者,心电图出现心室颤动、停搏、心电活动与机械 分离。 【抢救成功标准】 1.第一期复(院前急救)胸外按压有效时,可扪到颈动脉或股动 脉搏动、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射。皮肤转色,收缩压≥8kpa,达不到

以上标准为无效。 2.第二期复(院急救)措施有效时,病人自动心搏恢复,皮肤色泽改善,瞳孔小,出现自主呼吸及意识的恢复,达不到以上标准为 无效。 3.第三期处理(ICU 处理)是心搏恢复后继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肾功能正常,无继发感染等表 现即为痊愈,未全部达到以上标准即为好转。 二、休克 休克是一种因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中毒或心休克、泵 衰竭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共同表现为:微循环功能障碍、组织和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缺氧、酸中毒、机体“环境”稳定性破坏及组织代紊乱与器官功能的衰竭。 【诊断要点】 1.休克代偿期:常有寒战、高热,病人烦燥,皮肤苍白、湿热, 血压正常或稍低,收缩压在10.66~13.33kPa(80~100mmHg ),脉压低于 2.66kPa(20mmHg ),脉搏快而弱( 100~120 次/ 分),白细胞增多,核左移,尿量正常。 2.休克期:可分“暖休克”和“冷休克”二种。暖休克表现为血 压下降,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四肢温暖,脉搏有力,尿量正常。冷 休克表现为血压低,皮肤苍白,末梢紫绀,脉细速,四肢厥冷,尿量 减少,并有电解质失调及代性酸中毒。白细胞升高或低于正常,但有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文山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对心脏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和准确,最好能在30秒钟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其中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脏骡停的发生。切忌对怀疑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瞳孔散大旦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旦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待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脏骡停。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第一反应就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 判断的方法为:一看,看他还有没有意识;二摸,在喉结两边距离2—3厘米的地方,找到他的颈动脉,摸摸还有没有搏动,这些动作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意识时,还可以掐掐人中,看他有没有反应,但关键还是摸颈动脉。有些癫痫病人晕倒后也可能没有意识,但颈动脉还在搏动,说明心脏没有停止跳动。“心脏急救的前6分钟,是黄金时间,因为一旦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呈不可逆状态。”因此,心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浪费时间。正确的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以内就开始做,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回生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除了抢救速度快,转运快也非常重要。病人恢复心跳后,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转运时要继续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时还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一旦发生,要马上继续心脏按压。 页脚内容1

心脏骤停

常见疑问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 什么是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可导致死亡。 2. 什么是猝死?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3.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由心血管病变引发的猝死又称心源性猝死。 4. 心搏骤停的原因的分类有那几种?如何分类? 导致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①心源性心搏骤停,因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②非心源性心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5. 哪些心源性因素可引起心搏骤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变,主动脉疾病等。 6. 哪些非心源性因素可引起心搏骤停? 呼吸停止,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等。 7. 根据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心搏骤停的表现为哪几种类型? 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三种类型。 8. 什么是心室颤动? 又称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此时心肌无收缩排血功能,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扪不到搏动。 9. 哪些情况下易发生室颤? 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严重心肌缺血时,是冠心病猝死的常见原因,也见于外科心脏手术后,其复苏成功率最高。 10. 什么是心室静止? 又称心脏停搏。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见P波。此时心肌无收缩排血功能,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扪不到搏动。 11.哪情况下易发生心脏停搏?

正常心电图5条判断标准

心源性猝死 进贤县人民医院医务科谭映辉 猝死主要来自于哪些疾病? 内因 是指人的主要器官有潜在疾病(高龄,肥胖,糖尿病,广泛冠状动脉病变及高血压、心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以及脑死亡等均可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它不仅易患慢性复杂心律失常,亦是猝死的高危因素。)、暴发疾病或异常体质和过敏体质而言。猝死约占全部急性死亡半数;占所有自然性死亡的10%~15%。对成年人来说,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占首位,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则以呼吸系统疾病占绝大多数。 诱因 猝死可发生在谈笑、看电影、听故事、吵架、饮酒、吃饭、大小便、洗澡、行路、乘车、劳动、吸烟、睡眠等各种情况下; 1、冠心病 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有多支冠状动脉严重受累,小冠状动脉有弥漫性的增生性病变,冠状动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的最早1小时内,或有精神诱发因素;如过度紧张,悲伤、恐惧等情况时均有较高的猝死发病率。 2、心肌炎 病变除有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外,侵犯传导系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侵犯冠状动脉引起管腔狭窄和缺血,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原发性心肌病 有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增生、疤痕形成,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本病易发生心衰,洋地黄应用较多,由于心肌变性、疤痕等改变,对洋地黄耐受性减低,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至多源性室性早搏、室速、室颤致猝死。

肥厚性心肌病半数以上猝死发生于20岁以前,但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室间隔肥厚≥25mm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4、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可能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室颤,心脏传导阻滞、心脑缺血综合征有关。 5、QT间期延长综合征 包括先天性耳聋、QT间期延长、晕厥发作,易发生猝死。继发性者常见原因为低血钾、奎尼丁、胺碘酮药物影响、QT间期延长,致易损期延长,室性早搏落在易损期易折返形成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是由于二尖瓣本身或/和腱索、乳头肌病变造成二尖瓣的一叶或两叶脱垂,形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并产生相应的收缩期杂音-喀喇音所构成的临床综合征,因心肌应激性增加,常引起快速心律失常,如短阵房颤或室速,约1%发生猝死,猝死前常有以下预兆,出现室性早搏、T波异常、收缩晚期或全收缩期杂音、晕厥发作,多数情况死于室速或室颤。 7、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 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窦或与右冠状动脉相连。法乐氏四联症状术前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时可猝死。 8、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当旁道不应期越短,发生房颤时就越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猝死。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多因冠状病、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坏死、纤维化。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室颤动。 猝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猝死型冠心病患者平时很少有症状,随时都可以发病且大多数发生在院外,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昏厥、不省人事、瞳仁散大、口唇身体青紫厥冷。存活的患者

⒈简述心搏停止的诊断要点

⒈简述心搏停止的诊断要点 ①主要依据:突然意识丧失;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可以有3种表现-------心室颤动,室性自主心律即心肌电-机械分离,心室停搏(心搏停止) ②次要依据: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紫绀 ⒋一般监测内容包括哪几项?重症监护的适应症 1意识状态2体温3心律与心率脉搏4呼吸频率与节律5无创血压 ①心搏,呼吸骤停需CPR或者复苏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②休克③急性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④急性心血管事件⑤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⑥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⑦严重创伤,多发伤⑧MODS ⒌如何诊断ARDS?简述其治疗措施,以及ARDS病因 病因:①休克②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③严重感染(败血症)④误吸(误吸胃内容物,淹溺)⑤吸收有害气体(氯气,光气)⑥急性中毒(急性药物中毒)⑦代谢紊乱(尿毒症)⑧过量补液(输库存血)⑨其他(妇产科疾病,其他急性疾病) 诊断:①欧美ARDS联席会议:a急性起病b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不管PEEP 水平为多少)c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浸润阴影d肺动脉楔压(PCWP)≤18mmhg或者没有左房压升高的临床证据 ②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有发病的高危因素b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c低氧血症,ALI时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ARDS 时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 d胸部X线片表现为两肺浸润阴影e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或者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治疗:原则:改善肺氧合功能,纠正缺氧,生命支持,保护器官功能,防止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①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关键②氧疗:纠正缺氧为抢救患者的关键措施,高浓度给氧3机械通气:PEEP或者CPAP④维持液体平衡:限制液体摄入⑤药物治疗:a非皮质类固醇药物b肺表面活性物质cNO d糖皮质激素⑥监测脏器功能,防止MODS⑦加强支持治疗,足够的热卡 ⒐简述休克的分类,常见病因及诊断治疗 分类:①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心脏压塞性休克③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细胞性休克 病因:①低血容量:大出血,严重烧伤,大手术等②心泵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大量心包积液等③心血管功能失常:重症肺炎,药物创伤氢化物等 诊断要点:①有诱发休克的诱因②意识障碍③脉搏细速大于100/每分钟或者不能触之④四肢湿冷,胸骨不问皮肤指压征,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者发绀,尿量大于30ml每小时⑤收缩压小于80mmhg⑥脉压差小于20mmhg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较基础血压下降30%以上 符合1及234忠的两项,和567中一项 ⒑休克的治疗措施 ⑴病因防治:积极防治原发病,去除休克的原始动因如止血,控制感染,输液镇痛等⑵紧急处理:平卧或者头胸与下肢抬高30度,保暖镇静少搬动。吸氧2~4L每分钟或者更高,建立静脉通道,建立必要检测项目⑶,抗休克的措施:①补充血容量②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③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拟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剂,硝普钠,氯丙嗪等)

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男性较女性多见,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减少心脏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病因】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约占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此外还有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病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病理研究显示在心脏性猝死患者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64%,但有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者仅为20%左右。 陈旧性心肌梗死亦是常见的病理表现,心脏性猝死患者也可见左心室肥厚,左心窒肥厚可与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 心脏性猝死主要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它们的发生是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但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最终机制尚无定论。

心脏骤停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属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亚群。 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原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心脏骤停期 迈克尔·杰克逊死于心脏骤停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 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抑心室停顿);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