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形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分形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分形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分形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3204202.

作者简介:倪沈冰(19772),男,博士研究生;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0030).分形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倪沈冰 陈俊芳 张莉娜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为解决因环境变化日益复杂及不可预测性而造成的供应链管理难题,利用分形理论构建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功能的可重构分形供应链,并着重利用分形理论对此类供应链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分形供应链的相似性及自相似性评价指标集及基于分形方法的定量分析相似度的数学模型.并对所提出的分形供应链相似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例证分析.关 键 词:供应链管理;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512(2003)1120113204

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传统稳健型供应链

的平衡运作遇到极大困难,动态供应链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其对环境敏感度较高,能够快速地根据外部及内部变量的变化而改变[1].但不足之处在于它对不同环境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供应链问题并未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法,并且难以解决任务完成后组织解体的平稳过渡问题[2].

分形供应链正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提出的,它是基于分形理论[3],并在分形公司理论上发展而来的[4].本文将根据分形理论对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度进行着重研究,并给出分形供应链元间相似性的定量评价模型.

1 分形供应链的提出及其特点

分形供应链是为解决在变化环境背景下提供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而提出的,它基于分形组织理论[4],核心思想就是实现组织系统对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并具有可重构性.

将分形供应链定义为:由若干在组织形态、运作模式上具有相似性的分形供应链元组成,针对不同的环境背景及所需完成的供应链任务不同,通过自组织构建不同规模、层次的供应链以完成该供应链任务的全部或部分运作.分形供应链元指具有能完成特定供应链运作功能的运作单元,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自包容性.

每个分形供应链元都有自优化、自设计、自创新、自组织的自由度,并受整个组织总体需完成的

供应链任务目标的约束限制;另一方面,这些功能

又都是受组织总体目标所驱动,两者之间是相互驱使、相互约束的关系.这种受目标驱动但又在整体上服务于总目标的分形供应链组织形式使系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分形供应链具有层次及规模上的嵌套性,因运作涉及地区、部门不同而形成地域性、部门性的层次性嵌套结构;其成员间的相似性及自相似性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交互运作流程,降低了敏捷供应链成员间关系过于松散造成的接口不匹配、运作协调难度大以及任务完成后平稳解体的难度,同时提高对组织基础平台设施的共享性.

一般而言,供应链覆盖采购、制造、分销等,图1

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企业内部分形供应链结构

图1 典型的分形供应链结构图

图.这些不同层次的分形供应链元具有规模及组

织结构上嵌套性,可分别完成特定的部分或全部供应链任务,而运作中涉及的采购、制造及分销等供应链职能由各分形供应链元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作或独立完成.同时,这些分形供应链元可根据环境变化和集团的要求自组织成可完成某特定生产或分销任务的供应链.

第31卷第11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31 No.112003年 11月 J.Huazhong Univ.of Sci.&Tech.(Nature Science Edition ) Nov. 2003

2 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是分形供应链最基本的特点,正是基于此特性使得分形供应链具有相对稳态的运作基础.同时由此衍生而来的自组织及自优化性使分形供应链能对环境变化做出自动、快速反应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最佳的运营绩效.

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来源于分形元间的相似性及其有机组成方式[3],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和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对运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平台共享度

分形供应链由多个不同的分形供应链元构成,它们共享组织的各种平台基础,如技术研发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包括总体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在内的其他基础设施等.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程度越高意味着其可共享的资源越多[5],同时为获取共享需进行本地化所需付出的调试成本最低.各供应链元间的相似程度高,则其内在联系度愈高,因此可通过优化和协调一致这两种方式带来竞争优势.

2.2 运作协调度

分形供应链元根据环境参数及所需完成的供应链活动任务构建新的供应链,新构建的供应链既是其供应链元构件的整合体又是构建更新一级供应链的构件之一,其运作的协调度有赖于构建该供应链的分形元间的相似度.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度愈大,上下级间的自相似度也愈大,运作愈容易达到协调.分形供应链元间在运作模式上相似度愈大[6],构建后的供应链运作协调度愈佳,所需付出的协调成本也愈低.因此,相似度愈高的分形供应链元愈应成为构建新供应链的备选组成构件.

2.3 组织融合度

分形供应链元间在组织架构以及组织文化上的相似度决定了其构建新一级供应链后组织的融合度.员工在教育程度、专业技能上愈相似,其在合作上就愈具有沟通性,容易达成共识.另外,组织的行政架构元素,如复杂度、正规度、集权度、规模等愈具相似性,则新构建的分形供应链在行政效率上愈高,因行政管理方式不匹配造成的组织摩擦愈小[7].组织文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员工满意度、工作投入度、对组织总体价值认同度、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文化要素对来自不同分形供应链元间的员工为共同的目标积极投入程度起决定性作用.文化认同度高的员工对组织的目标理解度愈高,在运作上所需付出的协调成本和妥协成本愈低,而且能实现比单纯数量相加更高的绩效水平,即规模效应显著.

相似度在分形供应链运作绩效上起重要作用,对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度的评价对于预测及判断构建完成特定供应链任务的分形供应链如何运作及绩效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将对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模型进行研究.

3 分形供应链元相似度评价模型

3.1 评价指标集

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表现在多个方面,经归纳后可以概括为组织结构类、运作模式类、组织文化类和共享平台类4个方面,每个大类下面又包括数个细化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分形供应链元相似度评价指标集

组织结构类

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员工专业技能接

近度、行政结构复杂度、正规度、集权度、

规模(仅用于评价同级分形元)

运作模式类

平均定单处理时间、平均制造时间、平均

分拨时间、平均库存周转率、平均应急事

件反馈时间、产品关联度、库存管理中

“拉”式管理所占比例

组织文化类

员工满意度、工作投入度、对组织总体价

值认同接近度、团队精神接近度、创新能

力接近度

共享平台类

技术共享度、人力资源平台共享度、信息

共享度、物理地址接近度、生产资源平台

共享度

在各项指标中,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定单处理时间、平均制造时间、平均分拨时间、平均库存周转率、库存管理中“拉”式管理所占比例等指标可以从相关财务报表或运营数据库中得到,称为计算型指标;而员工专业技能接近度、行政结构复杂度、正规度、集权度、规模、产品关联度、员工满意度、工作投入度、对组织总体价值认同度、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技术共享度、人力资源平台共享度、信息共享度、物理地址接近度、生产资源平台共享度等指标比较适合专家评定法,称为评价型指标.由于采用两两比较法,因此应选择对需进行分析的分形供应链元各方都非常熟悉的专家对两者在各细化指标上的相似度进行100分制评定,再根据有关统计方法取中位值或均值.

3.2 相似度测度模型

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程度可由表1给出的

4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31卷

多维评价指标从不同角度予以刻划.传统的模糊聚类、拓扑图论等方法均能从不同角度测量对象间的相似度,但这种方法在刻划两个分形元的相似度上并不适用,分形元的构造结构及分形特征决定了采用分形维数来刻划两个分形元间的相似度更符合分形供应链构建原则.

由于分形维数是刻划某客观事物复杂程度的尺度,在此处可以将两个分形供应链元间的N 项评价指标间的比例型相似度指标视作N 维空间中呈离散点分布的集合,该集合的分形维数即刻划了指标在其所处N 维空间中的离散变异程度.

首先,将需评价的多维指标作比例型相似度指标的正规化处理.计算型指标不同的分形供应链元都有相应的值,与其他分形元无关;评价型指标其值由专家根据两两比较而定.设k 位专家对l 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m (x ,y )=

m 1,1m 1,2…m 1

,l

m 2,1

m 2,2

m 2,l

m i ,j

m k ,1

m k ,2

m k ,l

k ×l

(i =1,2,…,k ; j =1,2,…,l ),

式中m i ,j 是第i 位专家对x ,y 两个分形元就第j 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值.

令m (x ,y )=(m 1,m 2,…,m j ,…,m l ),

式中m j =∑k

i =1

m i ,j k.再对数据做正规化处理,对于计算型指标有z i =x i /y i ;对于评价型指标z i =

m i /100,式中,x i 和y i 分别是两分形元各自的计

算型指标;m i 为进行两两比较的分形元的第i 项评价型指标均值.

这样,{z i }N i =1构成N 维空间中的集合,z i 为N 维空间中各坐标轴上的点,定义各点到原点距离为欧氏距离.

为求{z i }N i =1的分形维,从该集合的特点出发,根据测度关系来求维数[3].考虑以原点为球

心,以r 为半径的球,令R =max (z i )i =1,2,…,N .设含于此球内部的点的总数为M (r ),M (r )=

∑N

i =1

H (r -z i ),式中H (x )为Heaviside 函数,即

H (x )=

10(x >0);(x ≤0).

显然,M (r )随着r 增大而增大,lim r →R

M (r )=

N ,lim r →0

M (r )=0,当r 位于某适当区间内时,

M (r )随r 的变化呈幂函数形式,即M (r )∝r D

,

此时集合{z i }N i =1具有分形特性,而其分形维数为D =ln M (r )/ln r.

在ln M (r )2ln r 的双对数图上的适当区域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计算D ,D 与N 的差的绝对值|D -N |即为相似度离差:dev (x ,y )=|D -N |,相似度离差刻划了两个分形元指标集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小,意味着两个分形元间的相似度越大,反之,意味着两个分形元间的相似度越小[8,9].一个特殊的情况是,如果两个分形元在各项指标上均相同,则其比例型相似度指标集

{z i }N

i =1位于N 维空间中以原点为球心,以1为半径的球上,其维数为N ,相似度离差为0.

4 例证分析

以某制造型企业作为原型,根据以往采集的

相关运营数据来举例说明本文提出的分形供应链相似性评价模型应用.设某企业构建有分形供应链,现需要考察其中A ,B 和C 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程度,表2为经过正规化后的全部指标的数据表,其中z (A ,B ),z (A ,C ),z (B ,C )分别表示经正规化后A 和B ,A 和C ,B

表2 经正规化后的相似度评价数据

z (A ,B )

z (A ,C )

z (B ,C )

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

0.9870131.0070001.020000平均定单处理时间0.9880950.9940001.006000平均制造时间0.9934641.0000001.007000平均分拨时间1.0031060.9940000.991000平均库存周转率

1.0064521.0200001.01300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0.9696970.9700001.000000库存管理中“拉”式管理所占比例1.0151520.9850000.971000员工满意度0.9733000.9520000.968000工作投入度

0.9500000.9600000.955000对组织总体价值认同接近度0.9450000.9650000.938000团队精神接近度0.9850000.9450000.945000技术共享度

0.953000

0.952000

0.942000

5

11第11期 倪沈冰等:分形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续表2 经正规化后的相似度评价数据

z(A,B)z(A,C)z(B,C)创新能力接近度0.9483000.9700000.950000人力资源平台共享度0.9367000.9500000.920000信息共享度0.9600000.9480000.947000物理地址接近度0.9650000.9700000.968000生产资源平台共享度0.9483000.9350000.945000员工专业技能接近度0.9730000.9720000.963000行政结构复杂度0.9680000.9700000.948000行政结构正规度0.9630000.9450000.973000行政结构集权度0.9020000.9770000.948000行政结构规模0.9720000.9700000.940000产品关联度0.9700000.9680000.958000

和C间各项指标值.

用MA TLAB编程运算并进行相关的数据拟合后得到表3的数据.

表3 数据拟合结果

z(A,B)z(A,C)z(B,C)分形维数D27.5726.1320.03

线性拟合确定系数R20.92050.90330.9193 相似度离差分别为:dev(A,B)=|27.57-23|=4.57,dev(A,C)=|26.13-23|=3.13, dev(B,C)=|20.03-23|=2.97.因此,dev(A, B)>dev(A,C)>dev(B,C),这说明B和C这两个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度最高,而A和B这两个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度最低,A和C间的相似度居中.因此,在构建新的分形供应链时,B 和C这两个分形供应链元最适合进行自组织以进行所需完成的供应链活动.

本文提出的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度分析模型对分形供应链构建过程中选择最适当的分形元进行自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新构建的分形供应链与构成元间的自相似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M.The agile supply chain competing in

volatile market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0,29:37~44

[2]Naylor J B,Mohamed M,Berry D.Leagility:integrat2

ing the lean and agile manufacturing paradigms in the total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9,62:107~118

[3]张济忠.分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Warnecke H J.The fractal com pany.Berlin:S pringer,

1992.

[5]Porter M E.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6]Ballou R H.企业物流管理.王晓东,胡瑞鹃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Lippmann S.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lements for succes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9,6(2):175~182

[8]Mandelbrot B B.Self2affine fractal sets.Amsterdam:

North2Holland,1986.

[9]Mandelbrot B B.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San

Francisco:Freeman,1982.

The application of fractal theory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N i S henbi ng Chen J unf ang Zhang L i′na

Abstract:Reconfigurable fractal supply chain was constructed with self2similarity,self2organization and self2optimization based on fractal theory.The similarity of those supply chain was studied particularly with fractal theory,set of the fractal supply chain similarity and self2similarity measuring index and mathemati2 cal model based on fractal method to analyze similarity were presented.A case was presented to exemplify the similarity of fractal supply chain.

K ey w 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fractal supply chain;self2similarity

Ni Shenbing Doctoral Candidate;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Jiaotong Univ.,Shanghai200030, China.

6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31卷

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

简介:构造高效供应链可以从四个方面人手:一是以顾客为中心;二是强调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三是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四是优化信息流程。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逋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最终把产品以合理的价格,把合适的产品,及时送到捎费者手上。计算机产业的戴尔公司在其供应链管理上采取了极具创新的方法,体现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优越性。构造高效供应链可以从四个方面人手:以顾客为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拉式”营销推动的结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都是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往供应链的起始动力来自制造环节,先生产物品,再推向市场,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是不会知道销售效果的。在这种“推式系统”里,存货不足和销售不佳的风险同时存在。现在,产品从设计开始,企业已经让顾客参与,以使产品能真正符合顾客的需求。这种“拉式系统”的供应链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原动力的。供应链管理始于最终用户。其架构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战略决定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需求传递战略则是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广采购战略决定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客户服务战略。第一步是对客户服务市场细分,以确定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期望的服务水平。第二步应分析服务成本,包括企业现有的客户服务成本结构和为达到不同细分市场服务水平所需的成本。第三步是销售收入管理,这二步非常重要,但常被企业忽视。当企业为不同客户提供新的服务时,客户对此会如何反应?是购买增加而需要增加产能,还是客户忠诚度上升,使得企业可以提高价格?企业必须对客户作出正确反应,以使利润最大化。需求传递战略。企业采取何种销售渠道组合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这一决策对于客户服务水平和分销成本有直接影响。而需求规划,即企业如何根据预测和分析,制定生产和库存计划来满足客户需求,是大多数企业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良好的需求规划是成功地满足客户需求、使成本最小化的关键。采购战略。关键决策是自产还是外购,这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此外,企业的产能如何规划布置,以及企业如何平衡客户满意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强调企业的核心竟争力在供应链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为其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式各样的行业和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它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自己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这样在供应链上定位,成为供应链上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empirenews.page--]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点是仿不了,就是别的企业模仿不了,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第二点是买不来,就是说这样的资源没有市场,市场上买不到。所有在市场上能得到的资源都不梅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点是拆不开,拆不开强调的是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有了这个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第四点是带不走。强调的是资源的组织性,好多资源可能像个人,好比你拿到了MBA学位,这时候你的身价就高了,你可以带走。这样的资源本身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不走的东西包括互补性,或者它是属于企业的,好比专利权,如果专利权属于个人,这个企业就不具有竞争力。一些优秀企业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并且凭借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比如,沃尔玛作为一家连锁商业零售企业,高水准的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构造的顾客网络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于是,沃尔玛超越自身的“商业零售企业”身份,建立起了高效供应链。首先,沃尔玛不仅仅是一家等待上游厂商供货、组织配送的纯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应链时,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战略、技术开发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应链运做方式、为参与供应链联盟而必需的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供应链管理教案

教案 2016 - 2017 学年第二学期 系、教研室管理系 课程名称供应链管理 专业、年级物流管理 2016级 主讲教师王辉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章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每章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教学课题:指与该课程相联系的研究方向,是体现大学教育特色的一个依据。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课时分配:要注明本章的总课时,并具体注明其中每节的授课课时。 6、教学目的:要能体现大纲和本章节两个层次的教学目的。 7、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8、教学方式、手段、媒价: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9、板书设计:可根据课程性质、内容,自行设计。 10、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11、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并具体标明,参考书目的哪个章节和页码。 12、日期的填写系指本章授课的起讫时间。 13、教学后记:指心得与体会,可课后填写入本表格。 14、教案必须严格按本表格格式填写清楚,若出现哪个模块不够填写,可在该模块下进行延伸。 备注: 1、每位教师做完每门课程的教案后,即在每学期当门课程考试前两周,必须把该教案的电子版本上交到各系(部),系(部)将每学期结束前三周进行汇总,同时上交至教务处师资科存档。交教案的方式为直接把电子版教案用U盘拷贝或通过邮箱发到各系(部)教学秘书处。

供应链管理与应用

供应链管理与应用 一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在当今社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的过程中,许多公司都在不断努力使产品或服务在一个拥挤的市场中立足并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创立品牌、市场定位和价格优势都曾是公司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差别化的战略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思想的创新在实际中有效的应用,供应链管理取而代之成为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及物流费用水平,使物、货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下降,并且通过供应链中各项资源(人力、市场、仓储、生产设备等)运作效率的提升,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简而言之,建立优质的供应链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源泉。 供应链是指产品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客户等组成的网络。制造商是供应链的源头,是商品流通的提供者;供应链中的批发商可以是制造业批发、商业批发,还可以是物流业的批发;商品通常要分几级才能到达零售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级、二级、三级代理的概念。现代ERP理论对供应链的理解有了极其深刻的发展。实质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供”与“需”两方面的含义,国外也称之为供需链。在大部分产品都是供大于求的今天,供应链研究的对象,已经从简单的解决市场“缺什么东西”,转化为更具竞争性的“产品如何适应顾客需求”。在供应链上除了人们已经较为熟悉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外,还有容易为人们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从形式上看,客户购买的是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是在购买其所能提供的效益的价值。各种物料在供需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过程,并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因此供需链还有增值链的含义。此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不会自己流动,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即工作流。 现代的供应链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些技术包括代码、条码、EDI应用标识等等。这些技术及国际上制定的相关标准,就是为了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成本、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自动化处理。 供应链的载体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的是使企业内部管理明晰化,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目的是建立一些应用功能;二是有严格的计算机管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制定适应供应链的配送原则和管理原则。下面我们围绕供应链的管理仅就配送中心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容 对于供应链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称呼,如有效用户反应、快速反应、虚拟物流、或连续补充等等。这些称呼因考虑的层次、角度不同而不同,但都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例如,伊文斯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

《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

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 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将从图书馆借来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看完了,从中也学到了一些知识。 首先采购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生产或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购入适当数量的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而供应管理是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对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鉴于采购与供应管理在企业中的巨大作用,我们说采购与供应活动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采购与供应活动的管理也应该重视。而采购是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借贷、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及劳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以满足使用的需求,而供应是指供应商或卖方向买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供应也意味着采购部门采购企业需要的商品满足自己企业内部的需求,因此采购与供应是两个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从书本中,我知道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目标是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和服务获取合乎要求的商品,这个目标可以具体表述为:⑴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和服务;⑵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⑶保持并提高质量;⑷发现或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⑸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⑹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⑺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而富有效率

的工作关系;⑻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管理费用来实现采购目标;⑼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供应与采购是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多年以来,商业竞争的三个首要重点一直是一致性质量、产品可靠性和缴获可靠性,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就很难在竞争中存活。但是,其他重点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90年代以来,低价格与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变的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低价格上升为第四重要的竞争重点。顾客的以上四个综合需要成为价值。对顾客而言,价值意味着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到高质量的产品。为了增加价值,企业必须改进那些顾客认为至关重要的产品性能标准,或则降低成本,或者两方面同时进行。在制造性企业中,制造成本是运营成本的主要因素。供应和采购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制造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供应与采购部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控制,从而造成许多供应与采购部门的员工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无法抵抗许多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yh,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只是采购人员的责任,同样也有高层管理者的原因,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致使许多高层管理者和一些采购人员置企业利益于不顾,私自收受供应商的贿赂,造成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以我所在的上海电机厂为例。上海电机厂于1949年建厂,与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同岁,是国家的大型企业。从五十年代起,就成为全国制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难点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难点 简言之,供应链管理就是使需求满足的能力最大化的过程。换个角度讲就是使整体供应链成本下降。整体这两个字很重要。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采购环境无论从物料,人力还是从能源方面都已享有相对的廉价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制造商就不需要考虑供应链管理。 因为整体供应链成本还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物流成本等其他环节。即便在采购成本方面,如果一味地追求物料成本下降,追求到损害供应商合理的利益时,制造商的采购隐性成本是上升的,这包括提前期加长,与供应商的关系不融洽导致供应不稳定,应急的灵活度下降,等等。不幸的是,通常情况下企业容易看到下压采购成本带来的明显效果,而对于它造成的不良的隐性风险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对于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供应链从价值链的整体效率出发,设计完整的工作流,打破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同时在整条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间建立联系,

共享需求和供应的最新动态。供应链带来的效益本身是相当明显的。然而具体到应用层面,确实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不利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一,企业的营销、计划、制造、物流、采购部门原先都是独立操作的部门,彼此孤立运作,仿佛隔墙抛砖。导入了供应链管理以后要求这些部门协同工作,从企业的整体利益综合考虑所有需求与供给的制约条件来制定并执行最优化的生产、采购计划,以满足需求。然而在协同的过程中,部门间难免会发生利益上的冲突,比如产品部门与采购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会制定出不同的计划。产品部门会从重要客户和特定需求出发制定采购计划,而制造和采购部门则会从整体预算控制的角度考虑来做物料的采购,这样以产品为导向和以客户为导向的不同计划就会产生差异。 第二,供应链能够把需求信号反映到供应末端,同时也需要利用生产与库存的现况反过来约束前端的营销部门。需求满足能力的最大化就是要尽量避免不计成本地满足,不计成本地营销,因为它们是不可持续的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教学总结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 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docx

-WORD格式 -- 可编辑 -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2019 级物流管理专业 学时: 5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专门研究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运作流程和管理规范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采购相应知识,并具有独立采购运作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购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采购作业的流程,采购管理的组织,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与谈判,采购绩效评估、供应链下的采购发展等知识和实际应用,以便学生将来在实际中可以以理论指导采购实务。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应链的含义、结构模型,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供应链下采购模式的发展;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作业流程,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和采购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组织管理、操作过程和技巧、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 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通过讨论课和实验课,加深对采购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加深对采购实务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先修课程 物流管理 (二)后续课程 仓储与库存管理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教学主要内容 模块 任务一掌握采购的概念与范围项目一、任务二认识采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采任务三明确采购的要求与基本 任务 购工作 任务四熟悉采购的模式与分类 项目二、任务一设置采购机构 组建采任务二组建采购队伍 购机构任务三制定采购管理制度 学习目标 学 能力要求 时1、掌握采购的概念与范围; 1、了解采购的内涵与外 延; 2、认识采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会采购任务的落实; 3、明确采购的要求与基本任 3、掌握采购模式的确立 4 务; 与种类的划分; 4、熟悉采购的模式与分类。 4、熟悉采购的基本理论 知识。 1、了解采购机构设置的影响1、树立采购人员具备的 因素;思想观念; 2、掌握采购机构的内部设置;2、学会采购组织管理层 3、掌握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综次及隶属关系构架; 6合素质;3、学会采购人员招聘与 4、掌握采购管理制度建设的培训的方法; 范围。4、懂得采购管理制度的 制定与维护。 1、熟悉采购计划人员的 任务一做好编制采购计划的前 项目三、期准备工作 编制采任务二编制不同类型的采购计购计划划 任务三掌握采购决策 项目四、任务一划分供应商类型选择与任务二开发供应商 管理供任务三供应商关系管理 应商任务四评估与优化供应商 项目五、 采购合 任务一签订 采购合同 同的谈 任务二履行 采购合同 判与签 任务三采购 合同实例 约 任务一建立采购绩效考核指 标 项目六、 任务二确定采 购绩效考核内容 考评采任务三构建采购绩效 评估系统 购绩效任务四考评 采购工作绩 效任务五考 核供应商合 作绩效

浅析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应用

浅析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及应用,我国企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信息技术使得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地区和区域而是整个世界,企业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就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落后,就会被淘汰。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者投入到供应链管理创新当中来,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智慧。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联网;供应链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普及使用计算机以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信息技术应用又开辟了新的领域—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其实只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他的应用有所扩展而已。但这一改变却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率,提高信息流和物流的速率,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过去的几十年来,信息技术一直主导着我们的生活,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网络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的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等等。世界一时一刻都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物联网的应用前景更为我们展现了IT 技术新的应用领域。 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 供应链管理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但很多企业受限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还没有开始使用供应链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使得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下,企业的综合效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落后,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很多人对供应链管理甚至还很默生。对企业来说,应用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的配置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供应链管理的普及时代,这项技术已不只是少数大型企业的贵族式消费,而是更广泛企业的(包括中小企业)的大众化应用。供应链的广泛应用和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20%左右甚至更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将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0%~3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5%以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我国目前在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所以导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极其缺乏。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管理的软件用户较少,所以软件的平均成本较高,这也影响了软件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我们要进一步推广应用供应链管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培养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软实力。二是进一步降低软件的应用成本,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用得起,用得好供应链管理软件。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一目标一定会实现。 2.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影响

供应链仓储管理基本内容

供应链仓储管理基本内容 供应链仓储管理基本内容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活动主要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物储存环节的经营管理,其管理的内容有技术的也有经济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库选址与布点 仓库选址与布点包括仓库选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仓库选址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以及仓库选址的技术方法,多点布置时还要考虑网络中仓库的数量和规模大小、相对位置和服务的客户等问题。 (二)仓库规模的确定和内部合理布局 仓库规模的确定和内部合理布局包括仓库库区面积及建筑物面积的确定,库内道路和作业区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库房内部各作业区域的划分和作业通道布置的方式。 (三)仓储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配备 仓储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配备包括如何根据仓库作业的特点和储存商品的种类和理化特性,合理地选择和配备仓库设施、作业机械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和管理。 (四)仓储资源的获得 仓储资源的获得包括企业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仓储资源。通常,一个企业获得资源的方式包括使用自有资金、使用银行借贷资金、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职工或社会公众募股等方式。归结起来包括两种途径:一是企业内部资金;二是企业外部资金。不同的资源获得方式其成本不同。 (五)仓储作业活动管理

仓储作业活动随着作业范围和功能的不同其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仓储作业管理是仓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仓储作业组织的结构 与岗位分工、作业流程的设计、仓储作业中的技术方法和作业手段,还包括仓储活动中的信息处理等。 (六)库存控制 库存是仓储的最基本功能,企业为了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库存,存货不足会造成供应断档,存 货过多会造成商品积压、仓储成本上升。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中最 为复杂的内容,是仓储管理从传统的存货管理向高级的存货系统动 态控制发展的重要标志。 (七)仓储经营管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经营管理更加注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仓储经营管理是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 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获得 最大的经营效果。 (八)仓储人力资源管理 人在社会生活中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仓储企业也不例外。仓储人力资源管理主 要涉及人才的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分配制度的确 立等。此外,仓储管理还涉及仓储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仓 储成本管理和仓储经营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北师大《供应链实务》在线作业答案

作业一 单选:BACDA CBDA 多选:ABC ABCD ACD ABC ABCD 简答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 研发外包、生产外包、物流外包、脑力资源外包、应用服务外包。 试论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过程。 在供应链管理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过程有了较大的变动,在原有的生产计划制定过 程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特点。 (一)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 这里的纵向指供应链由下游向上游的信息集成,而横向指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 间的信息共享。 在生产计划过程中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信息在生产计划的能力分析中独立发挥作用。通过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分别进行的粗、细能力平衡,上游企业承接订单的能力和 意愿都反映到了下游企业的生产计划中。同时,上游企业的生产进度信息也和下游企业的生 产进度信息一道作为滚动编制计划的依据,其目的在于保持上下游企业间生产活动的同步。 外包决策和外包生产进度分析是集中体现供应链横向集成的环节。企业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所面临的订单,在两种情况下可能转向外包:一是企业本身或其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承 受需求波动所带来的负荷;二是所承接的订单通过外包所获得利润大于企业自己进行生产的 利润。同时,由于企业对该订单的客户有着直接的责任,因此也需要承接外包的企业的生产 进度信息来确保对客户的供应。 (二)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 在通常的概念中,能力平衡只是一种分析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再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在供应链管理下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能力平衡发挥了以下作用:(1)为修正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提供依据,这也是能力平衡的传统作用;(2)能力平衡是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急件外购的决策依据;(3)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所使用的上游企业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保证。(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 状态的实时更新使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 在企业独立运行生产计划系统时,一般有三个信息流的闭环,而且都在企业内部: (1)主生产计划-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 (2)投入出产计划--能力需求分析(细能力平衡)-投入出产计划 (3)投入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度状态-投入出产计划在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 划的信息流跨越了企业,从而增添了新的内容: (1)主生产计划-供应链企业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 (2)主生产计划-外包工程计划-外包工程进度-主生产计划 (3)外包工程计划-主生产计划-供应链企业生产能力平衡-外包工程计划 (4)投入出产计划-供应链企业能力需求分析(细能力平衡)-投入出产计划 (5)投入出产计划-上游企业生产进度分析-投入出产计划 (6)投入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度状态-投入出产计划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循环中的信息流都只是各自循环所必需的信息流的一部分,但可对计划的某个方面起决定 性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难点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难点 简言之,供应链治理确实是使需求满足的能力最大化的过程。换个角度讲确实是使整体供应链成本下降。整体这两个字专门重要。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采购环境不管从物料,人力依旧从能源方面都已享有相对的廉价优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制造商就不需要考虑供应链治理。 因为整体供应链成本还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物流成本等其他环节。即便在采购成本方面,如果一味地追求物料成本下降,追求到损害供应商合理的利益时,制造商的采购隐性成本是上升的,这包括提早期加长,与供应商的关系不融洽导致供应不稳固,应急的灵活度下降,等等。不幸的是,通常情形下企业容易看到下压采购成本带来的明显成效,而关于它造成的不良的隐性风险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关于供应链治理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供应链从价值链的整体效率动身,设计完整的工作流,打破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同时在整条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间建立联系,共享需求和供应的最新动态。供应链带来的效益本身是相当明显的。然而具体到应用层面,确实存在一些实际咨询题不利于供应链治理的有效实施。 第一,企业的营销、打算、制造、物流、采购部门原先差不多上独立操作的部门,彼此孤立运作,看起来隔墙抛砖。导入了供应链治理以后要求这些部门协同工作,从企业的整体利益综合考虑所有需求与供给的制约条件来制定并执行最优化的生产、采购打算,以满足需求。然而在协同的过程中,部门间难免会发生利益上的冲突,例如产品部门与采购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动身会制定出不同的打算。产品部门会从重要客户和特定需求动身制定采购打算,而制造和采购部门则会从整体预算操纵的角度考虑来做物料的采购,如此以产品为导向和以客户为导向的不同打算就会产生差异。

供应链管理实务3

供应链第三次作业 一、供应商选择 (一)案例背景 光明厂生产的机器有一种零件需从其他企业购进,年需求量为10000.00件。有3个供应商可以提供该种零件,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 3个供应商的基本数据 供应商价格/(元/件)合格率/% 提前期/周 提前期的 安全期/周 采购批量/件 A 9.50 88 6 2 2,500 B 10.00 97 8 3 5,000 C 10.50 99 1 1 200 如果零件出现缺陷,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使用。每个有缺陷的零件处理成本为6元,主要是用于返工的费用。 为了比较分析评价的结果,共分三个级别评价供应成本和排名 第一级:仅按零件价格排序; 第二级:按价格+质量水平排序; 第三级:按价格+质量水平+交货时间排序。 (二)供应商供货绩效及排序分析(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首先按第一个级别即价格水平排序,如表1-2所示。 表1-2 按价格水平排序 供应商单位价格(元/件)排名 A 9.50 1 B 10.00 2 C 10.50 3 其次,按价格和质量成本的绩效排名见表1-3。

表1-3 按价格和质量成本的绩效排名 供应 商 缺陷率 /% 缺陷数(元/ 年) 缺陷处理 成本/元 质量成 本(元/件) 总成本 (元/件) 排名 A 12 1,200.00 7,200.00 0.72 10.22 2 B 3 300.00 1,800.00 0.18 10.18 1 C 1 100.00 600.00 0.06 10.56 3 最后,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因素,评价供应商的运作绩效。交货期长短的不同主要会导致库存成本的不同。 我们用下列方式计算考虑提前期和安全的库存量 安全库存(SS)=LT LTS + 式中:K—根据质量可靠性(95%)确定的系数,取K=1.64; s—标准偏差,在这里取s=80,即每周的零件数量偏差为80件; LT—交货提前期; LTS—交货提前期的安全期。 下面以供应商A为例计算库存相关费用 SS=1.64×8062 +=371(件) 则库存物资的价值为:371×9.50=3525(元) 供应商A要求的订货批量为2500件,由订货批量引起的成本为 (2500/2)×9.50=11875(元) 用于预防有缺陷零件的成本是根据缺陷率和零件的总的库存价值计算的,即 (3525+11875)×12%=1848(元) 综合以上结果,得到表1-4。 表1-4 按各项指标综合比较 供应商 提前期引 起的库存价 值/元 批量引起的 库存价值/元 总库存价值/ 元 年缺陷零 件造成的费 用/元 实际总库存 成本/元 A 3,525.00 11,875.00 15,400.00 1,848.00 17,248.00 B 4,351.41 25,000.00 29,351.41 880.54 30,231.95 C 1,948.22 1,050.00 2,998.22 29.98 3,028.20 与零件库存有关的维持费用,如房屋租赁费、货物保险费等,按库存价值的25%计算(这

供应链管理学习心得精选4篇

[标签:标题] 篇一:供应链管理学习心得 篇一:供应链管理学习心得 供应链管理心得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 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 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 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供应链的优化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经营思想的转变、供应链具体环节的技术优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 经过8周的课时, 通过学习《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我意识到供应链在现代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 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营盈利,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网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供应链是围 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 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因此它包括企业许多层次上的活动,包括战略 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等。其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 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总是力图使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因此,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不在于 简单地使某个供应链成员的运输成本达到最小或减少库存,而在于通过采用系统方法来协调 供应链成员以使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处于最流畅的运作中。再次,供 应链管理把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成员单位都考虑在内了,包括 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再经过配送中心到渠道商。不过,实际上在供应链分析中,有必要考虑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顾客的顾客,因为它们对供应链的业绩也是有影响的。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列为企业一种重要的战略竞争资源。尤其是我过是个制造大国, 对整个制造业零部件厂家进行合理布置和建立协作体系,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 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形成这方面的核心能力,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更 应该完善我们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在横向——一体化形式下,建立贯穿所有企业的“链”,

供应链管理策略及应用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策略及应用 第一节快速反应及其应用 一、QR策略的内涵 (一)快速反应发展的驱动力与由来 1.竞争的日益加剧与竞争优势的转移 2.顾客对产品及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 3.消费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 4.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5.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冲突 (二)QR的定义 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快速反应是制造商为了在精确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条件下为客户提供产品,将订货提前期、人力、物料和库存的花费降低到最小;同时强调系统的柔性以便满足竞争市场的不断变化,要求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紧密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共同预测未来的需求并且持续监视需求的变化以获得新的机会。 我国国家标准对快速反应的定义 06年修订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用高频率小数量配送方式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一般来说,供应链共同目标包括: 1.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商品来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2.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增加零售商和厂商的销售额,从而提高零售商和厂商的获利能力。 二、QR策略应用的条件 (一)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革新企业的经营意识和组织形式 1.企业必须改变只依靠独自的力量来提高经营效率的传统经营意识,要树立通过与供应链各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利用各方资源来提高经营效率的现代经营意识。 2.零售商在垂直型QR系统中起主导作用,零售店铺是垂直型QR系统的起始点。 3.通过POS数据等销售信息和成本信息的相互公开和交换来提高各个企业的经营效率。 4.明确垂直型QR系统内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范围和形式,消除重复作业,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框架。 5.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事务作业的无纸化和自动化,改变传统的事务作业的方式。 (二)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三)与供应链相关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四)改变传统的对企业商业信息保密的做法 (五)供应方必须缩短生产周期和商品库存 三、QR策略实施的步骤 四、QR应用的效果 五、实施QR的总体框架 (一)准备阶段 1、建立正确的QR观念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技术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技术 DEA法: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其评价的依据是决策单元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决策单元在某种活动中需要消耗的某些量,例如投入的资金总额,投入的总劳动力数,占地面积等等;输出数据是决策单元经过一定的输入之后,产生的表明该活动成效的某些信息量,例如不同类型的产品数量,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等等.再具体些说,譬如在评价某城市的高等学校时,输入可以是学校的全年的资金,教职员工的总人数,教学用房的总面积,各类职称的教师人数等等;输出可以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质量(德,智,体),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校的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等等.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来评价决策单元的优劣,即所谓评价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 ABC分析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 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是将企业一般管理费用按照更现实的基础进行分摊而非按照直接劳动工时或机械工时。达成该目标的工具是作业成本法(ABC)会计系统,首先基于实施的作业累加成本,然后按成本动因分摊成本到产品或其他要素,如客户、市场或项目。 BPR(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一种管理思想。他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 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来对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并且利用先进的制导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SCOR(供应链参考运作模型):SCOR(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 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 Council) 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1996年春,两个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咨询公司——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 (PRTM) 和AMR Research (AMR)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有效的供应链,实现从基于职能管理到基于流程管理的转变,牵头成立了供应链协会(SCC) ,并于当年底发布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TOC管理理论: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制约法) 是以色列籍物理学家和企管大 师高德拉特博士(Dr Eliyahu Moshe Goldratt)所发明的一套企业管理方法。TOC 最初被人们理解为对制造企业进行管理、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后来几经改进,发展成以“产销率、库存、运行费”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逐渐成为一种而向增加产销率而不是传统的面向减少成本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并最终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所有业务职能领域。TOC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策略,针对企业的大难题,提供一系列突破性的解决方法。TOC指导企业人员如何找出运作上的『瓶颈』(或称『制约』Constraints),及如何尽量利用他们手上有限的资源(资金、设备、人员等),令企业在极短时间内及无需大量额外投资下,达致运作及盈利上的显著改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