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内容集题型的趣味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一种非常有思维价值的题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呈现了两种基本的解题策略: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列算式,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策略,但算理抽象,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听了赵寿喜老师的这节课,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节课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赵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依次呈现出猜测、列表、假设列式计算等多种解题方法。赵老师这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将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不同的想法。

2、设计上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因为对班级学生的不了解也不认识,赵老师不是直接说自己课堂上的要求,而是通过学生谈对一个“聪”字由“耳”“口”“心”组成的理解来导出参透课堂要求,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赵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无序猜想到有序猜想,过渡到按顺序列表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发现列表法数字太大时不方便,就由观察表格,找到表格规律,同时通过图形的结合演示引导学生假设,过渡到假设的算术法。将多种方法有机结

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在练习的设计上合理,先练习就是变换了数字的鸡兔同笼问题,再从鸡兔同笼的原型中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体会学一道而通百道的道理,同时感受用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类似较复杂的大数目问题的简便,体现了数学思想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可见,如此的课堂设计,体现了赵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

3、教学难点突破得巧妙。假设法作为解决鸡兔同笼的一般方法,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重点中的难点。赵老师在设计本节课前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从新课引入。让学生观察表格,通过表格规律的发现以及图形的结合演示引导学生假设,去理解假设法,也就是将列表法和假设法的有机结合。

4、整节课,赵老师教态自然,沉稳老练,点拨到位,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想,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师生角色真正意义上的转换,构建了精彩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鸡兔同笼讲义复习课程

鸡兔同笼问题(A) 1.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________人. 2.有黑白棋子一堆,其中黑子的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如果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同时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那么取出________次后,白子余1个,而黑子余18个. 3.学生买回4个篮球5个排球一共用185元,一个篮球比一个排球贵8元,篮球的单价是________元. 4.小强爱好集邮,他用1元钱买了4分和8分的两种邮票,共20张.那么他买了4分邮票________张. 5.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采了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中有________天是雨天. 6.一些2分与5分的硬币共299分,其中2分的个数是5分个数的4倍,5分的有________个. 7.一件工程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18天完成,现在由甲先做若干天后,再由乙单独完成余下的任务,这样前后共用了16天,甲先做了_______天. 8.买一些4分、8分、1角的邮票共15张,用币100分最多可买1角的______张。 二、分析解答题: 11.鸡兔共2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少56只,则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12.有一辆货车运输2000只玻璃瓶,运费按到达时完好瓶子数目计算,每只 2角,如有破损,破损1个瓶子还要倒赔1元,结果得到运费379.6元,问这次搬运中玻璃损坏了几只? 13.某次数学测验共20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不做得0分.小华得了76分,问他做对几题? 14.甲乙两人射击,若命中,甲得4分,乙得5分;若不中,甲失2分,乙失3分,每人各射10发,共命中14发,结算分数时,甲比乙多10分,问甲、乙各中几发? 鸡兔同笼问题(B) 1. 鸡兔同笼,共有头100个,足316只,那么鸡有_______只,兔有______只. 2.小明花了4元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4张,贺年卡每张3角5分,明信片每张2角5分.他买了_______张贺年卡,_______张明信片. 3.东湖小学六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20道试题.做对一题得5分,没有做一题或做错一题倒扣3分.刘刚得了60分,则他做对了________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45、鸡兔同笼练习课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

《鸡兔同笼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6—117页练习二十六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问题的趣味性与多样性。 2、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小知识:“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代算数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假设法:比较简捷,但不太容易想得到; 列方程法:虽然书写上麻烦了些,但容易理解,具有一般性; 2.猜一猜:师:(出示一个信封)老师这儿有一个信封,谁能猜出信封里放的是什么吗?

生1:邮票。 生2:钱。 师:猜得真准,这信封里装的就是钱,放了5元和2元的钞票,共8张,你能猜出信封里的钞票一共有多少钱吗? 师:你能猜出大致的范围吗? 生:我觉得应该在16元到40元之间。 师:就在这个范围内!你是怎么猜的? 师:信封里一共放了34元钱,你们能猜出信封里放了几张5元和几张2元的吗?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以书P116的第1题为例题) 1、学生独立用列方程法解决; 2、探讨用假设法解决: (1)学生小组探讨; (2)小组汇报探讨结果; (3)集体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用假设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二)综合练习。 1、用列方程法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2、用假设法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第103-105页中的内容,这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租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第一单元的租船问题这一课已经接触过列表法及调整法,这为今天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垫定了基础,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又为学生以后使用假设法解答其它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我打算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情境导入、巧设疑问、引导探究等教法。 学法: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思维方式还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我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馈总结。 (一)导入新课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 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 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今意)) 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 同笼)板书。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 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3、会做“鸡兔同笼”这类题吗?会做的我们今天进一步来 学习,不会的也没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老师相信今后 你一定会做了。那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 呢? 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呀?(鸡和兔关在同一 个笼子里)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 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二)猜想验证, 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2、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评课稿 ——陈小京老师《鸡兔同笼》一课张中凤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该书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解法,即:兔数=腿数÷2—头数(94÷2—35=12),鸡数=头数—兔数(35—12=23)。鸡兔同笼问题,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今天,有幸听了陈老师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组织和各位老师对本课的点评,不仅让我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索,更让我对陈老师细致的课堂中体现的教学智慧赞叹不已。 一、细致的课堂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 鸡兔同笼问题既然作为奥数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五年级数学附加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从陈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陈小京老师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和体验。从列表的枚举法到跳跃的尝试法再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 二、细致的课堂关注数学思想的传承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有方程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等。然而,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陈老师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的,以列表的一一对应思想和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渗透,让孩子们从两个层次,深入探讨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正如一些听课老师所说的,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三、细致的课堂体现教师智慧的设计 教学的组织展开,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可操作的,具备良好互动的课堂学习的开展,更是教师智慧的设计体现。课前,陈老师与师生就鸡兔的角色转化表演,趣味横生;正式上课了,先以较大数目的鸡兔同笼引出探究较麻烦,从而以转化的思想,从小数目开始,从小数目的研究中建立模型,从而以模型解决较复杂的大数目的解决;从鸡兔同笼的原型中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学一道而通百道,同时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的生活应用价值……可见,如此细致的课堂设计,体现了陈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 练习课【教案】

练习课(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05“做一做”,P106~107“练习二十四”第1、3、4、5、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建立模型 1.基础练习。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大家知道吗?日本的“龟鹤算”问题就是从我国的“鸡兔同笼”问题演变而来的,你们会做吗?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105“做一做”第1、2题。 (2)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第1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第2题可能有部分学生找不到与“鸡兔同笼”问题的联系,要注意引导。 2.引导学生加深对“鸡兔同笼”数量关系的理解。 师:“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已知鸡和兔的总数和它们的脚的总数,要分别计算鸡和兔各有几只。 预设2:可以用列表法、假设法来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得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当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法比较好;数目比较大时,用假设法比较好。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和“鸡兔同笼”问题相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二、加强练习,巩固新知 1.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四”第1题。 (1)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与前面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师:什么相当于“鸡”?什么相当于“兔”?什么又相当于“总只数”和“总脚数”?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分享。 【学情预设】一般学生不容易找准实际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之间的联系,在教师引导理解之后,学生能独立完成。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首先,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问题,在集体订正中修正自己的解法。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感悟“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

“鸡兔同笼”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鸡兔同笼”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铜城学校何忠学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列表、假设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数青蛙》的儿歌?(学过)那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一读。看来动物身上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发生在动物身有趣的数学问题。 首先,请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鸡和兔,请看大屏幕,谁能描述一下他们从数量上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鸡有一个头,兔也有一个头,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四只脚),说得真好。如果有4只兔和3只鸡同笼,一共有多少个头和多少只脚呢?请同学们算算。算完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板书(鸡的只数+兔的只数=总的头数,鸡的只数*2+兔的只数*4=腿的条数)你

们能否完成大屏幕的问题并齐读出来吗?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叫鸡兔同笼。(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课件出示例题并介绍,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3、猜想验证。 (1)、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根据“鸡、兔共8只”这一信息,请你猜一猜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多让学生猜测)我也猜猜:鸡有2只,兔有6只,对吗?为什么?、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刚才同学们就能抓住这个本质进行猜测,只是你们的猜测有些零乱,老师将你们的猜测稍加整理(师点击课件)。在这些猜测中只有一种猜测是正确的,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请找出它来,并将你验证的过程记录在课本P113页的表格中 (2)、假如笼子里的动物都是鸡,那么8×2=16(条腿)符合题意吗?照此类推。

鸡兔同笼练习题及答案

1、鸡兔同笼,共有头30个,足86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2、有20张5元和10元的人民币,一共是175元,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3、王老师圆珠笔和钢笔共买了15枝,圆珠笔每枝1.5元,钢笔每枝4.5元,共花了49.5元,圆珠笔和钢笔各买了多少枝? 4、鸡兔同笼,鸡兔共35个头,94条腿,问鸡兔各多少只? 5、在一个停车场内,汽车、摩托车共停了48辆,其中每辆汽车有4个轮子,每辆摩托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172个轮子,停车场内有汽车摩托车各多少辆? 6、小刚买回8分邮票和4分邮票共100张,共付出6.8元,问,小刚买回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7、在知识竞赛中,有10道判断题,评分规定:每答对一道题的两分,答错一道题要倒扣一分。小明答了全部题目,但最后只得了14分,他答错几题? 8、某运输队为超市运送暖瓶500箱,每箱装有6个暖瓶。已知每10个暖瓶的运费为5元,损坏一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10元,运后结算时,运输队共得1350元的运费。问损坏了多少暖瓶? 9、鸡兔同笼,头共20个,脚共62只,求鸡兔各有几只? 10、小华买了2元和5元邮票一共34张,用去98元钱。求小华买了2元和5元的邮票各多少张? 11、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只坐5人,小船每只坐3人,求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12、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汽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其中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有3个轮子,总共有108个轮子,汽车和摩托车各多少辆? 13、红旗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共10题,做对一题10分,做错一题倒扣两分。小明得了52分,他做错了几道题? 14、100名师生绿化校园,老师每人栽3课,学生每两人栽1棵,共栽树100棵。求老师和同学各栽树多少棵? 15、东风小学有3名同学去参加数学竞赛,一份试卷共10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不但不得分还要扣去3分,这三名同学都答了全部题目,小明得74分,小华得22分,小红得87分,他们三人共答

《鸡兔同笼》观评报告

《“鸡兔同笼”问题》观评课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流传最广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很多的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宋远英老师执教了《鸡兔同笼》这节课,我认为她执教得很成功,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价值。 宋远英老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数学激趣游戏导入新课,在课前老师首先让孩子做数脚的游戏,一只鸡一只兔,两个头,六只脚;两只鸡两只兔,()个头,()只脚......为下面的列表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然后在小组进行讨论、猜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学习中涉及了多种解题方法,有画图法、列表法等,学生在列表中产生了有序列表法、跳跃列表发、中间列表法,前面的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理解后面的假设法,本节课有辅有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的自学能力。在课上应老师展示了部分同学的探究表,展示了各种方法,并和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使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需要知道一只鸡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几只鸡和几只兔的总脚数的求法。四年级的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课前的数脚的小游戏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求总脚数的方法。在假设法中,比多少的算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10÷2=5的理解也不能,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于除法的意义理解得非常好。但是为什么用这样的算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列表法和画图法都为假设法做了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算式的意义。

二、由难到易,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由《孙子算经》中引出古典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而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让学生通熟易懂。35个头,94只脚,数字太大,不利于学生探究,宋远英老师在课前首先让孩子做数脚的游戏,一只鸡一只兔,两个头,六只脚;两只鸡两只兔,()个头,()只脚......在数脚的过程中,老师提问,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方法,2只鸡+2只兔就是4个头,2只鸡是4只脚,2只兔是8只脚,4+8=12,为下面求总脚数做好了铺垫,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打下基础。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眼看学生还有难度,老师又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在学生感到比较容易的列表法中,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当学生发现把一只鸡换成一只兔的时候,总脚数增加了2只,接着追问: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是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在画图法中,学生先画了8只鸡,然后根据实际的总脚数再添上几只脚。实际上这就是假设法,结合画图法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这就是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找到鸡兔同笼问题的内在联系,构建模型思想。 生活中有许多鸡兔同笼问题,但是他们讲得并不是鸡和兔的事情,引导学生找到他们和鸡兔的内在联系,然后他们就会使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拓展延伸。 宋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的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到了五

小学数学经典说课稿《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经典说课稿《鸡兔同笼》 一、说教材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第103-105页中的内容,这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租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第一单元的租船问题这一课已经接触过列表法及调整法,这为今天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垫定了基础,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又为学生以后使用假设法解答其它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思维方式还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及新课标理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四、说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推敲,我把教学重点难点定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五、说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我打算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情境导入、巧设疑问、引导探究等教法。 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

法。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我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馈总结。 (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画一种动物让你们猜猜,—这只动物呀,喜欢吃虫子,”学生很容易猜到是鸡,我再添上两笔,变成这种动物呢,有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学生很容易猜到是兔子。这时我用课件出示103页的主题图和原题,并适时揭示课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同学们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后指名请学生来讲解题目意思,我接着追问:“这个问题你现在有办法解决吗?”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我引导学生:“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大,我们可以把数据改小一点,从简单的题目入手。” 【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猜迷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顺利过渡到第二个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2个步骤:一理解题意二探究方法 1. 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104页的例1,请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学生只说出从题目中可以知道鸡和兔加起来总共有8只,脚共有26只,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即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 2.探究方法 根据从题目中收集的信息,请学生们分小组交流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找到答案。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找出学生想到的不同方法并收集起来。学生可能想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用实物投影仪从易到难呈现给学生观察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以下方法: (1) 列表法

《搭配中的学问》《鸡兔同笼》《排列问题》观课报告

《搭配中的学问》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日照市东港区第三小学袁丽 《鸡兔同笼》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济南市黄台小学来建军 《排列问题》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 高青县木李镇杨坊完全小学郭路 数学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研修活动中,我有幸观看了袁丽、来建军、郭路三位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以下是对三位老师的这三节课给我的感触。 袁丽老师在教《搭配中的学问》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上课伊始,以出游时搭配衣服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上衣和下衣;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鸡兔同笼》是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是有点难度的,新教材放在四年级下册上,是难上加难啊。不过,来建军老师的这节课课听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首先,学习《鸡兔同笼》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课,其目的是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鸡兔同笼》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列举法、假设法、方程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方面完成的较好。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其次,课堂上,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

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说课稿 教师:姜佑青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鸡兔同笼》教学内容。下面,我运用新课标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预测、板书设计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安排“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与常规课不同。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此内容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并能运用画册图法、列举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假设、有序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说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于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虽然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他们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是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利用班班通,ppt课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画图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尝试、探究、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说课稿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说课稿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节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二数学的重点,而"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路人;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亲自探索,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二数学的重点,而"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这样,一方面在列方程组的建模过程中,强化了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技能。本节通过几个现实的问题情景,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在题材的选择上,注意了题材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题材的呈现顺序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进程中,在建立方程思想的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思路,由算术方法到一元一次方程再到二元一次方程组,遵照了学生的思维梯度逐步建立起学生的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充分感受它的优点和思维的简化;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任职实际,选择更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进行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建模过程,关注学生是否能顺利地列出正确的

《鸡兔同笼》案例分析复习课程

《鸡兔同笼》案例分 析

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案例分析 青口东台小学林善洋 案例背景: 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来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运用。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案例呈现: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通过诵读中国数学古名著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然而这种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在数学领域也有充分的体现。例如七巧板,九宫格填数等等,这些都起源于中国古代,不仅如此,在数学领域还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趣味数学题“雉兔同笼”问题,曾漂洋过海,传到日本、欧洲等国,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案例分析: 教学即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同样也是一种文化。利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数学趣题直接导入新课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把探究过程分成了两个部分:

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课教学设计(精品课)

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16、117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代数法和假设法的一般性。 2、通过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从而让学生更熟练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假设法和代数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几种方法,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特点和适当性。 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2、假设法;一般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3、代数法;一般都适合,理解起来教抽象; 4、抬腿法;只使用于两种动物的腿数相差“2”的这种情况,有局限性; 二、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 1、出示第116页第1题: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1)探讨用假设法解决: ①学生小组探讨;

②小组汇报探讨结果; ③集体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用假设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2)学生独立用代数法解决; 2、第2题:这道题是体育活动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时要让学生明确篮球比赛中的得分规则及本题条件,并注意识别本题的无关信息“我投了15个球”。 3、用假设法完成第3题。 三、练习 1、完成第4题:第4题是知识抢答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如果用“假设法”解决,要注意答对一题比答错一题要多得10+6=16分,而不是10-6=4分。答错一题则比答对一题要少得16分。 2、第5题:六年级同学分组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类每5人一组,艺术类3人一组,共有37名学生报名,正好分成9个组。参加科技类和艺术类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完成;(2)互相交流;(3)学生汇报;(4)评讲。 科技类:(5×9-37)÷(5-3)=4(组) 5×4=20(人)艺术类: 9-4=5(组) 3×5=15(人)可能有些学生没有做最后一步,教学时要特别强调。 3、完成第6题:第6题是一个游戏活动,和鸡兔同笼问题很相似。实际操作准备5分和2分的硬币的教具。

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说课稿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鸡兔同笼》说课稿 骑塘中心学校沈孝波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师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古代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再《孙子算经》中,教材一方面意在让学生感受丰富的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这类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通过经历猜测,列表,假设,推理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情景感受,化繁为简,猜测,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借助展开想象,促进数学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个别学生通过“奥数”学习已经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多是机械记忆了一些解题的模式,并不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的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会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策略,并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列表法、假设法研究“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算式表达想法,能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单。学前准备:“鸡兔同笼”问题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首先介绍“孙子算经”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引领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其次出示鸡兔同笼问题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策略意识。“化繁为简”。让孩子们初步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二、借助图表,尝试解决 1.尝试枚举,解决问题 通过化繁为简,出示变小后的数据,让学生猜测,并让同学感受猜测时也要遵循一定条件的必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时机,再利用表格来辅助完善猜测的过程,通过不断调整,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引出列表法,强调学生在运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最好选择“取中列表”的优化方法,通过提出鸡兔数量很多的情况,运用列表法解决有一些麻烦,不太合适,引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解法多样性的必要性。 2.联系表格,建立假设 由于同学们在平时解决问题的习惯都是用写算式来解决,通过同学们观察列表并整合自己预习的情况,建立假设,诱发学生探究算法的需求,借助表格让同学们发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所在,初步感知解题的思路,首先,通过同学们的小合作探究,尝试运用算式表示出来,并汇报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运用数型结合再一次形象的用图形和算式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鸡兔同笼教学实录

《鸡兔同笼》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上第112——115例1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尝试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尤其通过图示“数形结合”体验“假设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数学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数学知识是有历史的,有用的,有趣的。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孙子算经》著作。 生:古书。 师:这是一部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在他的第31页有这么一个问题——课件出示: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谁读懂了这个问题? 生: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看一共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看有九十四只脚,问我们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你说的很对。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鸡兔同笼》问题。教师板书课题——鸡兔同笼。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呢?互相商量一下? 师:数学上我们经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二、新知探究 课件出示:今有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2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师: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草稿纸上(写、画等都可以)。 生独立尝试解决。 师:同桌交流一下。结果——生齐答:兔有3只,鸡有5只。 师:我们需要验证一下,3加5等于8,8个头;三四十二加二五一十,脚有22只。答案正确,是怎样得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解题过程。 1、投影展示生1的解题过程: 鸡8 7 6 5 4 3 2 1 0 兔0 1 2 3 4 5 6 7 8 脚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 生1:凑的。 生2:一个个试的。 生3:猜测的。 师:像这样碰到问题能有序猜测也是一种办法,在数学上我们称这种方法叫列举法。但数字增加了就有困难了,还可以怎么猜测? 生4:4只鸡,4只兔的话,是24只脚。3只鸡,5只兔就是22只脚。 师:她从中间开始猜测,像她这样的猜测,是跳跃性的猜测。 2、投影展示生2的解题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鸡兔同笼”问题是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 (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35=70(只) 2x+(35-x)×4=94 94-70=24(只) 2x=46 24÷(4-2)=12(只) x=23 35-12=23(只)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教学目标: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