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厄舍府崩塌记_中的原型解读

_厄舍府崩塌记_中的原型解读

_厄舍府崩塌记_中的原型解读
_厄舍府崩塌记_中的原型解读

2004年第5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5,2004 第23卷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General No.91

(总91期)(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 123

收稿日期:2004-06-21

作者简介:焦立东(1976)),女,江苏泗洪人,淮阴师范学院外文系教师,文学硕士。

5厄舍府崩塌记6中的原型解读

焦立东

(淮阴师范学院外文系,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5厄舍府崩塌记6是心灵恐怖大师埃德加#爱伦#坡的经典之作,小说力图体现主人公人格的分裂和瓦解过程。对于故事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者以及对应着玛德莲破棺还魂这一情节的中世纪传奇5疯狂的遭遇6,学者们一般认为那只是作者为了制造恐怖气氛而采用的文学手段。按照荣格及纽尔曼的原型理论,叙事者和5疯狂的遭遇6不仅是全文的有机构成,而且在揭示小说主题的过程中还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格分裂;原型;真实

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920(2004)05-0114-03

5厄舍府崩塌记6(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是美国文学大师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创作的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语言如诗,情节则恐怖骇人,死亡和颓败的意象统辖全篇,/令读者神经

紧张,宛如经历着一场噩梦0。

[1](P 121)

对于这篇小说的象征和隐含意义,历代评家进行了大胆的推敲和探讨,陈述了不同的见解。哈利#列文(Henry Levin)认为厄舍家族是文明本身高度敏感的最终产物,注定要被恐怖压入地下,终归于彻底湮灭;丹尼尔#亚伯尔(Daniel Arbor)则认为这篇小说揭示的是生命、理性跟死亡疯狂激烈地对抗;丹尼尔#霍夫曼(D aniel Hoff man)指出,5厄舍府崩塌记6实质上是一篇爱情故事,其中乱伦、谋杀和恋尸情结都是无法回避的寓意。他认为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的疯狂和恐惧都源自于对同胞妹妹的残害和依

恋,,如此言论,多不胜数。[1](P121)

但是近来人们多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一般认为小说反映

的是罗德里克#厄舍人格的分裂和最终瓦解。他和他的同胞妹妹玛德莲实际代表着人性的两个方面。

如同爱伦#坡的其他许多作品一样,5厄舍府崩塌记6也用第一人称,由/我0娓娓道来,描述着他在厄舍古宅的一系列惊心动魄又难以释怀的经历。他就如同过滤器,一切都是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作为厄舍的童年好友,他见证了厄舍家族最后一对子

嗣的消亡。在5厄舍府崩塌记6的高潮部分,作者安排文中的叙事者向罗德里克#厄舍讲述了一个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朗斯洛特#坎宁爵士的5疯狂的遭遇6。故事中的情节和玛德莲小姐的破棺而出、死而复返起伏呼应、平行发展,增添了整篇小说的神秘色彩和恐怖气氛。评论界对这样的结构安排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样的安排使故事结构显得臃肿笨拙,从而破坏了整篇故事一气呵成的叙事效果。并且,故事中的叙事者/我0也常常被认为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角色,认为他的出现丝毫没有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和厄舍家族走向灭亡的命运。可是,在挖掘5厄舍府崩塌记6寓含的象征性主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叙事者和传奇故事5疯狂的遭遇6不仅是这篇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从神话和深层心理方面对它们的解读是理解全篇的关键。坡在其5创作的哲学6中曾经阐释了他对于艺术作品的统一性观点:文章中不应该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各元素之间要能彼此呼应,产生共鸣。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叙事者/我0和5疯狂的遭遇6并不是如上所说的冗赘多余的部分,对它们的理解应遵从于整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旨。

美国诗人兼批评家理查德#维尔伯(Richard Wilbur)指出,厄舍这幢古宅的状况实则代表了其主人的人格状态。/从喻象层面上看,厄舍古宅可视为

#

114#

罗德里克#厄舍的躯体,其幽暗的内部,则是他头脑中的幻念。0[2](P129)的确,在罗德里克#厄舍的诗作5闹鬼的宫殿6中,坡有意识地把宫殿和人的心理作了一番系统的比较。诗中所描写的宫殿的主人从理性的约束到疯癫的演化过程,刚好对应了这座古宅的日趋破败和由此产生的荒凉颓废的氛围。这所宅子的衰颓,象征了心灵的分裂和解体过程。

如果说厄舍宅第代表着一个整体的人格,那么可以认为它的所有者(厄舍兄妹)至少部分代表了这个人格的不同方面。在荣格(Jung)看来,人类人格中的根本动力之一叫做原型(archetype),在心理结构中追求其固有的目标。在各种原型当中,自性原型是人类的全部潜能和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的一种原型。自性是人的心灵内部的一个统一的原则,它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意识和潜意识,总是分别以一男性形象和一女性形象来表示)))通常表示为兄妹(姐弟)或母子。二者之间的关系仰赖于自我(ego)的发展抑或退化。在自我发展的最成熟阶段,潜意识被表征为仁慈的/阿尼玛0(anima)形象,对一个强壮独立的英雄人物施以援手。但是在比较不成熟的阶段,自我发展较弱,屈从于潜意识的控制之下。这时潜意识就以/恶母0(terrible mother)的形象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引诱并毁灭此时还较脆弱的英雄。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帕修斯或俄底浦斯,即是被其母所毁。玛德莲,这个一出场就给人带来莫名恐惧的女子,很显然是一个/前阿尼玛0(pro-anima)形象,只不过是她的形象更趋近于/恶母0而非/阿尼玛0本身。

对玛德莲作这样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厄舍的现实状况。厄舍身上显示的种种特质表明他的意识状态正处于退化阶段,从而潜意识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由于常年不与外界接触而导致的外界刺激的缺失使他深受敏感症的折磨。他/只能吃淡而无味的饭菜0/连微光都让他的眼睛生痛0,并对周围的世界有了一种玄妙的巫师般的领悟力。这些,恰恰是意识处于退化状态的明证。而玛德莲这个形象则具体地代表了潜意识的发展。因此,作者安排这二人为孪生兄妹,关系极端密切,甚至可以达到混淆彼此的地步。

叙事者的到来给这幢整体处于衰退状态的宅第带来了一股逆反的力量。在踏入这幢哥特式建筑的第一天,他就在楼梯上碰到了/表情狡诈0的家庭医生并随之取代了他在楼上的位置。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叙事者是厄舍试图治好自己的/神经病症0而请来陪伴自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似乎充当了某种精神治疗医生的角色。他的出现打破了厄舍长久不与外人接触的孤独状态,从而遏制了厄舍意识的退化。与之相反的是对于玛德莲来说,他无异于是一个可怕的催命医生。因此在他抵达的当天,玛德莲就因支撑不住而病倒床上。这似乎暗示了叙事者已经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厄舍逃脱潜意识的控制,走出意识的退化迷茫状态。这个印象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被进一步加深)))玛德莲很快就/死了0。叙事者帮助厄舍把她放在临时的墓室)))宅第的地下室中。这个墓室不但处于宅第下面很深的位置,而且是曾经为了存放所谓/易燃物品0而在内壁包上黄铜的/防御最坚固的内堡0。

玛德莲的死表明5厄舍府崩塌记6并不单纯是一个心理分裂的故事。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应该是她(潜意识)势力增强而厄舍(意识)逐渐衰弱。但故事中她却日渐羸弱竟至最终被埋葬(压抑),这暗示了厄舍已在逐渐康复并趋向成熟。然而,随着玛德莲的被埋,厄舍却变得烦躁不安,甚至连/平时常做的事情也被忽略或遗忘了0。我们知道,他平常所做的事情无外乎就是写诗、作画、谱曲、奏乐等创造性活动。荣格认为,/文学创作的源泉在于集体潜意识0而/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也始终伴随着潜意识活动0。[3](P162-163)这就解释了厄舍这种反应的必然性,因为艺术家要仰赖潜意识给予他们以灵感。厄舍处于一种矛盾当中,一方面企图压制潜意识;另一方面,艺术家的本性又让他无法容忍对它的完全/埋葬0。

厄舍的错误在于他不但把玛德莲埋葬得过急,而且也过于彻底。实际上,如果他想成功地实现自身的成熟发展,他应该有效地控制住潜意识,保留并利用其中有益的成分。根据纽尔曼(Neumann)提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原型阶段理论,自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有尾阶段(婴儿期,缺乏意识分化)、母权阶段和父权阶段(成熟阶段,通常以英雄和国王之间的争斗为标记)。其中,母权阶段是成熟前的阶段,此时,代表潜意识的母亲占统治地位,这个阶段的标记是/大母神0 (the G reat M other)。在与怪兽诸如龙的争斗中,/大母神0通常得以区别于阿尼玛。它对应的神话模式是:男主人公(意识的象征)以英雄斗士的形象出场,进入一个山谷、山洞(潜意识的象征)或某种类似的象征体中,与龙搏斗并最终杀死龙,从而赢得珍宝,成功救出被困的阿尼玛,并与之成婚。在这里,龙象征着潜意识当中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即恶母;而进入洞穴,与龙搏杀象征着自我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倒退)))控制潜意识并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创作出艺术品)))即获得/珍宝0。

#

115

#

这个神话模式几乎完全就是叙事者为厄舍所读的5疯狂的遭遇6中的故事内容,而与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相对应的是玛德莲从棺木中的逃离。当斗士埃瑟瑞德抡起钉头锤砸开隐士的门时,玛德莲打开了她的棺材盖;当他杀死临终前刺声尖叫的恶龙时,玛德莲用力开启了吱吱作响的沉重铁门;当他踏着城堡中的白银地板,取得象征性的珍宝时,玛德莲正穿过内壁包黄铜的地下拱道蹒跚而来。最后,当玛德莲扑倒于厄舍身上之际,真实与幻象重合,兄妹二人一起奇异地死亡。随着他们的死,厄舍宅第也轰然倒塌,沉入阴沉深邃的小湖。宅第的崩塌象征着整个人格的崩溃,吞没于潜意识之中。/(集体)潜意识这个自动的机能系统是深藏在人性之中的,它决不是有意识的。当整体的心灵结构分散时,它们便占有了心灵0。[4](P289)显然,厄舍对潜意识的压制并不成功,他没能控制住潜意识并从中获益,反而被潜意识的势力所毁灭。这样,在5厄舍府崩塌记6的高潮部分,作者并置了两种模式)))理想的模式是自我对潜意识的征服和控制,而真实发生的则是自我毁灭于潜意识。

值得重视的是,给厄舍读5疯狂的遭遇6这个故事的恰恰是叙事者,这再次显示出他实际上是在帮助厄舍,极力地促使事件向理想化发展。但不幸的是厄舍的力量既不足以维持其对潜意识的压制,他也没能遵循埃瑟瑞德的办法)))通过有控制地倒退至/大母神0(以山洞为意象)的庇护下,寻求有力的支持,增长自己的实力。在5疯狂的遭遇6中,男主人公仗着酒威,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强行进入隐士藏身的山洞,躲避暴风雨的袭击。通过酒精的麻痹作用,他暂时削弱了意识的力量而寻荫庇于洞穴(潜意识),在暂时的倒退中,寻求对现实压力的解脱。他并没有置身于暴风雨之中,妄想摧毁这个洞穴,反而躲了进去。不过,当理想模型进入现实,埃瑟瑞德换成了厄舍时,这种寻求庇护的希望显然落空了。厄舍过早地埋葬了自己的妹妹,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

概括说来,5厄舍府崩塌记6讲述的是厄舍试图从意识的退化状态逃脱的故事。叙事者的介入帮助打破了他长期以来的孤立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他去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以玛德莲的死和被埋为象征的。但是,厄舍无法调节他对其人格中潜意识成分的压抑程度,开始完全放任,后来却又压制太深。这时,他的援手再次给他指明了方向)))他给厄舍读了5疯狂的遭遇6这个故事。故事以他对潜意识压制的全面崩溃和失败而告终,潜意识最终压倒了自我。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叙事者和5疯狂的遭遇6这两个元素,并非是作者单纯为渲染恐怖气氛而创造的。它们对于揭示小说的象征意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贵菊,熊荣斌,等1爱德加#爱伦#坡作品赏析[M].武汉:武

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

[2]Bl oom,Harold.Edgar Allan Poe[M].Ne 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 hers,1985.

[3]施春华1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M].哈尔滨: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2002.

[4]胡寄南1胡寄南心理学论文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李宗林)

(责任校对周军伟)

Archetype in The Fall o f the House of U sher

JIAO Li2dong

(English De partment,Huaiyin Te ache rs College,Huai.an223001,China)

Abstract:The Fall o f the House o f U she r is a classic of the master of psychological horror Edgar Allan Poe.It depicts the mental disintegration and collapse of the protagonist.The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medieval legend The Mad Trist and the return of Madeline from her c rypt is of ten taken as a somew hat clumsy literary device that rather spoils the ef fec t of the tale.Similarly,the narrator is usually consigned to the residual category of literary device.Ho wever,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ale in terms of the archetype theory of Jung and Neumann shows that both narrator and The M ad Trist are not only in2 tegral parts of the story but essential to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it.

Key words:mental disintegration;archetype;reality

#

116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