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近年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支出的需求越来越大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财政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由于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财政支出的需求日趋增长,加上财政支出的范畴过于宽泛,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日趋加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财政支出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与支出之间矛盾加剧。背负如此多支出,必然令财政负担加大。

2.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也需要不断增加财政支出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总体上说,还是一个经济投资型财政体制。公共型财政体制要求政府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压缩非公共产品的支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用到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来。因此为加快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构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制度基础,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不断增大。

(二)粗放的管理体制导致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不合理

1.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不合理

一、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

二、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中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

三、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

四、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五、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2008 年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7.5%。而其他国家的福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般在20%~50%之间,社会保障支出不到位已经制约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2.粗放型的财政支出管理存在很多弊端

一方面,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单位之间经费供应上的苦乐不均,而且导致支出中的不足和浪费。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导致在预算确定之前,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争投资、争项目。

改进中国财政支出的思路及对策

(一)财政支出要紧密围绕宏观管理进行安排

1.加大开支结构调整力度,确保社会公共性开支需要政府财政支出是直接满足政府行使各种职能需要的,因而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范围与政府承担的各种职责的变化具有内在联系,一般而言,政府承担的各种职责越少,财政支出的规模就越小,财政支出的范围就越窄;如果政府承担的职责越多,客观上要求财政支出的规模越大,财政支出的范围就越宽。

2.改变财政统包分配格局,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发展中国现有财政支出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分配。笔者建议,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应将财政支出内容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作适当的划分。

3.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

第一,要集中财力,确保国民经济的重点建设事业,包括国家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增强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用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二,要提高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比重

第三,财政要继续把支持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第四,要采取过硬措施控制行政支出的增长。必须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第五,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其稳定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财政支出的管理方式要从传统感知型向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转变

1.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杜绝财政收支的随意性

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将相关法制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和细处,最终实现财政管理全过程和全覆盖的财政法制体系。这样能够有效杜绝财政收支和预算管理的随意性,有效防范腐败现象,进而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法制基础。

2.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公共财政的配置效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步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管理也逐步由传统感知型向科学化、精确化的数字管理型转变,管理工作的精度和细度在不断提高。财政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涉及面广,举足轻重,因此应该在加强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上下功夫。

3.加强效益评估体系建设,树立新的社会成本—效益观念

首先,要严格执行《预算法》,财政预算一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开增支口子,并接受同级人大的检查和监督。同时要树立新的社会成本—效益观念。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效益评估系统。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估系统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又是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科学、规范的迫切需要。

4.实现财政监督信息化管理,加强对财政开支的有效监督

加强确保财政决策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监督。加强财政监督对确保财政支出用途的科学合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有效降低政府执政成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强化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等方面的财政监督,对于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民生财政尤为重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通过媒体,将财政支出信息透明化,权力在阳光之下才会受到制约,才会受到有力的监督。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措施

1,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求,如果支付支出不能满足公众偏好,也将失去财政支出的意义。所以中国财政支出应该更加透明化,听取各方意见,例如举办听证会等,让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适度控制经济建设支出的增长。根据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会相对国民经济增长,而中国的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对经济宏观调控。中国要建设市场经济,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少一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3,应该加强基本经济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尤其是对中西部这方面的投

资。中西部地方财政相对匮乏,国家应改善其投资环境,这种投资也应该是长久的、固定的,这样中西部才能一步步发展起来。

4,降低行政管理费用。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并没有见效,所以仅仅凭合并机关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要削减公务员人数。一些不必政府承担的职责应该转移给社会。

5,科教事业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机制过于僵硬。应该改革这方面的体制,尤其是选拔制度。

6,加大环境保护费用。并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

7,加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支出。同西欧诸多高福利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费用很低。中国有13亿人口,社会保障面临的压力很大,社会保障跟不上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与经济发展,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同时在医疗、养老这些方面学习外国的模式,发展社会养老、社会医疗保障、养老医疗保险等,以减轻财政的负担。

8,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出。1978年至2003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如一直在下降。不应仅仅限于补贴等支持农业的支出,还应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出,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思路 一、当前XX 市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XX 年开始, 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XX—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此基础上, 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XX —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XX年到XX年,该比重分别为% % % % % %,% XX年进一步下降为%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 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 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另一 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 财务管理松弛, 支出管理难以 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 政府承 担事务较多, 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 在财政身上, 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 公共事务, 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 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

法律制度, 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 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 “以法压法” 、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 财政无所适从, 平衡压力加大, 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未来一段时间改进收支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 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 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 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 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 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 支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问题

财政学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注:原来做的是ppt,为了大家看着方便又整理到 了word上,所有图表均在ppt上)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教育经费规模、来源、结构及与世界对比 (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混合物品。 (二)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首先,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其次,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再则,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 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 (一)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公共财政支出对优化经济运行,促进经济总供需平衡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本文浅析了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控制财政支出总量,科学界定支出范围,优化财政结构,提升财政支出绩效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在我国6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财政职能经过了多次调整,从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配与监督职能,到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分配、调节与监督职能,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则转变为调节资源配置、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及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1.公共财政支出的内涵 “公共财政支出也称预算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向国家有关部门和方面支付财政资金的活动,通常按财政年度计算。它不仅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还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它反映了国家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1.1公共性 不管其具体形态如何,财政支出都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

1.2非营利性 财政支出是履行政府职能的财力分配,其根本目的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而不是使用从公民手中转移来的国民收入进行营利性活动。 1.3计划性 财政支出是在预算制度安排下进行活动的,具有计划性。不仅要进行事前的计划编制,而且要形成预算法律文件,其实际支出情况要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2.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 优化的过程中,虽然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框架的约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财政支出能力低下 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政府财力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这一情况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政府财力不仅难以确保社会公共性开支的正常资金需要,而且在相当一些地区,地方财力已无法维持政府机关的常规运转,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连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2.2财政支出浪费严重 与支出总量不足相对应的是,支出管理不善,资金损失浪费严重。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私人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而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的是 () A. 公共物品 B. 私人物品 C. 消费品 D. 固定资产 2. 为使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其产量应达到使其()为零 A. 社会边际效益 B. 社会边际成本 C. 净边际效益 D. 社会总成本 3. 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4. 在弥补外部效益时,可供政府选择的有效对策是() A. 征税 B. 补贴 C. 公共管制D. 公共生产 5. 如果政府与私人公司签定合同,由该公司提供城市的绿化服务,政府支付该公司费用以补偿提供服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化这项服务在提供和生产上采用的组合是()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6.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有() A. 征税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公共定价 D. 收费 7. 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A. 边际成本定价 B.

二部定价 C. 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 在如下假设基础上,二部定价法相比平均成本定价法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经济福利 () A. 没有或极少有消费者退出没有收入再分配问 B. 题 C. 没有亏损问题 D. 有众多消费者退出 9. 当产量从而价格产生较大波动时,农产品供求弹性的不对称会形成如下市场() A. 垄断市场 B. 蛛网市场 C. 寡头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10. 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 A. 奢侈品 B. 耐用消费品 C. 高档消费品 D. 生活必需品 11.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规费的是() A. 过桥收费 B. 护照费 C. 商品检验费 D. 毕业证书费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陈多钊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农 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 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 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 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 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 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 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 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 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 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 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如图1,尤其是2003 年以来,无论是用 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财 政支农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财政支农资 金的投入总仍然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分152配结构不太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顺,财政支农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财政支农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率和效果。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近几年来我们对乡镇政府、财政等单位的审计调查情况来看,部分乡镇政府、财政在资金及收支管理上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整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使用不尽合规,政策执行不够到位。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乡镇政府因机关运行经费超支严重,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弥补机关经费;有的乡镇部门发放国家补助资金时,审核不仔细,有虚报、冒领的情况发生,导致应补助的未补助,不应补助的反而被补助。 乡镇政府作为一级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专项资金特别是民生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未及时清理。 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清未及时清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乡镇出借资金次数频繁、审核不严。如:有的对出借资金入账手续不全;有的出借资金的对象是已经或正面临倒闭停产的民营企业,借款难以收回。 2、对出借资金的跟踪监督不到位。部分乡镇在资金出借后未对债务人是否按借款协议履行义务或是否按照借款申请中申报的用途使用资金未做跟踪和监督,从而导致部分出借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利息也未能按约定收回。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某些乡镇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未及时入账,在固定资产购建、报废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致使会计账目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严,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4、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数额大。部分乡镇账面反映的往来款项的挂账时间经历了几届领导,有些财政所长、财务人员调整后对一些债权债务也未及时清理,不少已成为呆死账。严重影响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资金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 除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虚报冒领国家补助资金,乡镇财政审计中发现的屡查屡犯的违纪违规问题主要有: 1、“三乱”行为屡禁不止。部分乡镇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现象,有的还存在下达收入指标与罚款所得挂钩,加重农民负担; 2、违规支出的问题较为普遍。如:虚列支出、滥发钱物、违规报销个人费用、白条报账等等; 3、非税收入管理不严格。部分乡镇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严格,坐收坐支非税收入。(四)会计业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1、账户设置不规范,过渡户管理混乱。 目前我省、市对于乡镇一级财政管理过渡户的设置并没有明确规定,过渡户普遍存在。但是审计中发现一些乡镇财政所在过渡户的设立、管理与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渡户开设不严谨,有的乡镇财政过渡户与农村“三资”集体代管账户合用一个银

(财政)论述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

论述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 【摘要】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公共产品的特征越强,越需要政府的介入。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的财政教育指出的现状与外国教育支出的比较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 【关键词】教育支出;GDP;城乡差距;支出结构;教育资金来源;政府作用。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从纵向上看,我国教育经费预算的绝对值逐年增加,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从横向上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20世纪末,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8%,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5%-6%,而发张中国家也平均超过了4%。我国教育支出占GDP得比重则相当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3%一下,远低于4.8%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到2003年仅有2.86%.远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到2000年世界各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达到6%的目标。 (二)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以财政该管的没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 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不合理。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偏高,尤其搞的呢搞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升值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忠不合理的教育财政配置格局,造成了义务教育不能很好的贯彻实施。 2、地区之间的额义务教育支出不合理。我国目前各地区之间义务教育支出水平严重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水平远远高于落后地区的水平。政府对东部地区的投入数量与增长速度远高于西部地区,人均教育投入到2000年人均教育投入分别为419和216.差距非常大。 3、城乡之间的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4、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结果是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三级结构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严重的妨碍了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 (三)教育支出方式不合理 教育支出方式不合理,一个重要反面是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形式还较单一。目前,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形式主要是预算内的直接拨款,而其他财政政策工具,如减免税、铁西等运用不够,是的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发挥的不是十分明显。同时,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产、学、研相结合的链条仍有一些问题,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校办产业对教育经费的贡献率较低。 (四)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亟待提高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教育资金的运行效率也不容乐观。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权势与财权分离的状态,地方教育经费预算未能单独立项,预算约束软化;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不严,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和浪费并存,经费使用效率亟待提到。(五)缺乏有效引导民进资本流入的财政激励机制 在政府投入构成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能够开拓非政府渠道,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现在政策对阴道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教育税收政策优惠范围偏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少应有的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完善教育体制的几项措施 (一)完善拨款体制,增加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中央财政的教育经费针对基础教育的专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相对应,人民却没能充分享受到的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由此反映出我国财政支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出;问题;改革建议 前言 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近年来,随着分税制的深入,各级政府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体现了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然而在财政支出上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

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2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的固有缺陷政府来干预和调控经济是必需的,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财政只能是配角。目前政府职能范围调整尚未到位。 政府职能越位表现在:过多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既包不了又搞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各种补贴性支出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这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又不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低下。 政府职能缺位表现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还不够完善;财政支出方面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了保障不足或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某些社会文教、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这不仅弱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分配秩序。 3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大量的经济建设支出,有效地增加了社会总需求,提高了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经过多年的增长,经济建设支出表现出了投资过度的倾向;二是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财政投资比重的急速下降致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渐削弱,无力增加对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和企业改造的投入。三是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目前,由于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已由市场调节,财政补贴数额有所减少,但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不低。四是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占国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 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 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 五、参考文献

一、引言 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 (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 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 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

第二章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私人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而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的是 () A. 公共物品 B. 私人物品 C. 消费品 D. 固定资产 2.为使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其产量应达到使其()为零 A. 社会边际效益 B. 社会边际成本 C. 净边际效益 D. 社会总成本 3.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4.在弥补外部效益时,可供政府选择的有效对策是() A. 征税 B. 补贴 C. 公共管制 D. 公共生产 5.如果政府与私人公司签定合同,由该公司提供城市的绿化服务,政府支付该公司费 用以补偿提供服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化这项服务在提供和生产上采用的组合是()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6.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有() A. 征税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公共定价 D. 收费 7.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A. 边际成本定价 B. 二部定价 C. 平均成本定价 D.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在如下假设基础上,二部定价法相比平均成本定价法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经济福利 () A. 没有或极少有消费者退出 B. 没有收入再分配问题 C. 没有亏损问题 D. 有众多消费者退出 9.当产量从而价格产生较大波动时,农产品供求弹性的不对称会形成如下市场() A. 垄断市场 B. 蛛网市场 C. 寡头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10.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 A. 奢侈品 B. 耐用消费品 C. 高档消费品 D. 生活必需品 1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规费的是() A. 过桥收费 B. 护照费 C. 商品检验费 D. 毕业证书费 12.下列项目中属于使用费的是() A. 律师执照费 B. 商标登记费 C. 出生登记费 D. 公园门票收费9 13.政府对产品实行收费,依据的是() A. 产品消费中的外部效益 B. 产品消费中的内部效益 C. 产品消费中的内部成本 D. A与B 14.下列有关政府收费表述正确的是() A. “拥挤”收费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外部成本的一种弥补 B. 政府收费具有普遍性与强制性 C. 政府收费取得的收入主要用于一般性财政支出 D. 政府收费标准是通过市场机制确定的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支出结构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财政支出管理的目标就是总量的控制、资源分配与配置的效率、运管理与运作效率。本文从近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在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还是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并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越位”“缺位”财政规模经济发展 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规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财政支出范围不规范,“越位”与“缺位”并存 由于行政区划级次引起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由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引起的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一方面表现为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较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政府支出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力度的弱化,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以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指导方针,所以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还是很高。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过快。特别是至“七五”时期以来行政管理费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极速了其比重的上升,虽然几次机构消肿,精简人员,但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没有明显下降。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加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结构变化也不尽合理。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也会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3.财政支出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财政支出管理职能弱化,监督约束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由于财政资金管理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支出方面普遍存在着预算约束软化、管理不严、支出不规范等问题,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财政性投资效益不高,甚至形成严重的浪费。有的地方不按法定程序,随意追加支出预算。 (三)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般变化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的水平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解决措施

发言稿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向政府财政支出提出的几点意见 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1.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过大,大量挤占公共开支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但是机构和人员编制仍急剧膨胀,而且行政事业部门公用经费支出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这些原因使得行政费用增长过快,大量挤占其他项目支出,导致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加重了财政负担。 2.财政支出中“缺位”、“越位”现象仍然存在。 财政支出的“缺位”表现在,一方面介入市场有效领域,另一方面对于政府职能范围之内的一些工作没有尽到责任,尚未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支出的“越位”表现在政府参与生产、提供私人产品、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以及支出负担过重等。 3.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分配不均。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中央政府的财财政收入由49.5%增加到54.1%,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却由50.5%下降到45.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央的财政支出却是呈下降趋势的造成地方政府事权过多,财权过少,民生政策资金不足的现状。这样就可能造成地方政府为了节省财政收入而置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于不顾,从而削弱中央政府方针政策的有效性。 4.社会文教费投入依然很低。 向政府财政支出提出的几点意见 1.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3.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改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4.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财政支出外国经验的借鉴 一:财政立法经验 (一)美国: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实行双模式下的双轨制政府采购 (二)英国:物有所值和充分竞争为价值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 (三)韩国:与国际接轨,建立“集中、分散”并存的政府采购模式 要在借鉴他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财政支出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之道,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支出法律制度。 1.制定《财政基本法》,实现对财政支出的统筹指导;出台《财政收支划分法》,合理界定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2.完善《预算法》,引入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预算编制方式,严格预算审批机制;出台 《财政转移支付法》,健全转移支付模式,统一转移支付的计算标准和口径。 3.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协调《政府采购法》和《指标投标法》的冲突,健全政府投资 法律制度,形成完善的政府投资决策审批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4.完善财政支出监督法律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采购问题 政府采购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分析 会计3班文松 2012124333 摘要: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现在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 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表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 9.56 8.53 5.27 1990 44.36 23.92 9.41 13.44 8.86 1991 42.18 25.09 9.75 12.22 10.75 1992 43.1 25.92 10.1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 27.6 7.6 18.6 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2005-2014年财政收支状况及其分析

2005-2014年财政收支状况及其分析 2005-2014年我国财政收支状况 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 数据显示,中国的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快速增长而增长,由于财政收入基数小,其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但增长的绝对值低于GDP的增长的绝对值。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不断升高,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也在加快,这说明财政集中程度和财政能力在提高,但同时也可能加重经济的超额负

担,因此,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否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理论上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应该有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上,超额负担最小、效率最高,各国均应力求本国财政收入达到这一标准。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以及统计口径不同,这个标准不能够简单划一,只能在考虑多方因素的基础上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二、财政支出的发展变化 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支出总值呈上升趋势,支出规模逐年扩大,不断提高了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2005—2011年从30000亿元扩大到100000亿元,几乎每年增加10000亿元。庞大支出的背后代表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庞大之余也我们也应该应该看到一些明显的细节:1、我国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基本上步调一致,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2、我国财政收支在保持基本平衡的原则下年年有赤字,而且赤字在不断地扩大。这也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又根据人们在社会发展水平下的需要来判断适合该水平的社会事业的适当支持,并做出合理的规模变化。 通过以上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我们对2005年以来的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国家实施的财政政策以及以后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析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9级经济学专业第四学期 姓名:王燕玲 学号:015 作业:《经济法专题研究》作业 题目:论文《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浅析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时间:2011年5月19日

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浅析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阶段。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但我国在财政支出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1、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在支出规模上,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一方面,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财政支出需求刚性的增强,财政支出规模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以致财政该管的没有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政府来干预和调控经济是必需的,但市场是资源配臵的主体,政府、财政应该只是配角。3、财政支出运行效率低下,监督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对财政支出的失败也缺乏责任追究制度,财政支出决策

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范的程序,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严重,资金紧张和资金浪费并存的怪现象经常发生。 由于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今后财政支出改革的方向、需付出的努力也很多,比如可以在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重新界定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内容,控制好财政支出的规模上着手改革;也可以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功夫以及在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上做文章。下面,笔者将以工作所在地区的基层财政监督工作为落脚点,就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谈谈自己一点粗浅认识。 一、公共财政体制下加强财政监督的必要性 广义的财政监督泛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部门以及专业审计部门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规模、结构、效率以及合法性和规范性的监督管理。狭义的财政监督一般是指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机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的监督管理,这种监督管理一般包括对内部业务部门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的监督,以及对于使用财政预算支出的单位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财政监督工作应该是服从并服务于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只有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确保公共财政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才能实现各项财政政策目标。 (一)加强财政监督是推进民主理财的本质要求。公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