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物理组 罗美荣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它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科学过程和思想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要求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和多个信息产生的功效。其特点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其功效表现为可以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达未知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维和解法;其操作要求从一点出发,向四周辐射,心骛八极,思接千载,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达到思维的预想目标。所谓“求异” 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暴露已知与求知之间的矛盾,提示现象与本质之间差别的一种思维。即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则、多结果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且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已见解的思路。具体表现为: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由求同性到求异性;由规范性到自由性;由稳定性到多变性;由慢节奏到快节奏。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1、师生共同营造“敢问、敢说、敢想”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诱发思维,诱发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努力开发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教学要求的,甚至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教师都应适宜给予鼓励与肯定。尤其对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富有思维价值的疑问,更要及时表扬,并组织学生讨论,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置若罔闻,或挖苦斥责,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挫伤学生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思维的发展。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逐步提高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他们钻研教材,还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和开发他们的智力,进而培养自学能力。同时,更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人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打破常规思维,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学生由于前概念的存在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在学习物理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影响新知识的接受。比如在高一讲授矢量知识时,学生都较难接受,原因是学生已经习惯于物理量的标量运算,习惯于把速率等同于速度,距离等同于位移。认为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静止,抛出去的物体要继续运动,必须受到力的作用等等。而克服思维定势的关键在于把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清楚,即把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适用范围及条件搞清楚。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如设计一个物体在受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而速度却越来越大的实验来帮助对该问题的理解。克服思维定势,不按常规思路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如利用平均值、极限法、图象法、整体思维法等巧解巧算,培养创造发散。只有克服思维定势,才能引导正确思维,从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3、多角度设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结合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识,开发智力潜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创造发明常常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设计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讨论和争辩,在争辩中交换学生的思维“支持点”,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产生“发现”“发明”的思想萌芽。然后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各种设计方案:(1)用落球法:g=2h/t2;(2)用闪光照片:g=△S/T2;(3)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g=△S/T2;(4)用滴水法:g=2h/t2;(5)用天平和弹簧秤:g=G/m;(6)用圆锥摆:g=Lω2sinθ;(7)用倾角为θ的气垫导轨:a=g sinθ;(8)用单摆;(9)用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桌面离地的高度求……等等。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相互讨论和交流。例如:你是如何想到这一方法的?它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知识发展的纵横线上产生新颖的设想,导致“思维开窍”,在“窍”中迸发创新力。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相互争辩。在讨论中提出方案(1)的学生认为:只要测出物体运动的位移和运动时间,利用位移公式就可测得;提出方案(2)的学生认为:测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相邻两位移之差,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就可测出等等。从而使全班学生获得共识:设计时应考虑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原理和规律。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已有知识,突出教学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多角度设计实验,以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从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4、注重习题的多向求解

多向求解的训练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和方向,不受一种思维的束缚。在习题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的训练。一题多解,就是广开思路,用多个物理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这样,脑海中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充分调动起来,在探求问题的解法方案中,使思维极大地得到发散。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把原题变成保持原知识点不变的题。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发散思维。一题多问主要有:一题多问型,一带几连带性题组等形式,这是拓宽思路的先导,也是引水入田的渠道。使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题多答主要有:一是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由于条件的不定性,使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善于运用“一”和“多”的转化,运用同一概念和规律去分析和处理多种物理问题,运用多个不同概念和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思维的交通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在习题的训练中,还应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指导,如把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和类比法等物理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一次高三复习课上我让学生做了如下一道高考题: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再推此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和乙做的功各为多少?

当学生做完此题后,我鼓励学生,“能否用其他方法试解?看谁想的方法最多最简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结果大多数学生用了两种以上的解法:有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的,有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解的,有用平均速度和动能定理解的,有用图象法解的。解法各异,繁简不一,综合起来有六种之多。通过一个例题,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了力学的大部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做题本身。

一般来说,物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反映和描述物理现象的规律也有内在的联系。因此,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和解答,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再思考,探讨和寻求更好更简便的解法,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和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的立体结构,又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 网络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建立以信息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发展趋势,让学生在知识信息的海洋里自由驰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将起很大作用。而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边缘学科的发展和高考综合科的设置,学科的界限将越来越不明显。因此,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努力设置多学科的整合课,让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多种知识的学习和发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显得更加重要。如在讲重核的裂变时,可以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其它学科的知识。

教学实践印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产生了兴趣,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现代心理学认为: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们的发散思维成正比。可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正是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掌握创新方法的现代新人的重要手段,是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富阳中学生陆文辉 摘要:本文根据物理思维灵活性的特点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素材,提出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思维灵活性的观点和方法。如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物理思维的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有赖于思维的发散能力等。其中对思维的发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灵活性培养策略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五个方面。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主体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在物理解题中,思维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多角度、多方向地考察问题,能运用多种手段求解同一问题,善于将繁难、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能够根据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形,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

从上表可知,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发散性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思维的发散性使我 们在解题决策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为我们灵活改变解题思路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吉 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 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的多端性使全体 对一个问题的考察和思维采取开放的方式,从多个开端产生众多的联想,揭示事物之间 众多的联系,获得多种多样的结论,思维灵活性的实质是“迁移”。它体现在主体针对 问题所能发生迁移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思维的灵活性越大,发散思维越发达,组合分 析的交叉点越多,迁移就越显著,越顺畅。 一、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 求解物理问题,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根据研究 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以及题给的已知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再选取适用的物理规 律,所以,能否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找准解题的入口, 是顺利求解物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例1 金属球壳带有电荷+Q,当球壳在静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时,整个球壳是一个 等势体。试证明:此时球壳的内表面没有净电荷。 证明:假设球壳有一部分电荷分布在内表面,则这些电荷必向 球壳内部发出电场线,而这些电场线在球壳内部空间不会自然 中断,它必将终止于球壳内表面的另一处(那里带有负电荷), 图1 但整个金属球是一个等势体,电场线不可能从等势体的某处出 发而终止于另一处,所以,上述假设不能成立,即带电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不可能有净电 荷。 上述解答中,当我们发现直接肯定正命题比较困难时,及时改变策略,从否定反命 题的角度切入问题,使问题的答案跃然而出。这是解题主体思维的机警性和灵活性的生 动表现。 二、训练思维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 问题转化是物理思维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解题实质上就是将面临的问题 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解题思维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问题发生一系列的转化,如问 题表述的变更,问题情境的转化,动与静、陌生与熟悉、繁与简、变与常、曲与直、一

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摘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句俗语充分说明了物理的重要性。物理知识的应用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所以培养更多物理人才是势在必行的。对物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入手,因此必须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在开展此教学中,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趣味性,学生才能有兴趣探索物理知识,物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趣味性 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比较重视基础,这要求广大教师强调理论知识运用的同时,还要将其以趣味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恰当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初中物理教学丰富多彩。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趣味性教学方式有一些心得,下面就来分析其具体的运用方法。 一、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因素,让他们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境界,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就可大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就能使整个教学活动很好的展开和有效的落实,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每一堂新课的导入。物理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 二、充分发掘物理教材实验的趣味性 正所谓“寓教于乐”,是现代教育基本的教育观念,就是教我们在快乐中学习。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形式,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些物理又非常神奇,教师可以把实验用表演魔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初二物理光的散射中,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用三棱镜来散射太阳光,用此发出七色光,以一种魔术的形式表演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物理实验对于初中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多做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乐趣,从内心真正喜欢上物理实验,喜欢物理,另一方面,将物理实验变得像游戏充满乐趣,游戏对初中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将物理实验变成游戏一样有吸引力,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将一些游戏元素加入物理实验,使物理实验像魔术一样,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从教学语言入手进行趣味性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是否能够了解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是教师在教学中很啰嗦,讲一些和知识点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那么学生往往容易走神,在学习中抓不住重点,进而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反之,若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来进行知识点讲解,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认真的听教师讲解,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以说,在物理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有趣味和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必须要从此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应用现代教学设施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记得九十年代初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发展思路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要】要提高农村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当务之急是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乡镇教师待遇、加大改革现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力度和不断完善教学设备。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学现状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然而,农村初中物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教育教学成效的提高。那么,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对策又是什么?笔者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1.学生现状 (1)学生对物理又爱又怕。多数学生认为物理实用但难学,想学习却摸不着门道。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跟不上,对许多知识点常一知半解。例如:眼睛看见物体,通常认为是眼睛发光看到的,可是从物理角度看应是物体表面反射的部分光进入人眼,眼睛才感觉到物体的存在。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2)厌学。学生接触社会少、实践少,有些内容难以理解,死记硬背,学不好。学不好便懒,而因为懒更学不好。 2.教师的教学观念守旧 目前,由于国家还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用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的做法仍在盛行。虽然进行“素质教育”,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仍是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传统模式,“怎么样教”完全以能够应付考试升学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眼前、轻发展”,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仍占统治地位,以致严重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和效果。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1)师资力量薄弱,知识老化。广大农村中学,特别是较为偏僻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教师待遇不好,加上学校的奖惩制度不健全,因此,教师不安心工作,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找关系往交通便利、待遇好的学校调动工作,有关系的调走了,没有关系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工作上,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不求上进,特别是物理教师,由于学校资金短缺,硬件不硬,有些物理实验是受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做的,但有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须经过这样三个阶段: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如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这类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能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等。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切实有效的提升物理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述: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以学生为主;利用语言的艺术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演示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提问技巧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在学生参与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内外相结合,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 关键词: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教学艺术多媒体创新教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想学、爱学,才能学好。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就必须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一、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创建一种愉快、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用“快乐”的心情、“快乐”的情趣、“快乐”的方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并用自己这种“快乐”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快乐地走进课堂,快乐地进行学习,让课堂成为“知识乐园”,学习的乐土。 实施“快乐”教学,教师要从“权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脱去“威严”的外衣,和学生融为一体。教师要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乐观向上的心态,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和蔼,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荡然无存,从而集中精力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来。 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重心”的迁移。 1.由“教”向“学”迁移。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在保证必要的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快速捕捉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宝鸡市凤翔县汉封中学王树科学校教学的的主阵地在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当追求的目标,它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对教学能力的升华,对教育效果的放大,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随着高效课堂的推广,各个学科都渐渐走进高效课堂,物理学科教学也就必须实行高效课堂。由于物理学科的自身的特点和中学生的自身学习特征情况,完全按照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是不可行的,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对信息的闭塞和对高科技产品的使用较少,这无形就拉开了差距。教学中的一些生活中必须品大多数学生都没见过及使用过,如高压锅、空调、微波炉等等。更谈不上学生明白其内部构造,那么学生的自己探讨和研究无从谈起,太多的因素制约了农村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面对一切的不利条件,如何开展适合农村中学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学? 一、现状分析。 ①据调查研究,1、留守儿童比重大,农村学生33.2%的父母在外打工;2、收入低,90%以上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中等经济收入的占50%,低收入占45%;三、家庭教育弱,其中父母学历低,小学及其以下39.3%,

初中、中专(高中)53.2%。(选自《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成军)。 ②学校实验器材不齐,无法保障基本的教学演示实验器材,更谈不上学生分组实验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些硬件上的差距是无法用其它办法弥补的,物理脱离了实验是无法使本来叛逆的学生信服和折服的,这也影响了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③学生本身缺乏善于观察的习惯加之信息闭塞,这无形又使本来应切近生活的物理离他们更遥远了,上课学生自己能举的例子更少了,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切近生活,更不会应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学生不能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更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就是完成任务,没有任何的意义,学生的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育理念。 ①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 作为中学生刚接触物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始培养。刚开始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巩固,也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感受到成功就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利于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 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 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 在此,我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所谓“乐其师,听其言,效其行”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的态度,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

2021年浅谈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常常可以深入探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加深对物理类型的研究方法的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举一反三,提高教学效益。现列举如下: 问题讨论 (1)相同质量的酒精、水和盐水放入相同的三个大口容器中,问:哪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大? (2)酒精在大口容器中,若温度升高后,(不考虑液体蒸发)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如何变化? (3)若容器是小口的情况又如何? (4)相同质量的酒精、水和煤油放入不同的三个大口容器中,三容器分别为大口、直筒和小口,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如何? 对于以上4道题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液体的质量相等,而讨论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取决于液体的密

度和深度,而同液体的质量无关P=gh.而m=V=sh,注意到面积S 应取中位面,而中位面的大小同容器的形状有关。在底小口大的圆柱体中,体积越大则中位面也越大。(1)题中酒精的密度最小它的体积最大,中位面最大,由m=V=sh,m相等,可知它的h最小,所以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最小。 同理,(2)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质量不变,而密度减小,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都减小。 (3)小口容器与大口容器正好相反中位面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m相等,密度小的,体积大而中位面小,h大,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就大。 通过以上讨论,让学生自己出题,对于在液体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的大小,于是就有了(4)及解答。 也可以有这样的题目: (5)密度分别为1和2的均匀混合液体,当一段时间后,密度大的液体分离下沉后,则容器底的压强有什么变化?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7-19T15:32:37.74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作者:吴英男[导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51450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运用形成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形成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概念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参与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训练。 1.以新知识为发散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在新概念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学习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学,让学生明确确立物理概念的目的。其目的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存在的物理问题;其二是概念建立后是为了又去研究新的物理问题,从而建立新的物理概念。通过链锁式的物理概念建立过程,形成了物理概念体系。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我常采用下面三种方法引入概念。 (1)利用实验现象引入。对于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足够的感性经验,需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再找出物理现象的特征,引出物理概念。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入。在学生获得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找出该类现象的共性,从而引出新的概念。如“反冲”的概念,可投影“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时的照片,节日燃放的礼花、乌贼、章鱼游泳、灌溉喷水器、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现象引入。 (3)抓住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 2.在新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思维的发散,找出共同特征,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概念的形成。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概念。 3.通过深入理解并运用概念来维持探究的欲望,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变换概念的呈现方式,或者通过辨析概念的变式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物理规律、定理等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题)——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思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迁移创新(发展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兴奋的状态。使学生进入训练发散思维课堂教学的“情绪场”。设置情境后就进入了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合理设计发散性问题。如在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时,通过实验得出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关系后,可以通过“除此之处还与什么有关”、“你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物体质量发生变化,又会怎么样”等这类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把握问题实质,思考不拘泥于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自然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不断拓宽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得到合理推测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大胆地去尝试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此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在此阶段,最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延迟评价”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集中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在学生回答出了尽可能多的答案后,如果教师已感到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可以进入集体讨论阶段。此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展开集体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它也是激励思维的方法之一。与“延迟评价”相反,集体讨论则是一个反复评价的过程。经过集体讨论,思维活动是在评价的引导和推动下螺旋式上升的。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起来,得出问题的最后结论。 4.迁移创新,发展思维能力。 当学生找到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后,教师可把刚才的问题加以变换、引申,或和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灵活运用规律的目的。知识迁移后,教师重新启发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就得到发展。

如何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如何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从初二开始,学生要开始学习一门新学科――物理。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带领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便很快失去了学习积极性,致使物理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内容设置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历史趣闻。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

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这门古老的学科,经历了风风雨雨,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恰当、适时地将这些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浮力定理的时候,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是再好不过的素材。相传钗拉古国王叫一个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将阿基米德找来,要他在不损坏皇冠的条件下,想办法测定出皇冠中是否掺了假。这可是个难题。阿基米德回家冥思苦想了几天,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溢出来;而且,他觉得入水愈深,体重就愈轻。“找到了!找到了!检测皇冠的办法找到了!”他跳出浴盆,光着身子跑出来,欣喜地叫喊着。 阿基米德立刻进宫,在国王面前将与皇冠一样重的一块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放在水盆里,只见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阿基米德自信地对国王说:“皇冠里掺了银子!” 国王没弄明白,要阿基米德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达市第五中学(原名卧里屯中学)高建凤近年来,《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也使得农 村中学的物理教学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我结合我市物理教学的实际,谈谈农村中学物理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市农村中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市农村中学的学生状况: 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反映能力较低,知识面窄,厌学情 绪严重等问题,几乎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缺少分析知晓。其中厌学情绪严 重,主要是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农村中很多人没有真正的见过外面的世界,没有更高的追求和 向往,安于现状,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会有疑问,读书又有何用?所以在学生内心中产生极大的厌 学心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学生辍学后外出打工,每月能领到一点工资,回学校以看望同学为 名,在同学面前装作很有钱的样子,请同学吃饭、唱歌等,使得一些学生认为不读书也能发大财, 考上大学也未必找到理想工作,还会为没有文化的老板们打工等新的读书无用的想法越来越多。读 书无用论的严重泛滥导致传统的尊师重教的思维渐渐消失,老师和学校渐渐变成了帮助家长管理学 生空余时间的工具。其次是众多不法商人利用低级庸俗的音像、图书、电子游戏等赚黑心钱,诱发 学生贪玩成瘾、意志消沉。还有交友不慎,受社会上坏青年的教唆或是后进生群体的相互影响,简 单地说,以前那种靠读书而鲤鱼跃龙门的纯朴想法少了。由此生源流失率日益提升,家庭环境也是 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家长 1

都是知识缺乏,而且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得留守 儿童越来越多,没有真正地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却也确实挣到了辛 苦钱,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 2.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困境 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存在许多的困难,由于学科的特点,物理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物理实验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 国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物理教师对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感受逐步加深,物理实验教学 改革也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着,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中学的实验教学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一 些乡镇中学实验室配备跟不上教学要求,投入的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不齐。许多中学教学大纲上 要求的分组实验都不能开展,有的学校实验器材更新较慢,教学设备整体水平老旧,导致实验设 备不能和新的教材配套展示。造成老师只能对着课本插图讲实验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受传统应试 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导致教学中更多的注重理论而轻视实验。为了 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高分数,教学法普遍用讲授法,导致实验教学模式僵化。以分组实验为 例,学生只会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而不会自己独立的思考应该怎样做实验,以及实验中可 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学生只会看实验听实验,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 更谈不上去思考,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完全剥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实验教学的现 状,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的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 位很不相称,与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09-10-28 09:44:15作者:来源:铁岭县蔡牛中学文字大小:【大】【中】【小】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一、允许提问、鼓励质疑、让学生创新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提问。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提问时,正是他们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只简单地说一句:“不许插嘴”或置之不理,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挫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小绵羊”,还谈什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在一次有关非洲粮食短缺问题时,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我猜猜看,非洲为啥缺粮”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活动,通过一番猜想后,同学们的猜测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同学的猜想是教材中讲到的,而有一位学生的猜测是“战争”,教科书中未提及,但事实上该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发生的战争也冲击了该区粮食的生产。我对这个勇于质疑的学生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个学生感到很愉快,学习兴趣大增。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去激发自己的探知欲望,从而扩大阅读面,关心国家,关注世界,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觉地产生和提高。二、提倡对话,鼓励争辩,让学生创新在教学中,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自由发表和自由参与,大胆质疑,并展开激烈争论,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通过对话、争辩,让学生学会探索、批判、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也常常会设计一些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发表见解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争论中弄明白的问题,将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堂教学中的疑问,会激励他们不断观察、思考、读课外书或查阅资料,自己寻求答案。这样做会比教师“硬塞”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三、宽容“错误”,提倡“求异”,让学生创新在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难免有错误,因此,教师应尊重他们,热爱他们,要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在教学中,笔者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的问题,乍听起来似乎是错的,但换个角度思考,也不无道理。对这样的学生不能一概否定,应当多加指导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必要的。比如,在政治教学中,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地方保护,只讲发展速度不讲经济效益,偷税漏税骗税、非法侵占耕地、台独问题等众多社会问题,笔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对策,都有惊人的收获。这种做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个体情绪、创设情境、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比如,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方面的学习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论事,而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多给予他们思想上的鼓励,有进步及时表扬。要知道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调动学生个体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比如,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物理组 罗美荣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它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科学过程和思想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要求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和多个信息产生的功效。其特点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其功效表现为可以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达未知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维和解法;其操作要求从一点出发,向四周辐射,心骛八极,思接千载,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达到思维的预想目标。所谓“求异” 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暴露已知与求知之间的矛盾,提示现象与本质之间差别的一种思维。即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则、多结果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且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已见解的思路。具体表现为: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由求同性到求异性;由规范性到自由性;由稳定性到多变性;由慢节奏到快节奏。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1、师生共同营造“敢问、敢说、敢想”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诱发思维,诱发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努力开发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教学要求的,甚至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教师都应适宜给予鼓励与肯定。尤其对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富有思维价值的疑问,更要及时表扬,并组织学生讨论,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置若罔闻,或挖苦斥责,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挫伤学生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思维的发展。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逐步提高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他们钻研教材,还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和开发他们的智力,进而培养自学能力。同时,更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人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打破常规思维,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学生由于前概念的存在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在学习物理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影响新知识的接受。比如在高一讲授矢量知识时,学生都较难接受,原因是学生已经习惯于物理量的标量运算,习惯于把速率等同于速度,距离等同于位移。认为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静止,抛出去的物体要继续运动,必须受到力的作用等等。而克服思维定势的关键在于把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清楚,即把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适用范围及条件搞清楚。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如设计一个物体在受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而速度却越来越大的实验来帮助对该问题的理解。克服思维定势,不按常规思路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如利用平均值、极限法、图象法、整体思维法等巧解巧算,培养创造发散。只有克服思维定势,才能引导正确思维,从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3、多角度设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结合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识,开发智力潜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创造发明常常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设计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讨论和争辩,在争辩中交换学生的思维“支持点”,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产生“发现”“发明”的思想萌芽。然后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各种设计方案:(1)用落球法:g=2h/t2;(2)用闪光照片:g=△S/T2;(3)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g=△S/T2;(4)用滴水法:g=2h/t2;(5)用天平和弹簧秤:g=G/m;(6)用圆锥摆:g=Lω2sinθ;(7)用倾角为θ的气垫导轨:a=g sinθ;(8)用单摆;(9)用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桌面离地的高度求……等等。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相互讨论和交流。例如:你是如何想到这一方法的?它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知识发展的纵横线上产生新颖的设想,导致“思维开窍”,在“窍”中迸发创新力。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相互争辩。在讨论中提出方案(1)的学生认为:只要测出物体运动的位移和运动时间,利用位移公式就可测得;提出方案(2)的学生认为:测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相邻两位移之差,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就可测出等等。从而使全班学生获得共识:设计时应考虑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原理和规律。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已有知识,突出教学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