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一.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

1.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

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水的

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3)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A .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B .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C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4)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A .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B .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

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

C .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

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加热时暴沸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

三.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氢气 + 氧气——→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点燃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

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

四、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①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

②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由原子构成)。

B. 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ZnS、KCl

写法: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读法:某化某

②氧化物:如:HgO、SO2、Fe3O4

写法:另一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读法:氧化某几氧化几某(3)化学式的意义:

A、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①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③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十、化合价

(1)概念: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2)写法:元素符号正上方,先符后数“1”不忘

(3)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2价 b.氢元素通常显+1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Fe:+3价的读铁,+2价的读亚铁。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③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0。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5)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①用顺口溜记忆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较常见

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1价:铵根 -1价:氢氧根,硝酸根,氯酸根

-2价:硫酸根,碳酸根 -3价:磷酸根

(6)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

(1)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如: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

(2)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如氧化铁Fe2O3

考点1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噶元素的质量分数

⒌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 + + 2 4 3 2 3 2CO Fe C O Fe高温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5)参与光合作用 3、用途: 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合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 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 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 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 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或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这两种方法常用来检验水蒸气和CO2)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量的多,若俯视,则读数偏大,实际量的少。常用在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误差分析中)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1)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若称量易吸水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若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实际称量的质量偏少(若不适用游码,则无影响) (四)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或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倒流,炸裂试管)(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五)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 过滤慢的原因:①水中不溶物太多②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中考化学初三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初三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 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 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 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 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

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 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 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总汇 珍藏版!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总汇——珍藏版!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 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 3、红磷▲硫磺:淡黄色▲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初三化学各单元知识点

各单元总复习知识点 §1: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2)化学发展史: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③利用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重要作用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本质特征、区别和联系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P 13~18、P 149~152):药品的取用、称量、加热、仪器的连接、洗涤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药品、原因、现象、结论、反应原理 (2)空气成分的发现(拉瓦锡) (3) (4)(5)物理性质(12(6)(7)氧气系列 (8)用H 2O 2制O (9)验室用H 2O 2制O 2时MnO 2是催化剂? (10)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区别 (1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12)剧烈氧化、缓慢氧化之间的异同点?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3:自然界的水 (1)通过实验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科学家(拉瓦锡) (2)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现象、气体检验、结论、原理 (3)氢气燃烧现象和验纯方法 (4)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类。 (5)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间的区别和联系 (6)分子的基本特征:4点 (7)分子、原子的概念 (8)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10)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和联系 (1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2)过滤操作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13)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和区别方法:用肥皂水 (1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1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通过将水煮沸或暴晒;②实验室里用 方法。 (16)造成水污染的原因:①工业上;②农业上;③生活上 (17)爱护水资源的措施:①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②防止水体污染 (18)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 物性:4点 ①与非金属反应:C 、S 、P 、H 2 化性 ②与金属反应:Mg 、Fe 、Al 、Cu ③与化合物反应:CO 、CH 4、C 2H 5OH ①反应原理 ⑤验满 实验室制法 ②发生装置 ⑥放置 ③收集方法 ⑦检验 ④反应步骤 ⑧注意事项 工业制法( 变化) 制取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doc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 ( 根 ) :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 3 2- CO 3 2-+ SO4NH 4 2、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常见原子团 ( 根 ) 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干冰二氧化碳固体CO 人工降雨,致冷剂 2 水水H2O 最常见溶剂 铁锈氧化铁Fe2O3 生石灰氧化钙CaO 食品干燥剂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碳酸钙CaCO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 CO 3 2 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清洁剂 盐酸( 氯化氢 )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碳酸钠 23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Na CO 碳酸氢钠 小苏打 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NaHCO 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4 燃料 酒精乙醇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 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 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 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 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 2O===2H↑ +O2↑ (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 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 价铁离子)(9)熟灰水 [Ca(OH) 2 ] 的制取方法: CaO+H2O==Ca(OH)2 (10)生石灰 ( 氧化钙 ) 制取方法: 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按 5 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 、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 MnO2、 Fe3O4 2、红色固体: Cu、 Fe2O 3、红磷▲硫磺:淡黄色▲ 绿色:碱式碳酸铜( 铜锈,俗称铜绿)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 Na Mg Al Si P , S Cl Ar K Ca 。 另外10种常考 元素: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铂 金 汞 碘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二.常考仪器 镊子、药匙、坩埚钳、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 、天平、砝码、游码、活性炭(不是碳) 三、重要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现象(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 物的名称)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 1、铁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 2 Fe 3O 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镁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点燃

Mg O 2 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3、铝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铝 + 氧气 三氧化二铝(氧化铝) Al O 2 Al 2O 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 2 CO 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 2 SO 2 现象:A 、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水 H 2 O 2 H 2O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 点精华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 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 3- CO 3 2- SO 4 2- NH 4 +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 根。 4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 4===K 2 MnO 4 +MnO 2 +O 2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 2O 2 ===2H 2 O+O 2 ↑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 3===2KCl+3O 2 ↑

(4)实验室制法CO 2: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 2SO 4 ==ZnSO 4 +H 2 ↑ Zn + 2HCl= ZnCl 2 +H 2 ↑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 2O===2H 2 ↑+O 2 ↑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 4==FeSO 4 +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 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 2O 3 ===2Fe+3CO 2 (Fe 2 O 3 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 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 2 ]的制取方法:CaO+H 2 O==Ca(OH) 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 2、Fe 3 O 4 2、红色固体:Cu、Fe 2O 3 、红磷▲硫磺:淡黄色▲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3、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 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 2 溶 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 3 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 3(氨气)、SO 2 、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 、N 2 、CO 2 、CH 4 、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和CO2;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植物油、肥肉)、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合金(混合物):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铜生锈(铜绿):同时与空气、水和CO2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